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091-01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物联网,完整的物联网集云、管、端一体,即以云设备为核心,以移动网或固网为基础,以芯片为抓手,是一种融合多项信息的新型技术体系。

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必须具备标识能力,感知能力、自主接入、信息相关等诸多功能,因此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感知、接入、互联网、服务管理、应用[1]。

图1 网络体系结构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 射频识别(RFID)技术基本上由标签、阅读器、天线组成。不需人工操作,不仅具备数据存储量大,体积小巧轻便,还可防水、防磁,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很有希望代替条形码,和互联网结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因而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2]。

2) 传感与检测技术。传感器是网络及智能化硬件的基础,传感器节点功能多样化、抗干扰能力,能量等技术是网络质量及寿命的保证;传感器拓扑结构、自身检测及控制能力,是网络稳定高效的前提;传感器体积及安全是网络安全的保障。传感与检测技术是实现物联网感知功能的基础[3]。

3) 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推动互联网向物联网发展,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交流。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及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是物联网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

3 物联网的结点分类

根据节点的能量、移动性、存储能力、联网能力等性能,将结点分为无源结点、无缘结点、互联网结点。他们是物联网感知的基础,是智能化设备的依托,可满足物联网交互应用的需求[4]。

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依托于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1) 网络处理芯片,以多核CPU与可编程网络引擎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为导向;以连到物联网的功能为目标;以大容量存储为支撑,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基础。

2) 传感器: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显得愈发的重要。传感器发展的趋势主要倾向于低功耗、多节口和小尺寸,传感器类别的不同,要实现万物联网,就需要有传感器枢纽处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这就要求传感器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数据融合的功能、具有模数转换功能、体积小。

3) 智能化硬件。物联网要实现万物联网,设备就需要具备智能化才能实现物联网服务的加载,硬件智能化发展成为一大趋势[5]。

4) 云服务,以信息为中心,依托于网络,提供易扩展的服务。云服务为核心的云平台为网络数据信息的存储处理提供了保证,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量大,更为安全的服务。物联网需要处理大量共享的信息,云设备是核心,因而,云服务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5) 网络安全的保证,实行身份认证。大众对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联网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安全存在隐患,只有推出有安全保障的措施,物联网才能被认可和接受。目前比较流行的认证是指纹识别,在网络内可采用按压式指纹识别,其他的身份认证可作为补充。

5 结论

物联网的实现目前还有一些技术困难,但是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定会走进千家万户,给大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深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各个领域,会拓宽了信息传递的范围,给经济以巨大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刘强,崔丽,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

[2]康超,梁娜娜.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化,2014,10.

[3]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11(38).

[4]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6(29).

[5]刘强,崔莉.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37).

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2

目前有超过10亿的设备,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50亿。Strategy Analytics报告了这是新年的突出创新点。

UXIP主任Paul Brown总结到,“2015年,消费者将拥有比以往更多的联网设备。个人设备,像智能家居和互联网汽车,将会创造出一个个人数据的巅峰。”随着技术的提高,新的用户体验将会被重新下定义。不管设备是否能够控制和管理这些信息。一个APP掌管一个设备短期看来是不错的,但是长期来看的话,消费者有可能会被淹没在难以操控的用户界面中。

Strategy Analytics副总裁Kevin Nolan指出,2015年将会有创新产品出现,其中包括设备、智能家居、互联网汽车和其他联网设备。

Strategy Analytics对2015年的12条预测

1.大众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尺寸的偏好在大约5.2英寸左右

2.独特的智能手表将会刺激大众消费市场

3.中国品牌将会持续影响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趋势

4.采用智能家居技术将会开始成为主流

5.流媒体设备将会给智能电视终端媒体的地位带来挑战

6.消费者将负责视频内容流

7.CarPlay系统搭载数量将非常有限

8.汽车制造商将会提供最佳的多式接口

9.自主驾驶对汽车制造商很有利,但是对消费者利益不大

10.Apple Pay专注于支付安全方面,将会对移动支付有显著影响

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趋势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world is entering from the Internet era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of thing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itself is changing. This paper from the network perspectiv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overview,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1],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世界各国均将物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此提升经济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使得机械设备的动力、信息处理与控制等部分的功能呈现自动化、智能化状态[2]。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物联网时代的支撑,伴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3],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不仅要考虑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而且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缩小体积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为机电一体化提供性能优良的机械平台。

