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经济

医药经济范文1

关键词:中医药经济学;必要性;建议

一、中医药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卫生健康服务遇到的问题,并解释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卫生服务中的经济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卫生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中医药卫生经济学是卫生经济学和中医药相结合形成的学科,运用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资源分配、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强调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阐释中医药行业中经济发展规律。国内关于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不过卫生经济学毕竟是从国外引进的理论,主要还是适用于现代医药学,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中医药领域,中医药行业的卫生经济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少专业的、适合中医药的卫生经济理论的支撑。

二、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没有充分挖掘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研究方法与其他行业的卫生经济研究相同,这会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研究思路也是借鉴西方现代医学的思路,未能注重中医药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不利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由此可知,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突出强调中医药特色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有其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研究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卫生经济学,要充分挖掘不同于西方现代医学的传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利用中医药经济学理论知识,重点关注中医药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适合中医药发展的卫生经济学。

(二)符合中医药领域的发展需求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支撑,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研究有助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能够在中医药服务、管理、评价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产生新的研究方法,解决中医药发展方面的专业理论指导问题。

(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研究体系尚不完善,帮助建设科学完善的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研究体系,弥补以往探究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科的发展,产生更多关于中医药卫生经济学方面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提高中医药领域的管理

深入研究中医药卫生经济学,为中医药卫生服务领域提供对策,完善中医药卫生管理。整合中医药行业的卫生经济方面的数据,建立健全覆盖全国众多中医医院的大型经济数据库,有助于对中医药经济数据的掌握,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卫生服务资源进行分配,掌握中医药行业的服务状况,从而提高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对中医药领域的管理。

三、思考与建议

(一)学科定位

中医药卫生经济学并不是单一的学科,其融合了中医药、经济学及管理学。中医药理论应紧扣中医药的特殊优势,顺应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经济学理论要注重与中医药的结合,并不仅仅是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管理学理论重视医院经济管理方式,再结合中医医疗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二)学科建设

任何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体系的支撑,中医药卫生经济学也是如此,建设中医药卫生经济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科研体系,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卫生经济学科的发展。中医药卫生经济学作为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三)建设数据库

建设中医药行业的经济数据库,获取中医药产业的数据信息,掌握中医药产业的资源配置,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中医药行业数据共享,以此来促进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发展。

医药经济范文2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9809

国内刊号:11-5598/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医药经济范文3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以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己任,全面建立医药安全、医药诚信服务体系。在把握好政策的同时,搞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帮扶工作,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市医药领域宽松的投资环境里自主落户,自觉作到诚信服务、诚信经营,繁荣**市医药事业,促进**市医药经济大发展。

一、把握政策,全面放开,让企业竞争“自由”

宽松的投资环境,定会招来“金凤凰”。要把握**市医药经济做强、做大,保证全市人民群众都能吃上优质价廉的药品,局党组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将市场运作机制引向医药领域,在把握好政策的同时,适当降低审批门槛,让企业自主地走进来。农村药店审批条件降低,农村药店开办取消药师资格要求,适当放宽零售药店的审批条件,将原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方可开办放宽为高中毕业生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合格后即可开办。为保障人民用药方便、药品价格、质量有保障,在布点原则一个行政村一个药店的基础上,开办的经营面积也可适当降低。城市药店提倡进社区,在原有的药店与药店间隔距离500m降至300m,现在取消距离的限制。鼓励外资、外埠企业个人,民营实力企业到**市投资,兴办企业或建厂。放开政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做到市场运作,依法规范,促进全市医药经济大发展。近两年来,乡镇以下药店从19家发展到308家,城市药店从34家发展到257家,全市农村药店发展了十几倍,城市药店发展较前翻了七八翻。同时,先后引进外地投资商12家,其中仅唐人一家药店,唐山市就投资几百万元;药品生产企业百慧制药厂引资500万元。农村药品价格利润从原有的35%降到现在22%左右,城市药品价格利润从原有的30%左右降至现在的14.3%,相反,药品质量显著上升。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促进了**市医药经济的发展,**市的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版权所有

二、做好服务,乐于待人,让企业心中“满意”。

**市把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作为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该局推出服务公约“六个一”,即迎一张笑脸,说一句敬话,让一把椅子,敬一杯热茶,给一个明白,办一件实事,执行首问责任制、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制、“八项”公开承诺制、全程跟踪服务制、预约服务制等制度,不让相对人、开办企业跑冤枉路、花费多余时间,提高办事的透明度,提高办事的效果。另外,主动为企业搞好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工作互访反馈卡,为开办企业、相对人开通反馈信息通道,通过反馈卡可随时向局纪检组反馈信息和意见,积极的指导药监服务工作,截至目前止,收到不同层面人士反馈卡452份,满意率占93.8%。制度的建立及措施的制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宽松投资环境,使企业在优化的环境中求壮大、求发展,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市医药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帮扶,共渡难关,让企业身感“温暖”

