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1

一、目标任务

以建设学习型农村、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按照围绕重点、贴近实际、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注重实效、提高质量的要求,走小型化、专业化、现场化、经常化培训之路,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负责、镇村联动”的推进方式,全县培训农民1万人,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610人,职业技能培训5070人,农村妇女、农村党员、农产品营销、农村经济组织管理等农村人才培训1320人(各责任单位培训任务详见附件1)。

二、工作方法和路径

(一)完善县农民学院培训体系(责任单位:县农民学院)

1.完善设施建设。建立2个以上标准化培训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完善农民学院培训展示窗口,窗口有专用电脑记录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和参训学员电子档案。

2.优化师资力量。按不同专业或同一专业不同培训阶段所需的师资要求,充分利用职业学校教师资源,并面向社会聘请外来专家及技术能人,建立一支培训专业与教师高效对应的师资队伍。

3.编写优质教材。针对脐橙、生猪、蔬菜、油茶等农业实用技术,电车制衣、电脑操作、建筑工匠等职业技能以及农村经济管理、农村文化等农村人才培训要求,在6月底前编写一批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和教材。

4.规范培训档案。每期培训做到有培训通知、培训计划、培训名册,有师资安排、教案图片及其它培训活动记录。每位参训学员有培训证书、培训教材,有电子和纸质档案

5.创建职业基地。围绕生态工业园、物流产业园、旅游产业园就业需求,在落户园区的企业内创建3个以上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基地做到有牌子、有实训记录、有相关图片、有参训学员档案等。

(二)完善镇村农民培训网络(责任单位:各镇)

1.镇农民培训中心:每个培训中心配齐电脑、投影仪、电视、VCD等相关设备,建好镇辖区内所有参加县责任单位组织开展的农民培训参训学员电子档案及农村人才、劳务输出人员电子档案。

2.村(社区)农民培训室:年新农村建设所在村及镇辖区内每个县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均要建立农民培训室,培训室要配备电视机、VCD等设备及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做到有场所、有桌凳、有基本教材、有活动记录、有学员档案。

(三)规范创建农村实训基地

在生猪、脐橙和油茶三个产业方面各规范创建1个实训基地,基地做到有牌子、有实训技术教材、有技术能人担任教师、有培训活动记录、有参训学员培训档案。

1.生猪实训基地:要求设在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能运用生猪“三零”(零疫病、零污染、零药残)养殖技术引领科学养猪的养殖场。(责任单位:县农粮局)

2.脐橙实训基地:要求设在种植脐橙1000亩以上,脐橙长势良好且进入丰产期,能够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果园。(责任单位:县果业局)

3.油茶实训基地:要求设在种植油茶1000亩以上,茶树品种优良并长势良好,充分应用丰产栽培技术的油茶基地。(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四)强化农民小型组织建设(责任单位:各镇)

每个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要组建一个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或民间事务等方面)小型学习组织,做到学习组织有场所、有牌子、有成员名单、有组织章程。每个组织每个月开展学习活动1次以上,并有开展活动的记录、图片等资料。

三、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强化调度。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会议由县培育新农民工作领导小组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讨论研究培育新农民工作重大决策、重要事项,以及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镇、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按时高质高效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2.整合资源,统一培训。继续推行“四整合”培训机制,在全县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各培训责任单位报送培训计划、县统一下达计划安排、培训责任单位会同各镇组织输送生源、农民培训学院进行培训、农民培训学院与培训责任单位推荐就业的运作机制进行培训。各培训责任单位要与各镇、县农民学院做好沟通衔接,每期培训均要做好资料建档(包括培训通知、人员名册、培训教案、培训图片、培训记录、参训学员电子〈或纸质〉档案等),资料档案应相互吻合。县农民学院、各镇培训中心、村(社区)培训室、实训基地应有一整套培训资料档案。

3.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按照“政府拨一点、责任单位让一点、用工单位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思路,构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筹资培训的投入新机制。整合“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及其他单位部门培训资金用于年新农民培训工作。同时,各镇安排年培训资金不少于3万元用于完善镇村培训网络建设,县财政安排培育新农民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县农民培训学院及村(社区)农民培训室开展培训工作。

