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处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1
本文就包神铁路公司调度应急指挥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指挥方式在应急处理方面的不适应,并提出了对策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调度 应急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54-02
调度指挥是铁路运输的神经中枢,直接关系到铁路的运输生产安全,运输组织效率和运输秩序的好坏。尤其是在非正常运输生产情况下,调度的应急指挥能力和处置水平,对安全生产和运输秩序的恢复起到自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包神铁路公司的不断发展,调度管辖里程的不断增加,调度指挥手段的不断增强,调度指挥的设备不断更新,如何实现在新的条件下的调度指挥能力的提伸,已经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就包神铁路公司调度应急指挥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指挥方式在应急处理方面的不适应,并提出了对策和改进措施。
1 调度指挥应急处置的内涵和特点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应急处置是指针对行车中发生的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行车事故等非正常情况下做出迅速、准确、有效的响应并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列车运行,尽最大的可能降低对行车工作的影响。铁路调度指挥应急处理具有以下特点。
1.1 协同性
铁路是一个巨大的联动机,机务、车务、工务、电务、供电等系统发生非正常情况时。涉及到众多的部门,众多的环节、专业、岗位。关联到调度和现场之间,调度与机、车、工、电等各系统之间以及调度各工种中之间的配合、协调。调度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初步响应,以调度命令的形式下达到机、车、工、电等各系统,组织各部门、各系统目标一致、有序连接的去完成应急任务。
1.2 时效性
铁路运输的特点决定了铁路设备始终处于不断的运转过程之中,因此极易造成设备故障。而且天气、环境、季节等变化也会引起设备的变化。设备合适发生故障、反生什么样的故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发生事故后都要迅速启动预案,快速调集应急力量和技术装备等各类物资,在短时间内采取防护、修复、救助等各项处置措施,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1.3 复杂性
针对某一项非正常情况,往往采取的不只是一个应急预案,而是多个应急预案同时启动,并要采取综合手段才能加以完成,有时候,对一些在相关预案中没有规定的情况,还要采取特定的作业办法去完成,所以,应急处置具有复杂性。
1.4 经验与知识性
应急处置的方案规定很多,调度员感觉到危险信号后,要将感觉到的危险信号和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对比,识别出真正的危险在什么地方,而不是盲目的采取措施或者采取不恰当的措施。
2 包神铁路公司调度指挥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2.1 机构不健全
包神铁路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至今没有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室,对针对调度指挥应急处置的业务培训缺乏,应急处置预案只限于公司的各种预案,而缺乏预案的细化措施,缺少适合调度员使用的简单、明了、步骤清晰的处置办法。
2.2 预防功能不高
由于调度员不直接办理行车各工作,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调度员发生事故的概率远远低于其他行车人员,因此容易在调度员中产生麻痹思想,对安全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包含危险的信息进行辨认、分析、整理并迅速采取措施。更严重的甚至于对机务、电务、工务等部门反应的安全信息反应缓慢。
2.3 技术素质不过硬
部分调度员对所辖区段的线路、设备和人员等情况不熟悉,处理问题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考虑客观实际或预见不到行车完全工作中的各种危害的发生特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是事与愿违。同时,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促使专业知识更新更快,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要求更高,如果调度员不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遇有非正常情况,就有可能处置不当,造成事故的发生。
2.4 协同作战能力不强
应急事件发生后,调度各工种之间、调度员和值班主任之间职责界定不清楚,应急处置关键点把握不准。信息通报不顺畅、现场处理忙乱。调度应急指挥缺乏统一指挥、缺乏协调、组织,整体作战能力不强。
3 提高包神铁路公司调度指挥应急处置能力的措施
3.1 建立科学高效的调度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应急处置的前提,也是充分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的保证。因此,包神铁路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因尽快成立安全、技术、教育室,赋予安全、技术、教育室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培训职责。
安全、技术、教育室对公司下发的各类应急预案进行细化和补充。在细化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需要突出重点,避免细化措施之间相互孤立、交叉矛盾或者不符合实际。应根据非正常情况的影响范围、层次和级别的不同,对应急处置的每一项工作的制定详细的作业规范、步骤、流程和时间标准,使细化后的应急预案步骤清晰、一目了然。
同时,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完善预案,这样,预案才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3.2 提高预防能力和功能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安全生产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调度员作为行车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指挥者,绝对不能存在麻痹思想,牢固树立调度指挥人命关天的责任意识。全体调度员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提高调度员队伍的业务素质
调度指挥中心应制定的统一的业务培训计划,对调度员定期进行理论培训,调度员应熟知各类行车理论和规章制度,同时还应该熟悉自己所辖区段的线路、人员、设备及各种行车作业的程序、标准。
同时,还应对各类突况进行集中演练,多演练才能处变不惊,才能正确处置,提高调度员处置问题的自信心。通过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的不完善之处,对预案中未曾考虑的问题加以补充,使预案更具操作性。通过演练可以找出各工种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顺畅程度。
4 结语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运输调度指挥应急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从基础做起。同时也要结和包神铁路公司的实际,逐步建立起有包神铁路公司特色的应急处置体系,不断的提高包神铁路公司调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包神铁路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3.
