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包装设计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包装设计前景范文1

关键词:低碳 包装 经济

低碳、经济、环保、节约、减排……这些词语是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什么是低碳包装呢?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那么,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从其含义上讲,包括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全世界各国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大到世界经济,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受“低碳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内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这也完全体现出中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规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也宣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这充分说明了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低碳经济都是已经被非常的重视,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次,什么是低碳包装呢?低碳包装是指一个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为根本目标,同时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型的包装模式。那么,包装要想低碳要从源头抓起,低碳包装提出5“R”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是:

(1)RECOVER(即获得新价值):通过焚烧回收废弃物的方法获得其中的能量,或通过降解包装获得其新的价值。

(2)REUSE(即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包装在使用过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资源造成浪费。

(3)RESOURCE(即节约能源):在进行包装印刷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注重能源的节省节约,尽量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REDUCE(即减少材料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首先考虑因素是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对环境最好的包装是使用量最少的那一种。

(5)RECYCLE(即再循环处理):把使用过的包装回收,进行处理后加工,使用和运用在不同的领域。

再次,低碳经济对于我们包装设计行业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何谓低碳包装。对低碳包装理解有很多种概念,一是减少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也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这样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还有一个是包装的材料再使用,需要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对包装在使用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不会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近些年来,商品的包装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与发展低碳经济主体相违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一、耗用材料过多。浪费保贵的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生活垃圾,造成了环境压力。二、分量过重,用料过档。为了体现产品的档次而采用重量相对较重的材料,提高产品的价格。三、结构繁琐。许多产品本身体积不大,而包装左一层右一层,消费者层层剥开,才看到“庐山真面目”。这种过度包装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美化、促销作用,相反却给消费者以累赘的感觉,产生逆反心理。四、容积过大。最典型的是一种名贵的西洋参包装,盒子不小,打开后,所买产品却只有薄薄的一层,产品体积不到包装物的百分之一。五、装潢过华,成本过高等等,大大超过了保护、美化商品的基本功能,给消费者产生性价比差、名不副实的感觉。比如“茅台”酒的外包装盒很简单,却沿用了几十年,不但没有影响其在高端市场上的销售,而且还能越来越能被人们所记住,越来越经典。二两装的“二锅头”酒没有外包装盒,形象一直也没变,却依然畅销全国。这样的包装市场,不仅没有做到低碳环保,对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在上包装设计课程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包装就是要买各种好材料、贵材料来包裹产品才能提高产品的档次,才能使自己做的包装设计高于其他同学。

第一,价值体现意识。即产品的价值与产品的功能成正比,与产品的成本成反比,但并非表达二者精确的数学关系式,而是提示着价值取向及功能与成本的数值取向。在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包装档次时,应充分考虑功能和成本的价值比值关系,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避免过度包装和不适包装。

第二,绿色包装意识。绿色设计产生最大影响者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我们要绿色包装就要加大包装与环境的研究,尤其是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工作力度,确定节约型、可回收型、可降解型、可利用型的研究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的技术测试和鉴定工作。

包装设计前景范文2

关键词:保障房 建设发展 现状 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对于保障房的建设来说一直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相关的部门也在一步步的统筹规划和发展。我们知道,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在2011年,针对于保障房的建设问题,国家也提出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目标,这对于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这1000万套保障型住房的规划当中还主要的包括了400万套棚户区改造、200 万套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以及400万套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未来的5年里,我国依然将建设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在覆盖面积上要达到20%,土地供应量的50%-70%。在当前情况下,关于保障房的建设工作已经受到国家部门的热切关注,并且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当中,与此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中“必须完成的”约束性质指标。可见保障房的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和地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目前我国的保障房建设情况究竟如何呢?对于保障房的建设还存在着那些问题,下面笔者就将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分析

保障房的建设工作一直是地方着力进行解决的问题,对于保障房的建设需要一系列的工作去做,需要统筹各方的发展,进而寻求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在当前情况下,保障房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开工不足、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的问题等。

