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1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医疗观念的转变以及医保覆盖面的提升,我国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骨科则是许多医疗器械巨头最为看重的领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行业简介
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对于骨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则是以治疗骨外科疾病为目的而产生的,是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重要子行业,目前产品主要可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和其他类,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疾病和损伤:
创伤类
创伤主要指因意外、损伤或撞击引致的突发身体损伤。造成创伤类骨科创伤的常见原因有交通意外、失足或跌倒,以及被尖锐或坚硬的物体击中等。另外骨质疏松症等骨骼退化也会引致此类创伤。
关节类
关节是指两个或以上骨头接合以便身体部位移动的地方。通常由纤维结缔组织、软骨和韧带组成。关节炎及对关节的直接创伤是关节损坏的主要原因。髋关节以及膝关节损伤占关节类损伤的主要部分。
脊柱类
脊柱主要由椎骨的小骨头、椎间盘、韧带、肌肉及关节突关节组成。脊柱疾病主要包括畸形脊柱疾病、若干类型肿瘤、骨折、退化或椎体与椎间盘脱位等另外骨质疏松、骨关节炎也等较易导致脊柱疾病。
其他类
包括新型的足踝类以及在一些大型的医院细分的各类损伤。
调查显示,20xx年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容量为418亿美元,其中人工关节162亿元,占比38.72%,是市场的绝对主力。脊柱类产品市场份额占比21.8%,创伤类占比15.7%。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研究,目前国内市场上除了创伤类本土品牌占有较大市场规模,其余各类都由外资品牌占主导。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本土骨科医疗器械企业迅速发展,如威高、微创等,在创伤、骨外科手术器械、脊柱固定器械和关节重建器械等领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望成长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我国医疗器械相关法规
我国所有医疗器械产品在正式投产前,都要先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的注册认证。在临床实验完成的前提下,整个注册过程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我国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很多骨科器械为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国家严格控制,保证监管力度。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法规的改变对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影响巨大,创建了更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两票制:
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减少流通环节。要求争取20xx年在全国全面推开药品购销“两票制”。在医疗器械行业,“两票制”也预计会全面推开。
医疗耗材招标:
在20xx年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中, 明确规定招标需以省政府为主导,高值医用耗材必须参加集中采购。20xx年提出了更明确的要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鼓励跨省联合招标采购的要求。
医疗设备限价:
国务院在《十三五医药体制改革》中提出,对高值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大型医疗设备进行集中采购,对医疗设备实施限价。此举有望改善医疗设备昂贵,患者治疗骨科疾病经济负担大的问题。
骨科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骨科医疗器械细分市场前景广阔。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研究预测,中国骨科内植入耗材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xx年达到13亿美元,未来该行业将至少保持18%的年复合增长率。按这一速度,到20xx年,中国骨科内植入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金。我国骨科器械市场规模从20xx年的67.4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155.9亿元,预计20xx年全年市场容量在180亿元左右。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加,医疗护理观念的转变以及医保的覆盖面的提升,我国对骨科医疗器械的需求将继续增加,是骨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骨科医疗器械创新
随着骨科医疗需求的增多,创新才能满足不断涌现的新需求,骨科技术不断向数字化、个性化、微创化、精确化和智能化发展。代表性创新技术包括:
数字化骨科
近些年来数字化骨科迅速发展,出现的技术包括现代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测量设计、快速成型等。新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个性化定制需求,减少了手术的创伤性以及对医生技术经验的依赖性
3D打印技术
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骨科医疗器械创新骨科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带来了众多可能。我国在3D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为国内骨科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骨科技术未来其他的创新方向包括:
国内外代表公司情况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2
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继国家在信息科技领域招商引资政策,IT服务发展意见尘埃落定之后,中外各大资讯机构针对“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分析报告开始陆续登上舞台。
