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文1

(一)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采用网络的方式面向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2190人,共收集调查问卷2190份,有效问卷2148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生对高校所教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高校对学生人格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后的改变等。

(二)调查结果

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有90%的学生表示认同,尤其是在爱国、诚信、孝道、责任担当等方面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有95%学生认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有58%的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社会地位和金钱是成功的标志,并且有25%的学生存在享乐主义、游戏人生的思想;有27%的学生认为学校所教的传统文化知识较难理解或者是不能完全理解;85%的学生表明学生在人格培养中,学校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仅有34%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传统文化后,自身在为人处世、态度行为上有所改变。

(三)调查结论

通过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教育作用的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及家庭影响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就具有认同感,但是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出现了消极心理、攀比心理和自卑心理,而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并且由于职业教育更侧重于技能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培养,这导致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的教育作用并没有很好地被体现。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格教育途径

(一)思想课教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传统文化在形式上和语言组织上与现代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教育相结合,采用现代化语言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诠释,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现代思想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在现代教育中,更加侧重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学生技术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学习内容,让学生技能学习到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自身品德与修养。如:将传统文化中表述进取、坚持、奋斗、团结等名言传授给学生。

(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夯实所学理论,在快乐中成长。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参加国学课,诗词歌赋创作大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月等活动。

(三)多种途径传播传统文化,打造高校传统文化氛围

校园是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校园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校园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渠道非常广泛,如:悬挂传统文化内容标语,建立传统文化学习角,建立传统文化网站,开办传统文化刊物,建设传统文化建筑及雕塑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

三、结语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文2

幼儿园环境布置是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蒙台梭利指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儿园的环境是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它通过幼儿感知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内容创设融入到环境布置中去,在吸引幼儿注意的同时,也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幼儿对传统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增加儿童对文化的认同感,比如烘托节日气氛的红灯笼、一幅书法作品等等,创建丰富的园墙文化。

幼儿园可以通过区角游戏的创设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比如56个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传统小吃坊等等。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是其走进幼儿园的基本表现形式。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从早晨入园开始到下午离园结束,紧紧围绕幼儿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用餐、午休、游戏、学习、户外活动、盥洗等。这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比如用餐仪礼、餐点介绍、尊重师长、课堂教学、户外活动等都可以融合传统文化因素。北京有一所幼儿园的课外活动中大班做武术操,一招一式都特别简单、到位,既强身健体,又可以在活动中品味中华武术,久而久之,文化的种子便在幼儿小小的心灵中扎根生长。

主题活动是宣扬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最丰富最易增强认识的形式。节日文化、特色文化、道德讲堂等等,都可以走进幼儿园,老师和幼儿一起布置,一起参与,一起收获。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的《快乐新年》主题活动包含了布置新年新教室、一起包饺子、新年唱大戏、新年同乐会等活动,在“新年唱大戏”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接触了河南的传统剧种——豫剧,更了解了中国传统民乐,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民族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在基本的日常活动中逐步引导幼儿接触、了解、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幼儿园应该主动寻求新的途径和手段,采取多形式结合的方式,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传承文明的国家,我们甚至应该以举办传统文化主题幼儿园的方式,采用中国式传统建筑风格,普及传统文化教育。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文3

一、来自社会的影响

长久以来,社会价值观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人们为了生计,为了金钱,越来越忽视传统文化,因为这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传统节日并没有被纳入法定节假日,只是近几年才有所改善,同时,很多传统文化都在逐渐消退。除传统节日外,还有各地的一些风俗、民俗,如婚丧嫁娶等等,背后的文化底蕴或传奇故事更是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极端价值观也使人们越来越疏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家庭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70后和80后这一辈人成长的环境基本上是中国改革开放,一切向“金钱”看的时期,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受到过好的教育,也没有机会来接受父辈们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因此如今作为父母的他们也很少能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缺失就不可避免了。

三、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造成的

当今的学校教育,分数成了评价一个学生是否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一个有出息的人首先应是品德高尚的人,然后才是学识渊博的人,中国古代称这样的人为贤士或士。但是由于当今的升学考试并不带有“品德”这一项的评价,因此,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倾向于分数的教育,而把更为重要的“德”育给忽视了,而“德”育中很多方面包含着传统文化,如古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孝敬父母、尊师重教等等。但在分数的诱惑和压力下,学校教育不得不向分数倾斜,因而就出现了分数高但其价值观、人生观甚至道德观有所偏向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作为中学语文的教学,除却语言文字的教授之外,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与传承。