4.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各培训责任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将培训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期数、培训内容、培训天数,并将培训计划交县农民学院,农民学院要整合全县的培训任务结合各培训项目的要求,制定全县培训教学计划,并开展培训活动。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2

农民工培训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内陆地区目前共有一千八百八十二个县,统计数据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县城平均人口在十一万人左右,中部地区县城平均人口在八万人左右,西部地区县城平均人口在三万人左右,全国的县城平均人口不到十万人,这是经过千百年发展,才形成如此规模的。要在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内把县城城关镇人口翻一番以上是不太可能的。

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大量农民工融入城市、城镇,一部分人从此后成为城市、城镇市民,一生将在城市、城镇中工作和生活,这就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注意掌握农民工培训状况,了解农民工技术状态,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靠资料。

由于目前农民工培训工作采取多头管理,多方培训,企业培训,行业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培训和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对培训档案管理没有统一要求,只是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发放证书,档案管理相对比较混乱。

建立农民工培训档案的必要性分析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招收员工都要建立规范的人事档案,从就业开始,培训,从事工种信息、晋升工资,年度考核等项内容都要记入档案,长期保存,有些档案资料成为退休计发离退休费的重要依据。

随着劳动用工、工资、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个人档案信息的要求也在改变,许多重要信息没有建立必要的档案,没有实现长期保存,即便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培训档案也只是为了领取政府培训补贴的依据,并没有真正作为掌握农民工技能培训情况的档案家医保存。这样对于农民工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民工培训档案管理,做到培训档案长期保存。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3

一、明确工作思路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二是开展示范培育。在全国遴选2个示范省(覆盖不少于二分之一的农业县)、14个示范市(覆盖不少于三分之二的农业县)和300个示范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名单见附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他地区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统筹利用好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并要积极开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

二、把握关键环节

(一)确定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适当兼顾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其中用于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70%。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原则上培育对象年龄不超过55周岁。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中、高职学历教育的衔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

(二)确定培训机构。各级农业部门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确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并进行备案管理。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实训基地要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结合。每个项目县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不得超过5个。

(三)合理分配资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直接切块到省,各省(区、市)要根据产业规模、农业人口规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等因素细化补助资金,并向示范县倾斜。具体培育时间和补助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实行差别补助,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不得重复支持。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信息化手段利用等相关支出,不得用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学杂费补助。

三、强化机制创新

(一)创新培育机制。突出需求导向,开展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及时记录职业农民接受教育培训情况,对考核合格者进行统一认定。加强认定后职业农民的管理和知识更新,出台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坚持农民自愿,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财政补贴、机构让利、农民出资、先学后补”等机制,原则上政府补贴一部分、农民自己出一部分,推进培育机制创新。

(二)创新培育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要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要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创新培育内容。加强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各省(区、市)要参照农业部的培训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指导项目县开展培育工作。各项目县要对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摸底调查,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育计划。培育机构课程设置要符合农民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学实践活动要形式多样,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四)创新培育手段。适应现代远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省(区、市)要切实强化工作协调和组织领导,制定省级实施方案,于2014年8月30日前报农业部和财政部备案(电子版发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并于2014年11月底前将项目总结报送农业部和财政部。各项目县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监督考核、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任务落实。

(二)规范资金使用。地方各级财政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一经发现挤占、截留、挪用资金情况,及时纠正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按程序做出处理。

(三)加强项目监管。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实行“五到省、一挂钩”的项目管理模式,即将项目资金切块到省、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管理责任明确到省、绩效管理延伸到省,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省级农业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按照管理方式改革要求,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督导,严格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农业部、财政部将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4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刊将《意见》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培育对象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201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潜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今年阳光工程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总体目标,着力加强务农农民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结合农业项目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年阳光工程突出为产业发展服务,加强与农业项目对接,按照有关农业项目实施方向、重点区域和产业布局规划确定培训对象和分解培训任务。

2013年阳光工程全国安排示范性培训任务316万人,继续按照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层次组织实施,各层次分别培训203.54万人、107.97 万人和4.49万人。

 

