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机管理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机管理的特征

危机管理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多孔电极;分形;计盒法

1 前言

多孔结构[1],是指多孔固体骨架构成的,其内部具有一定孔隙空间的结构。而锂离子电池的电极通常是由大量的活性物质颗粒以及导电剂颗粒堆积而成,大多有一定的孔隙率,在装配电池时,活性物质与导电剂颗粒构成多孔固体骨架,而液相的电解液则充满了内部的孔隙空间。这样的结构属于多孔结构,因此也被称为多孔电极。多孔电极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比平板电极大得多的反应表面,有利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多孔电极工作时,其内表面往往并不能均匀的被用来实现电化学反应。孔隙内液相的传质阻力在多孔电极内部产生浓度极化,导致电极内部各点“电极/电解质”界面上极化不均匀,部分抵消了多孔电极比表面积大的优点[2]。

研究多孔电极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这种电极的基本电化学行为,并找出优化其电极性能的方法。为此,Newman等人曾经提出了多孔电极模型[3]。其主要思想是将电极区域分为两相:固体颗粒组成固相;固体颗粒间的空隙充满电解液,为溶液相。为简化模型计算,Newman等人提出忽略多孔电极的真实几何性质,采用叠加的方法,假定,电极区域内任意一点都包含两相,而所有函数都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函数、所有函数都是两相中两个连续函数集的叠加。

多孔电极理论由于忽略了电极内部的真实几何性质,大大降低了数学建模的复杂度,因而在锂离子电池以及燃料电池模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些年来,人们仍在不断探索能够精确定量描述多孔结构的方法,而分形理论的提出为多孔电极微观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2 多孔电极的微观结构

多孔电极的制备过程如下:称取确定比例的活性物质、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溶液,在研钵中充分混合,研磨均匀,并加入适量NMP,保持浆料的粘性;将混合均匀的浆料倒在洁净的铝箔表面,用玻璃棒刮涂成一定厚度的极片;将极片放入烘箱中,设定适当温度,待溶剂(NMP)完全挥发后取出,即制成多孔电极。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多孔电极的微观结构,如下图:

(a) (b)

(c) (d)

图1 不同试样的扫描电镜图

(a)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8:1:1,,未压实;(b)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8:1:1,,15MPa压实;(c)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8:1:1,,未压实;(d)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8:1:1,,15MPa压实

从扫描电镜结果中可以对多孔电极的微观结构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在电镜图像中,经过压片处理后的极片比未经处理的极片显得更为致密,因此,空间结构的复杂度应当更高;而对比不同配方的极片图像可以看到,配料比例为8:1:1的极片内部颗粒更细,这是由于导电剂(乙炔黑)的含量更高,而乙炔黑的粒径远远小于磷酸铁锂的粒径。由于细小颗粒的含量更多,因此电极填充应当更为密室,结构复杂度应相对偏低。

3 多孔电极的分形特征

3.1 分形维度

分形维数是分形几何最重要的特征参数,能准确描述复杂集合的不规则程度、充满空间的程度或整体与局部的相关性。常用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有尺码法、计盒法、变差法、关联函数法、功率谱法等,本工作采用计盒法(box-counting)求解石墨基浸金属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

令Rn为n维分形空间,设F是Rn上任意非空有界子集,N(F)是直径(F内任何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最大为ε、可覆盖F 的集的最少个数,则F 盒维数定义为

3.2 多孔电极的分形维度

将分形维度的定义推广到二维图像的分形维度计算中。首先扫描电镜的图像用Matlab读入,并将其二值化(即孔隙部分的值为0,多孔骨架的值为1)。将处理后的图像转换为只含0,1的二值矩阵,并从中取出一块子方阵。此时,小盒子的边长r的定义为分别全部是0或1方阵的行列数,而N(r)为该子方阵的个数。逐渐增大子方阵的阶数,可以得到一系列的N(r)值,作出N(r)关于r的图像,即可得到分形维数。

通过以上的算法分别计算上述4幅微观结构图像的分形维数,作出N(r)关于r的图像

如图2所示:

(a) (b)

(c) (d)

图2 不同试样的N(r)~r拟合关系图

(a)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8:1:1,,未压实;(b)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18:1:1,,15MPa压实;(c)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8:1:1,,未压实;(d)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8:1:1,,15MPa压实

