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销售产品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销售产品策略范文1
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和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使得信息产品市场与其他产品市场相比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市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信息商品的实质是其包含的知识,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一种信息商品形式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加之供求具有的个性,因此,信息商品与服务的交易范围很广,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在信息市场上,不仅接正规程序处理加工而得到的信息可以成为商品,就是未经专门加工而得到的,或只是由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依据某一事物所做出的特殊判断,或在从事别的研究活动时而得到的附带结果,都可以去找到特殊的需求者,从而可以被当作商品出售,这样便使供求关系变得很复杂。
2.市场形态的隐蔽性
在信息市场上作为商品的信息,其使用价值并不是直接的,而是要通过买方接受并影响经营思想,改变劳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获得比以前更好的经营成果而间接地表现出来。对于卖方来讲,不可能立即找到购买者,因此,要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发出供给信息,信息商品的购买者只有在市场上通过广告和其他媒介渠道才能实现购买。信息产品生产出来并易手之后,其交换关系并来结束,有时需求方仍需要供方继续提供服务并支付费用;有时物质商品的交易只是表面现象,而实质往往是用户购买包含于该物品中的信息。由于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有时需要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契约形式来实现正常交换,这些都使得信息市场形态具有隐蔽性。
3.经营的灵活性和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从信息商品经营者的所有制成分来看,有全民的、集体的、个体的,也有国内外合资的和国外独资的;从经营方式来看,有专营的,也有兼营的。灵活的经营方式,使信息市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交易方式亦呈现出多样性:一是简单易(或称一次易),当场可以拍板,当场成交,如购买图书资料、咨询市场行情等;二是阶段易,即买卖信息过程是有阶段的,初次交易,互相了解对方,甚至先要经过调查、取证、论证等咨询过程,然后再购买信息商品,还要进行随访、检查、定向服务和实行技术培训等;三是定向交易,根据每年每季的信息需求,固定提供一定量的信息,用户只要定期交费,便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四是建立信息协作网关系,发展互惠互利的长期用户。
4.信息交易不受时空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信息市场,并通过网络形成全球市场。此外,各级信息部门及其派生的各类信息网络、信息中心、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管理决策部门等,它们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接收者和储存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信息部门的信息交易,可不受时空限制,而借助现代通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供需双方之间实现商品的交易和转让。如远隔重洋的联机检索,使得信息市场的概念真正超越了“场所”的狭隘范围,而具有交流的含义。信息商品可通过电脑、电报、电话、传真等各载体快速传递,有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它们的交易;而不像物质商品那样,必须经过复杂而又庞大的运输条件才能实现。信息借助文献存储,可供不同时代的人使用。
5.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信息商品的生产不是重复生产,而是要不断地研究和生产新的信息商品,因此,不存在批量化与复制性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情况则相反,一件信息商品可以被众多的消费者依次消费,而生产者可以依次将同一信息商品出卖给众多的消费者,但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再买,而要购买新的。这是由于信息商品在市场中交换的次数是有限的,其交换次数的有限性受多种因素制约,诸如信息商品的新颖性、适应性、区域性,以及服务质量等。其中新颖性最为重要,当某个信息商品失去新颖性时,其交换次数就会显著下降,直至终止,这时就要生产新的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非批量化与非重复性,就使得信息市场具有一种不断更新的特点。
6.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化
一般情况下,卖方市场多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买方市场则多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商品化初期,信息商品供应量少而需求量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高低均由卖方决定。如今,在信息市场上信息用户对信息商品的选择较之其他物质市场对物质商品的选择要强烈得多,内容也要丰富得多。对于物质商品,人们主要的要求是价廉物美,而信息用户面对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信息,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先进性、适应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因为这些因素是信息商品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伴随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信息供给量呈更快增长之势,这给买方在选择物美价廉的信息商品的服务中以更大余地。
二、信息产品的销售策略
依据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在进行产品交易时就要高度重视市场的注意力效应、高的技术成本而形成的产品锁定效应、信息技术支持的大规模定制效应、由产品的可分性而形成的差别价格效应,以及网络正反馈带来的产品市场的马太效应。
1.善于用“锁定”来建立用户基础①在对用户进行安装基础的投入时,首先要预见到整个锁定周期,而后在整个锁定周期内对每种类型的潜在用户的盈利性进行评估,要知道用户是有价值的资产,用户的价值等于用户的转移成本加上你基于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优势;其次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争夺新的用户,必须明白早期的用户基础投入是锁定收益回报的源泉,在吸引用户的时候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承诺;再次要想办法吸引高转移成本的用户和有市场影响力的用户,用户的转移成本越高、用户的知名度越大,则在锁定周期内获取收益就越大。②当用户进入了自己的安装基础后,还必须对自己和用户的关系进行规划,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同时引诱用户更加依赖于自己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包括提供各种增加价值的信息服务以加深对用户的关系,同时也让用户投资于自己的技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转移成本进而忠诚于自己的产品。③充分利用自己的安装基础向用户销售与安装基础互补的产品,同时向别的销售者销售接入自己用户基础的机会,另外还通过差别性定价和提高搜索成本,共同来使自己的安装基础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2.注重网络的正反馈以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核心技术和一些专用性资源(如强大的销售团体)的掌握锁定了用户的消费途径,形成正反馈,使强者更强并最终导致强者对市场的通吃。当前信息市场中的正反馈以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形式出现,它基于市场需求方,而不仅仅是供应方,供应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结合起来,使正反馈作用异常强大,形成的市场垄断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想成为市场的冒尖儿或市场的垄断主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平衡,即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超强的规模经济。因此,厂商在推出一种新技术时,必须考虑如何才能让网络效应起帮助作用,如何才能尽量压缩总转移成本建立一个新用户网络,强调兼容的渐进策略和强调卓越的革命性策略。
