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心理学演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心理学演讲范文1
一般认为,个体的情商主要包括五种能力: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无容置疑,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泛珠三角”经济圈建设浪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而实用型人才除了是技能型的,还需要是高情商型的。根据在对一些企业进行调查:“大学生最欠缺什么”时,大多企业认为:是EQ(情商)。
因此,为了解大学生情商及其情商教育情况,笔者进行了资料搜集,与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座谈,展开大规模情商调查,包括对情商总体水平、不同性别情商差异、本科专科情商差异、不同专业情商差异、不同年龄情商差异等调查,通过对资料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更深层次地发现问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情商教学方面,从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现状出发,基于情商教育存在问题与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情商教学是情商教育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的思路,并进一步探讨情商教学的原则、教学设计与策略等,对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问题进行有益探讨。
一、大学生情商及其情商教育现状
(一)高职高专学生情商水平总体不高
按照测试评价标准:120分以上属于高情商,80-120分属于中情商,80分以下属于低情商,从梧州学院05级专科生共37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情商平均得分为98.38分,刚刚达到中等情商水平,标准差为43.80,标准差系数为44.52%。从整体分布状况来看,高低少,中间大,符合正态分布。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情商整体水平不高,急待提高;高情商水平的学生只占25.34%,情况不容乐观。
(二)高职高专情商教育的现状
情商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按照具有高情商水平的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但从总体看,情商教育在高等院校仍处于“四无”状态:1.无目标。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大多沿用了传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没有把情商教育列为专门教育目标。2.无计划。高校大多没有把情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很少就情商教育进行专门的教育教学研讨。3.无教材。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是坚持正面理论灌输,“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部分内容虽与情商教育相关,但教育教学并未明确、直接地与情商教育相联系。4.无方法。由于缺乏专门研讨,情商教育即使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上也处于若有若无、可有可无状态,全凭教师个人的理解及教学处理来进行。
二、构筑高职高专高情商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高情商人才培养模型
(二)高情商人才培养模式
1.确立包含高情商水平在内的专业培养目标。在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同科别但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商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因而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有差异,有些专业因为培养目标(如市场营销)包括了情商方面的素质要求,所以为达到培养目标,该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互长,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情商水平。建议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重视情商素质的要求,着重培养大学生具有高情商的意识与能力。
2.围绕新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谋划,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保证。教学计划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原则;符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符合凸现“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原则,围绕新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是情商教学的前提条件。
3.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按照高情商水平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一是确立“情商”的课程地位,把“情商”做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这是一门创造性课程,可由相关部门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组成一个专门的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一本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实用教材。二是通过在现有的课程中增加情商培养的内容,这是再造性课程。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是实施情商教学的关键。
4.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情商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功课几十个学时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学习,而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的学习,是覆盖了课堂内外和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情商素质是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情感交流是情商发展的沃土,通过展开演讲,交游等活动可以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良好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5.实践教学与情商教学相结合。情商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仅停留在理论的学习和一般规律的认识上,而是注重学以致用。高职高专强调实践教学,这跟情商教学是没有冲突的,实践教学与情商教学互相促进,情商素质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反过来社会实践活动又有利于学生情商素质的培养。所以,实践教学与情商教学的结合,是情商教学的提高。
三、高职高专高情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实践
1.搜集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情商水平的基础资料,为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可靠的依据。05管理专业的同学承担了整个调查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情商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对05、06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改。通过修改教学计划,增加《情商教育》系列讲座;在讲授《消费心理学》课程时增加了情商教育的内容,制作了《感悟五分钟,快乐齐分享》教学软件。学生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感到很新鲜,学习兴趣极高。
3.对《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进行了课程改革。编写了综合实验课的大纲、教案与案例,设计综合实验课在03市场营销专业和02工商管理专业中试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评价
1.情绪商数:在不同时期对学生的情绪商数进行测定,前后对比进行评价。对04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测评,发现在毕业时情商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一次就业率:04市场营销班的一次性就业率为100%。
