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海家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海家的故事

航海家的故事范文1

今天我读了《第一次环航非洲》这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里的航海家非常聪明。要想知道那些航海家聪明原因那就随着我一起看看下面的主要内容吧!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法老二世要一些航海家环航非洲而且不许后退,正当他们航行了一年。发现太阳在北边原来他们已经越过赤道了,他们已经到了南半球了.可过了几天他们没有粮食了他们就停下,种麦子。不到三个月麦子就熟了收获后他们就继续航行了,就这样他们又航行了一年多终于回到了埃及。他们结束了三年的航行。

从这边故事里我感受到那些航海家遇见困难而不后退的精神,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那种知难而进的精神。

航海家的故事范文2

不过如果稍后深入查考出土的原始史料,简单的“正统”解释会需要很多附注说明。例如:哥伦布阅读《马可波罗游记》,完全相信游记里所描述形容的那个华丽丰饶的东土,深深迷恋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与日本,所以才立志要找到一条比较方便能够去到远东的航路。

哥伦布一生四度西航,每次都在今天的美洲大陆登岸,可是不管别的航海家、制图者如何说明,他始终坚信自己已经到了亚洲。

他为什么如此“铁齿”?因为他实在不是个太好的航海家,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航海家。与“正统”解释相反,15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专业航海、制图圈,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确认地球是圆的。换句话说,大家早想到也都同意,由欧洲出海向西航行是可以绕着地球到达东方去的。理论上知其存在,却没有人起航去证实,理由是:这条航路太遥远了,超过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制。

误打误撞的哥伦布

为什么哥伦布敢去?因为他的地理计算太差了。当时一般欧洲地理相信:欧亚大陆横贯占据地球球面的一百八十度(事实上只有大约一百二十度),如果要从欧洲最西边出发,向西到达亚洲的最东边,就要航行地球一半(一百八十度)的距离。这个距离,不可能是当时只有八十英尺长的远洋船所能负担的。

哥伦布却不接受别人通行的看法。他认为,从《马可波罗游记》可以推断出日本在中国东方三十度。如果不从伊比利亚半岛出发,而是从加纳利群岛出发的话,航程可以再减九度。他又自作主张认定原本对欧亚大陆面积估计太小,最后算出来,只要航行六十度,地球圆周的六分之一,就能够从欧洲去到日本。然后,他还混淆了英里和海里的长度,东算西算,认为只需航行两千七百英里就够了。今天我们确切量出来的距离,从加纳利到日本最东缘,是一万三千英里!

抱持着错误的信心,哥伦布才敢出发,也才争取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程很远,哥伦布船上船员很恐慌,一直看不到陆地让他们心生恐惧,甚至开始怀疑船会不会航行到世界的尽头,“咻”地就跌入无底深渊里去。哥伦布为了安慰其他船员,特别搞了两本航海日志,一本放在外面,大家都可以去翻,另外一本私藏在船长室里,只有他能看。外面那本日志上,哥伦布刻意写“假”的航程距离,大概只有写在私密日志上“真”的距离的一半,这样船员们就不会觉得:怎么走了那么远都没看到一片陆地呢?陆地在哪里?

用这种方式欺骗船员,蛮聪明的,只是后世计算发现,其实哥伦布误以为的“假”的航程距离,远比私藏的“真”的航程距离接近事实。“假”才是“真”,“真”反而是“假”啊!会搞这种乌龙,因为哥伦布根本无法正确使用当时最先进的仪器,他连在陆地上都测不准自己的所在位置。例如,他去古巴时,测出来的纬度是北纬四十二度!

老实说,哥伦布的成就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误打误撞”。他绝不是像“正统”解释那样天纵英明、走在时代前端发现真理。当大部分航海家和地理学家都相信地球是圆形时,哥伦布在航程中,竟然还自以为发现了“地球的”。在今天的委内瑞拉附近,他觉得海水隆起,北极星看起来偏离了位置。他相信航行到“”顶点后,船会接着滑下来朝地球的肚脐眼去,而那里,应该就是想象中“天堂”藏着的地方了!

