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机管理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机管理过程范文1
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基础,如何在危机发生中构建安全社区不仅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保卫社区的安全关系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危机管理;社区功能;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倪斌,男,1986年6月8日出生,籍贯:浙江省乐清市,民族:汉,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9级,研究方向:公共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207-01
近几十年,各类危机事件不断发生,我国统计局年年都会公布我国因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危机,而危机管理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热点。现代社会虽然越来越发达,但是却十分脆弱,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各种公共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我国是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国家,幅员辽阔,本来就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重大突发性灾害频发。再加上我国目前实行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很多人错误的理解这一政策,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实行“掠夺式开发”,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的无限索取、有限保护导致自然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态失衡,促使了很多人为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1]
2003年的抗击非典给中国政府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近年来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显著提升。政府毫无疑问在危机事件的预警、救治中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然而公共危机具有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危害性、影响的传播性等特点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当今社会的风险因素及其带来的危机一定程度上又与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不当密切相关。因此,当代国家应急管理机制通常由政府和各种社会主体共同构成,注重发挥社会团体、社区等力量的作用,最大可能调动社会资源,群防群治,共同应对危机,呈现出全政府、全社会的危机治理网络特征。这不仅是分权化带来的政府治理变革思潮的体现,也是克服可能存在的政府失灵、实现危机治理绩效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社区在危机管理中是有着有巨大的潜力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化管理模式逐步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社区也必将在整个社会的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的基础力量。[2]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基础,只有千千万万个社区的安全才能形成整体社会的安全。因此,如何在危机发生中构建安全社区不仅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保卫社区的安全关系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基层社区组织不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政府就不可能对危机事件取得实现高效、成功的应急管理。作为现代城市公共治理系统末梢的社区组织的健全发展及其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功能的发挥,直接扮演和扩展着城市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角色,对城市整体公共危机治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3]社区可以依靠行政组织网络延伸的力量,协助基层政权实施危机中的社会动员,又能利用自治的组织特性,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国外有关危机管理理论的引介,不同区域类型的危机事件的特点、成因和对策研究以及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其中,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作为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热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以林毅夫、曹现强为代表的制度论者,认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机制不健全、制度存在缺陷。这也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危机及政府处理的不得力,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关制度不健全。建立与完善危机管理体系或机制,应该借助政治学、制度经济学、组织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从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机构设置、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制度层面入手,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这种强调政府危机管理中制度建设的理论,是建立在以政府为危机管理核心力量的基础上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除政府以外其他因素对于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和效力的影响。政府危机管理制度是死的,而政府危机管理的对象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单纯依靠死的制度来弥补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这种研究方法还忽视了非政府组织、企业、群众甚至国际组织在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二类,以薛澜、王德迅等学者为代表的经验论者,重视经验尤其是国外成功经验的作用。通过介绍美国、日本等危机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有关危机管理方面富有成效的制度建设,为我国危机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提供借鉴。以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起步阶段可以起到非常总要的作用,采取这种方法可以尽快缩短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在危机管理能力方面的差距,使我国政府在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过程中少走弯路。然而这种研究方法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研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就难以继续发挥他的作用,只能作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一种辅助方法。
第三类,以张成福为代表的全面整合论者,认为现代危机事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政府对于危机事件的解决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某一项资源、模式和策略。张成福在《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提出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应该是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程的危机管理,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弹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研.政府危机管理与社会参与研究, 2003。
危机管理过程范文2
关键词:基建 全过程 财务管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预算单位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预算单位基建项目中,仍然存在着大幅超概算、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基建项目中财务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往往只重视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预算单位对基建全过程财务管理的观念亟待加强。
