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范文1
《物联网与云计算》一书,尝试从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角度,去介绍相关的云计算技术以及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本书阐述了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物联网融合云计算发展,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未来的观点,并以多个经典案例分析,阐述了云计算将成为物联网发展所必须的IT基础设施,云计算是物联网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大脑,云计算平台将成为物联网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平台,造就物联网海量应用的长尾效应并形成物联网应用良性发展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录
第1章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1.1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1.2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基石
1.3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1.3.1物联网应用的整体发展情况
1.3.2全球的物联网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1.3.3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1.3.4我国物联网应用初创待发
1.3.5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4物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未来
第2章云计算的起源
2.1 Animoto的创业故事
2.2云计算是当今的热门名词
2.3云计算在中国
2.4云计算的前世今生
2.4.1高高在上的大型计算机时代
2.4.2合久必分:PC时代的到来
2.4.3分久必合:互联网让PC合在了一起
2.4.4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云计算时代来临
第3章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
3.1云计算概念
3.2云计算的分类
3.2.1公有云和私有云
3.2.2 XaaS
3.3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
3.3.1快速满足业务需求
3.3.2低成本、绿色节能
3.3.3提高资源管理效率
3.4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3.5云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
3.6 Google云计算成功的秘诀之一
3.6.1 Google的蜕变
3.6.2一个简单的想法
3.6.3顺利启程
3.6.4 MapReduce
3.6.5初见成效
3.6.6幸运女神的降临
第4章云计算的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
4.1云平台和云服务
4.1.1云平台
4.1.2 Google App Engine
4.1.3云服务
4.2云计算的典型商业模式
4.2.1 Google在互联网领域的神话依赖于PaaS
4.2.2 Amazon的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启动了IaaS服务
4.2.3 SalesForce.com的成功源于SaaS
4.3典型的云计算应用
4.4云计算的商业模式的成功秘密
4.4.1海量用户支持、良好用户体验促成互联网后向收费模式的成功
4.4.2“人人是服务的使用者”,“人人是服务的提供者”
4.4.3对大规模用户的海量数据计算成为可能
4.4.4 IT服务设施从硬件依赖转向软件依赖
4.5云计算的优势
4.6云计算的社会价值及其影响
4.6.1云计算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4.6.2云计算的价值
第5章云计算关键技术和开源社区
5.1云计算技术框架概述
5.2虚拟化技术
5.2.1什么是虚拟化
5.2.2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5.2.3云计算机时代下的虚拟化技术
5.2.4虚拟化打开了云计算的大门
5.3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
5.4并行编程模式
5.5数据管理技术
5.6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
5.7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5.8云计算是一种多粒度和变粒度的计算
5.9绿色节能技术
5.10云计算和开源社区
5.10.1虚拟化平台软件Xen与KVM
5.10.2云基础设施管理平台Eucalyptus与OpenNebula
5.10.3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
5.10.4云平台访问接口适配层libcloud与Dasein Cloud API
5.10.5开源精神
第6章云计算的产业现状和发展
6.1云计算的产业现状
6.2云计算产业市场分析
6.2.1美国市场走向成熟
6.2.2国内市场政府推动,喜中有忧
6.2.3现状原因:供给匮乏,需求乏力
6.3云计算的未来发展
第7章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其度量维度
7.1云计算发展迅猛,市场初具规模
7.2云计算对数据中心建设带来挑战和机遇
7.3国外先进云计算数据中心
7.3.1 Google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
7.3.2 Facebook的绿色数据中心
7.4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构建
7.4.1电子邮箱服务中心的构建
7.4.2搜索服务中心的构建
7.4.3视频服务中心的构建
7.4.4云存储服务平台的构建
7.5粗略评价数据中心健康性的5个指标
第8章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8.1云计算是物联网最具成本优势的IT基础设施
8.2云计算是物联网最具计算力和存储力的平台
8.3云计算是物联网数据挖掘的大脑
8.4云计算是构筑物联网长尾效应的开放平台
8.5云计算和物联网融合发展
8.5.1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第一阶段
8.5.2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
8.5.3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的第三阶段
第9章云计算和物联网融合应用案例
9.1云计算与无线城市
9.2云计算与交通物流
9.2.1智能交通
9.2.2智慧物流
9.3云计算与健康医疗
9.3.1医疗保健应用
9.3.2家庭社区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9.3.3医院临床无线医疗监护系统
第10章物联网和云计算相融合的未来服务形式
10.1物联网业务模式分析
10.1.1物联网的商业机会
10.1.2物联网的商业应用类型及其应用系统组网方式
