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汇报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汇报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汇报制度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实施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因此,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从结构上说也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三个要素。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功能在三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有整体思路,同时也要有具体的路径选择。

一、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创新的整体思路

新制度经济学对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既继承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理论的某些传统(如经济人分析、边际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等等),又超越了这种正统经济学理论的限制,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把在正统经济学理论中被认为既定不变的制度视为会被修正和创新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制度内生化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2)放弃了正统经济学理论中的“信息费用、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都不存在”的非现实假定,理论分析更加接近于真实现实。(3)认为经济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经济行为。但是,任何制度创新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功能创新问题从宏观上和整体上作出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一)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主体

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的主体就是指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初级行动集团是指一个决策单位,它们的决策支配了制度安排的创新过程,这一单位可能是单个人或由单个人构成的团体,这一单位意识到了一些目前暂时不能获得的收益,只要能改变制度安排的结构,收益就有可能增加。次级行动集团是指一个决策单位,它们帮助初级行动集团获取收益而进行一些制度变迁。

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都是制度变迁的主体,初级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创新者、策划者和推动者,次级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实施者,初级行动集团通过制度变迁创造收益,初级行动集团虽然不创造收益,但是,参与收益的再分配过程。划分并考察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帮助对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主体的分析。我们要注重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

(二)完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和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是指,目前,我国现实存在的一系列旨在促成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给予特别激励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方面的基础规则。从实质上来说,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就是指基础性的制度安排(Foundam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熏它是我国基本制度规定,决定并影响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的构成及变迁,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中,我国宪法和法律结构至关重要。与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相比,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也是可以变迁的,所不同的只是变迁的速度要慢得多。

(三)重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安排”的含义就是“制度”最通常使用的含义。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就是指具体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给予特别激励的设计和安排。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应该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中进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决定着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的性质、范围和进程,反之,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也会反作用于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从比较静态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项新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有两个: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新制度安排为覆盖群体提供利益时,没有一个人会因此受到损失。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指虽然新制度安排损害其覆盖下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总体上还是合算的。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进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我们必须准确厘清上述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同时,把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区别开来,还要注意准确把握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区别。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边际调整过程,制度环境决定了制度安排的性质、范围和进程,制度创新也会使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是制度变迁的主力军,目前,缺乏适宜的初级行动团体是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路径选择

(一)积极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

由于对根源于文化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非正式制度的培育和演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结果导致非正式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全社会缺乏普遍的拥军爱军的主流意识,致使已有的正式制度设计缺乏运行的制度环境和基础。因此,积极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1.转换指导思想,确立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新理念

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的指导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对军人所承担的额外义务进行特别补偿是现行军人特别保障的立法根据,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通过军人社会保障对军人应该如何激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上,我国军人保障的指导思想却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重牺牲奉献,轻优待激励”的立法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只强调对军人设置义务,忽略了对军人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忽略了应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立体的激励和保护,在保护理念上具有显著的偏差和错位。由于军人特别保障强调“牺牲和奉献”忽略“优待和激励”的制度设计没有回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做到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根本担负不了保护军人的重任,它已经和正在给军人造成制度性的伤害。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转换军人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确立军人激励的新理念,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大力研究军人职业不同于普通职业的特点和规律,对军人实行科学激励;

(2)充分挖掘“保障”的内涵,对军人实行全面立体保护;

(3)顾及军人的私权性质,对军人实行官方和民间双重保障;

(4)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保障激励思想,完善保障激励范围和保障激励内容。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2

“危急值”即危及患者生命的检验结果,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临床实验室的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因此,对检验结果设立“危险值”显得尤为重要。对“危急值”的报告需要检验科工作人员及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是当前医院十分重视的工作,制定具有“危急值”意义的试验项目和界限值,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ISO15189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直以来,多数医院对患者“危急值”的报告都是采取电话通知的方式告知值班医生,然后采取手工登记的方式将确认的时间以及确认人员登记在登记簿上,但是这种报告方式存在诸多弊端。若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检验人员有时可能难以及时发现“危急值”,以至于主管医生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手工方式并不能够准确记录危急值的发生时间,只有在通过电话得到反馈后才记录一个反馈时间,这个时间并不准确;手工登记的方式,无法对“危急值”产生的时间以及报告反馈的时间进行比对分析,也不利于检验科的统计管理工作。因此笔者在工作中设计了一套危急值回报的实行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建立有危急值的试验

