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

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学 计算机教学 实践课程 策略

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是计算机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践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演示和操作软件的各种功能,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学生在实践中要自己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处理,程序调试和运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习编程的经验,最终获得所需的结果。因此,如何开好计算机实践课,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

一、要有完善的实践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践计划是实践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践的题目、时问、地点、课时分配、实践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计算机房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的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验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践都要有实践提纲。实践提纲格式为:

(一) 、实践题目

(二)、实践目的

(三)、实践要求

(四)、实践内容

(五)、实践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践思考题

实践提纲必须和实践计划一起编制,两者协调一致,实践提纲是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由教务处或者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每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精心策划,统一编制,在教学中不管是哪个老师上这门课,都要按照统一的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完成实践课程,根据实践提纲执行情况书写实践报告。教师也是按实践提纲的要求来检查实践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提纲编制时对每门课程的每一次实践课都要有周密的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硬件环境

实验室内学生上机所需的计算机及有关外部设备都要能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验,学生所用的设备要合理分配,集中管理,一些辅助教学设备(无尘黑板)都要能满足上机实践的要求。

(二)软件环境

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

(三)组织和管理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秩序、严令学生遵守计算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实践学生的人数超过计算机台数,最好是分组进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管理和辅导。

(四)教师和学生

教师要对实践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而学生要按实践提纲作好实践课前的准备工作,特别要学生自己编程上机时,学生一定要在上机前准备好程序,实践时主要是编辑输入程序和调试程序。

三、实践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践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为了上好计算机实践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实践课开始时,老师要重申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践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在实验中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实践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自己在教研工作中开发的一些应用软件,将一些程序设计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能尽快学会动手。

最后一点,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和风格。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四、实践课的总结和效果巩固

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和有关算法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验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直接体现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班级、学号、姓名、实践时间及课时数

(二)实践题目

(三)实践目的

(四)实践要求

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文2

编程 实训教学 程序设计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后,除能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外,不能应用计算机语言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理论基础,然后是把计算机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的获取无疑要通过理论课堂,应用能力要靠实践,现在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设置也都是按照“理论+实践”模式,那为什么学生学过语言课后普遍认为不会写程序,不会应用计算机语言这个工具呢?本文在分析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综合实训的组织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机会,锻炼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创新能力。

2.目前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组成。

课堂的实践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课外实践教学对于程序设计来说锻炼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往往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的专业问题,因此,在校阶段的综合程序设计实训尤为重要,要通过综合实训锻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专业服务。

二、理论课注意调整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心理作用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大多数是一个字“难”,普遍感觉课程很难,会把这门课当做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对待,本人认为这样对学习语言课是不利的,计算机语言和我们日常讲话说的“汉语”是一样的,都是交流的工具,只不过汉语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计算机语言是人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目的是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就如同我们学习英语,是想和不会说汉语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一样,那我们要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和讨论,就需要计算机明白我们的意图,计算机如何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呢,就是通过约定好的计算机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所以计算机语言是表达我们人类想法的工具。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计算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才会更好地建立让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好地应用计算机语言转换自己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只有通过多编程多练习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这样的工具。

三、调整课程设置模式,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目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安排大多采用“2+1”的课程模式,也就是每周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1个学时的实践课,实践课的安排一般采取“两周一次”的方式,即每两周才上一次实践课,每次课2个小时。例如,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来说,三种控制结构会在2~3次课完成,但是学生会用控制结构处理实际问题需要多练习多编程才能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应该针对每一种结构(例如选择结构)给出多道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建立遇到同一问题多种解决路径的实际问题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采用选择结构。但是按照“2+1”的课程设置模式,课内实践的时间不足以保证对单一知识点的很好掌握。因此,加大课内实践的时间是有必要的。近几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c/c++语言课程调整为“3+2”模式,每周有实践课,每周的理论课中增加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验课前分析,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四、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组织和实施

进行程序设计综合实训是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程序设计的理解并体验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对于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指导以及考核都要以综合实训的目的为核心。

1.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

学生能编出具有完整功能的实用程序时,会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最好的原动力,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算法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确定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很重要。

关于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一系列现有题目中选择。我们编写了程序实训指导书,在书中列出了24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这24个题目分数据库管理、游戏设计、图形、算法设计等分类,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实训题目。

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自己选题。鼓励学生根据本专业所学专业课,自己选择在专业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程序设计实训过程来完成。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提前写一个报告,包括简单的选题内容,以及准备采取的方法,指导老师根据报告决定该选题是否能作为实训选题,并且提出补充建议。