近日,继计世资讯《201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软件产业地图白皮书》之后,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也了针对“十二五规划”的IT服务领域发展分析报告。
IT需求多样化
“从全球来看,客户对于IT服务厂商的需求会向更加多样化方向发展。”Gartner研究总监汤彤妹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以往的IT服务中,安装、上线、运行、维护等方案已经不足以满足企业级用户的需求,企业更需要IT厂商拥有持续服务的能力,即IT服务能够支撑企业后续业务发展,IT基础架构构建能够预见到企业三年甚至五年以后的变化。
以某地区的移动手机用户的BI(商业智能)服务为例,目前的BI分析中数据仓库已经从横纵向对比,上升到各种纬度对比,这种分析方法能提供的数据不仅包括用户数量及每年话费多少,还能显示用户量在某阶段突然减少,以及减少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CIO面临双重挑战
除此之外,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T服务也给企业级用户带来新的选择与机遇,企业只需几台终端,就可以完全享受强大的云平台为其业务运转提供的各种应用。中国政府已经看到云平台的应用前景,率先在五个实验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制定不同的搭建云平台的策略。但是,不管理是政府还是IT服务商,不能跟风建设,思考云服务的定位以及在云上提供何种服务才是云计算落地的关键。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3
个性化,指不同个体具备不同的基因和蛋白配置文件,研究者通过年龄组和基因组对比,可尽早筛查出早期病变。预测性,就是强调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借助PET/CT,我们能够筛查出更小的肺癌肿瘤,提升患者成活率,甚至做到肺癌的治愈。这一进步已使20%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到保存。预防性,即在患者发病前采取行动,进行预防,更强调健康和功能维持。参与性,则是希望唤起保健护理对象的积极参与,同样也希望社会负担起一定责任。筛查、诊断、治疗、随诊依赖于现代诊疗技术的影像融合过去的40年可以说是影像发展的黄金40年,单模式的影像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筛查、诊断、治疗、随诊过程中依靠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DSA、显微镜、内镜、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PET等技术可以对病患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随着2003年PET一CT技术的出现,基于多模态的影像融合 (intergrationimaging)技术得到发展,出现了PET一CT、超声聚焦海扶刀、PET一MRI,这种融合充分发挥不同影像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依靠这些技术,通过对病患的精确诊断、定位,可以对疾病进行精确地治疗。以上这些实验室数据、病理信息、影像资料利用IT技术,通过医院PACS系统、HIS系统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海量疾患信息。随着这些影像技术不断融合,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能够为疾患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影像学科已从单一影像发展到融合影像,由过去的解剖图像发展到更加关注代谢和功能。以前,医学影像的大量工作都属于鉴别诊断;今天,医学影像更多地涉及诊断和组织学层面。随着 p4Medieine的发展,医学影像还将为其提供治疗方案,甚至直接参与治疗。未来医学影像势必将会参与筛选、诊断、治疗、随诊的全流程。未来,影像学将不止是放射学、核医学、超声波,而是综合诊断和综合影像。它的核心是要把实验室、影像、病理,特别是分子病理,融合在一起,远远超出现在所说的“大放射”的内涵。也许我们无法完全描绘出未来医疗机构的架构,但是影像学科未来必然影响病理科的发展。数百年以来,病理科在诊断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现在,融合技术的进步可能促使影像学科与病理诊断联合起来,实时发现人体异常数据,然后用影像定位,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使用分子病理来进行标记和治疗。医学影像的发展使用了多种融合技术,PET/CT的兴起恰好证明了“融合技术是生产力”。融合技术不单是把设备融合,也不单是把治疗和诊断融合,甚至可以将药学和设备融合。当然还要使用各种IT手段,搭建一个综合影像平台。当前国情需要现代诊疗技术跨越式发展我国地大物博人多,近30年经济发展迅猛,但是GDP发展地区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匀,医疗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较大。随着老龄化、城镇化的加深,医疗服务需求已改变且增加,医生的来源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先进技术的挑战,都巫需现代诊疗技术有大幅度的提升。二、现代诊疗技术设备的市场和规模2012年8月1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国民主要健康指标将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二十,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一7%。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其中有1090亿元明确要用在县级医院建设。2008年的医疗体系投资安排的资金为48亿元,而未来8年年均将有500亿元的专项资金,为2008年的10倍。现代诊疗离不开先进的设备,我国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装机CT设备Hooo台、核磁设备4000台、血管造影剂3(X)0多台。随着医院设备更新、添加,这些设备的装机数量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市场潜力很大。数字化放射科的设备,年增长4%一7%。2012年北美数字影像设备市场970万美元,欧洲的市场居第二位。2018年全球数字影像设备市场将增长到133亿美元,从2012年到2018年,将实现 5.40/0的年增长率。我国的医疗行业IT产业市场和规模同样不可小觑。IDC的报告显示,2011年医疗行业IT花费已达 146.3亿元(到2015年这笔花费将达29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8.9%,占医疗总费用比例已接近0.8%,而未来五年内年复合增长率仍将达到18.4%,高于其他行业1T市场平均增速。2011年医院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已达到6.17亿元,增长率达到14.3%。医疗行业目前已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性信息系统,但各个子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需要占用大量计算和存储资源,部署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将尤为必要。
