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范文1
关键词:职业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一)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原则
1.求实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即实事求是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可以对这些规律加以认识和利用,但是不能任意的改变和创造。在职业技工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职业技工院校学生,要想做到对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求实是不太容易的,要想解决思想问题,就要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如成长环境、生活条件、学习状况和性格等等。只有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其成长成才。
2.主体原则
在以往一般的职业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而广大的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是教育客体。而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以权威自居,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政治理论和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不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不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缺乏主体意识。而学生在经受了多年的学科教学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到了阻碍作用,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教育,没有自己的想法,相信书本的权威,怀疑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将教育者的教育主导作用有效的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效应。”
3.渗透原则
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教育者要把握和尊重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渗透原则来指导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生活化。渗透原则可以让各方面教育者形成教育合力,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容易被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接受,改变过往的直接理论灌输的形式,人们一般都不愿意受他人的摆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原则,而渗透原则能够让人们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不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可以与社会紧密结合,随着我国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利用各种媒介交往会更频繁,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等载体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和社会化。
4.激励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激励原则,就是强调由外因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职业技工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激励学生们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们产生践行的愿望,自觉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对学生进行鼓励。
(二)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1.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受教育者置于生活之中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过程,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只是单纯地将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给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首先要把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看作是人而不是工具,要将主体置于现实生活中。”
在职业技工院校中,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表现为要强调尊重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的主体个性,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每个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促发受教育者的主体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质上体现的是对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的生命的尊重。
2.调节教育目标,实现目标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人们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希望教育这在思想和行为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它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过程。“职业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当贴近职业技工院校学生,贴近实际,避免理想化,使学生感受到德育目标的可实现性。”实现教育目标生活化,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从生活中出发,最终是为了使学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教育目标的制定使其既体现统一要求,又要实现个体差异;既体现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
3.教育内容具体化,取材于生活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也具有内在的丰富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职业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广大教育者要教职业技工院校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作用。
4.教育载体多样化,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封闭型教育,总想为学生打造一方净土,不愿学生与社会有过多的联系。然而,这一做法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对职业技工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同辈团体的影响,多与家长和和社会上的各部门进行合作,利用多种教育载体等等,让职业技工院校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不要把他们固守在学校的小环境内。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好网络等现代工具。职业技工院校教师要下大力气搜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及时有效的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师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同时还要让学生们正确的看待与利用网络,克服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这一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结语
实现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职业技工院校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诉求。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回归到生活中,这一实践过程是不能从真实的生活中抽取出来的,生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和素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所在,我们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紧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脱离生活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能给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的提升带来阻碍,不利于职业技工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职业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切实为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善卿,张炳生,辛国俊.生活德育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范文2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和生产建设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使命,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从业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道德意识、构建职业道德品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些都为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课的重要作用,把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摆脱以往“重技能,轻德育”的教育弊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在进行基础性道德教育的前提下,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基础性道德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个社会的合格成员,一个人所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基础性道德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自律遵行的、具有普遍性的且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应该在加强基础性道德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通过对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坚实、系统,具有充分说服力和强烈感染力的职业道德理论在大学生中传播、生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确定崇高理想和培养职业道德风尚。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在专业课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丰富职业道德课程的内涵。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修养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并将已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自觉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
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并在专业课讲授中融进职业道德的内容,以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穿插本专业、本行业必备的职业道德的内容,讲清本专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要求等,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
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职业道德内容,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说教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以平等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职业道德教育要吸收社会上成功人士、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毕业生等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的实例增强现实感染力,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行业道德规范引入职业道德教育中。利用纪录片、图片展以及现场参观等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研讨、辩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认真思考、自觉地内心体验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不断完成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强化现代职业道德意识,汲取国外先进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经验
随着网络的推广和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网络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广泛。我们要根据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监管,积极开发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网站和网页,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发帖子、QQ聊天等形式,及时解答大学生提出的职业道德问题,开展正面宣传与引导,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努力把高职校园网建设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进步,要根据现实的变化,及时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中来,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国际性。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将国际职业道德要求的“职业礼仪、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双赢原则”等内容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中去,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顺利地开展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在社会现实中进行职业道德的渗透和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规范都是从社会现实中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完善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使教育与社会实践贴近,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分别提出具体内容、具体目标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具体介绍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活动中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深化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写以“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用人单位满意员工”为题的实践报告,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个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
除了集体进行组织和安排,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群体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社会、服务群众,并不断提升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辨别是非,逐步变职业道德的理论规范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五、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的内容。通过职业道德评价,使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心信念并付诸行动。在高职教育中,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其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能让学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发展、完善自己,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等,不断改善和提高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指标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综合能力等诸方面建立整套考核指标,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在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互动实践,在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重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潜能,培养学生自省、自律和自我调节,将学校的育人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分析社会,理解社会分工的特点,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比较和鉴别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利益观。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落实在自己的实践行动中,促进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之,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大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积极寻找其他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大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多种途径,研究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出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淑慧.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 .
