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1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2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在课程思想和教材编写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初中科学课程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初中《科学》教材(浙教版)综合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为解决某一主题而将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编写特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尽管也发生着巨大变革,但学科基本体系依然是课程主体,化学学科思想鲜明。从初中科学分化到高中分科教学,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是一种挑战,了解两者知识间的衔接,科学地处理好两者衔接知识的教学,对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分析

以初中《科学》(浙教版)和高中化学(苏教版)为研究对象,不难发现,尽管初中科学是以综合性知识与主题性问题来编写,仍存在着化学知识与概念相对集中的章节。从化学学科及高中化学相衔接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在《科学》七年级上、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四册教材里。这些知识多数还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少数知识不再在高中化学中阐述而成为学科常识被“固定”下来。

从上述分析可知,初中科学将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分解到四册教材中,知识点分散到各章节中,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打乱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知识体系,强化了知识综合以及运用科学综合性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主题问题中落实知识教学,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的课程思想。

从初中科学的合科教学到高中分科教学,在课程形式上,需要师生做好心理过渡的准备,初中科学教师宜适当介绍高中分学科教学情况,高中教师应了解初中合科教学情况,为学生平衡过渡到各学科教学做好衔接。在课程思想上,高中化学教学则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形成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的知识起点无论从理论水平、内容深难度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初中科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学科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重复与断层分析

虽然初中科学与新课程高中化学在编写时理念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但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教材编写体系与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等诸多原因,两者在某些内容上存在着重复出现与知识断层现象。

1.知识重复现象分析

有些知识点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上也差不多,那么在教学中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知识点断层现象分析

对照浙教版的初中科学和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但这又是学习高中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初高中的某些知识存在着断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以防止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

三、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1.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把握不同阶段的知识科学性

化学知识和初高中学生认识的发展性决定了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高中时接受的观点与初中不符是正常的,是化学知识原理的发展体现,有些学生却当作是“高中老师的说法与初中老师的说法相互打架”而不知所措。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点,把握好化学知识的科学性,既要实现教学到位,又要预留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接口”,防止绝对化处理,杜绝为简便教学取得暂时性的教学效果而不惜灌输错误观点的做法,比如,将元素符号脱离本质意义而拼音化,不注重方程式的意义而公式化,给出“AB+CD=AD+CB”的程式让学生套用,学生在初中可能应付得了中考,但这种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影响到高中化学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点的分布和教学要求,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需要清楚知识点的衔接处与断层处,清楚初中教学的深广度。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和原理就不一定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迁移思想。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梳理教材体系,衔接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到初中科学教材体系中,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结构不够稳固,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有所下降,但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率、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主干,以初中化学知识点为教学的原点,使学生的知识点逐渐形成知识面进而构建起知识网。两者在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高中教学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没有安排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出现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教学中涉及到即渗透其中,例如:化学1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和专题3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必然会涉及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科学中只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并没有出现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元素化合价、差量计算法在初中的要求都不高,但在高中化学中却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

高中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要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需要初中科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相互呼应,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继续步入化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初中科学(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祖浩.高中化学1、化学2[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黄亚婷.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问题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课题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针对不同课题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借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性的作用,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现实生活为载体,可以针对不同课题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课题开展互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对保证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敢于对现行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坚持正确的课题选择原则,积极寻求针对不同课题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化学课题教学中的一般原则

选择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而不同的课题又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课题选择的合理性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探究过程,甚至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课题选择原则。

(一)科学性

课题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初中化学教材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多种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课题对化学知识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研究和应用。化学教师只有选择更多具备科学性的学习课题,才能让学生从更多不同角度和更多层面去思考现实世界中的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

(二)可行性

学习课题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由于经常会受到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课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的可行性,紧密结合初中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以及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配备等情况,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寻找课题教学的切入点,尽量立足初中化学学科内以及相关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增强课题学习的针对性。

