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学科知识点

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职学生训练手段职业技能

随着现代科技、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职业劳动正向着复杂化、节奏快、强度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对人的身心素质要求更高。虽然普通的体育教育也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但它不适合职业教育“抑其过而补其缺”的特点。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部位、运动轨迹多是局部的、重复的,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必然会影响其劳动技能的提高。进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十八九岁的青年,身体发育的可塑性很大,如果能在体育教育中有目的地开展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锻炼,则会有效地增强学生职业体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使职业技术的学习提高大走捷径。因为体育运动中许多运动素质可以迁移到职业体能上;如运动中的快速反应、耐久力、动作协调配合、注意力和观察视野等,正是许多职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1、紧扣职业活动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职业体能素质是学生在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体能素质。是今后从事职业劳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在进行“双向选择”时,职业体能素质成为职业选人和人选职业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种类繁多,各专业特点迥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分析不同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身体素质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同时还要研究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什么不同的促进作用,结合生产劳动实践进行实用性身体训练,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实和完善对职业活动有益有运动技能储备和体育教育知识;强化发展对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在此基础上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和增进未来劳动者的健康。

2、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融人教学内容

树立了终生体育的思想,才能自觉自愿地进行锻炼。作为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师,一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终身体育项目,并能根据职业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职业病预防纠正的方法;三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科学知识,如运动创伤的预防、锻炼效果的评价、运动中的自我监督等。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3、实用身体训练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的体现。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对人的机体有着良好的影响,系统从事身体锻炼的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健的体格,对生产活动的适应能力也要比一般人强,能够态度明确,意志坚定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研究发现,一般身体训练水平与顺利适应职业需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直线相关关系。实用身体训练的含义就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过程,它通过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适应劳动和军事活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体的要求,学校的劳动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参加生产活动时,能够迅速地了解工具,掌握工艺,适应生产条件。这一切只有在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训练水平,具有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能够灵活节省地完成必须的动作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应与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协调一致,把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二、对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提出建议

1、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用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及相关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适应劳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同时通过心理素质的陪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意志品质、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为身心俱健的高素质劳动者。

2、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材,突出教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也要考虑高职设立专业的特点,突出职业特色,结合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社会风俗、高职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最大限度地使人体适应职业劳动所必需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需要,并使之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要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安排实用身体训练的内容。体育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制定必要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进行职业实用身体锻炼的习惯。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所学专业不断变化。因此,体育教师不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是不行的。首先,体育教师要和专业教师互相沟通,了解专业课教学内容、劳动特点,抓住体育教学与职业技术相关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内容、课程配置形式、考核方式要抛开以往强调系统性、统一性、竞技性、规范性、纪律性的陈旧模式;其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征求专业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见,以使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对特殊专业的课程,可自编教材,以求更好地搞好教学。

5、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电教媒体 英语 课堂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一要求充分说明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深入推敲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发挥电教媒体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和促进英语课的教学。

一、我们要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确定英语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还能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和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教师的授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不论采用何种媒体,都是为教师教学所用的,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尤其不可能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我们要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开发课件和修改、完善课件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各阶段中,恰当地开发和运用多媒体。根据多媒体自身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开发课件时,应选择内容抽象、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达、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收效甚微且又适合于多媒体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教学内容。课件的制作应抓住教材的某个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借助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画面,将这些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以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也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尤其要对学生的视听加强指导。那种让学生自己看屏幕、听声音,而教师撒手不管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细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完整而准确地把握观察对象,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教师要把握运用电教媒体的最佳时机,坚持启发诱导,淡化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适量控制使用的多少,课前检查电教媒体的质量,以便课上熟练地操作。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于电教媒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我们要在多媒体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鲁迅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只粉笔一张嘴,学生常常会有枯燥、单调、乏味的感觉,以致于使英语课堂毫无生气,使学生过早地对英语失去兴趣,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障碍,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准确、恰当、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改变这一不良状况。电教媒体擅长制作新颖别致的图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意性强,能弥补课本中插图和文字说明的局限性,将复杂的内容层次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刺激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容易使之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情绪,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我们要与传统教学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教学上的高效低能