分形维度的计算结果如表1

3.3 结果分析

多孔电极的分形维数表征了其微观结构的复杂度,即不规则程度。分形维度越高,则越不规则。从计算结果可知,本文所选取的四个试样的分形维度相对接近,说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多孔电极的不规则程度大体上是一致的。但通过对比也能看出一些细微的规律。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过压片处理的试样的分形维度要大于未经处理的试样,说明处理之后,多孔电极结构的不规则程度增大了;而采用8:1:1配方的试样的分形维度大于18:1:1的试样,说明随着细小颗粒物质(导电剂)含量的增大,结构的不规则程度降低了。这与之前对扫描电镜图像直观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如果要验证分形维度与孔隙率,孔径分布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即测试不同试样的孔隙率与孔径分布。这也将是下一步工作需要研究的内容。

4 结束语

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的研究,发现其微观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形特征。计算不同试样的分形维度之后发现,多孔电极结构的不规则程度与分形维度存在一定关联,并于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这为下一步研究多孔电极孔隙率与孔径分布跟分形维度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研究多孔电极数学模型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伟,范爱武,黄晓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危机管理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食管外症状GERDPPI促胃动力药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88-02

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食管外症状的14例胃食管反流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0例,女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8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3例以反复发作哮喘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咽喉炎3例。该14例病人症状发作后仅有4例偶有上腹饱胀不适,均无明显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及胸骨后疼痛表现。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且反复发作,呼吸内科五官科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病情易反复。PPI诊断性治疗有效,14例病人均胃镜检查,符合全国胃肠病学分会GERD诊断标准食管1~3级病变。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健康教育饮食及药物治疗。首先调整生活方式,餐后保持直立,睡前三小时不进食,抬高床头,肥胖者减肥,避免饮酒,辛辣食物,咖啡,停用可能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压力降低的药物。并予雷贝拉唑10mg bid+莫利5mg tid规律治疗6周。

2结果

11例病人原发症状消失,未有再次复发,3例明显缓解,发作程度减轻,次数明显减少。

3讨论

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典型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食管外症状的GRED是一组没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而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外(包括口腔、咽喉部、肺等症状)的一组疾病综合征。该病发病时间较长,长期误诊误治,反复发作,容易引起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食管癌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发病机制:(1)反流性咳嗽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反流误吸和食管-气管反射介导两种。研究发现夜间咳嗽和食管近端反流程度正相关说明胃内容物可能反流入咽喉或气道引发咳嗽。而咳嗽和食管远端反流相关较近端更明显、喉镜支纤镜未发现气道误吸或酸损伤表现都显示食管-气管迷走反射在咳嗽产生中占有重要地位。(2)反流性哮喘综合征:目前研究认为反流并非哮喘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反流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具有夜间反流症状患者的哮喘发生率则更高。GERD和哮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近有研究认为食管酸化不会改变肺功能,但能通过增加气管敏感性而降低支气管痉挛发生的阈值,且影响程度和酸反流次数成正相关,抑酸治疗后气管高敏性可有所下降。哮喘也会通过影响胃食管压力梯度、迷走神经反射增加LES一过性松弛从而增加反流。哮喘患者的用药,如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也可降低LES压力或影响食管体部的收缩幅度而增加反流。因此,GERD和哮喘两者会互相加重。GERD和哮喘的关系相当复杂。两者在发病机制上相互促进,而从临床特征上也无法判断哮喘发作是否和GERD有关。虽然哮喘患者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高,但抑酸疗效并不佳。GERD可能只是哮喘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且哮喘本身也能诱发反流,因此通过抑酸治疗抑制哮喘发作可能只适合小部分哮喘患者。(3)反流性咽喉炎机制:胃内容物反流至喉部引起损伤和炎症,继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反流性喉炎综合征或喉咽反流,有研究认为喉咽酸反流需符合下面4个条件:①pH下降且最低值低于4的时间≥5秒;②pH从基础值下降到最低值的时间<30秒;③咽喉部pH值下降伴有食管远端电极pH<4;④食管端电极pH最低值>远端电极pH最低值(Wo JM,Koopman J,Harrell SP,et al.2006)。