消费心理学演讲范文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ao Xingzhi'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which is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takes "practicing" thoughts as the core; combined with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from the sele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contents to reconstruct classroom order and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build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actice.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reform point is to give the basic freedoms to the students, only liberate students' body and mind, make students laboring and working in the practice, students' creativity will be trained up,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素质;能力;实践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ing;Tao Xingzhi;quality;ability;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20-03
0 引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问题,过去我们在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实践。但有时候我们发现就算老师讲的再好,学生还是不愿意学,因此我们又在学生如何学上做了不少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很多学生毕业的时候却说大学期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包括一些上课很认真的学生也是如此。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教学中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活实际的窠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怎样教,学生便怎样学,学生很难有联系生活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1 教学的真谛是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建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又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言是实学。”并特别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实际上体现了这样两方面的含义:首先,陶行知把“做”放在了教学的中心环节,“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和学都必须体现在学生的“做”上,否则就不是真教学。
1.1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选择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它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是高职课程模式的特色所在。与普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当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在推销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推销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在日常推销工作中,寻找顾客――接近顾客――推销洽谈――处理异议――达成交易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各类商品被推销。
1.2 按工作过程体系重建课程的内容结构 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是按照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再到实践的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的。在这种模式中,实践只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从而被置于理论的附属地位。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特点不相符。高职课程内容应按工作过程体系整合与重构知识序列。德国职教专家劳耐尔教授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将理论知识整合到工作过程中去,产生全新的工作过程知识,从而凸显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
在《推销学》每个教学任务中首先都会给出学生六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都设计为一个实际的销售场景和三种顾客不同的反应及常见的错误应对方法。然后请学生分组来讨论自己碰到这样的情境会如何应对,上台来表演情境及应对方法。最后再由老师来点评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以及为什么要这要做。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
2 做的前提是发扬民主――重构课堂秩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重构课堂秩序,学生从听众变为演员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需要重构课堂秩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由听众变为演员,老师由讲师变为评委。在《推销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次90分钟的课程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一个班分为12个组,3-5人一组。前10分钟由老师提出问题,给出模拟情景,然后各小组的组长抽签,每个组抽到哪个模拟情景,就讨论和准备哪个模拟情景,一般同一个模拟情景由2个组的同学讨论。接下来的20分钟是分组讨论时间,学生谈论并解决抽到的模拟情景中的问题,并准备上台表演模拟情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根据学生讨论中碰到的问题给予提示。剩下的60分钟是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及老师和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情况进行提问和点评阶段。
学生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来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提高,老师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来教,教的内容正是学生想马上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所以教的效果也明显提升。为了保证每位同学都积极上台表演或演讲,推销学的课堂作业改为每位同学上台表演或演讲三次,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使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得到训练。在推销学的课程教学中有一半的课程教学都是这样来安排的,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以往一些不爱听课的“差生”,也都积极上台表演,而且在做的过程中这些“差生”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并不必其他学生差,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灵活性非常强。
2.2 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经说:“学习,尤其是创造性的学习,精神上往往得到愉快。”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为教学提高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在推销学的课堂教学中除了给出现实的模拟情景让学生来讨论并表演这种做法以外,还采取了学生自己创设模拟情景的方法。比如“模拟招聘与自我推销”这个专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按组成立模拟公司,搜集了解该行业的情况,设计招聘广告,并现场来宣讲。每位同学要准备好简历和1分钟自我介绍;然后根据各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现场应聘。各企业根据自己的招聘需求来提问,应聘的学生进行答辩;招聘企业和观众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个企业招聘结束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的点评。这种教学形式看起来好像是简单的招聘与应聘,实际上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锻炼。
