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条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心理学的条件

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1

【关键词】精神科实习;症状学;临床心理学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2.3,R749.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3)005-0350-07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应的,对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也逐渐进入系统化的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心理学家常常会遇到来访者表现出精神病症状,需进行转介的情况,如何对来访者进行观察以评估是否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及时建议来访者接受精神科治疗,延误了病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临床心理学家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还要掌握基本的精神科常识,以及积累与各类精神障碍病人接触的经验。

欧美各国在对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上,均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需要完成相应科目的学习,还要在医院、咨询中心等机构积累一定时长的临床实习经验。如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则规定,学生必须在督导下积累1500 h以上的临床经验方可取得职业资格。学生通常是在大学的临床心理培训门诊,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APA指定的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等机构完成这一要求的实践。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在对研究生的项目认证中,要求必须在课程作业期间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硕士生要求1000 h的实习,而博士生要求1500 h。德国对于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分为理论部分、实践培训部分、临床实践部分、自我体验部分、其他理论学习及论文报告共5个部分。其中临床实践部分明确规定应包括精神病院工作600 h,占总培训时长的14.3%。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关于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接受精神科实习的培训规定。然而,我国精神科疾病的患病人数又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数量。一项针对我国四省63004人的抽样调查显示,1个月内任一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7.5%(95%的置信区间为16.6—18.5),心境障碍的患病率为6.1%(5.7~6.6),焦虑障碍为5.6%(5.0~6.3)。如果临床心理专业人员对临床实践学习,尤其是对精神科疾病的实践经验缺乏,可能会导致在实践中存在不能及时甄别精神病症状或未能及时转介而延误治疗的情况。

在国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与精神科医生一样,是一个国家心理健康领域的主力军。例如在德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心理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占3/4之多,他们与精神科医生共同从事对各类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病人的治疗工作。而我国经过良好培训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才的培养。

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培养情况看,我国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2007)规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心理针对临床或咨询心理学领域的实习(见注册标准2.08)等。对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及接受督导的情况提出了具体规定。此外,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对注册实习机构(见注册标准4)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陈红等对22所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培养课程及计划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此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存在明显差距。研究发现仅有21.4%的学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习,也包括精神病学的实习;在实习时间方面的要求也很不一致,时间比较短或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等现象突出。在陈红等研究的学校中,许多是211重点大学,而全国众多的非重点大学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可能情况更为参差不齐。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参考国际发达国家的重要大学的情况,自2003年就开始制定对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方案,至2009年共进行了4次修订。事实上,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必须经历在北京大学或其他高校、中学等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心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习过程,并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提供个体或集体督导。鉴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尚缺乏精神病学的临床经验,这一手册规定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需具备至少240~320 h的精神科临床实践和学习经验。自2002年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系教研室每年利用假期安排临床心理学低年级研究生赴精神科实习,此后逐渐固定到北京市安定医院进行为期6—8周的精神科临床实践和学习。

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行精神科临床实习的相关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近四年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生进行赴精神科临床实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探讨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接受精神科实践学习的效果和影响,并为以后培训的改进提供依据,为国内相关培训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进入精神科实习的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均学习过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引论、心理测量等与临床心理学相关的课程。

样本1:为客观评估精神科实习效果,本研究选取2009~2012年间接受安定医院精神科实习培训的研究生共37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培训时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1)岁,其中男生5人,女生32人。29人本科所学专业为心理学,2人为临床医学,另有6人所学专业分别为护理、新闻传播、社会工作、动物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植物保护。除1人本科毕业后因考研耽搁1年外,其余均本科毕业后直接升入研究生阶段。在完成6~8周的临床实习后,所有受训者均参加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考试。考试题目由安定医院精神科第1年住院医师考试题库抽取,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同时选取2008年和2010年安定医院第1年住院医师共40人为对照组,均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26±1)岁,其中男生10人,女生30人。收集其在完成1年的临床实习后参加该考试的成绩作为对照组成绩。