2.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法

综合实训采用结对编程的模式,两个学生选择一个选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指导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出现的问题。

3.成果考核和成绩评定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考核必不可少。一个完整的实训过程必须要有总结报告,总结能使学生发现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实训结束要求提交的资料

完成题目的基本要求,提供正确的源程序;

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符合要求,给学生一个实训报告的模版,其中包括实验内容、设计步骤、程序流程、主要算法设计、总结与体会等。

(2)考核方式

按照平时考勤、程序源码、实训报告三方面,按照2:3:5的比重考核打分,最终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评分制。

五、总结

从多个年级学生的实践结果来看,加强课内实践,重视综合实训,并且严格实训组织和内容选择,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极大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凌.“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怎么做[J].计算机教育,2006,(8).

[2]李丽琼,刘彦宾.从培养创新能力入手改革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

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文3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地表达某个信息,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方面的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我们制作交互性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直观的教学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这是其它任何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实物演示,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教师能及时得获得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二、加强教材建设,紧跟计算机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足以说明教材的重要性。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们现在的教材可能几年才更新一次,也就是说我们所用教材,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相对滞后。为了让学生学有所用,与时代接轨,我们作了以下的尝试:首先,重组课程内容, 及时增补最新的软硬件知识,与组装技巧,选用最新,最实用的教材。其次让学生去做计算机软硬件市场调查,以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并作出具体的市场调查报告,让学生在对当前计算机发展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最新的软硬件知识与组装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最后,不定期地请资深专家到校内作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克服教材的滞后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职业技能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动手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的思想有助于培训学生自主实训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我们制订的实践体系与内容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培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效果。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的拆装技术,独立地选购组件并组装电脑,软硬件维护,以及微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我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订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对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熟悉计算机产品的性能和市场行情,使他们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配件,为用户制订微型机系统配置与选购方案。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马上得以运用。如果制订微型机系统配置与选购方案能得到用户,或是教师的认可,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非常成功,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做完以后学生也能收获一份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乐学、好学。

四、完成实验,制作实训报告。

学生通过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可以到硬件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所学的知识马上就能得到实践,不但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而且可增强实际动手能力。这时如果我们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制作完整的实验报告,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报告是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实验表现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验知识复习的材料。所以制作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门课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可以适量地增加一些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硬件知识。如在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实验上,可以增加各个部件与主板的示意图,让学生把各个部件在主板上位置进行连线,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各个部件,而且学生能明确它在主板上所处的位置。最后可以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讨论和结论是实验报告中最具有创造性的部分,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应该严肃认真,不能盲目抄袭书本和他人的实验报告。

总之,我采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经过几年来在《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完成学习后具备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的一些技巧,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刚.科教新报.科教新报社,2009,(14):34.

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文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虚拟实验;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41-02

引言:

自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各传统产业积极向“互联网+”模式转型。2016年6月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峰会,推动了“互联网+”与政务、民生、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一场关系到每个人的以“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大变革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通识课程“大学计算机”,其内容由软件工具应用向面向计算、面向计算思维转变成为必然。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构建

随着高性能计算、普适计算、量子计算等一系列计算问题的涌现,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等社会应用的兴起,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构建“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成为趋势,重点展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

第一,问题的抽象与建模。自然社会问题如何抽象与各种建模方法,计算机科学的知识领域有哪些,计算机科学家在思考什么,基于计算机能做什么。

第二,信息的表示与编码。从计算机中的“数”与“码”两个方面理解计算机信息表示和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方法,形成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形式化。

第三,计算机的三大平台。强调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原理、资源管理机制和基于系统平台的网络计算服务,体现“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第四,计算、算法与程序设计。强调计算的本质和计算机应用的理论问题,从计算机科学中找到对计算需求的支持。

二、“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现状与挑战。从教师角度看,知识陈旧、视野局限、师资培训经费紧张和实验室条件有限,任课教师更愿守着原来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从学生角度看,学习兴趣不浓,基础参差不齐,自学习能力差,学生更愿玩着就把课程学分拿到;从外部环境看,学校认为“大学计算机”课程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帮助不大,导致大幅压缩课时,缩减教学报酬等。因此,保障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2.解决策略。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辅助理论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计算思维的建立。虚拟实验室是在网络环境下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具有传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特点:经济性、开放性、针对性,操作者可随时控制实验的进展情况,实验中相应的数据也可按需求反馈给操作者。因此,我们提出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以虚拟实验促进计算思维落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包括以下环节:

第一,MOOC。借力985高校已有的优质MOOC教学资源,解决师资力量薄弱、视野局限、培训经费紧张等问题。

第二,SPOC。根据学生的特点,建设SPOC以补充教学资源,弥补MOOC资源对当地学生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的直观演示,助力理论教学,让理论知识更易于学生掌握,同时解决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各个关键实验正常开设的问题。

第四,学生的在线学习与讨论。通过技术手段掌控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自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第五,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知识。

第六,软件应用。以案例驱动的方式开展软件使用教学,兼顾学生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七,知识扩展。结合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新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扩视野。

3.具体做法。(1)实施流程。第一,课前。教师制作完善教学资源,设计任务单,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根据任务单展开学习,以报告单的形式反馈小组讨论结果,实现知识第一次内化。第二,课中。教师课堂测试10分钟,组织课题讨论、小组汇报等学习活动,总结与点评,答疑及深度讲解;学生完成测试题,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出疑难问题,实现知识第二次内化。第三,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线上讨论,解答讨论区的学生问题,整理归类学生问题,评价学生帖子质量;学生参与线上讨论,完成知识进一步内化。(2)保障措施。第一,预习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预习任务,学生在线预习;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提前收取小组报告单;小组根据各组员参与完成报告单的表现,分出A、B两个等级,与教师给出的小组打分进行加权,A-100%,B-90%。第二,翻转保障。提前一天根据小组报告单确定各组讲解的主题;课堂上随机抽该组学生上台讲解;讲解清楚个人、小组均加分;讲解不清楚个人、小组均扣分。第三,课前测试。每周测试一次,每次10分钟;测试题目随机抽取;题目至少提前一周公布;测试成绩累加到学生平时成绩。第四,实验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实验任务,实验目标明确;学生在线完成实验及作业,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单,根据学生实验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分出A、B、C三个等级,累加到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第五,激励机制。好笔记奖励;互动交流奖励。(3)成绩构成。

各分项成绩详解及成绩存档材料说明:

①“MOOC视频观看”、“线上讨论”、“线上实验”成绩均来自MOOC平台后台数据;

②“学习笔记”、“完成报告单”由各组组长和教师共同提供;

③“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由教师提供;

④“期末考试”来自考试系统后台数据。

(4)教学效果。在对“大学计算机”实验班学生的调查中,88%的学生认可这样的教学形式,82%的学生认为现行教学内容对自己有帮助,94%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对深入理解知识有帮助。

在对“大学计算机”教改任课教师的调查中,98%的教师认为教改利于自己的知识更新,85.1%的教师对开展教改有信心,97%的教师认为虚拟实验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有帮助。

三、总结与展望

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开展“MOOC+SPOC+虚拟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是值得的,接下来将着重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问题,切实找到适合不同特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26-001

许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学生这样的提问:“老师,我的电脑为什么总是死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思维习惯,教师往往会回答:哦,死机的原因很多,然后,一一列举死机的原因,并提给学生列举各种原因导致死机的解决办法。当然,免不了还会强调,死机最主要的原因有可能是病毒,然后开始讲解病毒的定义、病毒的特征、病毒的种类等等问题。最后,同学们通过教师的介绍后,了解了死机的原因和死机的解决办法,还知道了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特征、病毒常见的种类等等理论问题。但不难看出,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且也仅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了提高,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当学生碰到死机,碰到病毒又该如何解决时就会感到“狗咬刺猬无从下口”,当然我们的教学也是失败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把该例子作为一堂示范课来讲解。以下是此次教学的具体过程:

一、设置难题,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的开始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一台电脑最近经常出现突然“死机”的问题,机器的基本配置是:PⅢ800,128M内存,硬盘20G,操作系统XP(盗版),距上次安装已有一年,装有瑞星杀毒软件,但两周未更新,应用程序装了很多,系统速度很慢。电脑购于三年前。

二、寻找线索,调动学习兴趣

请学生找出这个案例中的重点数据:1.机器老;2.内存,硬盘均较小;3.系统时间较长,程序多;4.杀毒软件未及时更新;5.经常突然死机。就此引出问题即学习的重点:死机的含义;死机的分类;死机的原因;死机与软、硬件的关系;如何防范死机以及如何解决死机。