一、预算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特点分析
(一)基建财务管理是具有特殊专业性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具有专业性,但基建财务管理服务于基建项目的开展,这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服务于单位运转不同,其工作对象和账务处理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基本建设遵循自有的、特殊的经济规律,项目从规划立项到建成投入使用经历众多环节,基建财务人员除了掌握普通的财经知识外,还须熟悉项目建设的流程,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基建财务管理的规定、建设单位会计核算方法。
(二)基建财务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
基建项目建设的阶段按先后可分为决策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决算阶段,财务管理上将先后进行可行性研究、资金筹集、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款拨付、工程验收结算、财务决算编制等等工作。可见,财务管理贯穿基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只有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才能有效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预算单位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为财政资金,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核算账目、支付款项,更重要的是参与基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把握好各个阶段的关键点。
(三)基建财务管理是全团队财务管理
基建项目的沟通协调任务很重,就预算单位财务而言,对外要面对承包商、设计、财政、审计等单位,对内要做与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合作。要用全团队管理的理念,理顺内外关系,减少阻力形成合力,有效保证基建财务管理的工作顺利的进行。
二、预算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预算单位对基建财务管理的上述特点并不了解,认为财务的职能只是核算、统计基建支出,没有充分认识加强各阶段财务管理对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性,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进度、重施工、轻财务”的现象,不太重视或只重视某一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项阶段工作不细致
在立项阶段表现为上级对工期要求紧,偏重于追求项目的进度,前期工作不深不细,审批程序不到位,对投资额缺乏认真的研究。近年来中央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对预算单位基建做了很大限制,在为基建项目进行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时,为了能够争取到项目被批准,先有意控制投资额,立项的估算金额通常比较低,这样就会使其订的可行性的报告和以后实际中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差距,投资超计划埋下隐患,从而对整个基建财务管理造成影响。
(二)设计阶段工作不到位
设计工作不到位也为超投资计划埋下伏笔,原因可能是建设单位内部意见没有统一,或没有充分征求需求意见,导致设计无法深入,也可能是设计单位自身的原因。如果设计质量、深度不够,不符合工程量清单招标的要求,会影响招标的效果,造成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工程变更和超投资计划就难以避免。
(三)财务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的控制弱化
基建财务熟悉工程进展情况,才能对建设资金使用和合同付款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然而实际施工阶段中,不少基建财务人员没有实时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直接影响了基建财务管理的质量。有一些工程已开工并支付了前期工程款项,但是财务人员却对该项工程的批复、概算、项目计划、施工合同等均不熟悉,导致基建财务不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职责,只能按承包人的付款申请和领导签字意见拨付工程款项,因此难于按工程预算按工程进度正确拨付工程进度款,造成财务管理与基建工程进度脱节。
(四)工程结算阶段存漏洞
在预算单位基建工程结算中突出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施工单位利用其熟练掌握工程造价知识以及施工现场情况的信息优势,在编制工程造价结算文件时,用多列工程量、多计费用、高套单价的办法,钻空子抬高工程造价。而预算单位则由于现场信息不对称和专业知识的劣势,处于不利的地位,如在现场变更签证上,存在工作不严谨的现象,先口头答应,完工后靠回忆补办签证,有的签证由施工单位填写,用词不严谨、内容不明确,使得结算过程中存在漏洞。
(五)工程竣工决算阶段存在拖延
竣工财务决算是反映项目建设成果的重要财务资料,同时也确定单位新增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少单位领导对于后续的办理竣工决算并不重视,认为基建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就已达到目的。其实,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说,工程办理完决算,项目才能告一段落,否则就是一个“在建工程”。不少预算单位在这方面的认识薄弱,有的基建工程甚至长年挂账未办理竣工决算,基建财务人员也无法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造成房产、土地等权证办理和资产的后续核算等一系列工作搁置,有的工程甚至会因为基建会计调离、工程办人员解散等导致竣工财务决算编制遥遥无期。
(六)基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财务核算不规范
对基本建设经济活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核算应贯穿基建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由于预算单位大多不是专业的建设单位,专业人员少之又少。工程建设对它们中大多数来说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任务,从事基建的人员大多是临时抽调,边搞边学。因此,预算单位客观上存在着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的现象,财务核算也有不规范的地方。
第一,会计科目使用不当。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各项支出的归类核算应以项目概算内容为依据,而不少基建财务对基建会计核算并不熟悉,在会计科目运用上仅凭经验进行,例如:建设单位管理费未下设或者少设明细科目、建筑安装投资科目未分项目核算,到竣工决算编制《工程竣工决算表》时,才发现账上的核算分类与概算项目不能匹配,无法编制竣工决算报表。
第二,基建账数据未合并。由于基建会计的专业性,预算单位一般将基建账与单位日常账区分核算。根据最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制度的规定至少按月并入‘在建工程’科目或其他相关科目,但平时财务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往往由于对基建财务核算的不重视,并没有将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并入单位“大账”。单位会计报表上只能体现对基建项目的拨款情况,基建账中的资产负债等财务信息仍然游离于单位会计报表之外,使会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加强基建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的建议
为确保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的目标,作为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只有树立全过程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基建工程的事前谋划和事中监管,才能够确保基建计划得到顺利实施,降低基建成本。
(一)重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的项目前期管理
