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工艺的主要工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工艺的主要工艺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 存在问题 存在缺陷 优化措施 注意事项 技术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效益提高,大多城市都已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如今发展的房地产业所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不计其数的大中小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建筑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的建筑质量问题。在日益竞争加剧的市场竞争面前,通过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建立缜密的工程施工档案以及有效的技术培训,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质量,这对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所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仅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技术培训还包括图纸会审、编制施组、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内业和外业两种,内业主要包括一些建筑施工技术的一些基础的作业,例如:按照建筑施工的技术需要制订出有关管理的制度,根据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制订的作业规范与作业指导书对于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将这些规范与作业指导书以及培训的记录一起建立技术档案,完成存档。外业主要是围绕施工的技术准备,以及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技术实施方案,并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更新,以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因建筑企业的规模差异较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软硬件配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之建筑领域的这种总分包的体制,很难建立一套通行的规范,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相对庞杂的工程系统来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就很难有合格的技术管理。目前的总分包的体制下,所谓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工程的总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就是通过分包合同的纽带建立总包建筑单位与分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对接,这种对接的紧密度是较差的,受到分包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的制约,并且很难贯彻执行原定的施工技术,原材料的采购、存放、堆砌很难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从而拖延了工程的工期,使工程造成经济损失,管理成本将大大提高,使工程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接过程中出现纰漏。
(二)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由于建筑企业参差不齐,一部分企业不能够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不能建立健全建筑相关监管部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责任制度,在人员配备上,没有很好地将技术岗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接,或者是在企业内部没能够按照岗位进行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出现一个流程多人负责或者是一个环节无人负责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单位无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没有建立任何的施工制度体系,或者是在制度建立本身就存在巨大缺陷。即便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执行也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单位不能够按照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一线员工进行技术的培训,缺少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教育,或者肆意违规操作,无视安全,安全技术交底进行不彻底。没有对防护设施例如脚手架等,按时定期进行有组织的验收检查、施工现场消防设施虚设等。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水平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迫切需要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完善。
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所需优化的措施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
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总包商以及分包商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将体系贯彻到每一级分包商,不再简单的依靠分包合同来约束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要通过专人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进行工程分包时要将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责任落实到人。每个企业的工程在施工前以及工程在进行过程中和工程的后面人员的调度与每个部门间的配合,注重人员管理和人员的储备,更加注重对人员的培训,提高每个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
(二)建筑施工技术
的管理制度健全,优化操作的每项
规范建筑企业就应根据该企业实际入手,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该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
(三)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
确定建筑施工技术的每个环节中的责任,责任到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监管,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随时要纠正那些没有根据操作规程要求所影响施工质量或者施工安全的违规操作,重点关注工程进度、施工的客观条件,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五、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在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步骤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人员配置,设备准备等硬件准备,同时要考虑项目业主的具体要求,在贯彻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地方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尊重科学规律。对于技术的应用推广还应坚持通过试验鉴定的原则;所有施工技术工作都要考虑其经济效益的状况,择优选取;通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实践过程紧密结合。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根据不同项目的相关情况详细的分析落实、分工协作,力求最大程度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当前施工竞争是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也反映出竞争势力也是有所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因为管理技术的不到位,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所以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六、总结
建筑企业经过对施工技术管理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在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如今,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加多,各大小建筑企业就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经过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途径。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优化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每项规范,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每个环节中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杨乐波.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2] 余宏威.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10)
[3] 苏立华.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
[4] 王存保.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0).
