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1
小学英语课堂交互性语言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创设语境,设置恰当的交际任务,引导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言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识记目标语言的音形义,感知修辞色彩,了解相关主题交流中的文化习俗,领会语言的表意功能。
真实交流的意义在于信息交换与观点互通,英语课堂中对目标语言的呈现与练习,需要包含一定的信息流量,才是真实的交流。真实的交流能让学生免于机械的模仿,免于对只言片语形式的专注,而真正直面人际交往的实景,用英语遣词造句,表达自己所知所想。真实的交流活动让语言学习辅助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多维度能力的增长。
本课教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教师通过游戏和任务,张弛有度地控制着交互性语言活动中信息的内容与范围,流向与流量,让小学英语教学中着眼目标语言再现的控制性练习也能基于真实的语言交流而展开。教师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有效利用信息交互,引导学生真实交流。
第一,教师利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和个人观点作为言语交互的信息内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乐于听取,积极分享,勇于表达。
据相关研究统计,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有70%依靠教师的提问引起。教师提问为学生设定语言表达的任务,学生是否积极回应,首先取决于是否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常,人总是对自己生活相关的人和事产生兴趣。本课开篇,引入动物的相关话题,教师就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喜爱动物)和生活情景(养宠物,经常参观动物园)。
T: I like animals, too. I like animals very much. I have pets at home. I often visit the zoo to see animals. I love animals. 教师通过“自己养宠物”和“经常参观动物园”为事实依据,佐证 “自己喜欢动物”,甚至是“喜爱动物”,教师在陈述过程中用自己的生活事例和语气强化,让学生感受like和love在表示喜爱时程度上的区别。
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与家人在动物园的照片,分享自己与动物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对动物的共同爱好能很快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课堂现场可以看到学生听得很专注,教师多使用陈述性语言,描述自己所思所想,为学生表达自己对同一话题的感受做出言语结构的示范。
第二,教师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课堂中的练习活动创设信息差,引导学生真实交流。
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对相关话题认知基础的差异;喜好观点的差异,甚至包括认知风格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差异,都可能学生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差异就决定了交谈中信息的交互与分享,流动与增补。在复习动物相关词汇的环节中,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Talk about the animals you like.利用学生各自对动物相关词汇储备的不同,为词汇复习活动的语言交流创造信息差。因为本课话题重点在描述动物的习性,而不是讨论个体的人喜欢哪些动物,而且要着重讨论上一个单元中学习的几个动物,因此,教师通过一个看图说话的练习(Games: Are you a good witness? 游戏:优秀目击证人),加强对语言交流内容的控制性,将话题圈定在课文第一部分练习中所涉及到的动物形象和词汇,包括:elephants(大象) snakes(蛇) cats(猫) pandas(熊猫) dogs(狗) and bears(熊)。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播放图片,给生10秒钟时间观看,再让学生根据回忆,说出他们看到动物的英文名称。教师控制了单位时间内信息的流量,学生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差异导致各自在10秒之内看到图片上的动物是不同的,在10秒钟之后能够记住并表达出来的内容也有差异,因此,学生口语交流产生了信息差。学生过往言语中信息的交互让原本只是复现关于动物的名词的机械重复练习变成了有意义的真实交流。对描述动物习性相关句型的练习,也是用“Tell me more”和“find the odd one out”两个游戏来执行,都是利用了学生对不同动物相关常识知识量上的差异,通过游戏任务,交换信息与观点,让学生分享彼此真实所知,真实所想。
第三,用真实的生活常识补充对课文的诠释,辅助学生理解,拓展相关话题的信息容量。
对课文文本的处理,教师通过阅读视听后完成两组单词的连线配对任务,引导学生理解并复述课文核心句式。这是一个强控制性的练习活动,学生言语的内容都被教师预设。视听和认读等多种针对性练习辅助学生巩固对目标语言的识记。但这仅是学习的初步环节。小学英语教材文本,受制于学生语言量的渐进,内容较为单薄,狭窄。比如本课关于动物习性的描述仅有:Snakes love the sun. Elephants like water.无法展示动物生活与行为偏好的更多图景。教师紧接着用游戏 “Tell me more”,让学生交流,描述他们所知道的动物各自喜好与习性。这是一个半控制性活动,话题被设定,但交流所运用的句型没有明确的限定,言者竭尽所能地描述;听者竭尽所能地猜测,产生的话语内容超越了课文文本,丰富了学习者的输入信息。
不仅如此,在文段表达、拓展阅读与绘本制作的环节,教师更是补充了大量真实的动物的图片,以支撑学生的语言活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信息的输入与产出超越了课文文本,引发了学生对相关话题的真实关注和阅读实践。
第四,真实的交流不仅需要正确的言语,还需要清晰的逻辑。语言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在语言内容、任务形式方面精心设计,更需要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表达的逻辑,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在诸多方面都体现出对学生语言交流过程中思维发展的引导。比如教师在开篇陈述自己的观点,即喜爱动物,在陈述之后,旋即用“家有宠物”和“经常光顾动物园”两个事实加以佐证,为学生示范如何用事例具体表述思想和观点。之后谈到‘Pandas love bamboo.’的时候,教师也用了一个事实进行诠释,即“Pandas eat a lot of bamboo.”, “They spend twelve hours to eat bamboo every day.”
