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财务指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危机的影响席卷全球,世界各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期盼经济能够快速复苏。后危机时代,我国各个行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企业的货物积压严重,为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如何能够有效的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创新变革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必要性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大大加深了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创新的需求,主要是基于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影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全球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致使众多企业破产倒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迫切的要求我国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资源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获得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相较于国外企业而言,我国企业存在众多突出问题,包括对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人员素质不高、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以及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催化了我国企业内部矛盾的产生,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首要研究课题。由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新经济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谋求更大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极速下滑,加剧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需要。就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而言,可以总结出三个具体表现方面[2]。首先,企业经济管理同其他管理工作联系密切,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企业为了谋求持续发展,内部所有的管理工作均涉及到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调配,经济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的联系性愈加密切。基于此,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下属部门人员的薪酬待遇,同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好坏息息相关,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状况,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才能在工作开展中取得预期成效,确保企业其他管理措施的有序开展。经济管理中财务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现状。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高层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管理工作成效,而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在年度、季度以及月份财务报表直接反映的。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财务报表中所呈现的生产经营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针,调整生产经营方式、营销手段以及工作开展方向,进而确保企业能够在实现既定经济管理目标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对策

(一)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

无论是任何企业管理活动,与时俱进,观念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员领导阶层以及下属员工的观念创新十分有必要的,能够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3]。此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强化战略危机意识,确保企业领导者在制定相应的方针和管理目标时,能够有效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水平,具备大局观念。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同其他管理工作联系较为密切,涉及范围广,所以企业在创新经济管理观念时,应注重管理方法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

(二)经营策略的创新

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需要秉着与时俱进的态度,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形成更为虚拟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健全相应企业经营组织结构,进而确保后续企业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方式主要有企业间经营联盟以及品牌,企业间经营联盟主要是指同行业发展水平类似的企业之间联合,形成固定的经营联盟,来应对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谋求共同发展。品牌的创新是指转变传统代加工的生产模式,创新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三)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诸如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的约束制度以及其他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费用的支出明细,做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健全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一方面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建立部门预算制度,详细记录部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预算明细,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

四、结论:

综上所述,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呈现萎靡状态,企业为了谋求持续发展,只有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从经营策略、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获得长远发展的资本。

参考文献:

[1]彭龙.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2(05):85-86.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旅游诚信;旅游社诚信;诚信危机。

旅行社是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和最核心的要素,其诚信建设不仅是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关系到我国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建立旅行社信用等级制度”。加强旅行社诚信建设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1、旅行社诚信危机的根源。

旅行社遭投诉的原因不仅有旅行社经营者自身管理因素,也有旅行社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关系因素,还有旅行社整个行业的制度关联因素。旅行社自身经营管理的原因是旅行社自己能够控制并进行改善的因素,而旅行社与旅行社之间以及整个旅行社行业的制度、利益追求关系等原因却不是某个旅行社能左右并改善的,这是导致整个旅行社行业诚信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解决整个行业诚信危机的关键。

旅行社失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旅行社与旅行社之间的失信表现。我国的旅行社之间失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随意选择合作旅行社,如选择“黑社”或委托不具备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资质的旅行社进行出境旅游业务合作等;合同失信,旅行社与旅行社之间不注重合同的签订,不签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因此出现欠账等违约的情况;不正当竞争,如进行恶性价格竞争、超范围经营、冒用知名旅行社、商业贿赂、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垄断等不正当的业务操作,违规宣传等。二是旅行社对旅游供应商的失信表现。旅行社的旅游供应商包括运输、酒店、餐饮、景区、游乐场所、购物店等多个方面。旅行社对旅游供应商的失信主要体现在随意选择旅游供应商、合同失信等。三是旅行社对旅游者的失信表现。旅行社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是旅行社诚信状况最为直观的表现。旅行社失信于旅游者的现象比较常见,主要表现在合同失信、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等。四是旅行社对政府主管部门的失信表现。如在旅行社申请设立、进行变更、注销或者是设立分社或者委托业务时,弄虚作假或不及时主动进行备案登记等;逃避行业主管部门检查,处理游客投诉问题时对主管部门敷衍塞责;不按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整改,出现重大事故时,试图隐瞒问题,回避责任等;偷税漏税;骗取政府的相关荣誉和奖励补助等。