3 做的方法是劳力上劳心――校内外实践相结合构建评价体系
3.1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模拟以外,要想使学生获得“真知识”就离不开实践。除了校外的兼职和顶岗实习外,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次“创意市场实战经营大赛”。这次大赛是让市场营销专业的所有学生按3-5人一组组成模拟公司,通过调研然后联系企业采购商品,并在学校竞拍摊位来进行实战销售,并将真实的采购和销售过程撰写成案例在课堂演示并表演。其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在实际动手做的过程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再把经验提炼成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
本次大赛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老师带学生实地考察进货渠道,观察市场和学习销售技巧;并根据校园市场的需求调查情况,拟定初步的进货方案。第二阶段是进货和竞拍场地:学生根据第一阶段搜集的资料和预期的销售情况,实地去采购校园一周销售的货物或者跟合作企业来开展校园促销活动;然后老师把学校提供的不同销售摊位编号,由学生来竞拍摊位。学生每天缴纳的摊位租金作为本次创意市场大赛的奖金。第三阶段是实战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实地销售,每个组一个摊位,来销售所进的货物。配合销售学生要设计好现场销售的POP广告,及展台布置,利用所学的推销学和相关课程的知识在一周销售的时间内来达到销售和盈利的目标。老师在整个销售过程中针对学生所碰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第四阶段是总结阶段:学生要总结销售情况,将整个活动过程,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成课堂演示的PPT,并将其中一个典型的销售案例制作成情景剧本。第五阶段是分享与提高阶段:在课堂上分组来讲解PPT并由全组同学来表演情景案例。观众可以提问,最后由老师点评。这样全班同学在总结和分享过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所获得是“思想与行为结合所产生的真知识”。
消费心理学演讲范文3
(1)创设一定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所谓“角色扮演”,是指将特定的社会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锻炼自身的营销能力。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模拟真实的特定情境,然后由学生充当演员,由教师充当导演,在模拟表演中让学生对营销方式产生深切的切身体验,以激发学生对营销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人员推销”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一些课堂推销的商品,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分别上台推销自己所选择的商品,包括:敲门、进门、介绍、说服、售后处理等各种真实的情景。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在近乎真实的情况下,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无论是从全局把握,还是从细节安排方面,都可以帮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当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时,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使他们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技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动脑思考、实践操作,可以使他们在模拟真实环境中感受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经验或教训,从而积累相关经验,为以后真正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市场调查”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认识市场、掌握市场,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调查本校学生的需求意向,并自制一份需求意向调查表。当学生制定结束后,由教师对该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相关评价,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一份合格的需求意向调查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纷纷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实际的民意调查,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制定出了实用有效的调查表,并深入体会了教材的理论概念,掌握了知识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逐渐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者。
(2)模拟案例,实施体验教学。在市场营销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非常丰富,有些教师在讲解案例时,一般都是简单介绍案例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涉及到的营销知识进行分析与解读。其实案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案例作为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然后根据案例,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比较,在演绎的过程中进行分析。
(3)参与实际销售,实施体验教学。实际上,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产品或商品卖出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真正去销售产品,使他们通过真实的销售体验,来理解课文上的理论知识。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4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500元的基本资金,要求他们自己挑选商品,完成“进货、宣传、销售、回款”这一完成的营销过程,最后看一下哪一组的成绩最好、回款数额最大。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对市场营销产生了切身的、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加强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再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公司的具体情境制定一份详细的营销计划书,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再下一节课上,让学生用演讲的方式将自己的策划书清晰、形象的展示在老师和学生面前,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4)拓展实训,让学生进行体验。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才能加深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印象,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因此,作为市场营销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实训范围,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实践自己的理论技能,帮助学生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要通过开设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调研等课程的校外实训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例如,保证每学期末都有两周左右的短期实训时间,让学生在综合实习实训中获得充分的实践体验。校外实训可以将学生从课堂直接带入企业的营销阵地上,通过锻炼他们的营销管理技能,实现对学生的拓展培训。校外实训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外出参观、参与资深人士的座谈会、参加各种商务洽谈、参观商品展览会等等,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实践拓展训练机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沙盘模拟,实施体验教学。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是近年来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和场景模拟比较相似,但又远比场景模拟复杂。沙盘模拟按照每组5~6人分组,每个组模拟一家企业,小组中的每个人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如CEO、CFO、CMO、COO、CLO、CHO等,然后在一个假定的市场里和其他小组竞争,模拟企业经营中的营销管理等各种复杂问题,最后由专用软件对各组的经营情况进行评判。在模拟经营中,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经营实践中,他们须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迅速做出决策,其中充满了紧张、兴奋、刺激、挑战。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投入了充分的热情,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做出的决策往往经过了小组成员的反复争辩,这种全情投入的情形在传统的“授受教学”中是很难看见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好的掌握所学营销知识。