后续练习中,教师通过连线任务,让学生练习使用单句表述。开展游戏“Tell me more”的时候,因为完成猜测任务的需要,需要尽量多的运用目标语句进行表述,学习者语言表达的量增加了,在这个任务中,学生需要考虑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动物的习性。接下来的任务是文段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文段的句型框架,从栖居地(live)、食物(eat)、长相(have)、能力(can do something)和喜好(like/love)等方面展开描述,是上一个练习中逻辑思维任务的延续,辅助学习者建构相关话题语篇表达的内容结构。
关于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2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兽药专项整治工作对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和周密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精心组织、严格督察;职能科室具体组织实施,为兽药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定方案、明确部署:提前制定了《关于印发〈2009年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一体〔2009〕14号)文,明确了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重点,并要求严格执法、务求实效,切实做到了有工作部署,有整治重点,确保了落实到位。
(三)纳入目标、落实责任:将兽药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明确了区一体局有关科室、中心、大队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职权范围自行开展专项整治;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并协助有关科室、中心开展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兽药等农资违法行为的执法监管;各涉农街办负责本辖区内的兽药等农资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并协助配合好区一体局有关中心和执法大队开展联合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区一体化工作局对其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切实加强了各层次目标管理,做到了任务明确、确保了各司其职、履职到位。
二、切实加强了宣传、学习。
(一)结合上半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及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广泛宣传了开展兽药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兽药等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并引导群众索取购买农资的票据,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等活动,采取在街口、场镇设立宣传咨询点、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新颁布农业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卫生法》、《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守法。
上半年共开展集中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5次以上;共设立宣传咨询点5;悬挂宣传横幅5幅次;张贴宣传标语、挂图100余幅次;散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展示宣传展板5块;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知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新颁布农业法律法规及与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密切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普及了兽药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及识假辨假常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兽药等农资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及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了自觉抵制和打击制假售假活动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较好的宣传实效。
三、突出整治重点,严格执法检查,强化了兽药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专项检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交叉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重点加强兽药经营秩序治理、兽药使用管理、兽用生物制品监管等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把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一)加强了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
组织了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对现已未生产及新增生产、经营企业在《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名册》中进行了注明及补充。经调查全区我区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7个(全部为饲料生产企业),无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网点4个(其中2个兼营饲料)。经对全区范围内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调查、核实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我区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管理,为确定此次兽药专项工作的监管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了对兽药经营秩序治理。
照《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公布首批〈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农业部公布的《假兽药清单》、《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曾巴士兽药饲料经营部”等4个兽药(2个兼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网点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那***一是对照《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公布首批〈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等禁用兽药公告,对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禁用兽药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整治。整治检查中未发现经营禁用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对照农业部公布的《假兽药清单》及2008年以来被通报的假劣兽药(包括非法企业生产的假兽药、合法企业生产的套用文号产品等假劣兽药),对抗生素类、驱虫类、解热镇痛类药物的片剂、粉剂、散剂、预混剂、注射剂等兽药(渔药)品种进行了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落实了目标责任。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兽药专项整治工作对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和周密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精心组织、严格督察;职能科室具体组织实施,为兽药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定方案、明确部署:提前制定了《关于印发〈2009年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一体〔2009〕14号)文,明确了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重点,并要求严格执法、务求实效,切实做到了有工作部署,有整治重点,确保了落实到位。