[2]贾玉敏.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6).
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范文3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自觉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活动。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西方康德也特别重视道德教育,认为这是锻炼人的性格,使人摆脱激情和感情的影响,自觉地按“道德律令”行动的重要措施。道德教育的任务是使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深入到人们内心,转化为人们的内在道德品质[1]。会计道德教育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道德品质,履行会计道德义务活动[2]。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校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的活动[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完整性、渐进性和实践性。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完整性是指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是一个系统工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求把会计道德认识、会计道德情操、会计道德意志、会计道德信念和会计道德习惯等基本因素有机统一起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渐进性是指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道德品质是极为艰巨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反复地教育、感染和熏陶才能形成。俗话说“积硅步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会计道德教育的成效是受教育者长年累月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结晶。一个良好的会计道德品质需要量的积累,逐渐由小善而形成大善的漫长过程,最后才能实现道德面貌的本质变化。因此,会计道德教育必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意味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与会计实践相结合,这体现了会计道德本身“知”与“行”的统一。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是实践,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只有通过习惯和实践才能产生德性。康德和黑格尔也提出道德具有实践性,任何不能付之于实践的观念,都不能称之为道德。所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结合会计领域的实际,满足社会实践和工作实际需要,如果脱离了会计实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说教和空谈,就不能称之为会计道德教育。要想将会计道德原则规范等社会客观的道德要求具体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实践,必须借助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的作用,把外在的“道德律令”转变为个人的“道德需求”和道德特征。会计职业教育是“塑造会计业未来典范的摇篮”,“造就会计道德楷模的圣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如此巨大,必须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满足会计发展的需要,必须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环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实现创新。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创新
更新教育观念是保证会计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前提,只有教育观念更新了,才有可能设计和实施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使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在高校会计教育中,要切实改变目前会计教育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德性知识的教育,轻视德行的养成教育的错误观念,从而改变会计教育结构不合理、会计教育体系不健全的状况。第一,树立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同样重要的观念。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无才无德是危险品。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法律意识。但目前会计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堂,一味的强调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很少提及职业道德。笔者认为,必须深化会计教育改革,充实会计教学内容,不仅设置经济类、管理类课程,更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建设现代会计教材,不仅要丰富专业教材,也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作为正式的教材,引进国外经典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为主的方法。第二,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国际意识,即应将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去;二是终身教育意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三是改革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需要不断改革。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观。要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流于形式,不流于“说教”,就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点,把道德教育融进每一个会计专业学生的内心,使被动接受道德教育变为一种自我提升品位需要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深刻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及自然的关系,理解、论释道德内涵,提高自己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的能力,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确立自己人生的坐标,树立热爱会计、献身会计的职业理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的。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环节创新
会计道德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必须紧抓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坚决抵制。
1.学校是进行系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效果不佳或效果甚微的突出问题。第一,在教育内容上,只注重会计知识学习,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专业没有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主要由思政课承担,思政课虽然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为一门公共课很难包含会计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特殊道德要求。第二,在教育方法上,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或穿插一些典型案例给学生“提个醒”。这些内容教材上没有,又不会考试,讲多讲少完全由教师决定,随意性很大。这种“借题发挥”的即兴之作往往十分零散,不成系统,根本谈不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道德教育,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会计人才,笔者认为有必要组织编写会计道德教材,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向学生系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成文规范。
2.社会实践是会计只职业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当今是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风气会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带来极大影响,如果整个社会诚信沦陷,所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都会显得非常苍白。例如,社会舆论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和价值取向,可以给会计人员带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当社会舆论对会计人员高尚的道德品格行为进行赞誉时,会计人员会感到自豪和喜悦,进一步鼓励其对高尚道德行为的坚持。而当社会舆论对会计人员不符合诚信规范的行为进行谴责时,会计人员会感到羞耻和内疚,进而使会计人员不诚信的行为受到抑制。因此,社会舆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载体,对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并积极推进会计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家庭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征地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或多或少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从“人之初”抓起。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家庭成员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并形成良好的会计品质。但是,在我国当前会计道德教育实践中,家庭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延展
1.使优秀的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成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不仅要宣传道德模范、道德标兵、更要强化对道德失范、道德堕落的“耻文化”教育。特别是在“是”“非”,“荣”“耻”的概念和原则混淆甚至颠倒的情况下,强化“耻文化”教育,给出道德底线,遏制会计专业学生将来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2.注重会计的专业技术精神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忠于会计岗位,热爱会计事业的良好思想。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的艰巨性,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为以后学生走上具体的会计岗位打好思想基础。
3.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具备会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忠诚性和勇敢性的优良品质。会计职业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职业,经常与钱财打交道。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良好的价值观是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后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指南。
