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包装设计实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包装设计实例范文1
关键词:设计理论;食品包装机械;展示设计;应用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水平呈现出持续增高的趋势,计算机等先进的网络通讯设施迅速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此背景下,现代设计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更新,其变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1)相比于传统的设计方法,现代设计方法得到明显提高,利用先进的设计软件以及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实现设计方法,比如通过特定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形象设定等等。使繁琐复杂的计算程序简便化,保障设计方法的顺利实施。(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如CAD技术的全面推广,极大地推进了设计手段的进步,通过应用CAD技术,可以将设计从图纸设计转化为无纸设计,使得工作内容更加简洁、方便,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3)工作方式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实行并行参与的工作方式,在设计时结合了创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不仅减少了设计时间,而且还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交流。(4)设计的最终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等先进设施展现出来,实现了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产品的设计过程。(5)组织模式更加开放,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或者优势互补等方式提高设计水平以及设计效率,取长补短,为更好地完成设计提供基础。(6)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手工管理模式,随着数据信息的变革,各种软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可以高效、安全、有效进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管理水平。(7)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变革,为设计与机械一体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提升了产品开发的速率。
1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随着科技化、信息化、一体化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已经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基于此,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应运而生。设计方法可以分为具体方法以及一般方法两大类,其中具体方法是针对特殊产品而设计的,而一般方法是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的。具体包括模块化设计方法、理论与实验模态分析方法、有限元法与边界元法、计算机仿真与动态模拟方法等方法。
2现代设计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种数据库信息、软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也随着迅速发展,设计手段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深、广。传统的图纸设计被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所代替,通过软件设计系统,对产品进行设计,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还简化了设计工序,避免由于人工设计原因而出现失误的现象。现代设计手段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利用CAD等先进软件技术对产品进行设计,实现由二维到三维的立体化转变,促进了现代手段的有效发展。
3食品包装机械的展示设计
对于食品包装机械来说,其展示形式有限,食品包装机械是一种非常专业的特殊产品。近年来,随着食品包装机械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对相应的食品包装机械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对相关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和要求。然而,对一种产品而言,它们在展示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无论是动态的图片展示,还是静态的图片展示,对需要设计人员对产品特性进行相应的展示设计,使其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人们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因此,相关产品设计人员要做好设计工作,时刻学习设计知识,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为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4食品包装机械展示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4.1提升生产企业的自身水准
食品包装机械产品的种类多样,使其产品功能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设计食品包装时,设计人员要清晰了解产品的特性,对展示设计的相关内容有着详细的了解,包括展示主题、展示时间、展示方式,以及空间设置等等,这是做好食品包装机械设计的前期和基础。要想设计出好的产品,就要使产品与设计人员形成良性互动,随时掌握市场及销售的相关数据信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人员根据获得的数据进行食品包装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不仅可以提高食品包装机械设计的水平,还能完善有关食品部门的形象。
4.2利于相关部门的形象推广与发展
4.2.1帮助完善相关部门的销售途径和网络及市场占有率
在设计的过程中,食品包装机械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如何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及机械体量大小、形态结构、产品功能等因素,因为其与产品的销售情况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关系着食品部门的经济效益。因此,设计出的产品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消费人群设计不同的产品,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推广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价值。此外,还可以加大力度进行产品宣传,展示食品包装机械设计的整个流程,以此体现产品的实用性以及可靠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展示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得网络展示成为产品展示的重要渠道,食品包装机械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展示平台满足消费者的观看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健全的销售网络,利用网络展示平台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
4.2.2节约企业的宣传成本
对产品进行全面宣传可以提高其销售率,是销售人员工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销售方法很难吸引消费者,销售业绩明显下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食品包装机械设计理念越来越多样化,改变了产品的样式,增加了产品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信赖度,现代化的食品包装机械设计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其以最直观的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良好的设计是缩进产品和消费者距离的基础前提,可以帮助消费者清晰了解产品的功能,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减少相关部门的宣传时间以及成本。总而言之,食品包装机械展示设计可以推广品牌效应,提高销售业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科技信息的发展以及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逐渐被淘汰。因此,相关食品包装机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变化设计方法,熟悉掌握计算机等设备以及各种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将食品包装机械设计展示由二维向三维转化,使设计理论在食品包装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更加智能化、简洁化、科学化,是减少盲目设计、提高设计效率、节约设计成本的有效手段。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方式,在设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设计出具有我国独特特色的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食品包装机械展示设计的价值与意义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瑞平.我国包装机械发展的动向和特点—1984年全国包装和食品机械展览会巡礼[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4):33-34.