食管外症状的GERD有如下特点:(1)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病因多样且复杂,GERD常和其他病因重叠存在且相互影响。(2)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多数具有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并没有烧心、反流等典型GERD症状或内镜下的糜烂性食管炎。能否从临床症状或体征上判断抑酸治疗疗效,发现特异性较高的症状和体征需进一步深入探讨。(3)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24小时食管pH监测,曾经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但该方法诊断GERD食管外表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依据其诊断的患者抑酸治疗效果也欠佳。(4)对于疑诊患者多数学者推荐首选经验性抑酸治疗,但药物的剂量、疗程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由于慢性咳嗽、哮喘病慢性喉炎因多样且GERD和其他病因常重叠存在,GERD的食管外表现常被过度诊断,导致抑酸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患者比例低。诊断标准没有统一,对该组疾病诊疗存在很大困难。 总而言之,GERD的食管外表现多样且复杂,仍有很多问题需待解决。对食管外症状的慢性咳嗽,哮喘,咽喉炎相关对症处理效果不理想的应充分考虑该病可能,建议胃镜等检查,必要时给予经验性抑酸治疗,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提高GERD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Vakil,N,van Zanten,SV,Kahrilas,P,et al.2006.

[2] Zerbib F,Roman S,Ropert A,et al.2006,Mainie I,Tutuian R,Shay S,et al.2006,Sifrim D,Dupont L,Blondeau K,et al.2005.

[3] Kiljander TO,Harding SM,Field SK,et al.2006.

危机管理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 Waterlow评分; 急危重症; 分级护理; 压疮发生率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Waterlow Sco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Grading Nursing Rol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YANG Zhuo-q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6):080-08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aterlow sco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grading nursing rol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 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applicability. Method: 20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from February 2012 to August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Waterlow score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program,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regimens for care,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rading nursing care programs. The Waterlow assessment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circumstanc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risk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with table Waterlow assessment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wo groups with non-hazardous, low-risk persons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 were basic line,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igh-risk patients, extremely dangerous incidenc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Waterlow score; Critically ill; Grading nursing;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First-author’s address: Dongfeng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2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23

压疮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又称压力性溃疡。该病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坏死而造成的。近年来,急危重症中压疮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有研究显示,为了减少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显著地减少压疮发生率[2]。常规护理方案在降低急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效果欠佳,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需求。有研究表明,Waterlow评分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在降低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显著,效果良好[3]。本院就Waterlow评分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在降低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观察进行了本次试验,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个试验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签署下完成。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脑、肾功能不全等系统性疾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3~76岁,卧床时间为5~20 d,体质量指数为18~28 kg/m2;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4~78岁,卧床时间为4~22 d,体质量指数为19~27 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卧床时间、体质指数、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2 h内,均采用Waterlow评分进行危险分层评估[4],危险者3 d内均重新进行评估,无危险者则不需要重新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进行相应地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压疮,具体措施为:(1)护理小组成员的建立:由护士长及责任医师、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2)采用 Braden量表对压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做详细的评估,并将统计结果记录[5]。(3)对高危患者的发生压疮的具体情况做详细的统计,并于当日24 h内进行上报。(4)每月依据护理质量系统相关内容对其进行质控检查一次,并对检查结果作分析、整理,并给出合理化控制措施。同时对患者加强营养,加强翻身次数,减少组织压力。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分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级护理措施。具体方案措施为:先分析发生压疮患者的危险因素,确立危险因素后进行相应地护理干预。(1)低危险者:首先应减少患者局部位置受压,其措施为:对于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而言,护理师应定时变动患者的姿势,一般2 h/次;同时建立翻身卡,并记录患者的卧位及翻身时间;此外,受压位置处于解除压力30 min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其翻身时间,避免长时间不翻身。其次应该使用有效的防护用具,具体措施为:对于躁动者局部皮肤受伤者而言,可予患者局部感染皮肤处加透明贴膜进行保护;同时还可以采取局部减压措施或使用气垫床加以保护;此外,对于骨突处皮肤受伤患者而言,可以给予减压贴保护或者透明贴保护。再则给予皮肤保护,具体措施为:对于大小便失禁者而言,及时进行局部清理,保持干燥清洁;同时使用温水擦拭皮肤,以保持皮肤清洁无脏污,对于腋窝及皮肤褶皱处,应给予一定量的爽身粉,以便保持清洁干燥;同时于肛周处涂保护膜,以避免大便时受到刺激。还有对于感觉意识有障碍的患者而言,慎用冰袋或热水袋,以防止冻伤或者烧伤。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营养,多摄取高蛋白、高矿物质、高纤维素及高热量的食物,若必要情况,应少食多餐。(2)高危险者:在低危险者的基础护理之上,给予溃疡粉及无痛保护膜,同时加强场内营养价值。(3)极高危险者:在在低危险者的基础护理之上,给予溃疡粉及无痛保护膜,同时0.5 h翻身一次,同时加强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此外给予透明贴膜,用以保护足跟部及肘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Waterlow评估表危险分层情况及不同危险程度压疮发生率。同时为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

