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核心网;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TM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76-01

物联网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更多终端集中地接入到网络中,并且一起将信息传递到物联网应用平台上,这会对移动核心网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物联网的推广对于核心网的演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两者的结合。

一、物联网和移动核心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展的重要时期。其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IoT)”,其主要是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且包含了两种意思,一方面是指物联网的中心和基础依旧是互联网,是依据互联网的基础上拓展的网络项目,另一方面是指应用端拓展到一切物体与物体之间,实施信息沟通和通信,也就是说物物相吸。

移动核心网技术包含了2G核心网技术、3G核心网技术以及4G核心网技术。

二、核心网的演变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核心网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依据现阶段核心网拥有的物联网工作内容。不需要构建物联网平台,促使物联网工作融入到2/3G网络中的GGSN或4G网络中的SAE-GW中,可以减少成本支出。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真实性较低,占据现有网络资源,同时物联网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受到约束。这一阶段出现在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时期,此时工作数量较少,需求低。第二,构想物联网平台,且物联网平台与核心网应用的是内部接口,运营商提供物联网工作,这一阶段确保了服务工作质量,且可以全面应用现阶段的核心网信息资源,有助于现阶段多样化网络的结合,满足物联网发展的要求。第三,应用混合组形式,物联网服务上提供接口。运营商除去供应自身的物联网工作之外,还可以融入其他物联网服务供应商的工作内容,且核心网支持其他物联网工作提供商的接口。这一时期满足物联网发展的成熟时期。

现阶段,物联网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拥有两种发展方案,一种是建设物联网的核心网,另一种是优化现阶段核心网达到物联网工作需求。对比两种方案,前者的工作内容包含了短期容易部署和长期需要分析核心网的结合;网络构成包含了新增网元,且过于复杂,融合难度较大;在实际发展中优化现阶段的支撑系统;短期内成本支出不高,在长期发展中要深入分析投资可能性;是专属网元,确保QoS;在实际发展中可以进行整体规划,有助于网络长期演变。而后者初期满足要求,物联网成熟之后难以满足需求;演变的思路非常清晰明了,可以很容易的融合;共同享受现阶段系统信息资源,但是在长期发展中需要进行优化;可以保护资源发展;同时在实际发展中需要关注现阶段网络构建发展需求[1]。

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结合此时物联网工作量较低,核心网依据实现工作功能为方向,结合现网优化也不会对现网设施产生数量上的影响。物联网发展到中后期,对网络承载量和质量要求较高,核心网难以满足工作数量提升的需求,可以在这一阶段构建新的核心网网络。

三、物联网的演变方案

(一)引进新技术

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引用分布式HLR。HLR就是归属位置寄存器,是移动通信网中移动应用者的信息系统。现阶段网络HLR主要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集中式HLR从数量和拓展上难以满足物联网储存的要求。因此,物联网发展需使用分布式HLR。另一方面应用引人3G Direct Tunnel技术。其实依据将控制和承载划分,在RNC和GGSN两者之间构建应用者面渠道,应用者面流量选择在RNC和GGSN中实施信息的传递,从而减少SGSN的应用者面流量压力。在引用3GDT技术之后,管理面信令依旧是依据SGSN完成,并且依据SGSN明确什么时间构建直接连接渠道和对渠道优化和更新等内容。

(二)物联网与现有网络融合

(1)2G/3G/4G网络与物联网结合分析

物联网与2G/3G/4G网络的结合也是发展的一种形式。移动业务的2G网络用户正在逐步萎缩,3G/4G网络特别是4G网络正在大力发展。移动的各项增值项目和网络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在3G/4G网络中达到目标,3G/4G网络是物联网最优质的载体。鉴于物联网只能处于移动核心网的PS域中,物联网与移动核心网融合的重点是为了引用新式硬件架构的大容量GGSN/SAE-GW设施,在传递以往信息资源接入技能的过程中,还要提升设施的性能,应用安全管理技能、支持QoS商议和工作研究水平。同时为了满足物联网工作发展的需求,GGSN/SAE-GW还需要拥有与第三方网络和ASP的互联技能[2]。