样本203:为考察受训研究生对精神科实习培训的主观看法和感受,在2005—2012年间接受过安定医院精神科实习培训的人员中,选取36名受训者发放自编调查问卷,其中男生8人,女生28人,28人本科所学专业为心理学,2人为临床医学,另有6人所学专业分别为护理、新闻传播、社会工作、动物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植物保护。受训者填写问卷时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4±2)岁,参加培训时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1)岁,至今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年限0—7年,平均工作年限为(1±2)年。

1.2实习培训内容

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行精神科实习的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部分,具体方案由本文第一作者根据北京安定医院临床精神病学的教学大纲结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实习要求而总结制定。

理论培训部分主要涉及精神科症状学诊断、常见精神科疾病的介绍等;临床实践部分包括实习研究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与病人直接接触,积累对精神疾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症状学的了解等。研究生要先在具备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随后被分入不同的病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访谈和学习,参与查房和案例讨论。理论培训部分的培训内容及要求见表1。

1.3工具

1.3.1精神病学考试题目

考试题目共包含100道选择题,所有题目均抽取自安定医院第1年住院医师期末考试题库,内容包括症状学、精神疾病的分类、表现、特点以及常见精神科药物的疗效和使用等。每题计1分,满分100分。

1.3.2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

共包含19个条目,其中2个为开放性条目。条目1~13均为实习培训的大纲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标准和方法、对精神病人的访谈;条目14~17为心理评估、测量与心理治疗的应用等。调查问卷的条目的编制主要考虑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在精神病医院实习涉及3大部分内容: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与精神科治疗,精神疾病的心理评估、测量与心理治疗。受训者根据自己对实习的看法和感受,对每条目进行1(完全没有收获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完全没有帮助)~7(收获非常大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帮助非常大)点计分。条目18和条目19为开放性条目,要求受训者补充其他收获和提出改进建议。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采用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被试在精神科症状学基础知识考试上的得分差别。采用软件SPSS13.0完成。

2 结果

2.1精神病学理论考试成绩

精神病学理论考试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样本1)所得分数的范围为65~90分,平均得分(81±5),40名第1年住院医师得分范围为62—96分,平均得分(7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38,P

2.2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得分情况

对样本2在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各条目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是:“症状学相关知识”“精神疾病的精神科治疗原则”以及“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心理测量工具在精神科病人中的应用”“精神药物治疗后病程发展特点”以及“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表2)。’

对样本2在开放性条目上所填写内容进行整理,其中关于“其他收获”部分报告人次在3次以上的内容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改变对精神科病人的偏见”以及“参与专家查房、案例讨论”。而关于“改进建议”部分,报告人次在3次以上的内容有“希望增加实习时间,接触更多科室”和“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医生的指导并参与案例讨论”等(表2)。

3 讨论

3.1培训的现况和改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参加精神病学理论考试的成绩略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接受了为期6—8周的精神科理论知识培训之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生能够基本掌握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包括症状学、各主要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等。而从主观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感到“收获最大”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帮助最大”的3个条目也正是“症状学相关知识”、“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特点”以及“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说明虽然培训内容偏重精神科基础知识而不是心理咨询的技巧,但是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仍然感到有很大收获,其所掌握的精神科基础知识对他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以下分别从培训的日程安排、培训方式和教师选择3个方面详细讨论培训的现况和未来应考虑的改进。

首先,从培训的日程和内容设置来看,目前为期6~8周的培训基本能够实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部分。从精神病学理论考试的结果来看,理论学习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主观问卷的结果显示研究生在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标准和方法两个方面均感到收获很大。不过,主观问卷的结果也提示培训的安排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报告对于“访谈与心理治疗的应用”这一内容感到收获较小。一项对大学、精神科(精神病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负责人的研究发现,各机构负责人认为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具有扎实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考虑加入精神科中的心理治疗应用这一方面的相关内容,具体应包括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测量、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原则和心理治疗方法等。

