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1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浅要的论述。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二字从文学层面解释,意思是从古时候延续到现在的带有不同地区自身意义、特点的历史因素。例如是代代相传的美事美德、当地的民俗文化、规章制度等等。“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在不停的发生改变与进步,所以,并不是从古至今发生过的文化都可以被誉为“传统文化”。只是具有重大意义、保留价值与积极向上的文化才可以保留至今,为后代的学习文化做了重要的铺垫。后人将这些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的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对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日后高等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

文化是不断传承与学习的,这就使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教育是使人类不断地发展进步的一种途径,而没有传统文化也就不会有教育,原因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历史传承,这就注定我们现代的文化教育必须依附传统文化而进行,体现出了历史与传统对我们人类思想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每个民族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为人类的共同进步提供参照。所以,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新都不能抛弃该民族的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

(二)我国传统文化与的结合精髓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其文化思想对群众与党员的思想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武装我们的头脑。新的文化潮流与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以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以作为方向,将中外由古至今的优秀文化相互融合到最佳点,将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推向全世界。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为我们提供思想教育资源的精神宝库,它作为一种思想教育的资源,提升了我们对思想道德的正确认识,也使现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具历史内涵,使教育架构更加饱满。

(一)对文化全球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起到帮助。

中国在早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就充分表示着我国已经迈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部队,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发达国家利用本国的经济优势,提出“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理论。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指出,每个国家的自身文化都会快速的向我国文化教育蔓延开来,这对我国来说,是艰巨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说其是挑战的原因是,西方文化的思想传播与教育会跟随“文化全球化”的理论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中,会使得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认识发生改变,精神状况也会随之变化;说其是机遇的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将会步入国际化的教育模式,更加现代化。当前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怎样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热情,使他们具备择优弃劣的素养,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陶冶情操。

中华民族历史传承至今,蕴含着积极向上、陶冶情操、值得学习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很好的塑造大学生的理想品格,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深入到心中,将自强不息,争求进取的精神发扬光大,使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淋漓尽致的激发出来。这些极具生命力,饱含真情,纯美无邪的传统文化,每时每刻都在现代大学生的心中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思想发展道路,审美观和价值观得到真正意义的升华。高等院校的文化教育扎根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沃土中,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有责任与义务把我们中国民族传统的美德教育与文化素养融入到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现代大学生可以徜徉在传统文化为我们缔造的诗意、高尚的文化海洋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大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

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在校学生发自内心的虚心接受当今的社会规范,自律自强,升华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品德,并拥有坚定地信念。真正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的熏陶下可以增强道德的自我修养、提升思想品德的认识、自主自觉的学习应用,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我国的传统品德教育尤其看重思想与行为是否一致,只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将学习、领悟到的道德规范应用到工作、生活、学习当中去,这样才算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孔子文化就有提到过,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不光要看一个人的谈吐,更要仔细观察他的行为,这一理论也对后人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

结束语

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与当今我国国情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也要充分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精髓,根据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积极的创新与研究,开发出适用于当今社会的文化传播途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运用到日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突破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的瓶颈,打开在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日后的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肖莎莎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2

(一)专业技能不高

(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当前大学生对待专业课程学习热情不高。课前,不能够及时预习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课上,做不到专心致志,听讲马虎;课后,对待知识也不能“温故而知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勤奋程度较低,对待不了解的问题也不会虚心向他人求教。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们对待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的现状。

(2)专业实践重视不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要想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必须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但当今大学生对此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平日往返于教室、餐厅、宿舍之间,很少走向社会,使得个人专业知识得不到锻炼。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实践能力不足的缺点暴露无遗。

(二)就业态度不端

(1)就业心态失衡,抗压能力较差。

当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心态不够端正,面对各种成功与失败,难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遭遇碰壁,不是第一时间进行自省,以吸取教训,重整旗鼓,而是怨天尤人,埋怨各种外在因素。况且,由于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较差,遇到些许挫折,心理便经受不住打击。

(2)自我认识不足,求职急功近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大学生对待自己却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在就业过程中目标不清,盲目迷惑。同时太过于急功近利,而摒弃求真务实的基本精神。求职从众心理严重,盲目攀比,不仔细分析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一味追求在大型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一味追求公务员等待遇优、等级高的工作职业,对待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避而远之,结果鱼与熊掌均未得之。

(3)崇尚个人主义,缺乏奉献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大学生要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社会、集中之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在求职过程中,不是最先考虑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而是将个人待遇放在第一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需求与集体需求之间的关系,奉献精神缺失。