(三)纳入目标、落实责任:将兽药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明确了区一体局有关科室、中心、大队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职权范围自行开展专项整治;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并协助有关科室、中心开展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兽药等农资违法行为的执法监管;各涉农街办负责本辖区内的兽药等农资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并协助配合好区一体局有关中心和执法大队开展联合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区一体化工作局对其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切实加强了各层次目标管理,做到了任务明确、确保了各司其职、履职到位。
二、切实加强了宣传、学习。
(一)结合上半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及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广泛宣传了开展兽药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兽药等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并引导群众索取购买农资的票据,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等活动,采取在街口、场镇设立宣传咨询点、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新颁布农业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卫生法》、《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守法。
上半年共开展集中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5次以上;共设立宣传咨询点5;悬挂宣传横幅5幅次;张贴宣传标语、挂图100余幅次;散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展示宣传展板5块;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知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新颁布农业法律法规及与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密切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普及了兽药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及识假辨假常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兽药等农资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及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了自觉抵制和打击制假售假活动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较好的宣传实效。
三、突出整治重点,严格执法检查,强化了兽药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专项检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交叉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重点加强兽药经营秩序治理、兽药使用管理、兽用生物制品监管等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把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一)加强了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
组织了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对现已未生产及新增生产、经营企业在《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名册》中进行了注明及补充。经调查全区我区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7个(全部为饲料生产企业),无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网点4个(其中2个兼营饲料)。经对全区范围内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调查、核实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我区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管理,为确定此次兽药专项工作的监管重点奠定了基础。
关于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3
[关键词] 农村 兽医防疫工作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77-0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传统畜牧养殖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工厂化转型。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十报告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加强乡镇农村畜牧养殖产业兽医防疫工作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我县这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种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民群众生活收入水平不高的地区,加强兽医防疫工作是推动当地畜牧养殖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确保人们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有力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县畜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动物防疫体系,但是受传统观念、基础设施、体制编制、畜牧养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影响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畜牧养殖产业卫生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对卫生防疫工作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一味的发展经济,各级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移向经济建设,对于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不够,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一些看似优惠的政策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往往只有相关负责部门独自作战,使工作流于形式。在畜牧兽医机构设置、编制审核、财政投入等方面支持力不够。对于一些重大动物疫情只是采取一时的有效应对措施,疫情控制后便又无人过问。