10.1.3物联网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商业合作模式
10.1.4物联网的商业模型
10.1.5国内外运营商分析
10.2当前物联网应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0.2.1当前物联网应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0.2.2以云计算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分析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范文2
今天,互联网技术和人们的商业想象力,正引领人类经济走向一个全新时代。企业打破传统经济下的制度设计,有的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有的消除中间商、构建直接交互平台,使人们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轻松找到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还可以将闲置的资产物品、多余的时间、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等资源分享给他人,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经济运行方式,被称为“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形态,还是加速要素流动、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发展观;不仅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节约消费的环保自觉形成的再消费经济,还是对长期以来被社会鼓励的高速消费、奢侈消费文化的一种根本性矫正。
近年来,从房屋分享服务平台到分享租车服务平台,再到社会化“跑腿”服务……分享经济理念在各个行业领域衍生,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在国内,这种资源分享已覆盖了吃、穿、住、用、行、游等各个层面,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了解和认可。
作为新鲜事物,人们期待分享经济将有助于实现信息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还将有助于化解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公平、信任等诸多难题。但未知永远大于已知,分享经济的内涵与外延都还在变化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还无法测定,比如分享经济给现有制度设计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它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信息安全问题如何保证、保险体系如何支持,以及如何规范管理、协调各方利益等。从各国实践看,分享经济发展也正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比如起源于美国的打车软件,在日本试行了3 年,最后退场,因为日本出租车行业协会和经济产业省认为,这是破坏出租车市场秩序,并导致黑车泛滥的罪魁祸首。还有人怀疑,分享经济模式是否足以支撑这些市场平台当中的企业,是否会导致进入实体市场的企业家数量减少,对实体经济造成“抽血”。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 起源和演进;未来之路;自动识别
欧盟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将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作出极大贡献,因此,非常重视物联网战略。1999年,欧盟在里斯本推出了“e-Europe”全民信息社会计划。“i2010”作为里斯本会议后的首项重大举措,旨在提高经济竞争力,并使欧盟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减少社会问题,帮助民众建立对未来泛在社会的信任感。
2009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欧洲在构建新型物联网管制框架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起主导作用。以下是该《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1 物联网:一个新的范例伞
互联网的增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就是要从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改变成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物品,从书本到汽车、电器、食品,从而建立物联网。这些物品有时会拥有自己的IP地址,当置于复杂环境下时,它们就可以使用传感器获得环境的情况(比如食物在供应链全过程的温度记录)并与环境进行互动(比如空调可以根据人是否在场进行反应)。
物联网有三方面特性:第一,不能简单地将物联网看做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是建立在特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的一系列新的独立系统,当然,部分基础设施还是要依靠已有的互联网;第二,物联网将与新的业务共生;第三,物联网包括物与人通信、物与物通信的不同通信模式。
物联网的发展取决于信息和通信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其“规模”就是其中之一,意思是所连接设备的数量正在增加,而它们的大小超出了人眼的可视程度;“移动”是另一要素,表示对象更多地通过无线连接;“异质性和复杂性”是第三个趋势,因为现在的信息和通信应用已经是数量众多,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互操作性问题,而物联网将在这种环境下发展。
2 已有的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不应该被视为一个乌托邦的概念,事实上,一些物联网的雏形应用已经部署。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能上网的手机,比如有的手机配置了照相功能,有的配置了近距离通信模块。这些手机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多的信息。
成员国家越来越多使用(由条形码支持)药品唯一的序列号,使每个产品验证后才让病人使用。这将减少假冒、欺诈和配药错误。对消费类产品进行物品跟踪,将使欧洲更有能力对付假冒和不安全产品。
能源行业也已开始部署智能电力系统,它能向消费者实时提供消费数据,并让电力供应商远程监控电力设备。
在传统行业,例如物流、制造和零售等等,“智能物品”将促进信息交换,加快生产周期的循环。
上述例子采用的RFID、NFC技术、二维条码、无线传感器/执行器、IPv6协议、超高频或3G/4G等技术,都将在未来的大规模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对物联网的管理
这部分提到了公共管理部门的责任问题,对于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的职责,在部分中得到了很好的描述,并提出了一些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站在政府管理的角度上必须管理的。
为什么需要有一个公共当局的角色?
