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治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政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政治学

宏观政治学范文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对新生儿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甚至损害已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1月-2006年8月本院新生儿室收治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9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6例,男57例,女39例,胎龄(37.6±1.5)周,出生体重(3.19±0.46)kg,日龄(8.2±2.1)d,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浓度(311.1±32.5)μmol/L,原发病为新生儿窒息15例、母乳性黄疸35例、头颅血肿6例、新生儿肺炎17例、新生儿溶血病10例、败血症13例。对照组102例,男54例,女48例,胎龄(37.5±1.6)周,出生体重(3.25±0.48)kg,日龄平均(8.5±2.2)d,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浓度(313.4±32.9)μmol/L,原发病为新生儿窒息16例、母乳性黄疸37例、头颅血肿7例、新生儿肺炎19例、新生儿溶血病10例、败血症14例。2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日龄、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病因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①根据黄疸程度(经皮胆红素>206.568 μmol/L)给予蓝光照射治疗20 h;②原发病治疗,如吸氧,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等;③出生3 d内的ABO溶血者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400 mg/(kg·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栀花口服液(吉林益草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607),2.5 mL/次,3次/d,口服。

1.3 疗效观察

每日于3:00 Am及3:00 Pm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经皮胆红素变化,均以新生儿前额正中为测定点,每次测3遍,取其平均值,并于治疗第5天复查血清胆红素浓度,了解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及下降程度。显效:治疗5 d后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171 μmol/L。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均通过SPSS13.0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第1日胆红素下降值及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5和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胆红素下降至119.17 μmol/L以下为(4.5±0.21)d,对照组为(6.2±0.39)d,2组比较差异显著(t=3.45,P

3 讨论

中医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母体湿热胎毒熏蒸胎体或元气不足,脾不健运,不能疏泄胎毒湿热之邪,湿热毒郁结血分,郁而发黄;亦有少数为脾阳不振,寒湿阻滞肝胆疏泄失利,胆汁外溢引起黄疸。小儿因系纯阳之体,黄疸多为阳黄(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故治疗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肝利胆、行气破瘀为主[1]。黄栀花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黄芩、金银花、大黄和栀子。其中黄芩为君药,苦寒燥湿泄热并能解毒清三焦湿热,亦可利胆及促进胆汁分泌;臣以金银花清热解毒,且能透表散邪;大黄清热利湿通大便,可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栀子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并通利小便。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可增强利湿退黄的作用,从而达到退黄的效果。

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栀花口服液,并与单纯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胆红素第1日下降值、日均下降值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黄栀花口服液在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是肯定的,可以减少患儿的住院天数;同时因其服用方便家长易于接受。除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外,还可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避免生理性黄疸向病理性黄疸转化,减少了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本品含大黄,故脾胃虚寒、大便次数多者慎用,此外,临床个别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多于服用2~3次后耐受。

参考文献

宏观政治学范文2

关键词 妈咪爱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酶诱导剂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共10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56例,女44例,随机分为两组,出生体重30.7±580g,胎龄37.5±4.2周,黄疸程度:轻度(血清胆红素浓度205~256μmol/L)67例,中度(血清胆红素257~340μmol/L)33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胎龄、出生体重、黄疸程度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①蓝光照射,根据黄疸程度每天给予8~16小时蓝光照射。②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日)。尼可刹米75mg/(kg・日),分3次温开水调服。 ③考虑溶血者给予地塞米松 0.2~0.3mg/(kg・日),其他治疗包括纠酸、补充白蛋白及病因治疗。

治疗组在蓝光照射、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0.5g(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提供),每次1g,每日3次服用。

结 果

应用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仪,监测每日胆红素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胆红素比较见表1。