2.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意识淡薄,不够重视
由于我县经济相对落后,畜牧养殖仅停留在小规模、粗放型的水平上,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存在工作面广、任务重、养殖户不支持、不配合等难题,使免疫的密度和水平难以提高。我县对动物防疫工作还处于封闭的状态,总体的认识仍处于较低层面,将重要的防疫打针简单的认为是免费上门服务,广大养殖户受家庭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重,难以理解这种做法,仅将畜牧养殖作为副业,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使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疾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随意抛弃病死牲畜、家禽的现象很普遍,为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严重的困难。
3.法制观念淡薄
广大养殖户认为畜禽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进不进行防疫自己说了算,其他人无权干涉,使广大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在走村窜户展开工作时,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养殖户进行宣传防疫常识和说服教育,使其接受防疫。
4.财务投入不足,防疫经费得不到保障
国家税费改革后,卫生防疫的税收难度进一步加大。我乡卫生防疫工作者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报酬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使一些免疫工作无法正常展开,防疫的质量和水平得不到保障,降低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挫伤了广大养殖户参与防疫工作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逐年增加财务投入,但是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加大差距,满足不了实际的工作需求,平均用于免疫死亡的补贴仅为300元/头,经费得不到保障,是免疫死亡补贴明显低于市场价值,广大养殖户反应强烈,也阻碍了疫病检测、诊断等工作的顺利展开。
5.防疫工作队伍薄弱,工作量较大,防疫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我站三个人,除去值班的人员,能够出去开展工作的也就二个人,加上我乡畜牧养殖规模较小,比较分散,一般为家庭养殖,防疫面积较大,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每人的报酬较低,工作阻力较大,使不少防疫员产生厌烦的情绪,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一些基础性防疫设施不健全,使防疫水平长期提不上去,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在基层长呆,防疫器具的简陋满足不了日趋壮大的养殖产业,出现畜禽有病求医难、治疗难的现象,使广大畜牧养殖户对基层兽医防疫工作逐渐失去信任,严重阻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县乡网络信息体系中缺乏必要的防疫信息和技术指导,也影响了防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畜牧养殖卫生防疫工作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1.健全法律体系
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操作性和强制性不强,应该制定一些操作性强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加强对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约束和保障,将工作进一步细化,是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严格责任问责制
将防疫工作层层划分,落实到具体的人,是责任分工更加明确,同时加强监督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防疫工作的有效展开。
2.1 实行兽医责任制
将全乡的防疫范围按片划分,每片的防疫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严格技术要求、目标任务、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形成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的良性局面。
2.2 制定科学的检查指标
免疫密度的确立必须符合实际工作要求,要根据动物种类、防疫档案、养殖户信息、疫苗领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3.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3.1 建立健全城乡村级动物防疫网络信息系统,在村设立防疫室,主要承担每年春秋两季的普遍防疫、畜禽出入栏的免疫、防疫档案建立、动物标志佩戴、养殖场的消毒、病死畜禽的监督处理、疫情检测和记录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与养殖户沟通及时了解动物疫情。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壮大防疫工作队伍,加强队伍的整体建设,使之与畜牧养殖发展适应。制定各项保障机制,提高对工作者的保障水平,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建立长效动态机制。
3.2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要定期举行短期培训班或者讲座,根据工作任务分工进行分层次的授课,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法律法规常识等基础性教育,不断丰富其知识素养。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防疫工作队伍。
3.3增加防疫设施的配备与更新,及时补充防疫工作中缺少的工具器材,补充消耗的疫苗,杜绝村里无疫苗的现象。
3.4 加强法律和科技普及工作。广大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尽可能的向养殖户传授一些法律知识、防疫技巧,努力改变一些养殖陋习,使规范化养殖得到推广,逐步提高养殖户对畜牧兽医站的信任度,逐步形成养殖户支持、配合、主动防疫的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俊柱.浅谈规模化养猪从业人员问题[j].猪业科学,2008(4):25.
[2] 罗光波.浅谈农村兽医技术工作[j].贵州畜牧兽医,2001(4):25.
[3] 张保怀.浅析农村畜禽防疫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5):65.
关于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4