二、实施体验式教学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精心组织策划。为了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体验式教学,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有所掌握,要在掌握这些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再去制定相应的体验式教学计划,明确学生们的分工和任务,做到环环相扣,紧密衔接。
(2)照顾全体原则。由于同一个班里所有学生在体验教学中的方式和程度是因人而异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体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布置任务,或者对任务进行有效的分解和组合,这样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
(3)循序渐进推进实施。为了能够保证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老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做好引导,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还要做好跟踪和指导,认真做好体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推进实施。
消费心理学演讲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心理状况;对策建议
高职高专院校大三第一个0.5的实施,毕业生存在“选择、拒绝、质疑”并存的心理状态,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心理期的目标,可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多管齐下,从学生自身能力培养、教师综合能力、心理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其实现由学生至职业人的华丽转身。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自信源于能力
企业要生存,产品就要营销,市场就需运作,企业会研究一切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策略,对于学校,同样如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营销学校成为关键,其重点之一在于营销毕业生,而营销毕业生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优势能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从三方面入手,即确定毕业生形象,巧用首因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确定毕业生形象
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最具权威,学校应培养怎样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因此,确定毕业生形象应来自于企业的有效反馈,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深入的调研,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教师展开调研活动,调研的主要对象为两类,一类为往届毕业生,一类为学生就业单位,两类均可体现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
学校可组织教师展开以“企业最喜爱的毕业生类型”、“历届毕业生之建议反馈”等为主题的系列调研活动,围绕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从而获得宝贵的一线资料,整理并提取调研中的精华内容,可成为日后人才培养的重要关注点。
从企业调研中获取的宝贵资料,可对在校生的能力培养对症下药,使学生所学正好呼应企业所需,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大大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来源出自较强的能力。
2.巧用首因效应进行应聘
十五年寒窗苦读,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毕业及择业,而择业的关键在于是否把握住了自己满意单位的面试机会。面试若没有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将是极大的遗憾,所以如何能够在几分钟内展现自己的风采将是每个应聘者的必修课。在强者如云的应聘环境中如何脱颖而出,关键的一点在于给招聘者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即运用好首因效应。
通常情况下,一个衣着整洁、打扮得体、自信大胆、言谈利落、熟悉专业的应聘者会给招聘者留下较好的印象,胜算机会就会比较大。利用好首因效应需要平日的积淀,具体的实施可从平时授课的过程及课程的开设上下足功夫。
教学方法创新尝试: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是一个年轻的职业技术学院,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以敢说、敢讲、敢表现著称,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毕业生有较好的社会美誉度,因此,不妨借鉴共和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法,如结合校情灵活引入“一天一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自信的能力。
课程开设:除了前两年灵活的教学方法使用渗透之外,在第三年第一个0.5这段时间,可以继续强化学生的大胆自信等能力的培养,例如开设商务谈判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并融入每周辩论、简历撰写等活动,采取授课、讲座、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搭建舞台,锻炼学生的内在气质和外在能力。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有较深厚的知识储备,关键还在于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对专业的一种认识和一种感情,而更精更细的专业技能在于日后的工作之中继续学习,所以在校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二、提高教学水准:吸引力源自教师的修行
学生在课程上呈现的状态,源于他们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兴趣和认同。若非感兴趣,表现在课堂上即是疏离的状态,甚至会呈现出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而学生却是一片漠然,双方鲜有呼应和交流,表现出各怀心事的尴尬。
大三的学生已具备独自判断的能力,他们会对教师本人和课程内容在内心深处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无疑面临着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关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尝试,甚至还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成为他们的朋友,知道他们内心所思、所想、所需,教师需要积极变换和尝试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更加贴近实际、实践性更强的案例,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模拟各种工作流程,引导其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教学方法要创新无限,不能单一,要变换,要像魔术师一样,调足学生胃口;教学态度要积极的、认真的引导,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深谙学生心事,做知心朋友;教学经验要丰富,处变不惊,气场很足,震住全场。