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方面:一是培训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骨干农民。根据2012年国家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域分布,每个示范片培训骨干农民100人。二是培训“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骨干农民。根据《全国蔬菜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每县培训骨干农民500人。三是培训肉牛、肉羊、奶牛、生猪生产大县骨干农牧民。根据《全国肉牛、肉羊、奶牛、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从列入规划的重点县中选择50%的县,每县培训骨干农牧民200人。四是培训渔业生产大县骨干渔民。根据2010年主要渔业统计指标,从本省年产1万吨以上水产品的渔业大县中选择50%的县,每县培训骨干渔民200人。

 

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一是培训专业合作社骨干社员。各省从2012年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农机除外)中选择50%的合作社,为每社培训骨干社员50名;按照国家级示范社数量,选择等量的省重点专业合作社(农机除外),为每社培训骨干社员30名。二是培训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人员和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根据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各省从本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中选择10%重点社,为每社培训农机手20人;按照当地公布的购机补贴目录,以当地重点农机具为主,培训2011-2012年新购机农民,数量不低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人员;按照农业部201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5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名单,为每个合作组织培训植保员30人。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开展农民培训。农业部2013年起在全国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选择1000个“美丽乡村”进行创建试点工作。各省要结合“美丽乡村”试点要求开展农民培训,每村不少于50人。

 

在农业创业培训方面:一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开展培训。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参照创业培训模式,对遴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个试点县培训200人,避免与其他培训层次重复。二是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对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中第1项选择确定的国家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省级专业合作重点社,每社培训经纪人等负责人1人。三是培训农村创业青年。落实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提高青年农民在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农业服务等领域的创业就业能力,全国培训2万人。

 

培训任务向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倾斜

《意见》提出,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机构(省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除外),且近5年无不良记录;二是具备较强的农民组织能力和农民培训经验;三是具备稳定的培训教师队伍和相应的教学实训条件,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要具备必要的食宿条件;四是自愿在农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承担培训任务。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确定培训机构,每个项目实施县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不超过3家,培训任务要向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倾斜。在培训机构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农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评审结果要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予以确定。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创业培训任务的机构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承担其他农业创业培训任务的机构可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其余培训机构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各省农业主管部门对所有的培训机构进行备案管理。

 

《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机校的作用,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按产业需求科学编制培训规范,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培训,择优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实训基地。

 

规范实施,开展培训工作

农业部从今年开始,结合培训对象和从业岗位分批发布和修订农民培训规范,明确适用对象和培训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编发培训教材、培训实施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

 

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类别、对象和数量,科学论证、精心制定培训计划,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阳光工程培训师资库,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特别要吸收经过知识更新培训的农技人员进入培训师资库。根据各培训班的对象和内容,从师资库中挑选适合的专家授课。培训机构应组织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各省农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对各地培训师资库进行年审,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师水平。

 

三是编发培训教材。加强培训教材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培训规范,采取全国、省、县统分结合方式组织编写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各地免费将培训教材发放给参训农民,确保每人一套。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不得以简单的讲义、明白纸等代替培训教材。

 

四是实施班级管理。对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培训机构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选好配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成立班委会,引导学员加强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组织各培训班学员填写《阳光工程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

 

五是组织培训考核。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每期培训班结束时组织参训农民考试考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场技能操作测试。对通过考试考核的农民出具培训证明。各地加强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协调,鼓励受训农民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增强执业就业能力。

 

六是项目管理和验收。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应派专人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逐班次讲解阳光工程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建议,公布联系电话,请学员进行监督;培训结束后,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通过检查培训档案、抽查学员培训情况等方式逐班次开展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出具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5

一、 领导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1、 为了把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到实处,且有强力的组织保障,__市农业局成立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时任局长邓英华任组长,副局长刘勇、安跃斌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__市农广校,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和组织协调。

2、 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使得工作得以有序有效进行。

二、 动员宣传,深入调研,切实了解农村农民农业的需求。

3、 在行动初期,主要工作就是全面展开动员宣传,并深入到各镇、村、社进行细致的访问、调查和研究。切实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了解农村、农业发展工程中的具体问题。