(4)过于追求稳定,轻视竞争创新。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过于追求稳定的工作,而不能及时拓宽就业思路。对待工作,部分大学生不是主动出击,通过竞争展现自身实力,而是被动等待,希望能够得到公司方面的主动垂青。同时个人就业思维缺乏创新性,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个人普通平庸的思考、行为方式终将会使自己受挫。

二、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原因

(1)忽视“知行”作用。

知行合一,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部分大学生却将二者全部忽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课本知识的重要性,专业学习热情不高,进而造成个人专业理论水平较低。同时,部分大学生更没有意识到“致良知”的重要性,对待自己专业所学,不能及时将其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

(2)缺乏“中和”心态。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思想自古有之,但是部分大学生对此类心态却较为缺乏,面对求职中遭遇的各种事情,不能很好地处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无法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情缘由,造成心态错乱。

(3)遵循“等级”观念。

“等级”观念在中国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成为维护君主统治的重要工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更是在社会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大家在求职时注重地域、工作种类的选择,热衷于考取公务员等职业。

(4)淡化“入世”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学者一直推崇“入世”思想,提倡将个人的发展与家庭、国家、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在对集体的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但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本位主义渐趋盛行,大学生“入世”思想淡化,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往往将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团体主义思想被抛之脑后。

(5)奉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中庸”之道盛行已久,其追求为人处事恰如其分,不偏不倚,追求稳定,不可太过于创新。几千年来,人们奉“中庸”之道为个人行为准则,不敢有所逾矩,当代大学生也是如此。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过分追求稳定的职业,缺乏竞争与创新意识。

三、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路径

(一)以人文社科课程为统领,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授大学生人文理论知识、培育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高校要以人文社科课程为统领,因地制宜,创新思维,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要充分重视人文社科课程在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自身地位。可以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适度增加思政类公共课的学分数,以提高同学们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文素养课程培养计划,开设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应课程,从理论角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进而培育就业能力。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如在讲授思政、就业指导公共课时,可将授课内容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鉴古知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受到人文精神的培育。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适合性。尝试采取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如在赏析《诗经》时,可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形成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培育个人就业能力。

(二)以校内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影响巨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培育,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在校园内要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可在校园内设立相应优秀传统文化景观,如校训石、校史碑记;从传统经典要籍中摘词择句为校园道路、楼宇命名;在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内悬挂古典名言、诗词;在图书馆前树立孔子等先哲贤人的雕像……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学生身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其感染熏陶,培育就业能力。在校园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只有通过相应的主题文化活动,才能够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得以培育提高。充分发挥社团、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成立相应的传统文化传播社团,举办书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国学讲堂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就业能力。

(三)以校外社会实践为平台,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知行合一,至善求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试金石,是校内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力补充。要创新活动形式,积极为大学生搭建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积极组织好大学生在学期间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参观名胜古迹等主题实践活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交流、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在娱乐、休闲中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就业能力。要积极组织好大学生假期期间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假期时间较长,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工作而言,更容易见实效。可指导大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就业创业主题相结合,组织、帮助大学生深入学校、社区,扎实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切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就业能力培育的积极作用。

(四)以网络媒介资源为依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3

关键字: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对策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在高校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化技能,还应该注重如何才能够将个体的专业化技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如何得到全面发展,这些需要人文素养的作用,可以使教师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进行自主的改造。人文素养是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其中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等。人文素养是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备条件之一,影响着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成长。文素养包括具备充足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内容、掌握人文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就要被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人文素养也为学生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在当前国际竞争激烈的情形下,社会对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倍加关注,因为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在新课改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有更新,以及综合性课程、研究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基于此方面,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更深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在大多数高校中,通常更加重视专业知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素质与专业技能都应成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应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必要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二者的结合,是获得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根本。加强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和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各方面的发展。

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高校教师人文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第二,高校教师人文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第三,加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是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换言之,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促进财经院校学生的专业化发展、身心发展,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对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

当今社会,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只具备了一些有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对其成功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其中,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文化知识的不足

传统文化知识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也是高校教师的必备知识之一。在当代高校中,教师的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很难得到全面的传播,学生也难以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所在。

第二,人文知识薄弱

现如今高校中很多教师对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掌握的不够透彻,他们只掌握了自己所研究领域内的知识,这也是大多数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即只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在教师修养的内容方面比较缺失。

第三,艺术修养方面的欠缺

艺术修养是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来源。打个比方,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就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他的《对称的物理学》等论文就流露出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结合[2]。

