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废品处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废品处理制度范文1
农村清洁工程自2009年启动以来,供销社作为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在全县农村废品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做到了领导重视、动作迅速,积极参与,进展顺利。
1、加强领导。为确保我县农村可利用废品回收工作取得实效。我社成立了由县供销社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可利用废品回收工作领导小组。为协调好全县农村废品回收工作,我们把各基层社负责人列为第一责任人,具体组织、指导辖区内的回收网络建设,同时我们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全年的工作考评。
2、深入调研。农村保洁工程是一项新的工作,既无历史经验借鉴参考,也没有现成的实际操作样板。为把这项工作抓实做好,我社召开了多次会议进行部署。2009年10月和2010年4月我社组织了部分人员分别到南康市、上犹县进行实地考察,吸取经验。同时还与新村办的领导和同志多次深入到基层调研,了解农民愿望,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网点布局情况及基层回收企业的愿望,较好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农村废品回收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废品回收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3、组建龙头。全县现有已注册登记的废品回收企业80多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县城“陶园城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为我县农村废品回收龙头企业。该企业就我县而言具有规模较大、2010年1—6月610万元,实力较强、幅射能力广等优势。作为龙头企业主要职责是负责县、乡、村、村庄(建设点)四级废品的集中回收、销售和处理,并做好回收中心、站、点的指导、协调工作。
4、建设站点。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规划,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已在全县设立了乡镇废品回收中心16个、村级废品回收站86个,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村级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落实村级保洁员兼回收员450余人,形成了县、乡、村、村庄四级农村废品回收网络。使农村60%以上的废品得到回收利用,60%以上的封存垃圾得到回收和封存无害化处理,使农民的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5、规范管理。我们对全县乡镇废品回收中心和村级废品回收站实行“四统一、四规范”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网络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计量工具、统一回收价格,规范服务地点、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文明用语。对龙头企业要求加强与回收站点的业务指导,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业务培训,今年6月组织各乡镇回收中心和部分回收人员70余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加强政府补贴废品的监督管理,已累计补贴260吨53000余元;对乡镇回收中心要求负责本辖区村民废品和封存垃圾的回收,定期公布回收价格、联系人员,做到每年不少于6次更新信息,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业务上做到不拒收、不压价,应收尽收;对流动收购员实行分片负责,与回收中心签订协议,保证所辖区域废品的有序流通。
6、制定了《县供销社2013-2020年振兴发展规划》和《县农村废品回收实施方案》。《规划》已送达县直各部门征求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新的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暂时还没有一套科学的运作模式,还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民的保洁意识不强,还没有养成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的习惯,随意扔放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垃圾的初次分类做得不够规范,致使保洁员的工作难度较大,处理起来较困难,增加了后续分类的工作难度。三是回收企业对微利废品、封存废品的回收积极性不高。四是在个别山区乡镇还没有固定的回收点。
三、今后的措施
为把我县的农村保洁工作抓实做好,创出一条适合我县的农村保洁工作新路子,下一步我们将着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网络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对县、乡、村三级网络实现四统一服务,完成标识的统一和标准化服务牌的更新悬挂。制定出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废品处理制度范文2
2005年7月8日,武汉废品收购人员从青山区一化工厂物资处购得101个废油桶,在运送过程中,桶内200千克“白油”泄漏,在公路上冒起刺激性白烟,引起周边居民大逃离。
2003年11月26日,武汉长江化工厂13瓶废弃多年的氯气瓶发生腐蚀,其中1瓶发生氯气泄漏事故,致1人中毒。
2003年11月6日,武汉口区东风造纸厂内一废弃氯气罐发生泄漏,附近48名群众出现不同制度的不适状况,其中5人病情较重。
2003年10月11日,武汉后湖乡中环物资再生交易市场,一个废旧大型氯气钢瓶的残留氯气泄漏,市场内10多人出现严重不适。
……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武汉发生化学危险废品泄漏事故达30余起之多,成为全国化学危险废品泄漏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城市之一。
2004年5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具备储存、处置条件并经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可自行贮存、处置;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资格的单位进行贮存、处置。而早在2003年4月2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就颁布了《武汉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规定,但为什么武汉的危险废物泄漏事故屡禁不止呢?调查发现,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企业处置不当。近年来,武汉一些中小化工企业日子不好过,企业里的不少人就开始大肆变卖化工设备。一些化学危险废品主要来自停产的化工厂或一些改制的化工厂。企业停产了,职工没生活来源,就搞些废化工铁桶、铁罐卖了补贴一下生活。而一些收购站为了赚钱,置国家法规于不顾,大肆进行违规交易。在武汉数学废品回收站、废品交易市场看到,一些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单位,只要有废铁,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都敢收,全然不受法规的约束。一些具备经营资格的经营户也做这样的业务。汉口中环物资再生交易市场一些经营户说:只要是铁就可以收,管它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有些废品收购站还有处理化学危险废品的“秘招”。武汉洪山区左岭镇的一家废品回收站的店老板说,他处理氯气瓶有秘方:先将钢瓶钻个小孔,再将水注进去,稀释掉氯气,再将阀门打开就行了。