旅行社失信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是失信的经济成本过低。

目前旅行社的失信行为多数没有受到严厉惩罚,还在行业内形成“扩张效应”,相反,旅行社在市场上的诚信行为并不一定受到褒奖并因此带来相应的收益,甚至会因为诚信行为的履行而增加成本、减少收益,诚信行为受到抑制,产生“收缩效应”。二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欺骗另一方,导致另一方决策失误,损害另一方的经济利益。

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供应商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与其人的信息不对称等。三是单次或有限次博弈。在有限次的博弈中,如果一方或双方认定合作是最后一次,违约或欺骗行为不会得到惩罚。对多数旅行社而言,与旅游者、旅游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交易属于单次交易或者有限次交易,容易诱发旅行社的诚信缺失行为。四是法律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旅游法律地位较低,没有一部旅游专门法;现有法律有缺陷,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旅游执法队伍力量弱小、执法不到位;普法教育不足等。五是社会诚信环境整体较差。

转贴于

2、旅行社诚信危机的化解。

2.1健全旅行社管理制度。任何问题的产生归根于制度是否完善。,制度的缺失恰恰表现为管理的不到位,面对旅行社行业发展的不成熟,各项管理制度也不健全。目前来说,国家旅游避制定的旅行社管理制度只有《旅行社管理条例》,条例中所规定的部分内容也随着旅行社发展的深入而日益显得过时,不能很好发满足实践中的管理需要,机时且还存在大大小小的漏洞。

健全旅行社管理制度,就是要不断完善现有旅行社管理条例中的不足,弥补旅行社管理漏洞。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旅行社市场准入的壁垒,增加旅行社行业进入和资金、技术和制度难度。在现有的旅行社行业规模基础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来进一步限制投资者对旅行社行业的任意进出,这样就能够加强对旅行社的行业管理;其次,针对我国现阶段旅行社诚信问题的实际,要进一步完善旅行社合同法,明确旅游者所应该享有的旅游权利;再次,建立旅行社经营失信的惩罚机制,使得旅行社失信成本远大于其所带来的收益,用高额经济惩罚去杜绝旅行社的侥幸心理;最后,要进一步明确旅游失信的关联责任,缩小旅行社诚信责任承担范围,实事求是地将旅游诚信问题明确到其他旅游企业身上。

2.2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惩失信市场主体:(1)要加强法律监督。旅游、工商、物价、商务、外汇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严惩旅行社的各种失信行为,使守信成为习惯和自然;(2)要加强社会监督。要通过旅行社公开服务承诺、发放“信用监督卡”、聘任诚信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3)要加强新闻监督。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正面引导旅行社诚信建设。同时,对旅行社和从业人员的失信行为及时进行披露、曝光;(4)要加强市场监督。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和发展旅行社信用服务机构,满足旅游市场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诚信服务需求。

2.3建立诚信经营机制,培育品牌旅行社:(1)要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文化。要通过开展诚信教育,牢固树立“诚信是金”

的企业理念,倡导“诚信”的企业文化。同时,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路,用身边的诚信事例教育鼓励大家,建设企业自身的诚信文化;(2)要建立诚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旅行社要完善社务公开制度、诚信教育制度、关键岗位监控制度、外部诚信风险责任制度、信用考核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各项诚信制度;(3)要保障从业人员待遇,加强队伍素质建设;(4)出台政策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通过政策扶持,做大做强一批诚信经营的品牌旅行社,引领和带动旅行社行业的诚信建设。

品牌塑造也是解决旅行社行业诚信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现今社会处于一个品牌消费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来源于品牌商品良好的质量、便捷周详的售后服务及生产厂商的诚信水平。旅行社行业诚信危机的化解,不但要杜绝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失信行为,更要使得消费者认可并接受旅行社在改正、改善、改进后的全新形象,因此,旅行社要以品牌经营作为改善与消费者非诚信关系的一个着力点,始终要以塑造自我品牌作为自身经营的座右铭,树立宏观远大的经营战略目标。

2.4完善失约归责制度,提高惩罚成本。针对旅行社契约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失信现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旅游契约责任制度建设。针对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撕毁契约的情况,一定要追究出最终违约经济主体。针对不可抗力因素所导致的契约不能履行的问题,要尽量以说明的形式提前宣传告知旅游者并帮助旅行社解释和协调。