3.重视产品的捆绑式销售和差别性定价
捆绑给用户带来的吸引力一方面表现在由于捆绑产品的价格通常比分开的组件价格之和低;另一方面表现在销售商可以利用捆绑向用户介绍新产品,通过新产品的成功推广来形成该新产品对用户的新的锁定,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捆绑的新产品的使用来提前获取自己的新的效用价值。传统市场中推行的差别性定价主要是依据买卖中的交易对象、成交数量、交货时间、付款条件和取货地点等不同,而给予买方不同的价格优惠。而在信息市场中所推行的差别性定价更注重于个人对产品的内容的不同取舍、产品的不同版本和特殊群体的考虑(如学生)来采取不同的定价。在信息市场中对信息产品能实行差别性定价主要是由于信息内容具有可分性、信息产品的快速更替性和信息技术的锁定特点,使得产品容易按照用户的需求作不同的整合。
4.发挥注意力效应并实施面向用户的直接定制
在信息经济时代,网络迅速普及,由于网络的作用使注意力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在市场从事产品销售的工作者来说几乎就把市场经济看作注意力经济。面向用户的直接定制是信息市场的销售趋势。不论是发挥注意力效应还是实施面向用户的定制都需要做到:①以用户为中心,一切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尤其对于面向用户的定制来说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是基础;③培养高效的企业运行机制,通过运用企业内联网、企业间外联网使生产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用户建立最快的路径连接,形成之间的协同控制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④加强市场环境的建设,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同时也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金融环境和产业环境等。
[摘要]由于信息产品具有不同于传统产品的特点,导致信息产品的市场销售与传统产品也将不同。本文在分析信息市场的特点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指出了信息市场中产品的销售策略。
[关键词]信息产品销售策略
参考文献:
[1]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2000:《信息规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孟广均:1998:《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
[3]戴尔:1999:《戴尔战略》,上海远东出版社
[4]石培华:2000:《注意力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
销售产品策略范文2
【关键词】网络营销;服务产品;销售渠道
网络营销的销售渠道指的是与提供的服务产品相互关联的一整套的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机构,包括信息沟通平台,资金转移服务和产品的转移等等多个方面。有效的借助于互联网,充分发挥其优势,直接将产品从生产厂家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一方面,方便了消费者的产品选择,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方便了消费者的支付结算,给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一、网络营销服务产品
网络营销,在表面上看是营销的实际产品,在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种服务。“产品”相对来说是一个过时和陈旧的概念,“服务”能够更好的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最终,“产品”这个概念会被“服务”这个概念取而代之。服务能够更好真实的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用户是为了满足某方面的需求而进行产品的购买,而不是单纯的因为产品本身而去购买。服务的概念,能够更好的改变现有的营销方法和营销模式。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我们无法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就无法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因此,要想在网络销售上做出一定的成绩就必须进行拥有更好的服务,真正的满足顾客的真实需求,真正的站在客户的立场上面,满足他们的需要,想在客户的前面。比如说,有一个客户想要买一台空调,那么,我们需要考虑一下他需要买的是什么。是一台简单的空调还是这台空调所制造出来的舒适的环境?可想而知,顾客需要的是这个舒适的环境,也就是说这个服务,而不是单纯的空调本身。比如说,比特网,保险行业第一的保险人营销服务平台,提供各种保险信息查询和认证服务,使保险客户更容易找到保险人,使保险人更全面展现个人风采,使保险人更方便查看资讯。这个网络营销的服务方式就做得非常成功,以客户的需要为导向,一登陆比特网的首页,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找到各种保险信息以及认证服务。也就是顾客想要干什么,这个网站的服务就先于顾客所想,直接可以为顾客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网站内设计的导读、行业动态、监管信息、评论语研究、金融快讯等相关的链接,直接满足了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
二、 网络营销的渠道策略分析
1、网上直销
网上直销的形式就是直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有效实现的从商品和服务生产者到商品和服务使用者的直接网络营销渠道。网上直销形式的开展,改变了过去的中间商的性质和智能,直接由传统的中间环节力量转变成了中介服务机构(为直销渠道的)。比如说,专门的配送公司,有效的提供货物的配送运输等。网上银行,直接提供网上结算等服务。电子商务运营商,提供信息的平台以及网站的建设。网上直销这种渠道的建立有着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和特点:第一,他可以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互联网的“交互性”的特点,由传统的单向沟通信息转变成为现在的买卖双方的信息直接沟通,提高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第二,网上直销这种形式,为广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捷。一方面,生产者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的直接支付功能,使消费者在网络上就可以全面的了解商品信息,选货订货,以及网上付款,再接在家里就可以“送货上门”,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的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逛天下。
