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发展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发展优势

物联网发展优势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宽带资费;光纤入户;无线通信

近日,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项庞大的固网宽带计划,即从2011年到2015年,南方城市地区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网全覆盖,光纤用户超过1亿户,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宽带互联网,同时,接入带宽在三五年内速率跃升10倍以上。中国电信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无所不在、触手可及、覆盖中国每一个有人居住区域的天地一体化的宽带网络,实现县以上所有城市的光纤化,为城市用户提供20M以上的光速互联网体验。”这就是近期闻名全国的“宽带中国・光网城市”计划。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平表示,根据该计划,中国电信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的宽带网络全部光纤化,打造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光纤宽带、移动网络覆盖大江南北、城乡各地的信息网络。

张继平还表示:“我们希望南方城市地区将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纤全覆盖,光纤接入端口和终端数要超过1亿,实现世界第一的光纤接入发展目标”。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期间,中国电信累计宽带投资l 500亿元,已拥有6 800万的宽带用户。但同时,十二五期间,由于三网融合的推进,电信依然可能会面临来自于移动和联通的激烈竞争。

“未来,中国电信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投资建设接入层的物理层,把光接入做好后,将来上面是开通8M、20M还是lOOM速率,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二是在无线接入方面,要使3G的CDMAEV―DO网络和wiFi及其AP的布点更加贴近客户需要,在客户有需求的地方建设无线接入。”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从投资角度解释了中国电信“十二五”计划的重点,这其实也是“光网城市”的重点

物联网发展优势范文2

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终端等感知装置获取物理世界中物品、人和环境的各种信息和特征,通过网络按照约定协议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分析和知识挖掘,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这个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uto-ID中心于1999年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提出来的,当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带来了“物联网”概念的兴起。

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内外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2009年美国提出“智慧地球”,欧盟提出了“物联网行动计划”,中国提出了“感知中国”,物联网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引导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了精细农牧业、工业智能生产、交通物流、电网、金融、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领域,同时已经步入了老百姓的家庭生活,比如地铁进出站刷卡、社区安防、超市购物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运用了物联网技术,为人们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应用日益普及,智能家庭物联网的业务推广也逐渐加速。

二.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与物联网逻辑层次的天然对应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具有高可信、高可管、高可控等优势,也具有100%入户的高覆盖优势,这完全可以满足物联网从信息采集、信息汇聚、信息传输、信息存储的需要。因此,基于NGB来构建我国物联网,将NGB打造成我国物联网的基础支撑网络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逻辑层次角度,NGB与物联网具备天然的对应关系。物联网系统体系结构类似于自然人感知处理事务所涉及的三个层次,自然人的神经末梢、神经系统和大脑思维系统分别对应于泛在化的末端感知网络、融合化的通信基础设施及普适化的应用服务支撑体系。物联网就是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信息基础设施。

感知层的存在使得网络被扩展到物理端,体现在物联网末端是一个泛在化感知网络,即通过无线网络、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手段构造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神经末梢。

融合化的网络通信设施是物联网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平台,应是一种基于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高带宽及大容量的新型网络。NGB支持“三网融合”基础业务和融合新业务,其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核心传输带宽超过每秒1000千兆比特,同时MCC建设也使得NGB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和高速并行计算能力,NGB能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物联网需要一个普适化的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其功能是负责物联网的数据处理和应用。物联网的最重要特性是其智能性。NGB具有开放的业务支撑架构和服务提供机制,能够为物联网提供一个优化的应用服务支撑体系。

综上可见,NGB的网络特征和物联网的逻辑层次具备天然对应关系,NGB发展物联网业务的可行性及优势。

三. NGB特性与智能家庭业务的天然联系

NGB是一个基于IP技术、新媒体技术、新型终端技术等基础上的新型综合业务网络,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等信号的传输、分发和管理,实现全程全网并提供跨域服务。NGB的内在特性尤其适合发展智能家庭业务。

智能家庭中智能控制、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类业务需要数据汇聚和信息调度,同时需要实现远程呈现和实时控制。随着NGB推进和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方案的制订,网络整合和双向化改造进程将打破各地有线网络分散、独立的局面,实现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和双向交互,能够有效满足以上业务需求。如果按照传统的智能家居概念,每个家庭都会成为信息孤岛,其业务作用范围和信息汇聚水平受到较大限制,因此,NGB的全程全网将为智能家庭物联网业务的承载奠定良好基础。