另外,在开放性条目上,许多学生报告希望能够增加实习时间,接触更多的科室和病人。故在今后的培训安排中,也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实习时间的要求,是考虑到目前的国情。国外发达国家临床心理学学生的实习时间通常为1年,根据我国的情况,可考虑将精神科实习时间定为1~3个月;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临床实习时间可以在3—6个月或更长时间。

其次,从培训的方式上来看,目前的培训采取理论与见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受训学生在精神科症状学测验中得到良好成绩和主观问卷的作答情况可以基本反映这一培训方式的适用性。通过理论的讲授可使学生形成精神疾病症状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而通过在病房中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则可以增加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感性认识。

最后,从教师的选择上来看,目前的培训选择既有精神科背景又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来带教,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点对于保障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与患者的接触中,同时拥有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也能够更好地解答同学们的困惑,分享针对精神科疾病的心理治疗经验,指导学生将心理学知识与精神科的诊断评估结合在一起,综合的理解问题。这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为什么规定注册实习机构中必须拥有已经注册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督导师和心理师的原因。因此,在实习机构带教老师的选择上,应选择同时具有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以保障培训的效果。

3.2培训的意义

目前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的数量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所占比例太少。而且这些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受训背景也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只学习过临床心理学相关知识而缺乏其他必要实践培训就直接从事临床或服务工作,或直接将所从事的精神健康或心理健康工作冠以临床心理的名义从事临床治疗的情况。如果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比例来推算,我国需要约86万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而这个理想状态目前还难以实现,心理咨询治疗领域专业人员的缺口仍然很大。

我国特有的羞耻感文化往往衍生出病耻感,许多病人及其家人在羞耻的情绪影响下迟迟不肯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其中一部分人则有可能转而到心理咨询门诊来寻求帮助。这就需要临床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精神科症状学常识。因此,规范而系统的精神科临床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对精神科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经验,提高临床实践的胜任力。

4 未来研究方向

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2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 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创设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3

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小学教师要想在学生心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一、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高于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的更为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爱。一个教师,只有真正对学生充满爱心时,他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的热情,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尤其对待后进生,教师只有从爱的角度去管理学生,只有让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感到教师对他们真挚无私的爱与关怀时,他们才会融化心中的坚冰,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只有这样,教师的话才能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才能使他们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鼓起勇气,战胜旧我,重塑新我。

无数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自然愿意接近你、信任你,愿意听你的教诲,使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融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沟通,进而达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自然会在学生的心中树立极高的威信。

二、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的形象首先建立在课堂。没有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吸引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反感。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知识修养,不但要全面而熟练地掌握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从而在课堂上获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教师广博的知识还表现在教师广泛的兴趣和业余爱好上,这对小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作用。小学生往往因仰慕而产生亲近效应,因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实践证明,在多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在学生中更容易树立很高的威信。如果教师知识面窄,那就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也必然会受到损害。教师要不断学习,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吸引力,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知识的源泉。使孩子产生了信服感,教师也就有了威信的根本保证。

三、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教师,这个名字长久以来人们都是把它与崇高、神圣联系在一起。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小学生的特点是模仿性极强,他们往往把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孩子对于教师的信赖不在于教师是怎么说的,更重要的是教师怎么做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的表率。如果学生看到教师言行不一,学生就会质疑教师教育的真理性,进而怀疑教师的人格修养,这就不利于教师道德威信的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但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而且在教学中有利于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一名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学生才能被你所吸引,你才能用人格的力量征服他们,你才能走入学生的世界中去。我们无数的优秀教师就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不但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也博得了全社会的敬重。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灯塔,它能发出希望的光芒,会一直照亮学生未来的漫漫人生之路”。

四、教师要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育是一种最困难的事业,它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还是艺术事业”。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于语言艺术手段来实现的,而语言又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教师的有声语言艺术直接关系到育人的效果,因为语言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媒体。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在讲授内容上能做到有重点、有中心、言之有物;在语言上,能够鲜明、冼练、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而且富于激励性、启发性,他就会将学生带到一种美的境界,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一名教师如果能做到无论课上课下从不说脏话、粗话,或带火药味的恐吓语言,无论表扬或批评都能掌握分寸,对后进生从来不说“你真是不可救药”,而是说“我对你很有信心,老师相信你!”这样的教师哪个学生能不接受他的教诲呢?