2、信息处理技术,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信息处理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使设备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智能决策等功能。提高设备的数据处理速度、可靠性、抗干扰性及兼容性等问题就必须依赖信息处理技术。

3、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也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4、系统集成技术,即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从系统和客户的角度出发,将若干功能模块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使之能资源共享、协同工作,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三、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社会正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正如“智慧的地球”中所描述,在未来,通过物物相联的庞大网络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监控、智能物流以及家庭电器的智能化控制[4]。在物联网时代,机电一体化也必将呈现特殊的发展趋势。

第一,智能化。智能化就是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应用到机械设备中,使机械设备可以按照程序命令进行运作。除了生产机械设备向着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另一个方面---机器人,也在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人将会被赋予人的行为,其行动也将更为灵活,还可以有思维能力,比如逻辑判断,自我决策能力等[5]。

第二,M2M(Machine to Machine)。伴随着智能化,M2M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它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一种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也就是说,设备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和“智慧”,且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机器会根据既定程序主动进行通信,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智能化地做出选择,对相关设备发出正确的指令。

第三,绿色环保。环保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产品在设计、生产、包装、使用,甚至销毁过程中,都要尽量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品的使用效率。其特点是,资源利用率最高、污染最小(或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绿色环保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时代下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及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也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数量至少是人的数量的4倍,故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会有更广阔发展前景,而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也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物联网白皮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

[2]刘庆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3]胡家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1).

[4]刘立琦.物联网发展应用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J].物联网技术,2011(7).

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安全;物联网

2017年,物联网领域最主要的挑战仍然是互联网安全。引发安全问题的部分原因主要来自用户轻视安全管理使用规定,且大部分初创企业以及设备制造商在不断添加可疑的功能,而这些行为将在无形中增加物联网的安全风险。未来,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这种安全风险将会随之扩大。总体来看,2017年全球物联网将会沿十个方向发展。

1 物联网将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即将创造的商业模式将会满足电子商务市场、垂直市场、横向市场以及消费市场所有形式。以消费者设备共享使用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大大降低设备拥有者的成本。与此同时,产品服务包也将是消费者设备共享模式的关键要素之一。这类设备,如亚马逊公司的Alexa声音助手,都可配合Echo、Tap、Echo Dot等智能语音助手产品。借助产品服务包,用户可获得识别声音,预定车辆、收听流媒体音乐等相关服务。

2 物联网产业将会重新整合

全球物联网平台缺少统一的语言,这很容易造成多个物联网设备彼此之间通信受到阻碍,并产生多个竞争性的标准和平台。据估计,全球目前物联网平台多达300多个。从2017年开始,小型平台将逐渐陆续接入全球物联网网络,接入过程将持续几年,在这一过程中,全球顶尖软件提供商将缩减至5~7家,同时,物联网市场上还将出现几家带有开源代码平台的大型企业代表。

3 远不是所有物联网用户都关注安全问题

市场上,多数提供物网消费设备的公司都有考虑用户的安全问题,全球每天都在发生着多次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物联网之所以存在巨大风险,因为它涉及到数以亿计的连接设备。2016年10月,名为“Mirai”物联网僵尸网络病毒袭击了几千个包括监控摄像机和路由器的物联网设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出现问题的设备提供商波及范围从美国扩至欧洲地区,僵尸网络病毒可经常性扫描网络,确定开放的物联网设备并进行访问。

2017年,物联网消费设备中的僵尸病毒将会被激活,可能将有一大批爆炸性新闻泄露给媒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意识到设备产品中内嵌安全装置的重要性,未来,信息安全是选择IT解决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4 物联网将开启成本实时监控分析

