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发展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发展起源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RFID公安工作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328-01
1物联网的概念
1.1起源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的起源最初是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的。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物互联的概念。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物品编码技术的基础上Auto-ID公司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指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1.2概念
物联网,顾名思义是在传统互联网、电信网等基础上,实现物与物的信息互联与交换,达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与互动。物联网是传统网络的延伸,通过感知技术将传统网络的终端扩展到物。这是一个将物质世界数字化的变革,每一个普通物理对象都可以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可以被独立寻址通过网络互联互通。
1.3感知方式
将网络终端由传统意义上的机器延伸到物理对象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可以将物理对象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是实现物与物通信的前提。目前常见的传感设备和技术有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技术,可以将任何需要互联的物体信息数字化,实现物联网由机器终端到普通物体终端转变。
2物联网的特征和传统的网络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2.1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2.2数据量极其庞大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
2.3地址需求庞大
物联网要求作为物联网终端的每一件物品有自己独立特有的物理地址,目前互联网使用的IPv4协议所提供的地址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物联网的需求。其庞大的地址资源需求会在下一代互联网的IPv6协议中得以实现。
2.4智能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3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物联网早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从它的概念提出至今的十几年中,它已经在我们身边或大或小的领域中有运用。我国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就采用了内置RFID技术,采用国内自主嵌入式微晶片,是全球最大的RFID应用技术。
4物联网带来的安全风险
物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等传统网络,将传统网络的终端扩展至人与物,这样一来就会将传统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与危害放大,互联网所面临的病毒攻击,黑客攻击等危害在物联网中也存在。
另外,物联网的感知层将成为一个新的安全隐患点,物联网的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而在物联网发展的目前阶段,各种接口协议都还很混乱,对于物联网的监管与保障几乎没有,个人隐私、情报在采集和传输阶段面临很大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将是公安工作中的一个新问题。
5物联网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目前阶段下,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安领域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阻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有的资源平台,可以在应用实践中带动公安物联网发展。
5.1新一代警务通系统
新一代的警务通系统采用了结合的物联网技术,内置的第二代身份证读卡模块,采用了非接触式的读卡技术,公安民警可将二代身份证放置感应区,公民身份信息包括文字、数据、个人相片等信息显示或提示在彩色液晶屏上,并且还可通过云计算平台与公安专网进行互联核查。
配备GPS系统,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配合,实现对警力部署或重点车辆的可视查询、定时定位、自动跟踪、区域监控、路径优化、轨迹分析,提高了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效率和实战能力。
5.2车辆管理系统
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的区域性车辆安全监管系统,通过在车辆内安装RFID电子标签和GPS使被标识车辆的静态身份信息与动态运行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车辆自动识别与认证服务为基础,实现在开放性道路交通环境下对车辆运行信息和事件信息的自动采集,提供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全天候涉车监管服务。该系统还能实现交通需求预设,路网资源的分配管理,交通流量自动统计,车辆运行状态的实时回传等功能。目前上海,南京就采用类似的系统对特定车辆进行管理。
6物联网时代公安工作的展望
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的改变是公安工作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可预见的将来,物联网在公安工作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GPS、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电信网络相结合,将是一个改变公安工作模式的改革。在突发事件和处理以及各种刑事、民事和交通案件处理时,实现对警力资源的及时高效合理地调度与充分使用,有效缩短出警反应时间,减少警务处理的盲目性,实现对警务现场的实时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及指挥调度。
物联网技术使得具体物理对象成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对于成为网络终端的人、车、物的管理与控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配合现有的监控、管理和资源系统,将任何需要成为物联网终端的物理对象纳入公安工作的管理之中,将在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刑事犯罪方面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7总结
总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已经完成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变,
物联网发展起源范文2
3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意义
3.1强化建筑资源整合
在传统的智能建筑中,存在着资源整合困难的硬伤。智能建筑中使用的各类产品,由于没有一致的标准而难以协调,为后续的维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该技术使用统一的接口、数据库以及开放协议,无需事先集成就可以打通各个网络,使得不同的产品可以顺畅的交互。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还可以打造形成开发架构平台,并统一编码传感器,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还可以让使用者依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将智能建筑的资源最大化整合。