[2]王立松.铁路行车技术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4.
[3]彭其渊,王慈光.铁路行车组织[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7.
[4]铁道部.铁路运输调度规则[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2.
[5]成学勤,曲星照.行车调度安全[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9.
[6]张雅净,王鹤鸣.铁路行车调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1.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2
1. 培养学生学习情商
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也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在英语学习中还存在“男女有别”的观念是极其可笑和错误的。学习英语,掌握英语是每个初中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的观点是没有现实土壤的。同时,在阅读中,也要纠正学生的“情绪”阅读,有无“心情”都要认真对待。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在学习中不但要勤学苦练,还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磨炼意志,树立远大理想。最后,要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把英语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笔者就用数字来说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如:全世界有50%的报刊和60%的广播使用英语,最有价值的科技论文每年达500万篇,有半数以上是英语发表的。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如: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北京警察和出租汽车司机必须要拿英语合格证、广州市引进人才提高了对英语的要求等等。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依赖心理
阅读是一项综合语言运用的练习,学生不善开口,不重视口头语,课堂上不积极发言,久而久之,就无法培养英语语感,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培养。英语阅读的过程是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因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获取知识的动力源,学生有了自信心,他们就能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3. 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好恶程度。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一旦成功或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将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英语课上为什么“只记笔记,不举手发言?”又为什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关系融洽”?98%以上的学生在要求改进阅读方法的同时,要求培养阅读兴趣,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基础首先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实验中笔者在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兴趣,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适当的感官刺激
用实物、图片、教具、道具、幻灯等作用于学生感官,让学生产生形象化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2)阅读前的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2]。笔者授课前加强导语设计,投放趣味因子,创设教学情景,用音乐、表演等酿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偷快中接受英语信息。这也是笔者运用最多,收到效果最好的方法。当笔者使用这些方法时,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起来。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课堂气氛融洽,课堂上欢声笑语,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
(3)阅读后的“称赞”法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所谓成功,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或因努力依然不够,或者某些学习方法不当,或者考试没发挥正常水平,或者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就在前面。
其次,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要恰当。要了解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和克拉申“1+1”的输入假设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注意以旧带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学有所得”。张正东教授就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关键在于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所得。
再次,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和批改评分的要求要区别对待,课堂提问的设置也要注意因人而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乐趣。
总之,重视学生阅读心理机制的培养就十分重要。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情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几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
新疆集体林权改革是加快新疆林业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和致富广大林弄的根本途径,是涉及到新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同时,改革新疆的集体林权制度,对于调整新疆的农林产业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新疆集体林权的现状,对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进行阐述说明,以期为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1 改革要处理好林权和农民的收入问题
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在改革中,首先就要处理好农民的收入问题,这对维持农民的生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着最直接的意义。
新疆地域辽阔,总体上分为北疆、南疆和东疆,其中北疆的集体林主要是生态林,防护林,和薪炭林,南疆和东疆主要是经济林和防护林。农民可以根据林区类型的不同,灵活的选择致富方式。如北疆的农民对于防护林和薪炭林,可以采用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明确产权,做到均山均林,解决自身的用材和薪炭问题;南疆的农民对于经济林,可以采用家庭承包的方式,拓宽致富渠道,增加自身收入,对于防护林,农户可以用来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根据农户的意愿,采用家庭承包和联户承包的形式;对于东疆的防护林和经济林,要采用分类经营改革的模式,如对于农民依赖程度高的防护林,政府可以用家庭承包或者联户承包的方式确权到户;对于农民依赖程度一般的防护林,政府可以采用集体统一经营、股权分配到户的方式;对于农民依赖较低的防护林,政府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转让林地经营权,所得收入按规定分配给农民。