化工工艺的主要工艺范文2
关键词:弱电智能化;概念;发展方向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现今,弱电智能化更多地应用于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中。并且,弱电系统的引入,大大拓展了建筑物的服务性能,不仅增加了建筑物与外界信息的交换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物的电气化标准。弱电智能化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其作为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组成,其在智能建筑工程中要在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弱电智能化的概念以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分析弱电智能化施工中需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促进弱电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现代社会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着,而建筑物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向着智能化方向进步。而现代社会的智能建筑就是以建筑物为基础平台,配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其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优化组合,向建筑物内部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利以及健康的建筑生活环境。
现代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应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而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智能建筑的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也逐渐促进着建筑物弱电系统水平的提升。但是,现今我国的智能建筑正逐渐走向一个发展的误区,及智能建筑功能性和建设规模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对等。所以,为了正确引导弱电智能化的施工,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加深对弱电智能化的理解与认识,并根据弱电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与促进。
二、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智能建筑仅仅发展了20多年,但其现今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智能建筑技术研究领域,即其中从人工智能科学中的智能技术逐渐进步为楼宇智能控制技术,其目的在于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发展更为复杂问题。
我国的弱电智能化发展必须要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观念为发展前途,并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智能建筑向着智能化、经济化以及实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满足我国人民的生活需求。
三、弱电智能化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弱电机房。
与我们最常接触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弱电机房同样为弱电系统的关键,其是现代智能建筑的监控中心。基本每个弱电系统都拥有自己各自的监控中心,即弱电机房。但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必须有单独的机房,许多弱电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用,同时,多个控制机房也可以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座智能化系统的控制中心。而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弱电机房有保安监控中心、计算机中心、电源机房等。
对于弱电机房的施工与设计,我们要从弱电的使用环境方面来考虑,使其合符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房,我国的设计与施工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机房的不同需求,结合有关规定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与设计。确定机房的设计与施工之后,我们才能对弱电系统进行综合规划与施工。
2、弱电竖井与弱电管理间。
对于弱电系统中弱电竖井的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弱电竖井仅是弱电系统的过线通道,即使是安装设备,也只是对少量墙装设备的设计与施工。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与普及,弱电竖井也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过线通道。并且,为了提高对智能建筑平面的利用效率,现今的弱电竖井常常用作计算机的二级网络管理中心。
计算机网络对于各种数据通信线路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特别是长度的限制。而在智能建筑中,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设计,考虑到长度因素,其常会采用铜质双绞线,而铜质双绞线与网络传输的带宽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考虑到管路的竖直、弯度因素等,建筑物的边缘地带到弱电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六十米。对这些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网络管理间的弱电竖井,其位置的规划与设计在智能建筑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如果智能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大,为了确保弱电系统的有效使用,应配置两个或以上的弱电竖井。
3、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
为了确保弱电连接线路连通的规范性,对于弱电系统的设置,其需要在智能建筑中设置大量的桥架与保护管。弱电系统的综合管理不仅包括墙体的预留空洞、弱电管路的预埋等,其还包括弱电线路管路以及桥架的接地。所以,对于弱电智能化的施工,我们必须要以系统的设计要求为原则,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设计与规划。
另一方面,弱电智能化有效提升之后,其线路与规模都有所扩大,同时智能建筑中其他管路也更加复杂等,这些多方面的因素都使得弱电系统更倾向于桥架的设计与安装。同时,弱电桥架的使用,还可以减少管路的预埋,从而进一步方便弱电智能化的施工,并避免盲目进行管路预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后期弱电线路的修改与维护都更为方便。但是,对于弱电的桥架设计,我们应该根据整个弱电系统的设计,即机房与弱电竖井的位置、走廊的走向确定等来进行走线容量的确定,从而使得整个智能建筑弱电桥架的连通更加合理性。
4、弱电系统的接地系统。