那个时代的欧洲航海家、地理学家,以为北半球只有一块欧亚大陆,没人想象到欧亚大陆的背面,还有美洲大陆。哥伦布真正的贡献是发现了美洲大陆,矫正了错误的观念。可惜的是,哥伦布却从来没被自己的发现说服,继续坚持自己已经到了东方、到了日本或中国或印度的东缘,他的发现改变了整个世界,偏偏就是没有改变他自己。

历史并不那么有条理

这样一个人,抱持着多种错误的概念,懵懂地误撞出了历史的新页。几百年后,等他所制造出来的局面尘埃落定了,后人回头去书写他的事迹,却将他改写成了一个聪明、勇敢、冷静、执著的人。

航海家的故事范文3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描写了一艘苏格兰国籍游船“邓肯”号的主人德华?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得到了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哈里?格兰特船长发出的装有求救信的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船队去寻找格兰特船长及遇难船员。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心得1面对两个孤儿乞求的眼神,手执一份语焉不详的破烂文书,如果你是一个航海家,你会心生怜悯,答应他们出海冒险吗?途中又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着你呢?你许下的承诺会不会实现呢?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就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曲折、脍炙人口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苏格兰航海家格雷那万在海上拾得一份文书,得知大航海家格兰特尚在人世,在船长儿女罗伯特与玛丽的恳求下,驾“邓肯号”游艇出海寻找。他们横穿美洲,改道澳洲,当他们遇到格兰特船长的水手艾尔顿,却上了这个海盗的当。之后他们前往新西兰,又被食人族俘获,侥幸逃脱后,抓住了艾尔顿,并把他扔在荒岛悔过自新,结果巧遇格兰特,一起返回故乡。

读完此书,我感慨万分。作为一个勋爵,格雷那万拾到文书后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然而他为什么如此执著地去寻找格兰特船长呢?而且经历多次失败,仍然不气馁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当得知罗伯特与玛丽无依无靠,母亲已死,父亲又生死未卜的惨状时,他不但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惜一切代价陪同他们去冒险,实现他们的心愿。这种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也因为这种无私的爱,帮助主人公每次都化险为夷,平安度过难关。爱,正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扪心自问,我们否拥有这种力量,以助人为乐为准则?在别人遇到难题时,我们可曾耐心地帮助他们,多少次看到别人摔倒时,我们可曾上前扶过他们一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格雷那万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真诚关爱他人的人,肯定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一个篱笆三个桩,世界需要热心肠,让我们以格雷那万勋爵为榜样,热心帮助他人,共建和谐社会。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心得2《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描写了一艘苏格兰国籍游船“邓肯”号的主人德华?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得到了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哈里?格兰特船长发出的装有求救信的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船队去寻找格兰特船长及遇难船员。但英国政府一直很歧视苏格兰人,竟拒绝了爵士的请求。

格里那凡爵士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感到十分气愤,遇到了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后,他决定自己去找格兰特船长和遇难海员,于是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亲自带队出发寻找格兰特船长。船队沿着南纬37度线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坚毅、勇气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在此期间巴加内尔的粗心引得船上的海伦娜夫人、格兰特姐弟、孟格尔船长等人哭笑不得。返航后,这件事在英国引起了巨大轰动,格里那凡一行人也成了无人不知的英雄人物。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发出的求救,英国政府和格里那凡爵士采取的措施完全不同。格里那凡一行人的乐于助人深深感动着我们。也正是这千心万苦的跋山涉水换回了格兰特船长的生命和格兰特船长一家人的团聚。这种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的勇敢和坚毅也是我们应该效仿的。格里那凡等人为了救人不顾生命危险,而且主动救人,实在让人佩服。回想我自己,如果有人找我帮忙,我能帮则帮,不能就不管了,反正我能力不够,帮不上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不管行不行,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帮不帮得上别人呢?如果不行,起码也算我尽了力。还有,我遇到挫折时很长时间都回沮丧发呆,我现在总算懂了,做人要坚强,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只是你处在困难的陷阱里,没有发现而已。所以,遇到困难时要冷静,保持乐观的心情,总会有办法的。

