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1

在进行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时,为了更好的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一般需要进行市场分析。实际的市场分析一般包括统计分析和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企业对调查统计搜集出来的资料加以汇总和分类,使这些原始的资料具有条理性和系统化,从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背后感知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统计分析,就是企业对统计整理和统计调查的各种数据加以对比和分析,再运用指数指标和动态的数列等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致外在的、形象性的事物体现出来的他们内在变化规律,并以质的角度剖析出来,为市场营销的策划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所以,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必须广泛的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科学地处理,使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际上,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统计学分析方法在市场调查过程中,无论是最初的信息收集阶段,还是信息处理阶段的分析过程和数据辨别,都发挥着无可辩驳的关键作用。在我们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大力地强调定性向定量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会涉及到统计学方法。国家在进行经济调控时,也往往会使用到统计表格来表示一系列经济收支的情况,以便在宏观上对未来的经济投入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统计学分析有利于经济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在经济管理中运用统计学进行渗透,可以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表达这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

2市场营销中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2.1统计分析的特征及管理步骤

统计分析的特征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统计数据作为依据,利用统计出来数据说话;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分析方法具有特殊性;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我们只有牢牢抓住这些特点,同时,充分把握好企业市场营销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才能真正做好市场营销统计学分析的工作。一般来说,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步骤可分为:分析市场所具备的机会、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确立正确的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的决策和决策的实施与控制。这四个步骤与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相配合,才能更好的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2.2市场营销中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2.2.1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视角下的统计学分析

在现代社会里,企业如果要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一定离不开目标群体的满意度和支持度。目标群体,一般就是指顾客,当他们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会产生心理的愉悦感。从统计学来分析,这个满意度就是指顾客的期望值与实际感知效果之间的差异函数,如果顾客实际感知的效果小于期望值,顾客就不会感到满意,反之,就会表现出满足。通常,顾客过去的购买经历,竞争者与销售者对自身产品的宣传与承诺,身边朋友的评论等,都会影响到顾客的期望值。因此,企业非常有必要通过统计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分析、测量,给企业的营销和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从顾客满意度引申出顾客忠诚度,使顾客从心理上对企业的产品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信赖感,行为上不自觉地维护该品牌,并重复购买的一种心理状态。实质上来说,顾客忠诚度就是其满意度的一种持续。但是,要从实质上区分顾客忠诚度与满意度,前者是一种行为,后者是一种态度。我们要从统计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使顾客的忠诚度与满意度实现统一和转化,达到企业长期盈利的目标。企业人员要根据这些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建立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和指数的模型,从中找出不足,并在营销过程中从顾客的角度对产品或服务的效能进行说明。

2.2.2市场细分视角下的统计学分析

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很多企业已经察觉到品牌或产品不能走单一的路线,而要寻求多元化发展,从小处着手,重新审视市场的特征和顾客的需求。这就是要求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细化市场中的消费者群,并在每个细分的消费群内部要有较高程度的同质性,又要与其他消费群体有一定的差异,以便企业能辨认和确定不同的目标市场和顾客群体;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给产品进行产品定位并制定具体化的市场营销策略,为企业争取到最大化的利润空间。

2.2.3市场定价视角下的统计学分析

通常来说,企业的市场定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例如,生产要素供给者、顾客、国家政策法规及其执行机构、市场中的竞争者等。成本导向、需求导向、竞争导向是企业市场定价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都是对于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言,是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定位,来赢得更多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制定出的价格策略。这种定价策略要分析人为订立的利润与企业成本之间的比例,要充分研究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定价因素,并认真分析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以寻求各个价格变量之间存在的近似的线性关系,从而准确进行营销策划。因子分析方法是市场定价中的统计学分析较多采用一种方法,根据几个不同因子的比较而获得多个值,并对这些值进行平均值的计算,从而确定产品的基准价格。本质上看,就是把统计模型的运算和决策问题运用到市场定价问题中,不同利润下的标准差和期望值制定出不同的市场定价方案。所以,在市场定价中准确的统计决策模型,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节约企业成本,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结束语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语文教学;研究;应用

