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报告总结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报告总结分析范文1
关键词:财务报告;缺陷与改进;需求;XBRL技术
1.引言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94)年提出以客户为导向对现有通用型报告进行改进,认为需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企业报告中的信息类型、财务报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推动改革的必要措施。
沈颖玲(2007)于《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编报模式的变革》一文中通过分析传统通用财务报告存在的编报模式的局限性,提出在网络时代的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即XBRL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并进一步探讨了XBRL在改进财务报告方面存在的优势性及其初步运作设计[1]。然而文章缺乏实例上的应用分析研究。
曾羽琚(2010)在《基于XBRL的财务会计报告改进研究》一文中通过分析现有财务报告的缺陷发现其与信息需求者之间的矛盾,结合调查研究,提出了建立按需财务报告作为改进当前财务报告的一种对策,并创新性的结合XBRL技术初次尝试建立按需网络财务会计报告系统[2]。但文章在具体的细节部分如会计业务处理分析方面缺乏详细介绍与深入研究。
贺军(2012)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研究》一文中尝试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在XBRL分类标准中对应的内涵界定,结合利益相关者站在个自立场总结对应用XBRL技术进行财务分析的需求与评价,体现了XBRL技术的应用要“以人为本”的基本立足点,重视需求的差异性[3]。但是文章仅为原则性分析,缺乏应用分析与设计。
张天西等(2013)在《中国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行业扩展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XBRL实例的统计分析》继续对XBRL财务报告应用中的关键部分即实例文档与分类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此次结合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各行业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的披露信息比较,客观反映了XBRL技术在披露会计信息内容上可比性、相关性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各行各业应扩展XBRL技术的制定与应用[4]。然而文章实例范围过广,未落实到具体企业经济业务层面。
张立亨硕士(201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研究》以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和信息质量特征为切入点,研究和分析了通用型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建立XBRL技术下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构想,并具体设计了这种新型财务报告的企业内部信息处理流程[5]。本文属于理论上的一种构想,设计上也未考虑到企业外部应用财务报告的情况,并缺乏一定实证分析。
2.XBRL技术框架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是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在交换财务报告信息方面的一种应用,实质上算是属于一种Internet语言,能够帮助财务信息在网路上进行自由的流通与交换。XBRL技术结合了科技和报告术语,已成为处理会计信息的最新技术,且在全球范围内可免费使用。
XBRL技术是在XML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安置在企业间的一个标准化的平台,将财务报告上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高效的电子存储、操作与交换,实现财务数据的快速转化和检索,还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选择财务信息,汇总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
XBRL规范标准(Specifications)、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及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XBRL技术框架。
三者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XBRL技术框架
XBRL规范标准是所有XBRL文件的基础,规范标准主要定义XBRL分类标准与文件的格式、元素以及数据类型[20];XBRL分类标准是用来将会计元素及元素间的关系进行定义的;XBRL实例文档是用来通过会计报表的形式来呈现规定时间内的财务数据的一种文档,就如同2010年12月双汇发展公司资产财务快报这样的形式。
其中,XBRL实例文档的格式:(起始标签)元素内容(/结束标签)。
3.XBRL按需财务报告的构建
利益相关者的会计需求分析作为理论基础,XBRL技术作为技术基础,两相结合,共同为XBRL按需财务报告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下面,就关于构建XBRL按需财务报告有关的一些关键内容做详细的介绍:
(1)XBRL按需财务报告的目标
构建XBRL按需财务报告的目的,使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报告中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并且能够满足不同需求者的不同信息需求。
具体来说,其目标为:①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②提高财务报告的时效性
③实现财务报告的交互性
(2)XBRL按需财务报告的构成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构成XBRL按需财务报告的要素有如下两种:
①多种类数据库。主要是用来存取会计信息和生成需求信息的,属于多种层次、多样功能的数据库。
②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是企业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向用户提供的其决策有用的平台,包括两部分:①报告输出界面②互动界面。
财务报告总结分析范文2
一、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不够完备
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以 历史 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 总结 ,这种总结是决策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决策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这就是说,如果会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对以往经营过程的简单描述,便会形成会计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的不对称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投资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如证券投资、期货交易等形式),这种不完备的会计信息就会成为培育市场主体、支撑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因而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终端产品的财务报告的“增容”,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逐步提高的客观要求。
其次,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把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性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在一些高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然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对此却无法充分反映。
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为了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传统财务报告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而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 金融 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因此,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外提供更短期间的财务报告就成为当务之急。
3.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不够完善
历来,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企业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这种通用式的报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因为就使用者而言,有的习惯于利用综合信息,有的习惯于利用明细信息,有的喜用文字信息,有的喜用图表等直观信息,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这类信息使用上的差异问题,便给未来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
二、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措施