讨 论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常见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小儿遍体皮肤及双目黄染为特点。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是母子血型不合,产生同族血型的免疫作用引起的。生后36小时内出现黄疸,或成熟儿生后24小时,未成熟儿生后48小时出现黄疸;或生后第5天才出现黄疸。黄疸最早出现于面部,随胆红素的升高在躯干、四肢出现,最后波及手心足底。黄疸持续7~10天不退,成熟儿持续2周以上,未成熟儿则在3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溶血性黄疽多呈杏黄色或桔黄色,梗阻性黄疸多呈灰黄色或黄绿色。患儿除黄疸外,还有原发病伴随的其他症状。若有感染者可见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纳乳减少及末梢血白细胞升高,核左移;如溶血性黄疸则可见面色苍白的贫血貌、呼吸急促;如先天或后天性胆道阻塞,则见大便呈灰泥土样。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病理性黄疸出现早或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或退而又出现,如不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将出现病死率很高而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核黄疸的情况。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其特性,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产生了较多的红细胞。新生儿出生后建立呼吸,使血氧浓度升高造成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而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低下,肝内Y蛋白含量低,故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而新生儿的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极低,不能将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加上新生儿初生时仍保持胎儿的胆红素肠肝循环的特点,即结合胆红素经胆道系统排泄至肠内,在小肠基本不被吸收,到达回肠末端和结肠内侧被肠道内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解除葡萄糖醛酸基,随后将其还原成无色的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

黄疸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如同时伴有任何高危因素,往往导致黄疸程度加重,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可并发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故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治疗非常必要。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肠道细菌量少,加上肠蠕动减慢,不能将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体外,使胆红素肠肝循环量增加,若并发感染、窒息、酸中毒等可造成肝脏缺氧和瘀血,肝功能受损,酶活性减低,肝脏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均受影响,而且这类患者喂养较晚,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因而增加了胆红素肠肝循环的机会。因此,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重吸收成为黄疸治疗有效措施之一。

宏观政治学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胆红素;氧自由基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86-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约30%~50%[1],其中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多见。文献报道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 常见原因之一是缺氧、窒息[2],但临床实践发现缺氧越重的新生儿其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为此,我们对比轻、重度窒息和无窒息的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 以了解其与窒息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科新生儿病房住院的缺氧儿93例,其中轻度窒息32例,重度窒息30例,胎龄37~40 周, 出生体重2.5~4.0kg,日龄4~5d。窒息诊断标准按生后A pgar 评分[2]:1min 4~7分者为轻度窒息,1min0~3分或5min评分

1.2 方法:经股静脉采血2mL,采血时间为6~8Am,均于生后4~5d内采血。胆红素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J2G法。根据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对高胆者采用口服肝酶诱导剂鲁米那,静脉输注白蛋白、光疗等方法治疗。统计学处理采用х检验、方差分析及q检验。

2 结果

三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其测定值见表1。由表1可见,三组间轻、重度窒息组间(P>0.05)在发生高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1 三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其测定值

发生率:三组间比较P

3 讨论

文献报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有所不同, 主要为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和溶血因素,围产因素及其他。北京燕山[3]、拉萨[4]、兰州[5]以感染因素居首,湖南长沙[6]以母乳性黄疸占首位, 广西南宁以G-6-PD 酶缺乏占首。均较少提及窒息缺氧的因素。理论上窒息新生儿因缺氧酸中毒而抑制肝酶活力,影响未结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而加重黄疸。但本研究发现窒息缺氧患儿黄疸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升高,反而较正常新生儿低。

近来文献报道,胆红素有抗氧自由基作用,其作用之一是胆红素有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终止自由基引起的早损害阶段,另一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清除过氧化脂质引起的连锁应,防止细胞破坏。其作用机制是窒息缺氧所致的应激及窒息抢救的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产生加速,活性增强,而此时体内起着阻止过氧化,防止自由基连锁反应作用的VitE被大量消耗而明显降低,使原有的解毒途径负荷过重, 从而开放了胆红素抗氧化作用途径。国外有实验以离体脂质膜为材料, 制成自由基细胞损害模型。结果发现在脂质膜内氧分压降至1.87 kPa, 即接近生理环境时,胆红素显示了比VitE更有效的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窒息缺氧使体内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胆红素在发挥抗氧化过程中得到消耗,从而使胆红素血症产生减少。这些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不仅是一种需要排泄的有毒代谢产物,亦可能成为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而起到有益的作用。本文结果亦显示,三组间以重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最低,其胆红素值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黄德珉.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J].中华儿科杂志,1996,34:274

[2] 陈玲,刘皖君,程念惠,等.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7,15(1):6

[3] 刘敬,刘知白.北京燕山区新生儿黄疸病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1995,10(4):188

[4] 林雅君,刁在全.84 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1999,17(2):114