翻转课堂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教学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将对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建议。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调整课堂课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新知识的接受和巩固。在传统的课堂中知识的接受主要在课堂中进行,方式主要靠教师系统地讲解;知识的巩固主要在课下进行,主要方式是教师提供的大量的试题。翻转课堂认为知识的学习起点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的解读,因此提出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前,教师以导学案、微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完成对新内容的初步吸收。翻转课堂因为是将传统课堂的课堂知识接受和课后知识巩固的教学过程进行颠倒,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一)理论基础。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三大主流学科之一的语文,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增加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应该将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到其中。我国语文翻转课堂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遵循的理论基础包括教学设计理论、自主学习理论以及ARCS动机原理这三个方面。所谓教学设计,主要就是缩短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与教师或者教学大纲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二)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必须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坚持创建相关性,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块的原则;在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开发上要坚持教学视频设计原则和教学视频开发原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坚持教学游戏设计原则和教学活动分组原则;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原则和个别化辅导原则。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主学习,明确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包括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自习课,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定为新知识的传授,自习课主要是学生做语文习题的时间。翻转课堂教学则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自习课中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需要回顾与新知识密切联系的已有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借助网络查找与新知识密切联系的资料,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对新内容的自主分析和学习,明确新知识的问题。例如,在《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回顾引导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春的诗词和散文,包括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春晓》,看看这些诗词描绘春的角度,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什么关联。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网络了解朱自清写此文的背景,完成对新内容的初步解读;再次,在此基础上,借助问题“你喜欢朱自清描绘的哪幅图画,里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完成自己对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学习问题。

(二)小组探究,解决疑难。学生借助课前的自主学习后,明确了自己在新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课堂新知识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主题。例如,在《化石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课前的学习,已经知道什么是化石,“吟”字有什么含义,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但是对于“吟”赞颂了什么?“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诉我们什么真理等问题还不够明确。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研究性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学习共同体共同的知识基础,共同展开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3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正常人体功能学

正常人体功能学是护士生学习临床护理学的必修课程,包括生理学和生化学两门课程。因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复杂,学生初次学习时难以理解吸收消化,很难把知识掌握透彻。研究显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正常人体功能学的教学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文探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正常人体功能学教学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五年制高护7、8班共1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班为观察组(n=76),8班为对照组(n=75),其中观察组男11名,女65名,年龄16~17岁,平均年龄为(16.4±5.5)岁,对照组男10名,女65名,年龄16~17岁,平均年龄为(16.1±5.2)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①课前精心准备问题:任课老师在授课前,将所需讲授的知识整理成一个个问题点,并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设置问题情景,做成幻灯片。例如在讲授电生理章节时,可提出下列问题,细胞生物电是怎样形成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和联系是什么?②查找资料,寻找问题答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10人1组,并设组长,然后由小组内部分工,查找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查找答案的过程中,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组内讨论和询问;③讨论问题:课堂中每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对疑难点进行重点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在此过程中注意控制节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血压和血压的调节相关内容时,学生不但要掌握血压形成的机理,血压调节的过程,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血压升高和降低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脉压差增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以便加深理解;④老师归纳总结:讨论结束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提问时间,老师对疑难问题进行重点剖析,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尽快理解;并且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将所学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和脉络进行梳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点。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具体方法:传统教学法:教师以目前主流"传授-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为主,同时配合电教、教学演示教学手段。

1.3疗效评价 ①考试成绩:本学期教学结束后,由学校教研组统一命题,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理论成绩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小于79分为差;②采用英国丹地大学开发的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量表)对教学环境进行评估,总分200分,分数越高,教学环境越好,具体评分参照文献[2]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理论考试成绩和DREEM量表评分以(x±s)表示,优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DREEM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DREEM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29名,良32名,中11名,差4名,优良率为80.3%;对照组优14名,良25名,中24名,差12名,优良率为52.0%,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进步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掌握,其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目前国际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3-4]。它以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和问题延伸等多个环节为主要内容,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讨论问题,增强了学生间团队协作的意识,加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正常人体功能学教学来讲,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疑难知识点,增强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优良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结果提示,此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与正常人体功能学教学中效果显著。

DREEM量表是评价教学环境的方法,它包括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对教师的知觉,对学术自我知觉,对环境的知觉和学生的社交自我知觉等内容[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REEM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通过提出实际具体问题组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有效改善了教学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正常人体功能学教学中,不但可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路,增强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有效改善教学环境,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影,关宿东.PBL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4,10(3):272-274.