笔者认为,工程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依法依规的使用资金,确保项目工程的投资取得效益。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单位很难做到在基建中严格的按照已经被批准的计划使用资金,完成计划任务,或多或少的会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情况。这往往就是因为前期不重视财务管理,留下了隐患,而项目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则是影响项目工程造价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设计阶段和投资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追求立项速度和压低投资计划是立项时常见的误区,其实立项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投资计划和概算也不是越低越好,应该是项目资金效用越大越好。要做到资金效用最大,首先要准确把握基建项目未来要“怎么用”。预算单位基建项目服务的对象与房地产项目不同,房地产项目的服务对象是潜在的客户,并不确定,而预算单位基建项目服务的对象是确定的,那就是预算单位自身。作为财务管理人员,一是要从工程投资项目的决策、项目工程方案的具体选择以及设计方案的优化方面进行着手,参与征求单位内部意见的过程,参与到可行性分析和设计的全部过程,了解单位各部门的现实和未来需求,将有限的预算资金发挥到效用越大越好。二是要参与概预算的审查。财务人员介入概预算审查可以促进财务人员及早了解工程概况、主要建设内容以及投资情况,提出工程建设资金拨付等财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进一步提高概预算质量的同时为后期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有助于防范工程建设管理风险,有助于财务管理部门制定款项的使用计划,做好资金的筹集计划,为项目顺利启动做准备。
(二)加强招投标和合同阶段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不能忽视项目招标和合同工作,要严格遵循招投标的原则和程序,从确定招标的组织形式、招标的范围、招标文件制作、评标等方面,切实做好项目的招标管理。在招标前,要通过财政评审机构或造价咨询机构,做好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正确编制财务预算。在招标完成后,财务应参与合同管理,要审核工程合同条款是否有利于基建资金管理。例如,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应在合同付款方式中注明支付需要一定的周期,使履行合同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因付款时间引发纠纷而影响工期,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资金使用计划。
(三)细化施工阶段的财务管理
在实施阶段要细化日常管理,在做好资金保障的同时应保持投资计划的钢性,确保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
第一,应做好资金调度和支付。要根据资金需求和工程进度,制定科学合理用款的计划,这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财务在符合支付工程款条件后及时向上报请款资料,并保证请款资料准确完整、真实可靠。这样可以提高审核工作效率,减少请款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缩短工程款拨付周期。
第二,细化会计核算。在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设置总账科目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和概算,设置明细科目。如:在“待摊投资”科目下按照批准的工程概算项目设置三级核算科目,便于决算时将费用摊到各个项目下;对“建设单位管理费”下设置三级和四级科目细化费用类型,便于分析费用,加强管理;基建部门内如果还按项目分设了项目组的,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设置部门档案辅助核算,便于实行有效的部门归口管理和总额控制。
第三,做好基建账务数据的并账。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建账务除了单独建账核算外,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并入单位会计的“大帐”,这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必须熟悉合并时部分科目如何编制抵销分录,保证合并报表数据的不重复和准确性。
(四)规范验收结算阶段的财务管理
第一,做好工程结算评审。财务人员不一定懂很深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但应熟悉工程结算的程序,借助财政评审机构或造价咨询机构的专业力量,严格评审,做好工程结算。
第二,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基建工程项目结束后,应尽快组织工程验收和决算工作,完成验收手续,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在编制基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时要认真清理结余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规定进行分配处理,建设单位留成收入按规定计提和开支范围使用。必须按照合同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保修期满后再清算。财务人员应牵头竣工财务决算,协调建设、施工、设计及监理等单位,做好基建项目数据资料的交接,将固定资产分类分项盘点登记,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报。涉及房产土地等不动产时,及时到政府管理机构办理房产、土地等合法权证。
(五)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第一,要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基建财务管理是全团队财务管理,要应对复杂的工程建设,基建财务工作人员既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回避减轻责任,一定要加强基建财务管理部门与单位内各部门的联系,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调动参加建设项目各方的积极性,从而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健全的合作机制,对外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二,要提高专业素质。通过自学、考察、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基本建设的招投标和合同知识、建设单位会计知识、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的法规文件,丰富实践经验,才能在基建财务岗位上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金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33)
危机管理过程范文3
我县于1988年底开始.实行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做法
1.1卫生局成立农村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中心(简称防保中心)。局长任中心主任.设副主任2名.成员9名.下设财会组、技术组租办公室.财会组负责经费管理,保健保偿金专款专用。技术组由县医院、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技术的监督指导。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的防保股.负责管理、监督和赔偿服务等工作。该中心负责贯彻落实和执行县政府批准的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办法。
1.2乡镇卫生院设防保小组.负责签订孕产妇、O~7岁儿童系统保健和计划免疫保偿合同.收取保健保偿金30元.给入保者发放《河北省母子保健手册》和《昌黎县母子保健保偿合同书》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作为入保和兑现合同服务的依据。防保小组的防保人员和乡村医生一起履行合同规定的服务项目.包括孕产妇的早孕建卡、产前六次孕检、筛查高危孕妇及专案管理、产后四次访视、要儿查体、免费投服维生素D胶丸和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儿童三、二、一体检、体弱儿专案管理,并负责完成初级卫生保健13项指标的要求及乡村医生的管理等工作。
1.3分院防保科负责对辖区内的防保小组的社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定期向防保中心汇报工作。
1.4农村社会卫生工作的考核、验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防保中心派人参加并监督实施.防疫站负贵考核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和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妇幼保健院负贵考核儿保和妇保工作.卫生局负责其他社会卫生工作的考核.考核工作每半年一次.年终考核计分。各职能部门把考核结果上报防保中心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各考核结果和乡镇防保小组上缴的保健保偿金额计算的入保率,代入计算公式.算出各乡镇卫生院和分院应得劳务费金额.由财会组返款给各卫生院和分院。除此之外.防保中心每年还按各防保小组、防保科、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完成任务的好坏,奖优罚劣,奖惩兑现。
1.5若出现保健保偿合同中规定的产褥热、新生儿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麻疹、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中心负责组织调查.技术组负责技术鉴定.对确诊者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进行一次性赔偿.赔偿时防保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的比例为了:3.由卫生院负责兑现。
2成效
2.1农村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使“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前.不少人把“预防为主”挂在口头上.把主要精力用在怡疗上.工作消极.应付差事.统一管理后.思想认识转变了.把防保工作放在了首位.这是个根本的转变.是搞好防保工作的关键。原不愿干防保工作的人安心了.搞医疗的人想加入防保队伍.