无声语言又称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包括神情在内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用行为方式表达的语言。有时,它的作用比有声语言还要重要。学生做了好事,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学生会认为是莫大的奖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或打击时,教师一个理解、鼓励的眼神,会给学生以极大的支持和鼓舞。如果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那么教师和煦的目光便是照亮学生心底的太阳。形体语言不像声音那样作用于人的听觉,却可以通过视觉作用于人的心灵。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也一定会在学生中有极高的威信;一个会恰到好处地使用形体语言的教师,也一定会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五、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4

一、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河南省高校学报编辑。共54名,其中,男编辑23名,女编辑31名。

工具是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该量表是由我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在国外有关量表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它共有90个题目,包含躯体化(身体不适感)、强迫症状(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思想或行为)、人际关系敏感(与人交往时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抑郁、焦虑、敌对(包括厌烦、争论、摔物、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恐怖(对周围环境、人群等的恐惧)、偏执(猜疑、妄想、被动体验等)、精神病性(思维扩散、被控制感等)9个因子和1个附加因子。

方法是被试者根据自己最近的实际感觉,独自完成问卷问答(每题均为0—4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的频度越高、程度越重),当场交卷,问卷不记名。数据输入微机,由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常模依据中国量表协作组对全国13个地区的1388名正常人的SCL—90得出的结果。

二、结果

1.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

一般来说,SCL—90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不好。我们把54名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学报编辑SCL—90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因素

编辑(n=54)

常模(n=1388)

t

躯体化

1.6142±0.4869

1.37±0.48

3.611**

强迫症状

1.7815±.5066

1.62±0.58

2.342*

人际敏感

1.6337±.4622

1.65±0.51

-0.258

抑郁

1.5741±.5102

1.50±0.59

1.067

焦虑

1.5056±.4819

1.39±0.43

1.762

敌意

1.5525±.5853

1.48±0.56

0.910

恐怖

1.3386±.3828

1.23±0.41

2.085*

偏执

1.4907±.4936

1.43±0.57

0.904

精神病性

1.4037±.3496

1.29±0.42

2.408*

总分

140.78±38.10

129.86±38.76

2.10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结果发现:编辑躯体化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常模(P<0.05)。表明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常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

2.性别对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的影响

性别比较应该说是比较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把男女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相互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学报编辑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S

t

躯体化

23

1.3768

.4058

-3.293**

31

1.7903

.4901

强迫症状 男

23

1.6304

.5058

-1.936

31

1.8935

.4851

人际关系 男

23

1.5121

.4639

-1.695

31

1.7240

.4471

抑郁

23

1.3746

.4878

-2.607*

31

1.7221

.4819

焦虑

23

1.3304

.3673

-2.526*

31

1.6355

.5200

敌意

23

1.3986

.4943

-0.164*

31

1.6667

.6280

恐怖

23

1.1739

.3471

-2.909**

31

1.4608

.3665

偏执

23

1.3043

.4313

-2.507*

31

1.6290

.4976

精神病性 男

23

1.2957

.3126

-2.028*

31

1.4839

.3541

总分

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5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和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而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强大功能为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服务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能通过模拟或虚拟真实情境,为学习者掌握技能、建构知识、发展社会关系创设、优化环境,这与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可以形成互补。多媒体与超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多元表征、并行处理以及构建视觉丰富的、动态的、立体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的具体案例

下面就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提出具体案例。案例为高一物理新授课“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为创设真实物理情境进而提出问题,学生观看十米跳台跳水、蹦极运动录像,作为情境创设工具;动手演示小铁球、水滴下落,创设了真实物体下落的情境;提出“物体的下落运动有什么规律吗”的问题,信息技术工具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求知欲。

