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化
一、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移动电子商务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内容创新,移动电商、跨境电商、社交电商、微信电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兴重要领域,将进入加快发展期。
2.物联网趋势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未来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预计未来物联网将成为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
3.大数据与云计算趋势
未来,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机构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企业通过分析客户与其在线产品或服务交互产生的数据获取价值,同时大数据也影响着广告、产品推销和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处理离不开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弹性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支撑环境以及数据服务的高效模式,大数据则为云计算提供了新的商业价值,从2013年开始,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进入更完美的结合期。
二、电企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分析
⑴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电力企业特别是大型电力集团,作为中央直属企业,相对社会上的零散企业具有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人才优势。
⑵业务优势:和其他独立电子商务平台相比,电力企业自身大量的物资采购需求是驱动业务的核心要素。
⑶资源优势:大型电力集团通常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电厂,天然的形成了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营销和物流配送网络。这是相对社会上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⑷政策优势:作为国有企业,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优惠是电力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独具的政策保障优势。
2.劣势分析
⑴起步较晚:从互联网快速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相对社会上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在此领域发展了十年的基础相比,电力企业在起步上显得有些落后。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大踏步前进,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行动。
⑵市场化程度较低:作为传统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电力行业相对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在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过程中,也将受到机制、体制和固有思维方式的约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体制,积极稳妥的推进市场化运作,实现立足自身业务服务基础上的对外盈利创收。
⑶专业特色不明显:大型电力集团一般都建设有自己的招标、采购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但这些网站目前仅提供基础信息、在线询价、在线标书购买等功能,在电力垂直领域里的“专”和“深”的特色不明显,服务内容不够丰富。
三、电企发展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1.挖掘电力物资招标采购业务的增值潜力
建立统一的供应商管理数据库,按经营范围的不同建立供应分类;以会员认证方式为手段,引入在线交易评价机制,建立供应商的诚信档案。引入CA认证,增加网站在线交易的安全性和可信性,依据国家最新的《电子招投标法》不断完善全流程开评标业务。
2.积极拓展相关产业的优势合作
考虑利用现有企业物资集采规模和优势拓展电力物资以外的其他行业物资采购市场。如从前期对煤炭市场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煤炭供需形势已经扭转,很多煤企电子商务网站开始主动寻求与电厂的合作,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开拓与煤炭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煤港等的合作,扩大电力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影响力,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积极抢占新的市场。
3.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体系
随着政策的导向、技术的革新、市场的变化、政策环境的影响、用户需求体验的不断提升,都需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及时的响应,从新技术跟踪、用户需求获取、制定策划案到方案的实施再到用户反馈及跟踪等,应设立专业部门明确业务定位和工作流程,不断推动平台技术和服务的升级。
4.由物资物流信息化向供应链集成电子商务发展
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2
光纤通信因为有着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长以及抗干扰能力等等一系列非常明显的优势,是当前主流的通信传输方式。当前,光纤通信在广播电视、电力通信以及军事等领域之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光纤通信的应用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纤通信 特性应用 发展趋势 全光网优势
在光纤通信中,光是主要的传输信息,光纤为传输载体,具有明显的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长以及抗干扰能力等等一系列非常明显的优势,成为当前主流的通信传输方式,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电力通信以及军事等领域之中。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首先对光纤通信的通信特性、光纤优势和工作可靠等突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主要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1 光纤通信的突出特征
