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

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文1

关键词:农业联网;广西农业;农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88-03

有关广西农业物联网的现实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物联网技术十分落后,早已不能跟上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物联网建设发展的步伐。②生产、运输设备简陋,运到市场终端的交通工具几乎都是脚踏车、拖拉机、三轮车等简易交通工具,除了国家扶贫扶持了一些交通工具外,几乎没有新型高科技交通工具。③资金不足,发展境况差。④土地流转现象严重。⑤农民普遍素质低下。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普及农业物联网知识,建设完善物联网技术

首先,作为一些种养殖大户,他们往往在这一领域起着“领头羊”的带头作用。因此,以他们作为切入点,向他们讲述相关生产设备和运输设施在现代农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其次,要明确告诉他们目前虽然经营风险与种养殖风险成正相关关系,但是物联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能够很好控制、降低甚至消除这种风险,这就使得大户们迫切需要这种系统来使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三,一般规模越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就越重要,而农业物联网运输生产技术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第四,农产品种、养殖大户率先使用这种技术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广作用。由于一开始购买这种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价格较高,所以可以将种养殖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农户作为第一批介绍推广对象。我国目前的农业政策正大力扶持这种大户,在广西平均来说每个乡镇至少有3~4位这样的大户。

另外,除了需要对农业物联网的相关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以外,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与保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农业物联网的交通运输方面,应该搞好公路、铁路的维修工作,车站以及码头的维护能够让装卸货物的速度加快,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各类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为了让外出运送货物的货车方便通行,应该将一些用沙石铺成的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改成柏油马路,这样在方便路人行走的同时也顺应了新农村、新发展的时代潮流。除此之外,可在路边设置路灯,方便夜间车辆的行驶。

二、简化物联网操作流程,提高物联网的易用性

鉴于物联网操作系统十分复杂,程序比较烦琐,这就需要专业人才对文化素质低下、接受新技术能力比较低的农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先引进外部从事过相关专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因为农业物联网的相关专业人士是比较重要的人力资源,也对开拓发展广西农业物联网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解决好本省农产品物流人才稀缺的相关问题,广西相关机构组织需要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①乡镇或乡镇以上的政府教育部门和拥有相关资源的高校联合开展定向化培养,加强技能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培训,大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农产品物流专业型人才。②持续提升并提高本地农户的农业素质。③在物联网设备操作的设计中尽量简单化,就像现在的傻瓜相机、电脑操作系统等让人们几乎一学就知道怎么操作。④将技术支持和设备维修进行外包,专门成立一个物联网站点,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设备维修,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建设和健全广西农业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人才,进行人才激励机制,号召国内外高层技的人才到广西创业、就业,并通过依靠我省的大学或大中专相关院校设立相关课程或相关专业,以加快实施人才培育方案,培养出农业物联网的专业化人才大军,为农业物联网向产业化大发展奠定人才和智力基础。

三、设专项资金进行支撑,创新物联网盈利模式

在国家大力推行的“三农”政策中,建议广西有关政府在“三农”资金中设立发展农村物联网的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与推广。以2011年为例,国家在全国的三农资金为1.04万亿元,其中,广西的三农资金为三百多亿元,如果按上述比例计算,广西用于物联网系统建设的专项资金大约为三亿多元,一个县城建立一个覆盖全部乡镇的物联网控制中心需要1000万元,每个县城按平均40个种养殖大户计算,再按照每户物联网终端成本需要投入平均20万元进行计算,每县需投入物联网终端费用为800万元,则一个县的物联网设施总费用就为1800万元,广西一共有68个县级市,共需122,400万元。据此推算,只需五年时间即可由国家三农资金凑齐广西农村物联网的建设费用。

伴随我省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指数不断在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但由于物联网运输呈现出长距离、反季节的问题。特别是大规模投入及产出,反季节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系统和服务情况更要注重质量和速度。对此,为了更好地保留食物的完整,保证生鲜类农产品的质量,应该在全国各地建立冷链物流系统,除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以外还能够确保食品安全。为此,广西应该大力推进蔬菜水果以及禽、蛋、鱼、肉类的冷链物流设施。但现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所需资金庞大,运输成本很高,但是人们对于农产品价格是否便宜不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农产品是否绿色安全。鉴于此,物联网的溯源性和实时监控性有助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监控,从而获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信息吃上放心粮、放心菜,积极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创新盈利模式并提升农村物联网的市场价值,实现农村物联网项目的盈利。