物联网拥有一整套信息汇集和分析系统,信息来源自以楼宇或公司为单元各种不同的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的价值在于数据分析并合理使用数据。预计首批物联网分析平台将会在2017年逐渐进入市场。

5 物体都将获得“智慧”

由消费设备构成的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后者设计的设备主要包括建筑、交通、物流、农业、卫生、石油天然气、电力、公共资源供应等领域的产品。接入工业物联网的设备,如机床等物体目前还都不太“智慧”。2017年,工业产品将逐渐补充新技术,可能将会研发出首批智能产品的软件或电脑用以简单操控这些物体。随着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的普及和发展,接入工业网设备的数量将会大幅增长。

6 智能产品的可疑功能

目前,可接入物联网的家用设备五花八门,从点灯、空调、车库门到咖啡机、牙刷、沙发等,但在这些设备中,并非所有设备的智能功能都拥有大量需求,比如现在智能冰箱与传统冰箱的不同之处也仅仅是多了某些提醒功能。一些生产公司试图在智能冰箱功能设计中添加冰箱门拍照功能,并发送至主人的智能手机以提醒主人还需要购买的必需品,但专家们却提出了合理的问题,用一张纸质清单列出必需品是否会比智能手机接收来自冰箱的“可疑”信息更加可靠?

7 物联网初创公司将会迅速发展

初创公司将会比大公司更加快速地了解普通人的需求点,大公司从研发IT解决方案到消费者应用方案比小公司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初创公司在创造物联网消费设备和提供服务方面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2017年,大公司并购初创公司的趋势将会不断继续,特别是与“无人操控”技术相关的技术类公司。

8 基于服务组件的物联网产品将会更受关注

物联网服务模式在消费领域和工业领域日益普及。例如德国最大的空压机制造商(Kaeser Kompressore)引入了宏生态学空间分析软件平台(SAM.4.0),实时传送气压成型的参数,借助这一平台,公司可不间断分析各种相关数据以便采取预防性措施。这种模式将一改传统“销售继而遗忘”的思维模式,将产品与服务持久地结合在一起。

9 自操控汽车将改变创收模式

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的调查显示,65%受访者更青睐无人驾驶汽车,25%的受访者认为机器人操控汽车更为安全。特斯拉创立者马斯克不久前表示,2017年年底前,让特斯拉汽车在无驾驶员的状态下横穿美国,从洛杉矶行驶到纽约。一些政府官员认为自操控汽车将会对安全造成威胁,因为目前停车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交通设施均按照普通汽车的性能建设,而自操控汽车不受到人的约束(乱停车、破坏道路交通规则),并导致交通税和罚款金下降。2015年,纳入纽约市预算的汽车税和罚款金额约为19亿美元。

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驱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023-02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监控处于庞大网络中的物品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精确化管理与操作。物联网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各国政府和商业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但由于标准化问题、成本问题、商业模式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关键技术问题、行业壁垒问题,使得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大多是特定企业或科研机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局部尝试。本文研究从具备相关条件的特定行业应用出发,积累技术、标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广泛推广的需求驱动发展模式。

1 需求驱动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进化过程既包括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量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的变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指产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特定国家或地区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方略,包括产业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策略、产业政策措施等。

行业应用形成的市场需求,是物联网发展的基本动力。按照波特的钻石理论,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关键在于要素条件、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基本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本土的预期型需求可能催生产业的国家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则有强化竞争力的效果”。

行业应用有利于促进适用技术标准的快速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作为支撑,技术标准的统一要靠强有力的主导力量,形成主导力量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极力推广使用TCP/IP协议连接因特网,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电脑通过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以及越来越多的商业信息通过因特网传递,TCP/IP协议的不可替代性也不断增强,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接入因特网,并逐步成为全球用户普遍遵循的网络协议。结果尽管TCP/IP协议与国际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却比国际标准更有影响力、更有市场价值。