三、对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对策

当今高校人文素养现状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想用的对策来解决。针对当前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中存在不理想的状态,要解决当今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的问题,要改变现如今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第一步要做到的是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转表,促进了高校教师对认为素养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提高了教师的重视程度。总的来说没第一步改变教师人文素养现状,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人文素养方面的观念,对该观念的转变,这也是教师素质和技能方面提高的必备条件。其次,开展教师专业的培训,促进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可行性。现如今社会中,高校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教育机构,因此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与改善,极其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且结合当前高校教师所面临的人文素养问题,促进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进行教学相长。所谓教学相长,是在高校中组织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从而改善教师的人文素养现状。教师备课上课的内容可以扩宽、积极探索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有机整合。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组织针对于教师发展的人文教育活动,提高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现状[3]。例如,组织一些文化社团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人文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师的参与度,改善教师人文素养知识的缺乏情况。

总而言之,当今高校中教师人文素养现状难以跟上教育教学发展模式的新形势。因此,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现状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各大高校需要重视教师人文素养对其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明,郑镇江.教师人文素养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上海:开发教育研究.2004:65-69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4

Abstract: In China''s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all the peoples and regions had formed a colorful, different styles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s. With its unique talent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fea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ffectively using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actively guiding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关键词:高校;地方传统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传承;创新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ixth meeting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heritag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20-02

0引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战略基础。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使命。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在这其中,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我国在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中,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夺目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炽热的思想感情、独特的人文情结。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地方传统文化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文化资源。因此,高校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1高校在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功能

1.1 大学生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佳主体当今世界是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构成了当今世界的文化主题。在过度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较偏远地区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地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热情,让他们接受地方传统文化必然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爱家的情怀,也逐步培养起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和传承者,这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上的巨大潜力所在,也是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此,大学生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佳主体。

1.2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力量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高等教育工作者是高层次文化主体,他们生产方式和劳动成果就是在传承和创新文化,因此决定了大学具有引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的足够资源和实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大学本身就是社会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集中、技术和科学密集度最高、文化主体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的重大文化平台之一。高校既是培养高级文化管理及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智力、技术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资源聚集地,也天然决定了高校具有发展文化事业的直接关联和优势。高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导者、优秀文化的倡导者,也是文化研究的引领者,所以他们具有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优越的条件,因此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力量。

1.3 校园文化环境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秀场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校风、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环境同时具有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功能。因此,端正学生地方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校环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优秀场所。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具有生命力的成分,经过提炼,加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宏扬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发创新,让地方传统文化在的校园特色文化中体现新的时代气息。

2高校在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途径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小学 现状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07-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形成的土壤,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所在。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削弱,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北师大座谈时,强调古代诗词和散文的重要性。另外,教育部也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重视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中小学教育作为传承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担负着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传统文化,目的是让学生找到情感上的归属,在精神上变得丰富,在思想上获得根基,做一名有内涵、有文化修养的文化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与校长的座谈,以及教师教学的观摩,发现我县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不高,无法承担传统文化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以诵读为主;专门的国学课少,以活动为主;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少,没有传统文化基础。因此,为了改变这些教育现状,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教育要出特色,就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主席说过,“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由于学校教育长期处于传统文化的“枯水期”,教师群体也同样“传统文化营养不良”,作为传统文化的教育者,教师首先要补文化课,也要补思想课。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门具体学科的知识,而是有关生命的学问和智慧,需要个人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理解和认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刻的理解和钻研,把握其思想精髓。教师只有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人,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在言行中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实现知识的潜移默化。

二、教育内容实现由“知识――情感”的转型

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少。可以说,我们不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缺少的是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我们的教师习惯于讲授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学生听了不仅没有兴趣,而且也没有情感的共鸣与体验。从实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只是完成了知识的灌输目的,并未达到让文化深入人心的目标。

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情感意识,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古诗学习,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尝试从作者的视角来思考,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同时,要杜绝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压力。针对戏剧,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亲自表演和感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思考,而且还降低了学习难度,培养了学习兴趣。总之,学校作为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开发者和引领者,应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找到其与课堂的切合点,让学生体验民族气息,培养文化情感。

三、解除“应试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捆绑

应试教育极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教师的施教水平。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就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以语文中的文言文为例,教师要改变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体会作者的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的,在历史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性,站在历史情境中分析问题,提高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发掘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对文化产生感情,以文化中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讲授时,教师要突破旧有的思想束缚,考虑其内容的特殊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诸子百家及中国古代各派名人的故事,利用动画、看电影等多媒体娱乐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会知识,收获情感。最终实现教师会教、学生爱学,让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小学生心里扎根生长。

四、引导学生多读国学经典

接受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自觉走进“文化”的过程。阅读经典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诵读教学外,还提倡学生在课外时间多读国学经典,阅读的次数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就会感受到经典中的博大精深,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感悟,实现生命成长。所以,教师要关注诵读的价值,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推荐学生一些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书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国的经典文化,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五、加强汉字书写训练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动画;传统;设计