让大三的学生依旧保持从前的热情参与课堂绝非易事,这个时期赋予教师的角色及功能更多,责任更大,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修炼,积累更多临场经验,才能够在面对挑剔的学生时气定神闲,泰然自若,Hold住全场。
三、未雨绸缪:心理建设是出口
每个人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拥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其是可以预测出来的,只要认真分析了其所处的周边环境,不难推测其心境。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人的心理状况也不是一日形成的,预防心理焦虑的措施就在于未雨绸缪的心理建设,而并非对已形成的心理问题进行的临渴掘井。心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推动,如校方及系部、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如此才可防患未然。
1.校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校方可利用自身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优势,在学生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便聘请知名企业的专家为学生宣讲企业择人标准,使学生逐渐树立职业意识,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系部可结合专业特色,每学期利用实习机会,让学生亲临工作岗位,聘请对口企业能工巧匠及一线人员讲述其所需人才的质量规格,使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清楚的明白每一年每一个学期自己的主要任务,从而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2.辅导员的及时疏导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紧密,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其对每个学生的状态应了如指掌,因此,可经常开班会,向学生讲解历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具体经历,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心理郁结,做学生最可靠的倾诉对象,为其解压,指点迷津。
3.专业教师的指导建议
专业教师在学生专业素养及技能方面有较深的影响,关于专业方面的疑惑,他们是学生最信赖的专家,因此其必须在学生就业、择业方面给出建议指导,并且告诉他们未来的主要岗位名称、数量、工作内容,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这一个专业领域中能够胜任的最低、中等、最高的职位,明确奋斗的方向。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不同功能和作用的引导,使学生拥有较好的心理建设,在遇到问题时有良好的渠道解决,从而宠辱不惊,因为明确所以不畏惧,因为有目标所以勇敢,无论周边环境如何,有自己的规划,对一切可以淡然处之,在面对就业毕业的环节,不再是低声吟唱,而是引吭高歌,勇敢前行。
总之,大三第一个0.5,作为毕业生是关键的一个学期,作为校方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时机,关注大三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从而为他们拨开前进路上的重重迷雾,使其减负前行,轻装上阵,帮助学生完成蜕变,以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这对于莘莘学子和望其成才的校方和家长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翠敏(1982—),讲师,现供职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信息管理。
消费心理学演讲范文5
一、美国高立德大学本科课程体系
高立德大学的本科课程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通识课程(General Studies)、专业预备课程(Pre-Major Courses)、专业和相关课程(Major and Related Courses)、专业限选课程(Major Concentration Elective Courses)、自选课程(Free Elective Courses)。
各专业对每部分课程完成学分的数量要求略有不同,但一般情况下,与专业课直接相关的课程(专业预备课、专业和相关课程及专业选修课)都要求完成总计60个学分(或以上),即全部学分要求的50%(或以上)。以艺术与媒体设计专业为例,上述5部分课程要求完成的学分数依次为37~40分、6分、45分、9分及20~23分。下面就以该校艺术与媒体设计专业为例,对以上各部分课程及要求加以说明。
1.通识课程 (40个学分)
2007年,高立德大学特别设计了一套通识教育课程,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完成学习任务。高立德大学为聋人和听障人士设计的这套通识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新生基础课(Freshman Foundation courses),4门,12个学分;综合课(Integrated Courses),6门,24个学分;毕业设计(Capstone Experi- ence),1门,4个学分。
4门新生基础课分别为第一年研讨课(First Year Seminar,GSR 101)、精读与写作(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GSR 102)、美国手语和聋人研究(American Sign Language and Deaf Studies,GSR 103)、定量推理课(Quanti- tative Reasoning course,GSR 104)。其中第一年研讨课是一门衔接性课程,是为了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而开设的。通过研讨,新生们要能够回答以下问题:我是谁?我是怎么上的大学?大学究竟是个什么地方?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我的人生目标?而定量推理课的开设则是为了让学生(特别是文科生)获得在科技社会背景下做出理智判断所需的数学、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内容涵盖数感(number sense)、统计、概率、几何、线性代数和指数模型、制图和数据分析。这不是一门传统的、抽象的数学课,它把数学和推理作为有价值的工具用于理解人类所生活的世界。
综合课是围绕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课题展开探究的多学科或跨学科课程。授课教师(可能由来自不同系的教师或由一名教师和某个行业的专家组成的授课团队)将带领学生从五个方面开展多学科或跨学科性的探索:综合性学习导论(Introduction to Integrated Learning)、多元文化视角比较(Comparing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不同学科的方法(Methods of Multiple Disciplines)、一定背景下的科学和定量推理(Scientific & Quantitative Reasoning in Context)、道德评价和行为(Ethical Evaluations and Actions)。每个学期或学年,教师都会自愿设计符合要求的综合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要完成总计6门课程的学习以达到学校对本科生的要求。
完成全部本科课程后,学生们(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将组成团队,在教师带领下,和社会团体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这便是毕业设计这门课的内容。
2.专业课程 (60个学分)
在高立德大学的本科课程中,与专业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专业预备课程(Pre-Major Courses)、专业和相关课程(Major and Related Courses)及专业方向选修课程(Major Concentration Elective Courses)。艺术与媒体设计专业的预备课程有2门:艺术史和艺术设计基本原理;专业和相关课程有15门,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数字媒体(2门)、设计(3门)、绘画(1门)、现代艺术(1门)、摄影(2门)、网页设计(2门)、高级画室、展览/作品集(2门)及实习、专题研究(2门)。专业方向选修课则是从以下5组课程中任选1组:艺术史(3门)、数字媒体(3门)、平面设计(3门)、摄影(3门)、艺术工作室(8门选3门)。
3. 自选课程 (20个学分)
所谓自选课程,即学生可以从全校范围内的课程中任意选修自己喜爱的课程,可以与所学专业有关,也可以无关,因此选择范围更广。各专业可推荐相关课程,艺术与媒体设计专业推荐的课程有:沟通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公共演讲(Public Presentations)、编程基础(Programming Fundamentals)、视觉手势交流(Visual Gestural Communication)。
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本科课程体系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本科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学科大类(必修和限选)和专业(必修、限选、任选)三大类课程组成,不同专业对各类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总体上,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达到40%~50%左右,学科大类占10%~20%不等,专业课比例约为30%~40%。