需求驱动发展模式是从产业政策的角度出发,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刺激需求为主,以需求拉动引导资源配置。新兴产业的最终发展,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应用,以较大的市场需求为支撑。

2 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转变

当前,国家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更多地是从供给角度出发,通过提供公共研发支出和促进产学研合作,以期加快由研究到产品商业化的周期。政府通常制定向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公共资金资助的政策工具,包括资助高校的基础性研究以增加对企业基础性知识的供给,资助国家实验室的定向研究以增强面向民用目标的技术溢出,通过资金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在供给驱动模式下,虽然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财政投入,实施结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尽管也有一些基于需求角度的政策,如政府采购、补贴厂商等,但由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所带来的市场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具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具备通过本土市场培育,进而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

3 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实践

从行业应用角度看,可以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业,利用现有的技术,构建行业内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实践就展示了物联网行业应用发展的良好前景。烟草行业物联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烟草物联网。

从烟叶种植到卷烟仓储运输的整个烟草供应链,都应用了相应的物联网技术。在烟叶种植环节,湖南郴州烟草建立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通过识别装置、传感器、自动剪叶机等设备,使烟叶生产实现了监控集成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还被运用在烟叶工厂远程监控管理领域,实现了实时传感采集、历史数据存储、智能分析与远程联动控制等功能,对烟叶生长实施精确干预、人工调节,及时精准地满足烤烟生长对各项环境指标的要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采集基地内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烤烟生长环境的数据;通过电脑或3G手机操作,可以远程指挥基地内的灌溉、通风等设施。

在仓储管理环节,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行 “一库式仓储分拣、接力配送、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行”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卷烟自动分拣系统,使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现了作业的现代化、管理的数字化及全市范围内集中统一管理下的仓储、分拣和配送的自动化。

在物流配送环节,江苏烟草应用高清摄像头、温控器等感知、识别设备,对卷烟生产打码、传输、仓储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对卷烟仓库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识别;建立生产仓储监控系统、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工商卷烟运输托盘系统和工商仓储信息共享系统等四个互相关联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可靠传递。

烟草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了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对烟草商业企业卷烟仓储进销存和分拣配送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采用电子标识、电子标签等技术进行准确数字化货位定位管理,同时,应用RFID托盘有效地实现了同城卷烟物流的信息共享和系统无缝对接。在烟草商业物流配送中普遍应用了GPS技术实现线路优化和车辆实时调度等功能;在仓储监控等方面也应用传感技术。

烟草行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和试点,再利用行业的体制优势将各试点的经验向全行业推广开来,通过行业的统筹安排和有力组织,形成封闭运行、标准统一、实用先进、完整的物联网体系。根据《烟草行业物联网总体框架与卷烟物流物联网规划》,到2013年,中国烟草基本完成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实现对卷烟物流资源的全面感知,确保卷烟物流资源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信状态;实现对卷烟物流作业流程的全面优化,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卷烟物流基础管理的精细化,确保卷烟物流的经济实用性和高效性,最终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流程最优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标。到2014年,基本完成烟草行业资产和烟叶物联网建设,实现对行业重要资源和烟叶生产、初烤、复烤过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行业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对整个烟草产业链的全面贯穿,实现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基本建设成 “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

4 基于需求驱动的发展建议

4.1 物联网优先应用产业的选择条件

物联网优先应用的产业应该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选择。烟草行业之所以可以率先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物联网,其优势在于:一是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烟草行业整个产业链都集中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管理下,便于统一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由于技术应用于整个行业,研发和使用的单位成本将大大降低。二是有扎实的信息化基础。全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已建成并全网投入运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与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公司之间有600多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100%;各直属单位与所属单位的联网率达到96%。三是有闭环运作的特点。烟草行业采取行业内封闭式的运作模式,网络模块结构比较清晰,便于统一规划。同时,烟草行业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4.2 积极鼓励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先行试点