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课堂 非正式群体 合作学习 指导要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89-02

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随着2011年新课标的颁布,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堂中。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保证。目前,很多合作学习指导都只是注重形式,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成效不高,加之学生中存在各种组织,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优势,导致虽然运用了合作学习指导方式,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本文针对这一缺陷作了一定的探究,为关注班中的非正式群体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式。

一 合作学习指导在非正式群体中的优势

1.增强主体地位,调动积极性

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学习中厌恶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合作学习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使其能够更加充分地交流互动。同时,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之间是由于兴趣爱好相同或相似而结合在一起的,小组合作的过程又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的过程,加之语文学科是充满创意和人文色彩的学科,因而加强非正式群体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2.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非正式群体是应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的需求而产生的,其成员是很有活力的。非正式群体可以弥补正式群体活动的不足,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使班级生活充满欢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非正式群体有效地迎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习中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语文课堂的和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合作学习指导在非正式群体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合作不够主动,有一定的排外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教学正是依据这一点应运而生的。但现实中,合作教学只是正式群体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课堂,非正式群体不但很难融入课堂,甚至会对课堂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1)非正式群体自身有其独特性,它的领导者有很强的权威性,群体成员都自愿听从领导者的指挥,有很强的排外性,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2)教师的关注和采用的方法不当,在课堂上需要讨论的时候教师临时让学生自由结组,这往往将导致非正式群体成员寻找自己的组织,不能和班上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最终无法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素养。

2.盲目强调合作,忽视了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只有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合作才会更具有针对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对于非正式群体,他们本身是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到一起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对问题的看法,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优势所在。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强调合作,并没有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素质,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即使讨论了也对问题的答案要求统一,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不能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个性优势,导致教学陷入困境。

三 非正式群体合作学习的指导要点

1.准备工作

非正式群体合作学习指导的准备阶段是很重要的,它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之前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接下来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第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首先,非正式群体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取决于学习目标,语文的合作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参与讨论,发挥个体优势,解决问题。在分组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观察工作,充分了解班级成员中非正式群体的状况和规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固定组合、自由组合以及层次组合。固定组合的小组,其成员一般在6个人左右,一个小组内尽量不要全部安排为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男女学生要搭配均衡,充分发挥其思维不同的优势;自由组合主要是坚持早已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模式,发挥其独创性和凝聚力;层次组合是按语文学习素养和成绩进行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组成一个小组,以便成员间的互帮互助,缩小成员间的差距。

第二,加强小组规范教育。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小组进行监督来改进小组的学习。首先,教师引导各个小组制定统一的名称和口号,使小组成员有患难与共的意识。其次,对小组成员建立个体全责制度,让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在不同的小组中时,要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争得荣誉。最后,教师要鼓励小组进行内部规范,将非正式群体中自发形成的规范方式迁移到新形成的小组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让成员更自觉、更好地融入到小组之中。

2.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指导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组织、指导。

第一,发挥非正式群体中“领头人”的带动作用。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头人”是具有权威性和榜样作用的。教师要首先调动他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给他安排一个有一定权力的职位,对他有利于小组合作的行为及时鼓励和强化,形成示范效应。这样有利于引起固定组合和层次组合的小组成员之间尽快地熟悉,从而促进其合作和交流,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要对“领头人”进行必要的教育,让他有民主观念,如果独断专行就会使小组缺乏自觉性,凝聚力下降。

第二,组内讨论,组外交流。在固定组合和层次组合的小组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小组间的讨论。讨论时学生能够从别人的思考中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与自己原有的信息相比较,从而构建新的想法。与此同时,各个小组在竞争时,会引起原来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有效竞争和讨论,这样就加强了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活跃性。

第三,教师参与,及时调控。学生在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有“控制”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的欲望,有的学生还会被其他成员排斥,非正式群体成员还会倾向于支持自己原来的群体,而回避自己的观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视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和共享,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3.评价结果