对于新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政府要桌号产权的明晰工作,维持林区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切实增加林区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的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做好对改革林区人们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扶持工作,对新疆林区的农民从思想上进行宣传教育,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积极性。
2 改革要处理好林区的建设工作
对于新疆集体林权改革,政府不仅要明确林权,还要做好林区的建设工作,维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经营林地的收益。
首先,林区农民要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区农民个人和各户的力量有限,要想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模式,如组建股份合作林场和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模式。这样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对于提高林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极大帮助。
其次,林区的农民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增加致富渠道。林区农民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和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从事林下种植和养殖,以及开发森林景观旅游项目。如新疆林区农民可以发展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促进就业创收;可以挖掘草类和灌木类的经济潜力,采用“林药”、“林牧”等方式,增加自身收入;可以开发森林文化,发展森林旅游业,拓宽自己的致富渠道等。同时,林区企业要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最后,政府还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还要采用“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对林区的非公有制经营主体在税费、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扶持,鼓励城镇居民、私营企业主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工作。同时,政府还要支持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利益。这些措施不但可以为林区农民创造了致富的环境,而且为林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林区农民增加收入。
3 改革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
首先,政府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采伐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林权改革彻底的体现,其中放活经营权是林木采伐机制的主要内容。新疆各县(市)应建立林木采伐管理中心对林农和集体林的情况进行登记备案,要依据林区的性质放开经营权限。
其次,政府要落实林权流转政策。新疆地区需要加快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建设,对于森林资源,政府可以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在保证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允许林权的流转。同时,政府还要规范评估制度和评估行为,维持各方的利益。
最后,政府要结合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完善水资源的配置和保障机制。
4 结束语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贯彻实施改革措施。既要保证改革后新疆林区的建设工作,又要完善改革后的配套设施,以便切实的增加林区改革地区农民的收入,帮助林区改革农民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4
我国经济发展节奏迅猛提升,其中中职教学重要性获得全面彰显,后期调试质量也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瞩目。为了有效适应创新规范指标,教学主体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合理教学模式的探究工作中去,力求挖掘各类创新调试渠道,全程贯彻有效英语学习指标需求。但现实状况中,我国中职英语课堂之中存在各类隐患问题,尤其在阅读讲解层面上经常延续单方面口语灌输手段,学生在模糊思维之中无所适从,后期感应与实践应用积累实效当然不足。具体来说,此类教学模式长期挫伤学习主体的积极回应态度,创新能力长期受阻,使得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愈演愈烈。
1 我国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1内部学习主体普遍缺乏阅读兴趣
中职生由于在英语基础应对上长期处于薄弱节点位置,词汇量与特定语法掌握不够扎实,使得综合阅读流程中承受百般限制,透过起初阅读次数减少过渡到恐惧阅读反应,并且情况危机局势势必愈演愈烈。课堂之中消极学习气氛凝重,精读方法根本毫无用处。例如:实际阅读环节中,中职生不可进行连贯性阅读,注意力便自然集中在单个词汇的猜测工夫上,整体理解速度与质量都相应降低。后期研究结果证明,一旦说某篇文章陌生词汇量达到5%以上时,中职生阅读效果必然受到制约。
1.2教师教学手段不够科学
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对学生基础阅读能力判断上不够上心,涉及课堂中的和谐交流气氛与积极渗透情境根本不曾顾及,学生后期阅读能力又怎可悄然上升。教师本身就已经士气大减,对于课堂教学方案创新设计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这部分学习群体毫无现实理解与判断能力。必要语法知识尽管在中学阶段都有接触,但大部分中职生仍旧遗留模糊认知隐患,尤其在长句之中层析关联分解不清,中心含义也就无法做到实质性跟进。英语的句子是按照特定语法规则组建的,要真正读懂文章,就必须结合语法结构进行系统认证,理清谓语、修饰语搭配样式,句子理解程度便自然收到良好绩效。但是目前教师往往焦急于学生不堪入目的基础语法应用能力,使得课堂讲解节奏不断加快。要知道,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借助主观适应心态加以兴趣感知,其间特殊情境创造工作不可获取。目前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应用迹象广布,教师应该联合既定资源进行有机整编,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训练活动,例如播放英语会话视频等,令学生感知其中趣味性,主动探索语法结构搭配要诀。这样持之以恒,对于语句主干节点以及特殊语法应用技巧便产生全新界定概念,后期阅读题目解答质量便也提升不少。
2 人本主义对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流程的启示
截止至今,我国在中职英语阅读学习研究工作上一直处于被动境地,学习主体情感在此期间遭受全面搁置,特定情境设置进度便也停滞不前。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深切掌握各类衔接要点,学习者阶段回应情况必须得到有效掌控。人本主义理论内涵架构形态丰富,中职教学工作由此获得全面启示。面对着经济格局不断调整现象,国家对中职教育工作重视力度逐渐加强,方便为后期规模化技术人才供应奠定深刻适应基础。依照具体社会界定标准观察,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1强化学习主体的英语阅读的动力
学习英语阅读能力绝对是推动后期会话技巧的必要途径,这也是决定应试成败结果的必要成因。教师在激发学习者阅读深入研究动机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类积极情境加以科学引导,确保隐性特征得到适当抑制,推动学生阅读跟进效应,英语高质量学习风尚由此开辟。因此,在特殊语法以及词汇灌输时,应该主动开辟学生内在与外在动机标准,唤醒其久违的主观兴致感知欲望,重塑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自信心。