虽然物联网将有助于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它仍然将迎来挑战,它将直接影响到个人。例如,某些应用可能有密切关联的重要基础设施,如电力供应,而某些应用将涉及个人的隐私。
因为物联网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所以,简单地把发展物联网的任务交给私人行业或某些地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欧洲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当局必须应对物联网带来的这些社会变化,才可以确保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将刺激经济增长、提高个人福祉和解决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也承认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公共部门不能推卸其对公民的责任。特别是,在物联网的管理中必须设计与所有有关互联网公共政策管理相一致的方式。
那么,公共管理部门需要管理什么呢?
通常情况下,物品需要分配标识符和名字去连接到其他对象或者网络。物品上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信息的其余部分在网络中的其他地方存放。换句话说:访问一个对象有关的信息,意味着建立一个网络通信。现在出现的问题是:
- 这是如何识别构成的?(对象命名)
- 谁分配的标识符?(权利的分配)
- 如何以及在哪里可以对其他事情的其他信息进行检索,包括它的历史?(寻址机制和信息库)
- 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 哪些利益相关者为上述每个问题负责,问责机制是什么?
- 哪些伦理和法律框架适用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没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
- 信息处理不当,可能会显示一个人的个人资料或保密的业务数据。
- 不当分配的权利和私营部门的职责可能会扼杀创新。
- 问责制的缺乏可能危及系统本身的物联网运作。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本体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4-0067-05
Research on the data format standard of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XML and ontology
GUAN J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in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Internet of Things(IoT), relevant data format standards are very complicated and every relational subject goes his own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from the view of XML and ontology, start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et, Semantic Web and IoT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way of building the IoT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The IoT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XML for syntax and on standard ontology for semantic consensus.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top-level ontology, supported by vertical domain ontology and horizontal task ontology, and establish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 ontology standards. Finally, the system with a specific application is illustrated and some key points for th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oT); data format standard; XML; ontology
0 引 言
2009年被称为中国的物联网元年,这一年,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战略。2010年的“两会”期间,物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确定为国家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一场物联网建设的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当前物联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传感器技术不成熟、缺乏商业应用模式、信息安全和隐私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则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数据表达、交换和处理标准。因为传感器关键技术的突破、商业应用模式的推广等等,都只是物联网中“物”的问题,而数据交换标准则涉及物联网中“联”的问题。如果不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换,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物联网。