智能家庭涉及到业务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到物联网的多维空间,物联网将面临更多新的安全问题,例如在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被预先植入物品中,在标签被扫描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信息泄露问题。广电网络具备天生的专网属性、可管可控机制是NGB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支持智能家庭业务运营者实现内容监管、网络管理、业务管理,可以对用户业务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并提供高QoS的业务,因此NGB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解决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视音频是智能家庭业务一种主要展现形式,适用于家庭视频监控、远程教育等物联网应用,对基础网络提出了双向网络和高数据量承载的要求。广播电视网络主要承载的数据流是高速的音视频码流。一般认为,视频就是目前最高端业务,能够处理视频业务的网络,具备了一定的承载能力,一般就可以处理任何种类的数据。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在用户数量和系统规模上列世界第一位,已将千家万户连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构建的NGB是以视音频服务为主的广播电视网络。NGB将可实现传输带宽超过1000Gb/s,保证每户接入速率超过40Mb/s,单用户实际接入速率可达100Mb/s,可提供包括电视在内的大量业务,因此,NGB在对物联网的支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智能家庭网关是家庭网络中实现内部信息汇聚以及与外网互联互通的关键设备,是家庭网络与运营商建立互通的核心枢纽。NGB终端集信息处理、交互、业务汇聚和安全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用丰富的有线和无线标准接口构建家庭信息与物联网络,它支持家用电器受控终端的网络化演进,而且可作为家庭网关载体的机顶盒已经天然部署到了用户家庭内部,是智能家庭网关实现的天然基础。

智能家庭物联网业务是以家庭为基础开展各项具体应用。而我国电视机的普及率高达150~160%,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或者两个电视机,不论年龄或地域,有相当大比例的受众群体,广播电视有天然的直接面向普通家庭用户的优势,家庭网络也是三网融合的主阵地。电视的高普及率以及一些传统收视习惯,通过有线电视网渠道,可促进智能家庭物联网简单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中去。智能家庭对于广电行业开展物联网业务具有战略地位。

四、广电行业发展智能家庭具有天然优势

家庭网络是三网融合的主阵地,广电行业在目前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的推动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占领家庭网络发展阵地,是目前各广电运营商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结合现有广电运营商的发展现状,广电行业在发展家庭网络方面存在着很多天然的优势:

1. 广电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一样,也具备外网资源与用户资源优势。且广电网络相对封闭,其安全性更高。

广电网络的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是发展三网融合以及开发家庭网络阵地的两大优势。广电网络相对封闭,其网络结构、安全性、带宽等都具备相当的优势发展家庭网络。

2.可作为家庭网关载体的机顶盒已经天然部署到了用户家庭内部。

家庭网关是家庭网络运营商进入家庭的关键,它是家庭网络运营商网络和家庭网络业务的集中体现,是家庭网络与运营商建立互通的核心枢纽,在家庭网络中实现家庭网络内部以及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广电网络内部中的双向机顶盒已经部署至了家庭内部,相较于其他运营商优势明显。

3. 广电网络目前开展交互电视的交互业务平台可作为家庭网络管理的平台雏形,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家庭内部各终端进行监控。

家庭网络的核心是一种服务,因此家庭网络业务平台是未来发展家庭网络用户的关键。目前广电业务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集成了各项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应用,例如家庭医生等。这些都成为广电发展家庭网络业务平台提供了基础,基于电视机相较与基于PC访问公网上的业务平台而言,更具安全性和私密性的优势。但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改善用遥控器操作的用户体感。

五、智能家庭是广电领域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的第一站

物联网发展优势范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许多国家所重视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是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为不断促进物联网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物联网产业;产业发展;信息技术;通信网络;信息传感设备