[2]王国扣,赵美华,高维美,等.国外食品包装机械发展的基本特征[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8):17-19.
包装设计实例范文2
关 键 词:包装图形 事理学 外部因素 设计思维
前言
在物质丰裕的商品经济时代,商品包装已然是直面消费者的无声售货员,包装图形成为了承载品牌文化,表述商品特质,建立商品与消费者情感沟通,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构建“第二自然”的人为事物,包装图形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新的文化风貌与审美品位。
然而,纵观市场上的包装图形设计,变向抄袭、盲目拼贴与符号堆砌的现象比比皆是。包装图形设计已沦为“就形论形”的图形游戏,忘记了包装图形的根本内涵与真正使命。因此,想要打破这种传统设计思路的桎梏,就要突破“图形”这一狭隘概念的思维束缚,从“事”的角度重新认识包装图形设计。柳冠中先生在论述事理学方法论时,将事理学理论特点概括为:“超以象外,得其寰中;关系而非元素;过程而非状态;理解而非解释;主体间性而非主体性[1]”。基于这五点,笔者试对包装图形设计进行事理学初探。
一.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所谓的“象外”就是指事物“外部关系的总和”。一个事物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在这事物之外的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要理解事物,就应该绕到具体的事物之后,考察它的外部关系[2]。同样的道理,包装图形的设计也应探究图形之外的众多决定性因素,而非仅仅着眼于图形自身的形式语言与构成法则,应从品牌、商品、消费者的视角多方面考虑包装图形设计。
1.品牌的角度
优秀的品牌,是靠它旗下无数优质的商品铸就的。每一件商品身上都流动着品牌文化的血液,传承着品牌的精神理念,而包装图形就是彰显这种品牌灵魂的重要途径。因此包装图形的设计,不应仅仅将商品本身作为表现的对象,应重视同一品牌下不同商品的内在联系,通过系统的手段整合品牌视觉形象,将品牌精神诉诸于每一件商品。让消费者在享受商品物质功能的同时感受到背后的品牌精神,在消费体验中逐渐形成品牌认可与品牌信赖。
2.商品的角度
商品内容是包装图形表现的主旋律,是商品的一种符号象征。苏珊·朗格在论述情感与形式时说:“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3]。”相对于商品,包装图形是商品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必然是体现着商品内容的形式,其内部也必然存在着和商品内容一致或相关的逻辑关系。采用具象写实的表现手段将商品物质特性图形化再现,是大多数商品包装采用的表现形式。这种方法虽然以直白的方式让消费者对商品的物质属性一目了然,却常常忽视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消费者在面对同类商品的选择时,影响最终决定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除了上述的品牌因素外,情感因素也不容忽视。在物质需求越来越容易被满足的今天,情感需要变得越来越重要。包装图形能否通过视觉手段建立商品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往往成为关键所在。对商品内容的图形化表现,要超越商品本身,着眼于商品与消费者的多方面联系,在联系中展开设计。
3.消费者的角度
消费者是商品消费的主体,几乎所有的商品包装设计都想取悦于消费者,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促成消费。然而,包装图形设计往往容易只站在商品角度“自说自话”,忽视了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包装图形设计。包装图形设计应充分研究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审美取向等诸多外部因素,力图通过包装图形建立商品、品牌、消费者三者之间多层次关联。以图形引起与消费者记忆相关的通感,激感共鸣,获得消费者主观认可。建立超越商品本身的情感沟通,多方面丰富消费体验,建立新认识,形成新记忆。
二.关系而非元素
《杂阿含经》卷 12 说:“譬如三芦,立空于地,辗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世间万物的存在和变化都在相互的关系之中[4]。决定事物属性的因素更多的来自于关系,而不是元素[5]。包装图形设计原本就不该是元素符号的随意拼凑或堆砌,而是梳理图形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在关系与关系中展开设计,以视觉景象建立新的关系。
具体分析包装图形背后复杂的关系网,我们应该考虑:图形内部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图形与品牌的关系,图形与商品的关系,图形与消费者的关系,商品通过图形与消费者建立的关系,消费者通过商品与品牌建立的关系等微观层面的关系。同时,也应该看到图形与民族、时代、文化、美学等要素宏观层面的关系。包装图形设计应在这些众多的关系中展开,这种因素与因素、关系与关系的主体间性才是我们开展图形设计的真正空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包装图形设计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关系的巧妙建构,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样的包装图形才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活着的图形。
三.过程而非状态
人的日常生活是连续不断的,意识在时间轴与空间场中流动。状态只是一个点,是意义的碎片[6]。包装图形静态的视觉形象背后隐藏着消费体验过程与设计过程的动态胶着。
1.消费体验过程
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是个动态的消费体验过程中。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包装图形通过引发消费者关注,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引起联想,然后产生购买,在享受商品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同时产生新的认识,引发新的联想并产生新的情感,进而充实了原本的记忆库,为二次消费播下种子。