1.4 评价标准 (1)Waterlow评分进行危险分层评估:无危险主要是指积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分层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Waterlow评估表危险分层情况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081,P=0.4789),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不同危险程度压疮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中无危险者、低危险者的压疮发生率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的高危险者、极高危险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763,P=0.0002),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n=100) 63(63.0) 21(21.0) 6(6.0) 94(94.0)

对照组(n=100) 47(47.0) 24(24.0) 29(29.0) 71(71.0)

3 讨论

压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尤为明显,该病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遭受到持续性垂直压力而造成的[7]。临床上常表现在肌肉层较薄、无肌肉层包裹及缺乏组织保护处。临床上常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压疮常表现为淤血红润,颜色与周围其他组织有显著差异;第二期压疮常表现为炎性浸润,真皮部分组织缺失,具有粉红色的伤口创面,即表现为开放性溃疡[8-11]。第三期压疮常表现为浅度溃疡,表皮破损,有溃疡形成,即全层皮肤组织缺失严重,皮下脂肪全部暴露。第四期压疮常表现为坏死溃疡,即全层组织缺损,创伤口有腐肉。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负担[12]。有研究指出,合适的护理方案可以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是临床上治疗压疮的关键性问题。临床上常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压疮患者,效果欠佳,压疮发生率较高[13]。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常规护理方案治疗后高危险患者及极高危险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别高达7.0%、9.0%。说明常规护理方案的效果不是太理想。

大量研究表明,分级护理可以显著地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效果良好[14]。由于分级护理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护理,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则给予较为多的护理措施,不仅给予营养支持,还给予全方位的保护措施,此外还缩短卧床的时间,增加翻身的频率,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压疮发生率[15-17]。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分级护理方案治疗后高危险及极高危险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仅为2.0%、2.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方案11.0%、13.0%。说明分级护理方案可以显著地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同时压疮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度不够高、护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高、上报制度职责落实不到位等,分级护理方案中的护理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较强的护理知识,对压疮理解比较到位[18]。从而可以显著地减少压疮发生率。此外,分级护理方案治疗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方案71.0%,说明分级护理方案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分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预后效果良好,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霞,曾颖,汪敏,等.压疮安全管理在101例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109-110.

[2]陆莲英.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55-56.

[3]严业维.交替卧海绵床垫及水垫预防下肢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19):3024-3026.

[4] Oomens C W J,Zenhorst W,Broek M, et al.A numerical study to analyse the risk for 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on a spine board[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3,28(7):736-742.

[5]曾文君.早期预警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6):101-104.

[6]王艳,陈慧敏,袁芳,等.营养相关指标对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7):1-4.

[7] Ausili E,Paolucci V,Triarico S, et al.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in spina bifida patients with calcium alginate and foam dressings[J].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3,17(12):1642-1647.

[8]黄维健,曲华,于娟,等.品管圈对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48-752.

[9]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10]赵琦,蒋红,孙晓春,等.基于JCI标准的医院压疮现患率和院内压疮发生率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7):47-49.

[11] He J,Xu H,Wang T, et al.Treatment of complex ischial pressure sores with free partial lateral latissimus dorsi musculocutaneous flaps in paraplegic patients[J].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JPRAS,2012,65(5):634-639.

[12]沈永和,沈月凤,钱美莲,等.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对降低居家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4):382-384.

[13]莫丽兰,刘杏仙,钟英豪,等.追踪方法学在呼吸内科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全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4):73-76.

[14]胡雪.品管圈在降低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39-341.