(三)问题性

化学课题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基调进行选择。对此,问题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或者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不同的课题,要确保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并设置明确的研究目标。同时,问题的选择和设置要尽量具备开放性和吸引力,能够为学生的个性才能及思考提供足够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具备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素质和责任感,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控制能力,这是教师提高初中化学课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课题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有效实施,并保证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通常情况下,会针对不同课题将教学过程分为课题选择、相关知识讲解、问题分析、方案探究、总结与评价等五个步骤。

(一)课题选择

教师在进行教学课题的选择时,一定要贴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难点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精心选择,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跨学科、综合性或者学科前沿课题,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后最终确定课题。

(二)相关知识讲解

选择课题后,教师要根据课题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在课题设计为“空气污染”时,不仅要涉及到教材中空气污染的种类、来源、防治等内容,还应当扩充空气污染的危害、化学分析方法、化学检测仪器等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问题分析属于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接下来,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检索工具,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对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指导学生就课题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更充分讨论。

(四)方案探讨

每个小组根据在问题分析与讨论环节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和学习体会,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接下来,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让学生在大胆假设、认真合作以及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寻找化学课题的最佳答案。例如,针对“空气污染”这一课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寻求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制定科学的空气污染治理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总结与评价

针对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个体表现和探究结果,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总结与评价,对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教师应当对每个小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就每个学生以及小组的成绩给予最合理的评定。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想针对不同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学习课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初中化学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初中化学学科的特性,准确寻找课题式教学的切入点,丰富课题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才能使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丁福安.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3

初中化学新教材把化学定义为: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作为自然学科之一的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密切相联,相互渗透和影响,但是它们各自的专业术语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情况,给走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提供几种参考内容:

(1)教师在讲解初中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一节)时,讲了“混合物”的概念,学生举手说物理学中的相应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冷静而有耐心的指出:化学上的混合物是组成成分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不强调状态。而物理学则不然,它可以从状态上进行说明,如冰水混合物(冰是固体,水是液体),仅仅是同种物质的不同形体而已。

(2)初中化学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讲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时,讲了“=”和“+”两个最常见的符号。有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跟数学上一样,甚至有些老师也认为无所谓的,只要学生会做题目就行了。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化学用语的知识。就像上述的“=”和“+”,教学时一定要强调对比,化学上是要读成“生成”和“和、与、跟”与数学上的读法大不相同。

(3)初中化学新教材第八章第五节讲常见的盐时,曾讲了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中“・ ”的问题,许多同学就把它当作乘积关系来进行计算。按常规先进行计算练习:

①Na2CO3・10H2O ② CuSO4・5H2O③ FeSO4・7H2O ④KAl(SO4)2・12H2O⑤CaSO4・2H2O 等。当教师板书结束后,许多同学便做出了怪模样,一问便说数据太大了,难得计算,实在没有兴趣去算。再请学生上台板演,结果真的是出在这个“・”上,他们都把它作数学上的乘号了。因此,出现了学生难以计算的结局。此时,教师着重引导说明,该符号出现在哪个学科里,不同学科里符号表达的意义是不相同的,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步到位。在这里进行数据计算时不是“乘积”关系而是“和”的关系,读的时候读成“结合”的意思。

(4)讲解初中化学新教材第199页的基础实验时,讲了“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其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学生当场就举手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的第32页上试验(3-5)中试管里的液体已远远超过了三分之一,这是什么原因?这个时候教师要结合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的术语来分析,化学上的液体泛指水溶液及液态的物质,加热时试管口一般不带橡皮塞;而物理教材上的这个知识点比较特殊,就是要利用液体沸腾将塞子冲出来,进一步的研究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在这里是根据特殊情况的需要而做专门设计的,一般不会给教师或学生的实验带来危害。像这样对不同学科术语之间进行探究区分,使学生灵活掌握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身处第一线的各位同行教育者,面对的是刚刚起步的初中学生,对于初中阶段各学科术语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本质区别,一定要科学而规范地处理好,以免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从而导致一些难以挽回的错局,形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所以规范而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我们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各学科知识的关键,是保证实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学生的前提条件。

从总体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需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这是对当前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各位教师的挑战,也是目前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必须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只有先改革了教师,才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方法,把相关学科的术语弄清楚,才能培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4