2、中间商分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中间商的功能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转变,是一种对传统直销方式的代替,是传统的中间商功效和只能在新的发展领域的延伸和扩张。在新型的交易过程中,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市场主体――电子中间商,虽然说不直接的参与到市场的交易活动中来,但是,它所提供的媒体平台,为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提供直接交易的网上平台,与此同时,还向生产厂家提供多种服务和产品信息,更好的满足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产品信息的需求,有效的促进消费者与生产厂家的交易的完成。在有了足够的交易愿望的前提下,才进行具体的交易行为。通过这样的形式,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破坏换和无效交换,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有效的提高了交易的质量和效率。
3、网络营销渠道建设
通常情况下,网络营销包括两种主要的运行方式,一种方式为B2B,也就是说企业直接对企业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的交易规模比较大,而且相对来说,购货方向比较集中,进行交易次数比较少。所以说,对于建设营销关系来说,比较重要是订货系统的建设,更加方便企业进行选择和购买。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结算,这给买家和卖家来说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外,由于这样的规模和数量一般都比较大,可以采用专门运送的方式进行配送,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保证了货物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货物的配送速度,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一定的成本费用。另一种方式为B2C,也就是说企业直接对消费者的运营方式,这样方式的运营,交易的次数比较多,每次交易的交易量都比较少,通常情况下的消费者比较分散,所以说,对于这样的运营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配送系统和结算系统,这也是进行网上营销所必须的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这是进行网上营销的关键环节。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网络营销服务的概念以及重要意义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大的方面:网上直销;中间商分销;网络营销渠道功能;网络营销渠道建设,详细论述了网络营销服务产品及其销售渠道策略研究。在接下来的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己的企业状况以及公司目标,创造性的进行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坡平,重视网络营销的开发、利用,走联合、共存的发展之路[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9(12)
销售产品策略范文3
【关键词】保险营销;SWOT;分析法;优化产品营销策略
一、引言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部,经济比较落后,就目前贵州省保险市场来看,贵州省保险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A寿险贵州分公司自2007年开设以来,经过近10年的奋斗,已由年保费不到千万,发展为现在年达成保费超过2.1亿的寿险分公司[2]。本论文通过对其产品营销调研得出的优化建议,制定出一套适合A寿险贵州分公司个险业务发展的产品营销策略,为实现公司业务发展、客户有效开拓提供一些思路及参考。
二、A寿险贵州分公司个险营销现状分析
(一)A寿险贵州分公司个险销售产品营销现状
1.A寿险贵州分公司个险销售产品分类。目前A寿险的产品结构总体是较完善的,涵盖了理财险(低风险、高收益、分红型)、意外险(综合意外、交通意外、旅行意外)、健康险(大病、防癌、住院急诊)、人寿及养老险(返本型、定期寿险、年金险)等产品,除了传统寿险产品外还有新型的万能、投资连接等产品。2.A寿险贵州分公司各地主险种销售状况分析。本部分通过对主力险种的实动率、件均保费两项指标,来衡量A寿险贵州分公司的产品销售状况。第一,主力险种实动率。某险种实动率高,说明销售某险种的业务员多,通过对不同地区实动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区域产品销售是否具有合理性。如下图2-1:图2-1为贵州分公司不同区域的主力险种实动率,该险种实动率最高的是贵阳本部,达到43%,铜仁37%,由于该产品属于中高端产品,其实动率高,保费贡献就大,而黔西南的实动率为22%,黔南29%,黔东南26%,目前贵州分公司对于中高端品的险种实动率三级机构均普遍低于贵阳本部,从市场环境看,这不仅取决于市场状况,与产品营销策略也有很大的关系。第二,件均保费。件均保费是指首年标准保费与承保件数的比值,它反映了销售人员的展业技能,件均保费高,说明中高端产品销售较好。图2-2是2015年A寿险贵州分公司各地市件均保费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安顺地区的件均保费最高,三级机构中六盘水与贵阳本部相差不多,但其他6家支公司件均保费均低于4000元,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营销策略组合有直接关系。
三、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完善的产品体系。目前A寿险的产品结构总体是较完善的,涵盖了理财险(低风险、高收益、分红型)、意外险(综合意外、交通意外、旅行意外)、健康险(大病、防癌、住院急诊)、人寿及养老险(返本型、定期寿险、年金险)等产品,除了传统寿险产品外还有新型的万能、投资连接等产品。
(二)劣势分析
三级机构弱小,发展不均衡。A寿险贵州分公司共有9个三级机构,但各机构发展步调差异较大,黔南、黔西南等弱体机构贡献乏力,贡献度低的背后是其发展速度落后于本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现行保险机制下,人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社会上大量闲散人员到保险公司再就业。由于人员来自社会各阶层,素质参差不齐,其收入完全依赖业务提成,导致一部分人为了提高收入,急功近利,诱导、误导客户的事件屡有报端,社会影响极坏。
(三)机会分析
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利好。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3],贵州省出台了“省十条”保险政策促进了贵州保险业的高速发展。2015年贵州省GDP总值达到了1.05万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了10.7%。A寿险贵州分公司作为在贵州寿险市场上征战多年的老公司,目前市场份额稳居前四,相信凭优秀的经营理念、积极地营销策略,一定会抓住这前所未有的机遇,努力提升市场份额,实现成为贵州市场上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寿险公司的愿景。
(四)威胁分析
同业竞争。贵州经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贵州保险市场将会有更多的潜在进入者,寿险市场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截止2015年底共有12家寿险公司加入贵州寿险市场。而A寿险贵州分公司在这些机构中累积保费市场份额仅为第四,与同业当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平安贵州分公司对比,无论是从销售队伍规模还是在人均产能还有保费规模上与其都有很大的差距。
四、A寿险贵州分公司个险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一)目标市场的细分
A寿险贵州分公司市场细分应主要集中在地域、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等变量。按这些变量考虑,依据不同的市场细分类,各营销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目标有的放矢选择消费群体,使各机构更好更均衡的发展。