旅游行政部门应该建立“旅游归责制度”,做到违约责任明确。要把旅行社外部了原因所引起的投诉责任进行合理的责任剥离,剥离到追究最终责任者的经济主体,并由最终责任主体来承担所有的经济赔偿。对旅行社的投诉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追因分析,避免旅行社来承担所有的契约责任,转移旅游者的归责视线,逐步消除旅游者对旅行社的陈见。

责任明确后,还要健全现有的惩罚机制,提高失信的惩罚成本。为了避免旅行社失信现象的产生,要从经济手段上加以制裁,国家旅游局应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旅行社违规经营的处罚金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到100倍,并加大整改、歇业的期限,甚至制定永久停业的制度。让失信的旅行社真正感受到“一次失信,终生失利”的惨痛代价。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张宏胜。旅行社诚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4.

[2]王良健。建立健全的旅游诚信服务评价体系[J].旅游学刊,2004.5.

[3]范中启。旅游企业诚信他律机制初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3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是一个简单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国家,虽然劳动资源丰富且廉价,但受到市场、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成型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但由于中小企业中存在着规模小、资金少、管理水平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影响,要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快中小企业的建设。

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问题

1.发展战略计划不切实际。

很多中小企业有着一个把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心,但企业领导在做发展战略计划时,(1)对战略发展的内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容易把企业发展和管理战略混淆,发展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但两者并不相同。发展战略主要是确定其发展目标、规划其发展方向、指定其发展方法,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发展。(2)还有部分企业过于急功近利,制定的发展战略过于表面和浮夸,只做面子工程和凭空想像。并没有根据中小企也自身条件、产品优势和发展趋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却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更有甚者做到一半因为资金技术原因不得不放弃发展,给企业造成严重亏损甚至倒闭。(3)虽然我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但素质普遍偏低,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却严重缺乏,中小企内部的的管理人才相对大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中小企业在设计发展战略时,一味的模仿和套用大型成功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条件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且没有改革和创新意识,造成很多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骑虎难下”,发展战略难以得到真正的实现。

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相对比较晚,其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发展战略是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中小企业管理机制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不够,也会对其发展战略造成不良影响。企业管理不完善,给很多企业职工钻企业管理的空子,假公济私进行中饱私囊。给企业发展战略带来了不利影响。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中小企也的迅速增长,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1)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惊人,但政府方面并没有把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独立出来,没有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由于企业管理部门多,且管理范围相互交错,造成企业管理松懈容易出现纰漏,如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等恶劣行为。(2)由于管理部分没有大中小企业管理区分,在制定政策是都是统一制度和执行,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多压力,使中小企业的税收压力还要高于大企业。(3)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也远远不够,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资金有限,且都身兼数贷。要实现发展战略简直是举步为艰,而政府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的不合理,造成部分企业资金充裕,而部分却难易度日。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和技术,但政府部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指导交流明显不足。

三、加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

1.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和机制

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只有加强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执行力度,优化其管理结构,加强发展战略的内部监管和监督,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大企业要相对小一些,但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规模小和组织结构简单等条件发展自身优势,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更新更够快速的做出反应,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结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时涉及范围小,中小企也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迅速的作出调整,并且涉及的资金也相对比较小,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能一味模仿和套用大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特征和条件,借鉴成功企业管理的优点加以改革和创新,设定具有中小企业自身风格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监督管理,制定相应评价机制,提高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的成效。

2.创建企业品牌,实现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要在市场经济强大的竞争队伍中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找出企业自身的特色,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具有市场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而创建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小企业要吸取国内外企业品牌建设成功案例中的成功经验,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打造一个让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品牌要富有创新精神,才能提高品牌销量。因此,中小企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3.政府部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处于一个探索的新阶段,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1)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资金上的支持。(2)制定中小企业关于技术提升和改造的相关政策。(3)政府应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中小企业纳税困难或不能按期纳税现象、鼓励中小企业实现发展战略。(4)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相关金融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不能够少于企业总贷款的平均增速;严厉打击金融行业乱收费或者不合理收费等现象,降低企业贷款融资成本,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信贷。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4

