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

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文1

城关镇以全面走在加快康普崛起前列为目标,年以来。按照“工业突出重点,农业注重效益,商贸连片开发,和谐促进发展”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镇域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我镇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

一)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占目标20.1亿元的90%同比增长27%;完成财政收入2598万元,占目标3340万元的78%同比增长10%;完成工商税收4208万元,占目标7574万元的56%同比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占目标7亿元的100%同比增长52%;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572元,占目标5080元的90%同比增长38%除工商税收增速不快,其他指标均进展迅速。

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

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前三季度。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县域外资金8.4亿元,其中市外资金7.68亿元,签约到位资金2.38亿元。全镇共争取到上级政策性资金1052万元,争取到银行贷款资金1040万元。

钢构厂房已建起,

三)项目建设运行态势良好。投资1.1亿元的大新特钢二期扩建项目。设备正在调试;投资1.2亿元的力盟肆机械有限公司项目,正在建设厂房;投资3500万元的压力汽配扩建项目,钢构厂房已建起,设备已经订购,正在处理车间地坪;投资2500万元的华中标件扩建项目,钢构厂房已建起;投资1300万元的爱豫重工扩建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投资5650万元的大华中心学校已如期竣工并使用。桂花西路及七个城中村改造小区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桂花西路安居路以西月底前招标结束开始施工,安居路以东正在施工设计,城中村改造七个小区规划报批10月10日全部结束,丰庆泰正在开挖地基,绿色阳光开发商已确定,正在圈围墙。投资1.5亿元的循环农业项目于10月15日奠基开工。

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家。前三季度

四)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今年新增加规模以上企业1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75亿元,占目标3亿元的91.6%同比增长4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4亿元,占目标2.86亿元的92.3%同比增长53%;实现利润1300万元,占目标1400万元的92.8%同比增长64%

镇实施了总投资1655万元的内容包括通组通户道路硬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户用沼气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五)农业经济基础进一步稳固。今年以来。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经济发展条件,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畜牧业健康发展,月末出栏生猪7.35万头,家禽31万只,羊4000只,肉蛋产量6441吨;存栏生猪5万头,家禽37万只,羊7000只,为继续保持畜牧大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

镇经济发展趋势向好,总体看来。但运行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因受前期土地储备不足和项目前期条件不足的影响,招商引资进展还不快;二是工业企业总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经济危机中缺乏竞争力;三是特色农业发展不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四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仍然突出,稳定工作任务繁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丰补歉,第四季度是查缺补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盯全年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安全饮水、农建工程以及循环农业等农业项目以及桂花西路安置房和城中村改造等城建项目。二是抓开工。重点抓好近期即将开工的摩托车仪表项目和爱力电缆整体搬迁项目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一是抓在建。重点抓好力图铸钢、大新特钢、成业汽配等工业项目。配合好11月18日开工奠基的煤化工项目,年底前再开工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三是抓前期。加紧对接,重点抓好路桥保护器、中申管道生产研发等工业项目以及2000亩围城生态林带、1000亩核桃基地、深井灌溉项目等农业项目。四是抓谋划。再谋划、论证、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形成项目有序接替、梯次发展的工作格局。

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文2

正当全区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长、副市长、助理巡视员率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亲临我区调研指导工作,不仅是对我区的关心和支持,更是对我区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我们倍感荣幸。下面,我将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顽强拼搏,努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达55.83亿元,同比增长15.1%。元至8月,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93亿元,同比增长49.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增长51.0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9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95亿元,同比增长40.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08亿元,增长23.47%。在经济建设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全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管理力度加大,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三农”难题稳步破解,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工作有所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亮点,强区建设由年的第八位进至第七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城市建设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打造贵州西部中心城市,建设“文化、美化、绿化、现代化”美丽凉都的总体部署,我区紧紧抓住城市这个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兴区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荷城花园、凤凰新区、杨柳新区、德坞新区开发步伐,着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市体量不断向东西延伸、向南北拓展,城市内涵逐渐丰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城市路网体系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区、开发区着力加快城市路网体系建设,继人民路中段、大道东段中段改造工程完成后,又相继开工建设人民路东段、凉都大道西段、凤凰大道东延伸段等城市道路,继续实施市中心城区小街小巷综合改造,架构起以大道、人民路、凉都大道三条城市主干道为骨架、若干次干道和小街小巷为脉络的城市路网体系。

——人民路东段改造工程。东段工程西起茶叶林转盘,东至路与水泥厂路接处,道路长2.739公里、宽36米(含一座30米跨水城河桥、一座36米跨铁路桥)。目前,道路设计图已完成,桥梁设计正在进行中,1、2标段工程招投标结束,于8月8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正式进场施工。