一、粗心大意审题不清,误入陷阱

在化学试卷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圈套”或“陷阱”,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和审题的仔细情况,但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过分紧张,或粗心大意把关键的字词句看错,或按常规思维审题,误入陷阱,造成失分。

【例1】 一瓶气体经化验知道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 )。

A.是一种单质

B.是一种化合物

C.是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解析:许多学生误选A。

本题设置的“陷阱”主要是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区分。许多学生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往往特别关注两者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而忽略了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的前提,概念理解不清,易选择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防止学生误入陷阱的有效对策是:教师要加强概念教学,在授课时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重要性,养成用彩色笔勾画批注的良好习惯,深刻领会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针对本校各班学情,强化预习和复习,通过大量的变式训练、列表归纳等多种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这样才能在各类化学考试中减少失误,尽量做到不失分。

二、相关知识面狭窄,学习思维单一

随着中考命题的不断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图像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此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考查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灵活应用情况,特别是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例2】 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许多学生误选B或D。

本题由于学生没有搞清涉及的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先后的顺序,只考虑单一的一个化学反应,加上没有明确试题中给予的相关信息,没有理解图像的具体含义(即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图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等),不能灵活应用化学和数学知识,造成失分。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针对此类初中化学图像题,首先要大胆鼓励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稳定情绪。提醒学生审题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提炼文字当中所给的关键词,特别要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原点,曲线的起点、趋势、拐点、终点,各种参数的正确含义。同时合理安排应试时间,先易后难,认真对待,绝不轻言放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坐标类图像试题的渗透,如开展坐标类图像专题讲座,归纳历年全国各省中考图像试题题型并加强训练,特别是通过训练学生自己画图像,有效地将数学中的坐标类图像与化学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对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自信心不足,应试能力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化学试题中会涉及许多化学新理论、新结构、新物质、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化学试题求异变新,会出现“奥运”、“航天”、“食品”、“核能”、“医药”等多方面内容,而许多学生每当看到这些字眼时,首先慌了阵脚,认为此题难度很大,缺乏自信心,不能认真应对,造成失分。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能被题干中的表象所击垮,克服应试中的恐惧心理,积极调整心态,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保持清醒的大脑,冷静思考,认真审题,尽量减少失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加大对此类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四、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

化学用语是描述化学的特殊语言,从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等。这么多的化学用语,学生在应试中要熟练正确地掌握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测试中往往出现化学用语表达、书写不规范,化学式写错,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化合价和离子符号标注混淆等各种错误。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5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定位分析

我国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遍及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小学教育中的《自然与科学》部分有着零散的化学知识分布,真正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教学的阶段,依旧是以初中的教学阶段为主,所以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定位分析尤为重要。

1.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启蒙教学。

初中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开始,做好初中阶段化学实验课程的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化学知识更系统的学习。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细节,都能够极大影响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习惯及化学课程学习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2.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

相对于化学知识理论的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化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知识的接收程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对学生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因而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引导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1.加强德育知识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化学知识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利于社会科学的进步,更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反之则产生重大的社会弊端,因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不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负责,更是对于学生安全的负责。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危险性的化学用品已经被少量运用到化学实验之中,例如试管的加热行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等,在操作过程中如若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则必然会对学生与社会造成巨大伤害。例如2015年所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即是如此,学生将含有剧毒的实验用品用作伤害同窗的工具,在其实验知识的运用上而言不失为一种完美的表现,但在其行为后果上而言则是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及法律,足以看出目前我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德育引导的空白。

因而,在初中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极为必要。教师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化学实验的剧烈反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用品的危险性,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有着清晰的辨别,例如通过对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初中化学知识中有毒物质的实验反应,引导学生对于其危险性的认知。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素养知识教学,通过如居里夫人、侯德榜等知名化学家的化学实验故事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化学学习观点与道德引导。