对于弱电智能系统的接地方法,国内外已经确定了统一的标准。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智能建筑的基础地梁中主筋来进行弱电系统的接地,使得整个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以及弱电系统的各个设备接地等都利用同一个接地体。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施工资金,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施工便利性,同时,其所得到的接地效果也是极好的。
5、弱电系统的供电。
在电气设计时,弱电系统的供电设计常常被我们所忽略,并将其的供电设计与施工交由弱电的工程商,但是,这一做法是极不合理的。弱电系统的供电是利用子系统进行的单独供电,其的设计与施工必须建立于对整个弱电系统的了解之上。
这样才能确保弱电系统供电的独立性,保证弱电设备供电的安全性。通常,计算机网络系统会采用不间断电源来进行集中供电,而其在强电设计时也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四、总结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弱电智能化的不断提升。现今,对于弱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也越来越具难度与复杂性,特别是,对于弱电智能化的施工质量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对于弱电系统的施工,我们应立足于弱电系统设计的整体性,由整体向各个局部延伸,以确保整个弱电系统的有效连通。现代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的工程技术所进行的有效、完美结合,能够进一步满足我们现代生活、生产的需求,并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服务性能。但要切实提高智能建筑的服务性能,就必须以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为建设施工原则,遵循其施工原则,从而保证弱电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具有相互关联性、集成性的综合性智能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化工工艺的主要工艺范文3
关键词:造林绿化;苗木移栽;技术应用
苗木移栽是森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优良苗种的选择,采用科学的移栽技术,能够提高树木在林业绿化中的成活率,另外,与在林业中进行种子的培育相比,已经成型的树苗能够抵抗自然气候的变化,并缩短了成才利用的时间。但是在苗木移栽中,树木并不是百分之百成活的,其成活的概率是衡量绿化造林工程优劣的重要内容,在树木移栽的管理与技术实施中,都需要严格的执行,保证森林绿化工程的稳定进行。
一、树木移栽前的准备技术工作
苗木对即将移栽到的土壤要求是较高的,这一点跟农作物相比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于要求苛刻的绿化建设项目。因为将植物移植的时候,可能会移栽到贫瘠的土壤中,也可能是质量不好的有各类垃圾的土壤中,垃圾不但会使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而且还影响了植物的生存机会。所以苗木移栽之前一定要对土壤进行检测。
在树木移栽前要对绿化施工的场地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并要筛选适合种植的树木种类,并建立合理的优化结构方案,将种植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科学建立紧密的联系起来。
首先要对树木栽种的工作进行任务的分配,经庞大的工作量细化处理,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并进行责任制的划分,在监督管理中要求专业的技术操作,避免由于个人失误导致了栽种效果不理想的后果,避免森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损失。在系统的管理安排后,重点是进行树苗的筛选,这就需要专业的栽培人员现场挑选,根据不同植株的生长特点,尽量选择枝干粗壮、枝叶生长茂盛、根部土球无破损的植株。在转移和栽种中要采取适当的修建,并在植株的根部进行抗病菌试剂的使用,提高移栽树木的抵抗能力。
在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中,场地环境的管理是直接影响栽种效果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前期的基础准备中,进行场地的平整和优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进行生活垃圾的处理,尽量避免在现场的焚烧,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破坏,应通过车辆的运载统一回收处理。其次,对所要栽种的场地进行土壤的翻新和平整处理,翻新是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并通过阳光的照射减少土壤中病菌的含量,平整时要尽量随地势而行,尽量避免对原有地形的破坏。另外,在场地的前期准备中还要对土地的酸碱度、含铁量等综合分析,保证种植环境的营养供给。
确定时间来进行育苗移栽。适合的移植解决方案可提高移栽苗成活率。一般树种选择在春天移植,地面刚在除霜、回暖,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桧柏和其他物种的柏树在四月的末尾移植一般都比较好,因为那时的温度逐渐上升,而且风和沙土相对来说比较少。反季节的移栽应该要特别的管理和保护。
二、苗木移栽
在移栽植物时,为免损坏植物,应当按照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处于休眠状态是最好的育苗移栽时机。休眠时一些相关细孔处于闭合状态,这时候在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相对薄弱,植物主体含水量很少,营养也相对较低,趁着植物的根没有停止活动,可以移植相关的工作苗,那么它可以有效地促进苗木成活率。要小心选择合适的时机,不早也不晚。如果移植时间较早,由于自然的外热温度,会导致水分蒸发和幼苗根、叶出现水分大量损失。因此,影响幼苗存活和生长。例如春季可移栽女贞球,垂柳,山茶花,桂花,冬青,红花继木等。幼苗移植过程,包括开挖,运输,定植等几个步骤,包括的移植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苗木起挖:植物起挖的时间以及所需数量要适应再造林项目和天气条件。幼苗通常是当天挖当天运输,这样的做法它可以缩短在空气中暴露植物根的时间,减少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移栽树苗的时候根部包裹土球的尺寸要按照植物的胸径来确定,一般包裹土球的大小尺寸是它的胸径的10倍上下,得确保土球外表的光滑程度,而且要严密包装,以避免土球脱落暴露根部。
2、苗木运输:运输也是移栽过程中的重要关键环节,要注意轻拿轻放,以免损坏苗、根。对于大苗,人力无法抬动的,则用吊机等机械施工,如果大苗根部的土球较大,大苗根部需要被包裹在草中,在吊起的时候将重心很好地把握,土球的方向应该和车头一致,而且要在车里摆得非常整齐,确保卡车有序进行移栽。对于运输裸根苗木,我们需要动用浓度为0.5%的尿素,护住根系,确保根系湿润,用篷布布满货车。
3、苗木定植:运到现场的幼苗,需要进行科学化的组织定植,保证植物的品质。定植后为使苗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和移栽土壤需进行必要的管理和保护。在浇水过程中要注意挖坑,坑中不能只倒一半的水,如果发现有漏水的现象,要立即补充,以防止沉降。苗木栽植一般都需要在同一天,因为规模过大等客观原因导致种植无法在一天完成,要进行假植浇水,以确保根系是湿润的。植物装卸应尽可能轻柔,起重机挖坑是有规格的,按照坑比土球直径大0.5米,深度应比土球深0.3米的标准施工,挖好后要把一些表土回填到树坑底,并保证土壤湿润。在移植时需要铲除绳索,移植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植物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被风吹导致苗木的倾斜甚至倒地。
三、造林绿化工程苗木移栽管理