3.2推动智慧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智慧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列入国家新兴产业之一。智慧产业的战略性地位表明了我国发展壮大智慧产业的决心。在国际竞争的“赛场”上,“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各国展示其技术实力甚至综合国力的关键成果。诸多实践成果表明,物联网技术对于弥补智能建筑的不足、提高智能建筑的价值至关重要。该技术一方面优化了智能建筑的自动化与通信性能,另一方面提升了智能建筑的落地效率。因此,必须要推进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打造高新智能建筑产品,促使我国在国际赛场上“拔得头筹”。
4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方向
4.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能源管理
在时代飞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下,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能源危机问题亟待解决。在建筑行业中,节能降耗统计监测至关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构建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建筑中水、电、气等能源的耗费量,进一步方便了物业部门的管理,同时也为政府部门采取相关节能措施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
4.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管理
现代智能建筑中往往会配置大量的高科技设备,比方说中央空调、给排水以及供电智能化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构建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通过摄像的方式实时监控各类设备的运转情况,并收集设备的运转参数,为设备维护部门开展保养及维修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另外,设备监控系统还可以记录设备维修次数,并及时发送设备维修信号。
4.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停车管理
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被广泛运用智能建筑停车管理,该技术的引入可以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对比,还能控制闸门,从而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一般包含停车场子系统、出入口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三部分。其中,停车场子系统主要进行无线感应以及数据传递,该系统在车位中埋设探测器,并利用探测器感应车位的利用情况,并将感应结果传输至停车管理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由RFID读写器、ID卡以及射频天线组成。ID卡安装于车内,并记录车辆的相关信息。RFID读写器设置于停车场出入口部位,可以读取ID卡中的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传输至数据采集子系统。射频天线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具备出入资格,当车辆具备出入资格时,该系统自动打开道闸、放行车辆;当车辆不具备出入资格时,该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关闭道闸。
4.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全管理
在智能建筑中,安全永远处于首位。智能建筑的安全系统包含信息安全、防盗、医疗救助等子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将智能建筑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识别并传输给公安或消防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依据信息快速制定应对措施,进一步快速解决建筑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问题发酵扩大,保护智能建筑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4.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管理
就现阶段来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因而具备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举例来说,海尔集团在智能家居方面推出了物联网冰箱,这款新型冰箱包含诸多性能,例如放音乐、打电话、看网站等等,有效的将生活与娱乐融为一体,优化了一直以来冰箱单一的使用功能。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可以使得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远程控制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及其他设施。总的来说,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和多元化。
4.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测
现阶段,一些先进的医院已经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身体情况,方便医生以及护士开展治疗,另一方面,当患者转院时,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还可以及时传递患者信息,使得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快速的了解患者的医治情况以及病史,为就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均寿命。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在智能住宅中以打造身体监测系统,以方便住户实时了解自身健康情况。身体监测系统主要依托芯片工作,该系统可以定期测量住户的体温、血压、心跳等,并提醒住户按时休息。另外,应对突发疾病,身体监测系统还可以自动与医院联系,防止危机情况的发生。
4.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环境监测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环境质量的管理十分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构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监测环境受污染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科学的评价受污染的环境,得出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并提出环境改善和保护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的对象不仅仅是空气、水等要素,还包含智能建筑中水、电、气、声、光等要素,且监测的范围包含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
4.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控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打造属于智能建筑的独立楼控系统。该系统中包含能耗管理子系统、故障分析子系统以及设备监控子系统等。此外,楼控系统的监理还可以实现一卡通管理,智能化安保管理以及智能照明管理,使得智能建筑的各个系统与整个智能城市相互关联。
物联网发展起源范文3
0引言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利用互联网将各种物与物的信息传感设备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可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环境保护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领域,物联网的应用将成为推动环境管理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环保产业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且深远的意义。