(2)IMS网络与物理网结合组网

IMS是IP多媒体子系统,也是一种新式的多媒体工作形式,其可以达到现阶段终端客户要求更现代化、更多元化多媒体工作的目标。

IMS支持开放化的网络构成和多样化的工作优化能力,为了达到工作创新的目标奠定了有效的基础。IMS构架提出了一个安全、开放、可以拓展能力、多样化的工作平台,保障了物联网新工作内容应用的快速开发设定和新工作网络多次建设消耗的最小化。对于多样化的物联网工作应用来说,IMS系统应用标准化的开放接口,可以不断提升产品兼容性,促使物理网行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并且可以有效提升供应各项物理网工作应用的速度,促使工作更好的结合,满足开放的工作供应形式需求。

物联网与IMS结合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第一,控制融合。主要是依据现阶段IMS网络融入到M2M网络,以此成为M2M控制网对其工作内容是实施全面管理。第二,工作融合。M2M应用是IMS应用中的组成部分,可以为应用者和工作内容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IMS应用者和工作可以拓展到多个场景当中。第三,全面融合。将M2M与IMS两者应用结合到一起,依据一样的应用服务器解决问题,并且结合现阶段存在的IP承载网达到IMS网络和物联网融合的目标[3]。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是对物联网和移动核心网的定义和演变实施了分析,且结合现阶段科技技术发展需求,分析了物联网与移动核心网融合的形式。由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需求,不断分析了两者融合的网络构架,且依据规定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韦乐平.电信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挑战[J].现代电信科技,2015,Z1.

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高职;物联网;职业核心能力;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87-03

0 引 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市场需求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物联网专业既要培养学生岗位的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物联网迅速进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层次结构、培养措施和方法。

1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与内容

1.1 职业能力体系的结构及特征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人的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能力,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很窄,职业特定能力的总量是很大的;行业通用能力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它的适应面比较宽,总量比特定能力小;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普适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

1.2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与内容

依据《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对人的能力三个层次的划分,所构建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如图1所示[1]。

图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结构

图1中的专业岗位能力就是从事物联网技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素养,对专业任务的理解、分解和分析能力,对物联网技术的把握能力和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学习物联网新技术的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职业核心能力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中,适用于物联网相关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物联网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应用创新6个方面,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图

2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围绕职业核心能力构建培养方案

围绕6个职业核心能力设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优化设计课程体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体现在德、智、体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及身心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知识素质就包括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综合能力素质包括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2.2 转变教学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2.2.1 以“能力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分析物联网职业标准,围绕感知识别、物联网构建、物联网管理服务、物联网应用开发四个技术领域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开发出具有两个基础课程平台、四个专业能力方向的课程体系结构[2]。图3所示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系统结构。

该体系中,物联网感知识别方向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技术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设备知识、数字和模拟电子知识、嵌入式开发知识等内容;物联网构建方向主要解决网络构建、数据传输问题,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知识,具有网络系统的构建、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物联网管理和服务方向其实是一个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因此要求学生具备物联网知识、IT技术,又具备信息管理能力;物联网应用开发方向是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实施前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要求学生具备物联网相关知识,同时具备系统应用开发和集成应用设计能力。

图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系统结构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控制以及软件技术、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因此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是不现实的,所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各学校要根据岗位目标定位,选择2~3个专业方向构建其课程体系,培养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

2.2.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对于高职物联网专业,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疑问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务,并正确评价完成过程和最终效果[3]。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种职业核心能力。

2.2.3 实行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学分制

学生必须修满人才培养计划内的所有学分才能合格毕业。学分的获取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除了可通过学院统一安排的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拓展课的学习来取得学分外,还可通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培训等环节来获取。这部分学分的获取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3 加强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作为高职物联网的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技能,熟悉并掌握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保证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中得以实施,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有效途径是校企互通,共建项目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共研、岗位交流互换、聘进行家能手的途径,才能切实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实现双师教学。

2.4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训基地建设”。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养成,为此要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完善实训设备和条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其有效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具体模式包括消化和吸收引进企业的职业培训课程,结合高职物联网专业特点,合作开发出理实一体化教材;校企合作共建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模拟真实职场环境,并将生产性项目引入实训教学体系。

