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文1

一、 利用课堂资源,生成语境,感悟语法。

利用课堂现有的条件创设语境,在学生熟悉的活动环境中利用现成资源,故意制造一些小“插曲”,把这些“插曲”作为重要的话语素材融入教材、带入复习课,让它成为活的课堂资源应用于语境创设中,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复习现在完成时态时(already,yet和for ,since),利用课堂中的值日生和病假生顺其自然地生成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感悟现在完成时态的形式和意义。

利用值日生来复习现在完成时态中的already ,yet。老师提出问题T:Who is on duty today ? 当天的值日生站起来回答,S1:I have already taken out the trash.S2: I haven’t swept the floor yet, but I’ll do it after school. S3:I have cleaned the windows ,and I did it after lunch ……,继而让其余的学生互相谈论值日完成情况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了pair work .S1: Has she cleaned the window yet? S2: Yes, she has already cleaned it. S1: When did she do it ? S2: Just now….. , 通过duty report学生以亲历亲为的感受去领悟了 already 和yet的用法。

利用病假生复习for和since 的用法,比如学生王杰请假教师提问:Who locked the door yesterday?(锁门是他的值日工作) S1:I did ,because WangJi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I did it instead. T: Oh ! How long has he been away ? S2:For three days. (三天?几号?星期几?)随着老师的疑惑不解的表情,学生极力的想告诉老师更多,S3:Since three days ago.S4:Since May 6th.S5:Since Tuesday.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运用语法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些值日生,病假生似乎成了活的课堂资源,为我们的复习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复习时教师要精心呵护课堂环境,善于把握课堂时机,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我们的复习因课堂的不断生成而精彩。

二、利用真实生活,依托语境,操练语法。

真实的语言必须和日常生活的情境相联系,真实的语境能够唤起学生语言表达的冲动。把复习的重点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联系起来,能激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在语言知识复习方式上,要注意利用真实生活,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依托语境让学生在重新体验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系统,并让学生在操练语言的活动中上升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利用再造拓展语境,借助语境,归纳语法。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在英语复习中尽量利用一切有效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归纳出语法规则。

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归纳出十几个动词不定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言的交流与表达离不开语篇,语法的复习也离不开语篇。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引导他们把所学的语法知识归纳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的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四、利用争议话题,拓展语境,应用语法。

中考复习阶段,可以创设比较多的争议性话题:比如,广告的利与弊,学生该不该做家务,要不要买礼物送朋友,超市能否使用塑料袋,学生能否拥有手机等等。经过反复的操练,学生已经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应用自如,并能将知识延伸到类似语境中。如,针对买礼物送朋友这一话题,学生这样写道:

Pros:I’m for doing that .After graduation ,many students will go to different schools. And we’ll leave our school ,our teachers. We must thank them for their teaching by giving presents. It won’t cost us much money. After all ,it is our pocket money…..

Cons:You know we’ll graduate from school. Many students will give presents each other. I’m against giving presents. It will cost much money. Making a living for our parents isn’t easy. So we should save money as much as possible. You could make presents by yourselves. Or write down some words in your friends’ books instead……

在活动中,正反两方各持己见,不甘示弱。争议性探究语境的设置没有标准答案,设置的目的是想通过篇章层面的训练,让学生对于一些在争议性话题中常用的语法点(be against /for doing sth , as …as possible,动名词做主语,物花费用cost 等等)能够举一反三、应用自如。

五、利用阅读篇章,分析语境,巩固语法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文2

关键词: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一、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的现状

(一) 熟悉度渐淡,常识问题不清楚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然而在语文试卷中涉及到一些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时,学生或多或少或打结。例如:请你写出三个你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并且说出他的来历。然而在答卷中答案各异,甚至会把圣诞节也写入其内,还有学生答道端午节,是一位叫离骚的诗人跳进了汨罗江。从而可看出当代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熟知度并不高。

(二)尊崇洋节日,对传统节日冷漠

洋节?在我们的眼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青青校园中的学生们,你来我往,洋节带来了无尽的浪漫、快乐,在学会的口中时常听到“平安夜老师要给我们送苹果。圣诞老人会给我带来什么礼物呢?”洋节也负载了许多忧愁和苦闷。在我看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疯狂席卷下的今天,人们都在怨声载道,民族文化和老祖宗留下的经典,都被西方“快餐式”的文化渐渐“蚕食”,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老人们和父辈们总是谨小慎微的恪守和推崇外,在中学生的心里已经淡化了。