造林项目,苗木移植技术还包括工厂的管理,体现在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的各个阶段,目的是使种植植物的壤土和地下水营养达到平衡的状态。
1、苗木浇水:在播种前应该把之前挖好的坑中灌上满满的水,避免灌到一半的现象。如果在水位下降,需要用适量土壤填充,直到水位不会降低。在三天内移栽植物后必须在特定时间浇水两次,具体的浇水时刻,浇水的量,都要根据植物的土壤,气候条件等来进一步确定。
2、苗木施肥:移苗造林项目的施肥应有机肥与矿物肥料一起使用。每个坑有机肥施10-20公,矿物肥0.2千克磷酸二铵以及碳铵,具体用量根据苗木大小确定。为了使移苗的成活率得到改善,还可以在种植之前在坑里撒生根粉。
3、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大大影响了移栽苗成活率,这是之前植物移栽成功率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需加强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生物药泥堵孔和无极灯诱捕方式防虫。
结语:造林项目在这个阶段是重要的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用有效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移栽技术在园林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苗木生产中的最重要的方面,造林项目与移栽是分不开的。园林技术人员要了解各方面的流程,提高移栽苗率,打造生态城市,为人们创造生存的更环保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植树造林工程保持良好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化工工艺的主要工艺范文4
【关键词】新无形资产准则 损益 开发费用 摊销
一、新无形资产准则的两个主要变化
(一)开发费用的处理方面——允许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
原准则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开发支出,可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规定,所有无形资产均按一定的期限分期摊销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但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对于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
二、实施新无形资产准则对上市公司损益的影响
(一)无形资产开发性支出资本化及影响
1.无形资产开发性支出资本化对上市公司损益的影响
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中指出:2007年,已有137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8.73%)发生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这一变化对上市公司损益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以用友软件年报数据为例,笔者发现用友软件每年有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记入管理费用,约占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13%到15%不等,其数额若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将这些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将会对该公司的利润产生重大变化,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2005年用友软件的研究开发费用为1.4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开发费用。假设80%可以资本化,则在新准则下,2005年无形资产的账面值将从原来的2968万元迅速上升为 14726万元,增加了近4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达到9.9%。随着以后每年开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按照新准则,假设用友软件的研发费用中80%进行了资本化,无形资产若按10年直线摊销,那么利润总额将增加89.69%。
2.无形资产开发性支出资本化对上市公司损益影响积极意义
(1)无形资产准则实施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政策,有助于企业科技创新。新准则允许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资本化而不进入当期损益,该类企业在盈利水平上的压力顿时减缓不少。费用资本化不仅减少了费用,增加了利润,同时增加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这有利于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特别是可以更好地克服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2)无形资产准则实施了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将研发费用从全部费用化改为有条件的资本化后,避免了将研发投入一次性冲减当期损益,使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能减小眼前的亏损,更好的利用资金。
(3)无形资产准则实施了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政策,更符合会计准则真实性的要求。新准则更多地考虑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更准确的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改变及影响
1.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规定
新准则规定,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但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对于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无形资产新准则第四章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提到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生产总量法等。
2.无形资产新准则对于摊销相关规定的改进对损益的影响
(1)区分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分别进行处理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只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更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一些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价值可能不变甚至增加,假如也进行摊销,使得账面价值一直减少直至为零,此时账面价值显然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
