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文1

(一)案例选择的不符性

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象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而现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采用的案例内容单调,仅为练习公式和得出决策结果而设计,通过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案例中需要的数据,利用决策判断标准得出方案可行性的结论;案例背景设置过于简单,涉及假设过多,与实际脱离甚远,缺乏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和练习,缺乏与相关学科的融会。还有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会直接采用一些大型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案例,但这些案例知识点断章取义,缺乏全面性,学生只会机械套用理论,不会系统性地融通知识点,建议突出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用性。

(二)案例选择的滞后性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案例在逐步完善中,像哈佛大学的现有案例、国内本科学校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都花时间、精力和财力去精心编制高校财务管理案例,但这些案例未结合现在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由于编制时间久远,出现案例和实际情况拖节、滞后的情况,不能满足现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需求,更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财务管理案例学习需求。

(三)案例教学组织不到位

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是否事先充足准备案例和相关数据,事中是否及时引导和适时点评,事后是否合理考核学生分析结果和完善案例,这些对教师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也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践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工作流于形式地提出问题和布置教学任务,讨论分析案例中依旧以“填鸭式”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动性,不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导致案例教学法组织失利。

二、高职学生创业计划的撰写瓶颈

高职学生在撰写创业计划中,首先要求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对创业项目具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但在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部分,频遇波折,撰写难度较大,对资金使用规划、预算、考核与评价都比较不易把握,比如①确定产品成本价、销售价;②筹资规模和途径;③现金流预算表;④收入与成本费用预算表;⑤销售收入预测;⑥流动资金预算等项目。学生虽已经学过财务知识,但在企业总体进度安排上略显薄弱,在创业初期,考虑到学生经验不足、危机意识淡薄,会遇到融资危机和财务决策危机等;创业发展期,学生会遇到企业发展过缓的危机,比如收支平衡点,融资可行性方案,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资金撤出风险分析,公司资金管理,收益与风险管理等,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却缺乏动手操作性,给完善创业计划带来了瓶颈制约影响。如果能合理编制财务管理案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计划中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等到创业成功时,成功的财务案例可成为稳定发展中小企业的法宝。

三、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不仅能理论联系实践,案例内容注重多方面知识点的贯通,融会财务管理中的基本货币时间价值、筹资和投资管理、收益和风险权衡、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和运用等内容,更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系统性能力。

(二)劣势

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收集基于创业计划书的财务管理案例的难度增强。因为从创业计划初始到这个项目成功实践需要一定时间,教师以创业项目为引导撰写案例的过程比较漫长,如果教师能见证整个创业项目实践过程,该案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就大大提高。但如果纯粹为完成创业项目撰写创业计划书,往往会缺乏真正的实践性,那编写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三)机会

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点,更快效地提升能力;要求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能符合中小企业实际工作思路,起到服务中小企业的效用;也可通过横向课题、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推广财务管理案例的实践性,起到服务社会经济的桥梁作用。

(四)威胁

企业理财环境中不同宏观经济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案例剖析结果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具备与时俱进、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征,要求结合经济背景下的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国家经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下企业存货经济批量的不同解决方案;在国家宏观政策中利率调整背景下,同一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的抉择。

四、基于创业计划的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案例教学的事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案例内容的选择。首选为高职学生创业项目。教师应结合大学生实际创业中财务预测项目、财务分析项目和热点问题撰写教学案例,最好能以现时经济形势下的社会热点和高职教学的需要来拟定,以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适用的案例,当然,也可引入创业计划大赛进行更有效的案例教学。其次为各种财务管理案例大赛。当前世界和国内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财务管理案例大赛,参赛案例都是各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案例教学中的经典案例。2012年9月,中国推出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十佳案例评选。结合我们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选用这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2)案例教学安排与组织的事先准备。教师要事先做好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工作;给案例设置建设性的问题以供学生讨论;给同一案例的分析提供多种可能性的决策结果,例如同一项目在不同区域进行投资,其收益分析的不同结果;案例教学中,针对学生知识涉及面不全,教师可列出相关参考文献、网址以便学生查阅。2.学生准备学生能自行组团,进行任务角色分配;事先准备好教师预告案例分析主题相关的信息。例如,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前,先对创业项目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学生作为未来的企业管理者,除了具备精湛的财务专业知识,还要求通晓管理大方向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建议学生事先了解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投资学等相关课程内容,建议学生事先收集相关课程的关键内容,为顺利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工作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案例教学的事中进行