1、关于土地供给上的矛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关于土地需求和潜在的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保障房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也对保障房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规定,尤其是对于保障房建设的土地规划问题,其中主要的就是必须确保三类住房(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这对于保障房的建设来说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保障房的建设是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的建设项目,但是投资的訾晶晶规模并不大。这样一来在出让的土地当中,但土地出让收益和税费的损失较大,若将经济适用住房和城市区棚改房的土地整理交由开发商,土地出让金也在大大的减少。这样一来地方的财政收入也会减少。因此也就造成了保障房的建设工作滞后,存在着开工不足的现象,距离规划的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2、盈利模式存在着挑战。在当前的情况下,保障房的建设很难进行盈利,从相关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来看,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保障房建设盈利模式,在这方面一些建筑行业的人士表示,目前没有找到建设保障性住房赚钱的办法,另外的一些人士也表示积极参加并和政府一块探讨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保障模式,但同时也要对股东负责。由此可见,在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利益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完善的状况下,会寻求赢利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适当均衡。对于保障房的建设来说,许多的开发商都是很好盈利的,这也是当前保障房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统筹保障房建设的社会责任和开发商之间的盈利成为当前保障房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3、建筑质量低下。对于保障房的建设一直就存在着建设质量上的问题。对于保障房的开发和建设来说,由于其是一项民生工程,盈利的空间相对较小,这样一来一些开发商也就出现了对建筑质量的忽视,通常是利用控制成本来进行盈利和发展,这样一来保障房的建设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偷工减料的规划和建设必然的造成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危机。

4、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保障房的建设,国家已经在两会期间作出了规定,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问题,政府表示,对于2011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规划目标,5000多亿将由中央和省级、市县政府进行筹集,其中有8000 多亿元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被保障对象及所在企业筹集。总共是1.3 万亿元的建设资金,但是这和规定的资金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如何解决这一方面的资金问题也成了当前保障房建设困惑的问题。

5、违规处罚问题和退出机制上的问题。在保障房的分配和管理上存在着问题,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第二代经济适用住房要比第一代申请严格很多。而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着一些骗购的现象,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很好的打击管理。保障房的基础工作尚不扎实,收入核定机制、诚信机制等尚不健全。目前保障性住房体系还面临“只进不出”的一些困惑。因收入增加或家境变化而退出保障房的人几乎不存在。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

二、对我国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展望

1、保障房的建设将会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当前的保障房建设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但是各个部门也在进行有效的探索和研究,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相关的部门也在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性政策和法规,对保障性住房发展目标、土地划拨、建设规模以及结构布局、面积标准、政策机制等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样一来保障房的建设也就会出现科学的规划。

2、将会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保障房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然也会大力的做好相应的保障性规划和体系的建立。对于保障房的建设来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建立起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其中将会对保障房的建设采取优先安排的保障,尤其是在用地上,同时也会在保障房的建设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规划。与此同时,对保障性住房投资者,在土地供应、贷款、利率、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等,这一系列的保障性措施都会在保障房的建设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

3、保障房的建设质量将会提高。在未来的保障房建设过程中也将会发挥职能管理机构的职责,进而去开展各项沟通和协调管理。打通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报批、建设项目用地选址与开发、住房建设、住房销售与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各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与此同时,在保障房的建设质量管理上也很会进行很好的监督和管理,在建成后也会加强对入住人员的审核,保障科学有序、公平的进行。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各项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这一规划当中显现出了国家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决心。因此,在开展保障房建设的过程中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当时在当前情况下,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土地出让、盈利模式、建设资金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保障房的建设和发展,也让保障房的建设存在着问题,如何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管理,做好相应的保障机制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保障房的建设也将会有完善的体制进行保障,最终推动保障房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建新 陈辉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及规划设计探讨[J] 土木建筑管理,2009,8

包装设计前景范文3

论文摘要:运用当前该研究领域内几种经济条件标准具体分析了山东省枣庄市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而得出枣庄市已经具备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的结论。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的公正和安定,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己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367. 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3. 95万人,城镇人口113. 32万人。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3. 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4%。那么,枣庄市是否具备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其经济条件进行逐一的具体分析。

一、枣庄市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分析

枣庄是否具备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必须对该地区是否达到国际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低标准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合理的结论。

(一)枣庄市人均GDP和农业GDP的比重

近年来,枣庄市经济发展连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33. 35亿元,是2000年的2. 5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5%。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16. 7:49. 5:33. 8调整到2005年的9. 6:63. 9:26. 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7. 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4. 4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为17602元(约合2000余美元),比2004年增长23. 5%,己远超过斯里兰卡和波兰的368. 9美元和1822美元。近四年来,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GDP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14. 6%下降到2005年的9. 6%。以低于芬兰和波兰的14. 5%和12%,基本接近日本的8%(见表1)。因此,可以说,枣庄市的经济实力已达到了推行该制度的经济条件。

