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包装设计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包装设计的问题

包装设计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包装设计 设计教育 评价标准 毕业设计 毕业选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设计过程及作品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引导学生的设计动向,还能把握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决定该专业办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①。影响毕业设计评价标准的因素包括选题、最终展示效果、创新性、完成情况、作品的价值等。从各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作品,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设计教学的实践来看,对毕业设计予以评价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选题。因为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反映设计者对该领域设计现状的了解情况,还能检验设计者对设计前沿动态的熟知程度和对设计未来发展的研判精神。选题作为影响评价标准的重要因素,其价值体现在选题本身的创新性与价值以及选题的含金量与题目对最终作品展示效果的影响因子上。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中有关选题与评价方面的几个问题,结合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中所显现出的诸多不足,深入分析其原因,力图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明晰毕业选题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核心问题。

一、选题和最终作品展示的矛盾性问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展示效果。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导致其最终作品展示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选题和最终作品展示的矛盾性问题。在选题环节中,学生因对包装设计本质理解不够透彻,只对包装装潢部分进行思考,而缺少对包装造型结构设计的考虑,由此致使最终作品展示效果的整体弱化。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其中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包装结构合理,但是整体形式呆板;另外一种情况是包装展示效果多样化,但是包装个体的设计合理性被忽略。

2012年湖南工业大学的毕业设计最后评分中就出现了几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评委对毕业设计进行评分之后,很多学生对分数存有疑问。其中一位学生的作品是扇子的包装,其包装从艺术角度来看,在班级中算是比较优秀的。她的作品以古典四大美女的图形元素进行创作,给人唯美之感。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该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设计过程中也非常用心,她所设计的大扇形礼盒制作精美、工艺复杂。因此,在其他学生看来她的设计很有可能被评为优秀,但是,最后该学生作品却险些被评为不及格,这是为何?根本原因在于她所设计的扇形包装盒在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她的作品由不同尺寸的盒型来构成系列,包括两种:一种为长方体的盒型,另一种为便于扇子展开之后盛装而设计的扇形盒。初看这种扇形盒的不规则形态,突破了多个长方体盒型的单一形式,在美学中似乎是一种合理的处理方法。但当我们从包装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不合理之处就尤为明显。众所周知,包装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护产品,任何其他的功能都是建立在保护功能的基础之上②。纸质折扇本身就是一种易损坏品,所以,对其包装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护扇子的扇面,具体而言,一方面避免外界对其进行损坏,另一方面避免扇面在空气中因氧化、受潮等而变色、变形。然而,该学生将扇子展开之后再进行包装,这种做法使扇面更容易受到破坏,显然是违背了包装设计的本体功能要求。作为包装专业的学生,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即使她的作品在艺术感的表达方面表现突出,也仍不能说它是一个合格的包装。

通过答辩环节的了解,笔者得知,该学生在设计时也意识到了扇形盒结构的不合理,但是为了作品的最终效果,仍舍本逐末加入了此款扇形礼盒。在她看来,如果把扇子闭合之后予以包装的话,包装形式便只有单一的长条形盒,展示效果将十分单调,因此,为了从形式上打破单调的展示效果,她才补充设计了这样一款违背包装常理的包装盒。毕业设计作品中,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很多学生为了使作品达到一个良好的最终展示效果,而在设计的后期以牺牲包装设计的本质功能为代价,来弥补作品在设计形式上的不足。溯其根源还是在于他们在选题时,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了设计选题与作品最终展示效果的矛盾性问题。

二、毕业设计选题中难度系数与评价

选题的好坏与否固然是影响毕业作品最终展示效果的首要因素,但评价毕业设计作品的优劣还关涉到选题的难度系数。所谓难度系数是指完成一件事情的难易程度,是评价事情完成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毕业设计的难度系数特指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对包装选材、内部结构、外部造型、装潢设计等环节,在原创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体现出的程度,以及所需能力范围的大小予以综合评定之后的总数值③。如前沿性的选题或者实际应用类的选题,其难度系数往往大于一般的传统选题或虚拟选题。因为前瞻性选题在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而实际类选题对选材、成本计算、工艺等环节的要求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包装设计中还有几个环节的完成与实现是比较难的,如以容器创造性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开启方式设计、原创性符号为主导的装潢设计等。