2.包装图形设计过程
杉浦康平曾说过,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并非印刷完成了就万事大吉。包装图形从孕育到诞生再到完成使命,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师对包装图形的设计不应是对商品机械的图形再现。应从消费者通过图形认识商品进而引发消费这一过程考虑包装图形设计。在设计前要针对消费群体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研究,在设计的过程中尊重消费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与审美趋向等背景因素,以符合时代特色的形式语言予以表现,在商品面市后要调研消费者对商品的全方面评价,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再从中进行包装设计的经验性总结。
四.理解而非解释
设计需要沿用社会科学的“理解”原则去找寻人们的行为背后的意义与情感、价值与象征系统,而无需自然科学的因果规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会有更好的创造[7]。包装图形设计应改变传统的向消费者解释商品内容与品牌内涵的倾诉状态,应寻求消费者的主动认同与理解,建立沟通的桥梁。要想建立这种沟通机制,就必须在包装图形中融入消费者长期形成的价值认同因素,文化脉络因素与审美积淀因素。
原研哉在论述其设计思想时提到了“容器”的概念:“传播并非将信息从一个实体或个人分派给另一个,而是启动信息的相互交换……当受众得到的不是一条信息,而是一具空的容器时,传播因为受众自己提供了意义而发生[8]。”包装图形也应寻求消费者的主动参与,当消费者自身的感官体验或情感经验与包装图形诉说的内容发生联系时,商品对于消费者的意义便具有了特殊性,包装图形也将获得相对于消费者的特殊符号意义。
五.主体间性而非主体性
设计师有自由创作的权利,但选择与价值判断的权利在用户。设计者的“主体性”向设计师与用户的“主体间性”转移[9]。设计师与消费者既不是相互妥协与折中的关系(消极的寻求共同点,彼此让步维持现状,不具备创作性意义),也不是无差异化的协调关系,更不是互不相干的共存关系,而应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和谐共生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创造性关系,他们彼此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他们彼此干扰,但也相互肯定对方的主体意义。
由于包装图形设计外部因素的复杂性(如消费者的差异性),设计师不可能设计出让每一位消费者都完全满意的包装图形。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过:“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观察,总要受到他过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学习到的东西的影响[10]。”因此,要在消费者的特殊性中寻求一般性,在差异性中寻找一致性。
设计师也应有自己的坚持和主张,不能为了一味迎合消费者而做虚假设计或过度设计,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设计师也要有一定的文化使命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设计的人为事物在给人们提供便利与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新的文化风貌。设计师要在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前提下,以符合时代精神与进步潮流的视觉语言,合情合理的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包装的要求不断提高,包装图形设计已不再是为了单纯地装饰商品进而刺激消费的工具,它在充当“售货员”的同时,也成为了当代文化的载体与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对包装图形的设计应立足于包装设计之“事”呈现包装图形设计之“形”,深入探究决定包装图形设计的内外部因素与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才能使包装图形——上承文化之脉络,满足当下之需求,完善未来之塑造。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 霍天明.杉浦康平“噪音”探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5]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6]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7]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8] 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M].纪江红.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包装设计实例范文3
在食品包装的设计环节中,标志文字设计、图形图案设计与色彩的应用是其重要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而随着目前设计行业对于色彩心理学的广泛研究,色彩应用在食品包装设计环节的比重更是日益提高。所谓的色彩心理学,是指外界的色彩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刺激与象征,而人们在接受了这种外界信息之后,会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行为反应。例如人们看到鲜艳的红色之后会产生较为激昂的情绪,而看到暗淡的灰色之后则会偏于抑郁,这些都是色彩心理学的表现情形。
