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范文1
本文作者:郑艳工作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随着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频繁开展,商务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素质较全面的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迫切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精通英语语言、拥有常规的商务知识外,还要具有灵敏的商务意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正是这一时展的要求。(二)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履行大学使命的需要高校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文化建设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素质教育薄弱是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现实,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各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越发展,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必定越来越强,越是优秀的大学,其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义越重大。当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从文化的层面来整体思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三)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和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这更加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合作。因此21世纪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对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训练他们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文化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或者“工具人”。因此,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理清教育观念,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首先要理清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习和运用英语及商务知识的内在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学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成立“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类似机构,由相关校领导挂帅,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教授、专家参加,负责规划、实施、指导、协调、评价全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组织力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具体措施,将文化素质教育和德育在课程安排及相关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效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始终。(二)设置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在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时,一定要加大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以选修课为主要课程开设形式的学校中,应加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比例。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也可采用必修公共课的方式开设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另外,各高校还应该设置规范的课程开设标准,合理安排课程比例。对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应遵循一定模式,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应分类开设。根据学生们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这样可以使课程设置合理、规范,随意开设现象得以遏制。比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以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表达为目的的课程,建议开设例如:《演讲与口才》、《实用口才训练》、《人际交流》等课程。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效与否。教师即是专业领域的标杆,也是学生如何做人的标榜。因此,学校应该把提高教师群体文化素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采取选派进修、培训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群体的文化素养,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气氛。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每所高校都要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体活动,让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如举行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影视评论、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使学生获得知识,促进情商、智商的发展。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上,学生能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例如,开展商务知识竞赛、商务英语论文比赛、模拟市场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还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创新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四)完善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关评价体系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各高校要重视对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检验。首先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监控,确保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要明晰评价体系检查的目的不仅包括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更重要的在于对教育过程的检查、监督、总结、反馈及改正和完善。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明确权责分工,责任到实处。再次,要明确评价目标和理念,在文化素质教育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对评价体系自身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及时发现评价体系自身及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正,以保障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评价体系能够不断地完善。
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范文2
Abstract: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ESP)"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Need analysis is the core of ESP teaching. This study, through questionnaire to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igates their need for ESP from six dimensions: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learners, current ESP level of the learners, learner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learners' learning goals, ESP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ESP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in ESP learning.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理工科研究生
Key words: ESP;learning need analysis;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165-03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作为中介语的英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并且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语言之一。全球主要数据库(如SCI,SSCI,ISTP等)收录的期刊绝 大部分都是英文出版的,绝大多数的世界性学术会议也用英语进行交流。罗娜(2014)认为英语在学术交流中的霸权地位决定了即便是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和地区,研究生业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普遍认为理工科研究生比文科研究生更需要使用英语,因为语言的选择受到目标读者群的影响,由于硬科学(理工科类)地域差异小,研究者通常会尽量用英语写作,增加其影响范围,而研究与本地域关系密切软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一般会选择用本族语发表成果,因此,理科研究生对英语读和写的需求都比文科生多(Flowerdew&Li,2009)。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这种英语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如根据学生需求教授医学英语、学术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论文写作等(蔡基刚)。根据英语语言教学树形图的描述,专门用途英语(ESP)和通用英语(EGP)同属于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EFL)范畴。其中ESP还包括EST(科技英语),EBE(经济/商贸英语),和ESS(社科英语)。ESP教学希望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公共英语的同时,学习并提高本专业的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并力争达到终身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目标(Hutchinson&Waters,198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国教育部高教司,2007)指出:“大学生应该首先完成初级阶段的英语学习,然后进入高级阶段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和高级英语”。为满足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我国许多大学都在尝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ESP与需求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受到了学者持续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如Richterich, Munby等。Hutchinson和Waters(1987)认为“没有需求分析就没有语言教学,如果完全没有需求,学习者为什么要把时间、金钱和精力浪费在英语课堂上?”随着对需求分析的不断深入,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其研究领域从最初的职业英语逐渐转变到学术英语,随后需求分析又被应用到了通用英语领域,最近,其研究重点又回到了专门用途英语上。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100名理工科研究生为例,通过定量的研究方式来分析理工科研究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ESP学习,促进其学术发展。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①理工科研究生对于自己目前的ESP水平是否满意?