[15] Chen Y C,Huang E Y,Lin P Y,et parison of gluteal perforator flaps and gluteal fasciocutaneous rotation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sacral pressure sores[J].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JPRAS,2014,67(3):377-382.

[16]孙全林,孙冬梅,曾远扬,等.162例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床旁CRRT技术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6-57.

[17]李秀珑,刘亚平,杨嫒苹,等.实施压疮三级监控管理流程降低压疮发生率[J].河北医药,2011,33(19):3029-3030.

危机管理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企业危机;危机深化;对策;表现形式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认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体相似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不同的时期遭遇不同的危机。但是,与生物体成长规律不同之处在于,从孕育到死亡并非企业发展的必经历程。也就是说,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及其危机管理的可控性。

一、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1.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企业危机深化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1)产品危机,产品性能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2)价格危机。内外部环境掣肘产品定位,引起产品销售困难,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3)资产危机。如,意外事故、人为失职等主客观因素导致企业资产的不必要损耗;(4)财务危机。如,资不抵债、经营亏损、资金周转受阻等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5)技术危机。如,技术决策失衡、创新能力不足、进步缓慢甚至停滞都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6)人才危机。行政管理与技术研发骨干大规模流失促使企业管理断层、技术断档,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管理难以为继;(7)信息危机。兵法云:“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而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就是企业成长的“粮草”,其及时与否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胜法宝;(8)信誉危机。“人无信不立”,企业亦是如此。信誉降低,失去公众、顾客的信任与支持,必然使企业处于“墙倒众人推”的不利局面;(9)绿色危机。“绿色壁垒”伴随各国环保标准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企业产品出口与内销的第一道关卡;(10)品牌危机。品牌形象维护的到位、知识产权保护的得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与舟的微妙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企业危机的特征。企业危机的发展主要分为,潜伏期(表面上企业的运营一切正常,但在平静的海面下潜在的危机因子正滋生)、征兆期(企业运作开始产生波动)、爆发期(企业管理失控,危机不断扩大)。因此,企业危机无论表现为哪种形式都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突发性。企业危机发生的时间、规模、态势、波及范围难以预测。虽然,内外部生存环境引发的企业危机在爆发前总会存在些许征兆。但是,人为疏忽或习以为常的视而不见往往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结果;(2)聚焦性。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性、范围的全球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因此,面临危机挑战时企业的应对策略与机制在媒体无限放大传播给受众、顾客的情况下,危机处理与公关的滞后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早已超越了危机本身对企业发展的威胁。如处理不当,只会导致企业危机的不断升级。(3)破坏性。任何企业危机都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其形式如何、规模多大,都必然造成企业不同程度地破坏、混乱与恐慌。这种“连锁反应”不仅破坏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更有甚者动摇企业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根基,从而威胁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4)紧迫性。企业危机一旦爆发,伴随其破坏性能量的迅速膨胀与释放,危机应对策略提出的时效及其可供决策的信息凭借急剧萎缩与缺失。这往往造成决策者忽略其他部属或部门的不同意见而影响决策质量,导致危机态势急剧恶化。(5)不确定性。主要有表现形式的不确定性、影响规模的不确定性、持续周期的不确定性。除上述特征外,企业危机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阶段性和效果双面性等特征。

二、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掌握不同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危机深化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应对策略。因此,通过研究企业管理相关理论以及参考企业危机案例,总结出下列三项企业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1.缺乏危机意识、形成管理误区。缺乏有效的全局规划、系统的行业预测与分析。盈利时没有全面的战略布局、制定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亏损时又因陷入困境束手无策,无法主动预防危机的滋生。上述行径都为企业危机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忽视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多样性与灵活性。过分强调经济手段的绝对作用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管理步入误区。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木不见林”的短期管理行为,也给企业危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2.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应急预案。因受资金、人才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或前期投入与准备不足,大多数企业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对于企业危机的预防与管理仅仅凭借主观经验判断。加之内部人员流动频繁,致使企业内部的危机管控机制随之变化——忽高忽低、良莠不齐——无法实现危机管理机制与应急预案完善应有的经验积累、补充与延伸,更不可能对风险的预知与确认形成全面的体系。最终,无法避免企业危机的产生。