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在总计164个学分中,通识课程所占比例为39%,主要课程类别有思想政治类(14学分)、大学英语(12学分)、计算机类(7学分)、汉语(6学分)、体育(4学分)、就业(1学分)综合类选修课(8学分)及毕业设计(12学分)。
学科大类教育课程分必修和限选两类:必修以理论课为主(要求完成16个学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及装饰与图案6门课),限选包括理论课(要求完成6个学分――从艺术欣赏、美学(中外美术史)、书法基础、摄影基础(I、II)及公共关系学中选3门课)和独立设置的实践课(要求完成12个学分,其中包括8个学分的分散实践课――设计素描(I、II)、设计色彩(I、II)和4个学分的集中实践课 ―― 从速写和写生(环境/动物)中选2门课)。
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类:必修包括理论课(要求完成24个学分――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I、II、III)、文字与版式(I、II)、品牌形象策划(I、II)和图形 创意8门课)和集中实践课(要求完成10个学分 ―― 摄影、平面(印刷)设计和印刷制作(I、II)、网站设计与制作及艺术采风5门课),限选包括理论课(要求完成18个学分 ――从角色设计、动画与运动规律、二维动画设计、插图技法、创意广告设计、企业形象(CIS)、中国画(I、II)和装饰绘画课中选6门课)和分散实践课(要求完成4个学分,从装饰彩绘、书法实践和雕刻工艺(I、II)中选2门课),而任选课则要求完成8个学分(3~4门课)的理论课,可选择的课程有:展示与陈设、色彩搭配设计、插图设计、大众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商业摄影、时装摄影、中国传统建筑调研、产品包装与陈列设计。
三、美中两校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
1. 两校都十分注重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传承,但侧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
高立德大学本科专业统一要求完成的总计120个学分中,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直接相关的通识课程比例占到了1/3;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通识课程的比例更是达到40%~50%左右。
从文化传承来看,美国高立德大学在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开设有多元文化视角比较类综合课程)的同时,还注重对聋人文化的研究(开设了美国手语和聋人研究这门课程)。在这方面,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校的课程开设基本相同,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这门课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近年新增了手语语言学,但没有针对聋人文化开设任何课程。在价值体系的延续方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主要是通过多门思想政治类课程来实现的,而美国高立德大学则主要是通过道德评价和行为类综合课程来实施价值体系教育的。
相比之下,美国高立德大学更重视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了5门相关课程:精读与写作、定量推理课、综合性学习导入、不同学科的方法、一定背景下的科学和定量推理,文、理兼有,全部为综合类课程。从特教学院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表中可以看出,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主要是通^学科类课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及汉语阅读与写作和自然科学类(如计算思维艺术)、人文与艺术类(如艺术作品欣赏)、社会科学类(如近现代科学与生活)及沟通交流类(如英语实用交流)四大类选修课程来实现的。
2. 在学科基础和宽泛知识体系的构建上,美、中两校差异显著
从两校通识课程以外的课程安排不难看出,美国高立德大学的课程设计首先突出了历史的沿袭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高立德大学的专业课程门数和学分数都明显少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但其专业和相关课程的门数和学分数是其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3倍,体现出了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重要性。
应该说高立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清晰的:必修课程的学习为选修课程的学习提供了“选择”的依据――学生通过大量的必修课程获取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在选修课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展开深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再通过自选课程的学习,完成对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在学生的专业发展上体现了必修主导和自主延伸的特色。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专业课程设计则凸显了我国高校课程设计中强调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传授这一特点,专业课程多,涉及面广而深,从学科大类基础课到专业任选课,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学生无疑会从这样的课程体系中获取更多、更细的专业知识,但从课程名称和数量上看,很难避免重复教学和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参考文献:
消费心理学演讲范文6
关键词:导游专业 案例教学 导游
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导游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导游人员身处第一线,是旅游行业的窗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旅游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国家形象。我们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这已经是管理部门、教育院校和旅游业界的共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有赖于从导游从业人员的教育教学抓起,而最根本的又在于,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导游教学质量。
一、 导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导游服务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我国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各旅行社现在对导游从业人员的挑选越来越严格,许多旅行社都要求参与工作的毕业学生,能够尽快上岗、单独带团。但,另一方面,旅行社又基于成本的原因,不愿为在校学生提供跟团踩线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从课堂学习,直接跨越到导游工作,并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成长规律。
职业学校的导游教学,仍然沿袭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究其原因:一是受旧有的教育思维模式局限,这在导游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上反映尤为明显;二是旅游学科的发展,在我国也只是十来年的历史,旅游教学培训方面的师资,大多是从其他学科“半路出家”转行过来,既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也缺乏旅游工作的实际经验。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习惯,自然地延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即使科班出身的教师,也主要是偏重于书本理论知识讲解。三是受教材限制,即使有的教师曾尝试有所创新突破,也因为没有适用的教材配合而功亏一篑。
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这不利于实操性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最近几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现场情况反映来看,体会最深的就是,参考人员除了专业知识缺乏外,导游服务技能、讲解能力、应变能力等整体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满足旅游服务工作的需要。