4、 在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 积极组织行动的落实和实施。

在《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指导下,以实现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注重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农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农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为基本目标,全面组织落实,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下,各部门通力合作,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

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__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以重点发展优质粮油、晒烟、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茶叶、猕猴桃七大优势种植业为主导,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包括食用菌、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沃土工程、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培训基本口粮田建设培训;粮油高产创建培训;优质水果栽培技术培训;优质茶叶栽培技术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人员和制种农户培训;优质水稻、优质小麦及优质油菜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贮藏、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要领培训,优质水稻、优质油菜的制种及引种技术培训;晒烟栽培技术培训。

2、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包括返乡农民工培训。如:农村能源建设人员培训等。

3、专业农民培训。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员、基本口粮田建设施工员、农业标准化建设技术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员、农村基层专业会计和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经纪人等的培训。

4、绿色证书培训。农业“绿色证书”教育和致富新技术培训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规摸的,以种、养殖为主业的农村养殖专业户(专业农民)而开展的旨在普及推广种养殖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教育培训。

5、大中专学历教育(涉农专业)培训。在国家新形势、新政策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的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培养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热爱农村农业工作的>!

6、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各类教育

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全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风文明。比如,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对“386199人员”更多一些关注,进一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

文化培训和文明教育则根据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整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开展各类文化进修、科普讲座、普法宣传、道德实践活动、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等。全面提升农民的思想修养,道德规范,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 搞好后期总结和未来规划。

“十一五”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将在全面总结过去成果的基础上,更好的谋划未来,为科学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总体来说,值得肯定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培训模式,保证了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采取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技术示范户-带动户一条线的培训服务形式和“一场专家讲座、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的培训模式,组织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教育培训手段和巡回课堂、农业科技热线12316、科技赶场、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开展面广量大的实用技术培训,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要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积极参加培训,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就地、就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根据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和劳务市场反馈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

2、培训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根据社区需要,适时实地开展培训,并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切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工措施也是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局农民培训工作。由农广校牵头负责培训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规划培训工作。

⑵各联镇人员充分发挥技术纽带作用,搞好调研,对所联系的镇、街道办农民对培训各阶段的要求和希望,及时汇总反馈。

⑶农民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农民培训的具体材料,协调安排培训计划,上报培训结果,制定相应激励机制,年末由局领导小组进行检查评估。

⑷行动办提出培训教师建议名单,具体授课教师由联镇人员负责联系。

⑸由培训相关部门和培训教师负责培训教材、资料的编写,加强教材的实效性、时效性,增加乡土教材比重。培训教材经农业局专家小组审定后,由培训办统一编辑发行。

⑹加强农民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后,还要加强和农民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反复征求意见并随时修改完善。

⑺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部门及个人季度和年度考核。

4、紧紧围绕“三农”这个核心,密切关注“三农”问题发展的新形势,新动向,新现象,切实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制定新措施新方案,调整策略。总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不断更新我们的行动内容,加快我们的行动步伐。比如,对新出现的留守儿童及家庭的关注、对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的关注等。

(二)、关于“十二五”期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计划如下:

1、中专学历招生1000人(涉农专业)