1.1 通信特性
光纤主要是运用高频率的光波作为传输的信号,和传统的电信通信有着本质的区别,电信通信则是运用光导纤维构成的光缆作为传输线路。光纤的传输带非常宽,而且通信容量非常大,这是光纤非常突出的特性,使得其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光纤在传输过程中损耗比较小,中继距离很远。同时光纤传输距离远、速度快,在当前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之中。
1.2 光纤优势
光纤具有明显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在雷电、太阳黑子、电离层,甚至人为的电磁的干扰下都能正常工作,而且耐腐蚀,有着很高的绝缘效果。还可以与高压输电等电力导体复合构成符合光缆,此项应用对于强电领域非常有利。由于其对电磁脉冲效应产生的面议性能,其在军事上也得以广泛的应用。光纤在光波传输运用当中,光信号能够被限制在光波导体结构中,没有串音的麻烦,保密性能非常好。
1.3 工作可靠
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个系统由多个设备组成,设备越多其发生故障率的几率就比较大,而对于光纤系统来说,其不像电缆系统那样含有很多的放大器,设备不多,可靠性也显著得到了提升。同时,光纤的使用寿命比较长,尤其对于发射机当中的激光器来说,有着更长的寿命。同时,光纤轻细、质量小,敷设比较容易,同时成本不高,稳定性强,都使得其具备更高的工作可靠性。
2 光纤通信在现代的主要应用
正是由于光纤通信技术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势,使得其在广播电视、电力通信以及军事等领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1 光纤通信在广播电视行业的运用
在我国当前的广播电视行业来说,传输的内容大多为一些声音和图像,主要涵盖广播、电视和无线信号接受终端等。而为了保障声音、图像的质量,对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传播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选用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度高的光纤通信便成为了首选,而且光纤通信还可以保证长距离传输广电图像和声音信号而无损耗。而且运用光纤通信还有较低的成本的投入,适合广电行业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
2.2 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运用
当前,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中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光纤常常是随高压线路一起铺设来实现信息高速传递的,为我们提供智能化的供电网络。目前,光纤通信已在我国大部分电力系统的主干线及一些区域的接入网络中得到应用,不仅有效地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还减少了资金投入。
2.3 光纤通信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
在当前我国的国防事业建设中,对先进武器的研制,都需要信息的支持。采用光纤通信,不仅具有传输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具有明显的保密性好等优势,从而有效降低军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保证军事方面的可靠、安全和稳定。因此,光纤通信在军事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3 光纤通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1 全光网络
笔者相信,全光网络将是未来光纤通信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未来光纤通信发展的最理想阶段。而过去光网络在网络节点处尚未实现全光化,这就造成通信网的容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未来中要努力实现全光网。而全光网络即是用光节点对电节点进行了全部的代替,信息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而交换机则依据光波的波长来决定路由等。同时,全光网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可靠性,在传输速度和容量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其组网方式非常灵活,可根据需要随时安装新的节点。以上种种优势,都使得全光网络将成为未来光纤通信的主要发展趋势。
3.2 超大容量、超长距离
在光纤通信的未来发展中,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近些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飞快,可以有效提升光纤通信的容量,而且在很多商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光时分复用技术也可以明显提升光纤的传输量,但是其主要是通过单信道速率的提高来实现,笔者认为,未来可以将波分复用系统技术与光时分复用技术有效融合在光纤通信中,从而获得更加明显的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光纤通信技术因其一系列明显的优势,使得其在很多领域中获得了非常深入的应用。不过当前光纤通信技术对于光纤巨大宽带的利用率还很低,光线通信传输的速率也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使光纤通信能够尽快朝着全光网、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方向发展,以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5,11:65-66.
[2]卢建军.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7:54.
[3]钟水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28.
[4]李华友.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6:178.
[5]张海庆.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8:76.
[6]孙雅娜.试论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A].OFweek光电新闻网.OFweek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OFweek光电新闻网,2013:1.