2.2实行农村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使社会卫生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步.与市场经济接轨.解决了防保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与防保经费不足日益加重的矛盾。6年来.我县40个乡镇卫生院共获纯收入746.633元的经济效益.14个卫生院都在2.5万元以上.这些经费除补偿防保人员的劳务费外.还更新了器械设备.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满足了农民保健的需求。
2.3推进了卫生防疫工作.从1990年以来.全县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6%以上.1991年计划免疫第二个以县为单位达到85%的目标实现了.全县传染病总发病率明显下降。防疫站连续六年被评为文明单位。
2.4改变了妇幼保健工作面貌.农村社会卫生工作统一管理前.我县的妇幼工作较差.统一管理后.妇幼工作赶上来了。1991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妇幼工作先进县的称号。1993年省卫生厅在我县召开了全省妇幼工作现场会.跨入先进行列.
危机管理过程范文4
关键词:过路费 物流 转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业作为“经济剂”的作用也愈加地引起了公众的重视,但关注的增加也就暴露了更多的问题,我们难以忘记2011飞涨的物价,“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等等的网络热词,更是民众在高昂物价下的无声抗诉。是的,面对高昂的物价,普通民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不可能说今天食盐涨价了,我就不买了、不吃了,更忘不了政府约谈企业延迟涨价之类的事件。是的,2011年最热的词恐怕要是CPI了,在2013年伊始,我们再次关注这一问题,不是为了旧事重提,只是希望借此分析出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防止其再次发生。
自人们关注物价的持续上涨以来,“流通成本”就成为了专家学者口诛笔伐的对象,而研究物流成本的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到了油价以及过路费问题,由于油价的影响因素过多,且可控性较差,对过路费的讨论就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并希望借此降低社会的整体物价水平。
1 当前过路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般对于过路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明确规定的路桥收费,但是仅此而言是无法完全体现货物运行的公路成本,因此本文将过路费分成路桥收费以及行政罚款,首先讨论固定的路桥收费问题,路桥行业收费极高且收费年限不合理早已成为相关专家的“重点关怀对象”,有资料指出全世界14万公里的收费公路,中国占了10万公里,且中国平均每公里的收费相比之下高出0.5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实在是不怎么合理。乱收费、乱设卡,有的只有三百米的公路竟然要收费。有的收费路桥的收费年限竟然高达50年之久。用问题缠身来形容当前中国过路费的收取毫不为过,其中原因很多,但“公路建设融资模式”可以解释一些问题,我国公路建设融资模式以1981年为界,分为两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指依赖地方财政收入的资金筹措模式,时间为1949年至1981年。这阶段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公路发展缓慢。第二个模式指“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时间从1981年至今。这阶段通过执行收费公路政策,拓宽了资金渠道,建设资金来源广、数量多,基本保障了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很多大型公路都是在这一阶段建设的,如江苏省镇江市的润扬大桥,总投资50多亿元,只有20亿元左右为自筹资金,其余均为贷款。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的广泛应用也就带来了路桥收费的问题,如何定价,收费年限都成了主要问题,不合理的收费价格以及超长的收费年限是路桥公司成为最暴利行业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了当前路桥收费的困境。此外,违规收费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我国有将近95%的公路要收费,包括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而在2004年,我国就规定二级公路禁止收费,但直至2009年,大多数二级收费公路均未执行该规定,时至今日,有的地方二级公路依然在收费。
而对于路政罚款,可以用乱象丛生来形容,其中,较为混乱的包括超载罚款、违停罚款,计重收费的货车在收费站过磅时常常会遇到奇怪现象,“同车不同重”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的猫腻不言自明。除此之外,路政执法人员还会以各种名义开出罚单,真是防不胜防,媒体上更是曝光出罚款不开单等严重违法行为,有的驾驶员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罚款时若不要罚单则可能会少罚点。更有甚者,有的地方部门更是依靠路政罚款给行政人员发工资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路政罚款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罚得多,得得多,这必然导致路政罚款的不规范。
2 当前过路费问题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我国公路的收费问题已经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很多货车司机更是直呼为“跑不起的公路”,深圳某货运公司承运15吨饮料到佛山,全程货车油费800元,过路过桥费600元,人工成本100元,而货主给的价格是1500元,对私人货运来说,风险因素也不得不考虑,也就是说这一趟运输就只能通过压缩人工成本才能盈利。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司机选择超载来获得利润,而对于超载的罚款是相当严厉的,超30%罚2000元,超50%罚5000,超100%及以上罚20000,为了应对可能的罚款,司机会选择超载更多,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超载影响的不仅仅是罚款,同时影响着司机的驾驶安全,同时长期超载还会加快公路的折损,减少其使用寿命。我国运输成本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超过50%,而在整个产品运输成本中,过路费的比例一般占到30%~40%,也就是说在社会总物流成本中,过路费占到20%左右,据测算,37%的企业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比重超过40%。而这些成本必然要转嫁。2010年,中国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其中将近75%由公路承担,过路过桥费占到了运输成本的20%到30%,货物运费超1/3被路桥费吸走。这样的惊人数据,更让人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成本转嫁的压力之大。过路费居高不下,物流企业的日子当然不好过,但每一个消费者的日子都不好过。即便物流企业没把高过路费全部转嫁到下一环节,但只要转嫁了一半,它就将推动物价上涨。高额过路费造成了重大社会经济成本,妨碍了社会公平,有损营商环境,对成本消化能力有限的农业和中小企业来说负担更加沉重。如2008 年春季南方遭受冰冻灾害,柑橘产区大量柑橘等待运出,价格非常低廉,这些价廉物美的农产品,拿到任何地方去销售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加上运输费用之后就难说了。商贩为了生存,必然不断压低收购价格。最终影响供应链低端供应,导致柑橘种植的积极性下降。
问题的提出,最终必然意味着要寻求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只是需要各方努力才能成功,对于收费公路来说,收费公路国有化是解决其问题的重要方法,我国绝大部分收费公路到目前为止都收回了投资成本,且都愿意国有化,但是由于过路费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纠葛,很多地方政府借口财政困难拒绝实施这一政策,导致问题的解决陷入困境,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对于路政罚款乱象,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切断路政罚款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链,例如实行账户责任制,设立专有账户,且必须保证收支平衡,此外,还可以立法将所有的路政收费直接上缴中央,保证地方政府不能从中获利,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支持,同时必须保证实施方能奏效。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物流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过路收费的乱象能够彻底改观,使我国的物流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穆海平.企业物流成本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 2011(27).