引言

现如今,全球动画产业正经历着重新洗牌的历史阶段。它的飞速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媒与影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几乎成为衡量和看待一个国家文化事业是否能够兴旺和发达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从我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势头上看,还有很多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比如人才和资金的匮乏,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难以得到设计和开发,难以实现市场化的规模效应,此外,还有动画知识产权和海外版权出售等问题。最终,难免使我国的动画事业在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中,处在落后的地位。

一、我国动画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优势

尽管我国在动画事业上,还处于起步时期,动画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尚未真正形成,但放眼全球动漫市场,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抓住机遇,还有很多大有可为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中国动画快速﹑持续的发展。从历史上看,《三个和尚》、《天书奇谭》、《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这些上一代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曾经在国际动画市场辉煌一时,在世界动画影坛上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可由于中国国内历史的原因,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动画水平的飞速发展,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市场上曾经一度低迷,甚至在市场上消失不见,失去占有率,但随着今年来动画事业的起飞和兴旺,尤其是去年《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大获成功,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又一次出现在国人和世界的视野中。

二、动画产业特征与中国动画产业的中国元素

动画产业是指以动画的内容创意为基础,以动画、漫画为呈现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电影、电子游戏、舞台剧等多种形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繁荣和发展动画事业的产业集群。无论是动画产品的开发、生产、面世、和销售,还是与动画有关的各种衍生品,例如服装、饰品、食品、电子游戏,书本及日用品的生产和经营,还会与动内容相关的艺术设施、游乐场和餐馆等娱乐场所的经营。动画产业都被称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其高科技﹑低消耗﹑无污染的优良特性在世界各个国家内部已经达成共识。成为逐渐取代IT行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之首。我国动画行业的优势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水墨、黏土、泥塑、剪纸动画等“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技艺,如能够实现这些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今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客观地说,必将为改变中国动画作为产业的发展节奏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的局面,提升我国的动画产业化进程做出贡献纵观中国动画电影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实际上已经走在了将中国传统艺术与动画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的路上。虽然有过探索上的失败,例如,像《魁拔》这种具有模仿浓厚的日系电影风格的动画片,票房惨败,遭到民众的批评,以及像《一万年以后》这样的,为了模仿好莱坞风格而进行模仿的动画片。但还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有名的当属《大圣归来》的成功。总计这些经验和教训,除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与动漫技术在创新和融合中,需要在品质上更加用心之外,中国文化元素和先进的西方技术的完美结合,才是它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果国产动画片,放弃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靠单纯模仿外国动漫文化精神,难免不太容易获得市场认可,而如果过分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而不能够很好运用动画技术进行表现,也会造成优势上的失利。从纵观国产动画片票房排行榜前十的内容上看,《大圣归来》第一,第二位则是《大鱼海棠》,剩下的基本被《熊出没》和《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种由电视动画IP孵化出来的以儿童作为主导的电影所占据着。《大鱼海棠》虽然在风格上因为倾向于日本电影,曾遭到许多人的批评,但是相对于《魁拔》,已经带有很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核心精神上倾向于我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了。另外,说到中国文化元素,追光动画出品的《小门神》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它剑走偏锋,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特别“冷门”的几个人物形象:门神神荼和郁垒。这些内容别说是当今的儿童和年轻人,即使是老一辈的中国人也未必能够有所耳闻。因此,在商业上没有成功,虽然投入了亿元巨资,但是最终却只收回8000万票房,难以继续推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武侠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人们总是热爱传奇,崇拜英雄,追求忠勇、正义、公平,在英雄的成长故事中寄托自己对改变世界的希冀,这不仅具有普世意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所表达的价值主张。此外,在动漫领域,虽然国产动漫在海外市场中频繁遇冷,但几部武侠题材的动漫却成功突围,在国内拥有超11亿全网点击量的《不良人》实现了国漫在海外市场的首次盈利,一系列衍生产品大获成功。《中华小子》、《武林外传》等吸收了传统武侠精神的国产动漫,也获得了市场认同。的确,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力,日本和美国当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影响了我国的年轻人。随着国产动漫的崛起,这一局面必将发发生扭转,尤其是一批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动漫作品在海外受到追捧之后,国人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中国动漫上来。动漫在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后,必将实现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美日动画产业值得学习国产动画有潜力更有差距[J].玩具世界.2016(11)

[2]高深.以现今动画产业理论及方法解析动画趣味性的创造[J].艺海.2014(04)

[3]崔浩.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分析研究[J].品牌.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