物联网主要是通信网络的延伸,能够提升全社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具有的主要优势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借助外界通信网络,及时获得远端的信息;保障现实生活更加方便;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安全的监管和监控;对不断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有一定的保障性;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所以,物联网在提升信息的传送效率、提高生产率、降低管理成本、改善人们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物联网产业概述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不断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部分,对感知层来说主要是由各种嵌入的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相关的网关构成,比如GPS终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层主要的作用就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对信息进行采集;网络层主要是由各种私有的网络、互联网、有线的或者无线的通信网、网络管理的系统以及云计算的平台组成的。对网络层来说就好比是人的大脑和神经组织,主要的作用就是负责传递信息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等;应用层主要的作用是物联网和用户的一个接口和连接,与行业的需求相结合,以更好地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对物联网的产业链来说也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负责的是感知层的原器件和终端设备的生产厂商;中游主要负责的是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对网络设备提供商;下游主要负责的是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物联网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来实现物品间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的处理。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实质是利用事先在物品或者某一设施中嵌入的传感器与现代化的数据采集的设备将物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化,并通过物品识别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数据化的物品信息连入互联网中。通过把这些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后台的服务器上并且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处理,把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对现实世界中的物品进行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就实现了客观世界中的物物相连,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未来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延伸,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势必会对未来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性。

2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存在的优势

2.1政策优势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物联网产业。当时中科院就已经对传感网进行关注,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一些相关部门也加大投资力度,大大促使无线智能传感器的网络通信、传感器端机等技术得到了突破。在当前,在物联网产业上已经形成和拥有了材料、技术、器件、网络一系列的产业链,已经达到了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标准,为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2.2技术优势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起步比较早,再加上一些国家政策的支持,这就促使了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主要的成就与我国的技术支持是分不开的,其技术优势突出表现在我国有机地将物联网技术由实验室研发转化为大规模商业化运作。比如我国在2009年,在西安就成功开发了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唐芯一号”。“唐芯一号”的成功开发象征着我国物联网核心的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还在网络、通信等方面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这就大大保障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2.3市场优势我国相关单位在政策和技术上对物联网产业提供了支持,这就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我国已经具备了不断推广物联网产业的基本条件和途径,而且无线网络的覆盖率也已经覆盖了广大的城乡区域,再加上现代科技中的云计算机技术,这就大大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使各类产品的动态管理成为了可能。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并拥有不断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隐私和安全问题物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但也对物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大。如果物联网被入侵和破坏,那么个人的隐私和信息就会受到侵害,那么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其主要原因是物联网在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的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到相关的产品中,从而使所有的物品信息都被记录其中,同时还不断发射信号。所以如何保护广大拥有者的隐私不被射频识别和侵犯,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

3.2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来说,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有效的协调机制能够保障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这就会导致进入到这一行业的企业各自为政,势必会制约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3.3政府相关的扶持力度有待提高未来物联网产业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国家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在相关的政策上和法律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这会对物联网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4产业链的发展不均衡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相对许多发达国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产业链比较薄弱,业务在运作过程中也不成熟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3.5开发成本较高,不能实现大规模的推广阻碍物联网产业开发的另一因素是成本。高昂的开发成本会导致物联网的技术很难达到良性的产业化发展和应用。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高昂的开发成本很难使这一产业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所以这一技术只能停留在技术研发的阶段,不能为社会提供便利。

3.6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技术包含传感、射频识别、通信网络以及统一编码等一系列技术。传感技术及射频识别技术是主要的核心,对我国来说约90%多的高频射频技术芯片仍是以进口为主,缺乏核心自主知产权,这也是严重阻碍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4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

4.1不断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在政府的政策方面要明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进一步健全物联网发展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和交流平台,提供资金扶持和研发成本。

4.2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对物联网产业来说最大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具备了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力。这需要政府把握国际物联网的发展方向,研发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引进或者借鉴国际上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技术进行再创新。在技术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是重视共性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研究从而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和相关的技术,以不断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3不断提高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在过去的技术发展中,我国都处于劣势,在国际技术领域上并没有发言权。随着物联网信息的推进,我国要不断认识到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力量,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物联网技术的标准,构建起具有开放性的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的发展中,要不断呈现自身的竞争力,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积极扩大国际领域,让我国融入到其他国家物联网发展中。还需要主导制定物联网的国际标准,把握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以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4.4积极引进、吸收优秀人才,提高技术保障在物联网行业要广泛引进和吸收优秀人才,才能提高物联网的竞争力和发展。具体措施有:物联网相关企业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训;对政府部门来说不断提高扶持力度,积极倡导各科研机构、院校、企业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可以鼓励一些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机构与国际上的先进物联网领域多交流、沟通,以不断为物联网的技术提供保障。

5结语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正确认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不断提高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妍,胡集仪.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35).