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3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普天始终主动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管理创新,使企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中国普天加快在信息通信、智慧城市、低碳绿色能源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发展步伐,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通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在政府、产业、民生等关键领域抢占制高点,引领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 ”和制造业的双向融合,实现互动发展,中国普天也将通信、芯片、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和应用向各个领域延伸,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互联网+”是普天创新最强劲的驱动力
中国普天作为较早进入充分竞争市场的中央企业之一,始终把建设创新型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以“创新、集成、资本”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指导原则,发挥创新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加强全产业链运营,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推进企业由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
中国普天抓住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宽带中国”等战略机遇,凭借在通信产业积累的深厚经验和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产业辐射面,提高技术的利用率和贡献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普天的产业已经覆盖信息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绿色低碳能源以及工业自动化重大装备等领域,涵盖27个产业链,涉及320余项产品与服务。公司在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地区均建立了重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制造基地。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中国普天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产业、民生、低碳、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创新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结合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突破,着力提升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打造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设施和平台,积极探索面向行业与服务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积极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行业应用领域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依靠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在政府领域,中国普天通过融合LTE、TETRA/PDT核心技术,业内首创宽窄带集群融合一体化专网解决方案,将4G宽带多媒体集群的高清视频、多媒体指挥调度、高速数据下载等优势与窄带集群的大区制覆盖、网络抗毁性强、频谱需求低等优势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宽带集群和窄带集群融合互通,有效保护了用户窄带集群投资,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该方案对于公共安全、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政府、公安、武警以及军队等都十分适用。
目前,中国普天宽窄带融合解决方案已正式商用,成功应用于北京政务物联数据专网、银川政务专网等智慧城市建设,并在福州、沈阳、成都等地建设试验网。近期,由中国普天设计建设的银川市政务信息网暨银川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荣获由国家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颁发的“2014年度智慧城市与宽带集群最佳应用奖”,成为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典范。中国普天还将继续打造数字集群系统宽窄带差异化发展优势,形成行业领先、契合用户需求、有强大竞争力的普天特色系统。
在产业领域,中国普天针对行业物联网应用的无线通信需求,基于LTE核心技术,采用全IP网络架构,使用各行业230MHz频段的离散频谱资源,深度定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TE230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具有广覆盖、安全性高、可靠性强、频谱适应性强等优势。普天LTE230系统已经在浙江、广东、新疆、河北、江苏、内蒙古、宁夏、青海、江西、湖南、福建等17个省区市的电网企业开展4G试点应用,得到了行业用户的良好反馈。
近期,中国普天与南瑞智芯联合申报的“基于TD-LTE230的电力无线通信基带芯片”在“2014年度中关村十大系列推介活动”中成功入选“2014年度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这一成果已在江苏昆山电网经过外场实测,对其性能、功耗均进行了验证。该芯片设计具备国内领先和行业领先水平,不仅能够满足电力行业应用要求,同时填补了我国在电力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空白,实现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
在民生领域,中国普天基于医疗“云”的远程医疗云平台提供包括脑卒中远程救治、远程医疗培训、医院信息化系统、患者跟踪、母婴安全等医疗信息化管理服务,还可应用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其中,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普天与北京宣武医院合作,将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于脑卒中紧急救治,共同建设了国家远程卒中中心,搭建了覆盖京津冀并辐射全国的脑卒中远程救治指导网络,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此外,中国普天还与上海中福会养老院、山东有线电视台健康服务平台合作,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方面,推出了涵盖安全监护、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的智能监护系统,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管理和服务。
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车联网;发展趋势
1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车联网常常被大家所提及。有专业机构曾经做过一个全球范围的客户调研,调研有两个结果非常有意思:一个是越往高端的客户,对车联网需求程度越高;另一个就是中国用户的车联网需求高居世界首位。
2 发展趋势
那么对于车联网,作为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憧憬什么呢?