四、完善好土地承包制度,有助农业物联网发展

土地流转严重这一现象乍看之下和广西农业物联网建设似乎没有任何联系,但其实如果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将会阻碍农业物联网络的发展,所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土地确权。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农民特别是全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有助于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2.规范土地流转。各地政府应逐渐严格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流转程序,完善合同管理,流转合同标准化,流转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期的剩余年限。

3.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农地流转不断扩大及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国土资源部将会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同时探索新形势下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创新,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搭建土地交易平台。加快各地相继实施农地流转试点,就可以直接促进农村产权交易所的成立,为农地入市搭建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搭建县、乡、村三级宽带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公开土地流转信息,加强对流转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及时为广大农户提供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土地登记、信息、合同制定、纠纷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

5.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让农地在生产、生活中可创造更宽松的经营渠道,激发一批承包大户的积极性。因此,开办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种植大户因资金短缺不能满足规模种植需要的问题,有效解决种地大户发展资金的“瓶颈”,有力促进农业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同时有助于农村相关金融机构探索产品与服务创新工作,快速建立农村现代金融制度,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这些政策及建议对于消除土地流转对于广西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瓶颈有着积极作用,有益于提高农户收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五、优化农业物联网环境,加快发展农业物联网

现阶段资本主义市场上的物联网概念备受人们推崇,相较于2014年前物联网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今天,广西的物联网发展几乎为零,大多数当地特色农产品依旧停留在孕育时期,规模式的应用遥遥无期。另外,农业物联网的一些终端核心技术依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检验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所以要全力优化农业物联网络技术的发展环境。其具体措施有:(1)吸引物联网投资者们投资物联网,招商引资。(2)设置农业物联网研究和发展应用平台,建设对应的研发组织机构,以发展农业物联网产业战略和重大科技计划为中心,在物联网产业链的技术开发孵化阶段开展技术攻关,促使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日趋产业化。(3)设立农业物联网的专业载体,依托本省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激励相关单位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建立广西农业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域,为引入项目、企业入驻产业提供专业化的载体保障。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把农业物联网建设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这将会为广西的农业物联网发展带来机遇。当下,农业物流基础设备差,农产品区域交通不畅,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农业产品购买不便,农村逆向物流分布混乱,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搭建一个新型农村物流网络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构建:(1)引入合作培育的方式。集合一大批国家级、省市级传感网领域高层次科技研发力量和研发中心机构,创新传感网技术所需的各种技术机构和服务机构,以自主创新的模式掌握传感网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创新型产品,设定相关专业标准,转变科技成果,开展行业应用示范。(2)信息化方面。设置通信系统和农业物联网系统,乡镇物流信息与农业产品信息平台,充分实现物流信息及时呈现,把信息化软件建设摆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

六、结语

要想构建具有农产品特色优势的农业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广西农业物联网的各种发展优势,加强广西农产品的物流能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强广西农产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使广西农业物联网发展。即使现在农业物联网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但真正的形成和应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了政府和企业高效的大力支持,以现在产业与应用的基础,这个过程一定会比预想的要快,估计不远的未来,广西将迎来农业物联网大发展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邓国富,韦昌联,陈仁天.广西近30年水稻育种的主要成就、问题与展望[J].杂交水稻,2010,(S1).

[2]甘国勇,宋芝鲜,韦素娥.广西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

[3]梁桂安.广西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08).