论文关键字:企业;危机;危机管理

一、危机管理概述

企业危机管理是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个概念,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深受企业界和理论界的认可。1987年,国际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英国查尔斯·巴克公关公司危机管理部经理迈克尔·里杰斯特(Michael.Register)首次出版《危机公关》(CrisisManagement)一书。它透过世界上几大著名的危机公关案例的分析,引出企业危机管理的步骤与方法、传播技术、技巧与策略,总结出一份危机管理纲要。危机系指企业因内、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组织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1]一般而言,危机通常具有三项要素:(1)危机乃是未曾意料而仓促爆发所造成的一种意外。(2)威胁到企业组织或决策单位之价值或目标。(3)在情况急速转变之前可供反应的时间有限。所谓危机管理,即是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情境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而所从事的长期规划及不断学习、适应的动态过程,亦可说是一种针对危机情境所作的管理措施及应付策略。[2]有效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第一原则。企业危机管理应从事前做起,避免危机的发生,预防胜于治疗。(2)快速反应原则。危机的突发性特点要求危机处理必须迅速、有效。危机一旦发生,企业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调集人员、设备、资金,以便迅速查明情况并进行处理,实施危机管理计划。(3)公众利益至上原则。危机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更会给某些社会公众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危机发生后,企业危机管理部门以负责的态度来维护公众的利益,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危机。(4)真诚坦率的原则。危机发生后,企业要对受害者表示同情和安慰,尽量避免强词夺理地为自己辩护,使社会各界知道企业是要真心真意地处理危机的。(5)主动面对原则。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该主动出面担负起责任,立即承担第一消息来源的职责,主动配合媒体的采访和公众的提问,掌握对外信息的主动权。

二、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危机的新特点

1、企业声誉危机事件迅速上升在企业危机类型中,涉及企业声誉方面的危机事件大幅上升--许多企业在诚信度、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力度、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企业危机的爆发。

2、网络成为企业危机策源地

中国网民已突破3.38亿,\"自媒体\"时代全面来临,每一名网民都可以成为企业、品牌的\"杀手\"。近年的企业危机事件中,几乎每一个危机事件的爆发、扩散、深化都与网络舆论息息相关。网络成为企业危机重要策源地,例如BBS、论坛社区、博客、大型网络社区、MSN、QQ群等方式。

3、行业领导品牌遭遇危机冲击机率大增无论王老吉、万科、康师傅、农夫山泉还是富士康,每一家都是响当当的行业领导品牌,正是因为这些品牌都是企业标杆,所以媒体关注度以及社会关注度都很高,企业点滴的失误更容易被放大,危机一触即发。

三、目前我国企业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危机意识淡薄,重视不够任何企业在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危机企业的\"常态\",因此必须警钟长鸣。那些最优秀的企业总是常常有一种忧患意识,例如比尔·盖茨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海尔集团的生存理论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现阶段,众多中国企业的危机意识还不强,还在\"自我感觉良好\"之中,对危机管理不够重视。

2、管理人员的危机识别能力薄弱管理人员能否在危机尚未全面爆发时敏锐快速地意识到潜在危机,对于化解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的危机识别能力的国有企业仅为24.1%,合资企业为34.8%,外资企业为25.2%,私营企业为29.4%。[3]不仅如此,我国企业管理者在危机识别中还存在着轻视性,表现在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系的危机,而对于法律诉讼、诚信缺失、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效益关系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3、缺乏完善危机管理体系,企业危机管理专业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没有将危机管理计划纳人到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中,没有投入适当的人力财力物力建立与完善危机管理体系,没有对危机管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没有对危机的紧急处理进行培训与演练,使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处在较低的水平。

四、我国企业转\"危\"为\"机\"的应对策略

1、企业领导者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领导者要有远见,未雨绸缪。要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正确态度来面对危机,事先制订好危机应急计划,确定和培训处理危机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再以长期规划的观点来对组织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准备,并建构一套周详的危机管理策略。有了充分的准备,企业才能在危机出现时,有信心地实施危机处理计划,做好危机处理工作,从而达到危机管理的成效。