在未来,主要市场超过80%的车都会配置互联网技术。而这些配置了互联网技术的车辆,主要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手机、内置嵌入式和智能手机集成方式。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前装还是后装的车载系统,都面临着和手机进行竞争。 车载系统移动互联在未来将会有三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一切都围绕着车来转,商业模式也是围绕着车来做。第二个趋势:跳出了车的范畴,跳到了用车的生活和服务体验。 第三个更远的趋势:就是移动生活[1]。 今天很多人出行,或者选择自己开车,或者是选择公共交通、打车和租赁等方式。
20年后,我们驾驶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在世博会的首个主题论坛上,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描述了这样的都市交通景象:繁忙的城市中,车辆在智能交通网络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穿梭移动,即便是盲人,也能自如地驾驶;汽车不再“喝”油,绿色充电站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可以随时为爱车充电。“‘车联网’技术将重新定义汽车NDA。”甘文维说,未来的汽车将依靠纯电力驱动,纯电力或氢气是汽车的燃料,由精密电子设备和软件整体操控。借助无线通讯,城市内,车与车之间,车与建筑物之间,以及车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这就如同一个蝙蝠定位系统,在接收到局部信息后,迅速地传递到范围更广的网络中,帮助交通系统将车流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内。” 再加上高智能的车辆驾驶系统,车辆如深海中的鱼群快速地游动却彼此永不相撞。未来汽车所具备的3D智能导航系统,就像一个智能机器人,能与交通设施、其他车辆进行信息交流,自动引导汽车行驶,不需人驾驶。
1、在未来,车联网的第一个大趋势――汽车安全
汽车安全主要的关注点是避碰。很多研究发现,人为的错误在95%的情况下会导致很多碰撞的事故。因此车联网可以在这方面使道路变得更加的安全。 提到汽车安全,不得不提到驾驶辅助系统,这些系统加在一起,就像是你在道路上的眼睛,四面八方都能看得清,除了有预警系统、变道辅助系统,它可以帮助车辆的碰撞减少5%到10%。此外如果是有自动刹车,这可以使得避碰进一步减少20%碰撞事故。
2、车联网的第二个大趋势――半自动化汽车
所有这些驾驶辅助的系统的这些技术,都可以让我们进行自动驾驶。很多企业把车作为无线的点,让驾驶员保持联网。很多消费者希望在车内车外,与在家和在工作场所一样实现无线互联。现在各个汽车都有各自的软件系统,它们可以进行数据的互动,甚至可以上传到经销商的网络进行更新。
3、车联网的第三个大趋势――基于云,基于无线的OTA(空中下载技术)
现在越来越看到汽车制造商从硬件关注更多的转向软件的关注。福特和微软已经了基于云的基础设施,可以对汽车进行OTA的升级。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升级了四款他们的车型。他们现在增加了一些车辆诊断系统,能够直接向驾驶员发送车辆诊断报告。此外本田、特斯拉也推出了他们的OTA的助手。特斯拉有针对充电的OTA助手,可以计算离你最近的充电设施有多远,就像是对你的手机软件进行更新一样。
4、车联网的第四个大趋势――V2V即车对车的通信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本身会有一些限制和局限。比如说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到了某一个位置才知道那边有一个桥或者一个特别的位置。那么如果能够对于周围的车况,各自把周围的车况信息相互通信的话,那就很好。可能路上有一个塑料袋,或者有一个水泥块,有的车距离比较远分不清,但是前方的车辆如果可以把信息和其它的车辆分享,这就是V2V。输入你的速度或者临近汽车的方位,是要左转还是右转,以产生提前的警示。这样有机会降低50%的汽车碰撞或者事故,每年可以保护数以千计的人士的生命。
5、车联网的第五个大趋势――降低油耗、减缓堵塞
这也是在密歇根做的一个测试车联网的虚拟城镇。车联网不仅可以减少故障,挽救人的性命,另外还可以节约大家的驾驶时间,减缓交通堵塞,另外一方面可以降低燃油的浪费。到车联网或者智能汽车是可以实实在在降低油耗。美国政府预计,25%的拥堵是由于一些小的碰撞速度,也包括高峰时期的碰撞。所以一些新的安全系统,能够让车减少碰撞,即减少了拥堵,变相提高了整个燃油经济性。另外一方面,MIT麻省理工大学也估计可以减少20%的加速减速,能够将整个油耗和碳排放降低5%,这并不是很难的方式,但是却实现了非常好的降低油耗的效果。 现在整个市场在发生迅速的转,驾驶辅助技术会在以后进入转变的第一阵营,包括车联网这些最终实现自动化车辆的趋势,可以让移动性向好的方向发展。尽管技术改变了基础设施,我们仍然要提前部署发展基础设施。另外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行人,避免行人受到碰撞,要关注事故的预防。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未来,车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切实的意义和价值,终将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
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5
1.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能耗建模方法
2.云计算安全:架构、机制与模型评价
3.云计算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4.云计算采纳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5.Google三大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分析流程的技术改进优化研究
6.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
7.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
8.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
9.推动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10.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11.我国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研究综述
12.云计算及云计算实施标准:综述与探索
13.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
14.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
15.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
16.基于云计算的多源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综述
17.云计算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18.云计算系统相空间分析模型及仿真研究
19.云计算时代关键技术预测与战略选择
20.云计算方案分析研究
21.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
22.面向图书馆的云计算研究综述
23.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
24.基于Hadoop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研究
25.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26.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平台
27.云计算资源调度研究综述
28.论云计算的服务质量
29.我国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0.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
31.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
32.云计算应用服务模式探讨
33.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
34.构建云计算平台的开源软件综述