(二)枣庄市的城市化率及农业劳动力结构

2005年枣庄市城市化率和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31%和47%(见表2),单从量的角度上来看,还远未达到国际上的最低标准。但是,研究这两个标准无外乎是想知道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国家财政和农民自身等方面经济负担大小的问题。换句话说,就目前枣庄市财政支付能力和农民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是否能够达到推行该制度的最低标准。

1、枣庄市人均应领取养老金标准匡算

枣庄市每位老年人每年应领取多少养老金才能基本保证他们安享晚年,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但是可以在2005年《枣庄市统计年鉴》中找到与它最相近的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资料(见图1),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98元,那么,剔除老年人基本生活之外的消费因素便可得出能够基本反映客观需要的养老金标准。在生活消费支出的各因素中,交通通讯、教育娱乐因素基本可以剔除,医疗保健因素应放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中加以考虑,因而也可以剔除,居住因素中用来购买建筑生产用房材料和直接购买生活用房的人均支出为172元,考虑到迈入老年的这一群体中绝大部分应居有定所,因此,这一项支出也应被剔除掉。此外,设备用品消费因素也应略有降低。综合以上方面的考虑,枣庄市老年人每年领取的养老金若能保持在1650元左右的水平便可以保证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

2、枣庄市财政支出能力分析

2005年,枣庄市的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境内财政总收入55. 5亿元,比上年增长41. 9%,全年人均财政总收入达到1511. 15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 16亿元,增长36%。同时,财政收入的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 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重为73. 2%,分别提高0. 4和2. 5个百分点。所以,只要加强财政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杜绝资金浪费,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能结约更多的财政资金,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3、农村居民收入分析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枣庄地区2005年农村经济人均总收入实现5660元,r匕2004年增长13. 2%,而且,从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势头(见图2)。一方面,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取消了农业税等税费,农民基本没有了负担。农民已经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自己一部分保险费,其参保意识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结论与建议

包装设计前景范文4

土特产主要是指在当地生产加工的富有地域特点的产品,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湘西南一带土特产产品非常丰富,苗族的腊肉,侗族的油茶,还有各色卤菜、米花、猪血丸子、辣椒、龙山百合、米酒等等。然而在商业化日趋繁盛的今天,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存在设计雷同、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现状。如宝庆猪血丸子是当地富有盛名的土特产,但是其包装设计却是参差不齐,有的仅以真空塑料袋进行密封,仅考虑到产品的保护功能而忽略了商品包装的促销功能。而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1、企业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不够重视

湘西南地区的土特产生产企业以及加工商大部分都是小公司,一般都只对产品质量较为重视,而忽略了产品的包装设计,同时他们缺乏较为前瞻的设计眼光,不能理解合理优秀的包装设计对于产品的促销作用。

2、创新设计人才的缺乏,品牌意识淡薄

一套好的土特产包装设计,不仅在视觉传达上具有良好的审美感,还应符合产品的文化内涵,它需要设计者对产品进行市场相关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产品当地的文化特点,能让包装既具有好的保护性,又能传达产品的地域特色。而创新设计人才的缺乏,使得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不能取得较大的突破。同时,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也使得湘西南土特产仅在当地销售较为顺畅,不能更好地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

二、非遗传承与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发展结合新方向

基于以上观点,将湘西南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与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相结合为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湘西南非遗文化面临的瓶颈与湘西南土特产包装面临的发展状况一致。深入挖掘湘西南非遗文化,通过湘西南独特丰富的非遗文化来进行当地土特产的包装设计,无疑是提升湘西南土特产包装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1、以非遗文化来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容器结构的改善

产品包装容器设计是包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结构要素,进行容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不同形态、不同特征。同时也要符合商品运输和存储的要求。近年来,绿色包装设计的兴起,也让包装容器环保耐用的设计需求凸显。在湘西南非遗文化中,学习宝庆竹刻器型制作的年轻一辈锐减,现今仅剩下竹艺器型加工厂的杨厂长艺人在从事这项国家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器型制作过于复杂难学,而且销售前景不堪;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高沙土陶制作,高沙土陶也是湘西南地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土陶制品的陶罐也曾销往全国各地,而目前高沙土陶的制作者也仅剩下两家作坊,四五个传承人。如果能将这些湘西南本地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与当地的土特产包装设计结合起来,不仅能从包装的器型上对土特产包装进行创新,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非遗项目,创新包装容器设计的队伍中来。