二是管理混乱。据一些从事废品经营的老板反映,到现在他们也搞不清,对危险化学废品的报废、回收和使用,是归环保部门管,还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管,还是其他的部门管。有时候都来,有时候找谁谁都不管。“三不管”造成危险化学废品监管上的缺位,故而造成废弃的危化品处于失控状态,因此事故频发。
三是处理能力有限。据武汉市环保局去年调查显示,武汉市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单位共有256家,年产危险废物77万余吨,涉及30个行业。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市拥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只有15家,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23.91%,每年有七成的危险废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大量危险废物被集中堆放或随意丢弃,造成了对饮用水源、土壤等的污染,并不时发生泄漏事故,威胁了广大市民的人身安全。
废品处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成本核算 重型机械制造业
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在实务操作中面临不少难题。笔者所在集团中有重型机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其主要产品大类包括电站设备(磨煤机等)、轧制设备、锻压设备和大型铸锻件,生产组织具有“单件小批”的特点。这种非标准化产品的成本核算具有相当难度,值得从理论和实务操作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过不断积累建立成本分析数据库
公司的产品均为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非标准化产品,不具备大批量同质化的特点。比如同为磨煤机,要根据每个客户的定制要求进行生产,部件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对性能的不同要求等等,都会使成本发生较大变化。“单件小批”的生产模式使得成本核算的难度加大,如果企业没有进行长期有效的数据积累,对各类产品的成本构成没有详细的分析,在面对大量非标产品的成本核算时难免会陷入无对比标准的境地,无法把握核算结果的正确性。
而通过长期的成本数据积累及分析,可以将各大类产品细分为小类,对细分产品的成本建立数据库,这样可以把表面纷繁复杂的“单件小批”产品归到各细分类型中,化繁为简。成本数据库的建立应由财务部门牵头,由技术部门、采购部门和生产计划部门配合。具体方法和流程可以这样安排:
1.技术部门提品的物料清单(BOM清单)和额定工时,由采购部门提供零部件单价,由财务部门提供应分摊的制造费用。财务部根据以上信息可以计算出产品的计划成本。因零部件的单价是及时更新的,在额定工时与实际工时基本相符的情况下,这样计算出来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误差很小。成本数据库应记录每件产品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2.定期分析成本数据。一是比较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找出差异原因。差异原因可能源自两方面:(1)技术部门的BOM清单或定额工时与实际耗费量不符,需要调整BOM清单或定额工时;(2)生产组织过程中出现不严格按BOM清单领料,超额用料和用工,需要探寻原因、追究责任。通过这样的定期比较,不仅可以使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更加接近,也可推动生产和管理的改进。二是分析产品成本结构是否有异常变化(例如原材料占成本的比重是否有较大波动等),结构的异常变化可能是由于采购、生产等环节出现问题引起的。成本结构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很有价值的数据。
二、结合生产流程改进和工艺改良提高核算准确度
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仅仅由会计人员去完成。如果会计人员对产品的设计、加工工艺、性能等知之甚少,很难成为优秀的成本会计;反之,如果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完全不考虑成本问题,也会使得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受到限制。公司在成本核算中遇到两大问题:领料数量与BOM物料清单(产品结构表或用料结构表)不符及热加工废品率较高。这两大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单纯成本会计或技术人员所能完成的,必须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准确核算和减少浪费的目的。
1.领料问题。公司某些生产车间实际领料数量与BOM清单的定额数量存在差异,技术中心和生产车间均未予合理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第一,车间为保证产品的成功产出而故意多领料,这样会导致边角废料的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成本,不利于降本增效;第二,车间从合理安排生产的角度出发,合并数个工作命令一起领料,而仓库发料人员简单地把合并领料数量平均分摊到各生产命令,人为造成领料误差。因此,解决成本核算的难题不能仅从会计入手,而要从改进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的整体视角来考虑。如果是生产车间为保证产品成功率而故意多领料,应由技术中心研究原先制定的BOM清单是否合理,得出结论后,或调整BOM清单,或严格要求车间按BOM领料。 不能放任领料误差,否则无法控制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在领用钢板、钢锭时往往会合并几个生产命令一同领料。因为钢板、钢锭是按整张、整个的方式领用,为减少材料浪费,生产车间会合并数个生产命令领料。一般情况下,领用的钢板、钢锭会比实际需要量多。车间必须执行退库处理,而不应直接把余料留作以后使用。如果不作退库处理,就会人为地加大本批次产品的成本,同时减少以后产品的成本,造成产品毛利率的较大波动。即使没有大量的余料,也会面临边角废料如何处理的问题。公司目前面临的一个成本核算难题是无法预计整块钢板或整个钢锭会产生多少边角废料(即整块钢板的有效利用率),因为边角料的回收余值要从生产成本中扣减。在实际生产中,不能等到使用同一张钢板的所有产品都完成该道工序后再把成本数据输入核算系统。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进行数据积累,在生产车间的配合下,持续一段时间内记录边角余料回收的数量,建立相关数据库,这样可以预先估计出较准确的材料利用率;另一方面,从生产组织的角度优化生产命令的组合,尽量增加钢板有效利用率,减少边角废料。