2、农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300000人次。

3、培训骨干农民20__人。

4、培养新型农民3000人。

5、绿色证书培训1000人。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6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来。区劳动保证局认真落实区委二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依照市劳动保证局年初的工作部署,不时强化措施,努力实现我区社会就业更加充沛,保证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服务窗口更加优化,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服务意识更加增强,全面推进了全区就业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区新增就业14285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87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945人、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92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413人、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304个、农民工培训3887人、建立守业培训基地42个,截至12月20日。实训人数432人,分别完成市下达我区全年目标任务的劳动合同签订率98%以上,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定率为94%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城乡统筹就业效果显著。今年来,根据市政府和市劳动保证局的文件精神,及时下发全年劳动保证工作要点,制订了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并对任务层层进行分解。区就业保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建立了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月通报、季讲评制度,推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全区各街道、镇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时强化措施,跟进服务,通过实施“四项就业帮扶”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主要有:一是广泛信息,引导就业。区劳动保证局向社会承诺,凡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只要不挑不拣,保证在一周内帮助其找到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个,安排一个。区就业保证服务中心在办事大厅利用电子屏现场用工信息,通过《》报岗位信息8期,各街道、社区也分别利用政策宣传栏公布用工信息,多层次的信息,为劳动者自主择业提供了足够的选择余地。二是挖掘社区岗位,就近就业。各街道、镇依托劳务公司,利用辖区资源,建立岗位储藏,多渠道促进就业,积极创立充分就业社区”包公街道召开辖区用人单位座谈会,建立下岗失业人员“两库一桥”网上社区就业工作思路;望湖街道通过与新建的望湖城小区沟通,向小区物业推荐了56人从事小区保绿、保洁和物业管理工作。三是开展用工对接,推荐就业。举办了新区第四、五届被征地农民大型招聘会”1100余名被征地农民胜利转移就业;芜湖路街道对辖区大、中专毕业生多次开展用工对接,安顿了216名大、中专毕业生到供电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就业;常青、包公、骆岗等街道和镇也相继举办社区用工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广大求职者家门口。四是针对需求办培训,稳定就业。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结合市场需求,对于有就业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举办多批量、多层次、多种类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了使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镇街相继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坚持目标管理。其中,镇与辖区企业绿色港湾联合开展订单培训,通过园林绿化技能培训合格后,有40余名被征地农民被企业录用上岗。

(二)扶持自主守业。区成立了创建守业型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守业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实施方案,分解了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文成立守业服务中心,各街镇建立守业服务所,各居村建立守业服务站,并在各级服务窗口增设“守业服务窗口”全区目前已基本形成区、街、居三级守业服务网络。各成员单位通过部门联动,通过实施降低守业门槛、举办守业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资金扶持、规划守业摊点、守业园(守业街)孵化等守业扶持措施,大力开展“守业型城区”创建活动,全区建立守业实训基地42个,实训人数432人,守业培训136人,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304户,孵化胜利企业101个,年纳税1149万元,累计为守业街减免费用27.35万元,为入驻创业园的非正规组织减免费用228.18万元,为入驻农民工守业园的企业减免费用22.6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503户,新成立的各类私营企业1436户,守业带动就业人数约26305人,守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为积极应对经济形势,促进返乡农民工守业,全区范围类进行调查选址,征求省市有关部门意见后,区返乡农民工守业园确定在镇席井工业园,采取园中园的方式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000㎡已完工,6家返乡农民工企业已入园创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全区新增保费83.82万元,累计保费1459.99万元;同时,积极做好农保转城保的衔接工作,目前已转保402人,转出基金50.86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区后,对企退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随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生活情况,并实行动态管理,移交社区的企退人员已有22277人。为丰富企退人员晚年生活,全区各街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386次,党员开展活动319次,全区共走访慰问企退人员30685人次,发放慰问金91.25万元,举办了第五届全区企退人员文艺汇演。民生工程方面,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任务数13万人,现已完成14.5812万人。为加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证审核速度,做到应保尽保,对被征地地农民养老保证工作进行联合会审,全区通过审核符合保证的有54212人,已有13231余人开始享受生活保证,发放保证金6254.72万元;被征地农民中1913人享受社保补贴238.99万元。城镇未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共计23人,基本生活保证金5.328万元全部足额按时发放到位;为205名未参保小集体企业及“248家属工补办了养老安全。全区“零就业家庭”正在享受政策的299人,享受各种补贴资金141.7万元全部发放到位。