——凉都大道改造工程。我区主要负责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共征地1472亩,拆迁1346户,拆迁面积25万平方米,支付征地拆迁资金1.16亿元,现东段、中段改造工程已完工,西段毛路基本贯通,我区负责的征地拆迁任务已基本完成,正逐步落实安置工作。

——凤凰大道东延伸段工程。道路全长2760米、宽30米,于2005年和年分两次对三个标段进行招标,1标段于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边征地边施工。目前,1标段工程已推进430米,迁移坟墓8所,开挖土石方8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0万元。

——碧云路东延伸段工程。道路全长1360米、宽26米,于2005年获准立项,2005年12月完成工程招投标,但因土地、资金等问题现暂未开工。目前,正积极报批土地,筹措资金,争取早日动工。

——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市、区两级投资3200万元的二期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改造市中心城区道路72条。今年,将继续实施三期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拟投入资金1200万元(其中市财政600万元,区、开发区财政配套600万元)。目前,已完成拟改造路段初步设计,正在做工程概算,待规划施工设计和工程概算完成后,尽快报市立项审批并组织实施。

此外,我区还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继续抓好人民路西段、钢城大道北段等城市主干道建设,扩建城南路(大道与凉都大道连接段)、打通龙井路(人民路与路连接段),不断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二)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新亮点,塑造凉都新形象,区、开发区大力加快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公益设施,动物园、儿童乐园、白鹤公园相继建成开园,水矿花园、钢城花园、夜郎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五园”建设。动物园、儿童乐园、白鹤公园一期工程已陆续建成使用。凉都森林公园正在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公园次大门基本成型,游览观光区10公里主干道已建成通车,建成人行步道3公里、凉亭7座,乌砂寨广场和园内蘑菇亭已完工,园内路网已设计完成。地质公园分洞内外两部分景区,洞外景区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洞内景区因洞底出水量大、管理成本较高,我区拟引资进行改造。

——水矿花园建设。该项目是水矿(集团)公司与我区地企共建重点项目,占地面积303亩,总开发面积65万平方米,分4个组团建设。现已完成征地80余亩,尚有80余户未拆迁,房屋丈量工作已结束,待兴民小区开发建设后,即可启动拆迁安置工作。目前,第一组团已完成324户、5.7万平方米房屋建设,正在开工建设1、2、3组团约10万平方米的住宅。

——“唐人街”旧城改造项目。该工程由荷城花园公司与三兴房开公司联合开发,分A、B、C三区建设,总占地面积77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042平方米。其中,C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46平方米,已于年7月30日竣工验收,现正在实施A区1号楼建设,预计年3月底竣工,A区2号楼及B区因拆迁问题,暂未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

——夜郎古都文化城建设。项目分为中国凉都城市之门、月亮城堡、文化广场、太阳城堡四大组团,占地约352亩,总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9亿元。自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完成1—6号塔楼地下防空及基础的孔桩混凝土浇灌。

——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搭建我区经济转型新平台,自年以来,我区积极利用经济开发区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积累的经验、积聚的技术力量、运作的有效模式等优势,委托经济开发区负责石桥工业集中区规划和建设,现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规已通过省批复,红山一号路被省发改委列为全省重点项目,我区正积极开展土地报批、项目洽谈、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现已有10余家企业有入驻意向。

此外,我区将充分利用“凉都”品牌日益升温的有利时机,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突出抓好钢城花园、凉都体育中心、新城、城中湾畔等项目建设,力争房地产投资增幅达20%以上。同时,我区还将着力抓好德坞兴民小区、曹家湾安置点、人家安置点、明湖师专安置点等十二个拆迁安置小区建设,逐步解决市中心城区2000多户拆迁户的安置问题,促进城市重点项目顺利建设。

三、城市管理情况

(一)加大投入,强化措施

区委、区政府努力克服财政困难,每年除将城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外,还根据实际需要,加大投入,及时追加城管工作经费。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累计投入4030万元,用于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农贸市场整治、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为城管工作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精细管理”的工作思路,在全区四个街道全面推行城管进社区,并纳入目标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依托街道、社区管理城市。