[2]周启蕾,周志华,胡金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初探[J].价值工程,2005(06).
[3]段琼.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05).
作者简介:
危机管理过程范文5
关键词:城市记忆;档案展览;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以抢救记录和完整保存城市历史为内涵的“城市记忆”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将成果转化为展览固定下来,走出了一条城市记忆的再现、保存与传播的路子。作为档案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城市记忆展有其独特的定位原则、质量要求,需要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以《郑州记忆――郑州历史发展档案陈列展》(以下简称“郑州记忆展”)为例,该展览就是由郑州市档案局、馆承办的,从立项到开展,历时5年,投资700余万元。像这样的展览,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大,对于档案部门是很少见到的。如何保障这样大型的档案展览的质量,对于档案人员是一个新的课题。
高质量的展览远不是简单的陈列工作或展示技术问题,而是牵涉到档案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征集展品的质量、展品的研究深度及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等。城市记忆展览以档案馆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涉及档案馆的征集政策,展品研究的深度与系统性,展览组织的合理性,展览的传播技术及与展览相关的辅助教育等。只有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才有可能建造观众喜欢看、看得懂、能得到启迪与教益的高质量的成功展览。
本文以“郑州记忆展”为例,秉着突出档案特色、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社会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质量要求,建立健全组织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场地保障、展品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的质量保障措施,涵盖从项目立项、开展到运行维护全阶段,努力将“郑州记忆展”打造成精品工程。本文结合实践,梳理出这样一个综合的多维度的城市记忆展览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逻辑,并对各体系构成要素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探讨,同时为各地档案部门开展城市记忆展览及类似大型档案展览提供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具体结构图见下图:
由上图可知,该质量管理体系是复杂多维的综合管理体系,可从三个维度对其分析:
1 城市记忆展质量要求
作为档案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城市记忆展有其独特的定位原则、质量要求。
1.1突出档案特色。城市记忆展是由档案部门承办的,展览应重点突出档案专业特点,以展出档案文献为主,以馆藏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全面展示本市的发展历史、发展成就,展示本市厚重的文化和发展水平。种类丰富的档案资源是见证城市发展的最有力注解。在展览形式中,也应体现档案特色,提炼档案专业符号,展示多样性档案展品。
1.2 突出地方特色。城市记忆展依托各类档案载体,在梳理和归纳本市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地域特点,有重点地选择最能反映本市历史发展或最有影响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本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符号是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人们创造符号的同时,便赋予了它文化象征的含义,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是用来象征某种意义的具体事物”。[1]“郑州记忆展”在布展之初,就提出要提炼郑州符号,如黄帝、嵩山历史建筑群、老火车头、市花月季、市树梧桐树叶、二七塔等,并从细节入手,采用灯光、雕塑、多媒体等手段展示郑州特色。
1.3 突出社会教育。档案展览是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展览,不仅是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也是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馆教育功能和档案社会作用的需要。城市记忆展更应突出社会教育功能。“任何关于展会的表述形式,如果没有惊喜的冲击力,都会起到负面作用。”[2]“郑州记忆展”以展览的传统手法与声、光、电、图等多媒体现代高科技的巧妙配合为展示手段,体现了展览的档案性、文化性、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艺术性,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郑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目光,凸显了档案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1.4 突出以人为本。城市记忆展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不同受众人群的系统工程。在展览主题的选定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展览陈列的内容上,应充分考虑观众的兴趣,符合观众的愿望;在设计施工上,应突出人性化特点,服务于不同群体的需求。“郑州记忆展”在路线设计、硬件软件配备方面汲取同类展馆的经验教训,为参观者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参观环境。安装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硬件设施完善,并配备现场讲解员、接待服务人员和休息区。