现代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紧密考虑“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的需求,要以政府和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目的是要适合国情解决临床应用的难题,产、学、研、用合作,以科研创新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建设和发展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具体举措如下:1.研究重点课题,推动产、学、研、用平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例如正在进行的“基于多模态影像的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多模态分子影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由临床医生、理工科研究人员共同攻关,将解决临床重大问题,随之而来的带动设备技术的创新,新技术的创新将推动适应临床需求的高新技术设备产品问世,从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形成良性互补的产业研发模式。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对慢性病、老年病的现代诊疗技术研究,在“治未病”方面开发新技术。2.加强多中心研究,带动推广和应用。利用联盟的优势,建立几个全国性现代诊疗技术推广基地,在联盟单位间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推动新技术开发、应用。3.创办新型学科教育,着重复合型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搭建平台,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推动现代诊疗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切实保障我国现代诊疗产业可持续发展。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及首医医学影像信息工程研修学院,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他们认准了人才市场需求,积极培养生物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受到了市场的欢迎。4.依托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要放眼世界、着眼于临床需求,建立理工医紧密合作的“政、产、学、研、用”平台,以“产”为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扶持建立国际化大型医疗集团。5.加强现代诊疗技术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研究,防止医疗资源浪费,加强现代诊疗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例如“工HE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影像诊断的路径等等,都是鱼需解决的。综上所述,加强现代诊疗技术推广和应用任重而道远,重视“政、产、学、研、用”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戴建平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医院质量管理;信息化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疗体制改革必经过程[1]。医院的信息化,能够使成本合理化,涉及的范围覆盖了临床管理、护理流程管理、财务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系统等方面,促进了医院建立全面、高效的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而建立临床信息系统,特别是电子病历这方面的信息建设,对于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管理质量、医疗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利用符号、文字、图形、图表、影像、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实现存储、管理、共享和重现的患者的健康信息,是病历的记录形式之一[2]。电子病历通过可操作的信息平台,将患者在各方面的数据集成起来,集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平台,实现患者医疗记录的实时性及共享性。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它定义为:电子病历是基于一个特定的系统的电子化患者记录,该系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数据、提示以及临床决策支持功能[3]。它具备两方面特征:①信息的覆盖面广,在时间方面表现为跨越人的一生,内容上包含所有的医疗信息以及一般的健康记录。②具有纸质载体病案的全部功能,并且超越纸质病案的功能。
电子病历具有巨大的存储容量、快速传送信息、充分全面的病历内容、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临床记录、临床信息共享性、随时变化,随时更新以及较低成本等优点。而它的功能包括:①系统性采集管理就诊信息以及长期的健康记录;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够便利、安全、有效、高效地访问病人长期健康记录;③能够给收治患者的医院,提供有用、主要的健康信息;④为患者或患者家属提供合理的诊疗计划还有循证医疗服务;⑤采集数据用于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改进、调查患者的电子病历利用率、风险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资源配置计划以及医院业绩管理数据;⑥采集的信息用于病案还有医疗支付的患者个人健康信息;⑦为医疗服务、医疗改革提供适当过滤的信息,增加对医疗研究支持、对公共卫生的报告以及探讨流行病学的活动;⑧对于临床试验与循证研究,具有积极作用[4]。