(二)实现多样化的产品推广方式
体验式营销。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A寿险贵州分公司应该从“准确的产品定位,创新的销售模式,百分百的售后服务”上下功夫。由于保险产品是无法做到“售前体验”的,所以在总结了传统销售模式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公司可以采取保险“产说会”的模式,让客户了解保险产品的真正的意义与功用,加深客户的保险意识,同时有效促成保单的签订。
(三)建立高素质营销队伍
销售产品策略范文4
为对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结合延迟策略应用现状,针对其在服装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应用探析。通过文献研究和企业项目实践,基于部分延迟策略的基本模型,量化补货环节延迟策略的数量和时间节点的确定和应用;基于企划延迟策略,提出循环备料模式优化建议;应用部分延迟策略,提出调整首单生产比例、快速反应单以及补货比例的延迟策略建议,从而缩短供应链产品企划、设计开发与生产周期,减少库存成本,降低预测风险,实现服装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力图促进服装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变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延迟策略;服装供应链;采购生产;产品周期
少品种、大批量是传统服装企业生产经营的典型特征,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顾客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企业仅依靠预测备货生产已无法有效满足多变的顾客需求。延迟策略理论由Alerson于1950首次提出[1],经多年实践,在国外汽车行业(如Smart[2])、消费性电子行业(如HP[3-4]、IBM[5]、Xilinx[6])、服饰业(如Benetton[7])以及食品饮料行业(如咖啡制造商[8])等被广泛应用。鉴于我国服装业处于转型升级期,延迟策略应用可提高国内服装企业的有效产出,为此,本文对延迟策略在服装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和应用进行探讨。通过文献阅读和企业调研,基于部分延迟策略基本模型,对案例品牌的应用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企划延迟策略和部分延迟策略2个方面对案例企业进行改进优化,缩短产品企划、设计开发与生产周期,减少库存成本,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力图为我国服装品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延迟策略相关理论
1.1延迟策略
延迟策略(postponementstrategy)是将供应链上的客户化活动延迟到订单明确时为止,即在时间和空间上推迟客户化活动,使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生产柔性和客户价值[9]。其实质是将客户导向的全部或部分生产业务和物流运作延迟至接到客户订单或明确需求之后[10]。具体可在生产和物流环节,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实施延迟策略,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供应链两高一低(高运作效率、高客户价值和低库存成本)的目标[11]。服装供应链管理涉及产品企划、设计开发、采购和生产、物流配送、销售和补货若干模块,结合延迟策略的实质,可基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化活动进行延迟策略的应用。服装企业延迟策略的目的是尽可能将企划节点延后,使其靠近销售期,依据市场和顾客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设计开发及组织生产,促进供需匹配,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统称为企划延迟策略。可使整个产业链能从原先的预测推动型生产转变为需求拉动型生产,降低预测失误导致的服装滞销及库存成本,提高畅销品商机,并增加流动资金的运用。
1.2延迟策略应用现状
Feitzinger等[4]通过研究惠普(HP)公司案例,提出是否采取延迟策略取决于技术、流程、产品和市场的运营特征的观点。VanHoek[12]以酿酒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实施延迟策略的成本和收益能力。同时VanHoek[13]考虑到行业普遍性,采取了以建模和调查为依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多家实施延迟策略的案例企业进行比较。我国学者顾新建等[14]以国内汽车制造业为例,分析研究了MC(masscustomization,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采取统一集中和分散经营方式,加速发展专业化的零部件定制生产,这一思想为我国汽车行业实施延迟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服装供应链管理应用中,快时尚标杆品牌ZARA采用制造延迟策略,即:提前预备白坯布,通过管控染色和加工领域,为新款式提供所需面料,按需生产,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周期,使其产品供应更匹配市场需求,减少了库存压力[15]。意大利贝纳通(Benetton)公司为降低预测风险,先将原色纱线编织成各种型号的半成品,当销售季节畅销颜色明确时,再对半成品进行染色[16],提供适销对路的面料和成衣。
1.3部分延迟策略模型
延迟与非延迟的混合[17],即为部分延迟策略(partialpostponement)或混合延迟策略。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部分延迟策略是将一部分资金投入正常企划上市的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与销售,而另一部分资金根据销售信息反馈,对畅销款进行再投资,及时补货上市,提高销售机会和盈利水平。品牌服装供应链的采购、生产、补货采用的部分延迟策略基本模型见图1。在应用过程中,成本和风险是考虑的首要问题,即需要决策延迟和非延迟各自的持有比例,使总成本和风险最小化。
2E品牌部分延迟策略案例研究
2.1案例品牌概述
E品牌创始于2002年,针对18~25岁独立、追求时尚和个性的现代女性,以青春靓丽的风格为主,营造出活力、动感、情趣的生活方式。E品牌的产品可分为4类:一是品牌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系列产品(占用资金55%~60%),表现品牌理念和设计主题,体现时尚流行趋势;二是单品(占用资金5%),能够稳定销售的产品,受流行趋势影响较小,通常为大衣、羽绒服等经典款;三是快速反应(QR)产品(占用资金15%~20%),大都为市场流行和畅销产品,通过市场抓款,融入本品牌理念进行快速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具有产销比高,库存低的特点,是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改进重点;四是补货产品(占用资金20%~25%),通常针对故事系列产品的畅销款,若上市后畅销,则适时进行追单补货生产和销售。E品牌产品每年分为两季,每季3个波段,每个波段2个月、2个故事(即产品系列),产品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成衣加工外包,主要供应商由规模较小、生产灵活的服装制造工厂构成。
2.2基于部分延迟策略的补货事例分析
2.2.1补货数量的确定