1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2];2005年《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008年3月,在苏黎世举行了全球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探讨了“物联网”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与如何将“物联网”推进发展到下个阶段;2009年,奥巴马就职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给予了积极响应,此后,物联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在我国,2009年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赴台首次发表公开演讲,提出了“物联网”理念;2009年11月1日,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应用机构在内的40余家单位联合成立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期望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创新与联动,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壮大。
2物联网技术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的结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组成,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网络组成,是物联网的驮载网,具有“载波”作用,主要功能是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负责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事实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和扩展,互联网可以作为物联网传输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物联网可实现任何人、任何物体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路径、网络以及任何设备的链接。因此,物联网的相关属性包括集中、内容、收集、计算、通讯以及场景的连通性,这些属性表现的是人们与物体之间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无缝连接。
3物联网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对于物联网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意义。环境自动监控是在污染源的合适点位上安装各种自动监测仪器、仪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通过各种通讯信道与环境监控中心的通信服务器相连,实现在线实时通讯。这样,传感器感知的点位的环境状态就可以被源源不断地送到环保部门,并存储在海量数据库服务器上,以供环保信息化中心的各种应用系统使用。环境自动监控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比照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构成要素,可以发现,环境自动监控中的环境自动监测设备就是感知层,用于收集相关污染源的监测信息;而传输自动监测数据的环保专网就是传输层,支持环境信息在环保部门间的传递;各类业务系统是应用层,可为各类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和交互界面。
4环保物联网的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国外已有较早开展物联网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例如,美国环保局为国家和欧洲环保机构以及污染控制部门开发的BASINS系统,就集成了整个美国的流域数据、流域分析和水质分析软件,可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明的、将点源和面源统一起来的流域管理工具;美国同时还部署了用于实时监测城市环境污染数据的“CitySense”监测系统和用于监测大鸭岛海鸟栖息情况的生态监测系统;世界银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援助开发了工业污染预测系统PIPs,该系统可在利用工业调查信息的基础上,估计污染强度,从而预测国家、地区、城市或项目的工业污染;澳大利亚有用于监测蟾蜍分布情况的生态监测系统;日本也开发了SAPIENS环境综合分析信息系统等。
我国的环保物联网建设经历了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的建设等不同历史阶段,起初是由各类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而构成的,随后,随着污染物自动监控体系的建立则日趋成熟。“十一五”期间,我国大规模开展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的建设,对重点污染源的废气和废水排放进行自动监控,同时,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网络的建设,大大推动了环境监测自动化的进程。“十二五”期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我国的环保物联网将进入一轮新的发展。
在全国环境自动监控大发展的背景下,秉承以科技创新推动环境管理进步的思想,引入了当前最先进的3G移动通信技术、3S空间信息管理技术,同时采用“云计算”理念,将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空间信息等高新技术进行集成,建立了环保物联网,为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模拟等提供决策支持平台。环保物联网的建立,加大了环境监测范围,加强了环境监测管理力度,有效提高了环保部门的科学决策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5结语
物联网发展起源范文4
【关键词】 大数据; P2P网贷;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2-0090-03
一、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与研究现状
(一)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虽起源于国外,但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个人理财方式渐趋多样化等原因,使得P2P网贷市场得以快速拓展。在2013―2014年间,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对其运营状况进行调研统计,截至2016年3月,我国网贷行业平台数量多达3 984家,但问题平台累计达到1 523家[ 1 ]。
P2P网贷市场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金融服务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形成。但由于现阶段缺乏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的有效控制,导致P2P网贷频频出现跑路事件,不但使广大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例如:以融资租赁业务为基础的“e租宝事件”涉案金额700多亿元,涉及投资人近490万人。因此,对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探析,并加以控制和防范,既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也能保护广大相关投资者的利益。
(二)P2P网贷平台风险防范研究现状