2.2建立长期和谐、宽松的师生交流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在创新平等师生关系之中探寻调试经验,教师作为系统阅读活动的组织人员,理应吸纳各类先进资源并创设合理情境格局,令学生兴趣感知点得到全面激活,能够注意语法衔接关系,对于陌生词汇能够运用全局性角度思索。教师应该将个人正向情感态度全部投入,与学生产生共鸣关系,充分校正学生科学阅读习惯,能够随时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真正提升个人语句理解能力,为后期交际活动积累丰富适应经验。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阅读 英语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各行业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变化,高职教育应改变自身的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在实际工作情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高职教育的扩招,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为了生存,门槛较以前有了明显的下降,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只有初中水平,虽然实行了分班教学,但是还是很难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脱节,如英语教材与专业无关,而且教学内容和专业无关联,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工作没有联系,功利心比较强,对英语学习提高未来职业综合能力缺乏长远的认识,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差,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开展,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很难运用。比如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不同的岗位需求设置任务,模拟职业情景进行英语训练,但是往往会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运用能力差的原因而无法实行,或者虽然得以实现,但英语训练只是停留在表面。
由于一些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英语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教师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仍是英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由于社会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弱,学生学习得比较吃力和痛苦,高职教育无法满足社会新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三、以阅读为基础,结合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
1.阅读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阅读是英语学习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并且理解这些英语基础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对于并非在英语自然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按照语言发方面的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在理解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特点,首先就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以阅读为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在高职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单词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英语应用能力才有可能,进而才有可能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单纯提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英语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效果是很弱的,有的时候甚至无法开展,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只能停留在表面。另外,以阅读为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并不意味着忽视英语的运用能力,而是两者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最终的目的是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的班级多为大班,人数比较多,每节课学生之间或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阅读材料相对教科书来说是广泛和有趣的,比如报刊阅读,网络上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词汇量丰富实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是不可取的,英语学习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和练习英语,才能最终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成功。
2.阅读课为基础,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低,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都很薄弱,没有正确的英语学习方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而限制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也被扼杀。鉴于此,单方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估计是盲目的,不实事求是,我们毕竟不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英语,而是在非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在提高运用能力的同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鉴于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以阅读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点,多补充和专业背景相关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课过程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把英语的基础知识学习融入阅读过程中,同时重视文章的篇章把握,这是阅读课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字词句理解和语法理解。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文章,另一方面摆脱单纯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枯燥。在运用中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做到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关联,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高英语的职业运用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鉴于英语教材与专业相脱节,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报刊上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这些英语阅读材料时代感强,词汇丰富实用,内容多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扩大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课中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也是现在很多一线英语教师所推崇的,把学生无法理解的背景知识和难点的语法句型结构制作成短课件,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解决好这些问题,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加深对篇章的理解。