[2]张丹,李业德.浅谈物联网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物联网发展优势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优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143-03

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的全新的网络信息系统。移动通信连接的是人与人,物联网连接的是物与物,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信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国际众多权威机构预测物联网将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十大技术之首,其产业规模将比现有的Internet大得多。

由于物联网可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潜在市场价值巨大,更具有极强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因而,物联网的研究及产业化受到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以及上海、天津、江苏等省市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政府指示要将物联网产业化作为未来重大产业方向予以重点研究。嘉兴在物联网产业化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如果抓住机遇,有可能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物联网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后相继被一些重要机构预测为将改变世界的重要新技术。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把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的“泛在网络”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给予高度重视,如,日本提出“U-Japan”计划,韩国提出“U-Korea”计划,欧盟“2010”计划,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伊始即开始认真研究由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计划。

以Intel、Microsoft、IBM、Nokia、SK电讯为代表的国际IT产业巨头也纷纷未雨绸缪,提前进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Intel致力于传感器网络高速芯片研发,Nokia开发了“传感星球”项目,SK电讯作为“U-Korea”主体运营商已经开展了智能交通(U-ITS)和平安家居等项目。

著名咨询机构IDATE提供的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市场容量已达200亿欧元,而到2010年将达到220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9%。咨询机构Forrester预计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有人参与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1,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将是物联网业务。

(二)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是中国信息技术领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发展水平的产业之一。中国已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均明确列入了传感器网络的内容,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四个方向之一。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物联网在健康医疗、交通物流等应用需求进行调研后,认为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形成每年万亿级的产业规模。

物联网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成功应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公安部、中科院、上海市积极推进城市公共安全合作计划,规划了未来的“天、空、河、海一体化反恐平台”。由公安部、建设部、国标委联合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通用技术规范》于2008年底通过方案论证,其中采用了大量物联网技术作为先进防范手段。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重视传感器网络与移动网络相融合所创造的业务发展机遇,正在实施从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战略转型,传感器网络被视为最重要的支撑技术。已在重庆建立了全网物物互联运营中心,提供包括车辆管理、电梯监控、企业安防等多项应用。中国移动的物物互联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物联网业务终端数达30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110%。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瞄准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业已开始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上海已完成城市公共安全传感网平台、世博园区安防系统等项目建设,成为城市安全反恐立体综合传感网大平台建设的试点城市,并已在标准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具有快速发展大规模传感网产业的潜力。天津市在滨海新区建立物联网产业园区,并出台了相关产业、税收、资金等方面的引导政策。吉林省在高新区建设“Zigbee传感网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远期拓展面积为40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达30亿元人民币,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深圳依托华为、中兴等国内无线通信领域的龙头企业,围绕着以华为提出的环境感知泛在网络、中兴提出的移动泛在网络环境等泛在网络发展愿景,加速发展物联网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力争保持深圳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因此,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已经获得突破,应用领域与市场规模巨大,已经处于产业发展的快速启动阶段。

二、嘉兴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势分析

(一)共建研发平台,技术优势显著

自2003年以来,嘉兴已就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后在中科院与浙江省院地合作框架下,成立了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为所市共建的中科院物联网产业化平台。上海微系统所负责基础研究、标准化和总体;“中心”负责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作为全院传感网领域的总体,历时近十年,攻克大量的关键技术,提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等代表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被重大专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所采纳,引领国际传感网技术发展的方向。

(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主导传感网技术标准

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中,“中心”牵头申请了“低功耗传感器网络系列节点、网关设备的研制与产业化”等课题,参与了“低功耗传感器网络核心芯片及片上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等课题,并已通过国家技术评审和专家调研。

在行业标准方面,“中心”协同上海微系统所提出的传感器网络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等代表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被重大专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所采纳,使中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拥有了重要的话语权。技术主导制定或参与起草了国家、上海市两级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技防标准、公安应急指挥系统移动多媒体传输网络国家标准草案,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研发成果丰富,应用推广起步

据国标委统计,“中心”在物联网领域拥有专利公开数为88项,比国内其他单位拥有的专利数总和还多,具有明显的核心技术优势。在物联网产业化产品开发成熟度以及产业化应用推广规模和广泛性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领先优势。