根据企业调研和项目实践,E品牌依据图1的补货环节进行部分延迟策略的实施。实践中,首先将主要资金(55%~60%)投入到故事系列产品非延迟生产,随后,部分资金(20%~25%)根据销售状况投入到补货延迟生产。以补货为例,延迟策略的数量确定原则如下。补货尺寸规格比例:实际销售数据统计时,可根据店铺每种款式的尺寸规格销售数量统计,以此决定补货尺寸规格数量,近似按正态分布投产。库存情况:库存可分为仓库存货、店铺存货、在途存货。根据库存数据,结合销售速度和趋势,预测库存可销售周数。销售生命曲线:对历年销售的产品数据,以周为单位,分析从上柜到下架的整个销售周期的数量和周库存,整理得到相似款式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数据。补货延迟策略的变量定义如下:I0为总库存数量;I1为仓库存货数量;I2为店铺存货数量;I3为在途存货数量;S为尺寸规格库存数量,S=[S1,S2,…,Sn]T,S1,S2,…,Sn表示不同的尺寸规格,其中n为尺寸规格数。W0为产品总销售周数,即产品生命周期;W1为产品已销售周数;W2为库存可销售周数;W3为补货产品销售周数。Q0为预期延迟策略补货总数量;Q'0为实际延迟策略补货总数量;Q1为预估周销售数量;S'为实际各尺寸规格延迟策略补货数量,S'=[S'1,S'2,…,S'n]T。p1为库存宽余率,一般取30%~35%,以应对缺货状况;p2为实际补货生产比例,一般取30%~50%,继续采用“部分延迟”策略;q为尺寸规格比例,q=[q1,q2,…,qn]T。T1为产品生产时间。补货过程计算式如下因W0为根据去年相似款式销售周期预测得出的,并不能保证新一季款的生命周期与去年完全相同,为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E品牌会持续采用部分延迟策略,再根据当季故事系列产品店铺的销售状况决定是否再补货,其补货数量示例如图2所示。这种小批量多频次的补货方式,起到了缩短订货周期、降低机会损失、减少库存及增加流动资金的作用。
2.2.2基于延迟策略的补货时间节点确定
首先定期分析销售报表的畅销产品,寻找从上柜开始连续几天销售趋势上升的款式,一般在5d左右决定是否补货。实践中,可通过分析去年相似款的生命周期,预估W0和Q1;接着,由式(2)计算得出预备补货款的W2,由式(3)计算得出W3;最后,若T1<W3,则确定对该款进行补货生产;若T1>W3,则先预留产能,之后作为转季款(转到下一季或波段继续销售的款式)生产和销售。
2.2.3示例分析
E品牌款式14032305946是2014年夏1波段的新款牛仔裤,属于故事4_153s系列,初始订单投产4335件,自4月7日开始上柜,日报表见表1.通过查找历史相似款(服装编号为120323055),在第13周上柜,第33周下架,总销售周数为21周,因此预测该款总销售周数为21周,且预估周销售数量为500件。从4月7日上柜开始,销售数量逐渐上升,在4月10日确定补货,其补货配比由当天销售和库存情况决定。尺寸规格如表2所示,设尺寸规格分为34、36、38、40、42码,即n=5。首次补货数量根据式⑴~⑹计算如下:
2.3延迟策略的若干问题
2.3.1企划延迟策略
企划延迟策略即预先订购一定比例(x%)的面料,提前备料,当产品的款式、颜色、数量等需求明确时,迅速下单进行生产,以缩短整个产品供应链周期,延迟产品企划时间。以E品牌为例,针对棉、呢料等常规面料,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提前采购一定比例的面料,以便适时下单生产,由此缩短大货生产周期,降低库存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对品牌服装企业而言,成衣准交、追单及样衣开发均受面辅料交期制约,这也是E品牌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瓶颈,而企划延迟策略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即通过提前备料的方式缩短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周期。首先,需要对面料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往年同季面料的梳理以及上一波段或季节畅销面料分析,可得到畅销面料信息及备料预测数量的决策依据,为波段面料企划及备料提供参考;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提前备料(成衣面料),但要兼顾防范市场风险与供应链整体经济效益。企业实践表明,由于成衣面料备料存在较大风险,一般只在预测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提前备料。E品牌采用按波段循环备料的方式,提前一个波段备料,即生产波段1产品时,同时备波段2的常用面料,并考虑合理备料比例,即预备20%的成衣面料和10%白坯面料,其循环备料模式示例如图3所示。当销售目标确定时,订购剩余70%所需面料。提前备料的企划延迟策略,能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周期,规避预测不准的风险。白坯面料的备料同样可缩短面料生产环节时间,进而缩短供应链产品供货周期,将前期面料企划延迟到销售趋势明确时开始批量白坯面料染色加工。而成衣面料备料可用于畅销品和单品款式的开发,能节省面料采购生产环节的时间,缩短整个产品上市周期,即延迟设计开发和生产时间,灵活应对市场需求。以故事系列原产品周期120d为改进案例,应用白坯面料备料的延迟模式,产品实际开发和生产周期可减少至105d;应用成衣面料备料的延迟模式,这一周期可减少至86d,具体供应链流程改进控制图如图4所示。
2.3.2部分延迟策略
以减少库存成本为目标。部分延迟策略需要考虑延迟与非延迟的比例,使总体成本和风险最小化。通过企业项目实践,统计分析得出E品牌店铺故事系列新品铺货信息:其中故事系列新品订单量为每波段730000件,全国共有店铺783家,则平均到各店铺的故事系列新品上货量为932件。由于故事系列新品波段末期库存平均占比为20%,则各店铺每天新品销售为932件×80%÷60d≈12件/d。E品牌基于部分延迟策略,采用80%预估成衣生产,则各店铺故事系列新品上货量为932件×80%≈746件,得出故事系列新品首单可销售746件÷12件/d=62d,而每天的实际销售包括本波段新品和相邻波段的其他产品,因此造成故事系列新品可销天数的增加,库存成本的增大。补货延迟策略的产品生产周期为20d(已备料),可通过减少初次投放生产的比例,减少故事系列新品生产量,增加补货(延迟)频次,加快企业库存周转,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运营。由于销售信息反馈需要5d左右,因此以20d补货产品生产周期和5d销售反馈时间,总计25d为故事系列新品目标销售天数,进行预估成衣生产,则各店铺故事系列新品上货量为12件/d×25d=300件,进而计算得出改进后的预估生产比例为300件÷932件×100%≈32%,即最小预估生产比,同时即可得到最大延迟生产比为68%。可见E品牌在部分延迟应用上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通过减少故事系列新品非延迟生产比例,在店铺销售不断货的情况进行补货生产,由此可减少因一次大量生产可能带来的货品滞销而产生的库存成本(经营成本)浪费。以缩短产品企划设计开发与生产周期为目标。因E品牌产品分为4类,故每个波段有4种企划模式,每种企划模式的产品周期不尽相同,因此提高补货和QR单比例,将减少整体产品开发至上柜的综合供应链周期。为此,设计了前期和后期2套改进方案。前期改进方案通过保持企业现有产品结构配比,提高故事的补货比例来实现,表3示出综合产品企划、设计与生产前期改进目标。根据企业实践,当期的故事、单品和QR单的占比分别为70%、15%和15%,所以非延迟部分的平均产品企划、设计开发与生产周期为106d;以标杆企业ZARA为参考目标,当延迟部分(补货)占故事的比例为50%时,综合产品企划、设计与生产周期为71d,可达到ZARA产品开发周期70d的先进水平。目前,该方案已在企业成功实施。后期改进方案通过改变企业现有产品结构配比,同时最大幅度提高故事的补货比例来实现,表4示出综合产品企划、设计与生产周期后期改进目标。结合每季预算和可行性分析,后期改进方案是将故事比例降低至60%,QR单比例提高至25%,单品比例保持不变,使非延迟部分的平均产品企划、设计与生产周期减少至97d;故事补货延迟比例根据表4得出的结论,提高至68%,由此综合产品企划、设计与生产周期减少至56d。
3结论
本文对E品牌供应链管理的延迟策略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企业实践和调研,分析部分延迟策略的补货数量和时间节点的确定过程;依据E品牌现状从企划延迟和部分延迟2个方面进行优化。企划延迟策略采用循环备料模式,即:通过提前备料和延迟企划,缩短产品企划、设计开发与生产周期,从而降低预测不准的风险;部分延迟策略通过减少首单预估生产比例,可降低库存成本,通过调整不同企划模式的比例,能进一步缩短产品企划、设计与生产周期。E品牌通过产品开发和生产流程优化,应用延迟策略,经过将近一年的项目实施,取得了综合产品企划、设计开发与生产周期缩短至71d、库存周转由3次提高到4次,销售额由9亿元增加到11.25亿元的成果。若要进一步减少综合产品企划、设计与生产周期,需要供应链伙伴企业在成衣生产、面辅料供应方面,按照市场信息、QR单和补货比例的调整,进行协同和改进,从而取得优化产品开发生产周期、降低预测风险、增强企业经营的柔性和绩效。本文研究的延迟策略,如:循环备料模式,调整首单预估生产比例等,可为其他服装企业提供借鉴,根据品牌服装自身资源和经营状态进行参数比例确定和优化应用。综上,延迟策略应用在服装供应链管理中,可提高服装企业有效产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0]胡建波.延迟策略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管理,2012(2):100-102.