一句话总结:为人处事要勇敢,不要泄气,往前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心得3前些天我读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

从中我读到了机智勇敢的哥利纳帆,沉着冷静的麦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和航海经验十分丰富的门格尔船长。他们驾驶着邓肯号去救援格兰特船长和其他两名水手。

他们一行人先来到了智利,但非常不幸的遇到了凶猛的草原红狼,幸亏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灵机一动,骑着一匹快马,引开了草原红狼。第二天早晨,小罗伯尔终于和哥利纳帆一行人会合了。接着,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坦狄尔山。坦狄尔山海拔三百多米,是一条古老的山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南部。在北部山峦的脚下,沙巴雷夫河的支流旁,有一座城堡-----独立堡。离开独立堡后,哥利纳帆一行人又来到了一所废弃的房子,因为没有别的住所,他们也只好歇在这里。几天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南太平洋,告别了忠实的向导塔卡夫。

哥利纳帆一行人带领着邓肯号来到了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这个群岛是一五零六年葡萄牙人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发现的,然而发现后一直无人问津,人们都认为这里是风暴的巢穴。直到一七八二年,英国人兰勃和两个同伴来到这里,着手开垦荒岛。后来好望角的总督听说他们发达了,建议给他们保护,他们便同意了,于是这里的草棚便插上了英国国旗。

哥利纳帆带领着他的同伴们来到了阿姆斯特丹岛,一八二七年,英国船只巴米拉号从岛前经过,远远望见有一股浓烟直冲云霄,船长知道这是遇难者的救援信号,于是就派出了救生的小艇,果然,不一会儿,小艇就接过来两个青年人。

最终,邓肯号在达抱岛上找到了失踪两年的格兰特船长。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只有依靠机智和勇敢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和危险。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心得4读过《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后,我对故事中的人物敬佩不已。故事描写了英国上院苏格兰12元老之一——爱德华·格里那凡爵士和夫人乘坐自己家的“林肯”号双桅游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哈利·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队去寻找。可英国政府一直对苏格兰人很歧视,竟然拒绝了爵士的请求。

格里那凡爵士队英国政府的这种态度感到异常气愤,他毅然带上自己的妻子——海伦娜夫人与失踪已久的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罗伯特和玛丽。还有船长孟格尔、少校麦克那布斯、大副汤姆·奥斯汀以及25名水手组成的一支小型队伍。格里那凡爵士亲自带队完成寻找格兰特船长的人物。

启程第二天,少校发现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大约40多岁,一看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因为他上错了船,他本来想坐去印度的船,但却上了“邓肯”号。但是他的到来却给寻找格兰特船长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经过了解后才知道,这人名叫巴加内尔,他是法国地球学会的秘书,也是8个国家地理学会得通讯员。

终于,巴加内尔被大家说服了,他也准备与大家一同前往去寻找格兰特船长。经过一番考察后,他确定格兰特船长在大西洋,他们先横穿了智利,又到达了阿根廷境内,结果在草原遭遇了红狼。他们被狼包围之后,经过拼杀才保住了性命。他们在途中还遇见一个土人。这个土人曾多次帮助他们化险为夷。他们还遭遇过洪水和龙卷风的袭击。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格兰特船长的消息,最后来到新西兰境内。由于当地的毛利人受到过英国政府的压迫,所以对英国人十分反感。爵士他们又无意间闯入了毛利人的领地,结果被毛利人抓了起来。毛利人的酋长敢做、胆大,但也非常残暴,他早已被英国政府通缉。他们与英国势不两立。而爵士他们却又是英国人。刚刚战败的酋长对英国更加仇恨了,所以决定处死他们。在决定第二天处死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逃离“虎口”,又再一次化险为夷。这可是他们一生中最为惊险的旅程。返回“邓肯”号后,他们终于在一个孤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掐指一算,他们这次旅程沿着南纬三十七度线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经过一个月的航行,“邓肯”号顺利回国。