临床路径是指医院、医生、护士还有一些专业人员,针对某一病或者手术,使服务对象控制成本、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还提供高质量服务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5]。它的共同内涵包括多专业协调工作、预期结果的制定、服务的时限、服务的连续性、持续的服务品质改进等特殊内涵, 是设计精密的临床服务计划。为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提高临床效益, 同时控制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费用。临床路径强调的是将传统的弹性治疗改革为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计划[6]。我国也有一些医院正在试用。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缩短了患者住院日, 降低了医疗费用, 既解决了目前医疗费用飞涨的弊端, 又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在2014年开始使用电子病历系统,选取2011~2013年于本院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80例患者数据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于本院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80例患者数据为观察组。所有患者都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160例患者中,男患者89例,女患者71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1.2岁,所有患者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过程中没有合并其他手术,也没有患者转科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纸质病历结合常规治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电子病历结合临床路径的方式。
1.3评价标准 ①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删除不完整的数据。②删除无用且与整体数据差异大的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更少,治疗费用更低(P
3讨论
电子病历系统对于我国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①电子病历系统作为医疗体系的特殊载体。医学与信息的结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新传统医疗的服务模式,克服传统医疗模式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诊疗的不连续性、操作的不规范性、服务意识主动性欠缺、信息共享性缺乏等。因此,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体系,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及时和公平的医疗服务,是全球医疗服务界关注的焦点。电子病历作为承载患者医疗信息重要的载体,具有重要作用。②加快推动电子病历在我国的应用意义深远。加快和推动电子病历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对我国医疗服务的发展意义深远。?电子病历的推动符合医学发展。电子病历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经济的保障;?电子病历的发展是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与管理服务体系的必然需要。电子病历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医疗质量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监测与管理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也是居民健康档案重要的全面的数据资源;?电子病历能够满足医学服务创新的需要。通过电子病历的应用与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患者信息资源的科学积累,对研究疾病机理、诊断疾病、改进治疗疾病的技术、管理疾病、创制新药方面提供科学全面的技术平台,而且,对于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提高医学研究效率方面具有深远作用,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够很好地个体的健康需求。③对于电子病历系统在我国发展现状的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以收费管理和以医嘱管理为中心的两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第三阶段。相对于第一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更加注重医院临床主体业务的运行以及管理服务的覆盖面,其重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对于临床数据的收集、交换、传输、存储、共享和科学合理的应用。为配合国家的医疗改革工作,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技术指导文件的出台至关重要。而在医疗改革这一特殊时期,加快关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转变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以及临床安全质量控制,是我国医疗服务信息化面临的迫切任务。
电子病历系统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相对于纸质病历记录合并常规治理的方式,电子病历在临床路径更具有优势,能够明显减少住院天数与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电子病历在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确实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Wong G Y, Mason W M.The Hierarchic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or Multilevel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85,80(391):513-524.
[2]谢栋梁.电子病历初探[J].医学信息,2010,23(6):1781-1782.
[3]孙沂振,沈云学,唐鹤云.电子病历概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3):1-5.