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范文4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对策
近年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不断提高[1],同时我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后备人才紧缺,而其职业道德教育状况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也强调指出:“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医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蚌埠医学院为例,对目前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1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断面临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社会现状,使医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职业道德认识模糊,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缺乏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感。这要求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从医疗一线出发,形成由浅入深的教育体系。而目前我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教育成效不显著。
1.1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平衡
医学专业具有知识系统、课程繁多的特点,我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专业知识教育,人文课程比重较轻,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为限选课,任课教师和学生重视度不够。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轻视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将造成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不能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视角看待病人,影响卫生事业的长久发展。
1.2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结合
目前我校也逐渐认识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如在全科医学专业设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但整体上,仍偏重于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缺乏平台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流于形式的理论教育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从内心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做到职业道德言行一致。
1.3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混淆,教育手段单一
目前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及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多重视理论,同实际结合较少,缺乏现实性,说服力不够,成效较差。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但不能全完替代医德这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教育[3]。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重于政治原则等方面,往往会忽视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缺乏创新的手段和方式[4]。单纯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寄希望于辅导员思政教育与“两课”等思政课程,手段单一,效果欠佳。
1.4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时效性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多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使学生产生对职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缺乏深度和广度。加之对临床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重视力度不够,而临床实习期对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使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和时效性。
2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基于教育和医疗卫生现状,多管齐下,因材施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新模式。
2.1深化课程改革,完善人文教育
医学教育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这要求他们身心健康、富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5],达到医学专业培养与人文教育课程一体化。同时建议开设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在职业道德观念、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等方面进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
2.2丰富教育手段,实现教育路径多元化
鉴于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的现状,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手段,实现教育路径多元化非常必要。通过PPT展示、实际案例等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促进其伦理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医德观[6]。此外,还可以通过情景剧等形式,使学生设身处地观察现实,积极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到孤儿院、老人院进行义诊、医疗知识宣讲等爱心活动,到临床进行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践,在多元化的教育中加深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
2.3优化校园文化,弘扬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院校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校园文化相对单一。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于医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优化校园文化,加强人文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将医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定期举办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职业道德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展板、论坛、微博等平台大力宣传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
2.4加强实习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教育实践性、时效性和持续性
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临床实践中加强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开展“医德床边教学”,对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不同的病患及家属,加上社会矛盾的现实性,医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道德焦虑,其人生观、价值观会出现反复和自我怀疑,通过在临床实习实践中临床带教老师及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加深其对职业道德的思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和持续性。
2.5明确医学生专业目的,完善自我评估体系
受社会经济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逐渐迷失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意义。而首先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自己为什么学医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调研显示,部分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生活中出现亲友或亲近人员疾病缠身或因病去世等事件;二是家中有人从事医疗行业,从小受其影响;三是通过一些重大事件,如:非典等,被医护人员的行为感动[7],四是自己对医学专业没有什么认识,只是按照家人意愿填报的志愿等。基于以上情况,辅导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主题板报展示、个别谈心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通过自我反省、评估,发现问题,并帮助其改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
2.6提升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
高校在提升教学水平,改革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医德教育基地之外,要重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重要引领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实施“双证书辅导员培养培训计划”,要求专职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专项培训有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育人的能力[8],通过定期培训、考核,从源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施自上而下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虽然目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受到方方面面的不良影响,面临严峻挑战,但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一员,相信通过深入的改革和建设,一定可以坚守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阵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源源不断输送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优秀医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115-116.
[2]王金火.关于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1,28(34):460.
[3]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15.
[4]廖生武,李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9(9):692-694.
[5]李文晓.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21-23.
[6]曾翠清.创新教学方式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1):43-44.
[7]方爱珍,王维民,李红,等.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途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S2):132-134.
