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策略

1.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其特征的阐述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99年提出。它的主要概念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但是在后来国际电信联盟对“物联网”的涵义进行了扩展。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因为物联网作为新生事物,所以人们对于它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别。虽然物联网与“传感网”、“互联网”和“泛在网”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他们又有着显著的区别。所以根据我们细致的分析而得出,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它的特征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的方面。第一个是网络化,它是物联网的基础。它可以将诸多的网络联系在一起,目前的局域网只是一个雏形而已。第二个是物联化,物联网的要求是人物相联、物物相联。它就是在物体上安装传感器和微型感应芯片,在借助无线或有线网络的情况下让人们和物体进行即时交流,最后形成由虚拟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转变。第三点就是互联化,物联网将多种网络、接入应用技术等等集中在一起,在一定的协议关系下,实行多种网络的融合,而物联网的显著特征是分布式与协同式并存。第四点是自动化,通过数字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在事先设定的运算逻辑之后,可以自动处理采集到的信息。第四点是感知化。物联网包含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等等传感设备,它们的作用是在无接触的情况下,自动化感应数据并且将其读出发送。做到方便的最大化。第五点是智能化。它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

2.对于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的阐述

物联网核心技术是RFID识别技术、泛在传感技术、纳米嵌入技术及智能运算技术。第一个方面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第二个是泛在传感技术与纳米嵌入技术的结合。可以将各种事物进行定位输送。第三个是智能计算技术可以将传感器得到信息进行语义的理解、推理和决策。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智能控制。

3.对于物联网的应用的阐述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检测、个人健康等种种领域都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对于物联网的初步应用进行一些阐述。第一个是在RFID票务的应用,它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进行记录,做到了无人自动化的记票方式。第二个是智能电表,供电部门在电度表上装上传感器,使电网具备智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物力。第三个是物流管理和配送它可以通过在物流商品中引入传感节点,因此在物流的任一环节上都可以随时的追踪和掌握商品的运输方向。第四点是在公共安全领域。它可以对系统所禁止的物品自动发出识别信号,并且进行精确定位,这样就做到了万无一失。第五点是在教育行业。它可以有效的对图书馆书本进行识别,做到了图书馆的无人化及自动化。

4.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策略

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更快的迎接物联网时代的来临。第一点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物联网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物联网是复杂的工程,它只有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才能发展。第二个方面就是各类科技部门要积极研究与完善物联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来发展物联网。对于前者,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我们要吸取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时刻不能忘记安全,千方百计要做好安全工作。对于后者,我们要综合各种技术手段,发挥它们的优势,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专业的网络系统,从而进行配套网络建设。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提高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为群众和百姓享受到物联网的便利条件。第三方面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要积极参与到物联网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展物联网。在发展企业上,我们要随科学发展潮流而动,与时俱进,在发展物联网建设的同时,也要享受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机遇,在新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生产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来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消费者方面来考虑,要解放思想,充分肯定物联网这一新时代的

产物,主动参与物联网的发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物联网,让物联网快速的发展,最后产生强大的社会生产力。第四点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制定和完善物联网的科学标准。物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因此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电力、交通、安防等诸多部门都发挥着非常大的成效。虽然我国在传感技术标准领域快速发展,但我国在物联网方面还有面对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标准的面还存在缺失,这就为我国的物联网的科学化标准发展设置了一些障碍。

结束语:

总的来说,物联网已经是世界发展的一个潮流,是我国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快速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国防力量,加快民生的发展,不至于重复历史,最后面临落后挨打的局面。所以,我们要把物联网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更要着眼于全球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达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发现现状;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InternetofThings”最早在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中首次被提及以来已经发展了十来年。目前,不同国家和机构组织对物联网的认知还不够统一,对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物联网基础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2010年以来,由于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开始被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以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的RFID 产业在2010年时的纯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2.8%,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现阶段,我国的RFID产业也已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在这个基础上,RFID 技术也已经逐渐的被应用到了物流、工业生产以及城市交通等多个领域当中,再加上3G网络的应用于发展,使得各个运营商又开始推出了全新的移动支付方式,以此来使得RFID技术又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那就是移动支付,如此便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物联网基础应用。