3.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危机。本文伊始提及企业发展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必然会遭遇不同阶段的危机。(1)企业成长阶段。立足未稳、势单力薄、缺乏相关技术研发技能或管理经验,容易产生领导管理与决策危机。(2)企业成熟阶段。企业运营与管理逐步进入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经过长期稳定发展后,因各种规章、制度、条例、计划、报表等文件日益繁多而造成管理结构的日趋僵化。导致企业管理欠缺灵活性、可控性,创新受到约束,从而产生管理效率危机。(3)企业老化阶段。陈腐、僵化的管理营运机制与体系更会引起诸多企业危机的爆发。例如,世界500强企业、至今已成立170余年的日本崇光百货公司2000年突然倒闭就是一个显著案例。

三、危机深化中企业管理及其应对策略

针对企业危机产生的不同时期(潜伏期、征兆期、爆发期)对应制定如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应对策略从而达到:在企业危机“潜伏期”杜绝危机,在企业危机“征兆期”限制危机,在企业危机“爆发期”控制危机的目的。

1.做好企业危机的预测与防范。“防微杜渐”是企业危机预测与防范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有效的一步。变被动应急为主动预防,将企业临时应急机制转变为常设预防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企业危机检查、评估工作,获得危机管理的主动权。同时,改变固有思维模式。要意识到企业危机的预测与防范不能只依靠管理层,要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动员企业全员共同参与、相互协作——这也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另外,企业预防与防范机制不同于一般的规章制度。该机制需要灵活掌握修改时间,定期对其可控性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此外,主观上还要努力缩短管理机制从制定到执行的周期,使该机制在企业危机深化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2011年报喜鸟集团董事长高瞻远瞩,面对2012年宏观经济形式以及报喜鸟微观经济策略都做了精辟的剖析,从而制订出了适合报喜鸟的风险防范机制,以提高报喜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逆势而上。

2.打造有效的企业危机管理团队。一支反应迅速、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是企业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这股力量直接影响到不同时期对企业危机杜绝、限制和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矩阵式的灵活多变的危机管理团队——企业高层以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存在,由最高领导者担当委员会主席,从各个职能部门抽取核心管理骨干担当委员会的成员。企业危机管理团队存在意义在于:计划性、系统性地收集企业危机信息,检测危机信号、发现平静海面下滋生的危机因子、处理企业危机征兆期造成企业运作波动的消极因素、控制危机爆发后的破坏性能量与波及范围。最终,形成健全的企业危机管理策略。2012年我认为报喜鸟一直以来都重视团队建设,希望报喜鸟能加强管控环节,让专业人员的参与决策,让管理经验的人系统评估决策方案,让经营班子真正把握经济形式以及报喜鸟企业发展的实情特点,真正代表员工让企业经营强势发展。

3.做好企业危机管理后的完善工作。企业危机的结束不代表危机管理及其应对策略工作的结束。危机过后的经验总结与相应企业危机管理手册的制定与更新尤为重要,该项工作将决定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杜绝重蹈覆辙、无法重建社会责任、恢复企业形象,同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有时还会引出新的危机。因此,必须克服重事态平息、轻善后处理的错误做法。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及经营情况,我们能做什么?经营策略调整?经营目标调纠?经营措施完善?应急组委会成立?阶段性重点工作调纠?我们做还是没做?还是准备做?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也可能是社会的危机,甚至是国家的危机。因此,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单靠自身的力量是杯水车薪,这时企业在管理危机时就要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传播媒介、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社会团体,甚至国家检验机构、执法机关,都可能在危机发生时成为企业渡过难关的关键所在。第三方的正确介入为危机的解决争取更多的时间,防止负面影响的扩大和蔓延。特别是政府的介入,依靠政府在国家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有时可能产生扭转乾坤的作用。因此,在处理重大的企业危机时,考虑合理的利用社会和政府的资源是极其必要而且有效的。

四、结论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遭遇不同的危机。所以,企业应根据危机发生时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企业危机管理策略。首先,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这样有助于提升危机预测能力;其次,伴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系统的更新;再次,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时,应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改变企业目前所处于的生命周期,使企业持续保持青春和活力;最后,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进行适时监测、警报与预先控制。

总之,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就是要以企业的管理团队为核心,以全体员工为基础,以方案制度为依据,以内部控制为手段。调动社会和政府资源,构筑完整的危机应对网络,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参 考 文 献

[1]张芳.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20):78

危机管理的特征范文5

>>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启示 三螺旋模型下美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机构的动态演进及其启示 试析美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趋势及其启示 1980—1994年间美国银行危机及其启示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的美国软实力及其对中国政府的启示 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其启示 美国特许学校绩效研究的结果及其启示 动态规划模型及其应用 美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13版)》的新动态及其启示 限度管理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美国专利管理和运用的研究及其启示 美国物流与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启示 美国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及其启示 金融危机下美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5-4.