二、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培育中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合力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需把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

学校是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决定了学校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的主角地位。扮演好这个主角,需要在涉及传统节日文化的课程建设方面努力,除了强化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外,学校可以开设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区域课程或校本课程。其次要开展一些融传统节日文化在内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2010年举办的“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活动。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将传统节日文化多渗透,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过程中往往单纯地采用讲授方法,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陷入“我讲你记,我说你听,我考你背”的纯粹认知教学之中,作为教育主体的中学生既没有情感上的体验,又缺乏理性的思考,很难实现书本知识的内化和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同时,我们又长期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合而为一,常常导致四者的混为一谈,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被掩盖,教师的说教多而以身示范少,灌输多而积极引导少,使得中学生误认为传统节日文化也不过就是假大空的一套。因此,应该转变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理念,积极探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特殊规律,寻找与当代中学生接受心理相适配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既要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认知教育,更要重视以感悟和体验传统节日文化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使中学生不仅知晓而且喜爱,并最终化为行动。

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培养中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如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担负起对中学生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

(二)、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文3

一、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变革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当我们被众多学习方式搞得眼花缭乱的时候,却不得不质疑: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学习方式变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变革着自己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不断地拓展人类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又在不断地完善人类以往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不能把变革学习方式简单地理解为新的学习方式否定或取代以往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与以往的学习方式之间更多地是一种互为补充、发展完善的关系。此外,个别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之一,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不能规定的,关键在于哪一种学习方式对他掌握知识更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这是对已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而采取“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我问你答”,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学习方式的否定。但是要走出这一误区,除了必须看到克服旧的观念、旧的思想方式、旧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之外,还必须看到,就我国国情而言,我们的中小学班级,往往都是大班制,平均每个班级学生都在60人左右。这样的大班,要采取开放式教学,要变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而为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其间的可操作性是可想而知的。课改专家们试图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变机械的决定性教学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学生不必坐得整齐划一,可以自由自主学习、发言和讨论,这种寓教于乐的开放式教学,对我们这样的大班制行得通吗?看似热热闹闹的学生提问、学生解答、老师不必统一标准答案,一节课里,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东西?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理论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有着指导意义。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死记硬背”的做法其实是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的。所以,语文教学应是实实在在的,在中小学打基础阶段,要使学生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并能进一步得到巩固,主要应靠接受学习。而科学发明、创造,各种问题的解决以及有关能力及习惯的培养,主要通过发现学习来实现。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指出的,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学习,也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判断学习是否有意义的关键不是看采用什么方法而是看是否具备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所以,基于我们多是大班授课的条件所限,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除了应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之外,接受学习恐怕还不能偏废,不能完全否定,有些时候倒还是要倚重的。

二、关于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建立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文4

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面对课堂学生的沉默无语,也很是无奈与纠结。教师不得不喋喋不休地讲解,沉醉于自我表演,满足于所谓的深刻剖析,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既没有“温度”,更谈不上“深度”。那么造成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学生“失语”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学生课堂失语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知识更新较慢,知识结构不合理

今天在进入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我们总能从孩子口中听到一些对我们来说陌生的新术语、新名词,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生活中的许多新情况,努力去解决一些新问题。

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作为施教者的我们知识结构又有哪些改进呢?一方面教师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但文化层次的提高却没有大的突破。“终身学习”的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更谈不上知识结构的更新与重建了。另一方面,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特别喜欢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相反,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在适应新事物、获取新信息的能力方面已落后于一些学生。我们经常讲教与学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不,现在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溪水呀!是常流不息的活水。但令人尴尬的是,一些农村语文教师知识更新远远低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问题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师生在课堂上对话的不和谐,进而出现“失语”。

2.教师剥夺了学生课堂的发言权

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但常常发现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赶进度,唯恐学生活动多了会影响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整节课教师从第一分钟开始就讲个不停,始终不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严重颠倒了主客体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课堂发言的意识,丧失了主体地位,渐渐地由课堂的主角变成了观众与看客。

3.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话语能力的意识

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但遗憾的是有些农村学校、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观念落后,语文课堂死气沉沉,脱不开灌输与填鸭式的窠臼,授课离不开教参与教案,对于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说的培养既缺乏认识的深度,当然更谈不上技法的指导,甚至简单肤浅的认为我讲你听,我说你写,这就是教学。教者思想认识模糊,学生能力培养又从何谈起?