(二)物联网标准建设已经起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京,造成物联网发展缓慢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物联网标准的缺失问题。现阶段,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上其他的发达国家,都没有真正的为物联网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且统一的标准。自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上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且于2010年6月9日,成立了中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这个工作组织中,已经有17个行业协会组织、14个部委,并且有24个标准化组织加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该工作组的成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示着我国物联网标准制定与研究工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三、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缺位阻碍物联网技术发展

现阶段,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在物联网的应用上很难行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正是由于这种统一标准的缺乏,才会使得物联网项目之间并不能实现良好的互通,也因此使得物联网领域中,实现广域化的应用难度大幅增加。也就是说,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位,将会成为限制与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关键的因素,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够实现物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物联网产业快速与持续发展。

(二)物联网核心技术环节有待突破

我国的科学院对于传感网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要早很多,并且已经在多个网络通信技术应用项目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同时,我国的产业化推进也相对来说比较迅速,无论是在材料还是技术上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不过,做为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二维码技术和RFID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导致我国呈现出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且其在终端设备的研究以及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也都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三)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简单来说,我们要想真正的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必须要对物联网技术的网络安全加以管理与制约。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中所存在的各个网站之间的无线网络技术以及互联技术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其出现信息的泄漏问题。如果说我们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其加以保护,就非常容易引起企业机密与个人隐私的暴露问题。所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对海量的用户隐私与信息进行保护.是现阶段物联网发展所必须要集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基于其在国民经济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国都在争相发展,纷纷出台战略指导规划,规范物联网的有序发展。物联网将是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将能催生一个上万亿的高科技市场,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给国内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一)加大研发投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无论是世界上的哪一个国家,其在进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善上,往往都会强调研发投诉,当然,中国亦是如此。简单来说,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投入不足也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物联网是由多种新技术进行交叉融合之后的产物,而这种新技术的不断交叉与融合应用,同样也是推动物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现阶段,我国在对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时还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说我们想要有效的减小这种差距,就必须要全面根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结合现阶段已有的研究基础,来对将要发展与研究的核心技术进行有效的选择,使其能够逐步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达到世界领先。

(二)创建一批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如果说,一个新兴的产业想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就要求其必须要进行产业的有效聚集和全面延伸。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然后再再次基础上,来为其配备上相关的配套产业,从产业的发展绘画以及政府的税收上来对其进行多个方面的优惠与扶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物联网产业上的空间聚集,并引导其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2(4).

[2]袁国智,董毅明.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商业时代,2011,4.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网;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269-02

Abstract: Interne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USES the network will be content with the content of group communication. As a new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as a result, in governments, industry, academia,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ot are studied and summarized, and its main application areas of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tudy, hope can play a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nsor network; Smart technology

1引言

物网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衍生产物。这个名词描述了一种行业状态:物品与互联网的关系。物品与互联网建立关系的前提是传感器技术、因特网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合这三个技术互相关联。

2物联网研发的关键技术

2.1传感网技术

物联网的研发过程运用到了传感网技术、移动通信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这种“三网”合一的高效融合给物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传感网技术作为物联网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传感网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物联网在运行中的性能。传感网中有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这些已经集成化的传感器通过相互 协作的方式对目标对象的信息进行感知 、采集以及实施监控。对于采集后的信息,传感网利用内部嵌入式系统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终端。这种通过数字虚拟世界将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实现交互的技术真正实现了网络计算无处不在。这种技术的优势是成本低、功耗低、组网和铺设方式灵活多变且微型化等等。传感网技术不仅仅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还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智能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智能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将各种智能系统植入到相应的物体中,使该物体通过传感的方式与用户连接起来,并具备智能化的特性。这种物体与用户之间主动或是被动的交流方式,就是智能技术。物联网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们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让人们随时随地就可以感受到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便捷。