读过这本书,我仿佛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员,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故事中的人物机智、勇敢、善良、聪明,他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敢于冒险,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值得我敬佩,同时他们那种执著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前进。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心得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说的一句经典名言。我就非常爱读书,最近我又读了一本儒勒·凡尔纳写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他的故事情节特别吸引人,让我读得爱不释手。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游船“邓肯号”的主人格里那凡偶然从海上的漂浮物中得到了两年前失踪的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求救文件。在他夫人的强烈建议下,他们毅然自行组织探险队,携带格兰特的儿女,踏上了寻找格兰特的旅程。由于文件被腐蚀的很厉害,所以只知道是在南纬37°线上,从而无法确定失事地点,他们只有跟着一位粗心大意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登高山、越冰川、过沼泽,穿过南美洲的大草原,跃过澳洲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圈,他们还遇到了地震、洪水、野兽和当地的土着人的袭击,又遭遇格兰特船长昔日的手下——艾尔通的迫害,但在这危机四伏的路上,他们还是战胜了重重困难,并且在一座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和他的两名船员。

我非常喜爱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作者利用他们寻找格兰特船长的路线详细的描写出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当地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另一个是歌颂了格里那凡的善良、勇敢、不放弃希望的那种精神——这不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精神吗?在当年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各个慈善家伸出手将自己的血汗钱捐给了灾区的人。善良的官兵叔叔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到前线,希望能拯救更多的人。

航海家的故事范文4

1. 能给有关四字词语合理分类,巩固“启航”“友好交往”和“战胜凶险”这一思路,并能依此来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重点)

2. 让学生在看、说、读、想、写中感悟,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努力的情怀。(难点)

3. 借课文语言材料,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选准切入点

1. 复习成语,导出标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知道了他先后七次出使西洋,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他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这部分有不少四字词语与郑和第一次远航有关,下面请你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词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出示词语:

人山人海 扶老携幼 镇定自若

浩浩荡荡 惊叹不已 波峰浪谷

2. 学生汇报发现。启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3. 教师随即板书。启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过渡: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因为他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

(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二、 夯实训练点

1.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看中感悟)

(1) 出示课件:

默读第1―3自然段,通过自己的思考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标记,标出其中表现郑和远航“规模宏大”的词句,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并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在书旁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2) 学生默读、写阅读体验、汇报。

我从“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一千多人”“二三百人”读出了人多。

我从“两百多艘”“六十多艘”读出了船多。

(3) 感知宝船,感悟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妙处。

师:同学们,课文中这“雄伟壮观”的六十多艘大船,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宝船”)

师:(随即出示课件:宝船图)数字是冰冷的,但它放在具体描写宝船的语境中,我们却能感悟到作者自豪的情感。请同学们带上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子――(点击课件):

生:(读)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过渡:郑和每次远航,规模都是如此庞大,当时,其规模之庞大、组织之严密、装备之精良、气势之旺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船都无法与之PK。所以说――

(齐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过渡:就这样,郑和带着他的船队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浩浩荡荡地启航了。

2.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说中感悟)

(1) 郑和船队每到一个国家都与别人友好交往。

(2) 请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你们从哪些句子看出郑和远航的船队倍受欢迎,与各国交往是友好的?

汇报①: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汇报②: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

汇报③: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

汇报④: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欣赏郑和跟各国交往时的场景图片以及各种陶瓷和丝绸的图片。

出示: 交往场景的课件

(4) 结合场景和图片发挥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表达。(可任选其中1―2个)

穿越时空,如果我就是大明使者郑和,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接受明朝国书与礼物的国王,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郑和把礼品赠送给君臣,君臣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岸边的老百姓,我会说: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当地的商人,我会说: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结:郑和带领的船队表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

(6) 郑和率领的船队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看屏幕读):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过渡:然而,这次航行也不只是彩旗和欢呼、欢迎与赞叹,途中也充满了凶险。

3. 学习第5自然段。(读中感悟)

(1) 从哪儿看出征途之凶险?请在第5自然段中圈画并品读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指名朗读)