项目表;制定危急界限值见表1。表1危急值的试验项目表;制定危急界限值

2对出现“危急值”的标本进行核对和复查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3

自1998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收治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病人中,有42例合并轻中度呼吸道烧伤,烧伤创面全程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和湿润烧伤膏治疗,呼吸道烧伤采用常规治疗加综合治疗方法,未行气管切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24例,女18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5岁,平均46.5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21例,火药烧伤12例,液化气烧伤9例。烧伤面积及程度:最大面积74%,最小面积25%,平均烧伤面积42.5%;重度烧伤35例,特重度7例;根据受伤原因,症状、体征及损伤部位,根据《实用烧伤外科手册》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吸入性烧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本组42例呼吸道烧伤病人,符合轻度吸入伤的有16例,符合中度吸入伤的有2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全身治疗 本组病人均给予抗休克治疗,液体疗法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容祥教授的输液公式来计算液体的计量和种类。烧伤早期为了减轻再灌注损伤,抢救创面瘀滞带组织,主张早期应用抗氧自由基1号,其药物组成为:丹参注射液、维生素C、地塞米松、654-2联用。同时给予抗感染,并注意预防休克产生的各种并发症。

1.2.2 局部治疗 烧伤病人入院后,在相对无菌的条件下,对创面进行清创,力求简单,创面全程行MEBT和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深Ⅱ度浅型、深Ⅱ度深型与浅Ⅲ度混合度创面的治疗早期采用“耕耘疗法”,经3~4天的治疗,若创面仍不能液化,则改用MEBT和湿润烧伤膏加“开窗疗法”治疗,以达到生理性愈合的目的。

1.2.3 呼吸道烧伤的治疗 解除呼吸道梗阻通畅呼吸、清洗脱落坏死黏膜组织、预防肺部并发症是治疗呼吸道烧伤的关键。本组42例烧伤病人入院后,在做好气管切开准备的同时,均采用了早期全程应用MEBT和湿润烧伤膏治疗创面,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减少输液量,减轻再灌注损伤;早期应用抗氧自由基1号,以减轻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早期应用高渗液和平衡盐液,利用它们的高渗作用,行体内输液,减轻组织细胞的水肿;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损害,同时还应灵活掌握雾化吸入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应用等综合疗法加常规治疗的方法。具体治疗方法为:(1)吸痰清洗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受损后出现炎症反应,使得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果呼吸道黏膜损伤较重还可出现黏膜坏死脱落,这就需要吸痰并清洗坏死组织。一般采用自吸痰管注入5~10 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反复冲洗呼吸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氧:呼吸道烧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采取鼻管给氧每分钟流量6 L,吸入氧的浓度为40%左右。(3)保持呼吸道湿润:肺泡内需要的空气湿度为100%,而一般室内的空气湿度为30%~65%,正常人不足水分由呼吸道补充,但由于烧伤后上呼吸道不能补充水分,以致咽喉上呼吸道干燥,因此需要采用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吸入药物的配置应根据呼吸道周围烧伤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来决定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另外,还要加用糜蛋白酶和较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若呼吸道水肿较重出现了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可加大地塞米松的剂量,这几种药物联用,既可湿化空气湿度,又可使痰液稀薄,以利痰液咳出,同时还具有防止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1.2.4 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并经常翻身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疼痛、平卧等因素致呼吸道气量明显减少,因此需要经常变动,鼓励患者咳嗽,使肺泡内、大气管内的痰液容易咳出。

1.2.5 解除支气管痉挛 早期应用支气管解痉剂,在50%葡萄糖液20 ml中加入氨苯碱0.25 mg静脉注射,每4~6 h一次,直至呼吸平缓顺畅。

2 结果

本组42例轻、中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在做好气管切开准备的同时,首先采用了常规呼吸道吸入损伤的治疗措施,紧接着又采用了“四个早期应用加灵活掌握雾化吸入药物配置”治疗的综合措施。治愈39例,3例死于急性肾衰竭,无一例死于呼吸道烧伤,无一例行气管切开。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4

关键词:信用担保;行业协会;融资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8)11-0046-03