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文2

从生产到流通:互联网“一网包揽”农业全产业链

在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一台克拉斯770联合收割机正在卫星导航的指引下穿梭在玉米田里,机后吐出已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粒则储存在机舱里——这是不久前记者在黑土地上看到的丰收景象。

集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获机械科技、作物的水分产量收获面积在显示屏上可实时更新、每小时作业面积40多亩、几公里以外调度中心的电脑大屏上实时作业轨迹一目了然——从“大弯腰、小镰刀”到“大农机、物联网”,在很多地方,像这样以大农机、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及时监测和掌握作物各时期生长情况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农业生产形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正在让“脸朝黄土背朝天”传统耕种模式被“只见农机不见人”的现代生产逐步取代。

以上只是互联网渗透到农业生产环节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日在各地采访了解到,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服务、农产品流通、销售、食品质监等领域,开始全面渗透。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冶河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近日在淘宝开办了一家网店,每天能销售核桃四五千公斤。“在网上,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就碰上头、接上线,完全颠覆了传统产销流程。网上销售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还带动了400余名入社农户每亩增收2000余元。”冶河村党支部书记郭朝元说。

“不怕价格贵,就怕东西差。”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担忧,因为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而有所缓解。记者近期在贵州、广西、云南、山东等地调研了解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手持溯源设备等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进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从催化到颠覆:互联网或助力我国农业缩短现代化进程

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带有催化甚至颠覆作用,我国农业因之而产生的变局,将在“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逐渐体现出来。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认为,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发挥节本增效作用,可能会成为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互联网+"对农业发展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李道亮说。

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的渗入,令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000816,股吧)“华丽转身”。“工作人员可在监控室实时指挥农机的深耕速度、深度,对不合乎规范的作业,可随时实现报警,远距离遥控做到苗齐、苗均、苗壮,让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大幅度提升,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黑龙江七星农场总经理迟立军说。

这种变革作用还体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农村电商的出现,有助于建立起以消费为导向的产销体系,由传统的生产定消费,转变为消费定生产,实现以销定产,这是几千年来农业产销关系的彻底颠覆。”农业部市场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这种流程的再造,有利于对接产销、平衡供需,改变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历史魔咒。

“互联网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粘合剂,将大大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进程。”李道亮介绍,发达农业国家往往是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最后完成农业的信息化,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有望“三化叠加、同时推进”。“"十三五建议"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用百年时间走完的农业现代化,中国很可能在未来20年就会实现,这是对世界农业发展规律的变革。”李道亮说。

从资金到技术:互联网农业两大瓶颈待解

不过记者采访时也了解到,不少专家和农村基层干部表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领域,更多还只是“盆景”概念,要想大规模推广和应用,让互联网+农业变成风景,还需跨过资金、技术两大阻碍。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黑龙江七星农场的物联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农业还有差距。总经理迟立军告诉记者,资金投入大、人才匮乏、基础建设、系统运行、信息服务等费用高正制约着物联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种粮大户张景会说,农业物联网“耐看不耐用”,高额的成本将普通种植户拒之门外。

技术的滞后,也制约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关键部分,但我国传感器技术的研制规模小、成本高,没有形成产业化,制约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大型农机装备国内的生产技术也远不及国际水平,智能制造等整体水平的滞后,均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李道亮说,

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任务导向;湖北省

一、引言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时展潮流、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破城乡二体格局、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2015年全国两会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年全国两会重点强调“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内的8大行动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视。

湖北是农业大省,目前正处于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发展水平是全面推进湖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湖北农业改革和湖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精准扶贫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以农业信息化与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为主要内容的湖北农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优化湖北现代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创新现代农业流通方式,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湖北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实现湖北引领中部地区优先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是湖北省全面推进新型“四化”,即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途径,基于湖北“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任务十分艰巨。

从科技发展趋势看,当下,新一轮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大数据、智能网络应用掀起一阵阵浪潮,为基于“互联网+”的湖北现代农业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势能。国家和省领导的重视及相关的扶持政策为“十三五”时期湖北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农业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互联网消费日益增多,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加快融合,由图1可知近年来我国城镇和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都在稳步提升,这为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湖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省需求看: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增大,亟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小规模的农业经济存在时间长,亟须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农产品价格普遍不高,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具体数据参见图2,这些都为发展“互联网+”湖北现代农业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但当前我省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才刚开始发展,农业基础较差,发展水平比较滞后,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客观上,湖北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时期,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还未充分结合。思想认识水平较低,基础条件急需改善,科技创新力度不足,体制机制依旧落后等都阻碍了湖北现代农业的发展。此外,我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前后有追兵,内外有压力,竞争形势异常严峻。一方面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电子商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而我省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仅为排在首位的浙江省的1/5,与国内先进省市差距明显。另一方面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加快了在我省农村的扩张步伐,淘宝、京东、赶街网等电商平台与我省多县开展合作,这将会对供销社在农村流通领域的地位形成挑战,对农产品、农用物资以及日常消费用品等传统行业造成冲击。