②理工科研究生的ESP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工具性还是融合性?
③理工科研究生对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态度如何?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印度,印度人Micheal West将这一概念创造性地运用在中学的公共英语学习者上。20世纪6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概念出现并与需求分析联系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欧洲委员会在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正式推出了“需求分析”这一概念。许多学者都曾对其发表过自己的理解。如Munby(1978)认为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调整语言课程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水平、具有不同目标的学生群体的需求。Richard,Platt&Weber(1985)认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并确认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并按照其重要性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Hutchinson&Waters(1987)认为需求分析包含两个方面:①目标需求,及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需要做什么;②学习需求,即学习者为了学习需要做什么。West(1994)认为需求分析指在目标情境中学习者对外语的需求程度以及学习者如何才能在学习期间掌握目标语言并达到最佳效果。Iwai et al.(1999)认为需求分析就是收集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是制定满足特定学生群体需求的教学大纲基础。
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包括两个层次,即:①以目标为导向的目标需求;②以学习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需求。Hutchinson&Waters(1987)在Widdowson的基础上将需求划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其中,目标需求有包括必备需求,缺失和主观需球。“必备需求”是学习者在目标语言环境虹履行职责时所必备的英语语言技能;“缺失”是学习者个人现有水平与“必备需求”之间的差距;“主观需求”是学习者自我感知的需求,这种需求和教师或雇主等人所认为的需求之间可能会有出入,但如果在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时不理会学生的自我感知需求,其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罗娜,2013)。Berwick(1989)强需求分为自觉需求和感知需求。自觉需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即学生自我感知的需求。相反,感知需求的主体是其他人(教师、行业专家等),其内容为教师和语言学家经过分析所定位的学生需求。在这些匪类中,Hutchinson&Waters的定义得到了相对广泛的认可。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2013、2014、2015级全日制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其专业为机械工程。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针对ESP课程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即采用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设计问卷。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ESP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基于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问卷采取半封闭式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共涉及六个方面: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者学习目标、ESP教材选用以及ESP教师和教学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信息,即1-10题。第二部分中,1-4题为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5-8题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9-12题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13-17为ESP教材的选用,18-20题为教师和教学方法。问题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回收率为76%。
第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者采用SPSS11.5对文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理工科研究生对ESP学习需求较强的因素。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学习者现有的公共英语水平:在有效的76个被研究者中,未过四级者人数为6人,占百分比为8%,过四级者人数为39人,占百分比为51%,过六级者人数为31,占百分比为41%。在被研究者中,仅有2人认为其总体英语能力很好,占百分比为3%。24人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偏低,占百分比为31%,50人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较高,占百分比为66%。词汇量也是评估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其中32人(42%)认为自己词汇量较低,34人(44%)中等,10人(13%)较高。
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就ESP听力来说,29人(38%)认为自己听力水平偏低,33人(43%)中等,14(19%)人较高。对于ESP口语“说”,34人(44%)认为自己口语水平偏低,22人(29%)中等,20人(26%)较高。读的能力:32人(42%)偏低,29人(38%)中等,15人(20%)较高。写的能力:37人(49%)较低,25人(33%)中等,14人(18%)较高。
从数据中看出,大部分的学生ESP处于初级水平,被研究者自认为自身写的能力最差,说和读的能力相对较好。
ESP学习兴趣和态度:62%的学生对ESP学习感兴趣,38%不感兴趣。根据数据,69人(91%)学生都表达了自己想要提高ESP的愿望。并且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最有提高自身英语的愿望,占到总比例的34%,水平较高的学生占29%,而较差的学生占1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语水平较高和中等水平的学生愿意不断学习英语提高自己,而英语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ESP学习动机:根据数据,29人(38%)学习ESP的最主要动机是未来工作的需要,21人(28%)为了拿学分,13人(17%)为了通过相关考试,13人(17%)单纯对ESP感兴趣。同时,在“ESP能够使我阅读专业文献”,“ESP能够使我了解本专业发展”,“ESP能够帮助我写专业论文”和“ESP是使我参加学术会议”这四个选项中,“ESP能够帮助我写专业论文”这个选项获得了最高的认同,占百分比为34%,而“ESP使我了解本专业发展”这个选项的选择率仅占17%。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ESP学习的工具性动机明显高于融合性动机。