2.5 开设专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

如开设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课程,有针对地对学生的各项核心能力进行训练;课程开发应具有系统性,以物联网或IT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如同培养专业技能一样,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实现。

2.6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充分利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搭建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平台,以此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应充分利用各级学生组织开展,从班级到专业、到系、到学院,让每个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拓展能力。

3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法

3.1 行动导向教学法

物联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应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4]。其中最适用于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在物联网课程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其责任是通过项目、案例或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习者在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即核心能力的素质。

3.2 OTPAE五步训练法

能力的训练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要通过有效的程序达到真实有效的效果。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高职物联网专业可以采用 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 (Action)-评估(Evaluate)五步训练法[5],即OTPAE科学训练程序,在每个能力点的训练中,均按照五步训练法组织教学和训练。

4 结 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新专业,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是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重要来源,核心能力对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多渠道、多角度渗透式进入所有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雷军环,谢英辉. 高职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式”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1(36):99-101.

[2]杨从亚.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5(31):5-7.

[3]周伟.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及其教学方法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5-8.

[4]邓峰,吴颖岩.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2(26):96-98.

[5]王冠宁,李选芒.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1(32):116-117.

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文3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369-0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ANG Tian-tian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15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ve after computer, Interne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 work. IT will set up an epoch-making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e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of the global village and bring huge influence to human society. Introducing not only the concep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ut also the features and the main ap pli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ain restriction factors on our country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mainly putting forward to four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China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including investment increas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government policy concerned supporting and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ed and making industry communication deeper.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estrict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物联网应运而生。它具有感知全面、传递可靠、处理智慧等特点,因此被人们誉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1物联网的发展概述

1.1物联网的起源及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就提出过物联网的概念,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而未引起重视。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Ashton教授在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中最先提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一词。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与电信网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1.2物联网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三个主要特征。全面感知是指通过使用RFID、传感器、产品二维码等设备或技术准确地获取物体的全面信息,可靠传送是指利用通信网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对物体信息进行实时传送以便进行处理,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技术和模糊识别等智慧技术,对随时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物品实施智慧化控制。

物联网从最初的军事侦察方面的无线传感网,逐渐发展到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物流、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对改造传统产业、引领新兴产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物联网已在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方面得到应用。预计未来10至20年,物联网技术将在各行业大规模应用,其产业规模将达万亿元。

2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理2009年8月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尽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建设‘感知中国’中心”。但由于起步晚,我国物联网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标准制度欠缺、核心技术落后、行业模式不健全等因素制约。

2.1标准制度欠缺

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标准的缺失是阻碍中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欧美的EPC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8000系列标准是当今主要的RFID规范。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RFID标准,这与国内RFID产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矛盾,也引起产品标准混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降低。因此标准欠缺是限制我国RFID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文5

应用先行,产业跟进

广州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在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另一方面以“应用先行,产业跟进”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通过重大应用项目试点示范带动,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加快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抓住机遇做强做大物联网产业。“应用+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物联网技术广泛深入应用到广州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各领域。

早在2010年,广州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基地已获得广东省经信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授牌。近年来,该基地以智能识别技术、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为核心应用的物联网产业形成了产业聚集规模,2012年相关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近30%,相较基地发展目标160亿已超出50%以上。其中在智能传感和识别技术方面,以旭丽电子、芬欧蓝泰等企业为代表的扫描感应、敏感元气件、RFID标签产值达到97亿元;在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方面,以新邮通信、高新兴、京信通信、广电运通、安居宝等为代表的物联网传输、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产值达到138亿元;在地里空间信息技术方面,以海格通信、日滨科技、瑞图信息为代表的卫星应用和地里信息应用产值达到10亿元。

但是,物联网技术集成性高、应用跨度大、产业链长、产业分散度高,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次的技术与产品接口大多还未实现标准化,大规模应用所需的条件和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经济、社会双收益