“中心”在物联网核心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浦东机场建设的围界防入侵系统,是国际规模最大的物联网应用项目。经受了2008年2月特大雪灾的考验,达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的条件。在上海建设了覆盖大部分地区的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成功应用在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2007年特奥会等涉外活动中,并在奥运火炬接力上海段得到应用,产品远销欧洲。智能交通传感网地感节点已通过部分省市的试验和测试,在嘉兴开展推进交通灯控制、车流量检测等应用,相关产品已在上海、山东、安徽、云南等地推广。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动传感网与移动通信网的两网融合的三步走路线,纳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与Nokia等大型企业合作,推动平安家居、个人健康监测等传感网的公众应用规模产业化。

(四)平台优势显现,高端人才汇聚

“中心”启动以来,依托中科院3亿元的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仿真平台和上海微系统所向该工程中心投入的近6 000万元物联网测试设备、2 000余万元环境模拟设备,搭建了从仿真、设计、联调、测试到环境性能考证,较为完备的物联网开发平台。嘉兴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为中心提供了近万平方米的设计开发大楼、2 000多平方米的环模测试与机械结构加工场所。

目前已在嘉兴形成了一支200多人的物联网研发团队,曾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重大奖项。多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编制组专家、973项目专家组等。为加快成果转化和优秀人才资源集聚,“中心”还在上海和北京成立了分部。

三、促进嘉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嘉兴要紧紧抓住信息领域第三次浪潮难得的历史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围绕打造物联网产业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以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以优质的配套服务、良好的设施环境和优惠的政策环境吸引、整合物联网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一)建立产业化推进组织,合力推进产业发展

根据省经贸委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现状及浙江省产业化对策建议》,嘉兴作为全省物联网产业规划发展的重点地区,应尽快成立配套的相应组织和机构。成立以经济贸易和信息、科技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嘉兴物联网产业化领导小组”,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全市物联网产业化发展方向,组织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在重点领域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进物联网产业尽快起步。

整合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力量,设立“产业化协调办公室”,作为产业化推进的执行机构。协调市内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协作方式。在初期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推进的产业化模式,并逐渐转为企业为主体、政府搭建平台的推进模式。三大运营商要积极推进物联网与通信主干网的融合,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拓展应用领域。

(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启动产业化进程

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阶段重点。针对重点产业化发展领域,提出相应的应用扶持和优惠政策;聚焦重点区域,优化空间布局,在用地指标、税收政策、银行信贷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支持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对于重点应用领域的技术、产品,列入重点发展技术和产品目录,在资金支持、投资项目审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强化政府资金导向,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整合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将涉及物联网等电子信息产业有关的扶持资金集中到一个部门主管。主要用于奖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本地产业化的超大型龙头企业;奖励引进“高精尖”产业企业和技术创新;奖励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发项目;奖励物联网产业先进单位;补助企业引进高级人才和开展人才培训;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加强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究,加快启动物联网产业化进程。根据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已有应用情况的调研,对物联网技术在全省应用研究和试点项目进行跟踪,对物联网可开展大范围应用的产业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到产业化的切入点和发展路径,为产业化实施提供决策建议。

(三)加快物联网产业集聚,建设高水平产业园区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加快产业集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培育产业集群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物联网产业集聚,培育物联网产业集群是嘉兴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也是提升嘉兴产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嘉兴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及其他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基础,利用政策引导和重点支持等方式,建立以芯片和传感器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渠道等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不断整合和提升,形成完整、高效、健康的物联网产业链。

通过合理布局物联网产业领域,形成共性平台产业、政府推广产业、公众应用产业、运营商产业的有机结合。依托嘉兴物联网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优势,为物联网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转让,以及全面的设计、咨询等平台性、支撑性和基础;对园区内的公共信息技术等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利用园区物联网龙头企业的品牌辐射效应,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产业园。

(四)实施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应用

物联网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初创期企业的规模不大,资金实力不强,面临融资难等问题。应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模式和协作方式,在初期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推进模式。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和示范作用,支持创司有针对性地扶持嘉兴物联网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大对种子期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缓解企业融资难,为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借助物联网技术发展与产业化推进中的现有基础和优势,以物联网的若干领域应用和试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渐推进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支持在电力、交通等领域进行物联网的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实施一批示范项目。作为全省试点城市,嘉兴要加快建设基于物联网物物互联的泛在智能城市平台,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试点城市的支持。