三、“十三五”时期湖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湖北农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1.构建全省“互联网+农业”公共服掌教āR谰荨豆赜谝孕吕砟钜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若干建议》(鄂发(2016)1号)和《湖北省农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具体建设目标并结合我省当前农业的实际情况,整合各部门和各领域之间的信息资源,利用湖北农业信息网等官方网站,围绕农业生产销售的各环节和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研发服务等内容,构建以农业大数据为中心,由农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行政监测与指挥调度系统组成的湖北省“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全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以便于进行灾害预警、监测土壤水质、预测市场波动、监测并控制重大农产品疫情、做出科学决策等。

2.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应广泛推进12316信息服务系统与基层农业服务系统结合,为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供12316公益短信服务和语音电话咨询服务,提供农业生产、经营、销售、推广和政策新规等各类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在全省农产品生产重点区县试点建设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解决农村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实施湖北农业电子商务“腾飞计划”

通过财政支持和示范带动,大力实施湖北农业电子商务“腾飞计划”。力争在“十三五”末,即2020年,建成5-8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电商示范园区和20家省级农业电商示范园区,培育5-8家在全国范围内富有影响力的农业电商企业和30家省级农业电商企业,电子商务在农业龙头企业中达到70%的普及应用率,打造300家农业电商示范村,100家农业电商示范合作社,50家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引进8-10家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进入湖北农业生产、加工、销售领域,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和所占比例均进入全国前列。

1.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尽可能地降低物流成本。“十三五”时期,要积极发展应用农产品保鲜技术,使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期延长。这就需要大力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智慧物流平台,特别要加强配送点、取件箱等终端物流设施的建设,全面建成社会化的冷链物流体系。此外,还要提高仓储建设的标准,重点加强建设偏远地带的仓储设备。

2.探索“基地+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建立健全的服仗逑担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智能化管理,为农产品的播种、收割、采摘以及实时产量等提供各类信息;建立鲜活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网络对接平台,收集农产品采购商的信息,并结合农产品生产基地拟定销售计划;建立农产品社区直供系统,设立农产品的临时储货柜和提货柜,方便农产品购买与提取;自建或者依靠第三方,创建全程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农业等相关部门要争取打造1-2家在全国富有影响力的“基地+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配品牌,让其成为我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一大亮点。

3.探索“批发市场+宅配”模式。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电商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集货、仓储方面的优势与电商企业便捷的销售渠道,利用社区小超市、小店铺等来设立提货点,健全物流系统,满足配送服务需求,探寻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电商企业合作“配送到户”的销售模式。

4.搭建农资网上销售平台。通过利用大型农业农资电商平台、农业信息传递平台以及供销社等现有平台,促进线上线下结合,全面推进农资的网络销售,由电商配送农资直达县市;电商企业要扩大宣传,使更多农民了解、熟悉并能熟练地在网上购买农资。

5.搭建休闲农业电商平台。促进城市郊区的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并推进区域内的休闲农业资源整合,以餐饮、住宿、钓鱼抓捕、鲜活农产品及加工农产品购销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使游客能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借此使得鲜活农产品得到推广;同时依托标准的接待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定位服务以及信用评价体系,创建统一的休闲农业网上推广平台和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农业休闲资源网络直销。

6.制定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支持电商企业制定涵盖鲜活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农资在内的农产品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行业标准,并鼓励快递公司拟定符合电商企业农产品配送需求的服务标准。