这些难度系数较大的设计选题,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其虽然从事设计教育,却没有设计实践的具体经历,一定程度上对选题设计难度系数缺乏客观的把握,从而导致在指导与评价作品的过程中出现误导,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仅追求作品的展示效果,忽略了设计的过程与设计的难度。很多学生在这种误导下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追求外表,忽略本质,尽力避免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环节,进而大大降低了设计的难度系数。

在2012年湖南工业大学的毕业设计评分中,就出现了上述情况,试举两例进行说明:其一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瓷器包装设计,其二是盗用他人设计元素的儿童文具用品包装设计。这两组包装作品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都具有华丽的外表,整体性强,数量多,初看都可列为优秀设计作品。然而,仔细查看,这组瓷器包装的内部却未见一个内结构。而另外一组文具包装,其装潢元素和品牌字体都是套用现有元素,没有设计者的原创成分。作为本科包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所要检验能力包括整体策划能力、装潢设计创新能力、结构造型设计创新能力等,如瓷器之类的包装设计,它的内包装结构比外包装造型更重要,难度系数也更大,而该学生的包装只完成了该套设计任务的难度系数最小的装潢设计部分,未能把握设计的核心内容。而这组文具包装即为商业设计中所谓的“模版设计”,以套用别人现成的元素进行半模版设计,属于一种低水平的粘贴与版式设计,不能称为真正的包装设计。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与设计含量。以上两组作品,如果仅看作品的外表,忽略本质,抛开难度系数,其评价结果将完全不同,后果可想而知。

三、 毕业设计中“劳动工作量”与“设计工作量”之辨析

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最终的答辩教师,笔者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测评时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以量取胜”——求其量而不求其质。近年来,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数量每年呈递增趋势,每个班级的毕业展示作品数量都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规定,甚至有超过了20多倍的。仅从表面现象上看这毋庸置疑是件好事,但细细看来这些设计作品很多都是对形式相同的包装进行多个复制,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难道学生真的在水平与做事态度上提高了这么多?一些学生根据往届学长的毕业设计经验,认为数量越多分数就会越高。当然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把每一个包装都设计得兼具功能性与创新性是值得鼓励的,但如果只是追求数量上的简单复制,那就违背了设计的初衷。他们误解了所谓“工作量”中的两个概念——“设计工作量”与“劳动工作量”。并不是作品数量越多,就表明在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越大。如果把同样的盒子进行机械的复制,那只能代表其劳动工作量大。这种盲目追求劳动工作量的做法与包装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我们不是培养绘图员与设计员,而是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设计师。

设计工作量其实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耗费的工作量或者说是设计含量,即在完成一套设计的各个环节所花费的设计时间、心思与精力。设计工作量的评定可以在整套设计过程符合包装设计程序前提下,用设计作品中的设计点的数量以及每个设计点的含金量来合计而得。

在此定义之下,很多学生的设计便显得“华而不实”。他们往往追求作品的外表华丽却忽视了包装本质,甚至为了达到设计效果,“不择手段”颠倒设计程序,“为做包装去设计包装”。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先寻找好听的品牌名称、现成的元素、好的包装结构,然后根据结构与装饰来搭配相应的内装物,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包装设计的一般步骤——根据产品或商品的基本特征去设计包装。这样的设计在设计工作量上必然远远小于正常设计的设计工作量。因此,即使是相同的设计,其设计工作量也有可能有很大区别,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严格把关。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中发现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本文能够对包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选题与设计,以及指导包装设计的毕业设计导师合理地甄别出好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为一名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师,笔者建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多引入一些企业的实际项目或者一些前沿性的创新课题,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原创性的作品,做到仔细鉴别,准确评判,以起到正确引导学生设计方向的作用。

注释:

①苏远.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包装学院的工厂实习与毕业设计(之三)[J].包装工程,2004(5):116—117.

②朱和平.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59—60.