(二)齐抓共管,严格执法

按照“五个延伸、四个巩固、三个提高”要求,扎实推进整脏治乱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将整脏治乱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强化宣传教育,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开辟市民热线、城管市民面对面、整脏治乱曝光台等专栏、专版,引导市民自觉配合、支持城管工作。加大环卫清扫保洁力度,基本做到主次干道定期清扫、冲洗,中心城区日均500多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突出抓好重点、难点地段整治,大力清除和依法取缔野广告、占道经营行为,规范车辆、行人秩序,强化环保执法和建筑工地管理,市中心城区“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落实责任,严控“两违”

我区将防控“两违”建筑增长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两违”控制任务和责任下沉到街道和社区,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着力构建预防控制、依法清除“两违”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截止目前,共拆除“两违”建筑103户、拆除面积8987平方米;自行拆除21户、拆除面积4105平方米。针对荷城街道、凤凰街道部分社区“两违”反弹严重的情况,我区近期将组织大规模的拆违行动,坚决遏制“两违”反弹势头。

(四)健全制度,精细管理

为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区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精细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对城管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各网格单元内的城管执法人员和环卫工人实行定人、定员、定岗,进一步量化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推行文明执法。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初定在今年10月份开始推行。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关于拆迁安置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量房屋被拆迁,2000多户拆迁户亟需安置,但受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拆迁安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产生了大量拆迁历史遗留问题,拆迁户反反复复到市、区两级反映,甚至有的直接到省进京越级上访,给中国·凉都的形象、给区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建议:请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对省里已批复的拆迁安置用地,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尽快办理供地手续;从土地收益金中提取适当部分弥补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用;请求减免安置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等相关费用,切实帮助区解决拆迁安置困难。

(二)关于“两违”建筑和城中村改造问题

近年来,部分群众因住房困难、家庭分户或拆迁未安置等原因,大量进行旧房翻新或新建住房,加之另有部分别有用心的群众,为索取政府高额补偿,而大肆抢搭抢建,不种庄稼种房子,造成市中心城区“两违”建筑大量滋生。据初步统计,现已高达300多万平方米,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必须严格制止。但因“两违”建筑涉及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社会稳控难度极大,以致政府处于两难状态。同时,由于城市建设步伐较快,许多地方是由农村一步跨入城市而变成了城中村,加之原采取的划地安置方式,安置户通过联建、自建进行建设,所建房屋结构迥异、参差不齐,形成了新的城中村。“两违”建筑的滋生蔓延和“城中村”的大量存在,给城市建设带来严重制约,改造难度极大,成了城市建设发展的痼疾顽症。

建议:

1、鉴于“两违”建筑久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买不起商品房,而新建住房又无法获得批准,群众住房需求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为此,建议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对市中心城区群众住房给予合理确权。同时,建议在周边不适宜成片开发的地区适当划出部分土地,作为住房困难农户建房用地,以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对于城镇住房困难户,通过实施廉租房保障制度和建设经济适用房,逐步加以解决。

2、鉴于“城中村”与现代化城市新区格格不入,反差极大,易藏污纳垢,改造难度大,建议在规划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将“城中村”改造的自下放给社区或村民,由其组织自主开发。

(三)关于建设资金问题

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在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社会事业等各方面支出巨大,现区、开发区举债已高达4亿元。进入年,由于受煤炭资源整合,国家实施严格的土地、环保政策,许多项目难以落地等因素影响,我区新增财力极少,且在“两基”迎国检、采煤沉陷区治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六沾复线拆迁安置、通村油路建设等工作中,需配套投入大量资金,今年的资金缺口已达1.5亿元之多,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另外,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城市规划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城市的许多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健全,如城市的排污管网、供气管网不配套,垃圾中转站、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等等,城市基础设施欠帐大,仅靠我区财力无法支撑。

建议:

1、请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我区的实际困难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时清算返还我区土地出让收益金。

2、请市级财政逐年增加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并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四)关于城市拓展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贵州西部大城市的要求,我区城市化进程仍需加快,但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难题。从资源上看,市中心城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日趋减少;从布局上看,城市呈带状分布,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仅1—3公里;从功能上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仍需完善;从人口上看,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离建设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建议:

1、加快城市向南北拓展,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大力加快凤凰新区、凉都森林公园、石桥工业集中区、水月组团开发建设,尤其是加快凤凰山周围开发建设步伐,扩张城市体量,逐步让城市“圆”起来。

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文3

围绕重大决策部署,人大监督更有力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曾指出:“服务和保障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已经成为我省人大工作的主旋律。”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精心选题,全面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优势、合力优势,为浙江全局工作保驾护航。