在推进物联网产业形成聚集规模的进程中,为避免同质竞争,形成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广州市明确产业园区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发展重点。2012年广州市智慧城市及智慧应用专项为19个项目提供了共计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牵动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重点向物联网芯片设备制造、智能装备、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等产业方向突破,重点研发物联网低成本芯片和设备、信息集成服务核心技术。

目前,广州的物联网高端芯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在智慧广州建设的方方面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中,电子标签方面,中大微电子的射频识别中央处理器(RFID CPU)智能卡芯片已经在大学城一卡通、广州百货、白云机场投入应用,在广州社会保障(市民)卡中开展应用试点;安凯微电子的应用处理器芯片广泛应用于移动多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

黄埔“智慧港城”示范应用工程项目,为进出黄埔港区作业的8000多辆集装箱车辆办理“一卡通”,发卡数量超过1.1万张,推动了电子标签在车联网中的大规模应用,通过智能闸口、货车预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闸口货车通行效率,提升港务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广州公务用车使用监督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推动基于北斗二代/GPS双模芯片的车载定位终端的规模化应用,实现对公车使用人及车辆的实时轨迹跟踪、历史轨迹查询、行驶里程统计、超范围报警,令广州公务用车月均行驶里程下降近1/3,每年可节省“三公”费用约4000多万元;物联网技术在口岸大通关领域得到深化应用,船舶跟踪系统综合运用北斗/ GPS、GIS、AIS等物联网技术,实时进出广州、深圳口岸的国际航行船舶的动态信息,提供“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全程信息跟踪追溯服务,提升了珠三角地区多式联运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南沙港区的聚集与辐射能力。

支柱产业形成,竞争力提升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曾经在“2013年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广义上的智慧城市需具备四大要素,即:以人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广州在打造物联网核心技术聚集产业,推动国家中心城市智慧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支柱产业。记者从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了解到,2012年,广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速16.2%,成为保证当地三大支柱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工业增长的重要带动力,对广州经济稳增长、求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按照广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工作目标要求,目前广州抢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期,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部级和市本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通信与计算一体化芯片、OLED、北斗导航、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业关键技术,推进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如:海格通信和广州京信通信获得国家“2013年度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立项支持。海格通信还攻克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出适用于物联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化低功耗北斗/GPS卫星双模定位传感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万元。润芯科技的两款专用导航射频芯片新产品实现量产,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同类型的芯片;民用北斗/GPS双模导航射频芯片产品销量已突破20万片,在国内同行业市场中出货量排第一。

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65-0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积极谋划和争取在这次浪潮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走出金融危机,增强发展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和相关产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部署早、研发早、应用早,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但是,在繁荣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只有及早谋划、分析制约发展的阻碍因素,集中攻关、探寻应对挑战的对策措施,才能避免中国物联网发展“起大早、赶晚集”的被动局面。

一、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内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很多,集中体现在体制、标准规范缺失、核心技术缺位和“无形”资源紧缺等几个方面。

(一)体制,迟滞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

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地区、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牵涉众多资源共享和利益协调问题,体制上的障碍将严重制约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系是以一种条块分割的形式存在的,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比较普遍。这种分割,一方面造成行业信息难以共享;另一方面,作为物联网发展基石的基础性网络建设也受到阻碍;同时,条块分割的局面致使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沟通协作少,顶层设计缺乏,凸现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态势,不利于商业模式的形成,不利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动,不利于物联网大规模发展应用。

(二)标准规范缺失,制约物联网技术大规模推广

物联网具有多学科性质,其涉及的技术多样、标准繁杂,我国在基础标准方面功底薄弱,要建立起完整的物联网标准体系难度较大。而标准规范的缺失是制约物联网普及和终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在硬件接口和数据协议等方面的不兼容问题,使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无法在同一个平台上使用,设备之间的协议没有统一的标准,客观上造成产品间互不兼容,应用成本较高,严重影响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效果和效率。另外,国内物联网标准体系制定的落后,将直接影响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