[4]CHIMA.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EB/OL].(2008-05)[2011-02-21].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5
摘 要:本文从文献保存与利用的角度略谈了技术的影响,同时强调了缩微文献内容确定的重要以及缩微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可能走向。
中图分类号:G25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45-02
收稿日期:2012-03-28
作者简介:暴国霞(1961-),黑龙江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宋晓微(1954-),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员。1 导言
缩微技术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综合性强且技术成熟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起源于1838年英国摄影师丹赛用摄影的方法通过显微镜第一次把一张20英寸的文件拍成1/8寸的缩微影像,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缩微技术是一项传统而且成熟的文献保护技术,也是到目前为止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文献保存方式之一。国外缩微技术的应用已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宝贵的管理经验,1936年以后,我国图书馆开始应用缩微技术,至今也有较长的历史。现在全国各地省级图书馆已拥有了缩微设备。1985年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当时,开展缩微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救纸张老化严重的古籍善本和民国文献。一方面,通过缩微技术和缩微文献国家母片库的建设,使珍贵文献的内容与形式长久地保存下去;另一方面,缩微拷贝片作为纸质文献的替代阅读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纸质文献的接触性利用,客观上延长了文献的载体寿命,缩微技术在文献资源保存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馆藏文献的缩微保存
任何一项技术都是为内容而服务的,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界应用了近30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至2009年底共抢救各类珍稀濒危文献典籍和报刊100,392种。缩微文献合计 1,389,265 (卷/张/片)。缩微资料内容范围包括国外博士论文、中文报刊、民国图书、1931年~1934年间江西苏维埃政权出版物、日本政府出版物、英美政府解密资料和早期来华传教士文集,以及1895年前西方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世界各国语种词典和各国人物传记等胶卷或平片。
与国家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上不能同日而语的各省级图书馆(即缩微中心的成员馆),也都缩微复印了本馆的文献资源,四川省图书馆从1985年开始采用缩微技术,已将馆藏部分珍贵文献制作成了缩微品。至2005年缩微部分珍贵文献2,223种。合计3,069卷,2,040,309拍(为其他馆复制的未计)。缩微资源内容范围有馆藏善本书、民国时期报纸、民国时期期刊、现报等;至2005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缩微拍摄各类报纸、古籍善本和期刊文献约2,500种、200万拍。重庆图书馆缩微复制了古籍善本、建国前后报纸、民国书(革命文献)1,641种150多万拍。
由以上几个图书馆缩微文献资源内容可见,除全国缩微中心缩微复印的文献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以外,各省中心缩微的文献内容大致相同,当然这与最初成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宗旨有关,但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完成相关项目需要的资源内容基础上,每个图书馆都根据各自的文献特点,不断地拓宽可缩微文献的范围,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很多文献资源需要永久保存,成为新历史时期的内容。
3 我馆缩微技术的发展
我馆于2010年成为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成员馆,并着手利用缩微技术对本馆珍贵古籍文献、破损图书报刊进行再生性抢救。2011年,我馆共拍摄民国时期图书15,183拍。由于我馆缩微技术刚刚起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馆需要缩微拍摄的文献主要有馆藏古籍、善本及民国图书报刊,以及地方文献、档案、工程图纸等纸质重要文献及破损文献。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对黑龙江省内各高校、档案系统、金融、医疗、政府机关的珍贵资料进行缩微拍摄。
4 已缩微文献的开发利用
对于年代久远、历经变迁以及保存环境条件差的古老档案和书刊,利用缩微技术,将其原件制成缩微品,来代替原件提供利用,解决了原件妥善保存的问题。据有人进行老化实验测试证明,由安全片基银盐缩微胶片制成的缩微品可以保存800年以上。对那些不易长期保存的档案、图纸和资料等原件上的信息,用缩微技术的方法将其转移到缩微胶片上,就可以长期保存下去。而文献的留存,除去珍藏和史料价值,很大一部分还在于能够更好地利用。目前,微缩制品在文献保护方面的作用已毋庸置疑,而在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有:缩微内容及用户群体所限,读者需求少;图书馆对缩微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缩微胶片检索不便;理念陈旧,重藏轻用。近些年,各图书馆在缩微文献的利用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且成果显著。如天津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都建有专门阅览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999年~2004年共接待来自日本、香港等地的读者600人次,为读者复印还原缩微文献2,200多张,刻录光盘2,600多条,电脑氯酸钙50多张,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使缩微文献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天津图书馆从2009年起实施馆藏缩微数据库建设项目。现已建成并到图书馆网站为广大读者提供查询服务的“缩微文献影像数据库”,下设有“民国期刊数据库”、“民国报纸数据库”、“民国图书数据库”和“古籍文献数据库”。
5 技术整合后的优势互补
缩微技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发挥作用,然而其发展与危机同时存在,在文献保存与利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都凸显出来。而突飞猛进的数字化文献,因其传播和利用的高度便捷性,大大便利于用户的获取,但由此也带来一系列文献使用的法律问题、内容客观性问题以及稀有资源贬值问题等。目前,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已成为发展必然,“数字缩微”技术(即指将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相整合而产生的数字缩微技术以及应用这一技术所开展的文献影像处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信息传播中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所依托的信息资源互为信源与信宿,而在信道中两种技术互为手段,相互支撑。