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会计的性质也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正在被打破,对财务报告加以改进势在必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拓展信息披露 内容 ,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揭示非财务信息
第一,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首先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 影响 。其次,增加财务报表附注。在会计发达国家,会计报表附注长度几乎是报表本身的5倍,从中可以看到附注的地位。相比之下,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仍停留在以报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因而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增加对表外项目如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标准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的披露。
第二,改进信息模式。按照宽型会计信息结构的思路,财务报告应当传导的信息指标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财务信息和非企业财务信息(如经营业绩信息)两大基本组成部分。企业非财务信息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 自然 以及相关环境所产生的效应,以便为投资和购买活动提供更完整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财务报告不仅要及时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还应及时提供反映企业经营社会边际成本及其变动状况的信息。
2.编制实时报告,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提高财务报告及时性
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企业未来的前途是否乐观,而预测未来的变化,单凭过去按月、按年编制的会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为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将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进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就有技术上的支持。
3.改进信息披露方式,增加财务数据 分析
财务报告总结分析范文3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 政府财务报表
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的会计体系由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组成,企业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来源、运用、成本和费用,以及企业经营所得和财务成果,据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会计体系;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受公众的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我国企业会计经过一系列改革,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政府会计在1998年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形成了以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已不能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会计改革已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重点。
(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地方政府债务报告、修订完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全面清理核实政府资产负债项目、建立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情况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主要反映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不利于管控政府的债务风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4年12月的《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施步骤和组织保障。2015年12月财政部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进入操作起步阶段。
三、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决算报告的区别
2015年11月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系统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采用双系统、双基础原则。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将同时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和政府决算报告。但是政府财务报告和政府决算报告反映的侧重点不同。
政府决算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为基础,财政部门编制本级政府财政总决算报告,各部门编制本部门决算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规定,财政部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侧重反映政府整体资产负债状况和收入费用情况;各部门编制部门财务报告,侧重反映本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和收入费用情况。
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决算报告反映的侧重点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两者互为补充、有机衔接,两套报告体系并行,可以形成科学、完整的政府财政财务信息报告体系。
四、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财库[2015]212号)规定,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包括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由政府部门编制,主要反映本部门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分析等。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以及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净资产差异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由政府财政部门编制,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财政经济分析、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等。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及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
五、政府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一)政府部门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政府部门会计报表编制分为两个阶段:(1)编制单位会计报表。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单位会计账簿相关数据进行调整,编制单位会计报表。调整事项还应当编制调整分录。(2)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上级单位除编制本单位会计报表外,应对所属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抵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抵销事项还应当编制抵销分录。