2、应该建立网络危机的实时监测体系企业危机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发性,对于危机的发生企业无法预测,要想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实时的、立体的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的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将监测的范围从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向下级网页中BBS、论坛、以及热点博客中延伸,从中发现可能发生危机的关键信息,及时警示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给予重视。这是应对网络危机的核心。

3、对危机进行有效切割

一旦危机发生,企业需要建立防火墙,切断其局部市场与整体市场的联系,把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排除在企业整体之外或控制在小范围内,这就是危机切割,也就是把危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危机进一步被扩大化。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诚信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诚信经营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诚信的概述

自古经商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是商品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内在需要,但近年来,一些商家为追求自身最大利益铤而走险,在市场运作中,以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方式来蒙骗消费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企业诚信经营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二、诚信原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一)、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诚信经营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家不可或缺的道德观念,一个获得消费者信任的企业必将是能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

(二)、诚信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致胜法宝。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企业的管理者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对员工讲诚信,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情动人,以诚待人,以最大限度信任人,满足人的合理要求,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效益,从而使企业兴旺发达,赢得竞争的优势。

(三)、诚信是企业的一种“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品牌是市场经营发展的产物,是企业经营制胜的利器。对消费者来说,品牌是一种信任,是一种经验,当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时,他会购买品牌旗下的产品,使用后,感觉不错会继续购买,形成品牌忠诚,因此,企业应诚信经营,打造出自身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利润。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诚信缺失的表现4

1、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缺乏诚信

(1)企业管理者对员工不讲诚信。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年底时,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企业管理者就不给员工发放工资或拖欠工资,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幕幕事件,员工自发组织起来,围在领导者办公楼前,高喊着“还我血汗钱”,当这样的事件被媒体暴光后,企业的负责人却说:“企业亏损,资金运转不足,没有钱给工人发工资”。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借口,试想这样的管理者,员工如何才能信任他们?如何才能有积极性去工作?如何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

(2)企业管理者对用户、消费者不讲诚信。这种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上。例如:著名的南京冠生园有限责任公司用陈馅做月饼;光明乳业过期牛奶回炉再包装后重新进入市场销售。

(3)企业管理者对其他企业公司不讲诚信。这种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不能履行合同上。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四十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很低,企业间签订的合同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执行的平均不到70%,有的地方不到20%,相互拖欠的未付资金总量达3000亿——4000亿元,合同履约率低,导致“老实”企业吃亏,“赖皮”企业占尽便宜。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诚信缺失的原因5

1、企业内部的原因

(1)由企业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惟利是图导致的。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为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或流通服务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有些企业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矛盾,导致了他们片面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利润的驱动下,他们不择手段而使诚实信用丧失殆尽。

(2)由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实处导致的。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西方国家有近百年历史,被西方管理界成为“最能够使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的管理措施”,但是在中国有许多企业根本不熟悉企业信用管理,即使有的企业制定了信用管理制度,也只是只说不做,很难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去。

(3)由企业经营者本身对待诚信经营问题的态度所决定的。表现在企业经营者对不诚信经营行为的放纵,视而不见,高度容忍。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强调诚信经营是企业经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但是,调查结果同时又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经营行为又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其中对企业外部的领导者与客户关系中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的容忍更为明显。

2、企业外部的原因。

(1)由社会大环境所导致的。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真正的市场经济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极为淡薄,而且市场经济发张还不成熟,不完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弄虚作假,期瞒顾客等失信的行为。

(2)由政府管理的问题所导致的。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但是政府在他调节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健全的政府信用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弱,打击力度差,甚至某些地方政府处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对假冒伪劣商品包庇和纵容。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诚信缺失的解决方案。6

1、企业内部诚信缺失的解决方案。

(1)从企业对待“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上来解决。既然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那么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实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诚信经营是企业最大的获利方式。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努力搞好生产经营,谋求合理利润是应该的 ,但是不能为了利润,不顾一切后果得失去违法违规经营。

(2)健全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实处。各个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信用管理制度,把诚信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强制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对诚信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失信者进行批评和处罚,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塑造出企业诚信形象。

(3)企业经营者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坚持诚信经营。人人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的经营者要带头讲诚信,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企业员工,对用户、消费者,对其他企业、公司都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2、企业外部诚信缺失的解决方案。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烟草行业;专卖;内部管理