1.将案例中涉及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数学建模分析(EXCEL)、统计软件分析和团队研讨得出论证数据,将其作为形成案例教学可行性报告的数据基础。

2.或以创业计划为基础的案例分析,组织各组学生通过教学软件实施全真投资项目管理模拟、筹资项目管理模拟、财务预算模拟和财务分析模拟等,比如,综合利用校内的ERP操作系统和企业沙盘模拟等,并以此作为模拟投资可行性报告的基础操作。

3.各组学生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案例初步讨论,要求学生善于分析案例涉及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以事先准备好的讨论提纲开始集思广益的研讨,注意把握讨论内容不偏离主题,防止出现盲目争论和思路混乱的局面。各组在产生讨论结果后,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辩论和说明理由。在各组学生积极讨论案例结果时,为方便各组学生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教师应对各组的观点保留评价,避免肯定性的结论左右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鼓励各组学生涌现新颖的观点。如果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分析判断,也应引导性地启发学生纠正错误。

(三)案例教学的事后考核和完善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扩张战略 并购 有效性

Abstract: In 2008, financial crisis and melamine crisis attacked China, and then we begin to pay more attentions to sanyuan M&A case. We use financial analysis to prove whether sanyuan expansion strategy is effective. Meanwhile, we come up with some suggestions and do hope those could offer some timely help and information to the enterprises planning to expa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usiness expansion strategy M&A effect

一、引言

2009年3月4日上午,北京三元集团与河北三元以6.16亿元的价格竞得三鹿集团。除去竞拍资金之外,三元对三鹿的后续运作也需要大量资金,这对于三元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这引发了业界对这一“蛇吞象”交易的质疑。

二、案例分析

武亚军(1999)认为扩张战略需抓住核心竞争力,使各事业部的核心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企业需要迅速完成对兼并对象的改组,使之与本企业的目标、文化达到融合。

基于这种动机和实行扩张战略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三个财务角度进行分析。

(一)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盈利能力

注2:年份中200903指2009年第一季度数据,200906指半年报数据,200909指第三季度数据,以下相同。各数据均来自色诺芬数据库。

以上两个图均反应盈利能力,它们的差别只在分母上,进而我们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和股东权益,2009年结果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在第一季度极低,因而使得销售净利率急剧升高。其他乳业巨头的情况呢?本文选择光明乳业(简称光明)和伊利集团(简称伊利)两巨头与三元集团(简称三元)进行比较。

三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始终两巨头之下,可以看出三元在收购三鹿之后并没有实现主营业务的突飞猛进,变动率均小于伊利和光明。

(二)投资管理水平¬――资产周转率

1.营运资金管理

注: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

从图5看出三元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最低,但从2008年开始,慢慢高于光明。三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小于光明,应收账款周转率却高于光明在于三元应收账款数额较小,说明三元采取紧缩的应收账款政策,但降低了存货周转率。三元为了控制负债融资的成本及避免股权融资导致的股权分散,不惜严格控制应收账款,使其销售带来的现金能够作为营运资产。三元2009年的净利润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

因而,本文认为三元可以考虑放松信用政策,减少存货,增加主营业务利润以使得扩张战略长期有效。

2.长期资产管理

注: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

三元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最低的,但固定资产周转率从2009年开始与伊利基本保持一致,说明了三元提高了产能。而2008年伊利和光明固定资产周转率都比2007年低,三元却上升了,说明收购三鹿后,提高了产能。但是,在三元竞得三鹿后表示三元对三鹿破产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进行全员聘用。三鹿的大量员工、产能扩张的大举投入等,都是三元面临的压力。

综上所述,三元的投资管理水平不是很理想。首先,公司的产品大部分成为存货而不是现金;其次,公司对资金的需求使其严格应收账款,但降低了主营业务收入。本文认为三元如想让扩张战略长期可行,应按需生产,适当提高赊销水平,提高主营业务收入以增强净利润的稳健性。