2 城市记忆展质量保障措施
2.1 组织人员保障。城市记忆展涉及的人员众多,职责也极为不同。为保障展览质量,需专人负责,分工合作,权责分明。“郑州记忆展”相关人员可分为:
(一)项目领导小组。“郑州记忆展”耗资巨大,涉及部门多,为解决部门间协调问题,成立了由市领导做组长,多个机关领导组成的布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档案局,统一部署布展工作。
(二)脚本编写组。城市记忆展要求主创人员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在自身人员达不到要求时,还需巧借外力。“郑州记忆展”借助外聘史志专家的智慧,不断论证、反复推敲形成展览的脚本,保障脚本质量。
(三)展品收集人员。为了使展品丰富多样,郑州市档案馆将展品收集人员分成了馆藏查询组、省市县(区)兄弟档案馆查询组、网络收集组、征集社会散存组等小组,多渠道开展展品征集、征购工作。
(四)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城市记忆展能否打造为精品工程,还依靠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为保障施工质量,“郑州记忆展”在向社会公开招标时,对监理人员、设计人员资质与业绩都做出了严格要求。
(五)现场监管小组。“郑州记忆展”专门成立现场监管小组,由郑州市档案局馆专业人员担任,深入工程一线,协调参建各方关于现场工作关系,为推进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正式开展后,小组成员直接转换为维护人员,由于一直负责施工,对展厅设施了如指掌,也提高了维护水平。
(六)讲解员。好的讲解员可以激活展品,让观众切身感受城市记忆展的魅力。“郑州记忆展”通过对外公开招聘与选拔本馆职工相结合,实地讲解竞争上岗,选中了5名外形端庄、年轻、口才好的讲解员,并安排她们去省博物馆参加专业培训,到二七纪念堂等单位观摩学习,提高讲解水平;要求讲解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这些讲解员对每件展品的内容、位置、出处来源都了然于心,讲解时做到准确无误。
2.2 资金保障。资金是我国档案部门最头疼的障碍。“郑州记忆展”在筹建之初,通过对国内相关展览实地考察、询价,预估投资额为570万元,经与郑州市政府、发改委、财政局、重点项目办多次协商,争取资金支持,最终将“郑州记忆展”项目纳入全市投资计划。在深化方案阶段,为保障展览质量,追加资金到688万元。在进场施工时,又针对设计变更再次追加资金,最终总投资达到700多万元。
为了保证城市记忆展制作的科学品质与传播能力,应该建立相关的资金分配保障制度,使展览建设在更合理和有效的资金平台上运作。“郑州记忆展”资金分为工程费、监理费、预备费等,并从档案馆日常经费中保障展品征购、仿真制作费用及专家聘用费用。从工程费中预留了10%的质保金,以督促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布展工作。
2.3 场地保障。场地指城市记忆展的陈列场所。场地空间大小制约着陈列展览的形态,限制了设计人员的发挥。“郑州记忆展”位于郑州市档案新馆五楼,展览面积1600多米,[2]为布展提供了充足的场地。
2.4 展品保障。展品是城市记忆展览成功的根本,是必需的物质基础。围绕布展,郑州市档案馆多渠道征集、收集了大量反映郑州市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照片、文书、音频、视频、实物等珍贵的档案资料,仅富有特色的照片档案就有1万多张,其中最珍贵的是从波兰驻华使馆征集到的66张1907年~1909年汴洛线铁路(今陇海铁路)沿线河南风土人情的老照片。市档案馆还抢救性征集并整理了一批珍贵的音视频档案,如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德专家用德国产摄像机、8毫米胶片拍摄的三盘郑州第二砂轮厂建厂初期无声电影;同志1952年10月视察黄河的珍贵影片;中央电视台六集系列专题片《商战》及“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电视广告片,等等。
2.5 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记忆展即使质量要求及预算既定,人员定位及权责明晰,但具体开展工作还得约法三章,针对布展活动定出规则,使这些工作承担执行者在规则边界内开展工作。
为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和保证体系能正常运转,“郑州记忆展”监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监管人员守则》、《监管人员职责》、《监管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等,每周定期召开监理例会,落实质量检验制度和现场检验方法的具体实施;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质检人员的业务培训,熟悉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以及所涉及的工程验收标准、规范、规程;熟练掌握质量检验的制度、程序和流程,对产品的检验规定和验收技能及管理知识。
2.6 技术保障。与传统档案展览相比,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档案展览中的优越性十分明显。它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展陈方式的多样化,丰富展览形式;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展示,复活原状历史,活化展览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并展示大量的档案信息,拓展展览空间;还可以通过创设参观情境,全方位调动参观者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激发其学习欲望和参观热情。[3]“郑州记忆展”就配备了180°环幕3D动漫、幻影成像、电子翻书、电子沙盘、模拟动漫、桌面互动、地面互动、触摸屏、集声罩、电子签名、触摸答题、拼图游戏等声光电及互动设备。这些技术的使用并非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技术为展览内容服务。
3 城市记忆展各阶段