(三)核心技术缺位,导致成本过高和安全隐私问题突出

纵观我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功能,使物具备了物联网特性。但这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原生态创新,所以也很难形成核心技术,缺乏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成为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保障,更导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节的传感器、电子标签的成本过高拖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物联网中,传感网的建设要求RFID标签预先被嵌入任何与人有关的物品中,物与物、物与人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通信,安全隐私问题突出。如果在信息安全、数据加密等关键技术方面不能有所突破,对国家和企业的安全利益以及人们的安全隐私有所保障,势必阻碍物联网的推广普及。

(四)“无形”资源紧缺,阻碍物联网的长远发展

物联网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各种网系高度融合的网络综合体,其无处不在的特点,使物联网的信息采集节点众多、信息传输以移动网络和无线接入方式为主。基于此,物联网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无形”资源作支撑。首先,是频谱资源问题。物联网未来将应用于无法准确估量的行业和场景,必然将产生海量终端,形成远远大于人与人通信互联的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的数据量,到那时,频谱资源的短缺将成为物联网难以克服的瓶颈。其次,是地址资源问题。组成物联网的众多节点需要地址进行通信,而现有IPv4的地址空间在2012年左右将被耗尽,资源逐渐不足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节点间的有效寻址是需要在应用中考虑的问题。

二、应对挑战的对策思考

总理在“无锡传感网中心”调研时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贯彻总理指示,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发挥国家战略筹划能力

物联网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应该宏观把握,在战略高度进行整体和统一的规划。一是要注重顶层设计。明确物联网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描绘物联网发展蓝图,为物联网发展指明方向。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通过财政税收、优先采购、设立基金等扶持政策,引导社会的多元投资,引导企业加强研发,引导物联网的领域应用。三是要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物联网发展的组织体制,加强部门、地区、行业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推进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部门、地区、行业间的互利共赢。四是要完善法规制度。完善立法,加大对物联网信息涉及到的国家安全、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监管机构的人、财、物投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

(二)尽快制定标准,确保在物联网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制定科学、统一、权威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是推进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产业化发展,赢得物联网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首要前提。一是要尽快统一国内标准协议。物联网相关产业部门要加强合作,会同科研机构、各基础网络开发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统筹协调、集中攻关,统一硬件接口标准和数据协议,制定完善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二是要坚持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同国际权威机构、物联网研究先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话和合作,确立并扩大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

(三)加快技术研发,形成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因此,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确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传输数据计算及物联网安全等技术是亟需研发的重点。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协力攻关。要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行业协会等建立的产业联盟,在共性及关键技术的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着力解决好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成本、安全等问题。

(四)借力“两个融合”,实现物联网发展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决策,深刻揭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融合发展的特点,将信息化推到一个新高度。2009年3月,国家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三网融合”的战略思想,旨在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两个融合”的战略决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要借势借力,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一方面,要把握住“传感”这个“两化”融合的关键点,大力发展传感网;另一方面,要乘着“三网融合”的东风,大力推进网系集成化、业务综合化、资源共享化,为加快物联网应用铺路。

(五)开发资源空间,应对物联网发展对“无形”资源的挑战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对频率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军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和频管中心要着眼长远、超前研究、加强合作、积极应对。以“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为契机,加强对频谱资源的需求研究;超前研究和规划频谱资源的配置,逐步改进电磁频谱管理的方式;认真研究感知无线电、频谱池等动态频率分配的方式,为物联网大规模发展提供保障。另外,针对网络地址即将耗尽的实际,一方面,要加强IPv6和私网穿越等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详细思考和规划,既要解决好有效利用这些新技术拓展网络地址资源的问题,又要确保新的地址协议与现有网络地址的有效对接和相互兼容。

(六)发挥示范效应,加快“感知中国”中心的建设和推广工作

在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为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要抓好“感知中国”中心在无锡的建设,利用技术优势、资金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在示范区建设取得相当的成果后,注重做好向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推广工作,确实在关键技术上、应用系统上、商业模式上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引导物联网向着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问题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加快国家物联网的发展进程,需要以政府的引领和扶持为导向,以核心技术的研发为支撑,以领域应用为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协调、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帅.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技创业期刊,2009(12).

[2]张群.对物联网的深度剖析 [J].通信企业管理,2010(1).

[3]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宁焕生,王炳辉,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