(三)财务管理水平――偿债能力

注: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结合图7三元2008年度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光明和伊利有所提高,由上文分析可得08年光明应收账款较多,三元存货较多,速动比率在计算时不包括存货等资产,就使得三元的速动比率低于光明。因而有必要看看存货占流动资产比率变动趋势。

从图8看出,三元存货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两家公司,这充分反应了三元的存货问题,也说明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如果存货无法变现,那么公司极可能出现营运资金紧张的状况。

三、建议

受金融危机和乳业危机的影响,“蛇吞象”的故事未必只有三元一起。三元的这次扩张战略抢占了三鹿的优质资产,增强企业影响力。但此次扩张战略从财务上看,各项指标不很理想,这次案例分析发现了三元在扩张战略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产能过剩、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份额较低、存货占流动资产比率过高等,因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按需生产,注意产能过剩带来的存货积压问题。

(二)适当提高赊销水平,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进而增强净利润的稳健性。

(三)减少存货,提高存货周转率来提高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

借鉴“逐鹿事件”,企业在采取扩张战略时,唯有有效整合被并购企业资产带来的产能,才能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文3

摘要: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将研究与教学融合,发挥学生学习与研究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综合能力。本文以中国大豆加工业危机这一研究型教学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剖析,展现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对分析方法的掌握,研究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还同时展现了研究型教学应具有的动态、发展、前瞻性、全局性的研究视野,尽可能避免地方性院校聚焦地区性问题,带来研究视野的局限。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案例分析;研究能力;研究视野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院校生源遍布全国,但地方性院校生源主要来自相对狭隘的地区范围。囿于与外界接触的广度与深度,对宏观视角、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可能并不能深入了解。在经济管理类课程理论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讲授的理论或案例难以被及时理解或消化,或缺乏理解的深度。以农业经济为例,长期地处西南山区的学生更多见到的是山区和山地,很难想象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情形;生源地东北或华北地区的学生接触更多的是大片平原,对西南山地农民及农业经营特点可能会感到困惑不解。其根源或在于,学生缺乏对基本国情和各地实际的了解,对经济社会活动的接触和感悟。学生一定程度上缺乏查找资料、询问、思考或实地调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让学生更多了解和接触宽泛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时间有限、财力有限、资源条件有限等诸多约束下,学生几乎不可能独自或在老师带领下广泛深入接触社会、认知社会。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研究型教学或是一种可选方式。

研究型教学核心在于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寻找并发现现实中的真问题,通过对问题分析、研究和探索,掌握相关分析方法、把握问题本质、学习其中知识、提高分析和研究能力。是一种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1,2]研究型教学倡导,将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实施过程、方法、思想、成果带入课堂。要以教师的教学与研究为支撑,首先教师要以研究项目为载体,强化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即,研究型教学的实施,以教师的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和研究视野为基础,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研究互动。现实中地方性院校具有丰富研究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总体上缺乏,且研究的问题多以地方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为主导,在战略视野、全球视野等方面有所欠缺,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研究视野。

二、研究型教学的个案实践:对中国大豆加工业危机的剖析

1.案例的引出

最近几年,部分媒体和学者刊文指出,中国大豆加工业陷入“全面危机”,受到国外大豆大量进口严重冲击,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全面亏损。[3]并提出跨国企业“设局”中国大豆产业,控制中国大豆加工行业等观点。[4]中国大豆产业的“沦陷”,仿佛已成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农业开放的负面典型。如何看待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我们以此为研究案例,引导和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分别围绕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布局情况、大豆加工业危机涉及区域、为什么会出现危机、问题的可能根源等收集资料和数据。再结合教师所提供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一步研究分析案例,辨识一部分存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

2.案例的剖析

对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布局及其危机这一研究型案例的剖析如下:

一是对大豆产业布局及其变迁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起始的几年,中国大豆加工业主要布局在大豆主产区,相对集中在黑龙江省。究其原因,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和核心优势产区。长期以来,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30%以上,产量占全国的1/3,2005年二者的比重分别达44%和46%。显然,黑龙江这种加工布局是按中国大豆资源禀赋特征的一种选择——至少从某一阶段看。大豆加工业布局的“原料地指向”基本符合产业布局理论。截止2009年,黑龙江日加工2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有88家,日压榨产能达到5.4万吨,按每年300天计算年压榨产能达1600万吨,显示出极强的基于资源禀赋特征的产业布局。