合作学习指导的评价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活动,合作技能和技巧又增加了其评价的难度。

第一,做好评价激励工作。教师要在每堂语文课结束后对合作小组进行评定,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依据,并将小组与个人联系起来,注重角色贡献的大小,及时奖励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参与度,提高非正式群体成员融入小组的积极性,让其对语文的学习更有动力。

第二,学生个体评价与学生群体评价。(1)学生个体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评价,认识到自身在参与班级合作学习中的变化以及自身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高,鼓励非正式群体成员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和学科学习中,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2)学生群体评价。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与其他的成员合作,都要为自己的小组贡献力量。为了更好地促进小组的发展,小组内成员间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小组成员更加的包容和自律,评价方式主要是小组成员获得的分数的总和。同时,各小组之间的评价又能够使小组成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小组间更好地竞争,其评价方式主要是讨论。

参考文献

[1]吴玉莲.论班级管理与非正式群体[J].理论观察,2002(4)

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 机电控制; 课程体系; 改革效果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是我院试点专业重点改革和建设的系列课程, 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 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机械设备自动控制方面的能力, 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机械的不断融合, 现代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已从力学扩展到了微电子和计算机, 现代先进的机电控制技术成为从事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然而, 原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

1机电控制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传统专业, “机”与“电”是共同支撑该专业的两大支柱, 原有的课程体系相对于机类课程来说自动化方面的课程设置较晚且不全面, 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许多问题,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原有的机电控制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课程的设置仍保留传统的“重理论, 轻工程应用”的培养模式。如所设置的“控制工程基础”和“测试技术”两门课程均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不利于机械专业学生将学到的机电控制理论知识与现场的工程实际相结合, 也就不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那么,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 2) 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 许多工程上已得到推广应用的机电控制新技术在已设置的课程中没有体现, 如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LC 控制技术等。这样,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很难适应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要求, 也就无法培养出大量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应用型人才。(3)实践环节上缺少对学生机电控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多数安排的是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建设的实践严重脱节, 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

存在上述问题的课程体系, 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机电控制知识灵活运用到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去解决机械行业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设备或系统的控制技术问题, 难以胜任机电产品或系统的设计, 可见, 重新构建机电控制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

2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针对机电控制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2.1 采用系统化的观点, 重构课程体系

任何一个机械设备或系统的控制都是由信息采集与处理、控制规律( 方式决策) 和控制信息输出等三个部分组成。信息采集与处理部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光、电、声、磁等方式采集、测量、传送、转换和处理由机械产品或系统产生的机械信息; 控制规律( 方式决策) 部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采集到的机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确定被控对象应遵循的控制规律和方式; 控制信息输出部分的作用是将决策出的控制规律与控制方式传送给执行元件。基于此, 我们在保留“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检测技术”三门课程, 删除“机床电器控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产品设计”、“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变频器应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七门课程, 由十门课程构成新的机电控制理论课程体系。

2.2面向工程应用, 依据先进适用技术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我院创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定位,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强调选用在工程上已推广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如, “控制工程基础”主要讲授控制领域的数学理论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 “液压与气动技术”重点突出基本元件――液压泵、液压阀、基本回路的教学, 突破学习复杂回路的瓶颈, 突出代表性元件的原理研究, 进而提高学生对结构不同的同类元件的分析能力; “检测技术”主要讲授位移、速度、力、物位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检测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等内容; “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讲授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常用PID 等控制算法、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 “机电产品设计”主要讲授机电产品构成、机电控制中常用的传动机构与装置、传感元件、现代机电产品总体设计、典型机电产品总体设计和实例分析等; “机电控制技术”主要讲授机电控制系统的构成、PLC 工作原理与软件设计及控制系统实例分析等; “数控技术”主要讲授机床数控原理及其硬件结构、检测元件、伺服系统; “机电传动与控制”主要讲授交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征、机电控制系统中的电机选择、步进电机传动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主要讲授其概念、构成、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分析等; “变频器应用技术”主要讲授其原理、基本结构、通用变频器参数及功能选择、变频器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分析等。