(四)维权维稳。服务重心下移。为适应《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形势,区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劳动合同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新模式,掌握网格内用人单位情况,建立用工单位名册,建立规范企业用工建议书制度,对复杂案件和群体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目前,各街道、镇正相继成立了劳动监察中队、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把劳动纠纷的调解和查处落实在社区,为劳动者提供便利的服务。二是应对金融危机,帮扶企业渡难关区劳动保证监察大队邀请相关专家对我区企业经理和人事部主管围绕“应对金融危机,规避企业风险”举办了两期政策业务培训,同时,组织劳动监察大队和中队,分成九个工作小组开展“三进三送”活动,即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对全区用人较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协助其理顺劳动关系,确保社会稳定。三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社会稳定。首先在全区开展了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专项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12000份。其次是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区劳动联合人事、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突击检查活动,检查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80户次、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6家。再者是部门联动打击非法用工。区劳动会同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安监、工会部门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检查用人单位33户,涉及劳动者人数2648人,补签劳动合同2580份,清退童工6名,有效地打击了非法用工和违法犯罪行为。日常工作中,全区受理工伤申请71起,认定68起;劳动年审企业206家,涉及劳动者6180人,主动巡查265户企业,受理查处各类举报投诉案752起,补发工资6250万元。四是推行便民仲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区仲裁委在劳动仲裁工作中建议人性化办案,设立“节假日仲裁庭和夜间庭”解决当事人因上班无法参与仲裁庭审的问题,切实做到人性化办案;对特困户、零就业家庭和农民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开通仲裁“绿色通道”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结案的三优先”对下达裁决的案件,从主体确定、文字组成、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严格审查,实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息事宁人”今年来劳动仲裁受理案件320起,结案313起,结案率97.8%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案件540件。

(五)完善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实行工作重心前移,坚持做到能在窗口操持的业务工作,坚决放到窗口操持,目前,区服务中心20个办事窗口中,就业保证占了10个。今年来,全区就业保证平台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912份,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04人;服务中心窗口就业登记人数6543人;免费职业介绍1356人;为下岗失业人员完善档案3000余份;接待失业人员咨询、查询、复印个人档案资料3100人次;料理调档手续986人;料理再就业登记手续1582人。接待前来咨询就业和社会保证政策及用工信息的企业百余家。为更好地体现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开通了劳动保证网站专版留言,通过网络化服务,提高咨询、举报等问题的办结进度,今年来通过网站平台一次性答复政策咨询124人次。

(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丰富学习形式,深化学习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得到强化;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精心组织讨论,初步找准了影响劳动保证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联系工作实际,开展了六项行动”守业扶持、规范市场、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清欠、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办好“六件实事”1举办6场就业招聘会;2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就业帮扶;3举办第五届企退人员文化艺术节;4建设1个农民工守业园;5及时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平安漏报、补报问题;6举办一次大型劳动保证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活动。做到边学边改;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形成了分析检查演讲,切实落实了各项问题的整改,圆满完成学习实践任务。二是提高效能抓执行。把机关工作人员本职工作和营销结合起来进行布置和考核,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各项服务流程,督促重点工作销号制度、考勤制度的执行,不时推进服务效能。三是回复抓时效,实行了工作专人接待和登记,对所有件制作跟踪服务卡,规范了件的送达和回执,限时答复件,确保给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四是提升水平抓培训。为全面提升劳动保证专管员、协理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推进劳动保证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新区建设。分批对各街、镇社保所所长、专管员,各社区劳动保证协理员以及局部村的相关工作人员举办了政策业务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五是党建工作抓特色。配合区委组织部,创建党建示范点,建立党总支公示栏,制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图片展;配合区纪委、机关工委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廉政文化书柜,举办了系列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

(七)服务大建设。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壮有所为,从就业、培训、维权和保证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新区筑起一道和谐“劳动保证”网。一是多举措推进就业。充分发挥新建的市场功能,推介一批劳动力上岗,通过在新区和义城镇举办两场被征地农民大型专场招聘会,共有355家单位提供了一万余个岗位入场招聘,前来应聘的被征地农民达23000余名,其中达成就业意向就有近3000人;同时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促使企业在劳动用工上采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被征地农民”政策,分别为进驻企业玖玖隆集团、百大合家福、世纪金源物业等单位推荐实现就业320人;利用新区建设,新增社区保绿、物管、保洁人员600余名;有900余名被征地农民通过民工之家、市场门面经营、运输等个体守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安排使新区处于就业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80%以上的人实现稳定就业或灵活就业。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针对被征地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匮乏的现状,始终坚持以新区需求为导向,以定向、订单、岗前等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被征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为其转移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守业等发明有利条件。今年来,为新区被征地农民开办了电工、物业管理、家政等实用技能培训班,768名失地农民参与了培训,600余人胜利转移就业。三是维权办进驻新区保稳定。区劳动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建维权联合办公室进驻功能区,共处理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66起,为1920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184.68万元,其中47起10人以上,均到及时妥善处置。四是被征地农民保证服务到位。通过摸底统计上报审核,镇已有13022名被征地农民参与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证,2714名到龄人员已享受了养老保证;义城镇有4546名被征地农民参与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证,493名到龄人员已享受养老待遇。