但2008 年以来,中国大豆加工业布局开始向沿海港口地区转移,新增大豆压榨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2009-2014年,山东新增压榨产能上千万吨,占新增产能的25%;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新增产能1500万吨,占新增产能的35%。这些地区并非是传统大豆主产区,为什么新增产能布局在此?分析显示,中国2013年榨油消费6700万吨大豆,其中6400万吨来自国外进口大豆;2014年榨油消费预计达7100万吨,其中进口大豆为6800万吨。即当前约95%压榨原料基本来自国外进口大豆,即中国大豆加工业已以全球大豆资源为支撑,而全球大豆生产集中在美国、阿根廷、巴西为代表的美洲。如果用进口大豆作加工原料,布局在沿海港口则是成本最低点的优化选择。因此,大豆加工产业布局向沿海港口地区转移,产业布局指向随之演变为明显的“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二是对大豆产业危机及其源起的分析。从目前大豆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和经营效益看,江苏、广东较好,山东、辽宁次之,黑龙江最差。2013年的大豆分省压榨数据显示,山东大豆压榨量1050万吨,江苏、广东压榨量分别为850 万吨、820 万吨,接下来依次是广西(600 万吨)、辽宁(530万吨)、天津(500万吨),而黑龙江大豆压榨量只有150万吨,比浙江、福建、河北、河南压榨量都低。所以,目前媒体关于大豆加工业危机的报道,基本以黑龙江地区加工企业为例。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监测,2014年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大面积停工,产能利用率只有10%左右,第二季度开工率仅8.5%。

由此延伸出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会出现问题?首先,黑龙江国产大豆生产能否支撑黑龙江大豆加工业原料供给?数据显示,2013年黑龙江大豆产量仅387万吨,只有其压榨产能的1/4。扩展到全国,大豆产量也不过1200万吨,且近年已逐步转向食品加工用途,显然无法支撑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多达1500万吨产能的压榨需求,只有采用进口大豆弥补原料不足。截止目前,中央政府没有任何条款规定,不允许东北产区的加工企业采购进口大豆作为原料。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完全可以使用进口大豆作加工原料。其次,如果使用国产大豆压榨,黑龙江加工企业能否具有竞争优势?2008-2013年,国家对东北国产大豆实施临时收储措施,抬高了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获取国产大豆的成本。以2013年为例,中国进口国外大豆到港完税价格平均仅3714元/吨,而东北国产大豆临时收储价格达4800元/吨。黑龙江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压榨成本较高,港口地区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大豆压榨具有明显成本优势,这是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不愿使用国产大豆压榨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龙江地区大豆加工企业为什么宁愿停产也不使用进口大豆呢?部分观点认为“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保护4000万豆农利益和中国大豆产业,使用国产大豆作加工原料”。分析对黑龙江周边地区加工企业报道发现,拥有大连港的辽宁省,大豆加工企业基本以进口大豆为加工原料,吉林省则根据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比价关系,灵活确定使用国产大豆,还是使用进口大豆。黑龙江是否具备使用进口大豆的经济条件?数据显示,辽宁大连港至黑龙江哈尔滨的纯运费为每吨100元左右,外加其他费用,每吨大豆进厂成本至少增加150~200 元。进口大豆出油率只有22%左右,压榨产生大量副产品豆粕。豆粕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蛋白饲料,可用于家禽、牲畜和水产饲料。但黑龙江本地养殖产业发展总体表现一般,猪牛羊肉产量仅占全国的2.8%,水产养殖受气候影响发展受限,本地区不能消化如此规模的豆粕。如果需要将副产品豆粕外运销售到养殖业大省,使用采购进口大豆压榨更没有竞争优势。这点可能是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不使用进口大豆、开工率较低乃至停产的根本原因。