(三)开展湖北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农业物联网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所形成的传感网,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的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等传输通道传递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发生问题的确切位置,确保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继而实现农业集约化、高产化、优质化、高效化、生态化和安全化的目标。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推广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促进我省农业结构改革、农民扩收。建议我省“十三五”时期,大力开展湖北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围绕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建立30个农业物联网产业示范点、实施省级农业物联网研发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大力培养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人才4个方面核心工作,沿着微小、可靠、低成本、生态节能的智能化方向,重点在以下几大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

1.农产品质量安全应用。(1)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流程追溯体系,构建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如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精准监测,方便对农业资源的规划监管,加强上下游溯源体系对接和信息共享,了解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确保食物安全卫生;(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识别技术,充分收集农产品各时期的生长信息,实现我省重点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获取和监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2.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应用。近年来,湖北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如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农业面源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十三五”时期,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我省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方面的应用,来有效解决湖北农产品生产领域对水、土地、气候及周边生物造成的危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3.农产品新型物流应用。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监测等各环节,要积极引领农业物流企业广泛运用农业联网、RFID、二维码等技术,有效地提高农业物流效率,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鼓励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鼓励建设网店、连锁店等新型农产品流通形式。

4.农业信息服务应用。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级平台各司其职,提供完善的短信、微信等各类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农情信息体系建设,获取一系列详尽的农业资源信息,实现信息化的农业资源管理,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

5.农业防灾减灾应用。我省农业防灾减灾任务较为繁重,可以利用物联网的定位、识别、监测、追溯、记录等功能,发挥其在灾害信息搜索、监控预警、灾害求助和灾害物资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农情监测和市场监管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实施我省农情管理,实现对全省农业重点品种和企业的智能监测和管理;借助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行政部门对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的监督和管理水平。

7.农药、饲料安全保障应用。目前我国农药、农业饲料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安全评价和预警能力不足,农药、饲料安全信息难以共享、基层的监督力度不足。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饲料安全保障系统,便于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饲料安全、确保我省农业生产源头安全的需要。

8.推动制定农业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物联网标准有利于提升国际物联网技术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还未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产品差异仍旧很大,没有统一的标准阻碍着行业的发展。

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 农业 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过去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种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在农业方面的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众多的技术之中,物联网成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引入和应用,必将给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农业信息化也将会买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这一词语最早见于1999年,当时对物联网的定义为把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物联网这一概念被正式的提出。物联网概念被提出以后,短时间内就被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并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物联网正在成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并列的三大技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以往的劳作模式,对农田的信息掌握少而又少,而现在这一局面正在被物联网所改变,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的使用,我们可以轻易的掌握大量的农业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农业物联网由于其便利性、智能化和自动化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人力从农田中解放出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正在给农业带来一场革命。

2 物联网与温室种植

温室作为人工创造的,符合农作物生长条件的农业设施在农产品的生产中,特别是蔬菜的反季节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温室作为密闭的环境,其主要的生产数据更加容易获取,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在温室内安装一系列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可以及时的检测到土壤的温湿度、日照强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重要的指标,通过传输系统传递给终端处理器,根据活动数据,终端处理器可以发出准确的指令,从而达到精准控制。

众所周知,病虫害的发生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如果将病虫害的发生于物联网进行有效的结合,必将极大的提高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首先是要准确的检测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这主要包括温度和湿度这两大关键因素。其次,安装高清的摄像头可以实现对病虫害远程诊断,在监控室里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基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判断。再次,根据获取的数据,中心控制器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计算出准确的用药量。

温室种植与物联网的有效结合可以为温室生产提供更加准确、及时、有效的调控,由于其可操作性强,便于大规模的采用,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各类农资的利用率,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 物联网与农产品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来源于广大农村,质量难以从源头上管控。物联网的应用则可以将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通过物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建立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的全方位监控,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当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候,物联网也将为农产品的追溯提供方便。例如,四川省建立了猪肉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以跟踪猪肉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广东省建立了茶叶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茶叶从生产到加工带流通再到消费这一整体流程的信息跟踪提取,建立了信息库,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旦发现问题,通过信息的调取,可以及时有效的找出问题所在,从源头上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物联网与农业信息化

根据物联网的含义,我们将各类传感器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整合后,就能组建一套完整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应用传感器的应用,可顺利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预测和管理。终端处理器根据获取的信息,如温室内的温度、光照