走进位于杭州植物园北边的青芝坞,溪流潺潺,绿荫环绕,新式农居错落有致,点缀在山水间,宛若一幅山水画卷。但在改造之前,这里农居杂乱,污水横流。

这般华丽的转身,是西湖区改造老旧小区的成果。通过拆除2.3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和对152户居民住宅实施立面整治及危旧房改造,青芝坞面貌焕然一新,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过去美丽杭州脸上的“疮疤”,现在成了杭州的慢生活休闲区。

青芝坞的变化是浙江大力推进“三改一拆”成效的缩影。201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的重大战略决策。

省人大迅速响应。2013年10月15日至16日,省人大组织代表专业小组赴义乌、浦江等地对 “三改一拆”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深入“一线”,认认真真俯下身“看”,发现问题,所提建议切中要害,推动了该项工作落实。同年11月19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全省“三改一拆”行动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年来,全省各级人大也持续对“三改一拆”工作开展监督,通过视察、暗访、审议报告等多种手段,推动该项工作迈向纵深。

截至今年2月,浙江已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82亿平方米,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5.98亿平方米;全省拆违涉及土地面积46.99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46.35万亩。“三改一拆”的印记已遍布全省各个角落,不少老旧小区换了新颜,城市农村更加美观。

开展“三改一拆”监督工作,是省人大与省委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围绕中心强化监督的一个很好例证,不仅有力推动省委重大决策的贯彻和重点工作的落实,还更好地发挥了人大监督职能。而本届以来,“五水共治”、浙商回归、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都有人大积极监督的身影。

2013年11月底,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着眼于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一场铁腕治水攻坚战在浙江全面打响。在这场“治水”战役中,省人大常委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赴全省各地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执法检查,并开展对水库安全运行情况的专项监督、河道条例宣传贯彻和河道管理专题视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关心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尽代表职责”“检验‘五水共治’成果,申报可游泳河段”等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五水共治”专项监督。在浙江省委作出“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

2013年初,围绕“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目标,浙江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此作为重要监督议题,开展事中监督、过程监督,省人大财经委还对全省2000多家相关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提前摸底,把人大监督工作和政府重要工作协调进行。

“浙商回归”是2012年浙江省政府的“头号工程”,实施开展以来,为浙江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是浙江供给侧改革的一大助力。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分组到杭州、宁波等地调研浙商回归工作情况,监督工作的进展情况,查找问题,并对这项工作深入推进提出意见建议。

每一项事关发展大局的工作中,人大监督不走过场,有力地助推了中心工作。

服务经济发展,人大监督不缺位

经济发展是中心工作。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和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加强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的专题调研。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 在2016年7月25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了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听取和审议报告是人大监督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不少人对人大的第一印象也是来自于在人代会上对相关报告的审议。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专项报告,每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包含了浙江一整年、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大听取和审议这些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事关大局,助力下一步工作更好推进。

除了对常规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监督外,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也会呈现新的态势,人大的监督内容也随之调整。

2013年,面对过度发展带来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转型升级的压力,我国沿海一些地区陷入企业“钱荒”、低利润、产业“低小散”甚至实业“空心化”的困局中艰难求生。而浙江有些市县,因为创新发展逆势飞扬,完成了产业转型之路。

逆势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道路也正预示着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也是人大监督的方向。

2013年,省委作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启现代化浙江建设新的强大引擎。我省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在创新环境营造、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26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确保相关政策措施落地,今年4月以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赴杭州、湖州、温州等地,开展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调研。

调研组成员走访了相关创业园、科技型企业,实地考察了解落实情况,围绕创新环境营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项目与成果产业化情况等内容,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和部分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

“总体而言,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有效支撑引领仍然不足。” “要继续大力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调研组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给出了意见建议。

人大围绕经济发展态势开展监督,不缺位、不越位,为浙江经济发展问诊把脉,督促和支持政府完成目标任务,审议和批准相关规划,为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注社会事业,人大监督全方位

2016年10月,一则《关于公开征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17年监督工作建议议题的公告》出现在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上。监督议题如何确定,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广听民意。发展是为了人民更好地生活,让群众获得幸福感,百姓提出的建议看似琐碎,提炼总结起来却也是事关全局工作的大问题。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注重民生,关注社会事业进步,始终把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

“我省原26个欠发达县,虽然已经摘掉帽子,但是发展的基础还比较差,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要重视教育扶贫和智力扶贫,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努力隔断‘代际’贫困传递。”

2016年5月24日上午,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报告中指出的当下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讨论热烈。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始终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重要引领,把消灭贫困、统筹城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八八战略”,到“两富”“两美”浙江,惠及全省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重要指引、发展主线。

2015年初,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作出了到2015年底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贫困现象的决策。