2.3认知无线电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简称CR),认知无线电系统本身具备智能学习能力。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频谱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周围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与交换,并能有效的限制和降低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频谱之间的共享与分配。

2.4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的“地理位置标识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使各个与某物品有关的人和单位等,实时地完成掌握该物品所处的位置状态等各种相关信息,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空计算,推理出相关模型,大大的方便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公关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速度快,由二维到三维,目前已经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尽可能多的为物联网提供大量数据,对物联网这一飞速扩张行业的战略方针、蓝图设计空间节约、数据传递等等方面,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的基础。

2.5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快速信息录入技术,它通过射频头识别粘在物理物物体上的数据信息标签,并把识别到的信息数据录入电脑,使信息数据录入到电脑这个过程可以瞬间完成。在物联网中射频技术起到节约时间,加快进程,失误率低等等作用。

射频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两个事物,一个是物品标签,它可以是二维码、磁力条等等搭载有相关物品的信息,另一个是通过扫描物体标识物而把扫描到的信息传到电脑上的读取器。当处于可操作距离的时候,标识物和读取器通过某种协议,就进行信息传递了。

3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1智能电网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网的运作效率、节能环保、与用户的实时监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在原有的电网系统中,电能从产生、输送,再到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而智能电网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交互式通信、传感网技术、分布式计算机运用其中,有效减少了电力在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电能源。其次,我国是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在生产和使用上大国,但是由于发电量的多少要受到天气环境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因此,国家电网并没有将风电和太阳能纳入其中。物联网技术的加入可以将这两种新能源作为辅助能源接入到主网中,智能电网通过对用户电力使用情进行的实时监控,并赋予用户电能源类型的选择权利,就可以起到既保证国家电能的有效利用,又实实在在节省了用户电费花销 。

3.2智能化农业生产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无论是在生产力、耕作条件,还是在环境气候上都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相径庭。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掌握不同农作物的不同习性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加入其中,通过调整和检测空气和土壤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杀虫剂使用剂量以及光照等情况,就能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监控,既能改善农作物的产出量,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还能有效地减少人工劳动,降低成本。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随时对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汇总,并通过网络将汇总后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客户终端,为今后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3智能建筑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主要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家具方面。在建筑智能化上,物联网系统根据不同建筑的设计需要、园林规划、人文环境等信息,调节适宜的温度系统、灯照感应系统、喷水系统,提高建筑物以及周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中的另一个主要应用。我们常在电视家用电器的广告中看到,主人在工作时,就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家中的电饭锅、热水器、电子入户门等家具或是电器,自动完成提前设定的程序。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方面给人类的生后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智能,从最简单的烧水、做饭,到复杂的打扫室内卫生以及物品归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未来通过控制机器人就可以代替我们接待客人、签收快递等一系列实物。

3.4城市智能交通和物流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奢侈品了。然而,城市交通拥堵却是让每一位驾驶员为之头痛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现有的经济水平来看,如何能在改动最小、花费最少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是政府和群众关注的首要大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将网络媒w与后台监控中心相连接,对当前路面上的所有车辆进行无线监控,并将道路的畅通与拥挤情况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汇总与分析,最终通过网络媒体到司机终端。司机就可以根据实时路面信息调整出行路线,避开拥堵道路。真正的实现人―车―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还能对城市公交系统实施监控和调度,当某一个公交站点出现人员拥挤状况时,等车的人们可以通过公交站点的智能化系统向监控中心发出信号,系统可根据现场情况对公交车进行智能调度。可以说,物联网让城市智能交通更加人性化与规范化。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购物,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在网络购物的带动下,物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汽运运输作为物流业的主要交通工具,选择最优行驶路径和科学送货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总利润率。因此,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取货和送货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和电子地图,计算出最优行驶路径。这条最优行驶路径可以让司机更好的掌握路况信息和行驶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为科学送货打下了基础。