行业出现的风险问题引发了大量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董裕平(2016)提出当前P2P网贷平台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七种,诈骗跑路风险、涉及非法集资风险、挪用客户资金风险、产品异化风险、借款人高风险、网络技术风险、外溢性风险,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建议要加强监管、违法打击力度和公众投资者教育等[ 2 ]。章惠萍(2015)就平台面临民法和刑法两类法律风险,提出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性、设立准入管理、完善征信体系、加强借贷双方教育、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建议[ 3 ]。钱金叶(2012)根据P2P网贷的起源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指出平台将面临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缺失、进入门槛低等潜在风险,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4 ]。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加强监管、出台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网络技术和征信体系建设等方法来降低P2P网贷平台的风险。鲜有文献涉及利用大数据这一新兴技术对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评估与防范,忽视了大数据环境下风险防范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二、大数据与P2P网贷平台
P2P网贷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即个人对个人(Peer-to-Peer)。起源于英国,典型代表为ZOPA。其专门从事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小额贷款,解决个人或小微企业的短期资金短缺问题。出借人可以把闲置资金借给有良好信用并且有资金需求的个人或小微企业主,以此来获得一定的利息。
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16年两会期间,大数据再次成为媒体关注报道的焦点。与此同时,大数据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在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也足以看到大数据对于我国未来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鲜明的4V特征(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市场能够利用的数据类型得到进一步扩充,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音频、图片、日常生活的交易数据、社交网络信息等都可以采集并加以利用[ 5 ]。一切数据皆可作为信用凭证,特别是借款人日常生活的交易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等都不易作假,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P2P网贷平台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找出原本并不关联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信用分析模型,对借款人作出准确的信用评估,出借方也可以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作出合理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持续跟踪和记录借款人在借款期间产生的数据,做到贷前、贷中、贷后都能有效评估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达到控制借款方发生违约风险的目的[ 6 ]。因此,大数据若能与网贷行业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大数据为平台进行风险评估,必将推动其发展与繁荣。
三、P2P网贷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征信系统缺失引发信用风险
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完善,网贷行业无法共享央行的征信系统资源。在评估客户信用级别时,平台难以了解其以往的信用信息,通常只能通过借款人的身份证件、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收入水平等有限资料对其进行信用审核。不少注册P2P网贷平台的用户都是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取得融资的个人或企业,因此,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进行信用造假的大有人在。在资料有限且不真实的情况下,平台很难作出准确的信用评价。
物联网发展起源范文5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产业浪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164-03
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与产业,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无线电、芯片制造、数据通信、网络互联、计算机编程、通信标准与协议等。而未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应该说它的应用范围将大大超过互联网。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规模,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1 定义、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它的英文原意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字面上理解为物品(或物体)的互联网。通俗地说是将生活中的每个物件安装芯片,再通过无线系统综合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终端就能控制包括家中和户外所有设备。其与当今流行的互联网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所互联的对象是涉及很多种类的物品,而后者互联的对象仅仅是一种物品――计算机。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和基础离不开互联网,它是一个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扩展的网络,物联网实现了用户端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甚至对该物品的测试与控制。所以物联网可以看作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
物联网的雏形最早诞生于上世纪末。在中国,起先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器网络”(简称传感网)。1999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传感网技术的研究,组成了 2000多人的合作团队,先后投入了数亿元资金,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无线移动基站、传感终端设备、芯片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建立了一些实用的传感网。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国内与国际上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物联网在我国的起始阶段。
2005年至2008年为第二阶段,即普及阶段。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国际信息社会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ITU 在2005年一份报告中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几幅图景:当你拎着公文包从办公室或家中走出时,智能化的公文包会自动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当司机驾车行驶在路上出现误操作时,装备了物联网终端的汽车会自动报警;投入洗衣机的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洗涤水温及漂洗时间长短的要求等等。 当年8月,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的公开演讲中,也曾提到了物联网概念。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这一阶段中,国内除中国科学院以外,已有少数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开始进行相应的研发工作,不过这些研究都处于实验室阶段。