(二)政府综合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政府综合会计报表属于合并会计报表,在汇总本级政府各部门财务报表、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报表、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物资储备资金会计报表等被合并主体报表基础上,采用抵销、调整等方法合并编制形成。其中,抵销是对本级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财政与部门之间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抵销;调整是指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被合并主体报表中的收入和支出,调整为应归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六、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中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影响了政府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现阶段由于我国政府会计还只是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在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时,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抵销,据以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对单位的全年业务进行逐项分析,编制调整、抵销分录。这项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容易造成错漏,业务处理还比较复杂,从而影响到政府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影响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受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还不规范。例如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对往来账不进行核实;大多数政府公共基础设施不入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不进行盘点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双分录科目记账不完整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将导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失真。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受编制规模限制、业务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相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此外部分财务人员在业务学习中存在着惰性,不了解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从而影响到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进程。
(四)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没有对外公开
试编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只是在财政系统内部进行使用,没有对外全面公开,社会公众不能获取政府财务信息并进行监督;此外政府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阶段还不需要进行审计,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将不能有效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
七、规范推进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近年来政府会计改革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内容,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部分经济业务引入权责发生制。根据新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在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时,应将有关业务通过编制调整、抵销分录的方法调整为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调整抵销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转换及合并,业务处理复杂,工作量大,容易出现错误,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当尽快建立相关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制逐步引入政府会计核算,规范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标准,真实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据以直接根据会计账簿编制政府财务报告。
(二)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范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按《会计法》的要求配备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往来款项,清查固定资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此外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为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政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政府决算报告相比,具有涵盖范围广、会计处理复杂的特点,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熟悉财政财务管理、通晓政府财务会计的人才,是顺利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障。
(四)建设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化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可以有效汇总、分析财务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在会计改革、会计管理及日常会计核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中,同样要加快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切实有效的信息应用与分析方法体系,提高报告编制工作效率,确保政府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可靠。
(五)及时总结试编经验,确保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全面展开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业务处理相对复杂,因此在试编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查找原因,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全面加快推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开展。
财务报告总结分析范文4
传统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信息落后
企业决策者在根据财务部门汇报的财务报表对企业进行决策过程中,必定要求会计部门提供的财务资料准确,有效,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完整的财务资料,能够使企业决策者认识到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同时,还能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但现今财务人员总结出的财务资料信息只是对过去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审核,没有预见性,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决策并无帮助。
2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企业的财务信息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企业会计部门都支出和收入进行记录,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对这一时期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并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信息要经过两次会计的编辑,所以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性无法保证。如果在企业的经济决策中提供的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实践性较低
在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中,只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仔细的核算,对影响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却没有足够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科学的经营决策。还有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对财务评价的主观性过大,这样造成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往往只是一堆经济数据的堆砌,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很强的实践性。
财务会计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1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模式
随着只是经济的发展,脑力劳动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要将智力劳动纳入到会计计量、记录以及认定中,在企业资本统计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的财务资本,而且对企业的知识资本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记录。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中要重视智力资本,吸纳新的财务会计内容,例如,人力资源会计。促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模式能更加的完善和健全,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