设计食品包装,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勾起消费者对此食品的消费欲,因而对于食品的包装色彩而言,就需要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食欲,那么从色彩心理学上讲,哪些色彩才能更好地为食品代言,成为所谓的“舌尖上的色彩”呢?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讲述色彩心理学与食品包装的紧密联系,以及设计者在设计环节中对于色彩应用的考虑因素。
色彩在食品包装中的展现
食品包装的色彩将是消费者识别该产品的第一步,因而其色彩要能尽量贴合突出食品的特性,让消费者尽快对产品有所了解、产生认可,因为只有在接受并信任该产品之后,消费者才会进行购买行为。
而色彩在表现食品特性的过程中,往往会从形象色和象征色这两方面入手。所谓表现食品的形象色,即是使食品包装的色彩对食品进行一个形象的描述,例如西瓜口味的饮品可选择红色作为包装色彩,使消费者快速形象地对此类西瓜味饮品做出认知。而所谓表现食品的象征色,则是指某一色彩在被行内多次引用之后已然成为该产品的“代言色”,当人们看到这类颜色的产品包装就能会该产品做出初步猜测,例如看到白色包装盒的物品,人们就首先联想到药物。因此,食品包装的设计师必须从形象色与象征色这两方面综合考虑,为食品设计出能够反映其特色,并能让消费者快速辨别的包装色彩。
当然,市面上所存的食品包装中,多数包装色彩都不是唯一的,往往是由多类色彩混合搭配而成的,因而食品包装设计的色彩搭配中也要关注于色彩的对比于调和。每一种色彩都有它的和谐搭配色,即只有当统一、和谐的色彩相互搭配之时,食品包装才能呈现出完整舒适的效果。
食品包装色彩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关系
如上所述,在食品包装环节之所以注重色彩的选取与搭配,正是因为色彩心理学在消费者购物行为所发挥的微妙作用。早在1920年,瑞士精神病学家H.夏赫曾利用性格诊断法对色彩与人性格之间的联系做出了研究。在夏赫测试中,H.夏赫发现,可以根据人对事物的反应将人分为三大类:形状-色彩反应型、色彩-形状反应型以及色彩单纯反应型。所谓的形状-色彩反应型人群通常较为理智,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不受情绪支配,以形状认知为主;所谓的色彩-形状反应型人群则较为理性,即较为情绪化,在事物认知中多受事物色彩影响;而所谓的色彩单纯反应型人群,则更为情绪化,比较感情用事,情绪上极易失控冲动。
通过夏赫测试,我们可以发现食品包装设计中所要利用色彩吸引的便是后两种消费群,即色彩-形状反应性和色彩单纯反应性人群。因为这两种人群更容易因为食品包装的色彩而被食品所吸引,使消费者从对色彩产生兴趣逐步到对产品发生兴趣。而对于食品包装色彩的选取则要在贴合产品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购物场所、购物时间以及购物方式(考虑到如今日益兴起的网购市场)。
色彩应用与食品包装设计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
选取合适的食品包装色彩只是设计工作的其中一步,如何做到食品包装的标志文字设计、图形图案设计与色彩相互协调融合,才是食品包装设计能够成功的完成的关键。
色彩的选取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贴合反应产品特性,而食品包装中的文字设计与图形图案设计也是出于这个目的。食品包装的标志文字便是产品的名字,包装色彩是产品的外衣,而图形图案则是这件外衣上的装饰物。美观和谐的食品包装就像打扮得体的少女,有着温柔秀美的名字,穿着婉约可人的衣裳,佩戴着与衣裳相符的首饰,而那些胡乱搭配、只顾单独美感不顾整体和谐的作品只会将消费者推到千里之外。在食品市场中,那些让消费者过目不忘的产品往往都是食品包装设计环节的榜样,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让消费者记住了产品名称,也让产品包装的色彩与图案成为了该产品最好的诠释。
总的来说,一项成功的食品包装设计需要消费者以实际购买行为给以肯定,而色彩心理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产品的销售业绩加以反应。人们对于色彩刺激所带来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是由生活经验积累所带来的自然反射,也正是由于这种色彩对于心理的影响具有普遍适用性,食品包装的设计工作者才能从色彩角度加强产品营销。当然,例如夏赫测试中的形状-色彩反应型人群,由于本身对于事物认知较为理性,不易于受色彩暗示所影响,因而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对于其往往不会有明显作用。但是食品购买者往往是较为感性,情绪波动较大的妇女儿童,因而将色彩心理学应用于食品包装是具有显著效用的。
包装设计实例范文4
【关键词】包装 简约 “无” 网购 绿色 生活态度
经济生活中包装无处不在,与产品之间环环相扣,又存在合理和必然。各国的包装材料和技术的发明使得包装发展的更加多样化和成熟化。现在的包装和人们的生活已经紧密相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空间上,包装逐渐走向简洁。人们现在对生态保护、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体会自然界中“包装设计”存在的合理性,对当下的包装进行再思考、再设计势在必行。
1 包装在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资源衰竭的当下,不论在建筑还是当代的包装产业上,不能步西方国家的过度装饰后尘,更不能仿效美国的高消耗生活方式。除了开发新型清洁能源,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外,对现有产品应物尽其用,不以花哨的装饰而进行不必要的产品更换,这尤为重要。现在的包装以节日礼品为例经常会出现过度包装,以各种牙膏为例经常出现过度装饰,以各景点的特色产品为例过度雷同及设计缺乏人性化。当下的中国消费结构由吃、穿、用为主导的消费阶段正转向住和行,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改变,互联网普及,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模式。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快递包装甚至没有起到其基本功能。现代经济和形势发展的太迅速,包装所要应对的各功能加强与完善也迫在眉睫。
2 何为简约设计