3.5医疗管理领域

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医疗管理领域,可以为每一个药品制作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包含了药品的全部信息,即名称、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产地、批次、禁忌以及药品从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实现了药品的全程可追溯,当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找到药品的全部信息。同时,还可以将这些信息数据上传到公共数据库中,医院或者患者可以根据电子标签中显示的药品信息与市面上的药品进行比对,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有效的区分药品的真伪,以及防止假冒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在公共卫生领域,欧盟强调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运用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环境。通过RFID技术建立医疗管理、查找监督和病源追溯体系。通过给患者建立病例档案,实现每一位患者在检查检疫过程中,所有的信息不丢失,并对不同病菌的携带者进行分类、分级别管理,让所有患者都有一个安全、安心的医疗环境。

3.6智能家庭护理

将物联网理念加入到家庭护理中,是未来家庭医疗的必然趋势。这种智能家庭护理模式为家中有老人、孕妇、孩子等高危人群提供了一个便捷、安全、放心的医疗健康服务。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因此,只要在家庭护理中加入传感设备,就可以实现对家中用户的实施健康监控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并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相关医疗机构或是通过移动通信网技术到家属的移动设备终端。智能家庭护理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比如远程专家咨询、医护人员的预约上门服务、紧急情况呼救等等。可以说,有物联网技术作为后盾支持的智能家庭护理给现代家庭式医疗服务提供便捷,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7移动智能化

讲移动智能化首先要说一说m2m(Mobile to mobile)模式。m2m模式真正地实现了3w。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客户来制定相应的服务,由于该模式的形成,商家工厂就可以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制定出相关的服务。既满足了客户要求,也使商家的效益最大化,实现这个交易的途径是移动技术,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该模式可以实现的前提。m2m是物联网的最普遍应用模式。

4结论

物联网技术将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全世界的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的发展带动了诸如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多个产业的快速前进。在未来的发展中,其智能化技术将与联网化的贴合度越来越高,最终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更加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樊雪梅.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研究与综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5):1002-1004.

[2] 王喜文.韩国物联网城市建设[J]物联网技术,2011(4):3-5.

[3] 闫海.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铁路运输;应用与发展

铁路运输有极强的承载力,能够实现高强度和高密度运营,极大的提高了货物的运输以及高客流量的输送能力。国家致力于铁路运输发展,目前已经建立成全国的铁路运输网。铁路运输领域需要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已有的铁路设施和资源,因此物联网在铁路运输领域得以快速的应用和发展。

1物联网的概述

1.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二维码或条码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装置,全球地理位置定位系统等将所有的设备和装置与互联网进行结合而形成的网络。通过对各类设备以及物体进行建立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将物体的信息与互联网保持联系,使各个物体之间相互的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能够使各物体之间的信息进行验证和传递,因此这种物体与物体之间借助互联网能够产生相互联系的技术可以称为物联网技术。目前物联网已经着较多的应用场景,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

1.2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物联网主要是通过运用电子标签(RFID)和阅读器两部分来实现物体间信息的交互,将电子标签儿粘贴或镶嵌在被识别的物件上,将多种功能模组集成到一块芯片板中,芯片上具有ROM储存器,能够储存足够的数据信息,芯片周围一般与环形天线进行连接,以此来完成数据的存储以及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因为电子标签在物体中具有较高的封装技术,因此电子标签能够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此外具有近距离无线传输的能力,无需与阅读器紧密靠拢即可完成数据的传输,电子标签中具有LC振荡电路,通过阅读器发出的电磁波与震荡电路产生共振,因此带动电容内的电荷进行流动,当电荷达到一定量时能够作为电路电源,使电子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传递,通过多组阅读器与互联网之间相互联系,能够是电子标签、阅读器、互联网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物联网技术,简单而言就是在物体上设置电子标签,随后标签接触到阅读器产生的磁场促使阅读器中的解读器产生射频信号,是电子标签产生携带信息的感应电流,对电流解码后便可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的应用