宏观政治学范文4

关键词: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0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001-0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本质要求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就是要通过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和政府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体制安排。显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上必须科学认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笔者拟就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谈几点体会。

一、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市场机制是以微观主体的自主能动为基础,通过市场上各种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等来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资源配置的。其基本运行过程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主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灵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在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价格机制又成为调节供求关系和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这表明,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的充分作用,就是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显然,唯有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经济运行才是充满活力的,资源配置也才是富有效率的。换言之,市场机制就是效率机制。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区别是否市场经济的根本标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就在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事无巨细都由政府包揽,其结果是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率低下。因此,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把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要通过相关的改革,包括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等,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但是,至少有如下一些原因,使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成为必要:其一,由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引导或推动的复杂多变的微观经济活动,并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在整体上持续健康运行;其二,受赢利动机驱使的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提供往往是无利可图而又为全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也难以对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的一些损害他人利益与经济社会环境的行为或后果,如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实行自动的约束;其三,由于各种形式的垄断造成的整个社会层面的效益低下或规模不经济,而这些垄断要么是市场机制无法克服的如自然垄断,要么是市场机制造成的如经济垄断。也就是说,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解决市场机制造成的“失误”和“失灵”,以保障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而又健康运行。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换言之,宏观调控也必然要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要通过相关的改革,包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概括地说,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两者的作用,任何时候也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二、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关键是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

但是,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践看,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虽然不断得到加强,但对某些领域和环节特别是某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调节仍然有限,例如土地、国有企业高级管理者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的程度还不高,某些宜于市场调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特别是垄断行业的相关价格仍然处于严格的行政管制下。另一方面,宏观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例如,调控的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在一些时期,行政手段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经济手段的运用还不够经常和自觉;调控的时机与重点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及时性、针对性、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增强。总体看,灵敏、规范、有效的调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调控效果难以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经济运行仍没有走出“一控就少、一放就多”或者“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进一步看,所谓宏观调控,实际上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市场整体或某个方面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因此,是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健康地运行,从根本上说,都同政府宏观调控直接相关。这表明,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关键是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保障国民经济总体稳定运行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且要把加强寓于改善之中。

三、改善宏观调控要在目标、重点、方式、时机、力度五个方面下工夫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宏观调控,必须切实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立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特别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目标。这是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明确的目标,既是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标准,也是正确制定政策措施的依据。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运行的实践经验,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在坚持质量、效益、结构和速度相统一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实现经济的适度较快增长。二是增加就业。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三是稳定物价。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保持商品与服务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不断完善外贸与金融外汇管理体制,实现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交易在内的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长期以来,政府包揽一切,宏微不分,政企不分,不仅使宏观调控的任务特别是阶段性、紧急性任务难以及时完成,而且破坏了顺利实施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推进政资分开等有力措施实现政企、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解决政府“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规范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把政府工作重心和调控重点切实转变到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目标上来。

第二,正确选定宏观调控的重点。每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不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也不同,因此,宏观调控在把握总目标、总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准确把握每一个时期的重点,这是使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关键。每一时期宏观调控重点的选择既要立足于当前的需要,又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整体的统一,又要体现区域的差别;既要突出发展任务的要求,又要凸显体制保障的内容。要特别指出的是,调控重点的选择切忌泛化、随意化,也要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有深刻的历史教训,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好。

第三,合理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合理的方式是确保宏观调控科学有效的保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方式的运用从总体上说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调节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调节并用,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二是经济调节从主要是依靠指令性计划调节转向计划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的有机结合、协调运用,而计划手段主要是指导性计划、预测性计划、方向性计划和政策性计划。这些年,通过对计划、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价格与政府审批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不断深入的改革,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已在宏观调控中广泛应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已初步形成。要从形成能动性、自律性的微观主体和建立有利于政府公正履行职能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构架两方面深化改革,牢固确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有效抓住宏观调控的时机。实施宏观调控,既要避免调控对象上的模糊,也要防止调控时机上的错误。要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建立防御机制,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予以迅速解决。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大大增强,要加大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力度,增强宏观调控时机把握的准确性,从而增强调控的主动性。

