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计算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84

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广大教师不停专研的问题。现在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我们可能在生活中用手机上的计算器就可以解决一切,但是许多小学生在这一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大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学习阶段的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是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小学数学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可以让小学生联系应用于实际,出门买菜、买馒头等都可以自己计算,不至于上当受骗。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了极大的实际的用处。另一个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小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当测评的时候、做练习题的时候、当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小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计算能力,在数学学科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并且通过数学来提高其他学科的总体成绩和总体排名。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的教育,而这其中计算能力占据很大一部分,所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意义。

二、小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耐心。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缺乏耐心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那么小学生缺乏耐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轻视计算题。小学生有时候往往认为计算题非常简单,不值得放在心上,这种心理是非常不正确的,这就是缺乏耐心的一个重要表现。另一个方面是排斥心理的出现,他们对于计算题感到非常的厌烦,心理产生一种排斥。

2.缺乏良好的习惯。我们应该知道小学生在学习上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学习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生往往由于年纪小,经验不足而产生一些坏的学习习惯。举个例子来说,许多小学生在运算验算的过程中比较混乱,在手上、书本上等,随便一张草稿纸上进行计算,竖式列非常的不清晰,这就影响了计算的效果。

3.基础知识能力不牢固。其实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能力非常的重要,如果把小学阶段整个的学习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就是这座楼的地基,有了良好的地基才能更好地学习。小学生基础知识能力不牢固,主要表现为在遇到综合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思考、去做这道题,另外还表现在对于概念、理论、基础等的不清晰和不理解,不能灵活运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1.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频率,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耐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因为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要求不是特别高,而且计算方面普遍偏向于比较简单,那么对于小学生的耐心要求就是很高的了。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培养小学生的耐心,比如说,教师可以设计“帮小动物回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列出几种小动物,表上数字,每一个小动物都对应一个计算简式,通过计算简式结果将小动物送回家。这种将答案和算式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匹配式教学方法其实是非常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在计算方面的耐心的,所以说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多想一些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耐心。这个方式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耐心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2.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细致到比较小的方面,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小学生在验算的时候,喜欢拿出一张纸,而不是一本草稿本,用一张纸的坏处是,计算完毕立马就把草稿纸给扔掉了,而在测试题中出现错误之后,都不知道当时的验算过程究竟是怎么错的,不能马上查错和纠错。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一定要特别注意,就从这种小小的事情做起,一点一滴的慢慢培养。习惯的养成从来都不能着急,我们教师要有耐心,学生也会有耐心去培养自己学习的好习惯。

3.夯实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基础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重视对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理解,那么对于将来的学习会造成很大很大的困扰,甚至难以想象。那么怎样来夯实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呢?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在学习下一部分内容之前,先复习和回顾上一部分内容,对上一部分的习题进行巩固和练习,然后再学习下一部分内容,这样复习好前面的,也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我相信经过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夯实,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4.注重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现在的科学技术日渐发达,计算机、网络、手机等很多上面都有计算的软件,小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有时候会用到这些软件,那么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那么该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举个例子来说,每个小学生可以人手一本口算手册,口算手册上的口算题目都是必学的算数,但是这些是比课本上学过的知识略微简单一些的口算,这样就达到了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好计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下伏笔和铺垫。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问题和策略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分析,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勤加探索,以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2

核心概念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帮助学生们在知识点的掌握了解基础上,构建核心概念,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科学核心概念教学概述

核心概念是指知识内容的核心概括,是一种教师必须清晰呈现给学生们帮助其充分理解记忆准确应用的关键信息。

人的知识结构是金字塔形状的,最下底层是学科视角下的零碎的知识点,往上是学科视角下的核心概念,再往上是跨越学科的统一概念,最上面则是所有知识理论的统摄概念。越高级层的知识越精练,越概括,越往下层的知R越庞杂、琐碎。而根据相关研究,人们对于越凝练的知识越容易长久地记忆和理解,越易于形成知识的体系框架,而对于零碎、庞杂的知识点的记忆则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根据小学科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进行学科的核心概念教学是最适宜的、最有利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科学核心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科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忽视核心概念教学

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核心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核心概念教学。学生跟随教师的课程安排设置,学习和理解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但是却难以形成核心关键的体系线索,难以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难以长久记忆庞杂的知识点,也难以在需要时恰当抽取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二)核心概念的构建契机不合理