2.1物联网在铁路客运中售票以及检票的应用。

铁路客运中售票系统与身份证进行绑定,将乘客购买车票的信息输送到身份证中形成电子客票。一方面这种售票方式能够保证旅客的车票信息隐私,确保车票信息与旅客本人相匹配,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车票的快速验证,提高了进站检票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除青岛方向以外的高铁均可以免取纸质车票,可实现刷身份证进站乘车,这就充分体现了物联网在客运中售票和检票之间的应用。对于普通铁路客车而言,仍需要使用纸质车票进行检票,但对于纸质车票也进行了物联网的应用和完善。在网上对火车票进行提前预定,随后通过身份证在自动售票机进行取票,身份证与自动售票机之间的交互,就是通过售票机验证部分的磁场装置与身份证进行数据交换,从而使身份证与售票机两个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传递,随后通过售票机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验证来核对车票信息的,同时使乘客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查询到已购车票的变动情况。纸质车票的右上角处有车票订单信息的二维码,传统的检票模式为人工对车票信息逐一核对,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利用,实现车票与检票口闸机的二维码扫描器进行信息匹配验证,信息一致闸机即可开放通行,通过这一应用能够加快检票的效率,并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2.2物联网在车辆智能化监控和调度方面的应用。

同一铁路线承载多组列车同时运行,尤其针对火车站等列车密度较高的地区,列车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列车进站时间的调度处理,均需要车辆智能化监控识别系统对列车进行调度。监控识别系统通过在列车底部设置电子识别标签,在铁路的合适位置设置地下传感设备,以此来精确检测列车每个车厢相对运行的位置和速度,从而保障列车进站时对速度合理控制,使列车的减速停靠更加规范有序,便于乘客识别车厢快速乘车。同时通过列车的通信系统、列车定位系统、微波射频系统对列车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发送,使各模块之间与列车调度系统保持高度的联系,从而能够实现对列车动态的智能化识别和监控。由于客运和货运需求在持续攀升,但铁路线路的建设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同时还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需要通过对列车的调度实现对铁路进行更加充分的应用。可以通过物联网的应用进而实现更加合理的调度机制,在列车的车厢均安装定位芯片以及电子标签,在铁路轨道中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对应的读写器,这就能够促进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处的位置、速度以及列车对应编号能上传至控制中心,从而实现更加合理高效的调度。比如,通过计算两列车之间的安全制动距离以及行进速度,从而让两列车在同一轨道上保持合适的距离,既增加了列车车次,同时又保证了行车安全。这种调度模式在我国地铁轨道出行中得到深度应用,比如北京地铁高峰期间,两辆列车之间距离甚短,其发车间隔仅为2分半,由此可见物联网能够极大的促进列车的运行效率,保障调度的高水平运行。

2.3互联网在铁路货运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物质的交换日益频繁,小件物品多通过快递公司收揽,随后安排货车完成货物的传输。我国列车货运系统能够承载更高强度物件的运输,对于石油煤炭等能源的远距离输送则需要依靠货运列车来实现。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列车货运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针对每节车厢的运载吨位和货物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并且对于物流信息实时的更新和位置显示,客户能通过网上平台对抵达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查询。比如钢铁有限公司产出的大型钢锭,使用列车运输时能够针对性的使用物联网系统记录钢锭的重量、成分、价格、钢种、性能等多种信息,使产品信息与车厢对应,并且在运输过程能够实现针对单一车厢的转运等操作,大大提高了钢料运输时信息的交互能力,同时提高了运输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3物联网在我国铁路领域的发展