35.云计算安全研究
36.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
37.基于企业视角的云计算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38.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新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趋势
39.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文件迁移模型研究
40.云计算: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计算平台
41.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2.云计算中虚拟机放置的自适应管理与多目标优化
43.云计算: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44.基于虚拟散列安全访问路径VHSAP的云计算路由平台防御DDoS攻击方法
45.云计算集群相空间负载均衡度优先调度算法研究
46.电力系统云计算中心的研究与实践
47.云计算初探
48.随机任务在云计算平台中能耗的优化管理方法
49.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
50.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51.云计算中调度问题研究综述
52.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
53.云计算安全研究综述
54.云计算中数据隐私保护研究进展
55.云计算应用及其安全问题研究
56.基于云计算的电力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57.基于云计算和极限学习机的分布式电力负荷预测算法
58.美国联邦政府云计算战略
59.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新型电子取证研究
60.云计算信息安全分析与实践
61.基于Openstack的科研教学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62.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分析
63.云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
64.基于云计算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65.面向云计算环境的能耗测量和管理方法
66.基于云计算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67.云计算概念、模型和关键技术
68.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研究
69.基于Hadoop的分布式云计算/云存储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70.云计算环境中绿色服务级目标的分析、量化、建模及评价
71.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发展
72.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73.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74.云计算的价值创造及其机理
75.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76.寄心海上云:云计算环境下的知识管理
77.基于云计算的居民用电行为分析模型研究
78.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
79.基于效用的云计算容错策略和模型
80.云计算环境下的智能决策研究综述
81.云计算安全风险因素挖掘及应对策略
82.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83.云计算安全需求分析研究
84.智能电网中虚拟化云计算安全的研究
85.云计算架构下的移动学习
86.基于云计算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设计
87.云计算在电力系统数据灾备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88.云计算与图书馆:为云计算研究辩护
89.浅谈云计算技术
90.云计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91.云计算环境下的著作权制度:挑战、机遇与未来展望
92.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模型的研究
93.云计算发展态势与关键技术进展
94.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
95.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综述
96.云计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影响
97.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以浙江开放大学为例
98.云计算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99.对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的研究
100.云计算应用展望与思考
101.云计算给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
102.云学习:云计算激发的学习理念
103.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云服务模式研究
104.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
105.云计算及安全分析
106.一种云计算操作系统TransOS:基于透明计算的设计与实现
107.基于等级保护的云计算安全评估模型
108.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
109.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分析
110.云计算技术简述
111.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
112.中国云计算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
113.云计算安全问题
114.云计算下的国外图书馆联盟服务研究
115.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综述
116.云计算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探究
117.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平台的构建
118.云计算技术驱动下构建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环境的探讨
119.云计算支撑信息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120.云计算环境下基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推荐机制
121.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技术研究
122.云计算模式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123.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初探
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6
新版的本科专业目录仍然按照学科门类、专业类和专业三个层次进行划分,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加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原来的635种调减到506种。面对如此多的专业,你准备报考哪个呢?如果你仔细看了新版的本科专业目录,你会发现,其中有些专业闻所未闻,有些专业的名称则甚至可以说是晦涩难懂,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几个这样的专业吧!