第五,科学掌握宏观调控的力度。经济社会发展千变万化,地区、行业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应力求避免调控政策措施的实施在不同阶段一个样,在不同地区、行业“一刀切”。调控措施的选择既要立足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有利于促进下一步的发展,避免调控之“药”下的过重过猛;要根据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政策调整;要区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应进一步强调指出的是,着眼于上述五个方面改善宏观调控,有赖于实施宏观调控者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因此,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关键是通过改革构建一个良好的体制基础,否则凭调控者主观意志或自我感觉实施的宏观调控,其效果往往是短期的,其成本也往往是十分高昂的。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Mechanism andMacro-control and

Regulation Should Be Dealt with and Recognized Correctly

FAN Heng-sha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 Beijing 277160 ,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system ,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macro-control and regulation theoretically , and have to deal with it correctly. The basal effect that the market mechanism towards to the resources deploy and the macro-control and regulation is supplement each other , and promotes mutually , it acts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key of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both of them is that macro-control and regulation should be actualized correctly. We should concentrate our efforts on the target ,keystone ,mode ,opportunity and strength to improve the macro-control and regulation.

宏观政治学范文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住院最常见的原因,可占新生儿住院总数的40%~50%。高胆红素血症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严重的可致胆红素脑病,遗留永久性后遗症,更多的表现为亚临床状态的胆红素神经中毒,对远期精神行为也可产生一定影响。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采用退黄合剂直肠滴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8例均为本院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①病例纳入标准:皮肤中-重度黄染;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 μmol/L。②排除病例标准: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02.6 μmol/L;肿瘤或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严重阻塞性黄疸;合并有严重消化道、心血管等疾病。

入院后按入院顺序编号,编号加出生天数,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出生时体重(3 092±456)g,胎龄(37.9±4.8)周,发病年龄3~28 d,平均(22.55±5.11)d;总胆红素浓度236.45~568.50 μmol/L,平均(313.28±44.31)μmol/L;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出生时体重(3 076±467)g,胎龄(38.7±5.2)周;发病年龄4~28 d,平均(22.07±5.71)d;总胆红素浓度221.78~454.92 μmol/L,平均(301.98±41.75)μmol/L。2组发病年龄、性别、出生时体重和胎龄、总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组病例均予以常规退黄治疗。①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 mg/(kg·d),分2~3次服,连用5 d。②减少游离未结合胆红素:出生后1周内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即给予白蛋白1 g/kg加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次。③光疗:按《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光疗标准,达到标准的患儿每日给予8 h双面蓝光照射,连用3 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退黄合剂直肠滴注,退黄合剂含茵陈15 g、栀子4 g、大黄2 g、黄芩4 g、薏苡仁6 g、郁金4 g,水煎2次后浓缩过滤至25 mL,每日1剂,直肠滴注,连用7 d。直肠滴注时患儿取左侧卧位,臀部略抬高,药液温度控制在38 ℃左右,直肠滴注完毕静卧1~2 h,滴注期间停止哺乳。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由专人负责观察,记录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后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血常规、尿常规。治疗过程中每日用微量血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血胆红素的浓度。

4 结果

4.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皮肤、巩膜黄染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总胆红素降至86 μmol/L以下;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及体征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86~170 μmol/L;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皮肤、巩膜黄染及体征好转,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71~221 μmol/L;无效:症状、体征、血清总胆红素无变化,甚或加重。

4.2 临床疗效

治疗组46例,治愈41例,显效2例,有效3例;对照组42例,治愈32例,显效4例,有效6例。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58,P<0.05)。

4.3 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

2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每日平均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P<0.01);胆红素每日平均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1)。结果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略)

4.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均能坚持全疗程用药,治疗前后血常规和尿常规无异常变化,21例光疗患儿中有2例发热。对照组23例光疗患儿有7例发热,1例腹泻,1例铜绿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132,P<0.01)。