中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时,应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现代中学所开设的科目都应是为了塑造有智慧的人为目的的。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学科都有责任关注他们的情感价值观。语文教学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渗透不同方面的文化知识,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在看电影细节中就可以加强对自己国家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除却对爱国思想的根植,同时也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教学中可借助作者简介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由朱自清的骨气,联系到不受嗟来之食的那些古贤人,以他们的品德来感染现代中学生,给他们树立榜样的力量。再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涉及中国古代的礼仪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更深了。

在传统文化中,戏曲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八年级人教版教科书中就有一个单元是关于戏曲的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若能将中国各地戏曲片段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自己听听、学学,自己动嘴唱唱,我想这样他们对戏曲的印象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概念上,而是有了深刻印象。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文4

随着媒介技术发展以及交通便利化,外域性传播在当前的文化传播中则更显活跃。当前,生产者与消费者间单向关系中,最相关的路径转化为社会习得和群体习得。社会习得指在一定的地域文化范围内进行的传习,常听多看无师自通而习得。群体习得指在同一族群的文化区域,消费者共同参与传习,显示了群体的共同文化理念。

2包装设计类专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

2.1西方文化带来视觉文化认同危机

文化认同是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媒介技术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促进了文化交流,融合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加大了外来文化侵蚀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险。外来文化逐渐改变消费者文化理念的同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渐渐弱化,传统文化将面临被怀疑甚至遗弃的危险。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往往来自于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而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国民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文化价值判断力也较弱,这便给外来文化提供了一个同化消费者文化理念的优势。包装设计类文化产品生产方面,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标准化,能够实现批量复制的高效性。在这种背景下,容易获取经济利益的文化产品一旦开发出来,便可以短期内快速生产而推向市场。在这种工业化的模式下,中国文化产品生产由于在时效以及标准化上的劣势而遭受挤压,作为最大消费群体的年轻人,更倾向这种外来文化,从而新生一代渐渐被同化,最终改变着民族认同感,造成传统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断代。

2.2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健康的传统文化产品生产者的培养模式,依层次可以分为:新鲜期、了解期、认同期、生产期。当消费者接触新的文化产品,由其好奇心驱使进入新鲜期,这时其文化理念依然是固有的文化认知,仅当文化产品在其固有文化认知体系内符合审美或某方面需求时,才会进入了解期。消费者进入了解期,便开始主动了解该类产品的文化属性,进而反思其自身的文化理念,只有其认同了产品的文化属性,才会学习该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只有到这个时期,消费者才有可能实现向生产者也即传承者的转变,从而实现该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过程。消费者与传承者分别处于金字塔自下而上的底层与顶层结构中,当这种文化传播范围不足以满足培养消费者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文化认知情况下,其文化传承的链状结构便会断裂,该文化便就失去了传承载体。由文化传承的金字塔结构可以看出,在视觉类文化产品生产者的培养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内涵的培养,则非常重要:一,在消费者进入了解期过程中,由于社会传承渐渐成为目前视觉类文化产品的传承主线,因此扩大中国元素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金字塔结构稳定的基本条件。若视觉类文化产品中国元素展现越来越少,则变相的缩小了文化消费群体,也即最终会影响金字塔结构的稳定。二,在消费者进入认同期的过程中,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真正认同传统文化,而是在了解期受其固有文化认知干扰形成对传统文化误解,并没有达到真正认同传统文化,便构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伪传承,这种传承并不符合传统文化理念。三,在普通传承者进入了生产期的过程中,只有当消费者完整经历新鲜期、了解期、认同期、生产期,即能够进行在传统文化体系按照传统文化理念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的情况下,再结合自己的文化理念对其改造,生产出的新文化产品符合传统文化理念要求的情况才属于文化创新。

3包装设计类专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紧迫性分析

包装印刷品的外观设计人员,主要来自于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而上述场所的教职培训人员基本为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因此,当前视觉类消费产品的文化生产者培养平台,究其源头主要为轻工业及设计行业的高等教育院校。由于视觉类文化产品是艺术设计与包装印刷工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根据该领域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相对应的专业则为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艺术设计等。为此,笔者对以下几所国内代表性院校作简要分析。基本所有上述高校包装工程和印刷工程专业均未开设视觉类传统文化主干以及相关性课程。即便是对文化要求更高的艺术设计专业中,仅有江南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开设了主干课程,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未能得到重视。上述高校均为行业内的代表性学校,直接影响着全国相关专业教育方向,其大量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岗位中也往往居于行业重要位置,他们的思想理念往往也引领甚至决定着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包装设计类专业教学中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内涵的培养则显其紧迫性。