2、以非遗文化来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材质设计的改善

包装设计中材料运用主要是指制作包装所使用的材料,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包装内容物来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而湘西南各类不同的非遗项目也能为土特产包装设计的材料运用带来革新。如蓝印花布、侗族织锦、花瑶挑花都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不仅制作原料源自当地,具有当地质朴环保的特点,其纹样也是非常美观大方的。自古以来,粽子包装以其天然材质延续千百年而经久不衰,而湘西酒鬼酒的瓶装也是因其借鉴麻袋材质的造型而享誉中外,由此便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材质对于土特产包装的深远影响,同时,合理利用非遗文化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材质设计也符合绿色环保的健康标准。

3、以非遗文化来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视觉传达上的创新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土特产包装也是如此,将本地的传统非遗文化合理融入到本地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中来,是对土特产包装视觉传达部分的创新,在湘西南非遗文化中,许多优秀的项目其纹样设计都颇具民间纹样的吉祥寓意,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其纹样创作手法和寓意方式都值得我们在进行现代包装设计时借鉴及发扬。

三、结语

包装设计前景范文5

【关键词】茶叶包装 留白

引言

研究目的: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源泉,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对于茶叶包装,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的留白技巧运用其中,形成特有的中国风的茶包装。本文针对如今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混杂茶叶包装设计,提出新的想法,对以后的茶叶包装设计有着启发和借鉴的意义,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从留白技巧的角度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探讨,是对中国茶叶包装设计理论体系的一个补充和完善。研究留白技巧应用于茶叶包装设计,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茶叶包装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同时可以提高茶叶包装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 茶叶包装的特色

1.1 茶叶包装现状

我国现有的茶叶包装,颜色和样式繁多, 但是依然局限于最原始的包装造型,缺少文化内涵的融入。虽然也有不少中国传统的设计,但是在色彩图形和文字排列上往往杂乱无章的堆放在一起,没有空间立体感,缺少创新,运用的传统图案和山水画也缺乏韵律没有现代感。如今茶叶包装商家喜欢将文字和图形挤得满满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关键内容不明确,让消费者看得很吃力。还有些商家喜欢把外包装做的过于奢华,看似高档,却存在过分包装的倾向,盲目追求华丽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与茶叶文化内涵本身不符合,包装盒的设计价格也远远大于实际茶叶本身的价值,给人一种卖工艺品的感觉,而不像是茶叶包装。

1.2 人们对茶叶包装的心理诉求

设计是以人为本,为人所服务的,人性化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茶叶包装不仅要具有审美性与保护性也要有情感化、人性化的设计。如何让消费者第一眼就能够看见商品,是如今商业包装的研究重点,所以在做茶叶包装时就需要在画面里适当留下留白的空间,让它能够使得画面内容简练、版图清晰、主题明确。如大面积空白中的一个小黑点,使其起到视觉冲击力,完成主要信息传递的同时,也起到缓解视觉疲劳的作用。所以留白设计也最适合用于茶叶包装中,它无形之中让品茶的人们从内到外得到放松并留下深刻印象。留白在茶叶包装上的应用,会使茶叶包装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让消费者感受到一种蕴含在其别的内涵,使购买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茶文化,让品茶者能够不受年龄与时间的束缚,寻求到一种安静田园的生活感受。留白的空无赋予茶叶包装特殊的生命韵律,提供给消费者思考感悟的空间,进而使受众对其产生趋向的消费心理。

2 什么是留白

2.1 留白的概念和意义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是指除图案文字之外纸面的空白部分,它是一种绘画方式和构图技巧,是体现意境的方法之一。留白中蕴含丰富的哲学原理和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文化理念,正是在这种前提下,留白艺术产生了,它表达的是对人生的领悟,更倾向于感性认知,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留白的本质在于简洁明了,空间大面积的留白可以使可见的图形与画面上的空白空间产生一种结构上的紧密联系,使得观赏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补充画面留白处隐藏的暗示内容,起到互动的效果进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留白的构图形式不仅具有简单大气的外在特点,同时也起着突出重点强调主题的作用,更方便观赏者阅读和记忆。另外社会决定环境,环境决定文化,留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中蕴含着中国的宗教哲学和浓浓的文化底蕴,恰当的运用留白做设计在展示包装美的同时,也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2 留白在其他设计上的应用