(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加大物联网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和企业引进优秀的相关领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积极落实省内关于高级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新用人观念,以全球化视野并利用多种灵活方式吸引各类智力资源。联合省内各大高校加快物联网专业学科建设,培养相关产业人才。积极利用省内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支持高层次人才在嘉兴创业。

对物联网产业引进和培养的年薪10万元以上的技术人才,其上交个人所得税留地方部分通过建立财政专户予以全额返还,定向用于在嘉兴购房和再投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先进技术、获国家级奖励、认可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探索建立以绩效和市场为主导、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入股、培训和学习深造、带薪休假等相结合的分配与激励机制,加大要素分配力度,激发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组建产业化推广服务平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在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是行业应用研发中心,提供面向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物联网系统研发;二是公众应用研发中心,提供面向平安家居、个人健康等物联网系统研发;三是综合测试中心,提供物联网综合测试、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四是外场测试中心,提供综合功能测试外场以及普通功能测试外场。

以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为契机,努力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并按照国家项目管理要求,积极给予配套。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系统构架、核心芯片、节点设备、操作系统和集成开发环境等研发,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技术成果,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形成一批关键技术专利,保持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奠定产业化基础。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物联网标准制定,建立和完善物联网的标准化体系,占据产业发展高地。

Promot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 A Case Study of Jiaxing

YANG Pei-qiang ,GU Xiao-ping

(1.Economics College of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2.Jiax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Jiaxing 314001,China)

物联网发展优势范文5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摘 要】物联网被视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物联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农业应用的发展基础和趋势;然后结合杨凌高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杨凌农业方面应用物联网的需求,并提出了杨凌农业方面应用物联网的重点发展领域。

关键词 物联网;现代农业;杨凌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CAO Xue-hong

(Colled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 of Post&Telecommunication, Xi’an Shaanxi 710121,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further development role and dynamic mechanism between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discussed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of new situation. Finally it offered a strategy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Yangling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计划(CXY1436(5))。

作者简介:曹雪红(1981—),女,汉族,陕西临潼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学生,主要从事物联网、人力资源研究。

0 引言

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发展的优劣是关系着国民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我国以传统农业为主,效率低、工作量大、难度高,农业产品优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低廉劳动力成本,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其中,农业信息化主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建立现代农业体系,高新科技是主要推动力和核心驱动力,而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的驱动核心,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杨凌作为我国农业高科技研究重点园区,作为国家高新农业发展的领头羊,依据其自身特点优势,研究其依托物联网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策略也成为热点问题。

1 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于1999年被提出[2]。它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目的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基于光声电磁的传感器、3S技术、激光扫描器等各类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而提高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是即计算机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3]。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关系到中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既能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有利于增强中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缩小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的基础。现阶段依托物联网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既符合国家政策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市经济发展转型的集约化思路。

2 我国农业应用物联网的基础

我国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虽然提出时间不长,但农业机电一体化及信息化应用已发展将近20年。目前,我国已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作物管理知识模型、作物生长无损监测、农作空间信息管理、数字农作决策系统、虚拟植物生长、农情信息监测、精确农作技术等方面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8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与其它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研究的发展,我国也先后开展了一批农 业机械化系统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农田信息智能化采集与处理技术、自动监测技术与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不断实现技术升级,为物联网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4]。

农业信息化方面,在农业部、工信部、文化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电信运营商企业和IT企业等共同推进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态势。截至2009年底,全国98%的乡镇能上网,95%的乡镇通宽带,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5.4台,全国99.5%的行政村通电话,手机拥有量达到每百户96.1部;全国涉农网站已有多家,已开发应用的各类大型农业数据库67个,已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7121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百万余个[5]。高覆盖率的宽带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不断深化的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不断拓展的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物流范围,都为物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

3 发展优势与问题

3.1 依托物联网发展现代农业优势

1)物联网系统应用优势

虽然还未大面积实现,但目前杨凌已接力联通、电信等多家运营商,借助新网络、新技术优势,建立实现部分“数字农业大棚”,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2)农村信息服务优势

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与西安亚森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蓝德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杨凌示范区内合作建设“三农服务呼叫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并且常年开展农村农业科技培训,农村科技服务体制健全,科技兴农思想已深入民心。