4结语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文5

【关键词】设计艺术教育 文化自觉 培养

一、《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运用引发的思考

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的情节非常简单,主要讲一个无名小辈熊猫阿波痴迷于功夫,梦想成为功夫高手,其意志坚定,虽然笨拙、懒惰、好吃,但最终演绎了“草包变英雄”的传奇。影片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导演斯蒂文森把这部电影称作是“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在思想设计上,《功夫熊猫》采用了中国佛学及道家文化思想,功夫秘籍和汤料秘方的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禅宗“悟”和道家“大音希声”的美学价值;在武打设计上,比武大会、师徒关系、飞檐走壁、点穴神功、以动物动作来展开的武术套路等体现了十足的中国文化气息;在场景设计上,运用了太极、面馆、庙会、鞭炮、针灸等中国元素,飞檐斗拱、红墙碧瓦、古味十足的建筑风格也比较到位;在道具设计上,影片中有无处不在的汉字、传统手推车、四人轿、筷子、碗、装点用的山水画、瓷器以及墙壁、柱子、桌椅绘制等;服装设计上,熊猫、兔子、鸭子等的服装都具有中国古代服装的风格。在人物设计上,5个“师兄、师姐”的生活习惯也符合中国古代特点(手拿筷子吃面或包子,就连螳螂也爱喝面条汤);外景设计上,有中国南方的美景,云雾缭绕、山水秀丽,一一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引人注目的“面条插筷子”的帽子、丹顶鹤写毛笔字、阿波坐轿子,还有“师傅”“乌龟”“豆腐”“冰棒”的中文发音,不仅具有视觉冲击,而且让人感到好莱坞动画片的东方韵味的亲切感人。虽然《功夫熊猫》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让很多外国人第一次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被激活后在世界范围内焕发出来的夺目光彩和巨大力量,它以亿计的票房收入也让很多人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反观国内,对西方文化模仿和追逐,漠视本国传统文化的短视行为还大量存在。在此意义上,《功夫熊猫》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细微体察和深入挖掘,应该说给国人上了一堂加强文化自觉、自信意识的生动课程。

二、我国大学设计艺术教育中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是激发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和感受文化魅力的动力和源泉。设计艺术教育要调动对传统文化的兴奋点,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对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学习,是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艺术境界的必修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是文化输出的主体,后现代主义、快餐文化等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设计艺术教育领域,也有一些片面追逐“拿来主义”的弊病,对西方艺术理论和学术概念空洞追逐,盲目而肤浅的模仿代替真正的独立和沉思,使设计艺术教育模式出现某种“水土不服”和“学术泡沫”现象,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1.思想上短视造成的对传统艺术教育理念重视不够

中国有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教育思想,国学大师马一浮曾提到,“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举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①当前我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高度重视西方设计艺术教育思想,对传统设计艺术教育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因此,要使艺术设计教育理论更加完备、深广并达到更高、更新的层面,我们必须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依托其精神内核、修学方式、教育理念等,能给予当代设计艺术教育极大的启示。

2.行为上的忽视,表现为艺术实践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足

艺术实践是本体论与认识论、价值论的合一,艺术实践不纯粹是艺术家对某一技巧的运用或激情的宣泄,它也是一种审美认知和向真、善、美境界迈进的人生活动。在设计艺术教育的影响下,艺术实践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仍很欠缺。“熊猫”和“功夫”这两个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挖掘出来?实际上,敦煌莫高窟艺术、画像石艺术、民间艺术等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仍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天然宝藏。

3.传统文化艺术因素的信息化和创新应用不够

影片《功夫熊猫》中的场景设计:云雾缭绕的晨风、暮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色彩搭配、细节刻画表现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电子媒介擅长于图像的生产和传播,其令人震惊的效果、视觉性和多项阐释性形成了比现实还真实的超现实,不禁让人惊叹好莱坞3D渲染技术的强大。

高校设计艺术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以科学方法提高院校师生艺术鉴赏力、感受力,激发其创新能力,是未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基于传统文化和传统元素的创新能力仍很薄弱,很多教材的创新精神不足,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的素养较低,传统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如何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改革当前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提出高校设计艺术教育创新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把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作为大学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1.文化认同感: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的根本

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文化已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是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的契机。传统是现代化和未来的开端,认识传统、保护传统就是为现代化打下更好的基础。时代需要我们在设计艺术教育中重视人与物结合的人文思想,培养文化认同感,对传统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条件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也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功能目标。

2.多学科教育: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的核心

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对文化的自发调节,面对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我们要有争取文化主动的意识,敏锐地认识到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但是,传统文化“仅仅被发掘、被披露出来,还远远不够。因为并不能确定它在未来不被‘规划掉’,不被消逝掉” ③。因此,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十分关键,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才可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得以继承和发扬。要多学科协作推进文化自觉意识教育,正确处理其中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发挥多学科协同推进的教育效益。设计艺术教育和多学科教育的联姻,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果,而且也是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3.多渠道合力: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的关键