[11]柳键,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延迟化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2,16(2):80-81.
[14]顾新建,陈子辰,熊励,等.我国汽车制造业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6):37-41.
[15]肖利华,韩永生,佟仁城.ZARA:快速反应的采购与生产[J].纺织服装周刊,2006(26):33.
销售产品策略范文5
第一章:销售部门的职能与销售经理的职责
销售部门的职能
1.销售部门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的作用
2.销售部门的职能
3.销售部门组织类型及特点
4.销售部门在公司中的位置
销售经理的职责
1.销售经理职能
2.销售经理的责任
3.销售经理的权限
案例
销售管理的职能
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销售经理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2.信息方面的角色
3.决策方面的角色
第二章:销售经理的知识背景
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基本内容体系
2.stp营销过程
3.市场细分
4.目标市场
5.市场定位
6.营销观念
7.营销相关概念
财务基本知识
1.国内支付结算手段
2.国际结算业务
3.财务概念
4.销售管理中的财务运用
案例
管理基本原理
1.需求层次论
2.双因素理论
3.x理论—y理论
案例
经济基本知识
1.市场的功能
2.需求弹性
案例
案例
销售管理的职业道德
1.营销道德理论
2.克服道德缄默
3.培养道德价值观
附:美国营销协会的道德准则
销售员职责
营销交易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处理组织内的各种关系
第三章:销售经理的技能
商务活动中的基本准则
1.实事求是
2.信用至上
3.奉公守法
销售经理的基本技能
1.组织能力
2.交际能力
3.表达能力
4.创造能力
5.应变能力
6.洞察能力
商务技能
1.约见客户的方式
2.接近客户的方法
3.吸引客户注意
4.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言语沟通策略
1.直言
2.委婉
3.模糊
4.反语
5、沉默
6、自言
7、幽默
8、含蓄
非言语沟通
1.目光
2.衣着
3.体势
4.声调
5.礼物
6.时间
7.微笑
谈判策略
1.避免争论
2.避实就虚
3.最后期限
4.以退为进
5.兵不厌诈
6.绵里藏针
管理下属
1.务实的态度
2.采取行动
3.坦诚的对话
4.激励销售员要言之有物
5.摒弃假困局
6.领导
第四章:市场调研
为什么要进行市场调研
1.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基础
2.市场调研是我国企业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
案例
市场调研的内容
案例
案例
市场调研步骤
1.确定市场调研目标
2.确定所需信息资料
3.确定资料搜集方式
4.搜集现成资料
5.设计调查方案
6.组织实地调查
7.进行观察试验
8.统计分析结果
9.准备研究报告
市场调研形式
1.实地调查
2.室内调研
a.调研步骤
案例
b.信息来源
c. 资料搜集途径
实地调查
1.调查范围
2.实地调查的对象
3.实地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
1.问卷构成要素
2.问题分类
案例:
客户调研
1.顾客成份分析
案例:
2.实地调查方案
3.实地观察方案
广告媒体调研
1.调研内容
2.广告媒体组合
3.调研实例(以广播为例)
竞争对手调研
1.竞争对手基本情况
2.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3.竞争对手经营活动
第五章:销售计划
销售预测
1.为什么要进行销售预测
2.销售预测的过程
3.环境分析
4.市场潜力预测
5.确定目标市场
6.销售潜力预测
7.销售预测方法
案例
销售预算
1.为什么需要预算
2.预算的职责人
3.销售预算内容
4.销售预算的过程
5.确定销售预水平的方法
6.预算控制
年度销售目标的确定
1.在决定收入目标时,需考虑到的因素
2.决定年度销售收入目标值的方法种类
3.年度销售目标值三种常用确定方法
销售定额
1、销售量定额
2、如何决定销售定额基数
3、销售定额制定的几种常用方法
a.顺位法
b.评分法
c.构成比法
4、合理销售定额的特点
销售计划的编制
1.销售计划的架构
2. 销售计划的内容
3.年度销售总额计划的编制
4.月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5.月别商品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6.部门别、客户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7.销售费用计划的编制
8.促销计划的编制
9.销售帐款回收计划的编制
10.销售人员行动管理计划的编制
11.部门别、分店别损益管理计划的编制
12.制定计划不可或缺的4项资料
营销控制
1.年度计划控制
2.盈利控制
3.营销审计
讨论问题:
第六章:销售人员管理
销售人员的招聘
1.销售人员的特点
2.选择与招聘程序
3.招聘的方法
案例
销售人员的培训
1.为什么要对销售员进行培训
2.销售员培训的时机
3.销售员培训的内容
4.培训销售员的流程与方法
销售人员的激励
1、竞争型
2、成就型
3、自我欣赏型
4、服务型
案例
销售人员的行动管理
1.销售日报表的管理
2.时间分配管理
案例
1.优秀的销售员在高销售区失去效益了吗?