风力、灌溉情况等,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指导田间管理,帮助农民朋友抗灾、减灾,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例如,广西玉林市建立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借助现将的土壤水肥传感器、农产品追溯标签、社区动态监控等技术,为农业科学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和相关建议;借助互联网络,顺利实现各级政府管理者、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互联,通过互联,建立了农业大数据的共享机制,数据的采集与共享实现了现农业数字控制,自动温室控制,等智慧化农业管理。

5 农业物联网前景

物联网技术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等方面的无缝监管。物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必将为带来一场农业上的革命。物联网技术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挖掘潜力巨大,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乐观,更应该正式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一些不足,例如,各类传感器的质量层次不齐,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不标准的数据借口难以实现传感器的共用,关键技术产品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都是制约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正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中走出了,可以说过去那种种植模式已经不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农业物联网这一抓手,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物联网引入到日常的生产中,并用于指导生产。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农业大国,农业强国,必须要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运用好物联网这一利器。物联网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当物联网遇上农业时候,农业注定会变成不一样的产业。

参考文献

[1]欧文.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2]姚世凤,冯春贵,贺园园,祝诗平.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1(07):190-193.

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文5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信通 云计算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39-02

1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对于农民而言,其需要价格低、信息及时、质量有保障,具体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如农资信息、农产品栽培、畜牧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资及农产品买卖信息如产品价格信息、就业信息等。政府和涉农企业也希望通过农业信息化增强时效、降低成本。

2 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农村信息化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以“农信通”、“农科在线”、“信息田园”平台为依托,开展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已实现一定收入规模。

其中,“农信通”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信息化服务,其业务基于手机移动终端,通过短信、彩信、语音、手机上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务畅通、方便了解民生信息,从而解决农村“数字鸿沟”,推进农村信息化。图1是肇庆特色的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媒体宣传、渠道互动四合一的信息化田园运作模式。

以肇庆移动公司为例,其12316非值守无线专家系统,该热线提供人工以及自助语音服务,内容包括:三农政策咨询、接受投诉以及处理、专家咨询、农产品市场行情、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种养技术等。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尽管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但是其服务水平和层次还难以充分满足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新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中国三大运营商有自己的云平台,中国移动“大云”、中国联通“沃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运营商可在自己云平台上建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而言通过按需使用,运营商通过虚拟化、云调度等一系列技术的运用,从而减少减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惠及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挖掘、地图搜索、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物联网技术可通过3G手机或电脑对农业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对自然灾害、农业运输车辆等定位和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3G手机和电脑实时对粮库进行温湿度监控,还可对农产品加工阶段,对绿色食品的加工监控、乳品的溯源、出口农产品的溯源及交易跟踪等。未来的农业在以移动通信为承载网络的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于运营商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前景展望。未来三大运营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钟蔚.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运营商发展思路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2012(5):18-21.

[2] 胡文岭,张荣梅.浅议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76-78.

[3] 崔文顺.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2012,2(1):40-43.

农业物联网发展建议范文6

镇江现代农业发展和规模经营发展较快,大量较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但从调查情况看,这些农业示范园对如何更好利用物联网技术去经营企业没有思考太多,还存在很多问题。(1)农业示范园区对物联网认识不足。目前,镇江市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受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局限,比较习惯于传统经验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感性、理性认识较差,不能适应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也与我们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2)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需要有较好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配备技术含量较高的控制设备,而镇江市农业示范园区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装备较差。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时不仅需要对其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还需要投入资金,设施改造不仅对农业生产计划有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镇江市农业示范园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积极性。(3)物联网技术本身不够完善。现阶段农业物联网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应用的问题,一是农业物联网中智能感知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的功耗较高;三是物联网感知节点上数据高效传输存在局限性,需要提高节点数据高效传输与管理能力,以解决其协作感知、高效采集、处理等问题。(4)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结点间信息不通畅。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起步比较晚,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总体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供应链结点间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共享。如农业企业面对市场组织生产时,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缓慢或者是信息割裂不能共享,导致盲目生产,造成销售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这些现状所造成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发展产巨大阻碍。(5)农业经营效益低下。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来说经营效益要低得多,镇江市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镇江市农业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迅速,使农业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现代高科技的工业相比,效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不仅影响了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民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相对投入较高的现代数字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二、物联网技术在优化镇江农业示范园经营中应用的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促使这些农业示范园用新的眼光审视传统的经营方式,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使其更动态地管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利用物联网敏捷控制农业示范园供应链为了给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的各环节提供有关农产品产地、运输、仓储、加工、装卸、配送和销售等方面的实时、全面及详实的电子化信息,可利用RFID技术和EPC标准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如图1所示)。物联网将改进企业网络营销的供应链,即对产品的制造、仓储、配送等流通环节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现,让园区和消费者随时随地了解商品的情况,加强产品监管,消除客户疑虑。