2.废品问题。因工艺复杂,公司在热加工阶段(冶炼、铸造、锻压)产生废品的概率较大,目前废品的会计处理面临较多困难,例如公司在生产核电站用的大型铸锻件时如果发生报废,需要谨慎判断废品下一步的用途,用时甚至长达1年。“判废”的过程之所以耗时较长,是因为不同的判断结果对废品的价值影响很大,有的报废件可以改制后用于其他合同的生产(吨单价约10万元),而有的只能作为废钢处理(吨单价只是几千元),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结果差异很大。公司采取的核算方法是把废品损失归集到正品的成本中去,产品成本=实际消耗的原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废品的回收残值。因“判废”耗时很长,常常是产品已销售了,相关废品的残值尚未确定。所以在实现销售时产品成本虚高,并且同一类产品中的不同个体之间毛利率波动很大。按照成本核算的规范,应当把废品损失分为正常和非正常损失两类。所谓的正常废品损失是指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所必须发生的、不可控的损失,正常损失所占合格产品成本的比例非常低。非正常废品损失是指生产工艺有问题或操作不当等产生的废品损失,不是生产合格产品必须承担的损失。正常废品损失可以分摊到产品成本中,而非正常废品损失应区别对待,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公司在热加工生产时产生的废品情况来看,主要是因为工艺或操作问题产生,应属于非正常废品损失。公司将这种损失归入产品成本核算的处理方法值得研究。将热加工产品的非正常损失作为当期损失核算更为合理,应单独设置 “非正常废品损失”一级成本科目,在成本结构中单独列示。该科目借方反映非正常废品的成本,贷方反映回收的残值,期末余额转入“管理费用”或相关科目。公司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这样处理“判废”耗时较长的问题:如果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技术部门下了“判废”结论,则可确定“非正常废品损失”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无法下结论,则将“非正常废品损失”科目余额带入下一年。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非正常废品损失占成本的比重,并与考核挂钩,向管理层提供足够的数据来决定是否进行生产工艺改良或停止该产品的生产。
三、改变大批量报工的方法
公司的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较小,但在核算时却遇到不小的困难。公司各车间的报工流程是这样的:由人力资源部打印工票下发车间,车间负责将完工的工票信息输入ERP系统。有的冷加工车间,每一道工序耗时很少,甚至只有几分钟,一个工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工票。一个车间派5~6个人专门负责报工都不够,常常发生报工延迟或错误的情况。报工的延迟或错误不仅影响产品的人工成本,也会影响以工时数作为分配基础的制造费用的分摊,对不同产品的毛利率有一定的影响。由手工输入大量工票低效且易产生错误,可考虑采用条形码电子扫描的方法报工。不需设置专人完成报工操作,工人完成该道工序后可以自己即时报工。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工人应即时报工,过期的工票作废,以保证人工费用以及根据工时摊销的费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作者为公司财务经理)
参考文献
废品处理制度范文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52
企业的质量成本是指工业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单独核算与质量管的成本,不但可以找出反映质量成本的最佳数值,同时,也是用经济办法来考核质量管理职能有效性的一种合理方式。通过对质量成本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质量故障所造成损失和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预防鉴别费用所占比例,并从这些比例关系着找出降低产品质量成本的最佳有效途径,进而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广泛开展。
1质量成本概念
1.1“成本”与“成本控制”
“成本”是指特定会计主体为达到其特定目的或目标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企业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成本的可控性,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其中可控成本是指被企业内部某个责任单位的行为所制约,并受其工作好坏影响的成本。将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在于明确成本责任,评价或考核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使其增强成本控制意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促使其可控成本不断下降,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1.2“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传统产品质量成本只计算和考核废品损失,其他有关为产品质量所发生的支出,一般都计入车间制造费用、企业管理费、销售费用等项目内。随着现代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成本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2质量成本构成
质量成本按其属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质量保证成本,一类是质量故障成本。
质量保证成本是指对产品质量标准起到保证性作用的费用,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别成本。预防成本是指企业为防止质量水平低于某一所需水平的活动费用及为此采取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它只要由质量计划工作费用、新产品评审、工序能力研究费用、培训费用、质量情报费用等组成;鉴别成本是指企业为掌握产品制造质量,特别是新产品投入期的质量情况所?l生的费用。它主要有今后检验费、工序检验费、成品检验费、产品试验用的材料及劳务费等。
质量故障成本是指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损失费用,有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组成。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由于产品自身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及处理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它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事故分析处理费、产品降级损失等费用;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之后,因产品质量缺陷所引起的一切损失费用,它一般包括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折价损失等费用。
质量保证成本与质量故障成本是有机联系、密切相关的,在一般情况下,保证成本增加,故障成本随之降低,相反,如果保障成本减少,就会导致故障成本升高,而保证成本的增减主要是其中预防成本的变化,鉴别成本一般比较稳定,适当的增加预防成本,可使总的资料成本下降,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了便于开展质量成本控制和核算,一般将质量成本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项目:
(1)预防费用。主要包括资料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用、新产品鉴定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工序控制费、改进质量措施费等。