留白具有极高的设计与文化价值,它除了在中国国画上的应用外,如今也被设计师在摄影、书籍装帧、建筑等很多方面有所应用。在摄影中,留白如果能够恰当运用,会为图片增光添彩,能够突出图片的核心,体现特殊的魅力感受。即使是相同的拍摄景物,但是它能让你的相片呈现一种全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图片中适当的省略并不意味着内涵的缺失,留白往往能提高关注点,因为它会让拍摄对象更为突出,还让相片主题更加明确,余下的区域也适于人们填写表达心情的文字,能有效地启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促进人们思考。留白技巧在体现难过,孤单,空旷等方面效果是最佳的。

在书籍装帧中,封面空间大面积留白让书籍的文字显得尤为集中,在版式中利用留白,能够以“无”平衡整体,使版面产生美感和魅力,方便读者流畅的阅读,又符合版式整体的分割和张力美,给读者以停顿和喘息的空间,使其阅读时有种节奏感,充分将书籍的韵律和变化表现出来。在建筑中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它的留白是通过凉亭树木,楼阁水池间的错落排序,形成前后左右间虚实空间的映衬,给人以张弛有度的空间视觉感受。

2.3 留白在茶包装设计上的应用

在国外的包装中我们可以看见留白应用在茶叶包装中的优秀案例,同时也可以发现,每个优秀的设计都是随时代脚步的再设计,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再创新,观念的形成是在进一步系统分析和整理,把握精髓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如把设计师的生活经验、情感、认知注入其中,构建充满人情味的感性的设计。如它们会采用原木设计的茶叶包装,包装上除了茶叶的品牌,其余的部分都是留白的,从中不仅感觉文字品牌被很好的突现出来,并且留白部分使用的原木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纯天然、高贵的感觉立刻凸显出来。还有圣诞节糖果的包装设计,一眼看去主题鲜明,因为它大量的留白使用,使得绿色的圣诞树图案被凸显出来。不仅烘托的节日的气氛,也让人们知道这个品牌是与圣诞节喝的茶叶有关,整体典雅大方,主题鲜明,节日气氛十足。 另外国外设计师喜欢运用外表朴素高雅的材质,采用简单大气的文字和短少的排列手法,着重突出包装高雅的感受,给人以注重产品质量和想要亲自尝试的感觉。

3 留白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优势和前景

3.1 茶文化的延伸优势

茶叶包装在众多产品中存在着自己的特殊性,它不单是因为产品而存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展示的一种方式。茶道是通过品茶从而创造一种安静的氛围和放松的心境,所以茶叶的包装也要在这方面有所体现,而留白的意境美恰巧是茶叶包装的最佳选择。如果在茶叶包装中运用具有丰富内涵的留白并且善于把握虚实,则会给茶叶包装赋予新的生命力,不仅能够成功诠释留白的新定义,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也会为让茶叶包装带来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独一无二的设计感,进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如中国画的留白空间让绘画者与欣赏者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交流互动,留白包装设计同样也会给茶叶包装赋予独特的理念,让设计师把抽象的精神文化通过留白,表现出极具个性的语言,使其融入到具体的茶叶包装上,让购买者与设计师得到思想的共鸣。同时好的留白茶叶包装更是茶文化的一个延伸,它可以把茶精神、茶意境在外包装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懂茶的人在众多茶包装中看出它的与众不同,也可以使不了解茶文化的人从包装上领略到茶精神进而喜欢它。人们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适合的茶叶包装设计也是为茶叶穿上合适的衣服,让它的意境美能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3.2 留白在茶叶包装中的前景

在拥挤的现代社会,留白是一种受欢迎的手法,就如在空间大的商场,顾客喜欢悠然自得的购物,享受空间与时间的交融,反之如果商场人过多,会给人一种紧迫感,通常人们会赶紧买完必需品头也不回的离开。包装设计的留白是赋予产品包装以虚无空间,从视觉回馈到心理,让包装在满满的货架上得以突出,感受商业嘈杂外难得的精美与雅致。所以说一件好的作品需要注入人性化的理念,要满足人们的情感化需求。留白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内涵,使人们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表达,让消费者与设计师产生灵魂上的对话。留白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缓解包装版面的复杂感,使包装主次鲜明既有对比又整体协调,有助于提高视觉效果,为消费者传递出重要的视觉信息。另外留白的发展并不是偶然,它是当今人们的精神和心理所需求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加重,人们开始向往自由和放松的生活。此时留白的设计,在精神上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给人们心理和视觉上的空间,也隐含着回归简朴、自然的生活理念,使人们对留白设计的包装产生趋向性和购买欲望,所以留白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是未来茶叶包装发展的创新方向。