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范文5
关键词:职业道德 会计 教育 途径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目前,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涉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时,常见的是“两难”问题。当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会计人员受利益驱动影响而出现严重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违法犯罪;多数会计人员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能力正常发挥的保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威信和正直观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质量,重塑会计职业道德形象是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膨胀,会计职业道德沦丧,如故意伪造、变造会计凭证;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串通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等。因此,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我国的会计环境与会计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形势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当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会计职业活动之中,引导会计人员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会计目标是指为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背离了会计目标,而且会造成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约束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会计目标。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教育
普及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涉及内容广泛,覆盖面广,包括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国际会计职业道德的比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相关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和建设等方面。多途径、多形式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会计人员基本专业素质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一步。
(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通过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树立“会计人才不仅是技术专家还应是道德专家”的观念,道德比技巧或知识更重要,特别是会计人员在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技巧或知识都无法给出结论,唯有道德才是解决冲突的选择。《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应广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常识,使广大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它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有哪些重要影响;要把观念教育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普及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形成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光荣,不遵守职业道德可耻的社会氛围。
(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开展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能力、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核心内容,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以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四)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和违反会计行为的典型案例,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剖析,给会计人员以启发和警示,以达到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人员辨别是非能力的目的。
三、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职会计人员主要包括会计从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两大类。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注册会计师是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监督者,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前,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不重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培训考核时弄虚作假,使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在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力争使在岗会计人员每年参加一次培训;将职业道德列入会计职称考试及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和规划;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树立诚实守信的会计新风尚,利用反面典型进行具体的警示教育;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研讨和宣传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二)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还不够完善,使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与惩戒遇到很多困难。我国针对单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分别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只是职业道德准则体系的总纲,是关于会计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的一般要求和基本规范,而对会计信息失真及会计师事务所的“低价竞争”、“支付佣金”等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失信行为,缺乏处罚的可操作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提高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首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根据单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结构应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等。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方法等;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是有效实施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重要保证,它主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与考核,对失范者进行惩戒。
(三)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就是人们或组织根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所做的善恶判断,表明褒贬的态度,这是一种十分有效和可行的方式。通过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并把衡量的结果反馈给行为人本身,使其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新时期会计人员应该满足的基本道德素质,从而促使会计人员养成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调整会计工作者的职业行为,改善行业作风。
(四)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
我国《会计法》第六条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通过监督和检查、规范化验收、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自觉遵守会计行业道德规范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会计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具体可以采用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晋升工资、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为了解决物质奖励的资金问题,应探索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补偿基金。通过对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抑恶扬善的道德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惩戒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惩戒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全国从业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第二,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加大道德的谴责力度、不予办理或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行业禁入等。第三,对于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课不及格者暂缓发放毕业证书,待成绩考评合格后才可颁发毕业证书。第四,将会计专业教师职业道德考评不合格者调离教师岗位。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范文6
摘要: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实务技能而轻职业道德、重理论传授而轻职业修养、重内容灌输而轻方法创新等问题,表现为高职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重塑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健全职业道德教育考核机制,是强化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职业道德;教学改革
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表现
在高职会计教学的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实务技能而轻职业道德、重理论传授而轻职业修养、重内容灌输而轻方法创新等问题。具体来讲,高职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重实务技能而轻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注重按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我。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开办会计专业的职业院校,还是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都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师授课的重点也是围绕会计记账方法、电算化操作技能等问题而展开。与职业院校自上而下重视实务技能相比,对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重视明显欠缺。表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目前的课程主要由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三部分构成,文化基础课和道德素质课被纳入公共课的范畴。但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任课教师,都对职业道德课程缺乏必要的重视,甚至出现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课时挤占道德素质课课时的现象。
(二)重理论传授而轻职业修养
职业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范畴,包括基础职业道德教育和待业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基础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院校应该合理分配两者的教学时间。但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而言,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所占比重偏高,而与会计专业、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操守教育不足,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特色。从对学生的考评机制来看,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首先看重的是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而较少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无形中也影响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导致学校在学生、教师考核中,也完全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为主,而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考核手段,也无法将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最终导致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学生也因为职业道德教育与考试成绩挂钩,更加忽视对职业道德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三)重内容灌输而轻方法创新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转变学生职业道德理念列为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然而,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来看,不仅教学内容陈旧,而且缺乏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结合。即使是某些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的课程,如《财经法规》等,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过于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不能采用形象、生动的案例,就可能陷入灌输式教学的怪圈,课程内容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育和形成。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重塑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念
主要是树立从学校领导层、学院管理层、专业教师、高职学生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新认知,形成自上而下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和文化氛围。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侧重专业技术教育,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并将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品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系之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不忘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最终成长为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优化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总量不足”也就成为制约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全局角度出发,做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课程改革工作,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课时分配中的比重。首先,要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结构性缺陷,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之中,以保障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要动用学校资源,鼓励教师在借鉴已有德育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特色、会计工作案例等,编制既能契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能体现职业道德建设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德育教材;再次,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深入剖析会计职业道德内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讲解,尤其要把“坚持原则、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高职会计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来施教。
(三)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
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改变过去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模式。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大量加入案例教学,通过开放、互动的方式,将会计职业道德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将抽象、生硬的文字,通过声像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消化和创新。要把讲座教学列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重要方式,学校要定期邀请行业专业、实务界代表、法律界人士给学生举办讲座,通过将真实的事迹展开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吸引会计专业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最终帮助学生达到自省、自警的目的。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既能了解会计职能、明确会计流程,又能领会职业道德的真实内涵,真正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