2015年12月,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宣布:浙江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兑现了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了确保消除贫困成果真实可靠,2015年末,省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对调查确认的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逐人走访、当面问询、一一核对,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

2016年3月,省人大组成3个调研组,分赴各地调研,深度把脉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人大通过调研、听取和审议调研报告,查找了扶贫工作的短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该项工作攻坚克难。

省人大对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监督,除了扶贫工作,还有残疾人权益保障、医院改革等方面,体现在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

今年3月至5月,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贯彻实施残疾人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市、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汇报和部分省人大代表、残疾人工作者及残疾人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实地视察了部分康复、托养中心的建设情况。

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文4

一、全力打好“净化”攻坚战,创造整洁卫生的城区环境

一是在点上实施突破。把清除卫生死角作为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鼓励居民通过区长公开电话、网络在线访谈、电话民意调查等渠道协助排查清除城市“污点”;组建志愿者队伍65支,发动志愿者1万余人次,开展“捡一块垃圾”、“清一处小广告”等志愿活动,清理垃圾死角3000余处,清运垃圾5000余吨;在社区、学校、企业和市场探索开展了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二是在线上延伸触角。全力推进垃圾桶退路进院,辖区113条道路785个垃圾桶全部进入楼院。投入3000万元更新改造环卫硬件设施,购置密闭式垃圾压缩车38辆,有效解决了垃圾集中收集、清运过程中因撒漏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购置4台机扫车和100辆快速保洁车,实现主干道机械化清扫和全天候快速保洁,全面提升保洁效率和质量;新增环卫工人住房8000平方米,改善了600余名环卫工人住房条件。三是在面上拓宽范围。集中清理视觉污染,按照“依法实施、有情操作”的原则,拆除违法建筑4000余处11.1万平方米,清理杭州路等道路沿线非法户外广告4万平方米及重庆南路等非法高炮广告26处5528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拆违工作任务;实行“宣传—责令整改—督促—强制拆除—统一设计”五步走,着力整治规范人民路、四流南路等主干道门头牌匾,道路两侧形象明显改观。

二、全力打好“绿化”攻坚战,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区环境

一是摸清底数,科学管绿。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城市绿地管理领导小组,对全区99条道路的2.5万棵行道树,82万平方米的街头绿地、景点、广场以及北岭山等70多万平方米的山头公园绿地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台帐、落实责任,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绿地管理网络。二是因地制宜,精心植绿。以“乔灌草错落有致、高低中层次分明”为原则,对辖区主次干道两侧荒芜、退化的绿地进行提升改造,在哈尔滨路、南昌路等主次干道路沿线改造绿地9万平方米,新植樱花、杨树、黄山栾等乔灌木3000余株。投资近千万元对周口路高压走廊进行了彻底的绿化改造。对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卫生死角清理出来的新地和小区院落的空地,及时补绿、见缝插绿。水清沟公园、嘉定山公园、***教工幼儿园等周边实现了拆围透绿。三是统筹规划,打造“绿肺”。充分运用辖区山体较多的自然优势,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北岭山、嘉定山等4处山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加快水清沟***综合整治,建设山头生态公园,构建三季有花、四季有绿、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城市“绿肺”。

三、全力打好“美化”攻坚战,创造景观宜人的城区环境

一是以新地标助推老城区整体面貌提升。把旧城旧村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改变老工业城区破旧面貌的根本举措,全力推进18处城中村和12片老城区拆迁改造,充分发挥新都心和滨海新区“两翼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动漫传奇海、尼斯酒店等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在胶州湾大桥接口、地铁站点等重要节点规划建设海信环湾大厦、青建太阳岛等地标项目,现代化城区面貌初步显现。二是以沿街建筑和老旧楼院整治助推老城区视觉环境改善。加大建筑立面整治力度,完成了嘉定路两侧建筑立面粉刷5万平方米,对人民路、四流南路等“1516”范围内60处道路沿线建筑进行了清洗,并设置了部分空调隔栅,提升了楼体形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了256处楼院的综合整治,硬化10.9万平方米,绿化3.5万平方米,粉刷墙体2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其中,海岸路22号被评为第一批全市示范楼院。三是以铁路和河道整治助推老城区新景观打造。加大投入彻底整治区内8.2公里铁路沿线环境,清理渣土3.2万立方米、混合垃圾3000余吨,拆除违法建筑8414平方米,整修道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勾勒出一道进出市区的靓丽风景线。加大对杭州路河、杨家群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实施流域截污、河床清淤、景观再造,让排污河变成了生态河、景观河。