2增强财务报告的实践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企业财务报告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增强企业会计的时效性。由于市场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对财务信息掌握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财务报告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总结出本企的财务状况还要不断更新财务技巧使所做出的财务报告及时有效,以便于企业决策者更多更快的掌握企业财务信息,掌控企业发展趋向,并作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3核算方法与时俱进
货币计量是是我国以至全球会计计量的传统模式,但是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占比重的增加,货币计量的劣势日趋凸显,货币计量的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现今财务核算的全部要求,因此多元化会计计量方法应被广泛使用。加强企业中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并在传统核算无形资产的前提下,嘉庆对新增无形资产的核算,使企业资产状况更加细致明朗化。
4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财务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经济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素质的具体方法有,努力学习财务知识与日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勤于思考分析创新,总结在企业中的工作经验,提升业务水准,为企业财务改革添砖加瓦,促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另外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经济命脉的统筹分析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财务工作。
财务报告总结分析范文5
【关键词】 财务报告; 透明度; 上市公司
一、引言
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在保护投资者知情权、进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保障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能够了解到公司的真实状况,从而为其投资决策提供良好的信息条件,引起了监管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各种财务报告违规行为对投资者权益所造成的巨大损害,也促使投资者对财务报告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报告透明度问题逐渐得到了重视。透明度原来是指光线透过某种物质的能力,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则是指某个事件的公开程度,其既包括结果的公开也包括过程的公开。在资本市场语境下,透明度是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应有之义。从现实情况来看,财务报告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且在可靠性、相关性等方面有着其他种类公开信息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根据《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的研究结论,我国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和利用程度却是很低的。一方面是由投资者的专业素质、投资习惯等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对于投资者来讲,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过低,使得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公司真实、完整情况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Barth和Schipper(2008)认为,财务报告透明度是财务报告以使用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反映公司真实经济情况的程度,它一方面取决于财务报告本身反映公司真实经济情况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程度。
周晓苏、李进营(2009)提出,财务报告透明度应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局限于财务报告所应具有的某些静态特征,而是把公司对外披露信息与以投资者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接收、理解信息联系起来,是公司真实、完整图像对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透明”程度,也就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财务报告能够了解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承受风险等真实、全面情况的程度。因此,财务报告透明度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公司所选择的财务报告特征,如所执行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结构、披露形式和频率等,另一方面取决于上述因素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这一群体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特征之间的匹配程度。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有着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来看,当前学术界对于透明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散进行的,没有结合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形成机制对财务报告透明度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缺乏全面把握,而只是局限于某个方面或角度;从现实意义来讲,不断发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知情权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更细致地评价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把握影响透明度高低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提升财务报告透明度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评价体系简介
结合已有文献来看,财务报告透明度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由最初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一个静态属性,逐渐发展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由局限于财务报告本身,外延到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特征;由关注于财务报告的若干特征,发展为强调财务报告所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效果。本文认为,财务报告透明度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这一工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传递公司真实经济状况的能力高低,因此,财务报告透明度应是在上市公司面向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形成的;相应地,评价财务报告透明度,应以其所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效果来评价,而不是其他,这也是和财务报告的基本职能相一致的。
一般来说,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要经历信息的生成(编码)、信道的选择(发送)、信息的解码和反馈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影响到最终接受者对发送者所要传递信息的真正理解,即信息传递效果。
由于财务报告是按照特定的专业技术规范(会计准则等)编制的,具有较高的专业难度,与一般的信息传递过程相比,要经历更为复杂的编码、解码过程,这就使得信息传递效果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样。正如Bushman(2004)所说,透明度最终是由信息的生产、传递、传播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是这一系统过程中各个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对财务报告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所要经历的整个过程的分析,本文把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形成划分为5个环节,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粗体箭头代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椭圆代表这一过程中的各相关主体。本文认为,通过财务报告这一工具进行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经历图1中各方块所代表的5个环节:1.上市公司作为财务报告的生产者和主体,对相关财务报告特征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其相关的公司特征构成了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2.财务报告本身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对透明度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为维护市场正常运转,监管机构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制约;4.及时性是财务报告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对于投资者理解信息及决策有着重要影响;5.财务报告的传播效率是影响信息传递效果的直接因素,包括财务报告的传播途径是否通畅、其内容、形式等是否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理解能力以及投资者反馈的便利程度等。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向以投资者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传递信息,需要经历上述过程,因此其信息传递效果要受到这一过程各因素的共同影响,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财务报告透明度的最终水平。因此,较高的财务报告透明度水平,应体现为上述5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不足,必将限制其他环节作用的发挥,从而制约最终的透明度水平。