关键词:科学定律;规则观;倾向
当我们讨论自然定律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自然定律的定义与特征。在国内外文献中有三种对自然定律的本性说明。而定律的特征是什么?著名科学哲学家罗姆•哈瑞认为,定律首先需要有普遍性。就是说,只要发生的事件涵盖在定律的范围中,事件一定会按照定律描述的那样发生。再者,自然定律还具有必然性,即在其他条件均同的情况下,事件必定会发生。
一、作为概念关系之表达的自然定律
古希腊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能认识自然知识为最高目标。而自然哲学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无法从始终处在流变中的感性事物中获得知识。认识到这一点的是巴门尼德。巴门尼德认为,能认识、把握的是关于永恒不变的“存在”的思想。之后苏格拉底在巴门尼德的原则上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定义或概念,就是说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定”。所以,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他追问过许多诸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美”等问题。他并不是想指出关于“正义”“勇敢”“美”的具体事物,而是想找出这一类事物的“本质规定”。因为,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所理解的知识乃是对事物普遍的本质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对自然定律做出哲学解释的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虽然没有直接对自然定律进行讨论,但他对定义进行了探讨。一个定义就是对事物的本质性质的陈述。如打雷的本质是“火熄灭之后产生的声音”,那么我们可以对打雷作出的定义就是“火熄灭之后产生的声音”。在这之中,“本质”一词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质”是指这样一些性质,这些性质一旦变化就会丧失自身的同一性。你的“本质”就是规定你所以为你的那些东西。如苏格拉底有时心情愉悦,有时心情低落。这时候愉悦和低落的心情是变化的,心情的变化不会影响苏格拉格之为苏格拉底,所以这就不是苏格拉底的本质。而“人”才是苏格拉底的本质。进一步说,我们谈论的科学知识只与类型、种类有关,与个体无关。当我们就一个个体作出判断时,我们实际上是对个体从属的种类作出判断。具体来说,亚里士多德对事物的定义采取了一种叫做属加种差的方法。比如,如何对“人”作出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我们来分析他是如何做出这一定义的。首先,我们考察人属于哪一种类。众所周知,人属于动物这一类。然后,我们要问,在动物这一种类里面,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亚里士多德认为区别在于人是有理性的。在“动物”这一概念里,人被划分在“有理性的东西”这一区域以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所以人的定义是有理性的动物。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定义就是表达了那些界定物质实体之本质的概念间的关系。
二、作为一种规则的定律观
在哲学史上,另一个讨论自然定律的重要人物是休谟。他对自然定律的讨论是基于因果性展开的。休谟认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涉及三个重要概念:(1)有某种恒常的伴随性存在于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中;(2)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在时间上是连续的;(3)原因事件必然导致结果事件。休谟相信(1)(2)是正确的。他相信人有某种心灵的感觉印象与事件的伴随性和连续性相关联。但休谟不承认必然性的存在,理由是无论多么仔细地观察一个因果事件,我们也无法观察到与必然性有关的东西。我们的感觉印象中没有必然性这一概念。当一个因果事件发生,我们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紧紧跟随另一个事件。举个例子,太阳升起之后,石头变热了。我们不能说太阳升起之后必然导致石头变热。而是说太阳升起之后,石头紧接着变热了。并且,结果事件在逻辑上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不导致矛盾的情况下,断言原因事件存在和否定的结果事件存在。如上述例子,我们完全可以在大脑中想象太阳升起之后,石头结冰了。所以,休谟将必然性这一概念诉诸为心理学现象:当我们观察一个原因事件时,由于我们的大脑之前对类似因果事件的伴随性有了重复性经验而产生了心灵习惯,于是我们预期正被观察的事件与大脑中的因果事件一致,所以我们断言结果事件会发生。就是说,由于我们日复一日地看见太阳升起之后石头会变热。这一因果事件在我们大脑里重复出现而产生了心灵习惯,所以,当太阳升起之后,我们断言石头会变热。简言之,休谟认为自然定律没有必然性,只有恒常伴随性存在,自然定律不过是断言了一些恒常伴随性存在罢了。我们将这种观点称为定律的规则观,它认为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事物是按照定律去运动的,有的只是被人们经验到的对事物间恒常伴随的实际规则。有人反对这种观点,具体可概括为两点。(1)它没有区分偶然的规则和规律规则。什么是偶然的规则?比如说,世界上所有黄金做的球直径都不超过1000米。在经验世界中,这确实是一条没有例外的规则。但是,我们假设,如果条件允许,有人真的造出了一个直径超过1000米的金球,这就了这样一条规则。所以我们不会相信这是一条规律的规则观,它对世界只是偶然成真的。(2)规则并不是构成定律的充分必要条件。首先,因为要构成定律,需要的不仅是有规则的关联,还需要反事实条件句的支持,所以它不是构成定律的充分条件。其次,规则也并不是构成定律的必要条件。如果能成立,那就是说定律描述了事件之间毫无例外的规则。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判断?可以参考伽利略的落体定律,然后再拿一片树叶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会发现,树叶下落的过程是违背落体定律的。我们可以说,就算是最具科学性的物理学也不能说规律就是毫无例外的规则。依靠常识观我们可以知道,树叶下落之所以不会做匀加速运动是因为它除受重力之外,还受气流和空气阻力的影响。科学定律受到了干扰,所以观测到的现象没有符合规律。规律规则观的捍卫者提出可以用条件句的形式重申定律的表达,即假如其他干扰性因素没有发生,B事件总会伴随着A事件发生。这样看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对于“其他干扰项”,我们如何才能精确地阐明一个必须满足所有干扰项的定律,难道要将所有的干扰项都一一列举出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其二,如果我们必须用条件句去阐述一条规律,是不是就是承认了这些规律只有在这些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成立?这似乎违背了定律的普遍必然性。是不是也就是说,这些规律只有在实验环境中才适用,实验环境外就不适用?我们用修正后的规则观来解释落体定律,只有当物体消除了空气阻力等干扰性因素之后,物体自由下落才会做匀加速运动。也就是说,规律的适用性限制在了那些满足于特殊条件的实验环境中。因此,对那些发生在实验环境以外的情况,定律就无能为力了。这个结论与我们的常识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如果定律只在实验环境以内适用,那我们如何才能解释建筑师对物理学的应用、牛顿定律对彗星运动的应用以及所有科学家所从事的一切科学事业。显然,规律的规则观不能作出说明。
三、作为自然倾向之表征的定律