四、全力打好“秩序化”攻坚战,创造规范有序的城区环境

一是扎实做好市政道路建设养护。综合把握道路的功能、尺度、细部,对辖区44条主次干道和85条一般道路进行了系统排查,统筹实施道路整治、电力线下地、人行道车行道补修和地下通道治理,扎实做好道路巡查、养护等各环节工作,最大程度确保了道路平顺畅通。二是扎实做好城市停车秩序整治。对区内50余个大小停车场进行统一划线和规范管理,稳步推进临时停车场建设,完成5处共计300余个停车泊位的改造,充分整合现有车位容量,有效缓解区域停车难问题;加大占路占道停车清理整治力度,合理调配执法人员,加强巡查和管理,投入交通警力1200人次,查处各类违法停车行为5.4万起,停车秩序明显改善。三是扎实做好建筑工地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建筑工地检查联动机制,对区内70余个建筑工地进行拉网检查,进一步规范管理,确保工地围挡整洁美观、物料堆放整齐有序、运输无撒漏、施工无扬尘和噪声扰民。

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文5

根据县政府近期调研工作的安排,我局对目前我县的房地产市场情况作了详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奋力跨越争进位,富民强县快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下,全县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大,房地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持市场供需总量平衡、供求结构基本合理,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的态势下,全县房地产市场呈现快速运行的良好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主要指标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截至目前,我县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已有17家,“十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6.3亿元,建设花园、锦华苑、公园、城南、金都、金明寓、栗园、金星等成规模小区8处,开发商品住宅6200套、56万平方米。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为我县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县房地产业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各类型楼盘销售情况良好。建筑类型方面,已建和待建楼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框架结构楼房所占比重逐渐上升;楼盘品质不断提升,居住环境日益改善。2002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同时,我县房地产开发楼盘的品质得到了不断提升,购房户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和品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居民对住房消费的吸引力。消费结构方面,主要以100平方米以上的大面积楼房为主,90-100平方米的小户型销售情况良好但数量较少,仅占年度开发量的25%左右。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总体看,2006年我县房地产需求增长速度将低于2005年,房地产供求形势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价格涨势将趋向相对稳定。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抑制房地产非合理需求的力度加强,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等调控措施的实现以及二级市场的扩大,我县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主要消费需求是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乡镇机关工作者及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成为购房的主力军;同时,个体从业者、私企老板及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商品房购买对象以个人购买为主,投资商尚未大量出现。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市场化程度如何(特别是个人购房比例)以及投资性购房的比例。2005年,从购房者购房的动机来看,我县城区购房者中,购房用于自己居住的比例达到93%,以投资为目的占7%,而纯属投机炒作购房的比例尚不到2%,说明我县整个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大量投机者,整个销售市场处于自然销售状态。

预计房屋价格在较旺的实际需求的支撑下将继续上涨,涨幅经历了2005年爆发性增长之后,将趋向平稳,全年增长速度预计将小于2005年水平。2005年全县普通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1280元/m2,同比上涨6.5%。受土地价格、建筑“三材”价格上涨和小高层商品房投放量的增加,以及商品房配套设施,环境建设档次提高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全县商品房平均售价涨幅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市场供给与需求同步增长,商品房价格与商品住房价值基本相符,价格与价值之间并未形成较大的炒作空间。我县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没有呈现“泡沫”,并且还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2005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17%,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拉动全县gdp增长1.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业为地方政府开辟了财源,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了6%。拉动了社会总体消费的增长。2005年,房地产销售收入1.3亿元,按拉动消费系数1.4计算,拉动其他消费额1.82亿元,两项累计达到3.12亿元。同时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5000余个。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住房供应结构不够合理。中高档住房供应量过大,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供应偏少。9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商品房供应量不足三成,严重供不应求。由于近年来我县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而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幅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广大低收入群体只能望楼兴叹,希望能多推出经济适用房以及小户型楼房,以满足部分弱势群体的购房需求。

2、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包括商品房预售和销售、二手房转让、房屋权属登记、房屋租赁备案、开发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开发经营许可、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开发建设条件与施工许可、房地产信贷等。房地产业涉及的十多个税种,由国税、地税、财政分别征收,计税方式复杂,征管难度大。建立房地产信息系统,一是能够很好地解决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增加透明度,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实行监测市场运行的动态变化提供依据,有利于调控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实现房地产市场监督科学化;二是以房地产交易中心为平台,以房地产信息为依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部门配合、环节控制,推动房地产税收征管精细化管理,达到“先缴税、后办证”的要求,以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我县的房地产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不利于及时便捷地对市场进行监测分析,同时也造出市场信息不对称、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和消费。