包装设计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过度包装 适度包装 绿色包装

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我国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同时,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包装对商品的促销作用就更加重要。包装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实施对商品的保护;另一个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前者是功能性目的,体现了商品包装的本质,即对商品的保护,方便储运;后者起附加值的目的,展示包装的视觉效果,起促销、宣传、美化商品的作用。 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将“过度包装”作为占领市场的手段,提高商品的价格,使得包装被异化,并带来了很多不利。

一、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1.在价值构成方面,包装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商品本身使用价值的成本

随着包装工业技术的数字化,新型的包装材料不断出现, 商品包装设计日显精致、高档。但有些看似高档的包装却脱离了商品的属性, 一些企业有意识地夸大商品包装的体积和印刷精美的装潢, 其材料追求过度高档,装饰华丽繁复,以此提高商品的价格,从包装上谋取巨额利润。这种过度包装,对工艺要求更高,无形中提高产品成本的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财富,并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量增大,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如一些保健食品,其外包装盒很大,里面装的东西很少,只有透明窗口处能看到的那几瓶或几小盒,其余空间则用塑料泡沫或织物填塞, 消费者花钱买回一堆高级垃圾,不能花钱有所值;另外,每当逢年过节,提着包装所谓精美华丽的礼品,你来我往,特别是带有功利性的交往,更助长过度包装的盛行,也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近年来的月饼包装,“过度”之风盛行。包装外观过大,装潢豪华,里面就几个月饼,其他就是附加的各类所谓高档商品,这到底是买月饼,还是买搭配的东西?这实际是被异化了的另类商品,脱离了百姓的消费实际,成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伤品包装”。

.包装视觉信息扭曲、混乱

包装是消费者识别商品的主要途径,包装传达的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某些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存在虚假成份,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其二,包装设计上的视觉误导,如某些商品在包装中填塞无用的硬纸壳,造成“份量很足”的错觉。其三,包装装潢上各要素的设计安排较混乱,如文字编排无主次,色彩搭配不讲究,不注意各视觉要素组织的动势和视觉流程的安排,视觉信息混乱,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伤害。

3.包装设计的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产品包装及三无产品包装,包装的设计不负责任,不尊重知识产权,纯粹模仿同类名牌商品的包装,欺骗、误导不仔细看的或不知情的消费者,还损害了被模仿对象的市场形象,扰乱了市场秩序。

4.“白色污染” 严重

作为包装材料,塑料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个曾经被称为“白色革命”的东西,已变成了现在的“白色污染”。包装废弃物中的EPS泡沫塑料对环境破坏极大,焚烧放出毒气对大气产生污染,掩埋又对土地产生污染,其化解周期是200年~400年。而我国还在大量使用塑料泡沫,“白色污染”已从城市漫延到乡村,给环境保护和治理带来严重的问题。

二、大力提倡和推行人性化的“适度包装”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包装的适度和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性化的包装设计对消费者来说,应是实际需要的既实用、美观,同时又实惠的,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民心”包装;对企业来说,应是尽量降低包装生产成本及以人为本的,站在消费者角度替消费者着想的“适度”包装;对社会来说,应是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责任包装”、“绿色包装”。

1.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对包装进行人性化的规划和设计

进行包装设计时,一定要切合产品定位和消费者实际情况考虑,哪些该用大众化的包装,哪些该用适度情况下的过度包装。为了使产品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钟爱,要求设计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以体会他人心目中的感受表征及心理需求为主,用人性化的设计拉近消费者与包装设计的距离,经常与使用者沟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采纳消费者的共需,获得灵感来源,架起消费者与企业间的桥梁,从而设计出以人为本,真正贴近消费者的产品。

2.“绿色包装”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般讲绿色包装是指产品的包装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以及自然环境无危害,而且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能自然降解的适度包装,绿色包装不仅着重于产品的包装使用功能,还强调产品的环境要求和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以及能源和物料的多级使用。(1)治理“白色污染”成为应特别关注的问题。面对“白色污染”,包装企业要按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调整产品结构,停止使用有害的包装材料,由末端治理转为前端防范,从源头上治理。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或借鉴国外的经验,对生产和使用塑料包装高额征税,促使其改用“绿色包装”。(2)搞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如德国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德国对包装废弃物问题很早就制定了《循环经济法》。又如美国实行的是要求制造商、包装商、零售商负起将包装废弃物回收的责任,相比之下,我国与之差距太大。以旧纸和纸板回收为例,美国为27%,日本为40%,欧盟为50%,而中国只有15%。(3)大力开发新包装材料。如可自行降解的植物性包装材料的研究。如对大型工业产品电器产品、仪器仪表等等的缓冲包装材料,可大力推广纸模制品代替塑料泡沫。我国国家环保局于1997年颁布了“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实施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标志认可制度,以此推进降解塑料实用化进程。(4)注重包装的多功能化,使用过的包装可作他用,以减少包装的废弃量。