定律的规则观无法解释定律是如何在实验环境条件之外被应用的。而倾向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倾向论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自发的,之所以会发生运动,是因为事物有倾向或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运动。自然定律就是对这些倾向或能力的表征。倾向论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的能力或倾向在开放的系统中运行,他们相互作用着,其结果就是呈现给我们看到的一切。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具有以匀加速落向地面的倾向,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的是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具有相互作用的倾向。由此看来,我们就不会像以往一样简单地用定律去解释事物所呈现的现象、结果。因为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由事物的许多倾向或能力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树叶下落并没有呈匀加速状态,这是因为树叶下落是由匀加速、空气阻力等许多倾向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能说明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了。在我们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将不同的能力或倾向单独隔离开来,放到创造出的封闭系统中加以观察、研究,为的是把正在研究的、对应于规律的倾向与其他倾向区分开来。这样,只有通过实验干预才能达到目的。休谟在处理定律必然性时认为必然性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人们对于伴随事件的重复性经验而产生的心灵习惯。而倾向论者认为,在讨论定律时,我们处理的并不是一个个事件,而是性质。定律说的是性质与性质之间的关联。如一块铁这一性质与是一个导体这一性质就恒常存在关联。我们可以做实验观察到铁是导电的。所以,铁是导体这一定律是关于性质的,而与具体事件无关。性质分为两类,偶发性性质与倾向性性质。比如笔者在家里不小心把玻璃杯打碎了,这里的玻璃杯呈现出易碎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偶发性性质。因为这是玻璃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表现出来的性质。当说玻璃杯具有易碎的性质时,这里指的性质就是倾向性的性质。因为,即便不用去做实验观察,也知道玻璃杯易碎。而倾向论者认定的性质类型就是倾向性性质。倾向论的定律观有这样一个优点,即它捍卫了一种科学的实在论观点,所有科学家所一致努力的科学事业是有意义的。它阐明了正是自然本身使得物质系统按照规律活动。它还说明了科学实验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回答了科学定律如何把在实验室中获得的定律应用在实验室之外。
参考文献:
[1]张志林.当代哲学经典(科学哲学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关于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5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计划召开养殖业主会议、入户宣传等方式普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常识,提高思想认识,使养殖户进一步认识到病死畜禽处置工作是重大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乡村形象,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计划印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告知书”送达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场、专业户、屠宰场,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经营户的法律意识。
二、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责任落实。街道成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无害化处理工作制度,签订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责任状,按照“科学规范、定点分设、就近处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病死猪处理规范化、无害化、长效化的要求。
(一)街道成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居挂点领导、包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动物防疫员任无害化处理工作组成员,负责落实监督病死猪无害化处置工作,着力推进强制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制度,通过与养殖户签订无害化处理工作责任状,强制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水南村共建有干尸井1010m3。2013年,将进一步规范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建设标准,对规模以下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拟由村财出资建设公益性干尸井。
1、全面排查阶段(1—2月)。做好规模畜禽养殖场、养殖散户的调查摸底工作,检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情况,具备无害化处理设施(干尸池)的养殖场,根据养殖规模检查处理设施是否符合建设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提出整改措施和计划;针对规模以下养殖场,要求采取简易处理池或深埋方法处理,积极引导养殖户单独或联户建设干尸井。
2、集中治理阶段(3—4月)。根据摸排情况,建立挂点领导、村干部、动物防疫员包村包场制度,全面落实整治任务,负责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置的监督检查,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置设施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和动态监控,要求养殖户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全面完成病死猪无害化处置设施的达标建设。
关于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6
这不算最糟,更糟糕的是《黑客帝国》中的世界。在那里,人类甚至愚昧到发现不了机器已经将自己取而代之。他们进行着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把一切看成正常的,忘记了他们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人类的“存在”仅仅是装在这些生活在营养舱里的人类大脑中的程序,由一个大型的计算机进行操作和管理,而机器需要这些人的唯一理由是要用他们作为生物电池。
当然,好莱坞为了把观众吓得目瞪口呆,什么故事都编得出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距离电影中的还很遥远。但这些电影也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科学问题:“当机器人变得和人一样聪明时会发生什么?当机器人醒来后有了意识会怎样?”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机器人将沿着进化树逐渐攀升。今天它们像蟑螂一样聪明,在将来,就会像老鼠、兔子、狗和猫、猴子一样聪明,然后和它们的对手人类一样聪明。这需要几十年缓慢的攀登,但机器在智力上超过我们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在具体的时间方面,专家们的意见存在分歧。科幻作家弗诺·文奇表示,在30年内,我们将会遭遇超人的智力。在此后不久,人类的时代将结束。这个事件不会在2005年以前发生,但也不会推迟到2030年之后。但在另一边,物理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却说:“如果在下一个100年到200年出现任何这种遥远的事情,我都会非常惊讶。”他们都认同的是,这些事件终究将会发生。但在那之前,有一个值得讨论的基础问题。
意识和智能究竟是什么?