3.1完善铁路运输综合安全预警系统。

铁路运输领域对于安全的保障十分强调因而如何高效的解决火车运行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当前火车运行中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在火车内部和车站点处安装融入了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安全预警系统则能够及时的感应危险的到来并做出及时的警示主要的预警系统是将火灾等包含在内的安全隐患的子系统,只有充分发挥了各种安全隐患子系统的作用火车列车才能保证安全、正常行驶,为乘客的人身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3.2健全铁路运输分拣管理和仓库存储系统。

传统仓库存储工作需要对物件进行逐一检验,货物通常被纸箱或者木箱封装,如果进行开箱检查将会增加物品损坏或者保护装置破坏的风险,若仅仅进行外观的检查则难以鉴定箱内物品的完整性,同时难以进行物品信息的统计和管理。此外,不利于仓库存储和物流的责任划分。而通过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可以将每一个物品在进仓库前进行电子标签的配置,从而将货物之间信息化,将货物的信息和性状特征进行更加明确的划分,从而能够避免开箱检查的繁琐和风险。此外,对于货物的始发地以及目的地能够更明确的归类,在分拣中心通过传送带的阅读器对货物进行自动化分拣,保证了分拣效率,同时促进货物的存放更加合理。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发展;应用

物联网技术给智能化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整个系统中。任何智能化的功能,不需要规划,也不需要其他厂家定制,只要利用鼠标,就可以自己随时随地创造任何想要的功能。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当前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其中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

1.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影响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领域的影响十分巨大,将彻底颠覆之前的传统思维方式。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建筑物、公路等,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网络等。而在“物联网”时代,把感应器等芯片嵌入和装备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电网、大坝、油气管道、钢筋混凝土、管线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智能建筑综合是集成、维护、管理系统。如果智能建筑维护管理都走物联网道路的话,我们的智能建筑用不到每个楼里面都设置一套智能建筑维护管理班子,用一个云架构就可以实现,统一管理,非常方便。

物联网在楼宇智能管理、物业管理和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仅从建筑物外表我们不可能了解其真面目,因为有许多管线都是隐蔽在楼板和墙体中,众多开关阀门遍布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如果没有图纸,你要找到某个阀门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复杂结构的建筑,而图纸一般都保存在档案馆内,要去查阅,手续是极为麻烦。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才能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BIM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数据模型,是物联网的核心和灵魂,正如BIM是ERP基础数据一样,物联网应用不能脱离BIM。没有BIM,物联网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深入建筑物的内核,因为许多构件和物体是隐蔽的,存在于肉眼看不见的深处,只有通过BIM模型才能一览无遗,展示构件的每一个细节。

这个模型是三维可视和动态的,涵盖了整个建筑物中所有信息,然后与楼宇控制中心集成关联。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物运行维护的时间段最长,所以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筑信息模型目前在设计阶段应用较多,但还没进入建造和运维阶段的应用。一旦在建造和运维阶段得到应用,将产生极大的价值。BIM与物联网两者的结合,将智能建筑提升到智慧建筑的新高度,开创智慧建筑新时代,是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和发展

为适应信息化给建筑物带来的变化,提出智能建筑并加快智能化的步伐是时代的要求,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智能建筑,或者说让智能建筑融入物联网所包含的范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2.1 在网络集成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可看作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单元之一,在智能建筑中集成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是必然趋势。网络宽带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应用和集成的需求,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是必然的,随着EPON和GPON等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的推进,智能建筑以更高的带宽与物联网相连。无线网络的普及:包括WLAN、无线传感网在内的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智能建筑中广泛部署,并与有线通信相结合,形成覆盖广泛和灵活的无线网状(Mesh)网络。控制网的标准化:控制网的标准化和开放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基于IP技术,使用具备开放性和可互操作的系统,是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最佳选择。