(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改变符合配比原则和谨慎原则。新准则无形资产摊销方法不局限于直线法,而是采用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才采用直线法摊销。可见,新准则采用的摊销方法更灵活。如果某项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前期多,后期少,则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前多后少加速摊销法;如果某项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前期少,后期多,则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前少后多加速摊销法;如果某项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多少与工作量有关,应采用平均工作量摊销法。对于多种摊销方法的可选性,一方面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更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应企业的经营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摊销方法。
三、结语
新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所产生的影响是重大的,对上市公司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从总体上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公司业绩的含金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新准则中的一些比较模糊的规定需要在将来进一步加以完善,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做出具体的解答或说明,提高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需要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此外,还应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发展水平,以保证新准则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化工工艺的主要工艺范文5
项目结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生产、技术、经营等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1]。
一、项目结算管理概述
项目结算是指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补充协议)进行的工程合同价款的结算[2]。项目结算分为项目工程的定期结算、阶段结算、年终结算、竣工结算。
二、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的要点及措施
结合项目自身特点,结算管理工作的要点是必须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预算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及竣工结算管理,如果能够有效的管控好以上各项基础工作,我们的项目结算管理就不可能是无源之水,相反一定能够水到渠成[3]。
为了做好结算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最主要的是应该将商务策划工作融入我们实际管理工作中,同时结合结算管理工作的四个要点,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策划意识就能保证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提高投标策划意识
投标阶段清单报价时将策划融入进去,采用不平衡报价,中标后再对此专项策划,找准策划点,集中一点发力,确保策划项顺利实施。中标后在签订施工合同阶段,为了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需要仔细研究合同中的各种条款,针对每一板块,由负责相应板块的工程师研讨,最后统一由富有经验的合同洽谈人员把关。然后再对合同进行合同交底,公司合同管理人员对项目相关人员合同交底时要及时、全面细致,能够使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全面履约[4]。
2.提高预算策划意识
“把预算当做结算来办”,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结算管理工作的好坏。越来越多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约定:结算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合同价+定额计价模式部分核对定案后施工图预算价+合同约定的合同价款的调整项。预算是结算的一部分,同时预算是中间进度款支付的依据,故做好预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预算的时候当做结算来办,预算阶段,深入策划,将预算的项指标全面提升上去,为结算打好坚实的基础[5]。
3.提高施工过程中策划的意识
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目标核心是通过成本管控、策划,提高盈利能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项目开工后要进行策划,策划围绕合同条款、工期、质量、签证变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确认好实施方案。此方案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策划实施的指导依据,并在过程管理过程中重申、明确好分工及责任人和对其落实情况进行公示[6]。
此阶段为项目施工阶段,项目主要的工作围绕找降本及寻找签证点,主要是通?^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是提升预算员及其他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现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为后期工作做准备;然后是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过程管理意识,尤其是成本管理的意识;最后是及时搜集相关资料,归类整理,做好现场的签证索赔工作[7]。
4.提高竣工策划意识
项目运营过程中实施好投标前策划、编制预算时策划、过程中策划后,在项目竣工后,项目组织好熟悉施工现场的技术力量及全过程管理的造价人员,整理出全套的结算资料。编制竣工结算书的时候,将前期的策划及留存的资料进一步融合,及时编报出完整而又合理的竣工结算,做好对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审计的全部协调、配合、准备工作[8]。
三、工程项目的结算要素
1.建议工程项目长期配备经营人员1-2位,具体视项目复杂程度进行配备。这样的经营配备为完善项目成本控制和工程项目的结算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9]。
2.建立并完善工程结算管理机制。为使工程结算工作得以有章可循,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结算管理机制,做到制度规范化、操作电算化、审查严格化和市场科学化。
3.适当建立激励运行机制。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所盼望的是工程项目结算值达到了企业目标的期望值,故项目结算管理企业在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想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企业的目标值,从企业内部产生动力,建立适当的结算管理激励运行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在工程项目的结算管理中,监督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除了适当的激励运行机制外,监督的关键就是为了因弥补内审的而存在的各种缺陷。
化工工艺的主要工艺范文6