[2]樊慧珍,唐银丽,于化鹏.PBL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3:7(2):151-152.

[3]黄素霞,俞方.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69-70.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育人目标;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解读

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新理念。理解“语文素养”,是解读新课标的一个关键。

一、语文素养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对于“修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的解释是:1.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2.儒家指以反省体察为主的“修身养性”之道;3.特指逐渐养成的有涵养的待人处世态度。

从相关工具书关于“能力”“素养”的解释来看,“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里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重在“功用性”;“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两者作一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强调“条件”,一个是强调结果(达到的高度),两者在范围和程度上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什么是语文素养,不同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倪文锦对“语文素养”理解则是广义的,他指出:“语文素养首先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其二,这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听、说、读、写,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这些行为的智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

王尚文对“语文素养”持狭义的理解态度,他认为“语文素养”应包括四个方面:语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感是核心,是指语文自觉,即对语言、文学的直接感知能力;语文思维是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思考;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语音、语义、语法)、言语知识(言语主体、语体、语境等)和语文文化知识(文学、典籍、成语、音韵、书法等);语文技能是指语文动作技能(如识字、书写等)和语文心智技能(如记忆、注意、联想等)。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能力。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我们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总之,语文素养是综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二、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

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育上的具体体现。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化。(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等等。(3)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课程标准》除对语文知识有相应的规定外,还要求把社会常识、科普常识作为教学内容安排在各年级的课程、教材之中。(4)发展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5)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语感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的语言修养。(6)提升思维水平。语文课程以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为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7)养成良好的个性。个性是个人面貌的独特侧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如自信、自主、创意等。二是良好的语文品质,如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8)完善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等。(9)借助其他工具学习的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0)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素养具体阐述为上述十项目标,总的来说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学者对语文素养这三个维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三者是互为目标、互为基础、互为手段和途径的关系。这种由一维到三维的转变,正体现了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调,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理念从对知识的重视转向对学生自身的重视。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的阐释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体现的特点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包括三个层级:(1)听、读、说、写(显性言语行为);(2)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言感悟和语文思维(支配行为的智能因素)。(3)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参与支配行为的心理因素)。(4)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言语环境等。(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由此可见,其内涵呈现出的特点有:语文素养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养成过程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长相生的过程;结构和运作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文环境之中。“语文素养”的提出,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

2.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能力的全面提高

对语文能力,从课程的逻辑范畴层面和主导价值层面,《语文课程标准》作了重新认定:(1)识字写字的能力(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2)阅读能力(包

括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3)写作能力,能用文字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4)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汉语拼音,会说普通话,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5)综合性学习。

以往的语文课程目标只有识字、阅读、写作三大块,而《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在课程目标上,以上述五个方面作为横向结构,对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增设了“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之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综合性学习”,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协调发展。这“五个方面”的学习,适应社会的需要,体现了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五个方面的学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有机统一的,如进行识字与写字的教学,随机地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阅读教学结合小片断的写作训练,把识字与说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写作中应对阅读过的材料进行“反思”,把写与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综合性的学习中,要注意把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机统一起来,还要尽可能地把课内“小”的综合练习与社会实践运用的“大”的综合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全面”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形成

从人文素养看,语文课程要教学生做人。“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人。个性是第一次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个性与人的创造性相连,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世界如此斑斓,勃勃生机,就因为它的子民永远遵行着一条原则――“成为你自己!”语文教学就应该张扬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性灵。其“个性”和“人格”的要求是:有“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体认中华文化,厚植民族精神”,能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兴趣”,有了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主动求知,一辈子受用无穷。

4.全面学习和了解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了有关语法修辞知识,简明扼要。有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划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常见的修辞格。语法修辞知识反对繁琐,克服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性,贴近生活实用,介绍语文常识,为学生“解缚”“减负”起了导向作用。语文新课标,虽然降低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要求,但并不等于说语文知识不重要,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语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关注。

下面,以“语言积累”为例说明。语言积累包括四个基本方面:(1)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等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2)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含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3)语言法则的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4)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精彩片断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背诵等。可以说,语言积累不只是对语言现象的简单记忆,而需要经历一个理解、感悟、鉴赏、应用的复杂过程。由此看来,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语文能力是关键,必须做到“四化”:内化,语文能力要稳定地落实在学生的个体身上,成为学生个体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的一部分;外化,将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活动中运用出来;物化,能根据不同需要,用书面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活化,能不择时间、地点,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自己的语文能力,出口成章,下笔为文。有了这样的“四化”,语文能力就能真正的形成了,语文素养也就能真正地得到提高了,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也就可以顺利实现了。

参考文献:

[1]彭小明.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63.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

[3]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4―36.