2.3设置综合实践训练的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增设了11 周的工程实践训练环节, 要求学生在完成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机电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 完成一个典型机械设备自动控制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并编写相关的技术说明书, 绘出控制系统配置图、接线图等工程技术文件。

2.4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 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 它是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以往长期沿用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 从根本上颠倒了内外因的真实关系, 割裂了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必然联系, 这种讲课“一灌到底”,势必造成学生头脑简单、思想僵化, 窒息他们的聪明和智慧, 抹杀青年人的开拓、进取和创造精神。对此, 我们探索采取“启发式”、“关联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同时, 在教学手段上, 加大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力度, 如“液压传动”课程历来是学生们反映不好学的课程之一, 原因是液压元件、液压系统的内部结构复杂、流动难于想象, 学生接受困难。另外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学时较少,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 我们进行了多媒体软件建设和应用实践, 成绩显著。“计算机控制技术”已利用计算机实验室开始探索应用网络技术辅助专业课的教学。

3结束语

通过对机电控制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就能接触到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必须在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的同时去思考、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就将教学与实践紧密地衔接起来, 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也更好地实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闫守轩. 知识观的转向与教学改革的深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1):30- 33.

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文体学;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文体学衍生于修辞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语言使用风格的学科。[1]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曾成立过中国修辞学会,开展文体学的相关研究,但在较长时间内将文体学局限到文学批评的领域。1999年6月,来自全国35所高等院校和出版单位的60名代表,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针对文体学的教学与研究展开讨论,揭开了文体学发展的新篇章。21世纪以来,随着理论界对文体学研究的日渐重视,我国的文体学研究成绩斐然,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起步晚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的文体学研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探析新时期文体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归纳文体学研究的现状特征,对于指导文体学理论研究,推进文体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文体学研究文献数据处理

Citespace软件是由陈超美博士和大连理工大学Wiselab团队共同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目前在国内外研究者中使用较多。相比传统的研究,文献筛选标准主观、方法偏于定性归纳、耗费时间较长的缺点,Citespace可以通过数据读入、检查、更新、输出,利用自带的数据标准,[2]实现代表性文献的自动筛选与归类,生成科学知识图谱,直观反映出某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研究紧密度与研究走向,实现研究的科学化与高效化。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源,以2000-2013年间被CNKI收录的1103篇中文文献为分析对象,在Citespace中,设置时间跨度为14,单个时间分区为一年,即2000年―2013年,分为14个时间分区;设置阈值为30,即选取每年30篇高被引文献;以关键词为基准,绘制出了科学知识图谱(图1),共包含240个结点,303条连线。

二、文体学研究的热点主题

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多、联系紧密的一组论文共同探讨的问题或者专题就是研究热点。立足于研究热点这一特征,利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可以对施引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这样共被引的文献就会形成聚类,几个聚类形成的知识群能够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文体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范围较窄,因此采用单个聚类为研究热点的方法,相对于多个聚类群的方法,能够实现文体学研究热点的具体化、清晰化。利用Cite Space软件自带的LLR对数似然率算法,自动生成具体聚类的标识词,权值最大的标识词代表这一聚类的研究热点主题,结合二次文献分析法,总结出文体学的前四大研究热点分别是:文体学理论研究、现代文体研究、戏曲文体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第一个研究热点,也就是排名首位的聚类是Cluster10,共包含了56个节点,文献135篇,文献紧密度0.914。聚类的最大标识词是文体学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进行总结,得出这一聚类是文体学理论的相关研究。研究文体学,应该明确的基本问题是文体学的内涵与研究任务。但是在文体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内涵界定,这就导致了学者们对于传统文体学、修辞学、诗学三者难以划分;并且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出现与发展,出现了对新文体学、话语分析、语篇语言学三者的区分模糊。围绕文体学的研究任务,刘世生在《文体学的理论、实践与探索》中,借用Lang和Toolan的文体学研究理论,提出文体学应该是为外语教学服务、为语言学理论提供实践平台、为文学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法。但是胡壮麟认为文体学的研究任务是明确文体的本质,丰富文本分析方法,归纳文体特征的表现形式和交际效果,并运用到具体语篇的分析上。[3]