3)人力资源丰富

依托杨凌农业科技大学,培养了一批农业信息化学科人才队伍。且已先后引进硕士以上人才300多名,海外人才10多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4)依托陕西,研发优势明显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电子信息软硬件产品、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传感传动、微电子等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汇聚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涌现出了华迅微电子、优势微电子、烽火集团、中星测控、大唐电信等一批优秀企业,引进了中兴、华为等龙头企业,技术和产品涵盖了物联网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智能天线、软件与应用平台、系统集成方案等全产业链,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依托物联网发展现代农业问题

杨凌在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近年来,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加快,尤其在设施农业和动物规模化养殖方面发展迅速,但还存在着不(下转第29页)(上接第32页)少问题。

1)在设施农业方面,设施条件参差不齐,简易设施为主,基本上没有环境控制能力;栽培管理上粗放,缺乏科学的运筹决策和量化的管理指标,既造成人力、物力和能源的浪费,也因品质差,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大大限制了农产品市场开拓。

2)在动物规模化养殖方面,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预算少,设施投资不足;管理软件以单机版为主,各自为政,各系统没有统一的接口,互不通用,因而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已有的信息化投入不能产生规模效应。

3)数字化管理程度不高,普遍没有实现自动化设施及精确管理。缺乏自动感知、自动检测、无线传输、统一监管、防疫的智能决策系统。

4)农业科技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缺乏具有竞争力和导向性的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培训、电子商务交易等信息化服务平台。

4 重点发展领域

1)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采集、识别、监控、智能分析技术和专家决策系统。以“中国杨凌—以色列现代农业合作园”为重点示范内容,建立现代化智能大棚设施栽培管理示范基地。实验温室大棚蔬菜生长环境自动监测和远程传输、数据采集和处理、设施环境的智能调控、蔬菜生长模拟与预测、栽培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2)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养殖规模化安全智能生产应用示范基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上牧场”平台。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实时监测动物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对动物的、疾病、疫情等进行监控和预警,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专家系统对突发及特殊情况进行专门的处理。形成环境智能测控、个体特征信息采集、可视化安全管理、流程信息化跟踪、安全产品溯源的综合技术体系,真正实现动物规模化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从产地到餐桌全程可控化。

3)整合集成农业科技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建立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物联网展示、科技服务、农业咨询、专家决策、远程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服务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

4)在示范基地基础上力争自主创新新产品:智能专家决策系统、智能信息推动系统等。产学研结合,推进智能农业产业化。

5 总结

本文在我国现代农业及物联网发展的新形势下,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农业应用的基础和趋势,结合杨凌高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杨凌农业方面应用物联网的需求,并提出了杨凌农业方面应用物联网的重点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汪懋华.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机科技推广,2008(12):4-6,2010,12.

[2]杨孝光,廖红丰.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化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21):4-6.

[3]孙忠富,杜克明,尹首一.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10(5):5-8.

[4]李道光.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物联网发展优势范文6

据介绍,论坛采取主题发言和应用项目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为来宾现场展示了16个主题、26项物联网应用,涉及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电力、水利、环保、医疗、保险等10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丰富的融合应用方案展示了物联网的巨大潜力。物联网这一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包括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巨大网络,已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在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说,中国电信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和全业务融合发展的征程中,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展物联网应用、以物联网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壮大的历史使命。此次举办物联网高峰论坛,希望以此为平台,加强企业的协作与创新,促进物联网相关企业与政府的互动,整合优势资源,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国电信将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技术示范效应。积极利用物联网与中国电信所擅长的技术专业领域间的关系,发挥中国电信在高带宽有线宽带互联网、3G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网络(IPv6)以及ICT+移动通信融合业务的优势切入物联网产业链。注重产学研相互结合,在传感层、应用层与专业的研究所、高校及军工企业联合,弥补行业理解和研发力量的不足,力争在物联网传感器集成、创新技术示范工程上取得全国性突破。同时,积极扶持业界领先的终端厂家和传感器厂家,以技术为先导、定制为手段打造物联网示范工程的技术高地。

二是建设物联网M2M平台和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示范效应。加快研究、制定和中国电信M2M技术规范与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终端管理平台、能力汇聚平台和行业应用系统,最终形成完整的物联网应用平台。

三是推进IPv6试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物联网技术水平。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无锡确立了物联网发展的先发优势。中国电信IPv6项目在无锡开展试点,结合无锡物联网九大示范工程和推广的需要,从终端选型、网络升级、软件开发等方面做好IPv6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充分运用IPv6及云计算技术,将无锡打造成为感知中国的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