[4]王敏,康淑聪,梁建业.构建语文课程的全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首要任务[J].阴山学刊,2004,(2)115―116.

[5]汪潮.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J].小学语文教学,2002,(12)4―5.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5

第一、转变观念,对学龄儿童要刮目相看。要清醒地看到,当今学龄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已掌握近4000词汇,能熟悉使用基本句型,是过去任何时候的同龄者无法相比的。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对学习新事物有强烈的动机与需求,并有着惊人的领悟能力和吸收能力,他们完全能够适应,也迫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主要矛盾,循序渐进地进行大容量、高难度、快节奏的自主学习。科学地进行“跳一跳才够得到”的学习活动才最适合他们求知好学的心理品质。

第二、要真正深刻理解,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必须科研兴教。重要的是把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文字学等学科中的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并使之生根、开花、结果。

第三、深刻变革现行的识字教学方法。遵照祖先用以形表义方法创造汉字的思路来教学汉字,汉字极富联想的独特优势就定能得到充分发挥(世界上现行的其它文字都没有这种优势),汉字的难教难学就会转化成易教易学,学生爱学,小语教育教学中这只最大的拦路虎就能被消除。

有了以上三条,再废除某些容易造成误导的考试,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出人意料地大大提高,发生质的飞跃,课内解决问题,课外作业少,在第二学年末就让学生获得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小语教育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观,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本方案由九个部分组成,这九个部分优化组合、密不可分、互相补充、协同作用,发挥出极强的整体效应。以下扼要说明,侧重实际操作,不展开论述。

(一)文字处理

“形义识字法”仿东汉许慎“解字必依据字形,就字形以说音义”之法,又解放思想,不拘泥于六书的解释和造字的本义,依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用他们观察事物的眼光和他们习惯的言语,将汉字这种智慧符号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很多汉字中已经支离破碎的形义音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这样绝大多数汉字都成了一幅幅有理、有意、有情、有趣的图画,识字成了有理解性的活动,儿童学得活,记得牢,必然大大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质量,为提早顺利进行大量读写铺平了道路。

具体处理方式有有三种:(1)有些汉字的解说符合或大体符合汉字源流,儿童又易理解,就照古说,如“日、水”,但这类字很少。(2)另外,大量的汉字形义音的联系已经演变得面目全非,就将这些字做一番新的“说文解字”(3)极少数字就编顺口溜将其互不关联的形音义在合拍押韵的语句中自然有趣地联系起来,如“赢”字,顺口溜为“亡口月贝凡,下棋赢一盘”。

汉字教学的步骤,以“冷”字为例:先正楷板书“冷”,教“冷”在课文中的字义、读音,接着教笔画笔顺,让学生书写两遍,书空一遍,教师只组一词、造一句,也只让一位学生组一词、造一句。然后对学生说,为帮助记忆,把“冷”字变形成这样,左边两点代表冰,屋里的人冷得都卷缩起来了。不要求学生画,但不制止。这就教完了一个生字。经这样处理的常用汉字已有3000个,可按所用教材的课文顺序编排成《文字处理参考书》,任何教材均可。

对于形义识字法的新“说文解字”,一些人会认为“牵强附会”、“不合正统源流”,实际上这才是真正适合儿童需要的。儿童入学启蒙见到这样处理的汉字是一些富有情趣的图画,有生动活泼的释义,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这样汉字被统一起来的形义音就会在儿童心理上被毫无障碍地认同和接受,并很快地在思维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所以这种教学法经常是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的,识记率极高。学生亲身感受到汉字易懂、易学、易记、易用,由此对语文学习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同时,要强调指出的是:形义识字法对汉字形象的解说,能带来许多极具开拓和创新意识的思维活动,几乎每认一字都对儿童的联想力、想象力(这两者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图形感知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进行一次确有成效的培养、锻炼和提高。这种方法不仅适应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还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主管创造性思维的右脑的发展特别有益,并能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孩子在这些方面得到的收获远远大于识字本身,这样识字就成了教育过程,不是为识字而识字。与之相比,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儿童在这些方面是得不到这么多益处的。