三、分组教学,增强学习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总出可能出现的原因:1.硬件问题:电源故障电压不稳、内存条故障或松动、CPU或主板等等。2.软件问题:病毒感染、系统遭到破坏、某个应用程序安装或配置出了问题、系统资源不足等等。

四、上机试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通过阅读资料、网络查找、请教计算机高手、有条件的可以亲手实践与测试。综合各种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由各小组编写一份分析总结报告。

五、分析评价,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认同感

选出学生代表做总结报告的表述。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听众的角色并通过观察和学生的描述,为学生在此次学习中的表现给予评价。教师评价的主要参考有: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判断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小组的总体表现等等。

六、归纳总结,提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1.死机的分类有:①开机过程中的死机;②在启动计算机操作系统时发生的死机;③执行某些应用程序时出现死机;④退出操作系统时出现死机。2.死机的原因。其中硬件的原因:①主板电容;②散热不良;③移动不当;④软硬件不兼容;⑤内存条、硬盘的故障等等。软件的原因有:①病毒感染;②CMOS设置不当;③初始化文件遭破坏;④硬盘剩余空间太少或碎片太多;⑤非正常关闭计算机;⑥启动的程序太多等等。3.如何加强防范和解决:①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即时更新病毒库、不要关闭杀毒软件的监控程序;②不要上一些垃圾网站,不要去一些杂七杂八的网站下载软件;③不熟悉的人传给的东西不要随意运行;④把你的隐藏已知文件类型扩展名取消,尽量留意扩展名;⑤一年对电脑进行一次除尘等等。针对不同的死机原因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在此不再赘述。

七、引申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既然我们知道了病毒是引起死机的原因之一。那么,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特征?常见的病毒有哪些?该如何提高防范病毒的意识?中病毒后该如何杀毒?如何判断病毒已经全部排除等等问题都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得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该教学方法即称为“PBL(解难为本)教学法”。PBL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PBL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根据一个真实生活问题的案例,灵活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小组工作和教师的协助,分析当中问题及订立学习目标,随后学生就学习目标采集所需的数据和运用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最后做出归纳总结并给予学生评价。

在传统教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只基于个别专科,侧重于学科理论定义,缺乏应用性,而教师在其中担任的也只是演讲者的角色。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处,PBL学习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并能强调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于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习,并决定其学习的目标。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帮助学生学习,并不强调教授;以虚拟及实际的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并不强调死记硬背;是辅助、引导学生学习,并不强制学生学习;以耐心的态度跟从学生的讨论,并不强调参与其中。教师一定要明白PBL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要做的是细心观察及评估每位学生的表现,做好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马宣立.解难文本学习[M],香港.2006年8月

计算机实践报告总结范文6

初中 计算机教学 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与基础教育息息相关。现在整个世界都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计算机作为新的现代化标志,谁不重视它的普及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国民素质,尤其是对新兴生产工具的使用能力。党提出“科教兴国”的政策,教育部门也一再地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为了做好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对已经计算机教学做了如下反思。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在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学生练习的游戏。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和“金山打字通”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为此,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的情感目标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小组合作,给学生以探索、创新、合作、成功等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情感交流,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主要归纳以下几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发现探索法、自主探究法、模仿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具有丰富性和新颖性,与引同时,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教学理念,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做到以学生为本。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从而感染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四、加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比如,教师可让每个小组找到了自己要的数据后就要进行分析,然后用WORD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①明确活动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工;谁进行数据的分析、提出观点;谁能制作统计图;谁下载文字图片等资料。并提出合作要求:一起制作报告,研究文字的通顺、观点的合理、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加工处理:对所做好的报告进行视觉上的美化和加工。②小组合作完成报告。③教师巡视,以现问题,及时进行交流。这一部分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最终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实现了三种关系的交流和处理:①团结合作关系: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协作,完成一个研究报告也是如此,这个不仅仅需要四个人各自任务的累加,更需要量之间相互的配合与协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人际关系:小组成员中肯定会有分歧,怎样才能够将成员之间的分歧转化到一个相同的研究方向上来,这就需要学生去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不管是接受了别人的想法还是通过努力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这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性和共同性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法中需要进行个性的尊重和发扬,在一个相同的学习任务中,不同的任务也适当地体现了学生个性的不同,最终还是为了成员之间的共性(共同观点)服务的。这样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计算机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老师面临着更严重的挑战,所以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结合计算机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扩展知识面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新课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计算机老师的职责。为此我将在计算机教学道路上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洪星.新课改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