(2)鉴定费用。包括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折旧及维护费、校准费等。
(3)内部故障费用。包括废品损失、次品损失、复验费用、质量事故停工损失等。
(4)外部故障费用。包括“三包”费用、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等。
3质量成本控制内容
资料成本管理的最佳效果,就是要结合企业产品的具体资料要求,掌握质量保证成本与故障成本的结构比例和升降规律,求得两类费用的最佳配合,达到以最低质量成本而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一般来说,当产品质量下降时,企业的内、外部故障成本就会上升,当产品质量提高时,预防成本会逐步上升,内、外故障成本有所下降。至于鉴定成本,通常比较稳定。当这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时,即为最佳质量成本。企业通过质量成本的计算,可以了解企业用于保证产品质量方面的成本开支有多少,企业应该力求以最低的质量成本来保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经常分析质量成本占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的比率,作为评价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如果这一比率超过正常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质量成本逐步降低下来。同时还要经常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内、外故障成本应该逐步下降,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可以适当增加,使质量成本保持一个合理结构,以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产品质量成本实施控制。为了有效地实施对质量成本控制,首先,必须建立起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确定控制质量成本的责任人、职责权限,然后按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归口管理各项费用,再进而分解到车间、工段、班组。具体控制方法有:绝对指标控制和相对指标控制。
3.1质量成本绝对指标
主要有:预防费用额、鉴定费用额、废品损失等。这些指标一般在制订年度工作任务时制订,制订时一定要取谨慎态度,最好依据本企业的历史成本资料,参考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成本资料,经过多次测算,反复比较,做到切实可靠。在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把质量成本限额定下来,分配到各车间、各班组去控制。分配时,一般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把成本限额定的太高,太高了,工人经过努力还达不到,就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全部控制成本目标将落空。二是防止把成本限额定的太低。如果责任者轻而易举地就可达到,同样实现不了控制成本的目的。在执行过程中,还要讲出现的问题随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或纠正。要做到: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又有利于控制质量成本,进而达到控制产品成本的要求。
3.2质量成本的相对控制指标
质量成本的相对控制指标与质量管理的要求相一致,这些相对指标主要有:品级率、合格品率、产品平均等级、返修率、废品损失率等指标,以上这些相对值质量指标应结合企业所生产的不同产品而选用,用来控制和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只要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达到这些指标的要求,就说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产品的废品损失控制在了规定的限额内,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质量成本。
4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4.1制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为了明确工作,划清责任,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分析企业历年产品质量状况,发现内部故障成本一直偏高、生产废品太多的原因所在,并进行分析研究。把降低故障成本,减少废品损失,控制在具体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上,改善产品工序质量,加强预防措施和职工质量意识教育,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最后制定出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4.2分解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制定出来后,实行分口控制,层层分解,领导亲自挂帅,技术人员负责抓具体工作,质检部门严把检验关口。将质量控制总目标按项横向分解到有关部门,集中控制;各有关部门再把各项目标纵向分解给所属基层单位。为了报纸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可根据各基层单位特点,分别制定出经济责任制。对所有生产单位规定废品损失率指标的奖罚档次。低于规定界值,给予奖励;超过规定界值,实行质量否决。
4.3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首先,要建立健全质量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为了落实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对质量成本的计划、合适、分析和控制,都做出明确规定,逐月编制报表。每发生一起质量事故,都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写出书面材料。通过各项制度,保证日常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要实行技术人员跟班制度。产品的每个生产工序都配备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生产工艺的现场指导和检查。随时处理出现的质量问题,排除隐患,从现场操作上,防止质量事故。
再次,要加强产品工序质量检验措施。由于产品内部故障成本最多,是废品控制的重点。因此,对产品的主要生产工序,要设置检验点,由专职检验员按工序跟班检查指导,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最后,要强化职工质量成本控制意识。通过举办学习班、黑板报、质量事故分析、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经常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教育,提高职工质量成本管理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工序操作质量和工序管理水平,从而大大降低废品数量和质量成本。
5推行质量成本控制的措施
5.1领导重视是开展质量成本控制的关键