一、引言

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尽管有高利率的诱惑和接连不断的政策激励,但众银行仍然停步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之外,多数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贷款难、担保难的困扰。这说明,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是失灵的或部分失灵的。于是,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就自然演变成了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而信用担保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通常,私人通过提高供给价格、政府增加供给或者形成“俱乐部”机制增加供给三种办法都能改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但就目前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供给而言,价格机制(商业担保)显然不能完全达到增加信贷供给的预期目的,政府财政扶持(政策性担保)也难以为继,而只有“俱乐部”机制却在全国各地的信用担保实践中被不断模仿或复制,显示出其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枣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商会便是由工商联与人民银行合作引导的、企业间自发结盟而形成的互信用担保组织,尽管其制度设计者最初并不熟悉俱乐部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暗合了俱乐部理论及其规则,并以创办8年无坏账的担保业绩被全国各地效仿和学习。

二、行业协会与俱乐部机制的相关理论综述

自萨缪尔森在其《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公共产品的概念以来,许多经济学家不断加入到公共产品的研究队伍中来,使得公共产品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布坎南同样依据排他性和竞争性规则,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明确提出,现实世界中,既存在萨缪尔森所说的纯公共产品,也存在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供给的纯私人产品,而更多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特征,即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消费者并不增加使用成本,不构成对其他人的损害;若超过一定人数范围,再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将减少原有的消费者的效用。于是,准公共产品由谁来承担更有效率且更能体现公平就成了理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但现实存在往往领先于理论研究。在现实世界中,行业协会及其俱乐部机制的实践早在理论研究成果成型之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行业协会(Industry Association)是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着的一种旨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反映了各行业的企业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要求。萨拉蒙是较早在行业协会理论体系中将交易成本引入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他认为,行业组织是提供公共产品交易成本“有利可图”的选择。行业协会是为减少交易成本而达成的一系列合约安排,以协会内部的监督、管理的成本代替企业间经常反复出现的谈判、签约以及履约的交易成本。而行业协会之所以能够替代市场和政府发挥作用,基本依赖于内在的俱乐部机制,以特定供给者为中心,将产品的消费者由无限约束到一定范围,供给方仅对俱乐部成员提品,以实现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在我国,行业协会一般冠以商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称谓。而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联合者和服务者,从某种程度上行使了企业行业管理的职能,这是行业协会在我国最基本的组织方式。

行业协会及其俱乐部机制的作用机理大致是:(1)通过企业会员的自主参与而形成为组织,使得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间相互确立信任、合作、互惠以及网络资源共享。(2)作为一种自主治理的制度安排,行业组织在既定环境约束下,能够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攫取资源,获得外部信任,具有保护或增进自身利益或价值的职能。(3)行业协会还能够对不同层面的参与者提供各自所需的“选择性激励(惩罚)”,在对会员提供有价值资源的同时,对会员实施有效监督,使得会员背叛、违约和退出等具有较高成本约束。

三、枣庄担保商会成长图谱

已有8年担保历史、却无一分钱坏账的枣庄担保商会便是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由人民银行和行业协会所主导的、以俱乐部方式运作的互信用担保组织。

山东省枣庄市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受市场环境和煤炭资源枯竭影响,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恶化,该市被省级银行机构列为金融高风险区,银行对企业贷款普遍采取严格的抵押担保制度,加之全市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普遍存在土地、房产“两证不全”等抵押担保能力不足问题,融资难成为困扰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最困难时期全市一年贷款新增仅7000万元。

2000年初,在市中区工商联年会上,深受贷款难困扰的10余家中小企业代表一致呼吁要解决担保难、贷款难问题。区工商联通过与银行的联合调研认为,亟需建立一个银行认可、企业信任的互助担保平台。经过充分酝酿,在市中区工商联的组织协调下,2000年3月24日,以山东华派制衣公司董事长杨清华为会长,13家信誉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为会员,组建了全省首家非赢利纯民营性质的信用担保中介组织――枣庄市中区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商会(以下简称为“担保商会”)。会员企业共自愿筹集担保基金60万元,与市城市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城信社按不超过1:5的比例向会员企业发放贷款。由此, “银行(社)+担保商会+企业”的“枣庄担保商会”模式初步形成。

在机构形式上,担保商会是由当地工商联牵头或中小企业自发组织成立的具有社团体法人性质的会员制担保组织。担保商会按照企业入会自愿、会长公选、会费均摊的运作原则,以互、非盈利性、中介性为宗旨,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担保流程上,会员企业提出贷款担保申请同时提供2-3家会员担保企业担保商会进行初步调查担保商会对符合担保条件的出具“担保推荐函”提交贷款合作银行银行组织贷前调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与担保企业及商会签订《担保承诺书》与借款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发放贷款。