4.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语文课本来应是最具魅力的。母语教学理应得到重视,因为它承载着传承文明,延续文化,塑造性灵,培养真人的多重任务。但曾几何时语文课却沦落为“大奶奶”的身份,使唤丫头的命。大家平日里提到语文似乎很重要,但现实中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这一方面因为语文学科量大面广,学习它需要的是慢功,非得像古人“铁杵磨成针”“捋断数茎须”方才有望知其真味。但应试教育需要的却是立竿见影,功利的色彩越发分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一味地为学生深刻的剖析各种题目,使得语文课缺乏整体的美感。本来是书声琅琅,充满笑语的课堂却变得一片沉寂。有时教师的教学言语又严重脱离文本,一味地空谈泛议,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自顾自地海阔天空的神侃,如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教者看上去似乎在引申拓展,但是在40分钟的课堂中却不能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到底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5.课堂设问缺乏启发性

语文课堂本来是表情达意,抒发性灵的舞台。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应是思想火花的撞击,应是对学生心灵的洗涤,更是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课堂设计的问题自然应有梯度,更应有深度与广度,至少应该有启发性。但有的教师说来说去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所谓的标准答案,设计的问题缺乏思辨性。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升入中学,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上发生明显变化,心理上也起了一些微妙变化。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争先恐后,喜欢说话了,好胜心不再强烈。有的孩子为了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成熟”,有时故意装出一副深沉、沉默的样子,不再大胆表现自己。同时中学课业负担显然比小学时加重了,学科的教法与学法也与小学时有所不同,学生有些不适应,有的学生渐渐产生了厌学倾向,畏难心理等,这些也是造成学生语文课“失语”的内在原因。

上面我们明确了学生存在“失语”的两方面原因,认识到语文课失语的严重性,那么究竟如何解决学生语文课堂失语问题呢?

二、解决学生语文课堂失语的策略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变讲堂为学堂,还课堂于学生,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失语的根本问题在于学生个性思想的缺失或不自信,所以,解决“失语”的根本出路在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入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要呵护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就会使他们对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失去自信,或“不敢直言”或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同时课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意问题的难易。

(二)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笔者曾写过一首小诗:我们不是导演,我们只是教师,面对一群孩子,我们只觉得他是学生,但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仅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简易舞台,学生却成了出色的演员。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发言机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记得著名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一定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即令是学生说错了也切不可讽刺挖苦。

(三)教师一定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语文味的淡化甚至消失,直接的表象是少了诱人的朗朗的读书声,鲜有师生会心的笑声,大多数教师以喋喋不休的讲解与分析主宰课堂。那么如何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呢?

首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诵读。“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诵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我们常见老一辈专家学者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这与他们在记忆力旺盛的少年时代,下过一番熟读与背诵的工夫是分不开的。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文5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握住幼儿语言发展与运用的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敢说、爱说、能说”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幼儿在受到尊重与爱护时,都愿意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会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产生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拥有自信的孩子,在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的体验后,更能激起“敢说”的欲望。因此,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一)尊重为前提,维护幼儿的话语权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话语权受尊重的情况并不乐观。当孩子话多时,有的家长厌烦孩子“多嘴多舌”;当孩子与成人意见不一致时,有的家长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而有的老师就可能认为是个别孩子“起哄”的结果,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服从、话少的“乖孩子”,能得到成人更多的赞誉;持反对意见、爱辩驳的“多事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惹人爱。可见,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会造成幼儿自信心减弱,欠缺语言交流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说话的主动性就会被扼杀。尊重与维护儿童话语权对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拥有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要创建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要改变以往教师占据说话的中心位置,确保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同时自觉担负起向家长宣传“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的责任。只有成人共同尊重幼儿话语权,幼儿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二)蹲下来倾听,呵护幼儿表达的愿望蹲下来的动作很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却是我们教育观的转变,包含着我们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也是我们对幼儿话语权的一种肯定态度。当我们选择俯身下蹲、与幼儿的眼睛平视时,我们还应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时他们大多数就会高兴地说出想说的话。与此同时,我们尤其要做到不推搪、不打断、不插话、不逼问,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而面对与教师说话胆怯的幼儿,我们蹲下的同时,不妨拉拉他的小手,或是摸摸他的小脸,亲切地说:“说吧!老师可想听了!”或是说:“说来听听,老师知道你论文格式的小嘴巴是有本领的!”让原本说话胆怯或平日不爱说话的幼儿,因受到鼓舞而逐步树立说话的自信心,从而促使言语水平的发展。“蹲下来倾听”是一种能让幼儿体会到来自成人关爱的方式,也是一种成人通往幼儿内心世界的方式。这一方式有利于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也能帮助幼儿点燃语言交往的自信火花。