3.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消费素质及提倡构建节俭型、节约型社会

对企业不仅要求树立绿色包装意识,同时,消费者也要树立“绿色”消费意识,抵制过度包装。既认识到“绿色”消费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又认识到“绿色”消费给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及精神文明带来深远的意义,并积极配合好垃圾分类制度,像发达国家一样营造出“绿色”消费的氛围。

4.加大宣传和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

“过度包装”,应进行“始端治理”,使包装成本和使用后废弃成本降至最低,打击与制止“过度包装”,规范市场秩序与包装业管理,政府有必要制度或完善相关的包装管理条例和法规,对包装材料的使用,包装容量的规定,包装和生产过程的治污,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树立良好的生产和消费理念,促进包装业的良性循环。

同时,针对国际贸易领域的绿色壁垒,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预警机制,推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加强包装环节的环保要求。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有: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由此可知,建立我们自已的绿色包装制度,有利于对外贸易。

5.提高包装设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提高产品企业和包装企业负责人对适度包装的认识和理解,怀着社会责任感来支持绿色设计。其次,要提高包装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设计师对包装材料性能的认识和理解,融入强烈的环保设计意念,培养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来自过度包装的压力和诱惑。

另外, 包装工作者要意识到,消费者并不太关心包装生产成本,他们只会考虑产品的美学价值及功能,花多少钱购买多少使用价值合算。因此, 包装设计应与产品设计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根据产品的特性、形状来设计包装的结构、造型,按照推销产品策略,要求对包装设计的用料、色彩、画面和文字及包装功能设计作周密的考虑。

总之,改进和发展包装设计,要求政府、企业、设计师、消费者等以负责任的态度和方法,发展好我国的包装工业,为营造健康、良好的消费观念,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汤义勇:包装设计与环保意识.装饰,2005.11

[2]朱洁:包装误区论.装饰,2005.11

[3]张杰:展望新世纪的中国包装工业设计.包装工程,2001.2

[4]王运波:谈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战略.美术大观,2007.7

包装设计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保养;管理

前言

随着建筑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须依靠机电设备施工来实现。抓好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维修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否维持稳定协调的发展。目前在建筑机电设备保养维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设法解决设备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

(一)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特点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规模逐年扩大,机电安装成为了逐渐壮大的一项工程,而建筑施工中机电的安装工程尤其复杂,此类工程对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要求较高,而安装人员又必需懂得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新设备相关的各种知识。总体来讲,机电设备安装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涉及的专业和领域也越来越多,而技术的更新也将更加复杂。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漏洞,造成经济损失,尽量全面的考虑问题,采用有效安装方法,建造出高效率、高品质合高质量的优质工程。

(二)工程的验收标准

第一,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及文件实际要求来安装施工;第二,要和国家相关的验收标准相符;第三,工程不能漏项,必须要全部完成,而一些主要设施和设备经调式后要合格,能正常的使用,并达到一定的功能,同时交工时资料要齐全,需达到归档要求,而在生产上的准备要适应相关需求,所有设施要按要求建成,若有少数不是很重要的设备未全部完成,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生产,且生产质量和数量都符合预期的要求,可以竣工验收。

二.建筑机电设备在安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动机的故障

在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电气或机械出现故障是很常见的现象。其中,机械上的故障较容易发现,而造成电气故障的原因往往出在导电部分,而这部分故障和电动机有紧密联系,而电动机所出现不同故障而引起的电气方面故障也往往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购买时应注意电动机质量,平时我们对电动机保养同样也不能忽视。我们在判断机电故障的时候,要仔细分析,并且采取不同故障排除法,进而找到故障发生的源头,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成本控制的问题

对许多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在管理机电设备过程中,其对于成本的控制还做得不是很到位,往往在责任方面没有落实好。虽然各个部门分工比较明确,但对这些分工他们在成本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控制制度,因而就没有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这也就导致了责任不清等问题,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工程问题,往往会出现大家推卸责任,都不愿意出面来解决问题,这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三)管理理念陈旧的问题