2.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学生化学实验的开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对于学生化学知识实践开展的平台保障。在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基于地区教育投入的差异现状,大部分学校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依旧是通过教师在常规教学课堂之中的实验演示完成,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仅限于基础简单的实验部分,例如对试管加热,滴管使用等基础的化学实验,学生缺乏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空间,局限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保障,学校与教师应当从启蒙学生与培养学生积极性两个角度,进行化学实验平台的搭建。首先,增加适当的初中化学实验设备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中。例如,搭建专业的实验室而非在普通的教室中开展实验教学,配备充分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具备参与到实验过程中的基础而非通过教师的演示完成实验的理解。其次,转变实验教学方法,以实验任务布置、学生自主实验开展、教师实验监督指导、实验总结的顺序模式,加强与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索中,完成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引导,以此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3.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在目前的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更多的是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实验流程完成,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方式仅仅是通过对于教师实验流程的复制,对学生带来照本宣科学习方法的误解,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树立。因而,改进学生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式就显得极为必要,例如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为例,教师往往将氧气的性质进行知识讲解后,会进行具体实验的步骤解读包括实验器具的组装、过氧化氢溶液及二氧化锰等实验材料具体的运用比例进行细致步骤的罗列后,学生通过流程一步一步实施,学生在效仿过程中进行思考。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执行,则是可通过改变实验的顺序进行探究式教学,比如教师进行关于氧气及实验材料的特性讲解之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流程自由的选择制取方式进行制取,在通过教师的监督与总结完成氧气制取的实验,让学生保持疑问探究的状态而非照本宣科的实验态度进行实验,以引导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形成。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6

【关键词】德育;初中化学;有机结合

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下,德育教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教育活动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学科都蕴涵着多姿多彩的德育内容和德育资源,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不仅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初中化学教材的详细内容,还需要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德育细节”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相关策略。

1.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人,其次才是成才。由此可见在成人成才这个问题上,成人处于第一位,成才处于第二位。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把智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思想品德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知识有余而品质不足,著名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对于智障的学生来说,他们智力方面存在先天的缺陷,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比较低,后天对他们进行德育尤为重要。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学校应该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把德育放在第一位。重视德育,仅仅依靠思想品德课上的教育是不够的。品德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化学是一门理工科的基础性的学科,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 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利用好化学课堂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对如何将“德育细节”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住其中的德育因素,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接受思想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成长。

2.将“德育细节”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

2.1通过热点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的意识

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今天,各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日益严重,并且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例如环境保护问题、人口问题、水污染问题以及能源问题等。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要求老师必须负起应有的责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形成讲究卫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因为,在初中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教育。例如,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关空气的教学,其中涉及了空气的污染和防治的教学,同时,也提及到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此外,在金属的腐蚀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大量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2.2利用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多媒体实施德育的切入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立足于教育,结合实际,使得具备德育教育和谐、自然的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而不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与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脱节,使得化学课堂变成了政治说教课。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而且可以直观的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展现出来,例如幻灯片播放,其所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书本中抽象语言的描绘。而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的播放,或者直接播放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的化学学习犹如身临其境般,从而不仅迎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带给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形象,从而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我们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教师在借助多媒体素材渗透德育时必须要注意把握好度。(1)注意适量性原则,因为有些课题德育素材可能太多,如果牵涉到的领域太多,我们要注意精选,也不能为追求每节课都进行德育渗透,滥用素材反而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2)要注意适时性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切入,从而使德育有效地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起来,并能够不偏离教材,进而起到只需采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将事实和现象的展示给以学生知识熏陶,并起到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作用,使得多媒体的作用不可或缺。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将德育渗透进课堂中,才能让学生更确切地体会德育的内涵,并能够更有效地将德育与课堂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2.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应该都以自然端庄的仪态和简明清晰的思路、饱满的热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并具备为人师表,德育俱全的良好形象,去开导学生、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只有教师各方面的素养都很优秀,才能切实地带动班级的学习,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进而将德育元素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要做到兼顾两头,带动中间,也就是对能力强,好学肯钻,成绩好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帮助他们查找不足,精益求精;对中等同学,分类提出要求,确定近期目标,制定长远计划,稳固优势,增强进取意识;而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制定“逐个”击破的办法,哪里好补先从哪里入手,不求多得,只求少丢,树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