3.案例的总结

对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危机案例分析显示,危机主要集中表现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加工企业身上,表明这可能是一个区域性、特定群体的问题。问题根源在于:大豆加工企业选址所形成的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东北产区乃至全国的大豆产量都无法满足黑龙江大豆加工产能的压榨需求——这也就是区域经济学产业布局理论所说的地域合理规模,一个地区各类资源有一个限度,如果该地区聚集企业对大豆需求和消耗超过这个限度,便引起资源要素供给不足、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5]同时,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由于远离沿海港口,运输成本高,使用进口大豆压榨不经济,仍不具有竞争优势。这是致使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无豆可压榨、宁愿停工而不使用进口大豆压榨的可能原因。

进一步从企业区位选择视角看,影响企业选址因素日趋多样化并日渐复杂化,如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如原料、燃料)、经济社会(如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科技等。但这些影响因素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随着近年中国大豆加工产能持续快速扩张,加工原料的自给已严重不足,需要依赖大量进口大豆,此种情况再以中国资源禀赋特征进行产业布局的局限性开始凸显出来,而应该是以全球资源禀赋条件进行产业的布局和优化。即,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问题的本质源于企业在区位选择时因目光短视、思维狭隘等所引起的战略决策“失误”,缺乏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前瞻性的、全球视野的战略眼光。

三、研究型教学在案例中的展现及其启示

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大豆加工业危机案例研究分析,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源动力。问题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积极发现“真问题”?本案例通过身边鲜活实例抛砖引玉,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新问题,进一步辨识当前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的真伪性、可靠性,及其假问题背后的逻辑。

二是锻炼学生的研究方法。目前学生最常提及的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但此类方法并不够具体、明确,如何才能操作?本案例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使用最基本的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方法,特别是用大量数据对有关观点论证和佐证;其次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如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和经营效益的区域比较、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成本比较等;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中展示出的计量研究方法、统计研究方法等。

三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不仅体现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方面,也体现在具体分析过程、团队协作上。培养学生正确实施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至关重要,是决定日后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研究作风,以及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四是拓展研究范畴,拓宽研究视野。如前文提及的,地方性院校研究的问题相对聚焦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大多为区域性问题,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对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但在研究范畴和视野上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本案例分析结果:中国大豆产业布局所考虑的资源禀赋因素,是动态、发展变化的——随着国产大豆种植萎缩、逐步向食品加工用途转变,最终大豆压榨原料必须依靠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将加工业布局在中国大豆主产区显然是失误的。黑龙江地区大豆加工企业或政府,如果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将大豆产业布局考虑的资源禀赋条件拓展到全球范围,可能会避免当前原料匮乏困境。研究过程、研究型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更开放和更高层次的研究视野,积极倡导以动态、发展、前瞻性、全局性的研究思维指导研究实践,尽可能避免为狭隘的区域视角所局限。这也是本文所希望阐述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胡旭东,曹义,易俊礼,等. 研究型教学的模式与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9-130.

[2]刘那日苏.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纵横,2014(11):87-88+12.

[3]徐宏源,刘武兵.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危机及警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0):37-39.

[4]孙红,郝治军.大豆危机:国际粮商设局中国大豆产业[J].新财富,2009(9):85.

[5]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型出版社,2011:9-14.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商业伦理,掏空,不道德控制

一、理论阐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日益受到西方企业界的重视。不同研究者对商业伦理有不同的定义。商业伦理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商业伦理关注的是企业行为,本文对于商业伦理是基于广义的商业伦理的理解,认为商业伦理是人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商业伦理也具有社会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下的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有其自利性的一面,在自己意识的支配下,任何社会都必然会形成某种相应的社会调控系统,商业伦理正式充当了这一角色。

二、案例分析

在我国,大股东掏空行为而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屡见不鲜,猴王股份、幸福实业、三九药业、济南轻骑等都是鲜明的例证。本文采取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德隆掏空重庆实业为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背景

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德隆)由唐氏兄弟于 1986 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 2 亿元人民币,控股参股公司多达 177 家,总资产共约 400 亿元。

2004年4月,新疆德隆资金链断裂,德隆系危机全面爆发,截止危机全面爆发前夕,德隆系共占用重庆实业5.37亿资金,同时,重庆实业还为德隆系3.82亿元借款提供担保,重庆实业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难和经营危机,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案例分析