企业领导要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当作生产经营战略重点来抓,不断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支持各部门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的工作,?椭?解决实际问题,对促进质量成本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
5.2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是推行质量成本控制的前提
质量成本控制,必须有反应客观实际的数据、定额。因此,必须抓基层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台账、报表,制定出原料、能耗、管理费和废品损失定额,并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使检测计量器具质检合格率达100%,位搞好质量成本控制打下牢固基础。
5.3强化生产责任制是推行质量成本控制的保证
废品处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新时期; 拾荒者; 管理政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57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96- 02
1 前 言
拾荒者就是俗称的捡废品、拾破烂的人。拾荒者大多无依无靠,靠在街道、小区、公园等地方拾可回收的物品来维持生活。人们都会接触到但时常会被人遗忘,那就是拾荒者。就正如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他们像被遗落在世界一个角落的孤儿,像海滩边一颗普通的贝壳,他们孤独无助也看似毫不出彩,看起来他们是要注定被遗忘的一类人群”。
拾荒者使城市回收再利用事业得以开展并运作。也许有人觉得他们脏兮兮的,可是他们同样靠自己的双手坚强地生活着,更重要的是,他们保护和维护了城市的卫生,实现了资源的可再生与利用。但是针对拾荒者,有的地方政府对他们视而不见,有的进行规范整治,有的进行打压禁止。
客观来讲,拾荒者虽然为城市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同时他们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笔者力图通过分析拾荒者对城市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寻找出一条解决城市拾荒者问题的根本之道。
2 城市拾荒者存在着的共性问题
2.1 拾荒者大都居无定所,身份结构复杂
城市拾荒者大都靠拾废品谋生,当然不可能去花钱买房居住,甚至连租住房屋都很困难。很多拾荒者都是随身带着全部家当行走各条大街小巷,犹如流浪汉一般找个合适的地方就露宿街头,第二天收拾行囊开始新的拾荒之旅,周而复始。
拾荒者大都不会在自己出生的城市谋生,很多还是跨省、跨城市去拾荒,身份证这种证明身份的证件几乎与他们无关,也没有人去关心这些人叫谁名啥,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场合可以用的上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久而久之,拾荒者从最初的有身份证件到后来渐渐遗忘、丢失自己的身份证到自己都几乎忘记还需要有身份证这回事,他们大多家境贫寒、居无定所、流动性大且没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度。久而久之几乎成了被遗忘的人群,在这群人里也是鱼龙混杂,身份复杂。这两年我国开始实行购火车票须用身份证实名购买制度后,有些拾荒者可能才会想到自己还需要一个身份证明。
2.2 一些人收、拾、偷不分,对社会治安及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
收废品是去单位或个人住宅付出一定的费用去收取可回收物品,好多拾荒者渐渐从在街头拾捡废品到上门付费收废品,这样的不明身份人群到居民家里收废品无疑是给居民的人身财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由于拾荒者身份的复杂性,有人鱼目混珠乔装成拾荒者去小区顺手牵羊地偷东西,也有的拾荒者因为生活确实艰辛困难,生活无以为继,所以从拾废品发展到偷物品。
同时,由于垃圾资源的有限性,而贪婪的无限性,经常发生拾荒者为争取废品或收购地盘而大打出手的情景,同时,对社会治安造成了很大影响。
2.3 拾荒者四处流动,乱扒乱翻,污染环境,成为“脏、乱、差”的污染源
在街头、店门口、公园门前、地下通道等公众场所经常见到一些拾荒者带着铺盖随地而坐,甚至铺成床铺型就地吃喝拉撒,造成了环境污染,对城市形象造成了破坏。
一般城市拾荒者的铺盖旁边还能看到很多到处乱翻来的各种废品,大部分物品已经辨不清颜色和用途,可见已经严重污染,这些废品都带有大量细菌病毒,很容易传播疾病。
2.4 不注意卫生,成为疾病传染源
拾荒者的生活难以获得必要的保障,他们工作环境的恶劣状况是人们无法想象的。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为了争抢垃圾,大翻斗的运垃圾车倒下垃圾时,拾荒者争先恐后,结果有人被埋在垃圾里,根本没人发现,最后窒息而亡。
因为居无定所,个人卫生方面没有便利的条件去注意清洗,大众的洗澡堂也不欢迎拾荒者的进入,他们大都浑身污垢,走在街上也让路人避之不及。有些拾荒者集中居住在垃圾场周围,为了改善生活,他们用垃圾场里的烂菜皮之类的东西养猪,称为“垃圾猪”。这种猪饲料、饲养过程都很不卫生,甚至还携带各种疾病细菌,食肉者轻则导致疾病,重则导致死亡,但这种猪却已悄悄流入城市肉食品市场。
2.5 拾荒者队伍在不断扩大
近几年,农民工大量融入城市,个别未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就有可能加入到拾荒者队伍。同时,我们在城市生活也会经常见到衣着得体的老头或老太太在垃圾桶旁东找西寻,或者在公园旁边盯着游客手中的饮料瓶,等你喝完后立即上前索取。笔者曾与几位此类人攀谈,他们要么是退休闲赋在家,退休金又有限,靠收拣垃圾卖钱补贴家用,或者被儿女从农村带到城市居住,无工作,想通过自己努力此挣点零花钱。
3 城市拾荒者的社会贡献
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城市拾荒者一方面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在废品回收再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以我国现实情况为例,我们是一个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乱扔废弃物的现象屡屡发生,大多数人没有废品分类处理的意识,一些生活陋习没有根本改变,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完全形成。城镇、乡村的垃圾的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有不少有使用价值或回收价值的物品被当作垃圾填埋处理,既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而拾荒者在目前的情况下,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点,通过拾荒者的拾取废品往往能变废为宝,做到资源再利用。
废弃物乱丢弃,特别是白色污染是近年来城市管理者和环保部门一直头痛的问题,垃圾站的清收只能起到部分作用,对于乱扔乱放的废弃物品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如果要予以治理,政府部门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要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城市拾荒者恰好为环保部门解决了此问题,同时,为政府节省了大量物力财力。
另外,如果这些废品没有拾荒者在捡拾,城市居民中可能会有不少人认为将其送废品收购站太麻烦而肆意乱丢。正是拾荒者使居民手中的废弃物变得有了价值,拾荒者方便了人们对废弃物的处理,无意间还促进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城市拾荒者作为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员,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如果没有他们,城市的塑料、纸张、金属等可回收资源就真的浪费了。