8年后的今天,担保商会已被复制发展到35家,担保基金9200万元,会员企业361家;以市中区担保商会为代表的担保商会的对外联系图谱也由最初的城市信用社扩展到各类金融机构。2000年3月24日,市中区担保商会与市城市信用社首次合作,当年担保贷款460万元;2001年1月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当年实现担保贷款5720万元;2003年8月,与市工商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实现了信用担保商会与国有银行合作的新突破;2004年10月,实现与全市所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面合作;2008年7月,全国首家农业政策性信用担保商会成立,实现了与政策性银行的合作。

8年来,担保商会累计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4326笔,贷款金额15.6亿多元,无一笔呆、坏账出现。超出寻常的业绩,带来了广泛的轰动效应。近几年,来自全国12个省、30个地市的政府、统战、工商联及金融系统的400多人次先后组团前来考察学习,来电来函索取经验材料,“枣庄担保商会模式”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复制和推广。

四、枣庄市担保商会的制度优势

运作信用担保8年而无坏账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行业协会所主导的俱乐部机制具有制度优势。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层风险过滤

银行在信贷管理中的抵押担保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风险转嫁机制。而信用担保商会通过建立“三道”风险转嫁渠道,完全满足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一是担保基金担保。入会企业必须在商会协作的金融部门开设账户,先期交纳一定数额的担保基金存入银行,企业借款时按照担保基金5-10倍的数额申请融资。二是实行“一贷二保”或“一贷三保”。企业贷款时,必须在商会内部需选择2-3家会员提供连带担保。三是全体会员企业在法律上共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由于商会会员一般在10家企业左右,形成集团化担保规模,使贷款风险在商会会员内部能够全部消化,企业贷款的风险相对减小,合作银行乐于接受。

(二)“抱团”信用增级

担保商会是一种信用担保联盟,在商会的组织下,实现信用互助,使不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单一企业通过互助联保实现了信用增级,使分散的信用个体集合成强有力的信用联合体,从而获得了银行信贷制度的信赖。以市中区纺织业担保商会为例,共有会员企业12家,筹集担保基金360万元,户均担保基金30万元,每家会员企业在银行一次性贷款可达150至300万元。如仅靠其自身信用能力,单个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一般在50万元左右,但通过担保商会的担保其贷款能力扩大了3到6倍。

(三)风险与收益内在调节

一是通过缴纳担保基金的大致平衡,促进会员企业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商会会员按资产比例交纳担保基金,担保基金最低额不少于10万元,单个会员出资最高不超过会员企业净资产的10%。二是通过担保基金的动态调整,实现会员企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担保商会将定期根据会员企业发展状况、资信能力和融资需求,对担保基金缴纳比例,担保贷款额度及时进行动态调节。三是通过建立双向退出机制,实现担保商会会员的内部均衡。当会员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能够自主进行信贷活动时,可以在还清贷款后自行从担保商会退出。同时对经营风险大、资信程度差的会员企业,通过商会年会的表决评议,及时清退。

(四)制度与道德硬约束

担保商会的监督机制呈现出制度化与道德驱动相结合的自律特征,从而塑造了一个低成本的监督链条。一是中小会员企业大多集中在同一地域或聚集在相同行业内,会员间彼此了解,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容易形成群体信誉机制。二是由于担保商会组成单位至少是10家企业,并且这些企业老板之间都知根知底,相互了解。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其他会员往往很清楚贷款用于何种用途,发挥了贷前审查的作用,能够有效防范贷款的操作风险。三是在贷款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会员企业的信息更容易沟通和担保责任的一致性,有效防范贷款的市场风险。如2007年,薛城区担保商会一家玻璃制品会员企业老板因还不上已到期的200万元贷款而跑到外地躲债,该商会一位副会长主动代还。不久,迫于全体会员的压力,这位贷款者又筹集了资金,还上了贷款,即使这样,商会按章程也把其清出。担保商会作为一种无偿的信用互助担保联盟,会员企业组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一旦产生风险将由所有会员企业承担永久责任,使得被保企业高度重视自身的诚信,并积极监督其他会员履约。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枣庄担保商会在人民银行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应中小企业 “急、小、频” 融资需求特点,将分散的信用担保资源以“俱乐部”机制汇集在一起,建立了“门槛低,成本低、效率高”的信用担保机制,较好耦合了银行信贷制度,过滤了内在信用风险,实现了融资、担保和贷款的良性循环,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 》,中央编译局网站。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5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10-0024-04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理性地分析现有的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的农村养老模式,如何在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文化观念等条件下构建适合河北省省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愈加必要。为此,笔者在分析国内其他养老保险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的设想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国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典型模式案例及分析