随着时展,目前市面上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日新月异,而新的东西在不断的涌现,旧的东西也不断的淘汰。由此可见,那些陈旧的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所以,在建筑单位中,作为建筑机电安装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能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遗弃,而许多的建筑单位往往把从前好的管理理念沿用到现在,他们认为好的理念永远不可能被淘汰,于是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使用相同管理理念。但实际上,这些管理方式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单位。所以,管理人员要具备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精神。与此同时,对电气安装施工人员也是如此。否则,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将落后,甚至被淘汰。

三.解决建筑机电安装问题的措施

(一)安装进度的安排

在建筑单位中,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进度非常重要。所以,在安装建筑机电设备的时候,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管理人员可先对整个的工程分解,同时合理计划,再将安装的任务进行分配落实,保证安装工程进度不会受到影响。在大型机电安装过程中,对安装进度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有难度的问题。必须要密切配合对建筑的施工,更要兼顾对建筑装修进度,由此可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控制建筑机电安装进度,可以有效实现建筑机电安装预期目标。这也是实现该目标的最优途径。

(二)控制施工工程的成本

建筑单位工程能否成功,施工成本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一旦施工成本超过单位的承受能力,那这项工程就没有意义。所以,对建筑机电安装成本要有有效的控制。而相关工作人员可先将整个建筑单位实工进行阶段化的分解,然后做出成本计划,同时分配下达,这样每一步安装负责都可以明确,责任也就落实到位。同时,施工单位也可按照设备安装位置等,将每项费用收支都记录详细,制定出收支明细表,把施工中所产生费用和预算成本费用比较,再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不足,加以完善。相关责任人可按照成本计划目标,提前对个进程的负责人员催促,要求其提前做好技术人员和材料上的准备,并把生产统一协调,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当前的基础上做出优化,并完善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方案,这样,在计划不明确时,工程依然可以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成本控制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能力。

(三)提高建筑机电安装人员的素质

对建筑单位而言,对机电安装人员的要求比较低,而安装人员的来源和学历等也有着比较大的差距,素质低下是建筑机电安装人员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建筑机电的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设备安装进度和质量。所以,单位要重视对建筑机电安装工人素质的培训。相关的负责人员要开展一些专门的岗前培训,使安装工人了解更多的安装知识,并且了解安装标准,同时,对于安装工人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也要进行培训,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随意。总之,减少失误率。并要求机电安装人员在设备使用上,要按照相关规范,防止对机电设备损坏或减少其使用寿命。

四.建筑机电设备的检修保养

启动建筑机电设备正常运作及电动机启动状态的好坏,会对电动机正常启动有决定性的影响。实践证明,大多数损毁的电动机都是由于启动设备不正常运作造成的。若启动设备缺相启动,电机接触器的触头会出现拉弧、打火等问题。而电动机启动设备维护主要靠清洁和紧固。如果接触器的触点不干净会造成接触的电阻增大,从而引起电动机发热烧毁接触点,进而造成电机缺相,烧毁电动机;而接触器吸合线圈若铁芯锈蚀或尘积,则会使吸合线圈不严,并产生强烈的噪声,进而增大线圈的电流,并烧毁线圈引发设备故障。所以,电气控制柜要设在通风、干燥及便于操作的地方,并且定期的除尘。要经常检查电动机接触器的触点、接线螺丝、线圈铁芯等,使电动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机电安装完毕后,要认真的组织好电动机的通电调试,期间必须经过仔细检查与准备。要按照先单台后系统、先空载后负载、先近处后远方、先手动后自动、的原则,对完成安装的建筑机电设备进行通电调试。紧绷安全弦,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运行安全,杜绝发生安全事故。所有的配电屏以及设备送电都要严格的按照规程操作。必须通过正规的通电调试, 认真检验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水平和质量,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整改和纠正,以提高安装的效率。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机电安装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机电的发展空间变得更为广阔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装和保养是决定施工的质量高低的基础。所以,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安装与保养,从而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

包装设计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社保制度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社会保障公约》,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含医疗、疾病、工伤、失业、老龄、残疾、家庭等九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老龄、失业、工伤、残疾和遗属这五项。每个国家从自身的国情出发,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起步较晚,虽然吸取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的建设方面,基于此,本文对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地探讨。

一、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

社保基金是一笔金额巨大而且具有长期性的后备资金,其监管和运营的有效性,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员工积极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国初期,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职责主要是由劳动部门承担,随着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推进,政府部门逐渐介入到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行中,并且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如今,全国有239个地市建立了相应的社保基金监管机构,并且开通了社保基金监管举报电话,有此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以行政监管、内部控制和司法部门监督并立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暂行规定》《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社保基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然而,由于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滞后性。