2009年起进入大发展时期。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指出,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2009年,国际商业机器制造公司(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广阔的空间,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与改造,“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IBM在其策略会上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极大地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这几年,厂商大肆渲染的所谓“智能家居”其实就是把一些家用电器通过网络控制起来。当物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家中的电器可以通过接入设备和外网连接起来,通过传感器传达对电器的控制信号或将电器发出的信号(例如设备是否开启,空调的温控值、汽车车门是否锁好等)传至控制者那里(控制着可以在近处也可能是远程)。一方面,用户可在外控制家中电器的开启并设置运行状态,如电饭煲开关与保温、热水器在不同季节的温度设定等。另一方面,生产厂家在本部就可以“感知”你家中电器的使用状况,也许在用户报修之前就知道其家电器的故障。如某日突然有维修工会上门告知你家中空调或冰箱有如何问题等。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已在多个行业得到初步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移动通信公司利用自身具有的无线网络软、硬件优势,为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目前已将超过十万个芯片装载在上海市的出租车、公交车上,实现了车辆的即时定位、动态调度的实时管理。
目前,我国已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美国、德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人们的思路一直是将有形的物理基础设施和IT通信设施分开,即一方面是建筑物、车间厂房、公路桥梁、办公器具、车辆设备等物品。另一方面是数据计算中心,个人电脑、无线网络、有线宽带传输等通信设施。而在物联网时代, 把芯片与感应器装备嵌入到油网、电网、水网、公路网、建筑物、车辆、家用电器等物体中,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感应器(Infrared Ray Sensor)、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激光扫描器(Laser Scanner)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和通讯。这样它们与宽带传输网整合成了统一的基础设施,物品与物品联接成网,构造了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互联网,以实现对它们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对物品的“透明”管理。而物品(商品)在彼此进行“交流”时,也无需人的干预。
读者可从以下案例中获得对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的进一步认识。案例一,某公司大院或大学校园为了实现对院内所有车辆的有序集中管理(如车辆限时出入、按指定地点停放,人员进出管理等),在所有车辆上安装了具有该车编号唯一地址的芯片和射频发射器件,并将该地址号与车主身份的对应关系存入该单位的网络管理计算中心。那么,管理者、程序员以及本区域内的局域网用户(可根据需要将其设置成不同的访问权限)就能随时查询获知某一辆车的具体停放位置、进出门时间甚至车辆的机械运行状态。这一模式还可以应用到一些具有重大比赛或大型集会活动的场馆周围的交通控制方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已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交管部门借助物联网平台,根据车流量与车辆种类,可及时调整不同车俩(如观众车辆、礼宾车辆、安保消防车辆、急救车辆等)进出场馆的路线、先后顺序、停放地点等等,起到了有效的监控与疏导作用。案例二,大型重要桥梁的安全管理在利用了物联网技术以后将变得快速准确。安装了传感设备的桥梁可随时将诸如梁体震动、风速、水位、水流速度、桥面路况等参数传至相关部门,以得到及时的管理与安全保障。同时,对桥梁的定期维护提供了准确系统的数据。案例三,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可以认为也是一项吸引眼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目前在南京等城市通过刷天翼手机可以坐公交、地铁,今后还会引发新型的消费和应用模式(如小额支付等),利用手机可控制家电这种智能家居也开始进入人们生活。再例如:网购物品可以被我们随时跟踪确认是否已装运发出、在途运输、到达拆箱;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邮政运输车辆跟踪定位、货物配载、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3 物联网带来的产业浪潮
物联网的发展,必然带动与传感器相关的产业发展。传感器的作用是将网络中物品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参数(如温度、压力、湿度、色度、光照度、机械转速等等)转换成一定格式的数据电信号,该信号经由射频电路处理后以无线电波方式发向计算机网,这就涉及到许多行业,如芯片制造、测量、无线电、地理信息服务、机械加工等。传感网属于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它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立了传感(物联)技术产业联盟。此联盟将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引导、用户需求作牵引、大学与研究机构深度参与的技术产业联盟。联盟将致力于传感网产业链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以及售后服务工作,联盟还将推进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两个集群――技术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融合,将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链群。
通信行业与物联网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物联网对通信信息产业既有依存关系又有促进作用。网中大量的数据传输需以传输网、接入网为通路,而这又反过来促使通信网在覆盖范围、接入速度与传输质量、用户管理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同时,对通信网在信息安全准确传输、信息量突发增加或不均匀分布等方面的处理应对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来股市上凡是与“物联网概念”沾边的股票,也成了A股市场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给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物联网概念股”就是具有物联网概念或与物联网技术、产品相关的股票。例如,东信和平(股票代码002017)、新大陆(股票代码000997)、厦门信达(股票代码000701)和远望谷(股票代码002161)等。这些公司分别涉及生产智能卡,生产、销售无线射频自动识别系统与电子标签,设计研发二维码识读技术与产品以及超高频信号识别产品。物联网的建设,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带来了动力和销售市场。而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兴起。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系统安全、平安家居、工业与消防监测、物流管理、个人健康护理等多个领域。随着物联网的规模范围扩大、网络功能的增加与完善,所涉及到的各类产品(包括软硬件)也将越来越丰富,涉足这些产品的设计、研发、销售的部门也随之增加。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不到十年,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可以肯定,物联网将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4 物联网的建设及深远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如个人隐私保护、公共信息的知情权限、技术瓶颈、行业标准等等。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前往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科学院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调研时,表示出对该中心的高度关注。他提出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中心。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精细动态方式管理生产、优化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联网将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