[10] 受伤的花蕾,心碎的诉说:儿童现状调查报告http:///yuqing/2016-06/03/c_129037156.htm.2016-5-28.

[11] 黄楚新,. “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 新闻与写作,2015(5).

危机管理的特征范文6

一、风险社会的特征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与风险作斗争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的深度和广度也日益扩展,风险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就使我们陷入到前所未有的风险环境之中,各个领域潜藏危机。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系统的过程,传统对危机的管理,着重于灾难发生后的救治。为应对现代社会风险,当前国际上管理实践的倾向却是转为整合或全方位的途径,着重于危机管理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风险管理要从社会整体管理出发,不仅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要关注自然环境的演化,做到可持续发展。从风险的演变周期看,要从风险源头开始管理,在风险未演化为危险、灾难前进行缓解、化解。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减少社会冲突,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及时管理。如果只是对风险事件进行逐一管理,只会使政府管理疲于奔命,政府所面临的也只会是从一个危机转到另一个危机。所以政府的战略选择是对“风险社会”的全面管理,而不是只注重风险事件的管理,政府管理的重心是防范风险、避免风险,并对社会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整体监控、预警,及时化解不确定因素。

二、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超越危机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新理念。贝克认为,风险是安全和毁灭之间的一个特定的中间状态,是一种真实的虚拟,它表现为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时就构成了危机事件。他曾区分了三类历史性风险,即前工业时代的灾难、古典工业社会的风险和晚期工业社会的大规模灾难。具体地说,它们分别体现为地震、飓风等外部风险,职业事故风险,以及大规模的生态、核、化学和基因风险。从工业社会时期转到晚期工业社会时代,人类所处的社会已经转型,如果政府管理未能及时转型,那么政府管理本身也将成为风险源头。而以政府风险管理取代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进行全面社会管理,实现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和超越,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面对风险,政府所要做的是“确认风险”、“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把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但传统政府管理的重心是对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的管理,而忽略对社会风险的管理。同时,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力量投入也很有限。在社会转型时期,现代政府公共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社会风险管理这已成为一种趋势。风险理论的意义在于对现代化的反思。现代社会风险对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首先是在指导思想上的反思,进而是对政府风险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

三、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系统的过程。传统对危机的管理,着重于灾难发生后的救治,当前国际上的倾向是转为整合或全方位的途径,着重于危机管理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风险管理的国际趋势与我国政府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要加强我国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

(一)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是通过国家的基本制度、法律、法规体现的,它是进行各项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现行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和四个层次。两大类是指在风险发生前的预防制度和风险发生后的减灾、救治、恢复制度。四个层次是指全面的风险管理规划与战略、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的行政条例以及各个管理部门的具体规章。从我国的现状看,风险管理规划与战略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这对我国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能造成一些制度上的冲突。这几年随着国家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涉及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量将不断增加。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识别主要社会风险类型的基础上,制订全面的风险管理规划与战略,同时理顺各种制度的关系,清理有冲突的部分法律、法规条文,补充完善一些急需的但缺少的管理制度。前文已经讨论了风险与法律问题,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在今后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或是行政机关立法过程中,必须包含对风险责任的划分以及对风险决策民主化的详细规定。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与机制

风险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危机发生前的有效预警。因此,为防止风险损失的再次发生,应对未预料事件风险的突发,必须做好风险的预测工作。风险预警系统在政府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实际上“警戒型国家”就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之上的。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建立全国性的风险管理机构,开展有序的风险分析、评估、预警。二是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三是建立反馈体制,找出风险管理中薄弱的环节和缺陷。四是使预警系统的运作长期处于警觉状态,保持强大的回应力。五是在预警系统遭到破坏时,预警系统有能力恢复和重建能力。

(三)建立风险的全过程监控与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