简约是一种品位,是设计师对产品包装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前期综合的衡量、分析和取舍,使用最精简的手法,表现出有深度的内涵,将广博的人文精神与设计理念融于微妙的包装细节设计中,化繁为简,“舍”得大胆,“取”得精简,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摒弃传统的尘俗与浮华,达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境界。简约设计注重包装材料选用,提倡在选材适度,环保可持续(要考虑运用商品的优势减少包装材料);包装结构的简易、合理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包装的重量(要考虑商品的用途妥善设计包装);包装视觉设计要素精炼明确、高度提炼、注重冲击力(要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
3 优秀的简约设计产品
当我们购买一件物品时,自以为是把价格或物品的有用性,作为选择的根据,但是我们的购买动机,常常被色彩这个魔力左右。21世纪是眼球经济时代,简约的色彩在包装设计中也起到至高的作用。包装色彩设计必须考虑实用性和目的性,其配色要依据设计对象的性质、主题、功能而定。然而,包装颜色的选择似乎是直观的,是在长期实验的帮助下完成的。不断的实验和反复完善才是制造出简约色彩的关键。优秀的包装色彩设计有助于包装形象的整体水平提升。例如Lux Fructus果酒概念包装设计。设计师MarcelBuerkle受设计师Simon C的视网膜屏壁纸设计(CUBENiPad)的灵感启发,并采用了其中的设计图案,设计了一系列Lux Fruc-tus果酒概念包装设计。令人拍案的是图形色彩的搭配,以及果酒类型与图形的色彩搭配选择。
现在市面上的包装设计,有些显得太为仓促,设计师没有想明白,选择因技术有限而较为昂贵的可循环的绿色材料选择现在多数廉价却不可降解且会造成严重负担污染的复合型材料所给我们带来的差别。终有―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包装甚至包括被包裹的产品,逃不出被淘汰和谴责的命运。“做电商,包装盒的强度真的不是小事,可以有效避免物流配送环节的损坏。”小米的董事长CEO雷军说道。的确,对于一款仅支持网络销售的产品,难免会在运输的途中遭遇一下“坎坷”,但是小米包装盒,不管是最外面的牛皮纸壳,还是内在的白色硬纸浆的抗压包装都保证了小米手饥不会受到伤害。小米2代包装盒能承重200公斤,其外包装极为简洁,仅用纸色诠释手机的精致,正如雷军总结道:“没有设计是最好的设计。”
结语
真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做出的设计作品往往会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与认同,因为此时的设计已经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当下遇到的困惑问题。另外,在当下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下,虽然很难找到技术投资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相对平衡,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可持续设计项目需要更多的前期费用,而效益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但是崇尚简约、低碳、环保、和谐正是当下设计师及部分群众的审美需求,倡导简约精神,普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实现经济、低碳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已经是每个公民的文化立场和生活态度,其简约精神将引领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包装设计实例范文5
关键词:色彩性质;运用;规律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色彩和生活的密切程度,差不多到了难舍难离的地步。小如每天上班该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大如设计一个国家的国旗用什么样的颜色,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除了黑白影片的人物外,没有人可以生活在一个无色的世界中。色彩令这个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它能改变世人的心情,影响人们对某事某物的看法。
人类对色彩应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原始社会人类就能运用红色染料绘制壁画和彩陶,这是人类对色彩最早的认识。到如今,设计的色彩以电脑技术来完成。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色彩运用的规律,也显示出人们对色彩的某些固定看法,这都与人们的生活、文化密切相关。作为包装设计的色彩运用也自然脱离不开色彩被人们所赋予的情感因素。因此,色彩情感是人们长期的经验和积累,也是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尊重。
二、色彩的象征特性
色彩的性质,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如红色可使人兴奋、激动;蓝色能使人平静、安宁等。这种反应成了一种俗成约定,也就有了一定的寓意性。如暖色使人想到太阳、火、或进取向上的东西;而冷色则让人联想到水、空气,想到理性与冷静等个性品质。
下面介绍一下各种色彩所代表的意义:
红色——象征血、夕阳、火、热情、危险等;
橙色——象征晚霞、秋叶、温情、积极等;
黄色——象征黄金、黄菊、注意、光明等;
绿色——象征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等;
蓝色——象征海洋、蓝天、沉浸、忧郁、理智等;
紫色——象征高贵、神秘、优雅等;
白色——象征纯洁、素雅、神圣、庄重等;
黑色——象征黑夜、死亡、邪恶、严肃等。
心理学家也留意到,一种颜色通常不只含有一个象征意义,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的密码,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诠释。除此之外,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所处的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都会使人对同一种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隐喻有不同意义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也会截然不同。