三、存在问题

认为全区就业保证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通过对形势分析。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统筹城乡就业措施还不完善,就业总体规模与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势还有差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以守业带动就业的措施比较欠缺,守业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守业培训、守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全民守业的氛围还不浓厚,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三是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发》公布和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加,而区劳动争议仲裁委设在局,没有编制和人员,只能从区劳动监察大队借用一人兼职办公,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依法按期办结。四是区就业保证服务中心经费保证缺乏,设立时定编为15人,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每人每年财政定补8000元,经费严重缺乏,去年,依靠档案托管费100余万元弥补,但今年市物价局下文将档案托管费由5元∕份.月降到2元∕份.月,工作经费无法保证,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五是新区和部分镇村的平台建设,以及区百帮守业服务大厅建设与上级要求相差较大,无法保证“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的基本要求。影响和制约着就业和社会保证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明年工作布置

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明年的就业和社会保证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以落实区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抓手,深入贯彻“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思路,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市区两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劳动保证系统争创一流。2010年,全区就业保证重点目标任务为:新增就业14000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0人,小额担保贷款800万元,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230个,百帮新增吸纳人数1800个,守业园、街吸纳人数650个,孵化胜利企业100户,年纳税1100万元,守业培训200人,建立实训基地50个,实训人数400人,带动就业2000人,农民工培训330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00人,企业职工合同签订率98%以上,企退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93%被征地农民参保率90%以上,城镇居民参与医保13万人。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需立足早抓、早部署,做到

稳就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协助企业规范用工制度、落实优惠政策、稳定就业岗位,一是落实优惠政策。及时为企业提供各项就业保证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证工作平台建设,实行村级劳动保证信息员实名制管理,建立劳动力台账,开展用工信息调查;充分发挥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作用,广泛开展系列就业援助活动,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着力抓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用工信息网络,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动,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拓展劳务公司职能,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对充分就业社区的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创建充分就业城区。

促就业。加快整合我区职业培训资源,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引导培训机构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储备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区企业发展输送急需的人才;创新培训机制,把政策补贴和扶持资金与培训效果挂钩,坚持农民工培训进社区、企业、村庄、工地,提高企业职工转岗转业、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培训后的就业率,把我区出台的新一轮就业政策,充分落实到劳动者身上,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实现稳就业、促发展的目的

扶创业。健全全区创建守业型乡村目标考核体系,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创建守业型乡村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成员单位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完善配套服务,降低守业门槛,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筹建区百帮守业服务大厅,统筹指导街镇、社区守业服务平台,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快守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摊群点界定进程,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从事小型守业的人员提供规范化守业经营场所;充分利用业已运行的百帮创业园、农民工守业园、守业街等载体,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孵化力度,扩大孵化胜利企业规模;加强对创建守业型乡村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的督查,确保在全市率先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惠民生。首先是精心组织实施好劳动保证领域的民生工程,四是健全社会保证。扩大政策宣传,落实保证待遇。一是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证,做到大建设项目到哪,保证服务跟进到那,待遇兑现到那;其次是全民医保要力争做到全覆盖,让全区群众都能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证,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呈现;三是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要加强摸排和统计,发现一个保障一个;四是农民工及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培训工作体系,落实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兑现新一轮就业优惠政策,提高他择业能力,让他胜利转移就业。其次稳妥做好事业单位养老平安结算、征缴和拨付工作,配合区政府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数据测算、增资审核和养老金发放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农保转城保工作,及时完成基金划转对接,健全基础台账,协调好各项保证之间的衔接。四是规范流程,为自由择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各项就业保证服务。五努力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丰富退管服务内容,打造企退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