1 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现状
物联网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对物体进行识别或数据采集;传输层是通过现有的通信网络将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应用层则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或展示。在这三层体系中,感知层中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发明的传感器“标准”多已成为专利。而传输层的各种通信标准也已基本成熟,建立新的物联网通信标准难度较大,可行性较小[1]。因此,物联网标准的关键和亟待统一的是关于应用层的标准,而其中尤以数据表达、交换和处理标准为核心。
目前,针对物联网应用层的数据交换标准主要有PML、EDDL、 M2MXML、NGTP等。其中,PML是实体标注语言,它是EPC(产品电码)物联网中交换信息的共同语言,用来描述人及机器都可以使用的自然物体的描述标准。EDDL是电子设备描述语言,它可以描述现场设备中的数据,以用于工程、调试、监视运行和诊断。M2MXML是一种用于终端设备间的通信协议,它包含一个用于分析协议的、与语义无关的Java API。NGTP是宝马公司推出的开放式Telematics协议架构平台,它使用统一、开放的接口来区分Telematics服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1]。此外,还有智能建筑领域的OBIX标准、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的CAP标准以及PCM(脉码调制)遥测技术的IRIG标准等。
可以看出,现有的物联网应用层的数据交换标准大多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业务提出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前物联网缺少的是一个统一的物联网数据交换大集成应用标准(或标准体系)。欧盟有关机构正在进行数据交换标准“融合”的研究,目标是综合考虑相关领域已有的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标准,以便为那些在不同的标准中语义上具有等价性的数据元素(尽管他们可能有不同的名字)提供全球唯一的交叉引用方式和标识结构,从而提炼出一个基础的元数据标准,把这个标准作为物联网数据交换的核心,那么,对于不同的行业应用,就可以基于元数据扩展出相应的行业数据交换标准[1]。
总体来说,物联网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重视,但对于应用层的标准化工作来说,还需要客观分析物联网标准的整体需求,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等多个层次进行统筹设计;其次,还需要协调各个标准的推进策略,优化资源配置[2]。
2 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的基石
XML 技术是为了克服HTML在互联网信息交换和表示方面的缺陷而设计的,本体论最初也是起源于哲学领域,随后在研究人工智能时被引入计算机领域。虽然两者的出现都不是为了解决物联网领域的数据交换标准问题,但它们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2.1.1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的语法基础――XML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是W3C组织于1998年推出的一种用于数据描述的元标记语言标准[2]。作为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识语言)的一个简化子集,它结合了SGML丰富的功能和HTML的简单易用,同时具有可扩展性、自描述性、开放性、互操作性、可支持多国语言等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地支持与应用。
对于作为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的格式来说,XML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可定义行业或领域标记语言
XML可以用DTD或者Schema来定义,一份遵循DTD或者Schema定义的XML文档才是有效的。因此,XML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建立相关的标准语言,如化学标记语言(CML)、数学标记语言(MathML)、语音标识语言(VoiceXML)等,包括目前物联网中很多已经存在的标准都是基于XML定义的。
(2)具有结构化的通用数据格式
XML使用树形目录结构形式,可以自行定义文字标签并指定元素间的关系,同时它也是W3C公开的一种数据格式,没有版权的使用限制,因而十分适合作为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换格式。
(3)可提供整套方案
XML拥有一整套技术体系,如可扩展样式表语言XSL、数据查询技术XQuery、文档对象模型DOM等等。
2.1.2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的语义基础――本体
本体(Ontology)起源于哲学,被Neches等人引入计算机科学领域后,在人工智能、语义Web、软件工程、图书馆学以及信息架构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关于本体最流行的定义是Gruber在1993年给出的,即“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 [3]。Studer在对前人的定义进行概括后提出:本体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4]:
(1)概念模型:它是客观世界现象的抽象模型,其表示的含义独立于具体的环境状态;
(2)明确:所使用的概念及使用这些概念的约束都有明确的定义;
(3)形式化:本体的表示是形式化的,可以被计算机处理;
(4)共享:本体中体现的是共同认可的知识,反映的是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它所针对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体。