医药经济范文4

近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通过校内资源整合,搭建学术平台,承接重大项目,培养人才梯队,强化学科建设等措施。学校的科研水平有了长足发展,无论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筛选与组分配比研究、还是在药效药理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学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充分挖掘资源。研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中药新品种

天津中医药大学结合天津市中药产业自身发展特点。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联合天津市行业相关单位,研发出一大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中药新药,转让天津市重点中药制药企业后,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2年学校承担了天士力集团委托项目“养血清脑颗粒毒理药效学实验研究”,不仅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进行了新药申报的药理学试验,还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完成了养血清脑颗粒对高血压造成的脏器损害保护作用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Ⅱ期高血压临床研究等项目,使养血清脑颗粒成为天士力集团的市场主打品种之一,2006年销售额达到2.4亿元。

2003年学校承担了天士力集团委托的“首乌丹参滴丸药效和毒理试验研究”。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了中药新药的申报资料的临床前研究,完善了天士力集团丹参滴丸系列品种,在中药新药的系列化研发上进行了探索。

2006年学校与天士力集团合作,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科技计划“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研究”,该项目为全国第一个中医药循证医学临床研究项目。联合了全国11家分中心,75家医疗单位参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分析市场现状,开展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开发

近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通过认真分析天津市中成药销售市场及全国中成药生产与销售现状,发现多数中药名优品种之所以销售额无法取得突破。市场占有率偏低,主要与科技含量偏低、现代研究薄弱有关。表现在许多新型实用技术在生产和制剂工艺方面应用不足,质控水平偏低,多数品种市场定位不准确、药效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等。通过调查研究,学校还发现名优中成药的市场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及需做大做强,必须尽快确立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的战略选择。

2006年,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为组长单位,天津市科委组织实施了“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开发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平均每年出资2000万元重点支持20~30个中成药大品种系统开发。这一首次由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产学研联合,企业具体运作,进行中药品种群的二次开发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天津市中药制药企业中具有传统优势的中药品种的科技含量,使之成为在中药市场上真正占有重要地位的中药大品种,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该研究项目分别于2007年9月列入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国家发改委也将其列入“十一五”规划中。目前,2006年首批选择的10个中成药品种已基本按节点规划完成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和项目目标。随着科技含量的提升,销售业绩也不断增加。10个品种的全年销售额达到5,7275亿元。同比增长16.7%。2007年第一季度与同期相比平均每个品种增长销售额20%。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专利23件,制定技术标准8项(其中企业标准7项,国家标准1项),成果登记2项。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产学研联合从一种理念变为行动,以具体品种为载体,将产学研联合在了一起,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了市场意识,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了企业研发人员素质,增强了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产学研结合。深入开展药效、毒理和临床研究

为了进一步阐明中药有效成分、构效关系、最佳配伍剂量、作用机制等中成药的高技术含量,按照现代中药的研发模式,天津中医药大学对多个委托品种的毒理、药效、药构效最佳配比、药效物质机理、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的产学研合作。在药物作用机理探讨方面承担了天士力集的“冰片毒理、药效研究”、丹参三七的最佳配比研究(此目于2005年被列为科技部“973”计划课题)、天津达仁达二药业有限公司的“痹祺胶囊临床及药理药效机理研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的“牛黄降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天津市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丹芪偏瘫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机理研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舒脑欣治疗偏头痛、中风后遗症作用机理研究”;在临床究方面承担了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清咽滴丸口腔粘膜吸收试验研究”等课题。

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阐明重点品种的药效、毒理,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充分挖掘产品的佳有效剂量的配比关系,节约药源、提高疗觌通过规范化药效学研究方法补充产品既往研究中的不足,提高产品的明依据还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临床疗效,对企业发展及全面解产品内涵起到了推动作用。

抓住机遇,为服务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充分利用已有研究平台发现并创制高科技含量的中药新药

“十一五”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将充分挖掘专家资源医疗资源,以名方、经验方、院制剂为重点处方来源,筛选具有临床基础的优势品种。进一步加强中药新药研发,进行规范化临床试验。并从复方药物的标准组分、组分配伍、组效关系、药效、毒理、作用机制等多方面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中药新药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从临床发现新配方――实验室筛选――临床评价的完整的人才队伍、学科结构、条件建新药发现平台。目前已有2个中药新品种已基本完成了临床前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列入了科技部“863”发展规划。继续开展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开发项目工作