3、城乡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由于房产管理体制不理顺,导致产权、产籍多头管理,市、县、乡镇房产分治。按照建设部建房(1997)173号文和省建设厅鲁建房发(1997)239号文《关于制作颁发全国统一房屋权属证书的通知》要求,一个县只能有一个发证机关,并且所颁发的房产证必须是经建设部备案、由北京印钞厂统一印制。县城规划区外的各乡镇、村街房产,特别是各乡镇驻地企业,因无法办理全国统一的房产证,所以不能办理房产抵押贷款、过户等手续,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造成了工作上的扯皮,损害了群众利益,还造成了国家税费的流失。

4、部分开发商重视商品房建设,轻视配套设施建设的思想还很严重。相当项目配套设施水平低,配套不完善,开发项目整体功能差,造成消费者使用不方便,也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患。如绿地、公厕、幼儿园、超市、健身场、物业用房等这些基础配套设施多数小区没有或根本达不到设计要求。

5、违规开发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以前旧村改造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自建房过程中,除还建本村居民和本单位职工住房外,还对外销售了许多手续不完备的房屋,驻城村街中也有个别住户在建房过程中少批多建,并将多建的住房违规出售,这些违规开发行为造成了房地产税费流失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对商品房市场带来很大冲击;也导致大量的房屋因手续不完备而不能确权和上市交易流通,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关于规范发展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几点建议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1、引导普通商品房建设,推行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土地由国家划拨,各种税费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按保本微利原则确定,主要面向社会上的中低收入家庭出售,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我县目前为止未开发经济适用住房。2005年11月,由县房管局牵头,统计局、民政局等6部门参与组织了一次低保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县低保家庭户主属“三无”、下岗、失业人员的约占97%,低保家庭无房户约为三分之一,有住房的用户,平均建筑面积小于45平方米的约占二分之一,且大多住房设施不全。所以,实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工程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迫切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另【2006】37号文件已经要求,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含经济适用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2、注重规划,加快步伐,搞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是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县的旧城情况,待开发的区域很多,前景是好的,因此加快旧城改建工作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要以建设“临沂卫星城”为战略目标,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正确处理经营城市和旧城改造的关系,继续大力推进旧城区改造,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县城规划区基本消除危陋棚户区和“贫民窟”住房。严格控制企事业单位自建自用和零星插建性开发,改变过去那种局部改造、见缝插针的做法,实施地段开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模式,对影响城市道路景观的危旧平房进行大面积拆迁。按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坚持成区连片开发,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完善一片,宁缺勿滥。建议县政府成立旧城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县房地产管理局、县计划局、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物价局、临沭镇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旧城改造项目实行挂牌公示制度。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补偿费和承担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用可据实从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中补偿。要做好“模拟拆迁”:即先做被拆迁人的思想工作,处理解决好拆迁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后拆迁公告,最后签订拆迁协议,

3、严格控制机关企事单位自建住房。为满足职工住房需求,通过市场改善住房条件,临沭县人民政府下发的沭政发[1999]43号文中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停止单位自行建设住房,需要住房的统一到县政府的住宅小区购买。”鲁政发[2002]22号文件中再一次规定:“从意见下发之日起(2002、3、22),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律停止单位建房,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投资置业,通过市场改善住房条件。”最近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建住房[2006]196号《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再次强调,“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因此,机关单位住房改造要走法制化、正规化轨道。要树立“要住房,找市场”的观念,杜绝新的住房实物分配和“委托代建”、“定向开发”等变相福利分房的现象。

4、加强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工作,建立城乡一体的房屋权属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禁止其他部门发放不具法律效力的房产证,以维护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

5、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行业内要树立现代的房地产经营理念,整体提升我县房地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水平,这是促进我县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是要注重铸造房地产企业的“航空母舰”。要通过重组、兼并、控股、引外靠优等方式,尽快创建能对中小企业有带动作用“航母”型企业,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生存与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二是注重打造品牌。房地产企业要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提高信誉,建立品牌,扩大市场;三是要注重物业管理,充分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的“情侣效应”,实现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互促互动。四是要注重企业诚信和经济伦理。倡导房地产开发商要建起企业诚信档案,树立起经济伦理观念,在发展中讲究文化底蕴、道德因素、科技含量、绿色生态,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舒适、健康、优美、洁净、安全、方便和环保等各方面优良的产品。

城中村改造情况汇报范文6

一、主要措施

我县遵循“查缺补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城乡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思路,实施三大工程,集中四个整治,解决五个问题,通过半年有效整改,有力提升了县乡卫生工作水平。