结语

《老子》有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说明设计中黑白比例的重要性。我们在包装设计中也常常说到主体与陪衬,对比与协调,通常要把图形或文字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如果陪衬太多就会显得喧宾夺主。包装的留白在这里最能够突出产品的形象及主要信息,起到快速传播产品信息突出主题的作用,让消费者有足够时间空间去阅读商品的主要信息,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作为设计师我们也要合理运用留白,优秀的茶叶包装设计,其空间安排和划分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布局的,表现在作品中的空间划分必须是合理的、虚实结合的和黑白对比的,这才是对留白艺术的合理应用。我们对留白技法既要传承又要创新的利用,在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同时,把留白的妙处发挥出来,使其在茶叶包装的应用上发挥出浓厚的文化韵味。留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合理地把它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不仅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交流,留白的应用也是设计领域重视文化渗透的产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瑾.包装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12.

[2]刘丽华.包装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4.

[3]陈青.包装设计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3.

包装设计前景范文6

论文摘要:运用当前该研究领域内几种经济条件标准具体分析了山东省枣庄市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而得出枣庄市已经具备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的结论。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的公正和安定,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己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367. 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3. 95万人,城镇人口113. 32万人。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3. 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4%。那么,枣庄市是否具备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其经济条件进行逐一的具体分析。

一、枣庄市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分析

枣庄是否具备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必须对该地区是否达到国际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低标准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合理的结论。

(一)枣庄市人均GDP和农业GDP的比重

近年来,枣庄市经济发展连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33. 35亿元,是2000年的2. 5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5%。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16. 7:49. 5:33. 8调整到2005年的9. 6:63. 9:26. 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7. 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4. 4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为17602元(约合2000余美元),比2004年增长23. 5%,己远超过斯里兰卡和波兰的368. 9美元和1822美元。近四年来,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GDP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14. 6%下降到2005年的9. 6%。以低于芬兰和波兰的14. 5%和12%,基本接近日本的8%(见表1)。因此,可以说,枣庄市的经济实力已达到了推行该制度的经济条件。

(二)枣庄市的城市化率及农业劳动力结构

2005年枣庄市城市化率和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31%和47%(见表2),单从量的角度上来看,还远未达到国际上的最低标准。但是,研究这两个标准无外乎是想知道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国家财政和农民自身等方面经济负担大小的问题。换句话说,就目前枣庄市财政支付能力和农民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是否能够达到推行该制度的最低标准。

1、枣庄市人均应领取养老金标准匡算

枣庄市每位老年人每年应领取多少养老金才能基本保证他们安享晚年,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但是可以在2005年《枣庄市统计年鉴》中找到与它最相近的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资料(见图1),该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98元,那么,剔除老年人基本生活之外的消费因素便可得出能够基本反映客观需要的养老金标准。在生活消费支出的各因素中,交通通讯、教育娱乐因素基本可以剔除,医疗保健因素应放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中加以考虑,因而也可以剔除,居住因素中用来购买建筑生产用房材料和直接购买生活用房的人均支出为172元,考虑到迈入老年的这一群体中绝大部分应居有定所,因此,这一项支出也应被剔除掉。此外,设备用品消费因素也应略有降低。综合以上方面的考虑,枣庄市老年人每年领取的养老金若能保持在1650元左右的水平便可以保证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

2、枣庄市财政支出能力分析

2005年,枣庄市的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境内财政总收入55. 5亿元,比上年增长41. 9%,全年人均财政总收入达到1511. 15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 16亿元,增长36%。同时,财政收入的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 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重为73. 2%,分别提高0. 4和2. 5个百分点。所以,只要加强财政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杜绝资金浪费,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能结约更多的财政资金,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3、农村居民收入分析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枣庄地区2005年农村经济人均总收入实现5660元,r匕2004年增长13. 2%,而且,从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势头(见图2)。一方面,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取消了农业税等税费,农民基本没有了负担。农民已经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自己一部分保险费,其参保意识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