核心概念的构建需要安排合适的契机,教师应围绕这一点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根据知识体系的金字塔原则,可以发现从学科角度出发,核心概念实则是学科知识内容的概括凝练。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核心概念时,应注意首先搭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石,将核心概念分解到客观现实的典型案例中,帮助学生理解渗透,组成核心概念框架,最终完成核心概念的构建。部分教师在构建核心概念时,在学生未完成知识内容的掌握前过早地提出核心概念,不利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

(三)核心概念教学方式刻板僵硬

核心概念的教学方式贯穿整个小学科学教学过程。部分教师的核心概念教学方式十分刻板僵硬,直来直往,生硬灌输给学生,缺乏核心概念搭建的线索和链条。学生难以跨越具体的基础知识点和凝练的核心概念之间的鸿沟,无法实现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小学科学核心概念教学问题对策探究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核心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程设置中恰当插入该环节,帮助学生共同搭建知识框架体系,建立知识存取库。只有教师自身首先认识到核心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核心概念的自主构建,有效迁徙等。

(二)掌握适宜契机构建核心概念

掌握适宜的契机构建核心概念,是小学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的重难点。通常,教师会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成后进行核心概念的构建,因为此前的知识内容教学已经帮助学生打好了基础,再抛出核心概念,抽取知识脉络则更加水到渠成。

例如,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三课《水结冰了》和第四课《冰融化了》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日常的、学生熟悉的客观材料作为教学工具,可以选择冰块和常态水作为对比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自己观察冰块和常态水的不同,并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并通过做实验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和冰融化的过程,自己得出部分结论。在事实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再由教师进行引导,抛出“水和冰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可以相互转换”的核心概念,此时学生虽有疑惑,但是在教学材料的验证下,教师的辅助下,更易接受和理解。

(三)通过“问题链”灵活践行核心概念教学

在核心概念构建中,逻辑链条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体系的关键。教师应针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抛出适当的“问题链”,引领学生一步步从基础知识点迈步进入核心概念的殿堂。

如在“磁铁的两极”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点是磁铁能吸铁,这种性质叫磁性,而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都具有南北两极。那么如何从这些基础知识点推导出“磁铁两极”的核心概念呢?教师可以一步步设计“问题链”,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两只磁铁共有两个南北磁极,那么四个磁极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就能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教师可以继续引导,两块磁铁合并在一起磁力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呢?学生通过对磁铁的摆布实践,也能很快回答出这个问题。磁铁如果异极相吸地放置在一起,磁力会增加,而如果同极相斥地硬绑在一起,磁力只会减小。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启发、探究和解决,学生们能够从基础知识和客观实践中逐渐推导出核心概念。

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3

一、小学教育中语文素质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小学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基础知识和文化培养相结合的过程。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设计、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多种文化和素质的渗透,有较高的全面性、代表性和权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教材的作用,照搬教材和读物,用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尤其是一味强调教学内容和考试的关联,过于关注知识灌输和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同时,在评价机制上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当下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评价机制,导致许多教师把成绩放在首位,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相应地,大量学校培养出来的小学生,都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读能写,但是人文素养相对缺失的学生。根据一份《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显示:“67%的小学生反映,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的作业’,而那些‘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动手查找的作业’仅占11%左右;小学生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把老师说的重点记下来’的多达78%之多。”在不少学校,不少教师当中,文本的学习仅限于简单归纳一下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词语上,经常地听写生字、造句等,教师已经把语文教学目标缩小到一个不能再小的角落里,造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被动。没有审美趣味,很多学生都在死记硬背、低效重复中学习,又何谈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策略

语言与文化的学习都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笔者看来,语言首先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绝对不是那些机械的零碎的词语叠加。正确的方式是让文化在帮助学生完善基础知识的同时提供更为可能的语言内涵支持,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可行的,这也是语言和文化共融共生的语文教学。

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绪 调节能力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而现代很多小学生受到家庭过分溺爱、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情绪非常容易失控,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加以培养。这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相符。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育中明确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提升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现代素质教育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近些年来,一些小学生因为课业负担比较沉重或者是禁受不住教师批评而做出极端行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这些事件中也能够看加强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适当的对其情绪调节能力加以培养,对小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不但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生兴趣。因此,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非常有必要。

尽管培养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认可,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一、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编的,而语文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精心的选择一些内容,尤其是带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逐步地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二、注重课程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越加积极,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就越高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面对问题能够勇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平等,给予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这样即便学生有负面情绪,也不会出现过激的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5

首先,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周玉仁专家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所以,我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不但要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使学生明白,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请第一个同学用身体表示x,请第二个同学用身体表示×号,再请第三个同学也用身体表示x,三个同学站在一起。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三个是一样的。

师:那怎么办?