5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中医“黄疸”、“胎疸”范畴,所用退黄合剂为《伤寒论》茵陈蒿汤加味而成。取茵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为主药;辅以栀子引肝胆湿热由尿腓泄;大黄通腑泄浊;佐以黄芩、薏苡仁清热祛湿加强栀子功效;郁金行气解郁加强茵陈利胆退黄功能。一般中药煎剂多口服用药,味苦难咽,新生儿不易合作,影响中药煎剂在新生儿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小儿直肠黏膜血管丰富,直肠静脉和乙状结肠静脉与下腔静脉相连,直肠给药,药物吸收较口服快,且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经肝脏代谢即发挥作用。本结果显示,采用中药退黄合剂直肠滴注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加快黄疸的消退,且用药途径简捷,无痛苦及不良反应,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宏观政治学范文6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厦门市医学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妊高症孕妇的脂、脂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积(HCT)跟正常妇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妊高症病人为研究组,同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生育期的非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血脂、脂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积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TC、TG、LDL-C、apoB、HDL-C、apoA1、H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研究组TC、TG、LDL-C、apoB、HDL-C、apoA1指标高于对照组(P<0.001),HCT指标低于对照组(t=5.9, P<0.001)。结论 高度重视妊娠妇女血脂、脂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积的监测,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妊高症是围产期保健与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妊高症;血脂;脂蛋白水平;红细胞比积

[中图分类号] R714.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a)-0182-02

妊高症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目前关于此病的发病机理在医学界尚未达成共识[1]。但是此病如果不及时救治则容易导致孕产妇与围生儿发生死亡。造成妊高症的因素很多,有血脂水平、营养因素、遗传等[2]。为进一步研究妊高症孕妇的脂、脂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积(HCT)跟正常妇女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妊高症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正常妇女60例为对照组,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妊高症病人为研究组,其中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为(30.5±1.7)岁;孕周30~39周,平均(37.8±1.1)周;轻度妊高症20例,重度妊高症40例;入选的妊高症病人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生育期的非孕妇60例为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为(29.8±1.6)岁。所有受试对象均没有遗传性高血脂、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等其他并发症,在最近一个月以内所有受试对象均未使用与血脂代谢产生影响的各种药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该研究受试对象均空腹12 h给予抽取A、B两份静脉血。A份静脉血抽取量为3.0 mL,将其血清分离,在当日采用西门子Xpand Plu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完成(TC、TG、HDL-C、LDL-C、apoA1、apoB)等血清脂类水平的测定。B份静脉血抽取量为2.0 mL,采用SysmexKX-21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在室温条件下60 min内迅速完成红细胞比积(HCT)的观测。

1.3统计方法

数据运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运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TC、TG、LDL-C、apoB、HDL-C、apoA1、H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研究组TC、TG、LDL-C、apoB、HDL-C、apoA1指标高于对照组(P<0.001),HCT指标低于对照组(t=5.9, P<0.001),见表1。

3讨论

妊高症这种妇产科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略高于国外发病率,国内发病率是9.4%,国外发病率为7%~12%。此病对母婴健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引发孕产妇与围生儿发病甚至导致死亡。可以说,妊高症的出现对孕妇与新生儿之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水肿、高血压与蛋白尿是妊高症临床上主要的症状表现。轻者妊高症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或者会出现轻度的头晕、轻度的高血压、轻度水肿、轻度蛋白尿;严重的妊高症患者常常为头痛眼花以及恶心呕吐,也有的重度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右上腹痛、血压迅速并且明显升高,蛋白尿增高,明显地出现水肿,甚至会发生昏迷与抽搐等现象。

女性处于妊娠生理期的机体,因为母体与胎儿的生理生长需要往往会伴发高脂血症[4]。所出现的高脂血症一方面可以满足母体自身的能量消耗以及胎儿的生长生理需要;另一方面还会带来一些病理性变化。尤其是妊高症的孕妇在体内生理与病理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其血脂与脂蛋白代谢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多年来,关于妊高症孕妇血脂与脂蛋白水平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有的研究认为[5-6],孕妇在妊娠第13周的血脂就会显著升高,TC水平可高达25%,TG水平则是正常妇女的2~3倍。也有研究认为[7],孕妇在妊娠期的TC、TG、LDL-C、HDL-C等水平会增长较快,在妊娠中期HDL-C水平能够达到最高峰。该研究显示,对照组的TC、TG、LDL-C、apoB、HDL-C、apoA1、HCT等指标的检测值分别为(4.94±0.96)mmol/L、(1.27±0.51)mmol/L、(1.45±0.42)mmol/L、(0.75±0.34)g/L、(1.43±0.38)mmol/L、(1.22±0.36)g/L;研究组的TC、TG、LDL-C、apoB、HDL-C、apoA1、HCT等指标的检测值分别为(6.34±1.06)mmol/L、(2.28±0.78)mmol/L、(3.43±1.02)mmol/L、(1.15±0.25)g/L、(2.06±0.67)mmol/L、(1.83±0.48)g/L。可见,妊高症孕妇TC、TG、LDL-C、apoB、HDL-C、apoA1等血脂与脂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妇女对照组(P<0.001)。该研究结果跟王永福等[8]人的结果一致。