其实,存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关于“意识”这个词汇没有一致的意见。哲学家和数学家就这个词汇争论了几个世纪,仍不能达成一致。可见,“意识”是一个玄妙的术语,它难以确切定义,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物理学家加来道雄提出了一种判定和量化的标准。他认为,意识至少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一是感觉和认识环境,二是拥有自我意识,三是会设定目标,计划未来,制定达成目标的策略。他以数字1到10对意识程度进行了量化。比如,锤子不能感觉环境,因此它的意识等级为0。但是一个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感觉环境,并且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对环境产生影响,它意识等级为1。由此他也认为,具有反馈机制的机器有初步形式的意识。
在这个体系下,一些低等生物,比如蠕虫,它们能够感觉食物、配偶、危险的存在,并根据这些信息而做出相应行动。它们能够检测的参数多于一个(如光线、声音、气味、压力等),应该有较高的排列等级,大约2或3。这种感觉的最高形式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能力。人能够立刻估计环境的大小,并采取相应行动,因此在这个排列中排得最高。
然而,这却是机器人得分最低的地方。在现今的研究中,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障碍。机器人能够比人更好地感觉环境,但是它们不能理解或认识它们看到的是什么。在意识的这个尺度上,机器人的得分最低,接近于昆虫,因为它们缺乏模式识别的能力。
另一个依据是自我意识。如果放一个镜子靠近大多数雄性动物的旁边,它们将立刻暴跳如雷,甚至攻击这面镜子。因为镜中的图像刺激动物保卫它们的领地。但是,猴子、大象、海豚和一些鸟类会快速意识到镜子中的影像代表自己,并停止攻击。在这个尺度上,人类排得最高,因为在他们与其他动物、其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相处中,他们有高度发展的自我认知意识。
最后一个排列依据是为将来制定计划的能力。众所周知,昆虫不为将来设定详细的目标。大多数的昆虫根据直觉和周围环境的直接线索,瞬间对周围的直接境遇做出反应。但灵长类会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临时准备。比如当猩猩看见了香蕉,却伸手够不着时,它们会制定策略去抓这个香蕉,例如用一根棍子。因此在这个排序上,猩猩比昆虫拥有更高级的意识。但是总的来说,动物对遥远的过去和将来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然而,人类对未来有非常充分的的意识,并且能连续制定计划。我们的头脑中无时不刻运行着对现实的模拟。事实上,我们预期的计划可以远远超出我们的生命跨度。我们能判断其他人的能力,预计形势的发展,制定正确的策略。这种形式的意识涉及预测将来,也就是说,产生多个模型去模拟将来的事件。这要求对常识和自然规律有非常周密的理解。它意味着你要不断地问自己“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管是计划出门逛街,还是日常上班,这种类型的计划意味着你的头脑能够在同时容纳现实可能发生的多个模拟状况。
所有现象仿佛都在说明,在自然界中只有人类掌握了这个艺术。
机器人也能具有意识吗?
在确定了目标后,研究人员的目标就变成了创造具有所有这三个特征的机器人。相对来说,第一项较难达到,因为机器人虽然能够感觉环境,但理解不了它的意义;自我意识比较容易取得;最后是获取常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拥有为将来制定计划的能力
因此,我们看到常识是高级意识的前提。为了让机器人模拟现实和预测将来,它必须掌握有关周围世界的几百万条常识的规则。但是有了常识还不够,常识只是“游戏规则”,而不是策略和规划的规则,它更关乎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存。
比如下棋机器“深蓝”,它能打败世界象棋冠军,但它不能做别的事情。它能够运行一个模拟的现实,但仅仅是针对下棋。世界上的很多大型计算机都是这样的。它们模拟一个物体的现实时非常优秀,例如,模拟核爆炸、喷气式飞机周围气流的模式,或气候。这些计算机模拟现实的能力比人的还要好,但可惜的是,它们是一维的,因此在真实世界的生存中是没有用的。
今天,对于如何向机器人灌输常识,使其产生意识的方法,研究人员所知有限。大多数人举手投降,并且表示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会有办法显示“突然出现的自然发生的现象”,就像有时本能地从混沌中产生秩序一样。当问到这些突然出现的自然发生的现象什么时候将产生意识时,大多数人只能是哑口无言。
当然,意识正如我们看到的,也是一级一级上升的,而不是一个突然演变的事件,需要很多个存在几十年的机器人才能沿着意识的阶梯攀升。毕竟大自然用了几百万年时间才建立了人类的意识,在塑造机器人的意识方面,我们也不应操之过急。
那么换个思路,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怎样创造有意识的机器人,但是我们能够想象当机器人比我们还先进时会是什么样子,以此为框架测量意识。终结者终结者
这些机器人在第三个特征上是胜过我们的:它们能够对将来进行复杂的模拟,远远超过我们,更全面、细致和深人。它们的模拟比我们更精确,因为它们更好地掌握了常识和自然规律,因此能够更好地搜索模式。它们将能够预测我们忽略或未觉察的问题。此外,它们能够设定它们的目标。如果它们的目标包括帮助人类,那么万事皆好。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阻碍了它们制定的目标,情况或许就会不太妙了。
这产生了下一个问题:当它们超越人类时,一切将会怎样?