二、社保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在社保基金使用效率方面也获得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监力度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社保基金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地方政府违规现象大量存在

当前,地方政府违规利用社保基金的问题频繁发生,有的地方政府没有将社保基金作为公共资金,对于社保基金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将其作为地方性资金进行利用,如将社保基金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或者以扶持的名义进行借贷,导致很多基金无法收回,造成了社保基金的大量流失。

(二)社保基金监管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将社会保险纳入到立法规划中,也相继出台了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但是尚未形成由人大立法通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及专门针对社保基金监管的制度,而现行的由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权威性和稳定性方面都不够完善,使得社保基金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

(三)社保基金监督体制不完善

我国劳动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人员配备方面相对较为匮乏,而且监管力量的配置与当前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需要不匹配,执法力度不够,监督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针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四)社会监督作用被弱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监督的缺失比法律缺失更为严重。建立长期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将是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永久课题。社保基金监管部门的信息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众无法了解社保基金的运作情况,某些地区和部门私自挪用社保基金、贪污浪费等问题频繁发生,社会监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从另一个侧面导致了社保基金监管成本的增加,这也为社保基金监管带来了更严峻的形势。

三、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的建议

社保基金是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金,与其他类型的基金相比,社保基金的监管应当更加安全和稳妥,而且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当更加专业和具有保障性,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保证社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保障,所以,必须要以社会保障对象的利益为核心,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我国的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所以应当以百姓的利益为立法的依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时间较短,在基金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监管,没有形成系统的、专门的社保基金监管机制,对于监管责任人的职责与权限划分不明确,这些都是需要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中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

社会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受益者利益方面有着与法律监督体制相同的作用。从我国内的社会监督机制建设情况来看,尚无法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公开基金预算表、基金执行情况表、财务变动情况表等途径,建立信息公开披露机制,让社会公众对社保基金的筹集和运营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使社保基金的运营同时受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和透明。

(三)加强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社保基金的有效监管,需要风险控制体系的保障作用,同时要保证基金监管与风险控制的独立性和制衡性,将风险控制渗透到社保基金监管的各个环节中。与此同时,保证稽查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基金监管的整个过程进行稽查和审核,防治内部利益冲突现象。以此为基础,加强社保基金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实现对社保基金监管的全面控制。

四、结束语

社保资金的有效监管是确保设备资金安全有效的基本保证,本文主要对我国社保基金管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进行了研究。在社保基金监管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我国社保基金的特点,促进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的完善,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证社保基金在良性轨道上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莉.我国社保基金监管体制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 何黎花.分析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

[3] 巴曙松,谭迎庆,丁波.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7.

包装设计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哪些应对之策,这是当代图书馆人提升读者人气、推进事业发展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围绕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和研究。

一、报刊文献资源的地位及作用

报刊文献资源是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报刊文献在传统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可以用“半壁江山”来概括和形容,受到各馆的普遍重视,这不仅是因于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主要是图书和报刊,各馆都开设有现报阅览室、现刊阅览室、过报过刊阅览室等,更为重要的是,与图书相比,报刊作为连续性出版物,是社会性的宣传舆论工具,是一种强势媒体,具有我国古代文献所特别重视的“日日新,又日新”的特质,在传承文明、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方面具有强大而独到的作用。

虽然在现在的网络环境里,通过计算机可以查询到海量的报刊文献信息,但是,纸本的报刊文献在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受读者青睐和喜爱的程度,不仅丝毫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增强。这不仅是因为虚拟的网络信息尽管是海量,但终究只是依赖一个显示屏浏览,远不及大开面的报纸视野开阔、一目了然,也不及书本式的期刊栏目清晰、章节明了,而且网络信息鱼目混珠,精华与糟粕并存,有害信息与有用的信息混在了一起,需要读者过滤、甄别,而纸本的报刊信息是经过了所在报刊的责任编辑精心挑选的,并且虚拟的网络信息其精华部分大多数都被现今不断扩版的报纸期刊悉数刊载。此外,与机读方式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方式更加经济、方便、快捷,也更加有益于读者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的纸本报刊文献可以与虚拟报刊文献共存而不可能被虚拟报刊文献所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般来说,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有如下几个优点。。