(一)实施了三项工程。

一是县城环卫工程。投入20多万元,新添置了垃圾清运车一辆、11个移动垃圾箱、200个垃圾桶和100个果壳箱,为、中山、社区的保洁员配备了30套的保洁装备等环卫机械清扫设备。

二是县城道路畅通工程。按照县城规划,加快建设东环路,改造中城河—一江两岸行道,完成县城南中路由东往西的单行道设置,在道路右侧增设20多个停车位,改造休闲广场及周边附属设施,打通了休闲广场断头路等,有效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三是全民健康素质提升工程。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街头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在县有线电视台及公众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爱国卫生知识,营造浓厚氛围,改变市民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目前,为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847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270份,通过社区服务平台,举办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讲座48期。

(二)集中开展了四个整治。

一是改善交通秩序。交管部门重点加强了大道、大道交通秩序的整治,强化站岗值勤和交通巡逻,提高了路面见警率。协调交通、交管、城管等部门出台了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公交站(点)停车、候车规定。联合教育、交管部门开展了“少年交警”协管交通秩序活动。完善各类交通管理设施,在大道公务大楼路段至城北大道水口路段安装了中心隔离护栏2300米,启动了“电子警察”设备升级工作,增划城市公共停车位。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完善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管理机制。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对医院垃圾收集暂存点进行加高改造,实行封闭处理,严格垃圾分类管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合理放置,指定专人负责对医疗垃圾定点暂存管理,做到消毒定时转运并有记录。清除中学、城关小学露天垃圾池。整治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的油烟污染,确保街道、小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整洁、干净、有序。对公厕及学校旱厕进行改造,组织人员做好保洁工作,定期消毒,做到无尿碱、基本无异味。

三是整治环卫秩序。安放了200个新垃圾桶和100个果壳箱到主次干道。实行“三级三送三定”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周五卫生日”、“工青妇助推‘四城同创’”行动和“助力‘四城同创’、万名师生在行动”等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环卫工作的开展。

四是整治食品安全。结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以创建促监管、以监管促创建”为目标,以重大节假日为重点时段,以小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领域,以食品添加剂、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等为重点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着重解决餐饮服务经营中的“脏、乱、差”现象,严厉查处无证或不按相关规定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行为,切实维护我县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对大道中学周边餐饮店进行现场检查,对油烟直接排放及垃圾分类处置进行整治,同时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着力抓好餐饮行业卫生整治,着重解决餐饮服务经营中的“脏、乱、差”现象。

(三)解决了五个问题。

一是改善市容环境。组织城管、工商、环保等执法部门集中清理大道、大道违规搭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行为,清除破损的广告牌、横(条)幅;加强对车辆乱停乱放的整治,规范车辆(包括摩托车、自行车)停放,做到线内顺向摆放整齐、有序。4月份开展了大道南段、南路市容环境整治工作,5月份开始启动城北大道、大道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市容市貌得到提升。实施城市亮化工程,修复、开启了大道、大道、城北大道办公大楼夜间景观照明,加强路灯管理。推进绿化工程,加强了大道、大道、城北大道绿化工作,补种花箱、行道树,正在完善城北大道绕城路口、东环路口绿化工作。

二是规范“四小”行业。2月至4月,开展“四小行业”卫生监督,办理小旅馆卫生许可10家,小美容美发22家,小网吧7家,小歌舞厅2家。进行健康证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体检培训137人,健康体检培训合格率达100%。

三是解决城乡环境问题。对城北大道的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重新划分路段,明确工作职责。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全面清理和整治居民住宅楼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乱堆乱放杂物、乱搭乱建棚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定时定点清运垃圾,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是积极动员除“四害”活动。给合县爱国卫生月活动,加大各社区除“四害”工作力度,聘请了市爱卫除四害监测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到车站、广场、学校、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开展了病媒防治工作。同时,组织单位、居委会、个体工商户等开展了除“四害”集中行动,扩大了住宅区域除“四害”的覆盖面。

五是解决集贸市场卫生管理问题。对南、北门农贸市场的排水沟(管道)进行改造建设,整治辐射面广、群众反映大、环境卫生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比较严重的农贸市场。

二、主要成效

(一)深化认识,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合力逐渐形成。先后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挥部及相关工作组的通知》和《2013年省级卫生县城复审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起爱卫组织网络体系,保障爱卫经费投入,制订各类管理和奖惩措施,全县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讲文明、讲卫生、除陋习的风气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