北京市朝阳区将修建一座占地4km2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园。这座物联网产业园区位于北京的东五环外,朝阳区政府已初步为其选定建设用地,将采取“政企共建”的模式,即政府划拨专用地块,给予政策优惠扶持,企业投入人财物力与研发力量,它将能够嵌入物联网的所有高科技产品在园内投入使用,初步划分为商业区域、企业区域、生活区域以及公共区域。园区内将实现无人驾驶节能公交车、手机刷卡付费等生活方式。朝阳区政府信息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个物联网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
在广东的东莞等地已经实现了物联网与手机技术的结合应用,它为移动用户带来更多方便。在停车场的车位上装了无线传感器,车辆只要停在车位上,系统就会立即感知,并把信息通过专门的移动系统客服电话或手机客户端,传递给移动用户,人们出门前可提前了解哪里有空余车位,甚至获得预约服务。实现这种功能的一个小小传感器由于是无线的,安装起来并不麻烦,而且除了车位信息,还能告诉用户停了多长时间的车,以达到精确收费。
作为教育、科研、人才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的江苏,也力争走在前列。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温总理的指示要求,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无锡市政府已经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制高点,即技术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无锡市于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了科研机构设置和相关专业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全国高等院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实验室,参观了一些“物联网”的雏形产品。此外,南京邮电大学也与无锡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划拨专用地块作为建设物联网的示范区。
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讲,物联网实现的远程、及时控制技术,造就了一个智能的生活体系,将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而对于国家来说,依托物联网,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有着重大意义。也为国家处置突发性事件增添了一个有效快捷的手段。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与管理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物联网开发应用前景巨大,中国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要处于领先地位,更在于要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先机,以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提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经济大国之一。
5 结论
如果我们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待物联网,那么物联网实际上就是将信息化的应用更加深入、范围更加广泛。物联网将信息化贯穿到社会公共管理、国民生产以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大规模应用将有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
如果我们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待物联网,那么物联网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一台推动产业经济腾飞的引擎。它成为经济转型期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信公司等信息化企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技术领先优势和人才优势,他们有望在未来的网络社会中获得到高速增长的利益。
每一次的金融危机以后,都会有一场科技革命。与传感技术相关的物联网正是这场科技革命的主角。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软件服务与应用、相关设备研发与制造等将发展成一个数万亿美元的产业。相比互联网,物联网连接的是现实物理世界,其规模将会比互联网更大,涉及的层面更多。功能日趋完善的网络社会将创造众多的智能城市,由此构建一个智慧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
物联网发展起源范文6
关键词 物联网 信息化产品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物联网概念提出到现在的10多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投入研究,物联网也被很多国家称为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整个物联网的产业链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传感网络,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其次是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或者未来的NGN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最后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进行。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和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传感网终端市场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物联网普及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这将大大地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虽然物联网发展潜力无限,但就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而言,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实际应用仍不明显。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提升市场认知并拓展需求空间,从而带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商用模式。
(二)当前物联网终端产品的特征。
发展物联网并不是时髦的理念吹捧,而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物联网终端产品的应用,人类社会将实现方便管理和精确管理,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物联网终端产品在食品溯源管理、零售业的应用、RFID票务、智能交通等行业方向已得到初步应用,广大家电厂商也纷纷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总体而言,当前阶段物联网终端产品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实用不多需求不足。一些终端产品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概念性产品阶段,消费者对此需求并不大,相关产品至今仍在演示厅和实验室里度日,实用不多需求不足的缺陷为一触即发的物联网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第二、规模应用不明显。现阶段的终端产品只是在某些行业的单体应用,产品多样性、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对应用规模产生影响,如何实现规模化还有待商讨。