如果机器人超越人类?
进化的定律只有一条,即适者生存。也许人类会成为落后的一方,最终被锁在动物园里供机器人观赏。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孕育演化出了这些超人机器人,然后退场。而它们把我们看成是在它们的演化进程中的原始祖先。
在某一天,我们不再是地球上智力最高的生物,而且我们的创造物也许能够复制它们自己,并创造出比它们还聪明的机器人。然后,这个自我复制机器人的大军将创造无穷无尽的下一代机器人,每一代都比前一代聪明。理论上,机器人能够在很短的周期内创造更聪明的下一代,最终,这个过程将呈指数级膨胀,直到最后,在它们贪得无厌的变得更加聪明的要求下,吞噬了这个行星的资源。
这就是“奇点”,这个词原来来自相对物理学世界,代表重力为无限大的点,任何东西都不能从这里逃逸,包括光,所以它代表了一个视野,超过这个视野,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发明家雷·库兹威尔是奇点理论忠实的代言人。他喜欢根据技术的指数增长进行预测。在1999年,他写了一本畅销书《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的智力》,预测候机器人于什么时将在智力上超过我们。在2005年,他写了《奇点临近》,并且详细阐述这些预测,称计算机超过人的智力的决定性的一天很快就会来临。
他预测,到2019年,1000美元级别的个人计算机就将具有和人的大脑一样强的能力。此后不久,计算机将把我们甩在后面。到2029年,同样价格的计算机将比人的大脑强大1000倍。到2045年,这一价格的计算机将比每个人合起来的智力强10亿倍,即便是一台小型计算机也将超过整个人类的能力。
在他的想象中,2045年后的计算机将变得非常先进,甚至能够复制自身、智力不断地增加,产生失控的奇点。为了满足它们永无止境的贪婪及不断增加计算能力的欲望,它们将开始吞噬地球、小行星、行星、恒星,甚至影响宇宙本身的历史。
库兹威尔相信,在这样的未来中,我们要想的不是如何对抗智能机器的入侵,而是要与这个技术融合。我们要把这些智能的设备放在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里,让我们活得更长寿,更健康。
没有人知道最后到底会怎样,未来是否会像《终结者》或《黑客帝国》所描述的那样,成为人类时代的黄昏绝响,但也许在我们面前还存在着另外一条光明的道路。
我们可以与人工智能友好共处吗?
在现实的研究领域以及许多科幻作品里,科学家们采取各种方法保证机器人不会造成危险。比如他们放一个芯片在机器人的大脑里,如果机器人有了谋杀人类的念头,就自动将它关闭。或者也可以创造专门的机器人猎手,用来压制不正常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猎手专门设计成有超级速度、强度和协调能力,并且了解任何机器人系统的弱点,能够捕捉错误的机器人。当然,人类也可以训练这个技巧。电影《银翼杀手》中有一个受过专门训练的政府特工人员队伍,哈里森·福特扮演的主角正是其中一员,他们有压制任何机器人流氓所需要的技能。
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正是这样想的,他预想每一个机器人在工厂被加工时就被植入了三个定律,以防止它们失控。他在小说中设计出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以防止机器人伤害自己或人类。
但更多的科学家倾向于设计“友好的人工智能”,让它从一开始就只执行对人类有用的和慈善的任务,最终呈现良性的结果。这与阿西莫夫的思路略有不同。阿西莫夫的三定律是强加给机器人的,也许违背它们的意志。相反,在“友好的人工智能”中,机器人是不受限制的,可以施行谋杀和伤害行为,也没有什么规则能强加人为的道德。但是,这些机器人从一开始就要求它帮助人类而不是毁灭他们,它们的最终目标是慈善的。
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到目前为止,军事部门是人工智能系统最大的资金提供者,并且这些军用机器人是专门设计用来搜索、追踪和杀人的。不难想象,将来的机器人士兵的使命就是要识别敌人,并且分毫不差地消灭他们。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格外小心,保证这些机器人不要调过头来对准它的主人。例如,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是由遥控操作的,人要不断地指示它们的飞行,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些无人驾驶飞机按照它自己的意志选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