3.1 立项与前期筹备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郑州记忆展”前期筹备之时,郑州市档案馆组织项目组成员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余个城市的档案馆、城市规划馆、博物馆参观、学习、座谈,汲取举办展览的先进理念、现代手段和成功经验。
3.2 展品征集与脚本撰写阶段。首先,依据郑州历史设计展览的板块;其次,在对馆藏各门类档案资料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炼可以用来布展的素材;最后,对于馆藏不足部分,以《郑州市志》为蓝本查询线索,为下一步开展征集明确方向。
展品征集小组先后历时三年前往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馆、铁道部档案馆等省内外档案馆及波兰驻华使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单位,走访郑州籍各界名人、在郑工作过的老领导及家属,深入郑州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古玩旧货市场、淘宝网等,对保存在各单位及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征集和征购。
“郑州记忆展”对设计所需各类资料准备扎实。尤其是布展大纲脚本编排完整有序,文、图、表、音像、实物罗列清晰详尽,为布展形式设计提供了翔实、准确的依据,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
3.3 项目招标阶段。“郑州记忆展”分设计施工一体化和监理两个标段国内公开招标。招标时对报名单位资质及业绩进行了严格要求:
报名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须同时具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以上资质、装饰装修工程设计甲级以上资质或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一级资质;须具有经年检合格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近三年来无重大事故和不良记录。布展公司2005年以来需具有综合成就展、档案专业展等文化项目展览实施业绩经验,单项合同额不少于300万元(以合同为准)。
项目经理应具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布展总设计师(负责人)应具有建筑装饰装修相关专业高级职称,2005年以来具有单项合同额不少于300万元的综合成就展、档案专业展等文化项目展览设计业绩。项目经理与总设计师均应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关系,没有正在建设和正在承接的工程项目。
“郑州记忆展”项目组本着制作精良、投入合理原则,选择具有成功制作大型展览经验的装饰公司进行合作,将脚本的文字升华为触手可得的展览成果。
3.4 方案深化与论证阶段。“郑州记忆展”为了保证展览效果,先后多次邀请了省内方志、历史、文物、艺术、建筑、装饰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布展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结合布展脚本和有关专家提出的意见,组织中标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深化设计和修改完善。
3.5 进场施工阶段。“郑州记忆展”于2012年7月开工以来,展厅监管人员深入工程一线,协调参建各方关于现场工作关系,并要求施工和监理严格按照“科技引领、精细管理、团结协作、负重拼搏、安全和谐、优质高效”的“二十四字”方针和管理“零失误”、工程“零缺陷”、安全“零死亡”、廉政“零案件”、施工“零干扰”的“五个零”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抓“三控三管一协调”工作,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矛盾。项目在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施工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没发生过一例安全事故,得到了政府质监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3.6 验收改进阶段。展厅于2013年5月完工,工期260天。经工程监理评估:施工方已按合同约定及设计图纸的内容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单位工程所含各分部分项质量全部合格;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完整;相关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完整;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符合相关专业质量设计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观感质量综合评定为良。对“郑州记忆展”装饰装修项目综合评定为合格。
3.7 向社会推介阶段。“郑州记忆展”极为重视宣传工作,向社会大力推介,把参观人数、参观人员感官作为评测展览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以来广受当地乃至全国部分强势媒体的充分关注,并在媒体上刊登“郑州记忆展”展品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在郑州档案信息网上设立三维展厅栏目,观赏者可以不受地域限制24小时观看“郑州记忆展”,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为扩大宣传,还推出了精美的小型宣传折页及内容更加全面的《城市记忆――郑州历史发展档案图集》。
3.8 运行维护阶段。“郑州记忆展”形成展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展览内容。对观众提出的意见及时处理反馈,发现错误及时更正,使得展览趋于完善。
总之,档案部门可选择以城市记忆展的建设为切入口,从展览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展开工作,从而全面带动档案馆的征集、保护、研究、展览制作以及配合展览的公共教育,从整体上提升档案馆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鑫.博物馆陈列中的典型象征符号及其应用[J].中国博物馆,2006(01):36~38.