2、利用物联网创新农业示范园营销工作、探索智能农业经营新业态结合虚拟数字技术、远程视频实景传播技术等,构建基于电子商务技术、淘宝商业模式的农产品网络超市。以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实现订单式生产、网络化采购、物流式配送,形成以技术流、产品流、信息流为主要调控手段,以高效益、高产出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业态。

3、利用物联网提升农业示范园自身信誉度和品牌知名度目前,很多消费者对所购买的农产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而信誉对于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物联网的无缝接入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各种丰富的网络资源,并且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和传播量的成倍增长,口碑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提高,从而帮助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和企业文化,提高自身信誉度和品牌知名度。

4、利用物联网挖掘高价值客户、开发新产品RFID阅读器或者手持机能够严格监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保证了操作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得进入总数据库的数据清洁有效,企业对这些干净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处理,可以清楚了解客户的喜好和购买习惯,从而挖掘高价值客户,建立优势客户资源库。同时,企业能够利用物联网进行范围更广的在线调查,提高在线调查的交互性,根据所调查的客户需求信息不断对产品更新换代,开发出满足客户的完美体验的新产品。

5、利用物联网发展特色智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园可应用物联网技术,把农业生产过程与农业观光、旅游、休闲、科普等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市民到园区与村民共同开展参与式农业生产,订制农产品,体验生产劳动,监控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城市与乡村融合、农民与市民互动、生产与消费联结,推动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业态,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规划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农业参与式观光旅游产业示范区,以生态休闲、科普教育、认养订购、农耕文化等为特色服务产品,构建生产者、消费者、观光客三位一体的新型产业链。

三、政策建议

结合镇江市农业示范园物联网技术应用较少的现状看,农业示范园要想实现以上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镇江市从政策层面,在不同的领域、地域、区域等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加快推进镇江市农业示范园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具体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为了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镇江市现代农业中推广应用,促进镇江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和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物联网的认识。一是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农业物联网技术特点、优势,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大力普及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利用农民素质培训平台等多种途经开办物联网技术的知识讲座、技术培训,让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好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使用管理的基本技能,达到使他们懂技术、善应用、会管理的目的,为农业物联网技术在镇江市现代农业的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2、加强扶持,促进发展根据镇江市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差、效益不高等现状,为提高广大农民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积极性,政府应当针对不同的情况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推动全市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真正达到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农业园区为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而增加的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政策补助。二提供招商引资优惠待遇,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工商资本向农业投资,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是人才培养,要造就新一代有知识的新型农民,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广大有技术的知识青年投身农业,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文化水平低下的局面,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实际推广应用。

3、加强示范,拓展领域政府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时,要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层次的协作,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的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引进使用一些先进适用、功能配套的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技术装备,充分展示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功能,让广大的农民开阔眼界,发挥好园区的新技术辐射作用,促进数字农业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其技术推广应用,并积极探索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模式,真正促进镇江市农业的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镇江市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立足实际,结合现有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和农业布局,科学规划出全市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体系,合理布局,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等,建设好一批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并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适当建立一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高效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智能农业示范示范园区,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5、加强研发,强化保障为了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研发低成本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根据镇江市农业特点,积极组建镇江数字农业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它们的技术优势,进行重点突破,开发一些适合镇江农业生产实际的低成本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从而达到减少运行成本,降低农业物联网示范和推广应用的门槛,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