德隆建立的庞大的“资本帝国”是需要大量的现金流的,所以需要建设融资体系,在德隆入主“重庆实业”之后,“重庆实业”也就成了德隆融资的一个平台,主要手段有频繁的关联交易、犯规担保以及大量占用资金等,这些“掏空”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1)不正当的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本身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动,如果合乎规定法律也不会禁止这种行为。但由于它的特点,使得关联交易成了一种大股东常用的掏空方式。关联交易最容易造成非公允价格定价,同时关联交易又极其隐蔽,包括中小股东在内的外部人往往难以辨别。

在被德隆控制的5年内,重庆实业与德隆及其关联企业发生了大量的关联交易,涉及金额高达3.57亿元。2000年至2004年期间,重庆实业多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了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德隆控制的公司,累计金额高达3.37亿元。

(2)违规担保

在我国证券市场,大股东无论采用哪种手段掏空上市公司,都存在着或多或少地以上市公司的信用为其提供巨额担保从银行获取贷款。本案例中的重庆实业先后为德隆所控制或利用的6家公司从事贷款或者开具承兑汇票行为,累计担保金额高达10.99亿元。截止2004年6月,重庆实业披露的净资产约为2.78亿元,未偿还担保5.11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为183.8%,逾期担保1.08亿元,超过了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的规定。

(3)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在中国现有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下,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将上市公司作为自己主要的融资渠道。重庆实业案例中,其大量资金通过委托关联方理财的方式被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所占用。重庆实业在2001年将自有资金分别委托重庆联动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明慧科技资讯有相似、中国科技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国债投资,累计达本金5700万元和484万元的投资收益,然而这些均未在其2001年的年报中列示,经查证,上述企业属德隆控制下的企业,所以这些资金已经被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收入囊中。

在德隆被有关部门查处后,重庆实业被掏空的黑洞也被揭开,6年间,德隆利用控制权,以1000多万的控股成本,利用上述手段从重庆实业中转移或者挥霍超过10亿元的现金和资产,对中小股东也造成了损害。

(三)案例总结

(1)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着商业伦理的缺失。德隆之所以能够以较小的控股成本却攫取了近10亿元的现金和资产,主要在于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是加大了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重要方式,不少学者研究表明,控制性股东利用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进行侵害中小股东。一般而言,终极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链条的层次越多,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也就越高,德隆系对上市公司的控制都是通过金字塔式的间接持股事先的,并且控制链条都比较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高度分离,德隆以较低的现金流权掌握了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为侵害中小股东和公司提供了优势。

(2)控制性股东未能勤勉尽职,商业诚信尽失。德隆通过间接的方式控制了重庆实业,再通过董事、监事和高管的派驻,牢牢掌握了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让重庆实业为德隆的利益服务。在整个掏空的过程中,重庆实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被德隆所把持,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增强了控制性股东实施不道德控制的能力,更加有利于控制性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和让上市公司为控制性股东提供违规担保,为侵害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提供了便利。控制性股东未能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而是从自身的私欲来决定上市公式的决策,这无疑是忽视了其他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没有尽到勤勉尽职,也无商业诚信而言。

参考文献:

[1]李增泉,孙铮,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J],2004(12).

[2]张志鹏.公司治理创新从公司文化认同视角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7).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文5

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过程,是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打造和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考评体系,使之成为指导高等学校利用精品资源开放课资源完成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依靠管理学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创新性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精品资源开放课的教学过程与特点

(一)突出专业特色,实现育人模式创新

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管理创新能力。进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体现到培养方案之中,为有效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制度基础。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确定学生能力结构

将管理学科全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优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关系,将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为基础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综合创新知识模块,建立以管理理念熏陶、管理技术运用与综合管理能力养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案。

(三)完善教学资源条件,满足应用能力培养要求

由于管理学科实践性很强,且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知识的相互渗透。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实务实训中心(ERP实训平台、情景模拟平台、沙盘模拟实训平台)、会计综合实训中心、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中心、现代管理与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建立教师资格+注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学生考取注册职业资格机制。由此,强化实践操作技术培养,实现管理实践领域相关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效结合。

(四)根据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构成,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根据管理学科学生综合管理能力构成,使课程设计、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更加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通过管理实务仿真教学,丰富管理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同时,要构建科技创新教学模块,包括创业和创新讲座、商业计划书和创业方案设计、营销方案策划、企业管理沙盘模拟、ERP模拟实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实践等等。由此,来启发学生创新灵感和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管理方案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团队学习。