3.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模拟不同的职业情景进行英语的交际,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任务型教学即“在做中学”(earning by doing),它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多种可操作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尤其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实现英语在未来职业中的运用,因此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后,教师因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创设不同的职业情境,加强英语知识在不同职业领域的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高职英语教学的班级人数很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如何制造更多的练习英语的机会,如何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运用,模拟可操作的不同的职业情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有效结合,实现英语基础知识的专业运用,学生的兴趣才会浓,才能最终强化学习效果,实现英语职业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结合专业,以阅读为切入点,增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在提高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结合专业设置不同的职业情景,利用任务教学法的模式实现英语职业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83.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6
一、民营银行基础理论简述
(一)民营银行概念之争
什么是民营银行?也即关于民营银行在学理上的界定,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目前而言,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三种学说。
产权结构论,即强调产权结构,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国外多数学者都赞同这种观点,认为民营银行就是与国有银行相对的银行,也就是私人控股的银行。霍德明、李纪珍( 2002) 结合台湾地区的经验,认为民营银行的标准在于公股数量低于50%。资产结构论,即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部分学者将民营银行视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认为中国民营银行目前较合适走社区银行之路。邓薇(2010)认为在民营经济较发达地区要发展民营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输血。公司治理结构论,即强调民营银行的治理以及市场化机制经营特点,认为民营银行应该是以良好的治理为基础,采用市场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巴曙松(2001)认为民营银行是指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二)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
民营银行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必然需要完备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关于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有三种学说。
(1)金融中介理论。这一理论主要Benston和Smith(1976)、L-eland和Pyle (1977)、Diamond和Dy bvig (1983)以及Allen和Santomero(1998)等所创立和完善的,并且主要通过模型的方式来论证。认为由于存在管理者的自我利益、税收的非线性、财务困境成本和资本市场的非完美性四个原因,企业需要金融中介为他们规避风险提供相应的避险产品和增值工具。国内学者冯斌星、何炼成、窦尔翔(2005)将效率观作为分析出发点,解释在不同经济形态下各种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区别于以前研究采用的结构观和功能观。
(2)金融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最早是由Goldsmith (1969)提出的,他从各种金融现象出发,并归其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等三个方面,同时从金融的职能来探讨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后,金融结构研究者则主要关注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相关性。如King和Levine (1993)、Levine和Zervos (1998) 的研究发现一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体系发展是正相关的。国内学者则主要借鉴国外的分析指标分析我国经济结构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如王广谦(2002)和杨再平(2002)。
(3)金融深化理论。Machinnon (1973)和Shaw(1973) 指出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存在着利率管制、金融结构严格管理和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金融效率的低下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M achinnon 提出经济货币化率指标M2/GNP作为衡量一国金融中介体的总体规模。金纯( 2006) 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程度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及金融相关率的线性分析,证明融资渠道的拓宽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将极大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陈凌佳、顾雪娟、杨剑波(2008)则认为“中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其发展的内在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
二、民营银行从设立到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制度监管
我国较早提出民营银行一系列监管措施的是徐诺金(2003),认为金融监管的第一目标是维护存款人利益,而危及存款人利益的唯一因素就是银行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是没有对金融机构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既然民间资本办银行是为了盈利,就要围绕这个动机去明确产权、明确责任。王晋、任吉武(2003)从“风险意识”从发,认为民营银行存在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管制风险,从而提出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透明度,合理鉴定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加强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祝健(2004)则认为确立最低的资本充足率、准备金要求,创新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强对风险的市场约束、建立对存款人风险补偿和对有问题机构的救助机制才是合理监管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朱怀庆、丁力(2005)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角度,认为民营银行在设立之初,应审查民营银行注册资金来源的合规性,审查经营者的合格性,审查是否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