6 技术应用后的现实思考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用来记录文献知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摄影技术的发明使文献传播变得形象生动,缩微技术的发明,使存储信息的容量增大,数字技术使文献能集图、文、声像、动画、影视于一身,存储和检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同阶段的技术发明,都是为了更好保存和呈现文献内容,并将其记忆,从而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利用。保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在技术日臻完善的提前下,利用即变得更为重要。缩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向社会公众普及推广的宣传力度,开展各类基于信息保存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合作,将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技术、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虽然缩微设备在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加之与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互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我馆(甲方)在与省地方志办公室(乙方)合作过程中,遇一问题,在此作一简略叙述。甲方按合作协议拟将乙方资料室入藏的所有志书制成缩微胶片,但纸本文献所有权及缩微胶片入藏权均不在甲方,但乙方又不具备保存缩微胶片的物理空间及阅览设备及环境。在这种前提下,双方修改了合作意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将纸本文献依据一定的原则先期进行数字化,以期将来把已数字化的文献再制作为缩微胶片。因此,无论是缩微文献内容的确定还是服务领域的拓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技术及设备环境,还需图书馆以创新思维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 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网站:swzx.nlc.省略/.
\[2\] 何先进,马建平,田时伟.四川省图书馆文献抢救工作二十年回顾及展望\[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3).
\[3\] 唐磊,李璐,陈丽莎.图书馆缩微文献数字化与服务研究报告\[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3).
\[4\] 张丁,杨红友.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重庆图书馆的缩微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4).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指数
中图分类号:F424
当前,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信息化浪潮不断高涨,正在演变为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分析信息化发展指数入手,研究如何提高丽水信息化发展指数,进而提高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1 丽水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
根据《2013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Ⅱ)研究报告》,丽水、衢州两市属信息化发展指数第三类地区,即信息化发展较低水平地区。这类地区2012年信息化发展指数低于0.740,平均达到0.725,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4.1%和第一类地区的74.5%。
1.1 全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和“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智慧政务”试点项目,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服务年活动,深入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全市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经测算,2012年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Ⅱ)为0.731,比2011年提高0.045(见表1),其中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五项分类指数分别达到0.663、0.914、0.702、0.866和0.493,比2011年分别提高0.022、0.029、0.074、0.007和0.098。
表1 丽水市信息化发展指数(Ⅱ)与分类指数比较
基础设施指数 产业技术指数 应用消费指数 知识支撑指数 发展效果指数 总指数
2011年 0.641 0.885 0.628 0.859 0.395 0.686
2012年 0.663 0.914 0.702 0.866 0.493 0.731
1.2 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特点
(1)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支撑作用增强。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产业的宏观环境及技术层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2012年产业技术指数达0.885,在五个分类指数中最高;(2)信息发展效果良好,应用消费日趋广泛。随着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互联网用户数快速增加,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用于信息消费的支出不断增加;(3)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随着三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已建成了广播电视并重,农村城市并举,无线、有线、卫星、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体系,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2012年,全市基础设施指数达到0.663;(4)民生项目加快建设,群众体验渠道增多。近年来,丽水各家通信运营商紧紧围绕丽水市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了网络的宽带化、光纤化和智能化,形成覆盖全市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的立体型、智慧型通信网络。
2 当前信息化指数显示的问题
2.1 全市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2012年,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Ⅱ)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莲都区、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测度结果显示,我市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发展仍不均衡,各地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
2.2 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从信息化综合评价看,目前还存在部分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过低,县(市、区)之间差距过大,部分县(市、区)信息化水平排名比上年有所下降等问题。2012年,9个县(市、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62。
2.3 信息化“短板”值得重视
通过对2012年信息化五个分类指数进行县(市、区)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信息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从五个分类指数来看,发展效果指数差距最大。2012年最低发展效果指数仅相当于该分类指数最高值的39.8%,其次为应用消费指数,最低应用消费指数相当于最高值的74.2%.