本体的目标是获取相关的领域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所以,本体是具有不同知识表示的Web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或知识交换共享的基础结构。通过定义共享和公共的领域知识,本体可帮助机器之间或机器与人之间更加精确地交流,实现相互之间的语义交换,而不只是语法级的交互[5]。
按照领域依赖程度,Guarino将本体划分为四类[6]:第一类是顶级本体,用于描述通用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时间、空间、物质、对象、事件、动作等,顶级本体独立于特定的问题和领域,与具体的应用无关;第二类是领域本体,用于描述特殊领域(如教育或金融)中的概念,即陈述性知识;第三类是任务本体,用于描述特定任务或活动(如入学或取款)中的概念,即过程性知识;第四类是应用本体,应用本体可通过进一步特殊化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将其用于描述既依赖于特定领域,又依赖于特定任务的概念,这些概念通常对应于领域个体执行特定活动时所扮演的角色(如学生入学或客户取款)。
2.2 构建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的思路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要想实现物与物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就需要在语法上相同,在语义上互通。通俗的说,就是用相同的格式表达同一个意思。XML在语法上的结构化信息表达能力和本体在语义上的透明性之间的优势互补为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2.2.1 从互联网向语义网、物联网发展
由于XML具有诸多的优点,因此,XML成为许多应用领域的首选信息表示格式。同样,XML也非常适合于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同时,它还可使得各种物联网终端能够和当前的互联网实现很好的对接。因此,物联网的数据交换标准应该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而且,从目前已经存在的数据交换标准来看,也确实如此。然而,XML具有一定的语义局限性,它具有语义表达能力,却没有语义透明性,它允许用户在文档中加入任意的结构,而无需说明具体含义,但其缺乏数据表达式与相应概念之间的统一性。正因为如此,在XML2000会议上,Tim Berners-Lee提出了语义网的概念。语义网使用本体来描述一个专业领域知识中的重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使得这些概念和联系在共享的范围内有着明确而唯一的定义,从而达成一种共识,这样,机器之间或人和机器之间就可以进行无障碍的交流。
语义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而物联网则是一种泛化的互联网,两者都将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只是它们的出发角度不同,前者偏向于从技术角度出发,后者偏向于从应用角度出发。由于物联网具有自动识别、自动传输、自动处理等特点,因此,与当前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更需要机器之间或人和机器之间实现语义级别的交互。
2.2.2 基于本体分类构建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
本体从底层向上分为顶级本体、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以及应用本体,这些不同层次的本体可向我们提供这个世界的共性描述,而物联网正是要将世界连接起来。
首先,物联网所连接的各种物体都处在同一个世界中,它们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即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如时空、物质、事件、行为等,所以,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的基础是顶级本体标准。其次,物联网各个垂直的应用领域都有特殊性。具体到每一个领域,都有可能、有必要发展一套依托于领域本体的标准。但是,很多类型的业务词汇和流程是可以跨越多个垂直应用领域而公用的,所以,还有必要发展起跨领域的物联网任务本体标准,即某个领域的本体标准可能构建于多个任务本体标准之上,而某个任务本体也有可能被多个领域本体所引用。最后,具体到每个企业、组织甚至个人,它们针对于自身的物品、行为、过程等,也可以建立起基于顶级本体、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的应用本体标准,以供其他个体在与自身发生信息交换时共享这些事先定义好的内容。
基于上述思路,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应以XML为语法格式、以标准化的本体为语义共识。按照本体的分类,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应以顶级本体为基础,以纵向的领域本体和横向的任务本体为支撑,建立起各种不同的应用本体标准,其整个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 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的应用实例
XML使物联网中的节点可以采用相同的数据交换格式,而本体则可以使相关节点对交换的数据实现语义上的共识和推理。下面用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XML和本体在物联网数据交换中所发挥的作用。
例如,某消费者家里的智能家居系统检测到冰箱里的苹果存量不足,那么,系统就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向网上商店发出购买指令。这样,关于此次购买行为中的苹果描述信息如下:
xmlns=”.
[8]蒋建文.基于多Agent的信息家居系统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3.