1、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公共图书馆阅览室陈列的报刊文献,既有各专业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又有较重感性的时尚读物、纯文字的文学杂志、图画式的画报画刊;既有供专家学者潜心做学问的综合性刊物,又有供大众休闲消遣的娱乐杂志;既有闻名全国的各个精品报刊,如《知音》、《环球时报》等,又有大型理论丛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而所有这些,都是无一例外地按学科属性集中排架的。这使得报刊文献在整体的博与杂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张力,对读者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2、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而报刊阅览室又是各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窗口。各地市馆领导都希望办好报刊阅览室,都很重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在订购报刊问题上舍得投入,甚至可以拿出一半左右的购书经费来订购报刊。个别地市馆甚至将馆大楼称之为阅览楼。在时下流行的报刊合一的大开间阅览室里,百十种报纸一字排开,近千种期刊依22个大类按类排架陈列,规模效应非常明显。

3、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鲜明的馆藏特色。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献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市民。而面向大众、面向平民开门办馆,也是各馆提升人气的直接选择。因而所采选的报刊越来越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越来越关注生命、彰显人性,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比如,采选了一定比例的有关社会生活、文体娱乐、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小报小刊,采选了一些挖掘人性、展示美好心灵的报刊,重点采选了一些有关中老年人保健、调济生活品味、调节心理活动的报刊。这使得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综合性、人文性、地方性等特点。

4、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首先表现在报刊的采选基本上是针对生活在本地区的最广大的读者群体而开展的,是根据本地区的读者需求来订购报刊的;其次表现在报刊的采选体现了地市馆“以用定藏、量力而行”的原则和“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的采选方针;再次表现在报刊的采选活动是采选人员根据本馆采选方针和读者需求,对市场上的报刊资源及其学科配置进行效益最大化的整合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社会效益,最终达成的效果可以使采选的报刊文献更加贴近读者需求,更加有利于完善馆藏报刊文献体系。

三、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

地市级馆在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选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报刊文献采选的重点和方向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馆而异,导致每年订购的报刊品种变化很大。虽然,报刊订购强调馆藏体系和保持刊物的连续性,但在以用定藏的指导思想下,一种刊物究竟订购还是不订购,往往要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一部分刊物而言,订购与不订购的随意性、随机性还是很大的,很不稳定。

2、资讯覆盖不周全。主要表现在不订购或很少订购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刊物,不订购或很少订购各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专业期刊,所订购的报刊占有的比例还不到市面上全部报刊的十分之一等。这固然是由于公共馆的性质、购书经费的不足、办馆规模的限制等原因造成的,但报刊阅览室的资讯不全、少数个别的读者想看的报刊没有,这始终是一种若有所失的缺憾。

3、订购机制不灵活。主要表现在每年只能在秋季一次性订购全年的全部报刊,没有在其它时间调整报刊品种、改订其它刊物的惯例,尽管这不是一件很难办的事。。读者如果希望改换报刊品种,也只能等到订购下一年报刊时才能实现,并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4、过刊利用不容易。主要表现在过刊既存在一个费时、费钱、费力的装订加工问题,积年的过刊合订本又需要一个容量很大的地方上架陈列,对外开放还需要有专门的窗口和人员,而过刊过报鲜有读者问津。有的馆直接将下架的过报处理给废品回收站,有的馆采取密集排架的方法将过刊存放在闭架书库里,有的馆将过刊不分刊名地顺手装订成册供读者借阅,有的馆将过刊合订本放在书库里对外流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1、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虽然,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半学术性的社会文化机构,与学术性较强的高校图书馆和社科院图书馆相比,报刊文献的学科体系和学位属性不是第一位强调的因素,但是,作为公共图书馆文献分类编目的根本大法,《中图法》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的学科属性特征,即要以学科属性分类标引、排架陈列和入库典藏,甚至在资源建设的源头上要以学科属性开展报刊文献的采访、采选、订购活动。而《中图法》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完备体系,博大而深遂,这就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报刊资源建设要遵从学科体系的路线图来征集报刊,确立馆藏基本报刊名录,丰富馆藏报刊资源。