(2) 欣赏风浪的视频。

(3) 指导有感情朗读。

(4) 狂风之大,海浪之猛,面对如此险境,引读: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5) 这句显示了郑和的大智大勇,显示了郑和过人的胆略和智慧。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生读相关句子)

(6) 除了狂风巨浪,他们第一次远航还遇到了什么困难?(海盗袭击)但都能一一克服。

(7) 所以说――

(出示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过渡: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启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4. 学习第6、7自然段。(想中感悟)

(1) 归纳写法:郑和7次出使西洋,本文详写了第一次远航的经过,略写了其余6次的远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既突出了第一次远航的时间之早、意义之大,又符合《郑和远航》这一题意,还可以避免详写7次可能出现的内容重复和情节雷同)

5. 以后我们在习作中要学会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1) 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5自然段是如何介绍的。填空,说说这些具体数字说明了什么。(先填再读后悟)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前后到过(30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2) 课件演示7次远航的时间。

郑和7次远航的时间表

永乐三年 公元1405年

永乐五年 公元1407年

永乐七年 公元1409年

永乐十一年 公元1413年

永乐十三年 公元1415年

永乐十七年 公元1419年

宣德五年 公元1430年

小结:郑和远航,意义非凡,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感受英雄的伟大壮举!

(3) 怪不得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不仅如此,人们还用写诗的方式来纪念郑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短诗,记住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吧!

天记得你,海记得你;

山唱着你,海唱着你。

三、 激活迁移点(写中感悟)

经过600多年的沧桑风雨,你面对郑和的塑像,不禁心潮澎湃,你肯定有许多感慨,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结束语

课文学习完了,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世界上伟大航海家的名字,那就是――郑和!记住这次伟大的航行――郑和远航!课外阅读有关介绍郑和的书籍。

板书:

航海家的故事范文5

——读《走向海洋》有感

学期将近结束时,班主任发给我们一本书,叫《走向海洋》。它蔚蓝色的外表下,人与动物和平共处、其乐融融。这本书还让我懂得许多道理。

这本书告诉我——海洋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伙伴!

从太空中,宇航员看到的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在地球上,海洋约占3.61亿平方千米,为地球表面积的70.8%。

瞧!那些优美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有些都和海洋有关。比如: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神话故事里的海神——“波塞冬”。海洋给予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

在海上,人类发现了丰富的资源,大海慷慨地奉献了一切。我们怎能说大海不是人类的伙伴呢?

这本书告诉我——海洋与人类之间历史悠久!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吧?它寓意了深刻的向海洋进取的精神。

到了秦朝,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徐福出海”。传说,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渡东海求长生不老药,结果这一去就音信全无。

郑和,他是明代的航海家,他曾七下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航海家的故事范文6

利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坚毅的航海家、探险家,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

这本书主要写了出生在英国商人家庭的鲁宾逊,由于不愿意和他父亲一样,所以离家做了一名船员。在一次航海中,他们不幸遇上了龙卷风,鲁宾逊和船被海水冲到了一个荒岛上,船上只有鲁宾逊一个人活了下来。当时他身上只有一把小刀、一个烟斗和一小匣烟叶就别无他物。但是他并没放弃生的希望,他到船上把能带下来的东西都带了下来。就这样,他开始在岛上建帐篷、围篱笆、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并在岛上建设自己的家园。后来,他救了一个黑人,并给他取名叫“星期五”,从此他便有了一个新的伙伴。最后,他和星期五救下了一个被水手背叛的船长,他们共同夺回了船只,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鲁滨逊经过了28年才回到家中!多么漫长的28呀!在这日复一日的28里,他用自己的毅力、智慧和过人的胆量创造了自己的王国。他就像一棵柏树,顽强地屹立在这荒芜之地,要是我们——从小在温室再大的花儿,又会怎样?读书心得体会:鲁宾逊漂流记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鲁滨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解决,而我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有一次,我在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就再也不敢去碰刀子了。他在做东西时不知被刀割了几次他还是一声不吭地继续做。我根本无法根他相比。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他应该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幸运的一面,好的一面,同时也应当考虑的更坏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处境。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像鲁滨逊一样,临危不惧,勇敢、坚强的去面对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