三、色彩的运用
色彩运用是一门学问,它在艺术设计中占的位置到底有多重要?一件设计作品,一般包含三个元素:色彩、图像、文字。这三个元素中,以色彩较为重要。人对色彩是相当敏感的,当他们首次接触一件设计作品时,最先攫取其注意力的,就是作品的颜色;其次是作品的图像;最后才是文字。设计师最容易通过色彩去表达他的设计意念,而身为设计师,就必须懂得色彩的功能和妙用。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它包含有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人们便心情愉悦;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会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巧妙地运用色彩,进而唤起人们进行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
(一)单色设计。以单一色彩进行设计,在色彩上能够较容易地掌握整体性的问题,使包装的形象更为鲜明,使商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单色设计也有使包装形象产生单调、刻板的嫌疑。
在单色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如何紧密结合产品的属性和自己的创作意念,正确地选择色相;(2)如何根据设计概念和产品属性确定色彩布局和色彩的形状;(3)打破固有色的概念而进行大胆创新,要注意考虑到色彩的识别性和独特品牌感。
(二)协调色的设计。我们大家知道色彩可以分为两大色系:红黄为主的暖色系和蓝紫为主的冷色系,各个色系之间的色彩的调配都可以称之为协调色的色彩设计。而由于协调色具有色彩感知的连续性,所以往往会给人以赏心悦目、和谐、柔和的感觉。在温和性、柔软性、流体类的商品包装中我们经常用到。
在协调色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控制好协调色之间的对比技巧;(2)要在明度、纯度等方面多下些功夫,要利用好中性色,如:黑、白、灰色等,这样运用会使色彩更为协调,具有媚而不俗、柔和不怯的效能。
(三)对比色的设计。对比色即是在色相环上相对的颜色,由于我们视觉的关系,在单色的环境中视觉要求有其对比色来平衡。色彩的对比会唤起我们视觉的兴奋点,容易产生刺激、新鲜、活泼、生动等视觉印象。在色彩的对比关系中,根据色彩的物理属性,会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不同的对比方法。
在对比色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尽量利用对比的关系处理色彩,要切实把握好色彩的主色调,并使主色调与产品属性和创作意念相吻合;(2)在色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要保持好设计要素的秩序性和完整性。
这里还要提到的是自从出现了计算机绘图软件,计算机俨然成了设计师最忠实的合作伙伴。看着设计师的双手在键盘上飞快的跳跃,计算机屏幕上的设计瞬间变化,色彩纷呈,情景煞是好看。无疑,计算机绘图软件使设计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设计师可以很快就把脑海中设想的东西具体化,可以做出多种效果,设计师可发挥的空间也相应增加。不过,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就是设计中的人性化部分越来越少,计算机设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作品看起来好像少了点感情,缺乏了人情味。
有些设计师过分依赖计算机,为客户设计时,想也不想,只在计算机上把颜色换完一种又一种,找个看起来顺眼的便可。严格说来,这些还算不上是设计师,他们完全无视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人脑的思维。电脑可以把图像做的很精美,但说到底,它都不过是把本身所拥有的资料重新呈现出来。假如所谓的设计师,只是在一大堆资料中左挑右选,再东拼西凑的做成一件作品,那这种作品还有什么设计艺术可言?这个黄,那个绿,到底为什么要放在那儿?要表达的是什么?根本没人理会。由于这种色彩设计不具人性味,它也很难会唤起观众的共鸣与认可。
四、色彩的规律性
包装设计与其它视觉艺术与平面艺术不同的是:包装色彩的设计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将是非常专业的——在许多产品包装领域,一直运用着一些特定的色彩与色彩配置规律,离开了这些规律,放到市场上去销售,人们就会觉得这个包装不对了。如带辣椒的食物,通常包装的颜色都是红色和黄色,因为人们认为这种颜色意味着刺激、火辣,如果用了其它颜色,就有可能被消费者认为这个食物不辣、口感不好,就得不到人们的认可。有的时候,这种色彩配置规律在感觉上又是非常微妙的,如烟草产品,要表达出那种特有的“香烟味道”确实是很困难的。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色彩的规律性是一种动态的规律性。一方面,它们来自于社会生活的习俗传统;另一方面,它们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
一般来说,人们会把需要包装设计的产品加以分类,食品、机械、饮料、酒类、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用品、电子音像等等,然后提供色彩设计的依据。食品家庭类的色彩就要暖一点,用暖色系;机械的表现重金属感,用冷色系。
这种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因为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不开商品的固有色概念,然而设计师也可以打破上述色彩运用的习惯和潮流。但设计过程一定要考虑选择恰当的色彩有效地传达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准确(下转145页)(上接144页)地表达企业的形象特征。