生2:让中间那个变小一点。

师(夸张地):变小,再小一点。(然后在黑板上写x・x)

师:这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3:中间的那个点跟小数点会弄混了。

师:那怎么办?

生4:把它赶走。

“字母与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这句话可以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经过反复的练习后也可以掌握,却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夸张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一知识点形成的过程。

其次,激发兴趣,熟能生巧。

大部分学生在学数学时感到枯燥无味,没兴趣。对于那些应该掌握的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不是记不住,就是记错记混。所以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每学一节课,我都把那些枯燥的概念法则、知识点归纳成顺口溜,以便于学生的记忆。例如,在面积单位互化中,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学生就是记不住。我就给他们编了这样两句话:“平法千米百公顷,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在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归纳了这样一段话:“四舍五入求近似,整数小数方法同,找准它的下一位,结果要用约等连。”这些顺口溜既有各知识点的方法提示,又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运用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经常给学生讲,学数学就像给锁配钥匙。每一道题就是一把锁,或是连环锁。而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把钥匙。我们要熟悉每一把锁和与之相配的每一把钥匙。尤其是钥匙,他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我们都要熟悉,甚至向左拧还是向右拧我们都要熟悉。熟悉了这些钥匙的特性,那么,遇到锁的时候,我们就能认真观察,准确选择,快速地打开每一道锁。

所以,我还让学生把这些顺口溜、概念、公式等都归纳整理在书后面的空白页上,每学一节课,就累计一节课的知识点。每堂数学课伊始,学生都要读一遍这些知识点。就这样,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学生把这些知识点都牢牢地刻在了心中,应用时信手拈来,毫不费劲。

最后,认真审题,态度端正。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学生的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细心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小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加减法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良好的逻辑思维对于学好数学知识来说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中,基本运算法则、加减乘除等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启发,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其运算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适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面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案例1: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片、动漫、卡通人物等,例如《熊出没》,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设置教学情景,如:熊大与熊二各收到了一份礼物,熊大有9块糖,熊二有7块糖,那么:

(1)熊大与熊二l的糖多呢?

(2)熊大给熊二分几块糖,则他俩拥有相同数量的糖块?

通过这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应用于问题情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动力来源,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计算的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动的阶段,对于一些常见的现象、问题,总是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其想象力,充分调动好奇心,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案例2:教师可以将课堂设置为水果商店,如:小敏有20块钱,已知苹果价钱为5元/kg、香蕉3元/kg、西瓜2元/kg,那么如下:

(1)苹果、香蕉、西瓜的价钱那个贵?

(2)1kg香蕉比1kg苹果便宜几块钱?

(3)小敏买了1kg苹果,还剩余多少钱?

教师让学生进行计算,对于问题进行引导,得出最后的答案,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境再设计问题,提供多种不同的思路,可以设计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购买水果,让学生切身体会,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教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基本运算

小学数学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大多是直观思维,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容易对一些简单的、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设置教学情境。

案例3:在教学中,有些问题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因而需要借助于具体物像来表达,需要准备一些教具,来直观的表达。如:准备一些铅笔、直尺、纸张、玩具等,如问题:3+5=?学生可以借助道具来摆一摆,便于理解,或者同桌之间交换,相互计算等。教师也可以运用教学迁移法,如:我今天买了5个苹果,吃了两个,还剩余几个?可以将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让课堂内容更具体生动,学生也愿意参与到其中,让课堂丰富多彩。

4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常见生活问题

生活是一本大百科全书,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生活知识的联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要学有所用。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如:超市购物结束时结账单上的单价与总价问题、水果店中标注的单价问题、家庭电表、水表的使用问题等,无不与数学有密切联系。对于这些常见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从实际生活出发,学以致用。

案例4:在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后,小明去超市卖水果,他看到荔枝的单价是18元/kg、苹果10元/kg、西红柿5元/kg,他总共带了20块钱,但同时想买荔枝和苹果各1kg,于是他计算18元+10元=28元,超出20元,那么他不能同时买,于是进行了计算:

(1)可以只买1kg荔枝,20元-18元=2元

(2)可以买2kg苹果,10元+10元=20元

(3)可以买1kg苹果和1kg西红柿,10元+5元=15元

于是,小明进行了各种计算,最后选出一种方案,即可以买1kg苹果和1kg西红柿,自己还能剩余5块钱,回家坐公交车花费1元钱,自己总共剩余4块钱。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等。

5结语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计算运用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加减运算法,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计算能力将影响数学成绩。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调节教学进度,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快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体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