2.制定销售定额和特殊奖励制度
3.如何管理难管的销售员
销售团队建设
1.团队的任务和目标
2.销售团队的成员
3.团队模式
4.团队的的环境支持
5.团队合作
6.发挥最佳表现
7.创造自我管理团队
8.创建未来销售队伍
9.销售队伍筑建
10.中途接管团队
案例
11.重建成功销售团队的九个步骤
提升团队
1.分析团队能力
2.有效联系
3.召开团队会议
4.建立团队人际网
5.重视信息
6.创意性思考
7.处理问题
8.提升团队表现
9.自我评估领导能力
第七章:客户管理
销售过程管理
1.销售目标实现的关键
2.时间管理
3.销售员过程管理
客户开发
1.客户开发是销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案例
2.什么是客户开发
3.客户开发技法
4.面对拒绝
5.迈向成功
客户管理
1.终生客户价值
2.客户经验
3.客户经验对销售战略的意义
顾客满意度
1.顾客满意程度
2.重视跳槽顾客的意见
3.根据跳槽顾客的意见,改进经营管理
案例
客户服务
1.作客户的候选对象
2.了解客户
3.甘当“第二名”
4.攻心为上的应用
案例
第八章:销售管理控制
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优点
2.目标管理的步骤
目标管理的9个步骤(示例)
3.目标控制
案例
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感
1.波特—劳勒激励模式
2.满意感与绩效的关系
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的作用
2.绩效考核的方法
3.业绩评估的指针
销售人员的报酬
1.确定报酬水准的依据
2.确定报酬水准
3.报酬制度的类别
4.如何选择报酬制度
销售人员评价与能力开发
1.能力、成绩与考核标准的关系
2.运用标准发掘能力的方法
3.运用修订标准发掘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
绩效评价中的问题
1.绩效评价的过程
2.评价者常犯的错误
案例
3.评价工作不顺利的原因
案例
案例
第九章 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非正式组织策略性运用原则
公司内部沟通渠道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案例
案例
信息沟通的方法
1.指示
2.会议制度
案例
信息沟通的障碍
1.主观障碍
2.客观障碍
3.沟通联络方式的障碍
信息沟通的技巧
1. 妥善处理期望值
2.培养有效的聆听习惯
3.听取反馈、给予反馈
4.诚实无欺
5.制怒
6.有创意地正面交锋
7.果断决策
8.不必耿耿于怀
垂直沟通
1.垂直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2.销售经理与营销副总的信息沟通
3.销售经理与区域主管的信息沟通
4.销售经理与配送中心主管的信息沟通
5.销售经理与客户服务主管的信息沟通
6.销售经理与销售人员的信息沟通
7.销售经理的述职
横向沟通
1.横向营销信息系统
2.销售部与市场部的信息沟通
3.销售部与财务部的信息沟通
4.销售部与产品部的信息沟通
5.销售部与研发部的信息沟通
6.销售部与仓储中心的信息沟通
营销情报系统
1、营销情报系统的发展
2.提供正在发生的资料
3.营销情报的处理
4.对市场决策的支持
5.营销情报系统的应用
案例
第十章 产品策略
产品组合
1.营销组合
2.产品组合的概念
3.产品组合优化
产品的五个层次
1.核心利益层
2.实体产品层
3.期望产品层
4.附加产品层
5.潜在产品层
新产品开发
1.新产品的界定
2.新产品开发战略
3.新产品开发的组织
4.新产品开发程序
5.新产品的采用与推广
产品生命周期
1. 产品生命周期
2.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品牌策略
1.品牌概述
2.品牌策略决策
3. 品牌延伸策略
4.品牌的统一与延伸
案例
产品包装策略
1.包装概述
2.包装策略
案例
第十一章 价格策略
基本价格的制定
1.定价目标
2.确定需求
3.估计成本
4.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5.选择定价方法
案例
6.选定最终价格
产品基本价格的修订
1.地区性定价
2.价格折扣和折让
3.促销定价
相关产品的定价
1.产品线定价
2.选购品的定价
3.附带产品的定价
案例
4.副产品定价
5.组合产品的定价
产品生命周期与价格策略
1.导入期定价
2.成长期定价
3.产品成熟期的价格策略
案例
4.产品衰退期的价格策略
服务的定价
1.服务与有形产品的差异
2.服务定价方法
价格竞争
1.竞争性调价
案例
2.顾客对调价的反应
3.竞争者对调价的反应
4.企业对竞争者调价的反应
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
1.竞争定价策略
2.个性化定价策略
3.自动调价、议价策略
4.特有产品特殊价格策略
案例
第十二章 分销渠道
分销渠道及其结构
1.分销渠道概念
2.分销渠道的结构
3.分销渠道类型
案例
分销渠道系统的发展
1.垂直渠道系统
2.水平式渠道系统
3.多渠道营销系统
中间商
1.批发商
2.零售商
分销渠道的设计与选择
1.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2.评估选择分销方案
3.分销渠道管理与控制
案例
实体分配
1. 实体分配的范围与目标
2.实体分配的战略方案
电子分销
1.什么是电子分销
2.渠道转型
案例
第十三章 促销组合
促销组合
1.促销的涵义及促销内容
2.促销的作用
3.促销组合
广告
1.广告的涵义及作用
案例
2.广告定位
3.广告媒体的种类
4.如何选择广告媒体
5.广告的创意制作
案例
6.广告费用预算
7.广告效果评估
8.如何创作高水平的广告
人员推销
1.人员推销的设计
2.人员推销的任务及其工作步骤
3.推销人员的管理
4.推销人员的业绩评估
营业推广
1.营业推广的种类
2.营业推广的特点
3.营业推广的实施过程
第十四章 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
权力营销
1.什么是权力营销
案例
2.守门人理论
3.行政权力和行政渠道
4.政治人物的影响
案例
公共关系
1.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案例
3.与顾客的关系
案例
4.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
案例
5.与新闻界的关系
案例
6.危机公关
案例
ci系统
案例
1.企业标志――ci系统的核心
2.ci系统的组成
3.cis策划
4.ci的设计
案例
第十五章 销售创新
绿色营销
特色营销
1.矛盾营销
2.口碑营销
3.“一对一”的营销方式
4.定位营销
网络营销
1.网络时代的到来
2.网络营销的功能
3.营销网站
4.网络营销的特点
案例
数据库营销
1.什么是数据库营销
2.数据库营销的特征
3.数据库营销的发展
4.数据库营销的竞争优势
5.网络资料营销
营销组合创新
1.消费者策略
2.成本策略
3.方便性策略
4.沟通策略
新经济时代的销售经理
1.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2.新经济时代对市场营销的挑战
3.营销手段的创新
4.营销产品的创新
销售产品策略范文6
关键词:价值链;延伸;差异化;销售;钢材