(三)接纳幼儿想法,保护幼儿交流的自信心面对爱提问、爱质疑或言语交流不顺利的幼儿,我们要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所说的那样,“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对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偶发性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度的回应。对于幼儿的回答,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不准确、不完整的答案。而对于意见与教师不一致的幼儿,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不妨当即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平等、尊重;而后采取与幼儿集体商议解决的方法,充分给予幼儿自行决策的机会,令幼儿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相信在“理解、平等、尊重”的师往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树立语言交往的自信心,激发“想说”、“敢说”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孕育幼儿“爱说”的沃土

幼儿园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群体。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营造适宜的语言交流氛围,这是催生自信、自主、自由表达语言,获得言语技能的平台,也是培养“尊重、接纳、友爱、共勉”品质,形成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语言氛围对幼儿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为幼儿自由交谈创造条件,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自发、自信地参与语言交流的愿望。在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实施中,《纲要》也提到“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当然也包括幼儿有选择自由交谈的时间。因此,我们每日为幼儿增设一个自由说话的时间,保证幼儿有与自己朋友交谈、与老师交往的自主性,也有随意安排谈话内容的自由度。这时候教师既是支持者也是交流者,可以从旁关注他们交流的内容,也可以同伴的身份加入谈话。在此过程中,幼儿是谈话的主体,教师应“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帮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在通过交互传递语言信息中体验交往情趣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力获得发展。

(二)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个体特点,为每个幼儿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机会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语言教育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关注幼儿个体的语言能力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放弃帮助任何幼儿学习语言的机会,相反还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幼儿的个别需要提供帮助。在学习中要确保幼儿人人都享有发言的权利,人人都有向老师提问的机会,人人都有表达所见所闻的空间,以激发他们“爱说”的欲望,促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口语发展水平上获得提高。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家长和教师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从建立宽松、平等、温馨的活动氛围开始,引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其与人积极交往,从而促进儿童语言水平的提高。例如,我班上有位语言发展障碍的小男孩,说话不如同龄幼儿流畅,每发一音都要停顿,口型变化不清晰,发音位置在胸腔,字音发出时可以听到气流,韵母发音及模仿普通话的发音较为困难。在分析原因后,我对他进行了专门的教育训练。首先引导班内小朋友来关心这位小男孩,不讥笑他的发音;鼓励他与朋友和老师多说话;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在大家面前表扬他,帮助他逐渐树立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其次,根据他个人的实际发展需要,我还设计并组织多种形式的、生动有趣的语音发声游戏,既带动了他的学习和进步,又活跃和丰富了集体的语言活动,提高了孩子们争当幼儿园“推普小天使”的积极性。现在,小男孩的普通话水平大大提高了。

(三)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交流氛围爱与同龄孩子交流的幼儿,总是希望同伴倾听,得到同伴的肯定和回应。因此,在幼儿听说同步发展的过程中营造一种“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敢于坚持自己观点,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自信地表达,文明评议”的谈论氛围,才可能满足幼儿语言交流的需要。首先,我们要允许幼儿说“不”,鼓励幼儿据理力争。主张幼儿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真诚地表达与老师、同伴或是集体不一致的想法,幼儿“想说”、“敢说”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在集体谈话时,只有重视“求异”,才能有“百家争鸣”,才能推动幼儿口语表达的发展。其次,教育幼儿彼此学会倾听对方声音,积极尊重他人观点。随着幼儿口语的发展,其自尊心也日益增强,有时会以不文明的方式反驳同伴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尊重同伴的发言权与抉择权,“有理说理”,不强求他人听从。在一次主题为“如果昆虫都不见了”的讨论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意见不一互相争执了起来。于是,我建议以两种不同意见分别成立“益虫论坛”与“害虫论坛”,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观点加入自己支持的论坛。在两组的辩论中,还展开了文明礼貌的评比,让幼儿懂得在他人发言时不插嘴,注意倾听,能为自己的队友加油打气,也不向对方的同伴说不礼貌的话。从这以后,班内幼儿的言论也确实表现出了“注重倾听、自由发言、文明辩论”。可见,只有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和自由、民主、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搭建起人际交往中文明沟通的桥梁。