什么是物联网?有些同学可能听说过,有些同学可能多少了解一点,但估计很多同学都不知道物联网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要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物联网。
通俗地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据测算,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达百万。
物联网工程专业涉及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与传感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综合布线、通信工程制图、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基础、光纤通信、无线局域网技术、信息网络管理、智能楼宇系统、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与物联网工程等。
就业方向
面向物联网行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主要面向岗位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
学校推荐
根据2012-201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所提供的信息,物联网工程专业排名前八位的大学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确实不像有些专业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比方说通信工程、计算机软件技术、新型材料等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学科,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它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特点
学习本专业将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训练。主要学习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受到良好的工程试验基础训练,还有大量上机实习等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在控制与生产自动化、自动控制与自动化软件应用方面获得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报考提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其他专业高许多,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①就业容易,工作环境好,收入高;②该专业方向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研究成果较容易向现实产品转换,而且效益相当可观。但是鉴于国内现在的形式,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许自己本来并不对该专业感兴趣,但是许多人都说好,于是自己就“感兴趣”了。这对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
就业前景
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如果毕业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若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高校排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力排名:
1. 清华大学。有相关院士2人(卢强、韩英铎),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电机、电力系统、电工和高电压)。各方面都是强项,国内顶尖。
2. 西安交通大学。有相关院士2人(邱爱慈、王锡凡),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强在高压和系统,科研实力仅次于清华。
3. 华中科技大学。有相关院士3人(樊明武、潘垣、程时杰),国家重大科学装置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电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工)。电力电子和电机是强项,师资雄厚,近年来科研平台建设有了建设性发展,且院士最多。
4. 重庆大学。有相关院士1人(杨士中),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院士1人(李文沅),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高电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建筑电气)。高压是强项,业内很有名,此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以及建筑电气实力都很强劲。
5. 浙江大学。有相关院士1人(韩祯祥),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
你知道什么是非织造材料么?非织造技术又是什么技术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个什么样的专业啊?
先来看一下国家标准的非织造材料的定义: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结或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这个定义还是让人有点不知所云。如果告诉你,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物或无纺布,是不是有点明白了?
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它结合了纺织、造纸、皮革和塑料四大柔性材料加工技术,并充分结合和运用了诸多现代高新技术,如计算机控制、信息技术、高压射流、等离子体、红外、激光技术等。非织造技术正在成为提供新型纤维状材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新兴的材料工业分支。无论在航天技术、环保治理、农业技术、医用保健,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非织造新材料都已成为一种愈来愈广泛的重要产品。非织造产业被誉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工业”。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专业教学中重视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立足产品开发,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意识。
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纺织及材料科学方面基础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新材料迅速发展趋势,能在非织造材料与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环境保护、国内外贸易、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制、工程应用及营销与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纺织及材料科学方面基础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新材料迅速发展趋势,能在非织造材料与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环境保护、国内外贸易、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制、工程应用及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社会急需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非织造布学、非织造学、非织造布后整理、非织造产品开发、非织造产品与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质量与检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复合材料、纺织材料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内的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设备设计与生产、生产技术管理、经营与贸易和质量检验等工作,也可就业于国内外纺织贸易、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商检与海关、国有及私营企业、科研院所等。也可在“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和“材料学”等学科继续读研深造。
学校推荐
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南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
从字面上来看,生物信息学是将信息科学应用于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广义的概念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研究生物体系和生物过程中信息的存贮、信息的内涵和信息的传递,研究和分析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药理过程中的各种生物信息,或者说是生命科学中的信息科学。生物信息学狭义的概念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分析和利用生物分子数据。一般提到的生物信息学是指这个狭义的概念,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分子生物信息。
生物信息学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的问题。目前的生物信息学基本上只是分子生物学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体。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材料和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生物学数据,其研究工具是计算机,研究方法包括对生物学数据的搜索(收集和筛选)、处理(编辑、整理、管理和显示)及利用(计算、模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序列比对、基因识别、基因重组、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表达、蛋白质反应的预测,以及建立进化模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应用及研发能力。能在生物、信息、计算机、医药、医疗仪器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相关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和统计学素养,具备生物信息的收集、分析、挖掘、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主要课程
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解剖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生物信息学算法与实践、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医学成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医院信息管理、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组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生物医学信息处理等。
就业前景
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两大领域,作为这两大学科交叉的产物之一,生物信息学同样发展迅速,并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国外一直非常重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各种专业研究机构和公司很多,生物科技公司和制药工业内部的生物信息学部门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由于对生物信息学的人才需求迅猛,发达国家也面临着供不应求、人才匮乏的局面。
专业展望
生物信息学积极倡导的全球范围的资源共享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生物信息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将发挥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生物医学、生物工程、农学、遗传学、制药和高科技产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物信息学将是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核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