关键词:论述 化工 工艺 优化 策略 研究 分析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化工工艺作为化工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直接关系着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然而,在对大量化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其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因此,在发展化工工业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在化工工艺的研发与管理上,也就是要求我们注重化工工艺的优化上,这样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良、优化化工工艺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还能使化工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同时对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化工企业不断优化化工工艺,确保化工生产安全,成为化工企业在21世纪下有力竞争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以上观点,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化工工艺的研究,总结出了现阶段化工工艺的现状,并根据材料、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现阶段化工工艺优化的策略与方法。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下新时展下化工企业在化工工艺上的优化策略。
一、材料与工艺技术的优化
1.我们知道,化工企业进行化工生产的基础与前提就是化工原材料,所以实现化工工艺的优化首先就要在化工原材料上入手,并不断实现突破。因为,积极的优化化工原材料,使用现金的原材料可以不断的提升化工企业生产出化工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产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本文总结出了优化化工原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就是从化学纤维上开设,我们知道化学纤维主要是由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构成,人才纤维主要以天然材料作文生产基础,该产品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现状,而合成纤维主要是由石油产品构成,该产品的优势主要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产量多、产品种类齐全等,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工生产中要积极选取优秀的合成纤维作为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第二,就是塑料。我们知道,塑料是由塑料化工生产而来的产品,其具有质量轻,不易被腐蚀,而且比较耐高温等优点。所以,在改进、优化化工工业过程中,采用塑料,可以方便化工企业的生产,还能够在现有的技术上研究出更为便捷的加工工艺,如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感光树脂都是在工艺改进过程中研制出来的。
2.其次,是技术上的优化。首先,是生物技术。微生物本身属于活细胞催化剂的一种形式, 其一般情况都会在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下进行发酵,由此把原材料变化成新型产品。在化工工艺不断更新调整的过程中,即便是传统的生物技术也顺利生产了乙醇、丁醇、丙酮、醋酸等多数产品。而在新生物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采用固定化细胞经过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的收率迅速上升。对于多数有机产品时,也能采取酶催化剂、固定化酶进行生产。生物技术运用于化工工艺中可改进其操作流程, 在简化工艺的同时, 降低资本消耗、节约能源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第二,精细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具有品种多、更新快、功能全、技术高等特点。精细化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能实现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调整,实现产量、产值的增长,其细分可包括以下技术:(1)新型粉体技术。该技术能够促进药物生化功效的改进,运用于橡胶、塑料的填充物后可以积极优化其物化性质,让其能达到化学工艺的实际需要,在未来的化工工艺中将会成为很实用的技术。(2)新型分离技术。化学工业规模的多组分分离, 尤其是不稳定化合物及功能性物质的高效精密分离技术的分析, 在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至关重要。
二、对于化工工艺管理上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专业培训。由于化工材料属于一些新研发的物质, 对其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知识研究人员通过反复的实验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判定的。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他们是保证化工工艺顺利进行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同时,提高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知识,这样也可以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化工工艺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于实验发展的预见性, 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于化学物质的认识性。
2.加强对于管道方面的重视,做好定期防护工作通常情况下,管道输送的物料一般都属于易燃、易爆甚至腐蚀性与毒性较强的物品,若是管道出现泄漏,各种毒害物质漏出,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造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管道的设计中,要对于管道的材质选择、应力分析以及布置方式等容易引发管道泄漏的因素进行从分的考虑, 尤其是注意管道连接处和拐弯处弯头的材料和管径选择, 同时室内或者室外,管道都必须尽量靠地连接。 而且也要加强日常对于管道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本文对现阶段化工工艺优化策略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对化工工艺优化工作的重要性,除了以上几点外,我们化工企业还要从员工的素质上、企业的设备上进行更新,即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更新企业生产中的老旧设备,采用最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为优化化工工艺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才能保证我国化工工业的快速、稳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郦士永.生物技术在化工工艺中的现实运用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