ESP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目标来说,被调查者对于ESP水平期望各不相同。在听力方面,59%的学生希望能听懂大部分专门用途英语,能听懂一般ESP的占20%,希望能完全听懂专业英语的学生为15%,剩下的6%的学生认为能小部分听懂专门用途英语就足够了。口语方面,38%的学生希望能够用ESP就专业话题展开一般的讨论,25%的学生希望能和外国人进行专业英语交流,追求能够自如的运用ESP进行交流沟通的学生占20%,17%的学生指要求能用简单的ESP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方面,6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阅读绝大部分的专业文章。写作方面,82%的学生都希望能够用ESP进行专业论文的撰写。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ESP的期望较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
ESP教材选用:对于现行教材,57%的学生认为正好合适,30%的学生认为较难,而13%的学生觉得容易。但是对于教材的掌握情况来说,虽然认为教材难度适中的居多,但是能够完全掌握教材内容的学生仅占10%。63%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了教材的内容,19%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不太满意,而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对于教材的形式而言,43%的学生希望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39%的学生认为中文引进教材较好,而剩余的1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同时,有65%的学生支持推行网络版教材。就教材内容而言,54%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应该更加丰富,30%支持保持不变,而1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教材能有所改进。
ESP教师和教学方法:相对于单独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言,学习者更偏爱英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占百分比的62%。在教学模式方面,25%的学生喜欢以讲授为主,23%喜欢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32%的学生喜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剩下的10%喜欢综合教学模式。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完全用英语讲授”和“老师英汉结合讲授”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多,分别为29人(38%)和32人(42%)。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现有的ESP水平并不满意,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全面提高的意愿。②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大于融合性动机。③学生希望教材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所改进。
所以,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将重点转移到课程内容设置的问题上来。从师资建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全面的改革。
具体措施如下:①英语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英语知识技能,对ESP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专业发展具有敏感性。②教学对象应该对ESP感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这是ESP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③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学习者的专业领域有关;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也要考虑难易度的问题,不能造成学习者过大的负担。由于当前“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学习者的需求上,并根据学习者需求决定学习的侧重点。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对ESP学习存在者水平不高、兴趣不足以及对教材和教法不满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改进能够帮助理工科学生提高ESP学习水平,增进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术能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hambers F. A re-evaluation of needs analysis in ESP [J]. The ESP Journal, 1980(1): 25-33.
[2]Gardner R C,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Rowley, M A: Newbury House, 1972.
[3]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Iwai T, Kondo K, Limm S J D, Ray E G, Shimizu H, Brown J D. 1999. Japanese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OL]. http: // nflrc. hawaii. edu/ Networks/ NW 13/ NW 13.pdf.
[6]Long M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7]Munb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8]Richterich R.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 [M].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1972.
[9]Robinson P C.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 1980.
[10]West R.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4(3): 1-19.
[11]Strevens P. ESP: An analysis and a survey [J]. Language Learning, 1977.
[12]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13]Xiao L.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learning needs analysis of Chinese English majors in a university context?[J] Asian EFL Journal, 2006(8):74-99.
[1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25-130.
[15]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16]陈勤.基于需求分析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模式研究.中国ESP研究,2012(1):71-77.
[17]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8]罗娜.理工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研究――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ESP研究,2014(1):24-32.
[19]沈忆文,仵胜奇,苏乐舟.外语院校英语双学位高年级ESP教学研究[J].中国ESP研究,2014(1):44-50.
[20]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35-42.
[21]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2]徐微.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ESP研究,2012(1):1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