中图分类号:TG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自从2009年全世界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钢铁企业不断的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日益严重。在目前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国内面临的市场压力是巨大的,钢材的销售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钢铁企业的销售状况,很多企业采用了差异化的销售策略。所谓的差异化的策略就是指为终端客户提供与行业对手不同的产品与服务,采用与其它行业对手不同的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差异化销售的策略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目的,从而为客户创造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钢铁企业在实行差异化的销售策略时,必须要做到把客户的基本需求、企业产品的实际竞争力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实力三个因素综合考虑起来,正确地做到三者的统一。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钢材市场的竞争状况,基于钢铁企业的产品销售的价值链延伸战略,为钢材在生产成本、销售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一种差异化的销售策略,为钢铁企业的找到一条合适的销售模式。
一、钢铁企业的价值链延伸概念及其产品的差异化销售模式分析
1.钢铁企业的价值链延伸概念
钢铁企业产品的价值链是指在钢铁产业的生态系统中,由一系列为产业化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不同功能服务的价值型钢铁企业或者单元组成的价值创造系统。国内外钢铁企业的价值链延伸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比如入股的方式、长期合同方式等,进一步与铁路、港口进行合营以及相关的战略合作,目的是为了实现钢铁产品、路、港口的价值横向延伸。钢铁产品价值链的延伸不仅包括向钢铁产品的下游延伸,同时还包括着向上游的延伸。钢铁企业的价值链包括向增值环节的横向与纵向的延伸。目前我国的钢铁企业在本世纪初开始向国外的企业延伸,越来越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钢铁产品的潜在销售客户,寻找优质的销售资源,从而为最优越的钢铁生产区域进行寻找价值链的环节的不断延伸,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专业化的有效生产,在空间上呈现出由现有控制资源的开发所在的区域内钢铁产品核心的销售、跨区域销售、跨国进行钢铁产品的销售,并逐渐开始了钢铁产品价值链的全球化的价值链格局,所以钢铁产品的销售要对其产品的价值链进行延伸,结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并充分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的拓展钢铁产品的销售渠道。
2.钢铁差异化销售模式分析
一般来说钢铁产品的差异化销售策略主要分为三种,包括钢铁产品的差异化,主要是指企业所销售钢材的性能、质量和服务要明显的优于竞争对手。企业品牌形象的差异化,钢铁企业通过品牌推广战略,使得企业的钢铁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从而使得客户的购买心里发生差异化选择。市场的差异化就是钢铁产品的销售政策以及销售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目前为了抢占销售市场,很多企业在产品定价、付款方式以及售后服务方面都采取了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差异化销售模式。首先对于产品价格差异化而言,不同的客户以及在不同的销售阶段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对于付款方式而言,大多数钢铁企业才采用的是现款现货的付款方式;在售后服务方面,很多钢铁企业提供的有偿的售后服务。
二、基于价值链延伸的钢材差异化销售的基本策略
1.提供差异化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钢铁企业的价值链延伸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与其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钢铁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从而实现钢铁产品的价值链延伸。钢铁企业的核心产品也被称作为实质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所追求的实际利益,是客户真正的需求所在。钢铁企业核心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品种、合金元素含量以及金属材料的冶炼工艺等。一般的在钢铁企业核心产品差异化上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采取多品牌策略,适合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而单品牌的策略体现出产品销售渠道的转移性,容易建立一定的品牌模式,适合中小型钢铁企业的营销。对于钢铁企业的售后服务中,很多企业采用了附加产品的售后服务。我国很多钢铁企业对钢材的初加工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如果能够为客户提供适当深度的加工服务,则会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提供这种附加的产品售后服务,可以拓宽钢材的销售渠道。
2.钢铁产品销售价格的差异化——基于产品价值链延伸的产品成本管理
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钢铁企业的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在成本管理方面要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价值链进行优化,不断的进行延伸,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钢铁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的优化主要包括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以及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并进行精益生产的基本模式,采用国际流行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即以客户需求为生产制造的起点,追求零库存。在企业外部而言,与众多企业合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保证合作的长期性,笔者建议选择几家有能力、有潜力和有信誉的供应商或者销售商作为联盟对象,有助于企业实现外部环境的价值链优化。
三、小结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钢材市场的竞争状况,提出了基于钢铁企业的产品销售的价值链延伸战略。首先对钢铁企业的价值链延伸概念及其产品的差异化销售模式分析;其次针对这种基于价值链延伸的差异化销售模式,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实现对策,主要包括提供差异化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在销售价格上实现差异化,主要是基于产品价值链延伸的产品成本管理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裴止兵,杨世忠.基于价值链分沂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低成木战略[J].2001.
[2]姚富贵.钢材销售中的差异化策略实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