基于上述5环节模型,本文提出财务报告透明度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自上而下分为形成环节、考察内容和具体项目3个层次:形成环节是指图1中财务报告透明度形成的5个环节,每一环节通过若干项考察内容来评价其当前状态;考察内容是能够共同反映上市公司某一方面表现的项目集;项目是具体的评价指标。
项目是决定整个评价体系是否有效的基础,在这一评价体系中,项目的选择是在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作出的。入选的项目除了能对形成财务报告透明度具有重要影响外,还应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能够有效捕捉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间的差异。该评价体系详见表1。
三、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有了较大的提升,财务报告透明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不同的行业特征将会给公司的信息披露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控制行业因素对透明度评价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又尽可能地保留较多的样本量,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将选择当前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作为样本选择范围。
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办法》,结合深交所、上交所网站上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确定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最多的行业为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行业编码为C7。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一行业的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透明度形成各环节上的状态,来获得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现状的大致认识。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经查询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截止到2008年6月底,深交所和上交所共有186家上市公司处于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7),这其中包括同时在海外发行的上市公司和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考虑到与其他公司相比,这两类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有着特别的规范要求,故将同时发行A、B股公司和同时在海外发行的上市公司剔除;若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资产重组,往往伴随着主营业务的重大变化,导致其行业归属发生变动,因此,将近两年内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或者正在进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予以剔除。最终,共取得156个研究样本,其中深交所上市公司55家,上交所上市公司101家。
本文以2008年度为时间范围,对样本公司这一期间的财务报告透明度状态作出评价;根据评价项目数据类型的不同,其来源有所差别,其中,违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网站有关数据为作者手工收集整理;其余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
(二)结构比率分析
按照表1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本文对2008年度的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7)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做了考察,以下是其各项目的得分情况汇总。如上文所述,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代表性行业,通过对这一行业的考察应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所处的大致状态。 (三)主要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及时性比较欠缺。主营业务运营数据是投资者及时了解公司运营情况的有价值的渠道之一。从表2来看,只有4家上市公司能够定期提供主要运营业务数据,占比不到3%,且全部为汽车制造企业(但并不是全部汽车制造企业都定期披露主要业务数据),这说明虽然这一项目有显明的行业特点,但实施水平仍然不高,其他行业更是如此;在业绩快报这一评价项目上,只有18家公司了年报或半年报的业绩快报,占比11.54%。本文认为,这一比例较低和我国当前对于业绩快报的规定有关,因为根据有关法规,业绩快报目前只是限于“可以”和“鼓励”,没有作为硬性规定;并且如果实际业绩与快报业绩偏差超过10%,上市公司董事会要做出专项说明,超过20%还要以公告形式向投资者致歉,限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的业绩快报行为;同时,能在3月底前披露年报的比例只有52%、能在8月中旬以前披露半年报的比例只有30%,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的时滞普遍较长。总的来看,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足,这必然会对投资者使用财务报告带来不利影响。
2.网络在财务报告传播中的作用比较有限。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有近80%的上市公司建设了公司网站,但其中只有近80%的上市公司在网站上提供了公开信息,这意味着其余超过20%的上市公司没有将投资者作为网站可能的沟通对象,纯粹出于其他目的建设了公司网站,如开展电子商务的需要;在建有网站并提供公开信息的上市公司中,只有76%的上市公司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公开信息,而不是只是将其作为“摆设”;在建有网站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30%的公司提供了在线分析功能,以方便投资者查询、决策。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财务报告的网络传播能力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3.财务报告内容的充实性不高。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20%的上市公司能够深入披露其所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详细情况;仅有23%的上市公司深入披露了其报告年度的现金流情况和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同时,只有27%的上市公司详细报告了其主要投资项目的进度和效益情况;只有不到40%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详细分析了其上一年度的经营情况及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而这些信息对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是非常关键的。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虽然形式上符合了相关法规的要求,合规性高,但从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来看,内容不够充实,投资者实际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4.财务报告的易读性差,与投资者互动程度不足。从表2可以看出,仅有不到一半的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的格式作出了相应的安排以提高其易读性,而在网站上与投资者开展互动交流的比例还不足30%。作为完整信息传递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财务报告晦涩难懂、缺乏反馈,必然限制其所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效果。而这一点在我国还没有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需要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共同采取措施,尽快改善这一局面,才能切实提高沟通效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对财务报告透明度概念的分析,提出了财务报告透明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评价体系为依据,对我国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所属的深沪两市共15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还比较欠缺、报告的内容不够充实、大多数上市公司忽视网络的传播作用以及报告的易读性较差等。