该项工作今年的重点是(1)建立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2)形成临床优势评价、处方配伍优化、药效物质提取及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控制等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标准;(3)完成紫龙金片、养血清脑颗粒、金芪降糖片等10个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打造一批现代名优中成药;(4)增加5~7个年销售额过亿的中药大品种。其他品种在三年内销售额至少增长100%。争取实现利税6000万元(5)本项目成果拟申请专利10~15项,相关规范标准10项;(6)增强各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人员素质,完善基础硬件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中药科技创新体系。

此外。还要继续开展规范化药效、毒理研究,加强名优中成药的作用机制探讨,规范临床研究。大力开展循证医学研究。明确疗效。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打造中成药国际品牌

一是依托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争取以打入欧盟市场为目标,开展中药新药的联合国际开发。研制进入欧盟市场的中药新药,或者建立得到欧盟承认的中药评价新标准。目前已经有1项新技术双方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还有2个项目签署了意向书。二是利用我校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院的双边合作协定,开展中医药特色研究,目前已签订了2项协议。三是争取在与韩国的中药化妆品项目合作上取得新突破。

联合强势企业开展联合攻关

医药经济范文5

关键词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 医药行业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 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

一、转型升级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65%、7.67%、7.4%。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经济增速的新常态。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人口红利消失,我国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三,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主要是指财政政策的新常态: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从建设型财政到服务型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从宽松货币到稳健货币,从总量宽松到结构优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总体上也呈现出以上趋势。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1682亿元,同比增长17.9%。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所的最新预测,医药工业2014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由原先预测的19.7%下调为17.7%,虽然相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17%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仅为7.4%。医药产品由于其特殊性,产业发展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特别是药品价格、招标采购、质量监管、医疗保险、药品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影响较大。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2014年11月发改委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6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放松了对医药企业开发新型医药产品的束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医药企业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更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为以后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二、我国医药行业现状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医药产品生产经营涉及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规模化生产到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其间的审批与研究环节周期较长,新药产品的开发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设备。因此,总体来说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技术手段在医药开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进入医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根据SFDA南方所数据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为7038家。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效率极为低下的中小型制药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相互恶性竞争又导致利润率更低。这些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是研发费用不足、研发实力不强、产品单一化。我国有很多销售额上亿,甚至是上十亿的中小制药企业只依赖于1~2种主要品种,而主要品种的销售额一般占其营业收入的60%以上,甚至更高,这种产品的单一性结构也从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型制药企业积累了不小的风险。在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在我国一般医药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为:一是技术层次低,在世界医药工业体系中扮演者原料药供应商的角色,而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的制剂产品则大量依靠仿制,因而不能打开制剂药物的国际市场。二是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厂家众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加剧。三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如受医保政策和国家定价政策的影响大,企业之间难以展开充分的市场竞争。

三、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管制逐渐宽松,预期我国未来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趋于宽松,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一)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整合,来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一般情况下,通过并购实现业务的增长要比从规划图纸开始实现自身增长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风险较小。医药行业中新药研发有着“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大型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其竞争优势,有利于其产品线的不断创新,加快其产品投入市场进程。此外,面对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国内医药企业需要迅速扩充自身的实力,通过并购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纵观欧美著名大的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国际大公司只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例如,国际制药巨头辉瑞收购并整合法玛西亚、惠氏,而最近又宣布将以大约1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药物及医疗设备制造商HospiraInc;默克收购雪兰诺;赛诺菲收购安万特等等。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并购的案例举不胜举。通过并购将国内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中国制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必经过程。

从我国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财务竞争力来看,我国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偿债能力较强,很多公司财务费用甚至为负值,不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相对于其他财务指标表现出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大部分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较强。这说明医药行业整体在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获取净资产现金投入的能力不足,获取现金能力较弱。公司的资本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其中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总体财务特征来看,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非常有利于其进行负债并购和扩张,可立足于现有的资产优势,充分利用杠杆融资进行并购和重组业务。另外,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生物医药公司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周转期过长,经营现金流少的特点。所以生物医药行业在保持销售增长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合理安排现金收支,保持足够的资金流。

此外,我们预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几年一直保持宽松,现有的经济环境非常适合有稳定现金流,信用良好,资产优质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兼并扩张。企业可依靠自身实力,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充自身的实力,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随着企业并购之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将会有所增加,企业短期容易出现过度膨胀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的财务资金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在举债融资并购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多。因此,加强财务整合风险控制就是并购财务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并购后的财政整合,首先要加强医药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快速剥离劣质资产,对并购后的医药企业现金类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