汉字看起来结构纷繁复杂,其实是繁中有简、杂中有序。汉字笔划只有八种,绝大多数汉字仅仅由150个部件分别组合而成,其中一百多个就是最常用的独体字。单字中熟悉的部分越多,识字难度就越小。应用这种识字法,学了100多个基础汉字之后,学生就比较熟悉汉字了。因此这种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字形精细辨认、确认和重现的能力,大大加快从熟字到生字辨认能力的迁移速度,这样不单错别字大为减少,而且教学汉字的难度在开学两三周后就能明显下降,之后下降幅度越来越大,一个月后,教学就很顺利,非常轻松了。

(二)充分运用循环记忆法

循环记忆法,可促进学生对生字的短时记忆及时有效地转化成长期记忆。做法是:在教学每课课文中的生字时,在学了第二个生字后,就从第一个到第二个认读、书空一遍,学了第三个后,又从第一个到第三个认读、书空一遍。总之,每学完一个生字,都要将当堂课所有学过的生字从头到尾认读和书空一遍。第二天和第三天要再各复习一遍。

(三)课文教学主要以略读的形式进行

略读就是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概略的了解,其他的暂时不管。文章读得越多,整体语境越丰富、越深厚,活学活用的词汇和句型越多,遇到不能言传之处,多数也能意会。此外,因为要做课文后面的练习,阅读时注意力就必须高度集中,认真、仔细,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所以学生学有所得,印象深刻,避免了粗枝大叶、一扫而过、读后模糊的弊端。以略读的形式进行课文教学就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抓住主要矛盾,在短短两学年的课时内高效率地教学完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小语课本,培养起学生的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比传统教法至少提前了三年时间。

第一、二学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是:快速识字─大量略读并作课文后面的练习─适当写作(包括口头造句、口头作文),这是粗线条式的,不在枝节上精雕细刻。

使用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从第一册中汉字部分开始教学,教师配用一本按教材顺序编写的《文字处理参考书》。

略读教学的具体步骤(学生自学为主):(1)课文中的生字都用形义识字法进行教学,再用循环记忆法进行强化记忆,每天平均教学十个以上汉字。(2)一认识生字,就由学生自己一边朗读课文(不用唱读),一边在《小学生词语手册》(按课文顺序编排的)中查生词,接着又读课文后面的问答题。最初学生识字不多,由教师领着查手册和读题,并掌握好时间。(3)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绝大多数不讲解,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问答题。(4)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正,难题才由教师协助解答。(5)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绝大多数课文不要求背诵和抄写,不把属于只须了解的内容当成记忆的材料。(6)在课外做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课内学生互相交换集体订正,教师抽查。(7)全班学生各自用普通话把课文内容复述给自己听。结束。这种略读虽然快速、量大,却是逐册逐课,由浅入深,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进行的,儿童完全能够适应、并且十分乐于接受。

这种略读能在第一、二学年内就使儿童的潜在智能不断受到刺激,由此被调动起来,发展放大,即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天天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和提高,学生一直都处于积极进取、乐学勤学的竞技状态之中。每天儿童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成长、并不断呈现出更高层次的心理发展水平。相比之下,少慢差费的小语传统教学对儿童智能的压抑与埋没甚至于摧残的状况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该教法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始终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置于战略地位的高度来对待,变教为导、为学。认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鉴于满堂灌输式教学在不少地方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现大体规定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每节课内,教师前后讲话(组织教学、范读文章、解答疑难、提示重点、表扬鼓励等等)的时间限制在几分钟内。初期识字,教师讲话的时间可以略多一些,其余时间里,在教师精心安排、耐心指导、热情鼓励下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必须分别或综合采用下面的形式:形义识字、朗读、默读、观察、思考、查字词典、查资料、讨论、口头作文、口头问答、写作、复述、演讲、表演、习字、做练习、改作业、做实验、做游戏、背诵名言佳句、欣赏艺术作品等等。这就避免了因教师的包办代替而钝化学生思维、弱化学生能力的恶果,切实保证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在一切活动中坚持激励上进,表扬为主,万不可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这种教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也能渐渐地会学了。学生的“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的独立人格意识和创造性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科学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五)教学进度