[2](德)乌韦・J・赖因哈特,(韩)菲利普・托伊费尔.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展览和陈设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危机管理过程范文6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 200083)
摘要: 通过引入生产过程控制方法,将企业内部的生产设备识别为“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需确认过程”、“一般过程”等四大类过程设备,根据设备所处过程类别的不同以实现设备维护的差异化管理。
关键词 : 过程控制;设备维护;差异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62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26-04
作者简介:连晶熙(1985-),男,浙江温岭人,工程师(中级),设备及计量主管,研究方向为设备管理及计量测试;扈江(1988-),男,上海人,研究方向为设备及物料管理。
0 引言
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就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确保生产和服务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企业引入了生产过程控制方法,从控制程序、检验监督、质量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设备维护保养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内容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系统安排。本文首次尝试将“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与“设备维护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所处生产过程的有效识别,确定设备的过程类别,建立过程设备目录,以实现设备维护的差异化管理。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过程设备
过程设备,包括机器设备、工艺装备、工具,以及用于设计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过程的硬件和软件等;本文中“生产设备”不特指为某一类设备,系与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有关的各类设备。
1.2 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是指为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
1.3 设备维护
设备维护,是指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结合。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失效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的技术管理措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的设备维护管理并不包含设备的维修管理。
2 过程设备的识别和确认
在执行过程设备识别和确认操作之前,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研发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在用生产设备管理台帐,督促或会同设备使用部门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大修和二级保养计划并联系执行;会同设备使用部门制定设备完好标准,定期开展对过程设备完好状态的检查并保持记录。在过程设备识别和确认完毕后,设备使用部门需在报批的设备维保计划里标注设备的过程类别,设备管理部门需建立过程设备目录,以便于设备的维保操作。
2.1 关键过程设备的识别和确认
关键过程包括“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或已造成损失的工序”、“形成产品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直接或间接参与此类过程的生产设备即可识别为关键过程设备,其简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2.2 特殊过程设备的识别和确认
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换言之,我们将形成产品最终特性,且不能直观验证、不易验证、不能经济地验证的工序定为特殊过程。直接或间接参与此类过程的生产设备即可识别为特殊过程设备,其简要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2.3 需确认过程设备的识别和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当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出现的过程。参与此类过程的生产设备即可识别为需确认过程设备,其简要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2.4 一般过程设备的识别
为实现对生产设备维护的差异化管理,笔者将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需确认过程以外的过程控制定义为一般过程控制。现行的生产过程控制方法中并无一般过程控制的提法,原则上我们将已配置验证资源且可验证的过程定义为一般过程,本文提出这一界定正是为了有效经济地识别设备的管理类别,从而有差别地落实设备的维修保养。
3 过程设备维护管理实践
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管、用、养、修”等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属于一种主动预防的设备管理措施。对于生产设备维护保养,我国企业一般通行“三级保养制”。三级保养制的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制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保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
3.1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
每年年初,由设备使用部门根据研发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设备维保计划,并提交设备管理部门汇编、批准。设备管理部门依据生效后的年度设备维保计划,会同各部门完成当年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设备维保计划应尽量格式统一,维保内容真实、经济,具体格式可如表1所示。
3.2 设备维护保养的具体实施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报批生效后,设备使用部门需按照计划内容对纳入设备逐一执行维护保养,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维保记录一般按操作时序置于设备机身明显处,便于记录、调阅。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一级保养由设备使用部门按照计划内容执行并保持记录。一级保养的范围应是企业全部在用设备,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磨损,消除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到下次一级保养期间的生产任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设备的二级保养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设备使用部门,在维修工程师的协助下进行并保持记录;此外,对于二级保养前后设备的技术状态、精度指标,设备检验部门需进行检查和验证,并填写、保存设备二级保养验收单。二级保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大修周期。
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需确认过程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管理(检验)部门在保证设备精确度的同时,对维保执行的情况施行“实时跟踪、全程参与”,并保存维保记录。对一般过程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管理部门需在现场对维保的执行情况作抽样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工位实施有效的跟踪和复查。
设备维护保养的具体实施说明如表2所示。
3.3 设备维护率对比统计
设备管理部门在本年度设备维保计划执行完成后,需对企业本年度的设备维护率作统计、对比和分析。设备维护率,是企业年度设备维护未执行数与计划执行数的比值,是考核设备管理部门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又是生产部门设备维护执行情况的直观体现,但更重要的是,该指标直接验证了本文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
为验证本文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笔者以工作单位的具体实践为例,将2013、2014年度的设备维护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3)。长期以来,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为降低管理成本,仅对关键(大型)设备执行维护管理,本应涵盖全部生产设备的维保计划却变成了“关键设备”的维保计划。这有悖于设备管理的初衷,也给单位质量体系的运行带来了隐患。在2013年度,由于单位尚未实行设备分类分级维护管理,过程设备尚未得到有效识别、划分,因而表3中“特殊、需确认过程设备”的维保执行数为0台套,自然维护率为0%;而纳入维保计划的46台套设备原本就是各生产部门填报的用于关键工艺的大型设备,则权且划入关键过程设备以便于统计分析。
此外,由于各部门在年底填报的数据存在不真实的因素,同时管理部门又缺乏有效的核查手段,对于一般过程设备的维护情况统计仅在表3中用“数据不可靠”来表述,并无实际数据。在2014年度,单位试行了设备分类分级维护管理制度,对于关键、特殊、需确认过程设备及二级保养设备的维护过程我们施行“实时跟踪、全程参与”,在源头上验证了设备维护的有效性,以此获得的维护率也具备了真实性。但对于一般过程设备的维护情况监控,我们是基于现场记录的抽检,抽检则需考虑覆盖率问题,因而我们提出用“样本估算总体”的方案来获得全年一般过程设备的维护率,这也是对设备维护率计算方式的一种创新,具体演算过程如表4所示。
4 结束语
由于企业文化理念的差异,每个单位对于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尝试都不尽相同,但设备维护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业要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具体而言,就是“成本最低,设备故障最少,同时又要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精度”。本文的设备维护管理实践,以生产过程控制方法为理论基础,辅以过程设备的识别和确认,最终实现对设备维护的差异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孙黎.需确认过程、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的识别与确定[J].认证技术,2013(9):64-65.
[2]徐忠兰.如何实施需确认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4(1):55-57.
[3]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4]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5]王汝杰,石博强.现代设备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30-32.
[6]谢克平.论管理机制与人员素质对设备维护的影响[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0(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