烟草专卖专营是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使用的烟草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其管理过程中逐渐暴漏出一些弊端严重限制了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比如,长期的专卖专营滋生了烟草公司的特权思想,在经营管理过程盲目自大,忽视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带着严重的行政色彩,不能与时俱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导致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限制了烟草公司的长远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公司内部各自为政,缺少一定的凝聚力等。为了改变当前局面,推动烟草公司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加大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升烟草公司的品牌意识和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内部的监督和管理,推动烟草专卖的和谐发展。下文将针对如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加强品牌意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尽管受到专卖专营制度的保护,烟草行业的竞争不如别的行业那么白热化,但随着我国逐步履行加入WTO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时的承诺,烟草公司的危机感迫在眉睫。烟草公司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改变以往的经营理念,放弃自身所谓的“特权”,从市场发展规律出发,加强服务品牌意识,加大力量把自己的服务打造为商业精品,树立服务品牌,拉开与其他行业服务之间的距离,给烟草公司本身赋予更多的附加价值,创造一定的品牌优势,减小可替代率,如此才可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避免被其他公司取而代之的危险。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一)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付出收到回报其继续付出的动力才能更强。在工作过程中也是如此,烟草公司想要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积极,就必须及时地肯定员工做出的成绩。当前,烟草公司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按资排辈现象,这种和计划经济制度同步产生的考核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烟草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扰。想要解决这些困扰,就必须打破这种按资排辈的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做出的成绩进行考核。以“勤、德、能、绩”四方面联合为主要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1]其中,勤主要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的出勤状态以及对工作命令的执行性以及与工友的相互配合的情况。德指的是员工的思想品质问题。这一内容不但可以决定员工对公司贡献的大小,也可以决定员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决定了员工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能则指的是员工的工作能力。员工工作能力的大小主要由四方面决定,一是工作经验,二是身体状态,三是专业知识,四是技术、技能。绩指的是员工做出的工作成绩。绩效考核制度,主要考核的是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其做出的工作成绩。但同时也要参考前面两项内容,综合考核员工的综合素质,引导员工朝着高素质的方向发展。有了这样的考核制度,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了考核的标准,让对员工的奖励和惩罚都落到了实处,有了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员工的优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

再完善的政策也需要执行落实才能有成效。制定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就要确定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来执行,否则,这些制度容易成为一纸空文或者被扭曲执行。以往,员工的考核结果多是由上级领导一句话决定,这给一些善于溜须拍马和做表面功夫的人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有了可趁之机,而一些不善于表达而踏实做事的人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而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则可以避免这样的现象出现。专业的绩效考核部门,由来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一来可以对不同部门的员工做出公正的评价,二来他们可以相互监督,不会有徇私枉法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他们是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不再兼任别的职务。所以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如何做好绩效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这有效避免了原有考核制度单次考核定结果的偏颇,让考核结果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员工的工作状态,考核奖惩更加公平。

(三)公司领导必须给予相应的重视

尽管当前很多烟草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其落实情况却并不容忍乐观。现实考核过程中,绩效考核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影响并不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面对这样的状况,必须要做的就是公司的主要领导要给予绩效考核相应的重视。首先,烟草公司的主要领导要对绩效考核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给予更加有效的支持。其次,要对这一制度的执行有坚定的信心。任何新制度的推广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遇到一定的阻力,绩效考核制度也不例外。因为此制度执行之后,一些人的私利会减少,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绩效考核制度执行过程中肯定会千方百计的阻止。这就需要领导者坚定执行绩效考核制度的意志,不能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让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半途而废。只有领导坚持,下面执行的人才会认真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在烟草公司才能真正落到实处。[2]

三、建立内部监管部门

当前,公司内部实行监督管理并没有获得大多数部门的认同,所以在内部监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影响了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3]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配备问题,很多公司的内部监管人员是由别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的,这样的身份让他们的落实监管工作时存在诸多尴尬之处,很多工作落实存在难处。所以,想要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地监管,必须建立专门的内部监管部门。其工作人员有着独立的身份和职务,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内部监管体制。

四、总结

总之,想要在烟草公司实行完善的内部管理,就要从制度、人力、监管等多个方面付出努力,让它们相互牵制,才能促进烟草专卖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继峰.完善内部管理促进烟草专卖的和谐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