第三、信息化整合程度不高。现有终端产品局限于某一行业方向的应用,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力度还不够,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增值服务等也有所不足。
二、物联网时代的产品信息化
物联网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在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节能环保、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物联网的这些应用优势不能停留在概念上的推广,更要注重通过终端产品来体现。终端产品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得用户能够真切地感知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如何提高物联网时代的终端产品信息化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以需求为导向。
物联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可感、传、知、控的网络,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调动各行业参与应用。不同的应用方向会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因而需要广泛地了解各个领域对于物联网的实际需求,对需求主体、需求内容、需求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分析,在了解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准确且有针对性地提供物联网信息服务。这样,更多的传统行业就会感受到物联网的意义,明确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从而把自己的应用及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物联网的行业化、规模化应用。
(二)以行业为应用。
物联网产业发展要求行业化,也会导致行业化。从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来看,中国移动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与牧区合作,进行食品溯源,确保食品安全。上海浦东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江西省电网对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2万台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年降低电损1.2亿千瓦时。可见,物联网的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物联网将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在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面对行业化应用日益明显的趋势,需要针对每个行业的应用提出解决方案,引领行业“物联网”时代的未来。
(三)以规模为目标。
规模化是运营商业绩的重要指标,是出效益、降成本的必然要求。中国移动研究院提出了“四个统一”,其中包括统一系统架构、统一通信协议、统一业务平台以及统一物联网模块,来推进物联网规模化的广泛应用。规模化的应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应用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统一部署实施,便于提升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和水平。
三、提升物联网产品的附加值
为了让消费者成为自己忠实的品牌消费群,不仅需要从产品技术层面竞争和价格的竞争,更要在于提高自身产品和品牌的综合附加值。对于物联网终端产品而言,也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客户的粘性消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商业模式,提高可运营性。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它对技术的研究和验证已经成功,但是能不能大规模和可持续地应用,还取决于其商务模式的创新,需要深入研究它的产业链问题和价值链问题,研究产业链、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在明确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整个网络的可运营性,进而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良性均衡发展。
(二)创新思维,以业务应用为核心。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业务应用已经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也包含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应用习惯、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维,以业务应用为出发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注重不同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增值业务的研究,以业务应用拉动用户持续性消费。
(三)联手云计算,推动资源共享。
随着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海量业务数据和终端关联数据会给业务应用平台性能造成巨大的压力,随着大规模业务的驻留,这种性能瓶颈会更加明显。云计算作为炙手可热的信息技术,当物联网与云计算牵手时,一方面能够提高对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显示物联网的智能处理特征;另一方面,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无疑会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快速部署、人物交互新业务扩展、信息价值深度挖掘等多方面的促进带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与跃进。
四、总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终端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终端产品应该以更加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应用服务,在提高产品信息化程度的同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智能化,让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作者:黄春林,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咨询师、项目经理;黄志华,南京邮电大学硕士,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项目经理;杨天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咨询师、高级项目经理)
参考文献:
[1]施鸣. 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于发展前景[J]. 信息与电脑,2009,10:71.
[2]谷丽萍. 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 通信世界,2009,40:8.
[3]屈伟平. 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42-45.
[4]彭晓珊, 关于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的研究[J]. 汕头科技,2010,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