2.2 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将不同建筑内安防各子系统集成到物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群内部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化监测,进而还可以实现整个城市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社区、楼宇、家庭等场所是各种设施和安防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小区、家庭、停车场、仓库、周界等不同区域都需要进行监控,各种车辆、人员、视频、声音、身份、位置等多种信息也都存在感知的必要性,而现有分散建设的安防系统难以满足如此复杂的智能化要求。基于现有的安防系统基础,大力加强物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融合和智能化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安防和管理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安防,促进安全、容量和效率整体水平的提升。防入侵系统是智能安防中的重要应用。典型代表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防入侵系统,已敷设的30000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能分辨出对象是人还是动物,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如果来者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栅栏,第二道防线就会报警。

2.3 在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住宅小区中的各种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信息的实时反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系统)、信息和人的三位一体智能化。人们进入居住小区或楼宇无需刷卡,系统会自动识别随身携带的身份卡信息;车辆可以无需停车刷卡,无障碍进出小区门禁;实现远程医疗或健康监护服务,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给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所带来的危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安全防范的保障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平安小区上升到平安园区、平安城市的层次。伴随着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住宅小区将会达到一个感知社区、感知家居和感知生活三者相融合的一个阶段,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安全、更便捷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4 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事物和作业的不间断监测,及时响应突发事件,是物联网的另一项重要应用。光纤传感器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敷设,对被检测场无破坏与干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够进行分布测量,在建筑智能化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贴在结构的表面或预先埋入结构中,对结构同时进行冲击检测、形状控制和振动阻尼检测等,以监视结构的缺陷情况。另外,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串接成一个传感网络,对结构进行准分布式检测,可用计算机对传感信号进行远程控制。以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为例,建立该系统旨在帮助电梯安全管理部门、维护单位和使用单位实现电梯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电梯运行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5 在生态节能中的应用

在客户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FCU、分离式冷气、空调箱等)及外气引进装置加装控制设备,在空调环境内同时加装环境感知组件,用于侦测环境状况(温度、湿度、CO2浓度等),通过环境状况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由节能管理统一平台自动对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进行自动调控,将空调环境的温、湿度及CO2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不当的人为控制导致环境过冷或过热,让使用者能充分享受自动调控且舒适的空调环境。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是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可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功能,并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系统还可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远程监测,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运行管理。

3.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把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子系统,对多个子系统的又一次集成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成,通过它可向住户、物业管理者、系统维护者等多种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把智能建筑技术深化、细化,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安全、高效、便捷,而且可以更加节能、环保、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公忠.物联网与智能建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1).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6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建筑 ;应用 ;发展 ;高校智能化1 物联网以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

探讨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之前,我们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够真正谈得上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下面本文就来分别分析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概念和体现方式。

1.1 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主要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物联网同互联网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及发展。互联网是信息之间的交流,而物联网则是物品之间的交流。当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开始得以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教学医疗等领域都能够看到物联网的影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物联网,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物联网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的新兴产业。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都与物联网技术有密切联系。所谓网络传输技术指的是网络层之间的传输定位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包含互联网、WIFI 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则指的是物件的传感、执行以及近距离通信等。云计算技主要是利用不同区域的高性能计算机来进行有效沟通融合,最终为物联网提供科学高效地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等服务平台。

1.2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就是根据客户需要来对建筑物的管理、结构、外观、服务以及设备等进行高效组合从而最终满足客户需要。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使得建筑物成为一个健康、优雅、舒适的建筑体。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建筑技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四大基础。提升智能化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这四种技术的研究。智能建筑理念当前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同,并应用得到了各个领域。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监控系统、安防消防系统集成就是智能建筑理念的典型体现。物联网技术带给了智能化领域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这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智能化体系中,把电子芯片放置于建筑、各类管网、空调设备等物体中,甚至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区域,如楼层、墙体、夹板等建筑物内部隐藏的众多管线和阀门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小至一栋楼宇,大至一间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施更为有效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说,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依靠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的飞跃发展。