三、精品资源开放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利用开放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性学习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均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起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子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网站。

(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从教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在讲解现代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过程中将采用案例引路、用案例佐证,以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启迪和开阔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使深奥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通俗化、简单化,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使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知识集成,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综合实验、专业成组课、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积累式教学模式转化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即针对企业实际和管理过程,由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和使用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方案。在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机制下,本方法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师科研实践、企业实践、综合实训、科技创新竞赛过程,将专业知识集成升华为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四)倡导亲验性学习,应用现场研究教学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危机管理等主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将广泛运用现场研究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通过亲验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根据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过程进入管理者角色,参与到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缩短课堂教学与管理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协作能力,应用团队学习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培养合作精神和协同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运行机制,吸纳年级专业排名前20%的学生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结成创新团队,打造更高级的创新性学习平台,开展团队学习教学方法。以创新实验计划或者创新项目研究为载体,由本科生及硕士生组成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项目或实验方法设计与论证,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平台设计开发、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过程。学生跟随导师进行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尽快进入实验室或者企业感受科技创新和企业实践氛围,通过完成导师科研项目、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积累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经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改革考试方法,突出指挥棒的杠杆作用

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考核过程在学习方法运用、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将对本课程进行考试方式改革。考试方法改革具体形式可以考虑采用:笔试+课程论文(商业策划书写作)方式、口试+笔试的方式。使学生把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操作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考试指挥棒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进而实现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注重知识集成,实现管理方案设计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知识集成能力的学习过程,综合性地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实际工作和管理需要的角度启发生学寻找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布置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家素质测试方案、管理人员配备方案、经营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结构设计、人才激励机制设计、企业筹资方案设计、企业管理流程设计、供应链管理模式设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设计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企业背景和素材运用所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来设计出相应方案,并通过答辩方式来解释和说明方案设计的依据及其实施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是按着每个学生做出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方案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设计依据、实施过程的可行性、资源配置优化程度、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等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每个环节的完善程度进行分项打分,并依此给出课程设计和管理模拟实训课程的成绩。

四、精品资源开放课的实施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重在应用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作为课程重点和对学生进行考查的重点,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选定和编写教材,更新教学方法,以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从老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企业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教学和课程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实现强理论、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育人方式。

(三)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增设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

注意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先进成果,并不断创新,部分章节融入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这种教学过程可使学生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感悟西方人的管理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学以致用,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践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和写作。学生通过广泛收集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资料来增加知识面度,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五)全面利用课程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团队制定了现代企业管理资源共享课程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试题库系统和答疑系统来强化教学重点,运用同(异)步学习交流和素材资源库资源来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在线学习、团队学习、网络答疑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六)调动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师生互动式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在资源共享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课程知识点、试题库、案例库、扩展性学习、资源下载、课程实践,特别是教师讲课视频将会更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提高学生将管理理论运用于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建设开放平台,实现模块化教学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构成,构思和创建主讲教师视频讲授模块、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教学模块、课程论坛和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模块、管理技能实训与管理实训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编写出相应教学课件。

(八)依托精品资源系统,提升学习工作效率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范文6

>> 浅析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品牌营销之道 也谈“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品牌塑造” 基于案例分析的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事件营销策略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营销哲学 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营销模式研究 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浅析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社区构建 浅析社会化媒体营销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沟通策略 NGO组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及策略 COWMALS时代的社会化营销 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策略研究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运作 营销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裂变 浅析品牌广告的创新策略 传统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下的品牌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在品牌服装商店中的应用 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下的企业微博营销策略研究 社会化媒体的管理创新 社会化媒体营销思想、价值与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荣振环,《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红与黑——以微博营销为例》,《创意传播》,2011(3)

③葛洪波,《三屏联动——社会化媒体新营销传播模式研究》,《新闻界》,2012(1)

④董旭,《社会化媒体营销:困境与机遇同在》,《创意传播》,2012(1)

⑤张文阁、赵闯,《关注社会化媒体营销 抢得营销3.0 先机》,《世界电信》,2011(7)

⑥赵苑君,《社会化媒体的品牌营销》,《信息通信》,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