4 目前世界各国对拾荒者的管理政策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拾荒者存有不同看法,在管理政策方面也有较大不同。综合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类型:
(1) 压制型。一些国家认为拾荒者是落后标志,是城市或国家的羞耻,所以政府大力打压拾荒者在城市中的生存渠道,企图通过这种方法使拾荒者逃离城市,彰显这个国度的“先进性”。如在印度拾垃圾被认为是非法行为并应被惩罚,而在埃及开罗推小车收垃圾的拾荒者被禁止白天上街。
(2) 放任型。政府对拾荒者的管理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视他们的存在,任其自生自灭,顺其自然发展,不加任何管理手段。如在非洲塞内加尔等国。
(3) 指引型。一些国家政府逐渐意识到拾荒行为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意义,将压制、忽视态度的消极管理态度变为积极引导管理,使拾荒者的行为合法化,鼓励合作或与之签订收集回收合同。在国内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中,这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做法。
5 我国现行的管理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越来越成为困扰中国现今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尽管迄今为止中国的人均垃圾回收量仍然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垃圾总量超过3亿吨,已是全球第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目前全国一年的垃圾回收量只有8 0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不到40%。此外,中国每年还要进口大约4 000万吨洋垃圾,如废纸、铁、铝、钢、塑料和电子设备等,用于提取制造业原材料。
近年来,垃圾处理已成为中国城市规划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一般而言,大城市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以北京为例,目前京城的垃圾焚烧量大约占全市全部垃圾的10%,据有关部门称北京市计划到2014年将它提高到40%。相关研究还显示,未来3年内全国将上马大约90座能够通过焚烧垃圾发电的新垃圾焚烧厂。不过,垃圾焚烧法处理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许多地方居民和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并成为近几年里许多的由头。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我国约有拾荒者近130万人,他们大多居无定所,有的住工棚,有的甚至流浪街头。
我国目前的状况对拾荒者的管理没有统一政策,我国对拾荒者的管理成为难点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和社会都忽视拾荒群体,目前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帮助体制不健全。国内学术界研究弱势群体问题的时间并不长,全国在职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仅是在2000年左右才建立完成,对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才是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始,更何况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更是无人问津。
固然有忽视的原因,各地财政的紧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上海市和西宁市由于财政收入的多寡在对待拾荒者的管理肯定会有质的区别。
同时,教育的不公平也是造成拾荒者的主要原因,拾荒者大都是因为知识文化有限,无法找到可以维持生活的工作,没有生活来源才被迫拾荒,同时只有将这份大家都看不起的工作作为自己的生活砝码,他们只希望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求一条生存之路。
6 从以小区为单位管理的角度看城市拾荒者问题的解决路径
有没有一种可能,既能保留拾荒者的饭碗,又能让城市不被狼藉的垃圾所困扰,笔者认为巴西的“塞普利”模式可供借鉴。
“塞普利”是由巴西政府和公益组织联合发起的一个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其目的就是要帮助巴西寻找到一个社会化、市场化的垃圾处理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便是将分散的拾荒者组织起来,成立“拾荒者合作社”组织。政府除了在税收、贷款、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之外,还向合作社提供培训服务、压缩打包机和分拣工具等专业设备。
借鉴“赛普利”模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途径解决荒者问题。
6.1 正视城市拾荒者问题
政府机构及社会大众应提高对拾荒者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度,真正认识到拾荒者问题是社会问题。城市管理者应研究造成拾荒者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面对此类问题,探索解决途径与方式,标本兼治,方可真正解决此问题。
6.2 鼓励设立相应治理机构
中国目前的城市人口多、片区大,人员流动性强。让政府专门设立部门去管理拾荒者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在城市都是走向社区化的模式,笔者认为应该在每个城市的社区由街道办组织设立一个专门的社区垃圾回收管理机构,这个机构不同于市容管理部门的垃圾回收厂,而是拾荒者每天都将捡到的垃圾交到社区的垃圾回收机构,由回收机构将垃圾再与市容联系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拾荒者可以每天晚上在该社区的这类机构里留宿。白天再为这个社区的垃圾进行分类拾捡,以市场合适的废品回收价格卖给回收机构。同时,由此机构负责拾荒者的管理,发放工资,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划分区域。这样垃圾的问题和流浪者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6.3 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拾荒者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牵扯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治安等各方面问题,笔者的上述方案只是临时的一个权益之计,要根本解决此问题还需要政府各个机构共同努力,互相协调,同时,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方可使拾荒者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遍布各地城乡的拾荒大军,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劳动群体。他们在当前就业岗位不足的形势下不等不靠,自谋出路,在职业的艰辛和周围一些人的冷眼中顽强拼搏,不仅维持了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而且通过回收废旧物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趋利避害,使此类人群在社会中做出他们独有的一份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废品处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制造企业;逆向物流;回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083 ― 02