2.4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较弱
从统计路径分析,目前大部分信息化统计原始资料来自电信、移动、联通等主要信息化运营商。各县(市、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所属的信息化队伍普遍偏弱,部分县尚未完善组织机构的建立,缺乏更加可靠和全面、综合的统计分析队伍。
2.5 信息化统计范畴未全覆盖
近年来,丽水网络和电子产品、移动互联网终端逐渐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生活用品的技术与信息含量越来越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终端。互联网普及率、数字有线电视普及率、手机普及率、宽带普及率、家用电脑普及率、“市民公交卡”覆盖率等指标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生活工具数字化的实现程度。
3 提高丽水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对策和建议
3.1 以“全省指数”为标杆,提高各类信息化指数
浙江省的信息化发展指数计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对每个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计算;再采用简单线性加权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各个分类指数;最后通过各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出总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DI为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数值。
n为信息化发展指数分类的个数。
m表示信息化应用水平第i类指数的指标个数。
Wi为第i类指数在总指数中的权重,且 。
Pij为第i类的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Wij为第j个指标在第i类指数中的权重,且 。
我省指标体系借鉴了国家统计局相关信息化发展指数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引导各地不仅要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要重视信息化应用和效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加速融合。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信息化发展指数的统计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短板”问题;
3.2 以“智慧政务”为抓手,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
加快“智慧政务”试点建设,着力完善和优化政务云平台建设,做好“智慧政务”推广和应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向公众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政府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智慧型,提高政府工作的精准度、敏捷度。加快“云”迁移力度,全面推进项目建设。2003-2007年是丽水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高峰期,按照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周期测算,今后几年内,各部门大量的信息化设备将需要更新换代。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要加快“云”迁移的力度,实现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的项目数量有明显增加。强化“政务云”优先、公共服务优先理念,重点支持涉及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社会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的“政务云”优先发展。推出智慧丽水微信、科技项目申报、教育资源共享等一批“智慧政务”体验项目,依托“智慧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让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智慧政务”服务的优越性;
3.3 以“无线城市”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部署新一代宽带网络,全面开通市区182个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站点。推进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不断完善网络布点,建设宽带应用网络设施。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4G的推广应用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加大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信息化水平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3.4 以“两化融合”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化社会普及水平分别从电信、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三个方面选择代表性指标。“两化融合”基础上的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新型工业化,更多的体现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高技术含量、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推进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加快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大力发展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推动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等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工作效能,加快推动我市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3.5 以“农业信息”为抓手,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大农村信息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服务手段,促进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和信息自由流动、有序对接,从而有效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和农村的统筹、协调发展。要面向广大农民和农村,从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和搞活农产品流通两个方面,大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让农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根据农业发展的地方特色,建立地方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渠道,让地方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和地方的文化建设形成互动的局面。让农民在信息化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和收获急需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经信委,2013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Ⅱ)研究报告[R].
[2]张瑜.信息化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CSSCI来源期刊),2011(08).
[3]张新红,于凤霞,刘厉兵.信息化城市发展水平测评[J].电子政务,2012(Z1).
[4]张新,马建华,刘培德.域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价方法及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