色彩的处理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外,还要考虑色彩的共性和个性,矛盾之处就要设计师来灵活掌握了。设计师除了要考虑产品的商业性,即上面说到的色彩运用的习惯。还要考虑到流行色的运用、色彩的独特性、色彩的注目性。流行色的运用,既是运用当下的流行色以提高人们对包装的注意,当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色。所谓流行色通常是指大部分人群在某一段时间内接受并喜好的颜色。
总之,世界上无所谓好看的色彩或不好看的色彩,只在乎设计师如何运用。设计师要运用崭新的观念去表现色彩的特色,设计和组合上都要带给其他人清新的感觉,引导观众进一步发掘色彩背后的意义。设计师要积极为客户着想,考虑有什么可运用的资源、客户预备在这个设计上投资多少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色彩可否增加商品的吸引力。大自然无形之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千变万化的色彩搭配令人着迷;同样,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它拥有生命力,可以感染观众的情绪。只要设计师对色彩运用能够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师就一定能够设计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2.荆累,《设计概论》,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包装设计实例范文6
关键词:社保基金 管理 监督 现状 建议
一、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现状
1.社保支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在我国社保基金规模的扩大的同时,国家人口结构也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的阶段,企业养老金从2005年以来已十次调整,人均养老金近两千。面对这此现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相关的层面却并不能完全跟上时展,就目前趋势来看,养老金存在很大缺口。在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中也并不能够使得资本金可以很好地规避每年通胀带来的庞大损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社保基金的支出越来越大,在未来会形成巨大的社会风险。
2.社保基金流失、投资收益等问题严重
社会保障基金涉及广大劳动者的各项最基本生存保障,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保障基金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目前,我国基金管理总体是安全的,但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基金征收中还存在少数现金结算方式,社保基金专户没有严格执行《社保基金会计制度》,还存在社保基金未专款专用、相互垫支,或用社会基金结余支付本应是财政开支的项目等违规违纪现象,像上海社保案、媒体披露的某市医疗保险机构侵占医保基金案等相关案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现象都将导致社保基金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社保资金对于广大国民来说具有的特殊属性,就使得在资金的投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资金的安全性,社保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社保基金基本是投资于收益较低的国债、存款,基金运作回报率低微,这样的投资方式不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社保基金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的社保基金的信息最多只能满足民众对于自身社保资金具体数额的查询,但是对于社保基金管理状况以及投资情况都并没有详细的信息公开,而且相关的管理部门也都并没有信息披露的主动性。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我国社保资金的运用和管理在管理机构与老百姓之间有了一定的阻碍,由于这种信息的不透明所发生的一些挪用社保基金的犯罪案件也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损害了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
二、对于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于社保基金相关法律的制定
社会保障资金的科学高效管理自然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来保障其有效地实施与开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认识到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加快相关法律的完善速度,有效地对于各级相关利益机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管理力度都要有所划分,而且也要加强对于违法乱纪现象的整治力度来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
2.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