三、扩展语言经验———汇集幼儿“能说”的源泉

幼儿的谈话内容来源于生活经验,通过语言的交流,幼儿获得来自多方信息的同时,也习得了更多的语言经验,而语言经验又反过来促进幼儿语言的交流。因此,语言经验的获得、运用、积累、再运用,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幼儿语言学习的连贯模式,这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渠道。而在这其中,语言经验就成了汇集幼儿“能说”的源泉。

(一)拓展生活空间,丰富幼儿语言素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要从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和扩大生活环境方面入手,以幼儿的感性认识为切入点,丰富幼儿的语言素材。我们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大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使活动空间不断延伸,并创设丰富的活动内容,拓宽人际交流的空间。例如,组织对外开展的主题宣传活动,师幼商议活动的主题与内容,选择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宣传对象,设计制作宣传单,以及到活动地点实施宣传活动。这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社会实践,还增进了幼儿交流的主动性。而与路人对话的环节,也促进了幼儿的自身语言的运用,有效地带动了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幼儿的阅历丰富了,词汇、句式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句子表述逐渐完整,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

(二)整合论文格式各种活动,提供幼儿表达条件《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无论是哪一领域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游戏,都可以考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渗透语言教学,尝试在各领域教学的有机整合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听音乐编故事;在建构活动后,开展“小解说员”的评比活动等。又如,我班举办了一次“玩具新闻会”活动,这一活动有机整合了艺术、科学、语言领域三方面的内容。在开展主题为“小巧手”的环保小制作活动后,组织了“玩具新闻会”游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幼儿纷纷报名参加了此次玩具新闻会的“电视直播”活动,大家高兴地聚在师幼共同自制的“大彩电”前,一个接一个带着环保小制作“上电视”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发言人”介绍了自己玩具的名称、玩法和制作玩具的选材。有的幼儿在认真地介绍完后,还会问大家:“你们喜欢我的玩具吗?”随即在观众席上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次活动,不但满足了幼儿个体交流表达的需求,给予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还有效地扩展了幼儿的语言经验,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优化语言教学,提升幼儿语言技巧在利用整合性教育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态能力的同时,还应发挥语言教学本身的价值,通过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因此,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是要充分认识及挖掘每一个语言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并注重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语言教学。比如,在句式练习中,学习关联词,培养幼儿语言逻辑性;在文学作品欣赏中,不但学习规范、优美的字词句,还初步理解及学习应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口头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在诗歌学习活动中,鼓励幼儿尝试仿编诗歌,帮助幼儿在提炼口语表达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作品创作的成功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学习规范语言的多种途径。而在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反复地练习,才能帮助幼儿正确运用语言和形成习惯。其次是在前者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如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极其有效的活动之一。但是,怎样优化看图讲述活动,使其在组织活动中富于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呢?我们不妨尝试调整看图讲述活动组织中的策略,以寻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活动中局部代入情景演绎法,即为幼儿提供故事情节中出现的道具,导入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引导幼儿将原本静态画面进行动态演绎,启发幼儿在模仿画面上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过程中,大胆发挥想象,积极创编角色间的对话。优化语言教学活动,关键是在教学中突出“以幼儿为本”的原则。要注重观察幼儿,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并从中帮助幼儿巩固日常生活中语言经验的积累及应用,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经常组织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漫谈活动,鼓励幼儿敢于表达“假设”,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应用能力。

(四)开展多种语言活动,给予幼儿交流机会除优化幼儿园正规的语言教学活动外,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展示交流活动等渗透性的语言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表达的机会,也是有助于提升幼儿语言应用能力的手段。例如我班通过“每日一句”、“每日故事”、“每日阅读”,每周组织情景表演、语言游戏,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大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幼儿园各班、同龄级组中举办友谊赛,大大调动了幼儿听说普通话的兴趣,也增进了不同年龄幼儿言语交往的技能。当然,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从激发幼儿“敢说、爱说、能说”入手,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