排名第二位的聚类是Cluster11,共包含了47个节点,文献63篇,文献紧密度0.158。该聚类虽然在整个图谱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文献间的紧密度很小。结合聚类的标识词和施引文献,可以发现,该聚类的文献主要是对现代文体的研究,例如:科技文体、新闻文体等。在庞大的文献数据中,文献的写作用途决定了其写作特点与格式。科技语言旨在揭示自然规律、求证实验结果,因此要求条理清晰、思维缜密,但同时语言难度大、趣味性低。科技文体具有正式、客观、精确、简练、程式化、国际化等特征。[4]而新闻作为一种即时性和评论性兼顾的文体,在词、句、篇乃至标点上都有别于普通的文本,词语种类较丰富、长短句交替、修饰词量大等。[5]

排名第三位的聚类是Cluster9,共包含了30个节点,文献42篇,文献紧密度0.986。结合聚类的标识词和施引文献,得出这一聚类是对戏曲文体的专门研究,可见戏曲文体研究的重要性与特殊性。郭英德先生作为戏剧文体研究方面的专家,著有《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是从文体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先例,也是戏曲文体研究的典范。[6]从文体学的的专业视角出发,对明清传奇戏曲进行历史描述和理论探讨,一方面,开创了明清戏曲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文体学的研究范围。[7]

排名第四位的聚类是Cluster6,共包含了17个节点,文献26篇,文献紧密度0.999。结合聚类的标识词和施引文献,得出这一聚类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相关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植根于中国厚重的文学传统中,相比现代文体学具有门径宽、挖掘深的特点,支撑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发展。[8]要实现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应该在研究古代文学、文体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文体学的先进研究方法,参照现代文体学研究范式,突破以往的研究视角,推动古代文体学向现代学科发展。[9]

三、研究结论

对文体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于了解文体学的研究现状,把握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知识图谱,21世纪以来,文体学的相关研究较少,同时存在研究视角较窄,研究领域过于集中,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有限的文体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文体学理论、现代文体、戏曲文体、中国古代文体学,对于文体学的美学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进一步深化对文体学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多学科多文化间的互动,不断丰富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手段,对于实现文体学的体系化发展、规范化教学、规模化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促进文化与文体的互动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兵.文体学的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97.

[2]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

[3]胡壮麟,刘世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4.

[4]魏绪涛.科技英语文体学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67.

[5]李由.中英新闻语言文体学对比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4.

[6]范红娟.文体学研究的成功范例[J].戏曲研究,2004(66):349.

[7]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58.

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三学期制;旅游饭店管理;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54-03

近几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开始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旅游饭店管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可为后续的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大背景下,笔者选取旅游饭店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希望这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旅游饭店管理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构主体性教育教学体系[1]、PBL教学方法改革[2]、课程理论与实践整体优化[3]等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以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对象,设计并发放14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经过初步统计,结合其他同类型院校访谈的材料,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主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穿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环节,而课内实训环节,则主要是在实验室使用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要求学生分角色模拟酒店经营管理者和顾客。实践教学形式相Φヒ唬大部分学生建议可适当增加去酒店参观、短期见习、情景模拟实训等环节。

(二)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实验室的机器设备老化,加上网络连接不稳定,这导致在实训环节容易耽误时间。另外,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的试用版本存在着个别系统模块不稳定和不完善的情况,导致某些操作环节进行不了,这降低了学生对酒店管理系统操作的积极性。

(三)考核指标不够量化

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过大(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不利于学生能力的体现;90%以上的学生支持将“课堂分小组查找资料并进行PPT演讲”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认为这样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PPT制作技能。另外,考核方式也缺乏明细的量化指标。

二、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是国外很多高校采用的一种学期制度。其通常做法是把一学年分做“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原有两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一般为3-4周),共十一个学期来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安排在长学期,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则一般安排在短学期。[4]