政府应采取“试点先行、各个击破”的方式,对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实行试点,实行优先发展战略。试点的对象主要针对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或以国有控股为主的行业,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对它们的物联网进行优先开发应用。

4.3 加大对试点行业或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机构应当将技术、项目和资金向试点行业进行适度的倾斜,使各试点行业的物联网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的特点。同时,要协调主要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组织好应用型技术的攻关。对试点行业的技术需求建立帮扶机制,为试点行业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4.4 整合各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资源

建立数据库,及时掌握各行业或企业物联网发展的动态。发挥好国家“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的作用,在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运用过程中确保技术标准全面统一,切实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凤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市场驱动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1(2)

[2]柳捷烟草行业物联网建设初探[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

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6

引言

互联网金融这一趋势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从2005年起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在我国崭露头角。直到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决策,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说是在我国全面的开展起来,将业务逐渐转向互联网。2012年至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应用已经深入每项银行业务中,大部分银行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其自身的业务不断进行重组改造,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网络信贷领域和筹资融资领域的发展都有目共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势必会促使对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等领域带来更带大的突破。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1.统筹兼顾高低层次客户,创新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立足于金融普惠,它将客户群体定位为小微客户,从而吸引了过去被银行忽略的小微企业,在个人客户等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市场上,暂时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自2011年开始,商业银行逐渐拓宽到电子银行业务,而且这项新业务的客户数量在近年来增幅明显。目前各家银行比较迫切的战略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吸引扩大客户群体。这就促使商行立足大众客户需求来设计金融产品,分别从小微用户和商户两端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中介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逐步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之下取得主导权。

2.重视数据分析,细化客户需求。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推销,拥有大量的数据来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其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都具有优势,这些信息为精准的营销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商行应充分利用数据带来的价值,依据其历史优势,通过累积的客户资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习惯并且重视数据的开发利用,将数据有效地转化为信息资源,了解客户的消费方式和投资理念,做到客户定位更加准确。

3.不断开发网络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传统的商业银行操作流程烦琐复杂,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工序显得简单快捷得多。从发放贷款这项基本业务来看,商业银行设置了多个流程,从借款申请和贷前调查,到风险评估和分级审核等,流程相当复杂,而网络平台发放贷款速度快而且产品类型多样化,只需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借款人就可以获准通过贷款申请。另外,各个银行建设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非物理渠道,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分析

1.P2P模式。P2P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以网站为中介的互联网融资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模式,P2P模式下的资金借贷双方能深入地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及资料,并能据此准确地得知资金的用途。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借款的对象大都是些小型企业,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借出去的款项很难全额收回的风险。

2.第三方支付模式。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支付习惯,第三方支付模式完成了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电子支付平台的搭建。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系统,除了上述的这些方式,还包括各种移动电子工具的支付方式,时下使用度最高的则为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两种。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支付体系发展也逐渐地展现出支付的便捷化、身份的数字化、服务通用化。

3.电商模式。电商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当前,电商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电商的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日益成熟稳健。

4.网银模式。网银是标准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该项模式借助了互联网技术,使其成为金融渠道,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之外,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节约了大量的金融服务成本。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已经为社会大众提供了非常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模式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1.潜在客户的体验和实践。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注重现有客户的维护,更要注意对一些潜在客户的开发,增加潜在客户的体验机会,可通过更多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扩散。并且,在此服务品质体验的基础上更要借助于实践,积极地谋求更有利于广大社会群体的服务体系。

2.提高运作效率。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更为方便快捷的产品,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

3.信息透明化。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透明化,对于资金借贷双方都应提供对称的信息数据,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金融交易模式。

4.努力结合电商平台,拓展新型金融服务。在近几年的电商发展下,各大银行也紧跟步伐,积极地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如交行推出交博会,农行推出 E 商管家,将电子服务和金融服务有机的结合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创新服务特点,进一步丰富拓展银行金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信息终端、交易终端等应用产品来满足专业化高端客户需求,从而提供更加贴身便捷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