一、齐齐哈尔制造企业发展逆向物流必要性分析
齐齐哈尔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有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为首的较发达的制造业,同时也产生对物流的巨大需求。但从我市物流现状看却存在物流观念落后、规模小且实力弱、服务功能及物流信息化总体水平低的状况,特别是逆向物流,无论是制造业本身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制约了我市制造企业整体发展,可见发展逆向物流势在必行。
(一)逆向物流是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推广逆向物流不仅可以让废旧资源得到再一次的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更能解决目前资源枯竭的危机。减少有毒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已成我国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制造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在缩短,同时产生的各种垃圾也越来越多,而其逆向物流却发展缓慢,如我市制造企业广泛存在废弃物处理不当,效率低下的现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力发展逆向物流是满足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重要途径,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逆向物流推动我市制造企业快速发展
1.提升制造业的社会信誉
制造业实施逆向物流体现了对其已售产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感能够传达给消费者,同时产品的质量、服务、销售等情况可以通过逆向物流传递到企业的管理层,使企业可以减少伪劣产品的生产降低返品率,提高生产质量,完善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可以使制造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
回收以后的废品在经过组装、提炼、修整以后,可以具有“第二次生命”,有的还可以进入市场,具有第二次的利用价值,有的废品可以被作为原材料进行第二次加工使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大大节约生产经营的成本。
3.提升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逆向物流,可以及时将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退回给企业,使得消费者对企业增加了信任,这对占领市场份额有着极大的作用。此外,位于供应链核心的制造企业如果建立了完善的逆回物流系统可以降低经营的风险,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
二、齐齐哈尔制造企业发展逆向物流面临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系统化缺乏
目前,齐齐哈尔制造企业逆向物流无系统化态势,简单且孤立。供应与回收过程没有完全处于同一供应链上,难以形成速度优势,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实现。
1.政府、行业协会和组织
政府在逆向物流中作用模糊,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弱化废旧物资回收责任;二是信息化程度不够,造成信息不对称;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另外,齐齐哈尔没有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组织,使得目前制造企业的逆向物流主要是企业自营、经销商的“以旧换新”和个体回收的回收方式为主,方式的单一和行业的不规范使回收品的价值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存在对于环境会造成污染的隐患。
2.制造企业
逆向物流系统的核心是制造商,逆向物流贯穿于整个生产链。从原材料采购开始,有些原材料采购不能充分考虑绿色和环保理念;产品设计阶段,设计理念中很少考虑后续的回收处理问题,而且各个企业零部件都是不同的,使回收上来的零部件很难做到马上利用,不可避免产生了成本及费用;生产阶段,由于生产部门不能明确设计部门设计的理念,只是照图组装,这样就会造成回收处理时的时间耗费,也大大提高了回收成本;销售阶段,有些销售商为了提高销售业绩,而往往会承诺无理由退货,攀升了退货成本。另外,有些产品在出厂时,由于检验的疏忽,或者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样就产生了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的矛盾。由于责任判定的盲点,会引发经济纠纷,影响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也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忠诚度,这也是我市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的难点。
3.消费者
经销商和制造商不断赋予消费者更大的选择权利,同时消费者权益赋予了消费者自由退货的权利,过于频繁的、庞大的退货,导致经营的成本直线上升。所以,如何控制消费者无条件退货的数量,是生产商和多级经销商所探讨和解决的重点所在。
4.再制造商
再制造商在逆向物流活动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主要作用有回收产品、分拣、拆卸以及再制造活动。再制造商是不可少的角色,通过它对回收产品的价值进行重新的分类和升值处理,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二)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
再制造商挖掘了淘汰产品的剩余价值。但回收过程也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一是回收价格太低,人们都不愿意销售给相关企业;二是缺乏规范的回收渠道,规范的专业化的回收企业还比较少。三是回收产品的时间和数量的不确定性,使回收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难以平衡。
(三)对逆向物流重视度不够
齐齐哈尔制造企业逆回物流两主体都存在这种情况。由于废品回收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规范、不系统,使得废品回收企业面临着无法可依的现状,无法更好的实现规模效益,制约了逆回品的回收,其价值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一主体是制造企业本身,无论是退货管理还是回收管理的运作,制造企业都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时在紧急情况下,在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都可能会存在正与逆相互冲突的情况,而企业往往放弃的是回收品业务,影响了逆回效率。