第一,规范基金收支管理。取消现金结算,五险基金统一由地税部门征收,社保待遇全额纳入社会化发放,实行银行转帐划款支付方式,尽量在收支环节上杜绝违规违纪案件发生。社保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任何地区部门单位个人不得经任何借口扩大支出范围,对违规支出和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要依法查处,对挤占挪用基金,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规定,对未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上缴财政专户不及时、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储存等管理不规范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整改目标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彻底纠正,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第二,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基于安全考虑,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只有存入国有银行和购买政府发行的特种国债这样两种存放形式。除预留正常开支资金外,全部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在不影响基金日常支付的前提下,保证定期存款占基金财政专户结余额的最优比例,最大程度获取基金利息收益;对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执行优惠利率情况开展检查,督促相关开户银行严格落实优惠利率政策,并及时追缴应补未补的银行利息。此外,积极探索拓宽基金投资渠道,建议政府恢复发行特种国债供社保基金投资;比照东北地区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委托投资办法,对部分具备条件的社保基金统一由省级政府出面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作;建立与CPI指数挂钩联动的社保基金银行存款优惠利率浮动机制,及时根据CPI指数变动对社保基金银行存款优惠利率予以调整,以维护基金利益,规避存款贬值风险。
3.加强社保基金的内外部监管
不断强化监管,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基金风险。
第一,实行纪检、财政、审计部门联合监督,建立对社保基金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在监督过程中,要重点监管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在社保基金征收、支付环节是否应收尽收,有无套取基金现象;监督社保基金是否完整,是否保值增值。
第二,建立社保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对于社保基金进行信息化的的管理体系建设,把与社保相关的各有关部门的有关信息都可以很好地全部纳入到网络化的保障体系中来;其次加快社保基金的信息的透明化的管理,要注意让每一笔钱的流动都可以能够在事后有着完整的追查系统,将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披露出来,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社会公众获取社保基金信息的权利,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社保基金的收支环节严格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会计控制原则,从源头上防范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为发生。
第四,内部审计科室或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要依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社保基金收支结存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防范违规舞弊现象发生。真正实现社保基金在透明中运行,在阳光下使用。
4.开展多种渠道来弥补社保缺口
当前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社保基金缺口不断扩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来有效地减少社保的缺口,以保证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高效地运行下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开辟其他基金来源。专家建议,把国企红利和净资产增量的适当部分,以社保预算基金的方式集中起来,用国企利润反哺民众是可行的,由政府最终承担基本养老保障的老龄化风险和基金投资风险,确保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二就是扩大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所涵盖的范围。长期以来并没有把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纳入到保障体系中来,这就使得社保的范围还是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把人数众多的农民纳入到社会的保障体系中来,可以有效地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近几年,我市已先后推行被征地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是把广大农民纳入社保的好举措,得到一致好评。第三,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强化养老保险激励机制,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男女退休同龄等方法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管理体制的改革,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和投资渠道,充分发挥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的管理效应,使社会保障基金得以科学合理运营,最终达到保值增值,造福全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桂荣.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15):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