在文化的经济化、经济的去物质化的宏观背景下,文化自觉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思考,是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是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经济趋于全球化,科学技术也将趋于全球化,同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这才是中国新文化建设的道路”。④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挖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为了宣传、推介民族文化,韩国首都首尔已建立起“韩流发祥园地”,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已建成了“韩流体验馆”,韩国文化振兴院也在这些城市设立办事处,被业内称为在文化出口战略地区设立“前沿据点”。笔者认为,文化自觉意识的树立不仅仅是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事情,要创造条件,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加大教育力度,营造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4.多实践感悟: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的源泉

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培养受教育者文化自觉意识,首先应认识到传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在继承中它会发生变异,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一代代的后来者不断为既存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典范,传统才更充实、更有价值,才有可能不着痕迹地融入现在,成为活着的传统。因此,在设计艺术教育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到博物馆、艺术宫、文化遗产地和各种民间节会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就会大大促进文化自觉意识的树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是只把传统视作时髦的‘怀旧情绪’,而是当作‘生存的必要’,传统就能够活在我们中间”。⑤只有具备了市场经济意义下系统的文化自觉能力,从民族传统中得到某种切实的文化助力,并表现对母体文化的亲近和记忆,而不是在貌似文化表象下对其他文化加深记忆。那么,我们创作的作品在文化传播上,对传统文化贡献就非常大,我们就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更加精彩的《功夫熊猫》等

作品。

文化自觉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校设计艺术教育对于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思想,高校设计艺术教育对其精神的解读、挖掘和传播,将是培养文化自觉意识的时代课题。

注释:

①马一浮.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M].复性书院木刻本,1940;中国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本,1964.

②.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

③刘道广.保护与发展的矛盾[C].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

④张岱年.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N].光明日报,2000―10―17.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文6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中职教育;中职德育;德育教育

G7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思想浮躁,传统文化缺位现实社会。作为对中华文明的有效传承,传统观念文化在现代思维体系中依然居于核心位置[1]。在中职德育教育体系当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德育教育水平的低下。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相对较为年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教学性,对于提高中职德育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从中职德育教育体系及内容安排角度来分析,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不足,教学时间少,学生和教师不够重视,教学手段和模式老旧,都直接制约中职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中职专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2]。为了强化办学竞争力,中职院校将大部分教学精力都分配给了专业技术学习,对于德育教育,明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课程流于形式,不仅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也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课程内容枯燥等问题。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当中,一般都是单纯的理论宣教,传统文化在课程内容中的比重很小,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课程缺乏认同感,认为德育教育都是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很难深入学习。因此,在中职德育教育当中,德育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传统文化内容在德育教育体系中更是严重缺位,根源在于思想重视程度的不足[3]。

(二)传统文化缺位现代课堂

在开展中职德育教育过程当中,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思维误区,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对于思想道德内容的学习是次要内容。因此,导致了德育教育学科时间安排不足,课程内容缺乏体系性和针对性,一般教学内容也都局限在职业道德上,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课堂中难觅踪影。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德育教育老师不能将现代职业要求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长此以往,德育教育水平的发展,跟不上专业技术科目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分析

(一)可以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在中职教育当中,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专业人才,是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开展专业技术的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教育,传导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职业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局意识、节俭美德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足够的认知,认为其都是空洞的理论,缺乏足够的支撑。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可以夯实学科基础,在宣讲理论的同时,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寻求理论根基,提升教育的扎实性和针对性[4]。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竞争发展当中,这些思想依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德育教育课程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是其理论根基和思想源泉,通过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和效果

(二)可以服务专业技术课程学习

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服务专业技术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专业学习。利用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内容,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从古至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发展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典型案例,都是对职业精神的最好佐证,通过强化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中的有机融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学科的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保障专业学习按照正确的价值方向发展。

在中职德育教育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于中职德育教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特征,可以丰富德育教育体系,提升课程教育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更积极主动的完成德育教育课程,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在开展中职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强化传统文化地位,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要空洞宣讲理论,要强化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选取,提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榜样和抓手,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中华传统文化中包换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是开展当代中职德育教育的理想素材[5]。

(二)利用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不是对理论的单纯宣讲,在传统文化当中,不仅有为国献身的仁人志士,同时也要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通过思想道德和专业水平两方面的引导,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同时服务专业教育,打造全面发展的现代技术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教学体系中,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践教学当中,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突出传统文化地位,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现代德育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引和督导。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可否认,在中职德育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缺位的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做出相应改进,进而实现中职德育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海星.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A4):162-163.

[2]李春来.浅谈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J].科教文汇,2011(20):19,24.

[3]杨涵.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时代,2014(2)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