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应用现状

物联网是一种先进的专业的技术,这项技术本身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项技术也到了广泛应用。设备之间通过传感器联网,人们可以就更加真实地了解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给排水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与电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智能设置,也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局域网的应用是值得注意的。局域网应用过程中经常采用总线型或者是环型树型拓扑结构。这些拓扑结构有助于人们资源间的共享。

2.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智能化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贯穿到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环节中。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宽带化。当前无线网络获得了较快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网络宽带化的形成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及应用。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可能。本文以大学校园为载体,详细叙述物联网在校园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应用在校园以下领域 :一是智能教学中的应用。智能教学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建立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远程或者直接教学,系统可供优秀课件储存、下载、点播,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设计者在考虑校园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布线系统应充分考虑建成后的需求,并应充分考虑网落全覆盖,在教室的各个位置都可以利用 WIFI 上网互动教学。教室内由多媒体电子讲桌统一控制所有设备,包括投影机、投影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通过控制面板可对各种设备进行切换和操作,如可切换控制各种设备的播放,选择频道和调节音量大小等。二是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节能减排是校园智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具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空调设备内安装感知组件,从而动态地获得各种环境状况信息(温度、湿度等)。之后通过上传数据分析,最后由节能管理一平台来全面自动地调控空调系统本身的负载端设备,把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造成过冷或过热。我校大学城校区所有教学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都采用远程节能减排监控系统作为管理辅助,当教室内无人或少人时,系统可远程关闭或调节温度,有效的节能减排的同时为我校节能大笔费用。当前较为流行的监控通信技术主要是 ZigBee 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将能够实现对室内湿度、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节能运行管理效果。该系统本身还具有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打印报表、传输无线内网、合理评价能源消耗等功能。三是智能校园安防中的应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先进的保障系统。传统的安防系统存在着较多问题,新形势下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安防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安防系统将能够全面科学高效地处理相关信息,准确性以及处理速度都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逻是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内容。摄像机主要分布在华工校园主要出入口、停车场、每栋新建教学大楼的每一层的主要出入口、围墙、建筑等。在值班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可以 24 小时监视摄像机画面 , 随意切换画面,并可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储录像 , 提供犯罪证据。智能化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非法侵入信号的有效防范,这对于避免误报警也是很有意义的。四是智能校园后勤保障中的应用。主要运用为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校园办公、远程教育、物业管理、图书借阅、身份认证、食堂就餐、医疗就诊等多项功能综合智能卡。这些功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种资源数字化,方便统一管理。当前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涉及到数据库、一卡以及一网三个层面。建议采用先进的控制网络作为分散的控制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系统主干采用以太网,通过路由器连接校园网,终端设置若干个信息输入和输出控制器。建议采用非接触 IC 卡,通过非接触 IC 卡比起以前插卡式的 IC 卡更加先进、安全、可靠、实用,既保护了学生个人信息,又便于使用。一卡通系统同时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物联网技术的科学高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提供稳定的数据平台,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保证校园的安全,为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定完善的校园智能化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的明确需求,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造成功能上的闲置。总而言之,加强对物联网与智能化建筑完美融合的研究已经成为今后校园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同智能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说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智能建筑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人接受,智能建筑所包含的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理念使得不同用途的建筑物都开始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建筑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当前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扩展到到了住宅楼房、学校以及办公商业等领域。智能建筑、智能小区以及智能城市等逐渐发展起来。智能建筑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二是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是有密切联系的。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采取这一措施更显迫切。三是智能建筑外延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也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点都体现了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时展的潮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合,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智能化水平,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而后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在校园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水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系统,开创一个安全、智能、便捷的新时代,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楼冀阳 .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 [J]. 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41)

[2] 孙禄明 . 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应用案例

[J]. 电声技术,201(37)

[3] 魏宏飞、黄宗建 . 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J]. 现代

营销,201(3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