[9]李为冲.XML到OWL文档生成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范文5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借贷监管
一、前言
P2P网络借贷是随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民间借贷的繁荣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其实质仍属于小额民间借贷,方式灵活,手续简便,为个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便利,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有助于促进金融结构的完善。提及P2P借贷,很多的人会跟“网络欺诈”“跑路”这样的负面字眼联系起来,对P2P存在着诸多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由于网贷平台建立门槛低,监管较弱。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让P2P终于有章可循,又一次把互联网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
二、P2P网络信贷产生与发展
P2P本质上是连接个人借贷双方的第三方网络平台,是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大的方便。
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目前比较认可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尤努斯教授,另一个是英国的Zopa,随着贷款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有很多企业在小额贷款里脱颖而出。自首个P2P网贷平台出现以来,美国Prosper在2006年2月成立,德国Smava在2007年2月成立,然而2006年4月,中国首家P2P网贷平台宜信公司也正式成立,这种新型的网络信贷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并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原本起源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的P2P网络信贷,如今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迅猛势头,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已经超越英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P2P网贷市场。
三、P2P网络信贷的发展模式
(1)信息中介平台模式。这种模式风险较低,它的特点主要是投资者的资金没有任何形式的担保,风险完全由投资人自负;完全基于线上的信用评审体系不能确保借款人信息的真是有效。(2)小贷公司线上模式。该模式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风险居中,主要是放贷杠杆无限制,平台风险大;连带担保机构或个人的资产实力状况不明。(3)债券转让模式。此种模式风险较高,平台资金压力大,个人账户风险集中,有资金池的嫌疑。
四、P2P网络信贷存在问题分析
1.P2P借贷行业法律法规的缺失。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P2P行业,一直因为没有经营门槛和标准而鱼龙混杂,甚至有些问题平台本身就是为了诈骗。截止今年4月末,市场上活跃的P2P平台已超过1800家。与此同时,问题平台数量激增,P2P平台经营不善、不合规、道德风险等问题严重。行业发展的乱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参与者双方的信心。
2.网络监管难度较大。一方面,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管,网络信贷环境的虚拟性导致难以去评估借贷双方资产状况和信用状况,网络信贷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监管机构难以监管资金的流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P2P网贷发展不健全,行业行规缺乏,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难以进行监管。
3.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我国P2P网络借贷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和行业性较差等障碍, 此外,网贷平台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五、P2P网络信贷发展对策建议
1.对于投资者。市场上P2P理财公司众多,产品各不差异,收益率也不一样,建议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能理性的谨慎的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产品,同时,在选择P2P公司时一定要多走动,多调查,选择有正规资质,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公司进行办理业务,以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2.对于政府。目前,《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都诠释了明确的定义,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商的里程碑事件,让真正有实力、模式健康、运营规范的企业更好地服务市场、保护投资者,同时让不合格的企业被淘汰。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任重道远,仍需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更多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将监管规则进一步细化,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平台给予沉重的打击,更好促进金融创新,促进P2P网贷平台的规范发展,更好的作为银行体系的补充功能,鼓励P2P网贷平台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
3.对于P2P网贷平台。P2P网贷平台要强化对自身风险的控制,组建风险评估小组,进行信用评级;要实行“实名制”注册,审查开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并确认真实性后才同意开户,对其所进行的金融交易进行实名记录,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料库,合理划分信用等级,加强管理;提高自身平台的盈利模式,开展新的业务范围,积极创新。
4.对于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而言,既要按照银监会要求,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系统的转移,亦应关注其中的业务机会,积极开展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监管服务。
六、P2P网络信贷发展前景
P2P网络信贷模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性是不可置疑的,虽然目前来看,P2P网贷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但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关于《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是对互联网金融,对P2P的肯定与接收,此项规则的制定有诸多强力部门参与,说明中央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相当重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不完善的过程,正如当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一样,会存在很多争议,被冠以洗钱,非法集资的帽子,时至今日,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得到国家及大众的认可,P2P网贷是理财的新趋势,前景广阔,发展迅速。
参考文献:
[1]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信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03).