(四)风险大,回收成本高
由于重视度有限,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自身的风险加大。随着风险的转移,加之“长鞭”效应,导致了供应链上风险逐级放大。另外,企业需要通过废品回收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是环境保护的责任。然而,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理想的经济利益,甚至是亏损。最后,制造业的逆向物流的成本大,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回收之后的产品有的经过很多繁琐的处理工艺,部分制造企业受拆解工艺的水平限制,会导致回收运营总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齐齐哈尔制造业逆向物流流程改善
(一)制造企业逆向物流逐步系统化
齐齐哈尔政府、行业协会应该更加重视对制造企业产品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的扶持力度,并加大行政监管。制造企业自身要将逆向物流理念贯穿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阶段。如在销售阶段,正确指导使用,提供便于理解的产品说明书,避免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产品损坏;对分销商应该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分销商充分认识产品的特点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并更利于销售,这样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降低返品率;制造企业要与再制造商紧密联系,为再制造商提供有价值生产的原材料,充分体现“二次价值”,使制造企业与再制造商都获得可观的利益。
总之,制造企业逆向物流主体之间应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通过逆向物流的运作使系统各方都获得经济效益。
(二)完善市场机制
1.呼吁政府出台逆向物流的政策制度
(1)实行回收许可制度。政府应该对于这种不规范的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出台一套明确的回收许可制度,加大对不规范的手工作坊的打击力度。因为这些手工作坊的拆解处理技术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能因为我们的错误,影响我市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使我们的后辈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之中。
(2)制定法律法规明确逆向物流各角色责任。逆向物流过程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但是问题就出来了,合作的时候必然会产生责任的划分,目前还没有明确责任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出台,这样就使逆向物流的各角色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纠纷的可能。所以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明确各自的责任,政府承担宣传义务,增强我市公众环保意识。
2.制造企业应采取多种回收模式
(1)自营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自营逆向物流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控制回收的成本,这样做有利于财务预算。但是自营逆向物流回收如设立自己的返品中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经营风险会加大,二是,由于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无规模可言。
(2)联合逆向物流回收模式。一些制造企业通过共同的经营目标联系在一起进行逆向物流回收活动,这样就形成了联合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联合逆向物流模式很多的优势,第一,这种逆向物流的成本会相对较低。第二,可以形成规模经济。采取联营之后,总体的回收数量大了,这样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共赢的局面,有利于战略合作关系的稳定。
(3)逆向物流的物流外包模式。第三方逆向物流已经成为我市制造企业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随着企业经营布局的变化,设立自己的返品中心会出现诸多不利因素。所以我市大型制造企业委托从事第三方物流的公司承担逆向物流管理业务。经过几年的培育很多已成为以逆向物流管理为主的专业化公司。多数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可以实施全部外包,自身逆向物流有限的可部分外包。
(三)增强逆向物流的意识
整个逆向物流系统的所有企业都要增强逆向物流意识。首先,从源头做起,制造企业将逆向物流意识贯穿于整个生产链,如从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易于再生”,选择材料时考虑到以后的分拆处理等。其次,要把这种意识传输给分销商、消费者、再制造商,每个角色都要增强逆向物流意识,特别是渠道上,要对售出商品负责。最后,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使信息快速在逆向物流系统游走,并保持上下游之间信息一致。它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收集被退货、回收产品的信息,实时追踪,避免一些顾客的不满情绪对公司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四)进行成本分析降低回收处理成本
1.合理降低回收过程中的成本
制造企业可以采取多种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对上边已谈到的回收模式进行评估选择,有效整合。厂商之间可以建立逆向物流联盟,它能避免单独从事物流活动的高成本,并使制造企业之间形成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齐齐哈尔制造企业应制定一个长期的逆向物流战略合作计划,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回收物流成本。
2.合理降低处理过程中的成本
制造企业的逆回品处理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仍然具有直接使用(退货)或者经过简单维修可以使用的产品,这部分的处理成本容易控制,控制的重点是在销售环节,控制源头降低返品率。二是,对于一些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废品,则通过回收、检测、拆解、再制造、材料再生和废弃处理等一系列过程(该过程实现了二次价值)。实施处理关键是处理技术,如机械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只有高效率的处理技术才能降低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同时也要做好处理各环节的有效衔接降低经营风险,可以在整个逆向物流链搭建网络平台,减少“长鞭效应”的影响,降低逆回处理成本。
〔参 考 文 献〕
〔1〕徐建国,乔钟.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系统化策略〔J〕.商业研究,2009,(05).
〔2〕董瑞. 探讨制造企业中如何选择逆向物流运作模式〔J〕. 物流商论,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