课堂教学必须快节奏,如一上课,学生向老师问好,就不能拖声喊成“老─师─好─”,要用正常的语速。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学期学1-3册,第二学期学4-6册,第三学期学7-8册,第四学期学9-12册。

第一、二学年在国家规定的课时内教学第一册至第十二册,生字约2800个,能听写80%,并略读完由这2800个汉字以不同的出现频度组合而成的这十二册书中的全部文章,含练习,实际阅读量45万字左右,这还不算学生自主进行的课外阅读量。以上安排可作适当调整。

常用汉字在文章中的覆盖率极高,只需认识约2000个,现代中文普通的书报中97%的内容就可读懂,一般文章中99.5%以上的汉字就能认识。所以成人脱文盲的标准也只要求认识1500个汉字。(汉字的常用识字量比英文、俄文的少得多。)学生到第二学年认识2800个汉字是很适合的,负担不重,又足够使用。这种教学法使学龄儿童在一二年级的课内就获得惊人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学会阅读,养成初步的独立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而这一切又共同促使八岁左右的儿童知识增加、品德提高、能力增强、智力发展,其成效之显著是传统教法望尘莫及的。儿童早期获得的这些宝贵成果不仅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将对他们一生素质的提高和前程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

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亲身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锻炼出来的。所以,第三学年只用1/3的课时回头分析性、综合性地精读四、五、六册,精当地补上一些必需的汉语知识、文学常识。课堂上教师提供资料和问题,学生自己阅读找答案,教师口头提问抽查。另外2/3课时用来增加阅读量和写作训练。第四学年用1/4课时对七、八两册作必要的补充,3/4课时用于扩大阅读范围和增加写作训练,并做1-10册的配套练习,争取做到12册。第五、六学年的安排跟第四学年一样。以上安排可根据当时情况作适当调整。课外阅读内容要广泛,活动的开展依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为原则。

(六)作业及批改

作练习、改作业是学生继续自主学习的好机会和权利,教师应指导和协助,绝不能越俎代庖。(1)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在课外作,学生互相交换后集体订正,教师抽查。(2)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每册中有九个左右)在课外完成,课内互相交换,集体订正,教师抽查。(3)学生写的句子、短文、放胆文等,教师用二步批改法改部分,即用符号(事先告诉学生)指出文中错处,由学生自己改正,然后教师复查。(4)每年都保留部分作业,留到下一学年末来改,每次改后,教师抽部分复查,并评讲指导。组织学生互相交换改正,能改正多少算多少,切勿求全责备,务必保护好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七)考试

到第三学年末才参加普通班三年级的统考。前五个学期单独出题考试,题型:作文50%,阅读理解50%。

(八)增加名言佳句的学习

名言佳句是语言精华、智慧结晶,言简意赅、易于成诵,学生一旦融会贯通,定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故需增加这方面的学习。增加数如下:第一学年增加20-30句,第二学年增加30-40句,第三学年增加40-60句,第四学年增加50-70句,第五、六学年各增60-80句。每节语文课开头和结尾各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普通话互相或各自背诵名言谚语几句和做口头作文。

(九)每周学习1-2个汉语拼音符号

汉语拼音在第一学年上期第十一周才开始教学,每周学1-2个符号,在一年内学会用拼音查字词典和正音就行了。这样既不影响汉字识字和阅读的教学进度,又轻松地学会了汉语拼音,况且在妙趣横生的汉字识字教学的气氛中,教学拼音符号的枯燥乏味可以降到最低程度。注音识字实际上多了个环节(为了这个环节,一开学接连六、七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思维价值很低的注音符号和拼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儿童初入学时高昂的学习热情因此被大大降低了),转了个弯子,增加了识字心理过程的复杂性,加重了教与学的负担。注音识字是在课内外大量拼读文章中汉字头上的注音符号,从中才逐渐熟悉不断重复出现的汉字。这种方式,比之以形表义的那种生动活泼、充满智慧的识字方式,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此外,课内外要有以下手工制作活动:橡皮泥捏物,废纸盒制作,绳线结套法,细金属线卷折玩具,折纸,手势成影等。这些活动用以增加手与脑的训练,且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