现实中,导游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和自主性极强的职业,区别于一般的文理学科,有其自身的行业和职业特点,倚重于经验发挥和技能运用。基于这些要求,导游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也就不适宜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做到的。
这里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教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职业工作却要求学生会做。由于经验所限,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应用型知识和实操技能。曾经有院校尝试聘请在企业工作多年、有丰富实践的行业专家担任院校兼职教师,但收效甚微。这些行业专家虽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却因为欠缺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有需要引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对导游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培训,全面地提高导游的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时代的变化和现实的需要,促使导游教学要有所突破、创新。其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是一项成功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原文是Case Method。起源于对医生、律师和军队指挥官的培养教育,后经美国哈佛大学加以完美和发展,成为培养现代职业管理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式用此法教学以来,取得极大的成功,为美国工商业界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高级管理人员。案例教学法是以企业管理的实际情景作为实例,对学生的思维、经验、技巧进行强化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选择地把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展示给学生,以此来锻炼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这恰恰适应了对导游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透过案例解读吸收知识
导游教学案例,是在行业专家、经营管理实践者们经过长期摸索,从行业事件、工作经历中挑选出来的大量生动、丰富和有价值的事例,其中包含着最新、实用和可仿效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方法。透过专业教师从教学角度加以科学归纳、提炼和总结,配合图文声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案例形式升华成为教材。学生对通俗易懂、现场记述的案例进行解读,围绕日常旅游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我思考、独立分析、提出办法。教师从旁提点、给予指导,或者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就不同思路、理解和方法互相比较,帮助学生吸收和掌握。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案例解读,促进知识与能力相匹配,并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发挥自如,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即使从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增值和继续教育的角度来看,实施新颖、生动、丰富的案例教学,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素质,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举措。
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面要求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美学、消费心理学、旅游行为学,以及人际沟通、民俗风情、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但现实中不可能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完整、全面和有系统地去学习这些知识。虽然涉及多个学科,实际使用的范围和深度却是有限的,强调的是有所掌握,满足需要,懂得运用。所以,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案例加以综合学习,从实际使用角度进行吸收。
例如,对于中国的古建筑艺术和特点,当然不可能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有如建筑专业学生那样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样既没有必要,也浪费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有关案例的具体介绍,如北京的宫廷建筑、苏州的园林建筑等进行对比,通过案例解释,让学生既掌握不同建筑风格的特征与区别,也让学生了解在导游工作过程中,如何向游客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和典故,更让学生从中掌握表达的方式和技巧,避免出现令游客不满的说教式讲解。
导游职业其实是一项操作性、自主性和随机性极强的工作,强调临场发挥。决定了导游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但现实中不可能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个人特点和优劣势,基于已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相关案例作为学习的主攻方向。以课堂学习或自学形式,争取在短时间内了解导游工作的主要程序、工作步骤,领会基本的操作技巧,熟悉各类景点的导游内容和服务技能。这是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多年实践才掌握和积累起来的,它有助于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上岗任职,缩短了从学生到导游之间的过渡期。
(三)从案例演练中培养技能
游客满意、解决问题、保证安全,是导游工作的三个关键,而它们又存在多变性、突发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导游工作的职责就是为游客提供服务,要求导游人员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导游过程中的事件处理,是对导游人员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验,全凭导游人员的经验和发挥。处理得好,游客满意,导游人员的威信会因此提高,旅行社的声誉也会增强,反之,不仅游客不满,还有可能留下隐患。即使是同一条线路、同一个景点,也有天气不同、顾客层次不同、行程安排不同、面对的问题不同等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就是顾客对服务满意的要求相同,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在这些差异与一致之间,运用知识、能力、技巧和态度加以协调。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单靠听课式教学,是不能够获得这方面的训练。
导游案例教学法正是在吸取成功经验基础上的一种移植,但区别于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一般要求。它有自己的专业特征和教学目的,强调案例的直观效果和模拟性、参与性、启发性。以师生互动的方式,透过事件讲解、集体讨论、发言辩论,参照案例进行示范观摩、过程演练,让学生充当、扮演角色。既有教师从旁解说、引导传授,也有学生的临场练习和效果反馈,便师生的教与学同步,从而启发学生真正领悟,懂得运用,甚至加以创新。例如,万一遇上意外,应该如何处理,联系哪些部门、怎样向顾客解释,作出怎样的安排等等,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一遇问题只会哭而不会解决的现象发生。
导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预先估计,也没有标准划一的应对办法,如何去解决,完全取决于导游人员的经验判断和处事能力。教学案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是对有丰富经验的导游人员现场环境、活动事件,或者旅游行业专家的演讲、经验介绍进行记录,其中包含着景观介绍、文化知识、行为过程、操作方法、处理技巧等的具体描述。案例教学是以模仿为基本手段,培养技能为重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情景氛围,强调学生主动介入和参与,从情景教学中领会经验知识和培训实操技能,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相对立,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运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操作体验、服务感受和现场印象,了解导游工作的性质,在别人身上学习经验,总结认知,增强工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服务、表达、处事和应变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起催化催熟作用,最终让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措施的探索