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有助于切实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水平。首先,应修订相关法规,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定期披露主要业务运营数据,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对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设置“安全港”制度,从多方面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其次,尽快对财务报告的易读性出台相应操作性规范,降低普通投资者阅读财务报告的难度,使财务报告真正为投资者阅读、理解并使用,改善其决策的信息基础;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网站利用效率的考察评价,可考虑对上市公司网站的建设与运营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其中要特别强调发挥网站便利投资者反馈的功能,增强财务报告的反馈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Barth,Schipper.Financial Reporting Transparency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Spring
财务报告总结分析范文6
关键词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缺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一、财务报告的缺陷
财务报告是根据一定的假设前提和统一规范而编制的,然而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所依赖的前提与规范存在缺陷,所以财务报告并不能完全做到准确、全面地揭示企业的实际情况。
(一)会计确认基础的缺陷。
国内目前所遵循的会计确认原则为权责发生制,然而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加之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等因素,导致同一会计事务的处理得到不同的结论,这就给企图进行粉饰报表、会计利润操作的经营者以可趁之机。例如,企业为了减少税费的负担,可以通过调整折旧方式来减少本年利润,从而达到减少税费的目的。同理,企业可以推迟某些重大项目支出,来推迟费用的确认,也可以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提高短期的利润率。经营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粉饰报表,以达到欺瞒报表使用者和监管部门的监督的目的。总体而言,传统财务报表体系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基础的缺陷势必影响报表的可靠性。
(二)会计计量原则与会计计量的缺陷。
会计准则的制定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的原则与规范,因为每个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的情况各不相同,会计准则无法做到事无具细的制定。这样就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处理空间,从而对同一会计事务的处理有着多种,并且合乎规定的处理办法。此外,目前所使用的会计准则是2007年最新制定的,但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难有会计准则能长时间的适用,当有新的情况发生时,多数是没有会计准则可以遵循的。这说明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实践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会计计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不完全与不清晰,通常需要通过会计人员的估计,这就给会计计量过程中带入了主观的,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年限、残值的确定,费用的摊销,以及某些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等等,这些业务都需要专业会计人员的做出估计与判断。
(三)财务报告内容的缺陷。
1、财务报表的格式太专业化。财务报表的项目设置运用的是分类汇总的方式,本意是让报表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更加容易理解,然而单纯的数字填列,使财务报表的信息只有精通会计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2、财务报表存在时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信息的及时性与有用性显得更加重要。财务报表的有用性,主要依赖的是报表信息的有用性。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报表信息越是及时,越是有效。我国《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公司年报应于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然而很多业绩较好的公司,都采取预报的方式,使投资者更加及时的掌握公司的信息。
3、财务报表信息的单一性。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对于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则无法记录,如员工工作态度、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社会资源、产品竞争力、企业创新能力等。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对于考察与评估一家企业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所以说,财务报表的信息具有单一性,所提供信息的范围也是有限的。
二、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缺陷
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种: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主体应注意的是,不同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的缺陷。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将企业连续几个期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以查看相关项目变动情况,得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然而趋势分析法中,任何一种项目的表动,都无法单纯的判断其利弊。第一,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同一指标没有可比性。第二,财务报告是个整体的系统,每一项目都是相互关联的,不能从单一的项目变动从而判断利弊。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相关的财务项目进行对比,计算出具有特定经济意义的相对财务比率,据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然而比率分析法的最大缺陷是比率的可比性较差,由于会计程序的可选择性,财务报表比率的可比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在会计实务中可选择的会计程序就有:(1)存货计价,可选用个别计价法、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等;(2)折旧方法可选用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3)某些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等。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对不同时期和空间的同质财务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增减差异,用以评价财务指标状况优劣的方法。比较分析的重点就在于可比性,比较可分为两种:第一,不同时期企业内的比较。第二,同一时期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这两种比较,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第一,时期不同则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通胀水平都不同,则不同时期的同质财务指标背后的环境不同,所以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第二,由于会计处理带有一定的可选择性,所以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同质财务指标背后的产生方法有所不同,导致了企业之间的比较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比性。
总结:现行的财务报告及其分析方式依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与市场条件下,它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让使用者所接受,说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然而现行的学术发展水平与市场条件就是特定的范围。真理是没有绝对的,只有无限的接近,而在接近的过程正是随着外部环境改变的过程。同理财务报告及其分析方式并不是不能存在缺陷,而是要随着市场条件,经济环境与学术水平的发展而改进。这样才能体现它存在的意义,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有用性。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陈翔颖.现行财务报表的缺陷及财务报告变革.商业会计,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