2、建立快速反应的订购机制。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的“上帝”。及时为读者采选适用的报刊,是搞好读者服务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应建立快速反应的订购机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和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更新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个订购机制,不断加强报刊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使馆藏报刊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使馆藏报刊的质量更高、重点更突出、特色更鲜明。

3、开发虚实结合的报刊资源。在网络报刊、电子报刊兴盛的当代,加强公共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一要高度重视多元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实施虚拟报刊和实体报刊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战略,以虚拟报刊和电子报刊拓宽纸质报刊的补充渠道;二要在采选纸质报刊的同时,着力开发整理网上报刊资源,精心选购电子报刊,形成多元统一、相互补充的报刊文献资源体系;三要在报刊阅览室配备可以查阅网上报刊和电子报刊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备特殊读者急用;四要建立本地区本系统乃至跨地区跨系统的馆际协作机制,实现报刊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4、探索运作有效的过刊模式。过刊过报是地市馆报刊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刊过报的装订加工是地市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过刊装订的经费不足、人手不够,以及书库库容有限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能有效处置过刊、盘活过刊资源的方式方法。要以分类分层分级的办法,逐渐剥离利用率超低的过刊,装订使用价值较高的过刊,改变过刊人气低迷、利用率低的现状,形成有效、管用的过刊运作机制。

包装设计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当代包装设计;实用性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63-01

当前,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其综合素质也在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对于商品包装的要求逐渐增多。商品包装的高效性能够调动消费者购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当代包装实用性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未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当代包装设计不仅要坚持实用性,还要融合审美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等。

一、当代包装设计的概况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商品的要求与日俱增,其中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有效的包装设计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当代包装设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有重信用阶段、美化阶段与促销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均是重要的,如果包装设计缺少实用性,则会成为浮华的装饰品,进而其使用价值也将有所丧失,再者浮华的设计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极易造成人力、材料与工艺的浪费。因此,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其简单性与实用性。通过实用性设计,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在实用性设计方面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审美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等方面。

二、当代包装实用性设计存在的问题

1.欠缺审美性。对于任何包装设计而言,不仅要具备实用性,还要拥有一定的审美性,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其审美需求在不断增强。因此,当代包装设计要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包装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要保持和谐与统一,如果缺少实用性则不能展示包装的使用价值,而缺少审美性则会不能满足人的审美精神需求。因此,当代包装设计要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2.欠缺可持续性。目前,包装设计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虚假包装、豪华包装与过度包装等。虚假包装主要是指忽视了商品的质量,过于关注设计的精美,同时包装设计对名牌进行了模仿与抄袭,甚至还含有欺骗性的文字等,如:劣质奶粉的包装,“新蒙牛”;过度包装主要是指商品包装的功能和价值均过剩,未能满足实用性的要求;豪华包装主要体现在礼品性包装方面,如:月饼包装,通过此类包装,虽然商家获取了超额的利润,但刺激了腐败的出现,同时也践踏着传统文化。因此,当代包装缺少实用性与可持续性。

三、当代包装实用性设计的措施

1.结合审美性。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在不断变化,进而对于精神需求的要求不断增多。当代包装的实用性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与受众的需求,因此,在实用性设计的基础上,要进行审美性的设计。

在生活水平落后时,包装的实用性设计是必要的,以此满足市场与受众的实际生活需求,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包装设计要有所侧重,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展开创造性的设计,以此实现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的有效结合。

2.结合可持续性。目前,我国积极开展着节约型与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当代包装在坚持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虚假包装、过度包装与豪华包装等,要对此类包装问题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生态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当代包装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再生材料进行全面的运用,同时要减少材料与空间的浪费,在此基础上,商品包装设计才能够具有可持续性,进而其实用性也将更加显著。

当代包装设计的具体措施有:对天然材料进行使用,主要是指利用未加工或者粗加工的材料,此时的设计将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与回收率;对高科技手段进行运用,此时要保证包装的人文性与简洁性;最后,要注重包装材料的实用性、经济性与节能性,在造型方面,要保证自然与生动;在主题方面,要倾向于人性化、智能化与绿色化。

当代包装在实用性设计时,要关注个性化、独特性与创新性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包装的要求进一步增多,为了促进商品包装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要注重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同时要与审美性、可持续性等进行有机的结合。相信,随着包装设计中问题的有效解决,当代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将更加显著,同时产品的竞争力也将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陈砚.中国当代包装设计的本土化思考[J].中国包装工业,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