开展案例教学,重点在于:一个案例的来源与质量;另一个是教学的方式和效果。因此,建立案例库和相关的配套措施,成为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建立旅游教学案例库
建立案例的集中评审和统一管理制度,专业教师从理论和教学角度评审案例的质量和水平,行业专家从实用和技能角度评审案例的价值和时效性。
事实上,现实中也提供了搜集案例的多种渠道:
(1)通过一线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的自编自存案例中进行整理和提炼;
(2)在每年的导游年审期间,利用济济一堂的导游业务人员聚会,进行经验交流和集体讨论,从中收集、归纳活生生的典型案例;
(3)、建立“黑龙江省导游网”,利用互联网平台,以评选、有奖等激励方法向社会征集案例同样的案例不可能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职位的学生或者导游从业人员,因此,案例库应进行分类建档、按需检索。案例的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手段,适宜多样化、丰富化。包括:文字、图书、动画、录象、多媒体,甚至互联网页。方便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需要的教师和学生检索、使用。
(二)开展教学案例交流与共享
在旅游行业,国际化已经不是一种理论、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性质。外国人到中国旅游,中国人到外国旅游,这都迫使旅游从业人员必须面对国际性的新问题、新要求和新做法,这就需要透过国际间的交流,解决导游教学和培训的相应问题。外国教学要了解中国国情,中国教学也要掌握外国国情,才能提供跨区域、跨国界的顾客最大服务价值的教学质量。
除了国际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交流,案例交流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但通过案例交流培养学生成为国际专业人才,教师拥有国际教学水平,也通过案例交流研究外国的先进经验、服务手段和理论成果,并针对国际和行业发展趋势发展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和服务理论与经验,为中国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大国建立坚实的软、硬件服务基础和教育设施。力争在国际旅游市场和教学市场争一席之地,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案例本身也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的信息,从而为旅游管理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在指定政策、实施管理、学术研究方面提供极高的参考价值;经营单位也可以通过案例对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内部培训。
(三)案例教育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首先,由国家拨款或者行业出资,以教育院校为基地,把案例教学库作为一项教育设施进行投资或者经营,如国家高考题库一样,形成统一规范和标准化,与其他学科案例教学库一起组成综合教学大库,作为国家的教育软件资源。
其次,把案例教学、考试命题和资格认证相挂钩,促进继续教育、实践应用和认证考核之间的相互推动和良性发展,促使导游人员的素质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形势发展需要,避免年审考试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为从业人员带来真正的职业价值和工作成就感。
再次,把案例教学,作为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规范化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众所周知,导游从业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强,随意性大,流动性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旅游行业,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规范化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透过案例引导,可以直观、具体、生动地把国家政策、管理法规、行业守则,以及服务观念、职业道德、行为操守等的要求向业界传递,实施统一性、强调性和标准化的管理效果,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四)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我们也应该看到,实施案例教学,仍然存在着若干的问题,例如:
(1)、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案例提供教学使用,现有的案例也远未能涵盖导游教学大纲要求和导游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面;
(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容易影响教学的课程进度;
(3)、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不容易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因此,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经验和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很高;
(4)、不同案例之间没有联系,不能像一般理论课程那样具有讲解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出解决办法:
(1)如前所述,通过多种形式,建立旅游教学案例库。组织资深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建立由管理部门、教学院校、经营企业相结合,从政策导向、管理规范、理论研究、知识教育、实践演练、经验积累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收集和编审案例,提高案例的权威性、通用性和质量水平,适应不同层次、专业门类和知识水平的教学培训需要。
(2)提供学生大量的案例阅读,自己总结学习心得。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从中发现学生欠缺所在,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或者课堂讲解。既让学生从案例中吸收知识和丰富阅历,也通过重点传教增强理解的深度,形成学生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达到专精与广博的统一。
(3)、案例教学,并不是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主要在于找出当时情形的适当解决办法。事实上,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法和标准的正确结论,往往是因时因地因事而有所选择。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懂得判断和发挥。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真正目的。
(4)、案例之间存在零散性,正符合学生从事导游工作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导游工作本身就是由一次次的独立旅游活动,一组组的独立景点串连而成。每一个案例,等于提供学生一个工作环节,学生从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吸收,符合了学生的能力水平。系统性的知识则通过理论教学加以掌握,达到理论与经验的相互贯通。
(5)、针对目前的师资条件,可通过与旅游经营的行业专家进行合作的方式,院校教师侧重于理论教育,行业专家传授实践经验,从而解决现存的教学需求。根据国外经验,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旅游管理学院,如: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康奈尔大学旅游学院等,他们都聘请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的国际旅游企业经营者担任教授。而这些学校都成为了世界上极负盛名的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总之,导游工作是一项实操性非常强的工作,对导游人员的教育教学,以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旅游专业教师作深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闫英.论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行政与法》,2001,3
[2]毛炎,曹流.高校导游专业建设探析.《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姚宝荣,杨红英.架起课堂教学到旅游实践的桥梁.《旅游学刊.旅游教育增刊》,1997,8
[4]王敏.案例分析在MPA教育中的应用.《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