(一)北京模式

1. 北京模式制度设计。根据《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以个人账户为主,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形成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即:三方分担的个人账户+待遇调整+制度对接。北京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实行补贴,还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待遇调整储备金。制度还明确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对农转非、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如何转移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2. 北京模式的制度特点。(1)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方式设立基础养老金制度。基础养老金所需资金由市、区(县)财政共同筹集,分别列入市、区(县)财政预算。市财政资金根据区(县)功能定位向远郊山区(县)适度倾斜,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2)适应参保人多种需求实行弹性缴费。考虑到了参保人的个性需求,尤其是远郊及近郊农民的承受能力,同时最低缴费标准更容易被大龄农民接受。(3)制定制度衔接和转换的新办法。新制度为新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衔接和“城保”和“农保”之间的转换制定了新办法。

(二)青岛模式

1. 青岛模式制度设计。青岛市按照坚持“一个相适应,三个相结合”的原则,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试点工作。具体的制度设计为:制度覆盖除在校学生和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外所有本市农业户口、年满18周岁及以上人员;养老保险费按年或按季缴纳,缴费基数为各区(市)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个人缴费比例各区(市)可划分若干档次并确定下限和上限,由参保农民自主选择;保险费由个人、村集体和区(市)、街道(镇)财政共同承担,村集体补助比例由各区(市)根据当地实际确定补助的下限标准,区(市)、街道(镇)财政根据负担能力对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分别给予适当补助,所需资金从本级财政收入和土地收益中列支;采取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个人缴费和村集体补助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区(市)、街道(镇)财政补助用于建立统筹基金;养老金按月领取,待遇发放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2. 青岛模式的特点。(1)全覆盖和全口径。制度明确“凡具有本市农业户口、年满18周岁及以上人员,除在校学生和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外,均可参加当地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全口径是指对参保对象参保的条件中只有年龄的下限而没有上限。(2)政府主导、参保灵活。该市将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列入了对区(市)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了社会保险储备金制度,保证了资金来源的长效性;为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了纵向、横向的联动工作机制。(3)引入多元化筹资机制,规定个人、村集体、市(区)、镇(街道)四方共同筹集资金,各地区在青岛市出台的《关于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意见》的基础上,都明确规定了各自缴费和补贴的比例或范围。(4)分步骤、分层次、有差别。针对农村不同地区存在生产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和农民群体生活方式类型多样化的现实,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分步骤、分层次、有差别的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建设。

二、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障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但是,由于河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总体经济水平偏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参保率低,覆盖面狭窄

河北省农村覆盖区域广阔,不同地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参保人员年龄和地区结构上的不均衡。

(二)缺乏社会保险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民政部《基本方案》和省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资金筹集应遵照“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扶持”原则,但由于经费落实等多种原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国家政策扶持并未体现出来,甚至连管理费也要从农民缴纳的保险金中扣除,至于集体补助,多数农村地区由于集体经济落后,乡镇企业不发达,集体根本无力或不愿提供补助。

(三)制度上存在不稳定性

河北省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保障,造成各地对养老险的建立、撤销、保障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等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的意愿来执行的,甚至有一些地方把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当作政绩的突破口,凡要求县改市乡改镇、要求扶贫济贫款和参加双拥评比的农村基层,都必须完成社会养老保险的任务。此外,在少数富裕地区实行集体补贴方面也存在着执行上的随意性,干部与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

(四)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基金流失严重

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不仅难以保证保值增值,而且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挥霍,致使农民的“保命钱”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基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给基金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五)保障水平低,难以真正起到保障作用

由于受多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信心不足,多数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低保费投保,使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目前只能发挥基础性的最低生活保障作用,难以起到真正的养老保障作用。

以上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影响了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建设进程,迫切需要根据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现状,深入调研,仔细研究,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借鉴兄弟省份成功经验,探索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的步骤、体系结构,以期形成一个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制度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与法律保障体系

1. 在国家总体框架下,建立河北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制度框架,规范农民参保的渠道和获得保障的社会权益,使农民全面参与并分享到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成果。一是要在农村建立全面的农民个人信用系统,用法律的手段为每个农村居民建立基本的个人账户或家庭账户,构建以统一的个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账户。二是要注重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过渡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三是要通过立法,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与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建立政府政策扶持机制。