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从2014年开始正式启动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一学年分为秋季(第4、第7、第10学期,16周)、春季(第2、第5、第8学期,18周)、夏季(第3、第6、第期,6周)三个学期,新生入校(第1学期)和大四下半年(第11学期)不变,仍为20周,其中春季和秋季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兼顾部分实践教学,夏季学期开展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

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主要是在产学研合作基地进行,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学生从大一开始,至少要经历三个夏季学期,轮流在旅行社、饭店和景区进行实践学习。

五邑大学三学期制的开展,对强化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饭店系统知识,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

三、三学期制下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三学期制的实施,为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应充分利用第三学期,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比重和实施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是充分利用第三学期创造的实践条件,依照饭店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抛开将实践环节局限于课程开设时期的传统,最终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开设之前-课程开设期间-课程开设之后”三个环节。

课程开设之前(即“课前”)主要是通过课程准备、学生入学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程开设期间(即“课中”)是通过认识实习、课内实训、专家讲座、行业调研、教学方法多元化、过程控制与考核机制等方式,让学生对饭店管理的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课程开设之后(即“课后”)是通过在饭店进行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参加饭店技能竞赛、学生参与编写饭店管理案例集等形式,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饭店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最终成为饭店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一)课程开设之前

课程开设之前主要是通过课程准备和入学教育,让学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可以适当地做好入学教育。例如,在专业入学教育时对饭店做相应的介绍,邀请优秀学长学姐给新生分享饭店实习的经历,带领新生参加学长学姐的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经验交流总结会,通过各种方式,让新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外,在此之前,教师还需要确定合作饭店,优化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满足饭店对实践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开设期间

在课程开设期间,可以将认识实习和课内实训相结合,进行课程实践教学。认识实习一般在第二学期的第11周。这一周期间,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饭店,并邀请饭店中高层管理者开展讲座或培训。课内实训环节一般设置在课程后半期,除了邀请饭店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饭店行业调研外,还将引导学生使用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通过分角色模拟饭店经营者和顾客,让学生对饭店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项目和要求见表1所示。

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合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此外,可以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实训等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考核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过程控制,合理分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的比重(两者应各占总成绩的50%),构建量化的考核指标。要增加平时成绩在整体成绩中的比例,通过学生平时的多种参与方式进行考核,以增加学生兴趣和重视程度,更好地达到每个章节学习的目标。其中,平时考核以小组的整体得分为基数,计算个人平时成绩,具体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20%)、小组PPT演讲(20%)(评分标准见表2所示)、Word版研究报告(20%)、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上机表现和实验报告(20%)等。

(三)课程开设之后

课程开设之后,在学生掌握了饭店管理理论体系后,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就需要借助第三学期来完成并强化。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参与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的机会,通过第三学期在饭店进行技能培训、实操训练,参加实习经验分享茶话会、饭店实习生技能大赛等环节,学生可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灵活运用。

在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将饭店实习期间发生的事件包括处理客人投诉等以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所有学生记录的事件整理成饭店案例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可为后续学习旅游饭店管理课程的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饭店行业技能竞赛,如江门市/广东省/全国旅游饭店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酒店职业英语口语大赛等,通过参与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课程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需要科学设计,形成合力。首先,需要学校提供校内实践教学基本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计算机设备、饭店管理模拟实训软件等。其次,在排课、师生考核指标设计、教师工作量核算等教学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再次,要树立校企协同培养理念,重视第三学期学生在饭店的教学内容设置。最后,学校需要为校外实践提供良好的保障,例如出行车辆的落实、实习单位的联系、经费的投入等,尤其是在第三W期集中开展实践教学阶段,人数多、规模大、要求高,需要有前期的合理安排与后期的适当安抚,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白雪.基于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理论课教学体系重构――以《饭店管理概论》为例[J].时代教育,2014(6):187-188.

[2] 潘冬南.PBL教学法在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2):119-121.

[3] 杨敏.《饭店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体优化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