(二)中小型合同研究服务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依靠规模效应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采用并购重组可以迅速扩充其实力,并利用其信用度高的优势,可在资本市场上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资金来支持其扩张,而对于一些拥有科技优势的服务性中小型合同研究机构(CRO)来说,银行贷款对借贷主体有严格要求和评估,还要有抵押和担保。一个刚起步的医药研发项目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上市筹资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更是只能望而兴叹。可见,以上融资渠道均非理想选择,而风险投资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好的选择。

风险投资,是对那些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一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相结合,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中,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新型投资机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过程的支持系统。

医药产品研发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高,周期长。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不仅包括在实验研究阶段,还包括进入临床的各研究阶段(临床Ⅰ、Ⅱ、Ⅲ、Ⅳ期),耗资大、耗时长、难度高。当前国际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风险投资机构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进行投资,并积极参与到其研发业务和日常管理中去。但医药产品的研发具有高度的风险,因此必须设计出合理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具体医药行业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来自对医药企业投资股权的转让所得到的资本收益,而首次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时机,目前我国创业板、新三板的蓬勃发展也为风险资本在医药产品研发各阶段的退出创造了合理可靠的资本市场环境。除此以外,各类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投资银行咨询服务、医药行业咨询服务、审计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也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市场保障。最后,政府为外包服务企业和风险投资的有效结合又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税收、利率、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间接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转移支付支持,为中小型医药合同服务机构的风险投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为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武,张育粹,苏倪玲.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医药经济范文6

据晨哨网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基本保持在数量较大、增长较快的水平;金额从2008年的103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652亿美元,五年间增加五倍多,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14年全年,晨哨研究部监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宗数为331宗。其中,披露金额的海外并购交易254宗,披露总金额达914.55亿美元。

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变化。李杰(2007)以216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有融资约束样本的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比无融资约束样本的高,融资约束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Reed(2011)评估了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中长期绩效,发现事件公告日的市场绩效明显为正;中长期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取得了非负的超常回报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并购带来的经济绩效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大多研究的是并购支付方式和并购因素对并购绩效影响,而对企业采取的不同跨国并购模式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则通过研究复星海外并购的案例,研讨在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下的并购对复星带来的财务绩效。

二、复星医药并购浪潮的并购过程分析

1.第一步,选择目标企业

随着健康理念的发展,复星医药开始把目光转向医疗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即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复星医药进入医疗服务业,不能从零开始,即选择国际收购ESS。医疗服务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奠定了行业的发展基础,复星医药则引进Alma的先进技术,而高端消费类也是其投资方向之一,“意大利制造”品牌是世界文明的品牌之一,复星锁定意大利顶级男装制造商作为拓展此行业的目标公司。

2.第二步,并购战略规划

复星医药希望通过并购具有实力的目标企业实现从产品到研发制造的转型,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管理平台,为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铺路。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在多个场合强调说,大健康产业将很快超越房地产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产业,抢先布局医疗服务业是复星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

3.签订协议,完成收购

2014年10月,复星公告称支付对价459.83百万欧元,持有ESS注册股本约 96.07%的投票权;2013年5月,出资22163万美元收购Alma 95.20%股权;2013年9月,复星宣布通过持有35%的股份,控股Caruso服装制造商。

3 复星并购浪潮的财务绩效分析

通过分析并购前后时期复星医药财务指标变化,揭示复星在并购过程中的创值效应趋势。

通过三个案例并购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深入分析并购公司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深入研究跨国并购企业的财务绩效。

三种并购模式下,复星医药的整体运营能力均保持平稳状态。纵向并购中,总资产周转率在并购前呈现上升趋势,且在并购当期持续增长,可见复星医药并购当期期初,供应链整合较为顺利,内部职能整合效应也较为明显,运营效率逐渐提升,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中,整体营运能力虽保持平稳,但较纵向并购次之。

只有纵向并购中,复星医药并购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大于零,且并购当期的‘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最小。根据杜邦分析法,净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横向并购中,复星医药并购当期的销售净利率大幅下降,而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相比并购或并购后保持稳定状态,所以横向并购中,销售净利率是影响复星医药并购当期净资产报酬率下降的关键因素;纵向并购中,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提高是复星医药并购当期净资产报酬率大幅上升的关键因素,但在并购后净资产报酬率就大幅下跌,可见复星医药在并购当期并未过多影响复星医药的盈利能力,却在并购后大幅下跌中反映出影响程度;混合并购中,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大幅下降是复星医药并购当期净资产报酬率大幅下降的关键因素,可见在并购当期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却在未来给复星医药带来了收益。

只有纵向并购中,企业在并购当期的总资产增长率大于零,表明复星医药在纵向并购当期总资产呈现扩张态势,且营业收入增长率稳步增长,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在并购当期也大幅增长,加速企业的成长能力。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