2. 进一步明确国家、省、地市、县乡等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分担农村养老保险的风险,必须在明确个人缴费责任的基础上,明确国家的注资方式和责任。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付力度,有意识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建立和体系建设。

3. 及时颁布法律和条例,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形成明确、稳定、长期的法律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契约关系。只有法律的保障、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信任,才能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建立和有效运行。

(二)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多渠道筹资融资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是整个制度的起点和首要环节,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创新,必须要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基金。

1. 国家财政投入作为社会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投入责任。从“七五”时期到“十五”时期,财政收入分别比上期增长65.89%、82.74%、126.25%、125.55%,逐年增长的财政收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能力,为农村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

2. 集体、用人单位缴费。集体或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有责任为其成员提供必要的养老保险资金,特别是对使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从理论上讲同工同酬,实际中民工应该同城镇工一样享有必要的社会保险待遇。

3. 农村居民个人缴费。针对农民收入来源不稳定、可支配现金少的特殊情况,可以实行弹性缴费的原则。

4. 其他方式。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土地出让金补助、社会捐助、公益资助等筹资方式。

(三)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

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采用“账户+统筹”基本模式,允许统账比例多样化。采用“账户+统筹”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易于和现有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组合衔接。考虑到农村的现状和社会保险所应发挥的作用,目前不易实行完全个人积累制,而应实行个人账户为主、社会统筹为辅,充分发挥个人账户自我积累、自我保障的功能,同时发挥统筹金的互助共济作用。

2. 建立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和支付方式。(1)针对农民收入不确定的实际情况,应连续采用原制度模式中成功的作法。(2)实行弹性领取时间。对农民的养老金领取时间不作硬性规定,而是根据本人情况灵活掌握,并对延后领取的农民实行待遇支付方面的奖励,应得部分并入个人账户。(3)建立待遇调整机制。改变过去完全靠个人账户积累,待遇一经确定终生不变、难以长期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等问题,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发挥更大的作用。(4)灵活的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允许个人账户基金作为个人资产可以转移、继承和进行金融活动,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

(四)在统一的框架下选择渐进式和多样化的经办模式

考虑到河北省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应当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策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1. 在地域上,可从经济发达地区率先突破,逐步向次发达地区延伸。按照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可先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待各方面试点较成熟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新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 在人群上,建议先将处于城镇化边缘的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有条件的地方的农民为重点,实行新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覆盖到所有农民。

3. 在参保年龄上,建议以已超退休年龄和临近退休年龄的农民为重点,逐步扩大到所有适龄的农民。

(五)健全管理体制,完善信息系统

1. 建立健全农保经办机构,补充经办人员,为建立和实施新型农保制度提供保证。同时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调整充实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网络。

2.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开发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新型农保制度的基础平台。

3. 加强宣传,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促进农民真心关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4. 创新基金运营模式,让养老保险基金成为农村生产发展基金,积累财富,形成良性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海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J].人口学刊,1998,(6).

[2]陈香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西北人口,2001,(3).

[3]陶勇.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财经研究,2002,(11).

[4]“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Repo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P.5.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6

中层以上干部定期向局党组或全局干部职工汇报(报告)本股、室、站、大队(以下简称股室)工作开展情况。中层干部工作汇报由局党组统一组织,分期分批进行,每次原则上重点听取1—2个业务股室的工作汇报,由股室负责人作主汇报,股室副职作补充,股室副职再作履职工作汇报。

一般干部定期向股室负责人和本股室全体组成人员汇报本人工作完成情况。一般干部工作汇报由各股室负责人召集并组织实施,原则上,应当邀请分管本股室的局领导参加。

二、汇报内容

本股室工作开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和思考;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工作上需要请求或提交局党组协调解决的事项;个人履职情况及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执行情况;其它需要向局党组汇报的重大事项。

三、汇报类别

(一)专项工作汇报

业务股室承担的全局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由局党组根据工作需要机动灵活的组织实施,目的是为了迅速及时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季度工作汇报

按季度进行,有选择、分重点的听取相关股室的工作汇报,局办公室提前1周通知相关股室做好汇报准备,书面汇报材料汇报会结束后交局办公室存档。

(三)半年(年度)工作汇报

每半年举行一次,所有股室均参与汇报;办公室提前1周通知;书面汇报材料需提前交分管局领导审定同意;汇报结束后,接受局领导点评和全局干部职工民主评议。

四、工作要求

(一)每一位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对干部培养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切实行动将工作汇报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