HCT指标的降低多数见于贫血,HCT指标的增高多数见于脱水。HCT常常作为补液的依据与衡量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同时HCT检查在临床上常常借以了解妊高症患者是否扩容及扩容效果检验的最佳方法。HC指标T常用来计算补液依据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但是专门将HCT指标用于临床妊高症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有学者结合妊高症临床经验,对妊高症HCT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9],因为胎儿生长发育与自身营养供给不足等多种原因,孕产妇容易患生理性贫血症状(缺铁性贫血),然而贫血会直接引发HCT不断降低。该研究显示,研究组HCT指标值为(33.14±6.33)%,对照组HCT指标值为(38.86±4.04)%,研究组的H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跟妊高症孕妇在妊娠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或称作生理性贫血,而贫血的出现会引发HCT降低。

一般来说,对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予适当的扩容治疗,原则上是在解痉的基础上扩容,在扩容的基础上脱水,利尿,视蛋白丢失及浮肿程度选用不同的扩容剂(全血,人体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酥),并在疗程后随访红细胞压积,通过合理的扩容治疗。研究组有3例HCT水平大于35%,在临床上均得到控制,治疗后对红细胞压积复查发现恢复正常水平。HCT对妊高症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不过关于HCT在妊高症孕妇中的病理与生理等一些深度变化过程仍需要作进一步探究[10]。

近年来,人们对妊高症发生机制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存在几种不同的学说,子宫胎盘床血管缺血就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说。此学说强调妊高症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息息相关。另外一个学说则认为妊高症跟孕妇钙镁代谢存在必然联系。该研究发现,妊高症的血清钙镁离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的孕妇。该研究显示,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与妊高症的关系较密切。笔者认为,妊娠期的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特征,母体这时期较易缺钙,进而诱发血压升高。钠钾泵与钙泵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的发挥,往往是依赖镁离子,而处于低镁时钠钾泵与钙泵活动受到限制,致使细胞内钙发生堆积以及减少孕妇的细胞外钙浓度,对血管平滑肌内的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产生激活作用引发收缩反应,使得孕妇血压逐渐升高。而镁的缺乏在孕妇钙代谢紊乱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此,在临床上常用硫酸镁对妊高征进行治疗,并成为临床首选的药物。

笔者多年的预防妊高症的体会是:积极建立及完善各级妇幼保健网:认真开展围妊娠期与围生期的各项保健工作;注重孕妇的健康教育,引导孕妇学习与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自觉定期到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应该全面指导孕妇科学饮食以及多加休息。

总之,很多学说证实,妊高症的发生于急性动脉硬化存在关联。鉴于此,通过妊高症孕妇血脂、脂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积的变化,可以定量分析出患者抗御动脉硬化之保护机能的减弱程度。高度重视妊娠妇女血脂、脂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积的监测,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妊高症是围产期保健与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笔者发现,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妊高症孕妇HCT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与对妊高症的经验认识如今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妊高症孕妇比正常的孕妇而言更加容易发生血流变增高性的改变;为此HCT指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示出妊高症的病情轻重缓急的程度。总之,HCT联合脂、脂蛋白水平在妊高症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李娜.妊高症孕妇部分血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764-1765.

[2]程俊.妊高症孕妇检测血脂水平和红细胞压积的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9):1318-1319.

[3]刘芳兰,吴时耕,张忠平.妊高症孕妇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变化的观察 [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5):421-422.

[4]朱进峰,周余忠.妊娠高血压疾病与血脂代谢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33):106-107.

[5]马李娜.妊高症孕妇部分血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764-1765.

[6]姚家勇,张蔚起,韦天彬.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血脂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12):70-71.

[7]倪剑红,张明洁.妊高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结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86-187.

[8]王永福,林桂青.妊高症孕妇血脂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检查的临床意义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84-285.

[9]丘小霞, 李宁.妊娠高血压疾病系统干预效果观察 [J].中国优生优育, 2008,14(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