[2]钱金页,杨飞.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金融论坛,2012(01).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范文6
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安全需求
物联网是指借助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节点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兴起了物联网建设的浪潮,中国也适时的提出了物联网建设的战略规划,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其确定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加以重点推进。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在能够保证隐私信息不被泄露,并且能够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前提时,才能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样需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作为保障,因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物联网的概念我们可以认识到,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的系统,能够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实时交互,但它仍旧同互联网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发展,具有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信息传输的无线化和数据感知的随时性等特征,物联网的用户端在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得可以实现有效的应用,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等服务。众所周知,互联网环境下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而物联网又是以无线网络和传感网为核心技术的,这就给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使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从整体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安全维护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因此为物联网的安全管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不同于传统的网络,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在集成时形成的。要想真正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不仅要对移动网络中的各种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还需要针对物联网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增强特殊安全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水平,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息息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深入研究和探讨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对物联网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这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物联网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物联网具有三大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实现全面感知;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可靠地传递给用户;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但就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背后,不可忽略其在安全管理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2.1 感知层中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中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通过各类传感器、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扫描仪、摄像头等设备对各种原始信息进行收集,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1)由于物联网中的信息经常是通过无线网络的平台进行传输的,因此信息可能存在被截获或破解的安全风险问题;2)传感智能节点容易受多侵袭;3)传感网的节点可能受到来自于网络的DOS攻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传感网系统的严重破坏。
2.2 传输层中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传输层的主要职能是要把在感知层中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可靠、安全地传输到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层,并对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但由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一个乃至多个不同架构的网络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接,这时就难免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以说,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都有可能传导至物联网传输层,并造成更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跨异构网络的网络攻击、DOS攻击、DDOS攻击、假冒攻击、中间人攻击等。
2.3 处理层中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处理层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判断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意图。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既有操作性的指令数据,也有一般性的数据,需要尤为注意的是那些恶意指令和错误指令,那有可能是攻击者的破坏行为。因此,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以下安全问题:终端数量多,提供的信息量大,来不及对信息进行判别;设备从网络中逻辑丢失;智能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非法入侵者的人为破坏;无法实现灾难控制并从灾难中恢复等。
3 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技术性措施
3.1.1 节点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物联网设备在遭受破坏的情况下而不至于使系统遭受致命性的打击,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1)在物联网网络的关键位置配备冗余传感器,这样可以实现特殊情况下的网络自愈;2)限制网络的发包速度和同一数据包的重传次数;3)在通信前对节点与节点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3.1.2 传输安全措施
在物联网内部,为了保障内部通信的安全,应当使用密钥管理机制。一方面,在通信时可以建立一个临时会话密钥,而认证性使用对称密码的认证方案需要预置节点间的共享密钥;另一方面,应当建立端到端密钥协商机制、密钥管理机制、端到端认证机制和机密性算法选取机制等。
3.1.3 其他技术措施
在技术上,除了要采取节点安全和传输安全措施外,还应当重点考虑以下措施:1)对传输层的恶意指令进行分析,采取预防措施,建立灾难恢复机制;2)做好病毒的检测和网络入侵的防控工作;3)秘密文件和移动设备文件应当采取备份措施;4)密文查询、挖掘与安全相关的数据、安全多方计算、安全云计算技术等;
3.2 非技术措 施
在对物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和维护时,除了要结合物联网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类型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性措施外,还应当从管理、教育、安全风险评估等角度采取一系列的非技术措施,对物联网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首先,物联网的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物联网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失误和疏漏;其次,应当有针对性的对用户进行安全培训,让用户充分认识到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对各种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再次,要懂得对物联网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态势分析,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必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同样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由于物联网所具有的分布广泛性、节点移动性、网络异构性、业务应用复杂性等特征,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变得相对复杂,我们在力发展物联网的同时,只有对其安全问题与解决对策的给予更够的重视,加大相关研究的力度,才能确保物联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勇,谢丰,郭晓静,等.物联网安全问题对策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10):4-6.
[2]吕方兴.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J].科技视界,2012(19):1671-68.
[3]杨文祥.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与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信息界,201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