第二阶段为学生猜想与假设,从对慢速播放的录像和动手实验的观察来判断,这些物体的下落运动都是加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的变化会不会是均匀的呢?学生通过分析现象,猜想物体的下落速度是均匀增加,做出假设和预测。信息技术的支持作为情境探究工具对物体下落的过程进行了展现。

第三阶段为学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DISlab数字实验系统),运用Inspiration制订探究的思路,设计小盒下落运动的实验。学生大致的设计思路为“这些物体的下落运动有什么规律吗?”进行猜想,猜想“它们下落速度的变化会不会是均匀的呢?”进行“它们下落的速度是均匀增加的”的假设,预测“它们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设计实验时需要测出物体下落过程中不同位置的速度和相应的时间。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管理工具,对探究小球下落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提供思路,对实验过程进行导航。

第四阶段为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现有器材,运用DISIab数字实验系统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完成速度和相应时间的测定,进而完成实验。信息技术作为实验探究工具,准确可靠高效地采集了小铁球和小盒子下落过程的数据。

第五阶段为分析与论证,运用DISIab数字实验系统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象描述等,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对小铁球和小盒子下落过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实时高效的处理。

第六阶段为评估阶段,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与其他物体的下落进行比较,是否符合同样的规律,发现新的问题。通过牛顿管的实验验证了猜想和假设,羽毛和树叶在生活环境中不能匀加速下落是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缘故。反之,在没有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时,羽毛和树叶就会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落。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

第七阶段为交流阶段,用实物投影仪、PPT展示探究结果实时交流,与同伴、教师等交流,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总结学习结果及相关知识,写出实验探究报告,用E-mail、QQ等与同伴、教师等进行课外交流。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展示了对物体下落运动规律的探究结果,作为交流协作工具和个别辅导工具拓展了探究活动的时空。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的特点

这一案例的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实景探究的过程有四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2)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3)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可以实现实验与数据处理的同步进行。(4)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更能有效参与物理教学,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更有助于深刻理解概念和规律,学生能更灵活加以应用,对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更有帮助,在交流合作中增进感情,锻炼能力,在合作性的互助学习中,学生间存在正向的互动激励,一个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被动到主动,由接受到探究,由内显到外显,所有学生的改变也使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学心理学的条件范文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在享受民主中学会民主的态度,在被尊重中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在信任的目光中增长自信,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与人为善。平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严于律己,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使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把自身置于集体之中,从周围环境和其他同学身上汲取营养,取长补短。还可在教室里悬挂名人书画,办好校报,以启迪心智;举办竞赛栏、展示栏等评比台,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开设“心灵之声”广播,引导学生进行心声交流和析疑解难;设立“流动图书箱”,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引导学生和好书交朋友。这些活动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做人。

二、建立竞争机制,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

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师可实行自荐演讲上岗制、一日班长负责制、文明示范轮岗制等民主化的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岗位,各尽所能,在不同层面获得锻炼、提高的机会。其次,还要在班级中倡导合作竞争的精神,开展“争创优胜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纪律、专长、卫生等方面展开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活动,以“赛”促团结,以“争”显才干。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竞赛中协调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久而久之,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提高。

三、创设浓厚的舆论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正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中需要航灯,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催人奋进的班级舆论。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午间八分钟等渠道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结合班级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对班级的不良的现象进行分析,向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同学学习,增进学生们对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健康心理的认识,让“我能行”、“我真棒”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此外,还应适时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挫折体验,使他们明白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若缺乏坚强意志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将来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荣誉和失败,不要把荣誉看得过重,不能因为一次没评上“三好学生”,甚至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产生心理波动。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挫折面前鼓足勇气,树立继续前进的信心。

四、架设沟通桥梁,适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性别、智力、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同。教师在矫正时,要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架设起沟通桥梁,通过个别谈心、开设“心之声”信箱、“心里话”日记、周记等方式,让学生敞开心扉,及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多方位、多角度为学生做心理疏导,让每位学生都微笑度过每一天。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更要以爱动其心,以理导其行,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微笑、多赞美、多关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期盼,从而自觉学习,奋发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重视家校配合,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