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做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做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做法

传统文化做法范文1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是时代的要求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做支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更好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是考验我们的一道难题。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市场化的产业形态,它涉及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产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重要的传播载体。相对于其他方式而言,文化产业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文化产业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纪录片、影视剧、图书或者其他的视频或文字为载体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传播的广度上可以借助传统的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型媒体实现多渠道、立体式的传播。尤其是网络新媒体,可以有效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最大范围的受众覆盖。而诸如学校教育、传统民间艺术和技艺的师徒传授和族群传播等传播方式,则仅能局限于特定的传播时间、传播空间和传播人群,传播广度有限。

其次,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更利于大众接受。文化传播要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不仅依赖于大面积的传播广度,让更多的人接触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让接触的受众更好地接受。文化产业制造的文化产品要赢得市场,必然会以迎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大众文化的形式来呈现。大众文化通俗、生动、直接的表达方式更利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例如,有的电视节目就通过那些表达能力和学术造诣兼具的学者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讲授,将一些原本埋藏在二十四史和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中晦涩难读、精深难懂的历史与思想变得生动鲜活,打破专业化的门槛,让普通民众都能理解和接受。可以说,那些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电影、电视剧能够以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日常娱乐休闲的生活中渗入大众的大脑和心灵。基于以上文化产业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文化产业实现了更好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其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得到了更好地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更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2.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能够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文化产业毕竟不同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如果仅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就无法成其为“产业”。因此,文化产业必然内含着对经效益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个方面能有效地助推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作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博大深厚。我们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所记载和流传的各种历史人物、事件;各种远古的神话传说、传奇小说、民间故事;诗词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古董文物等,可以为影视作品、图书出版、文艺节目、教育培训、收藏市场等文化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创意支持。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文化产品赢得了受众就赢得了市场和利润。近十多年来,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电影电视作品得到了国内观众的普遍认可,并获得了丰厚的产品利润。今年春节期间播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收到观众的好评,与参赛选手武亦殊相关的文章和报道在电脑网络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刷屏式的转发;2014年,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内容的《舌尖上的中国2》,投资一千万元左右,却创造了3亿元的收益。这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文化产品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欢迎,当然离不开产品本身优良的制作,但更重要的是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观念上要有文化的自觉。近代以来,在西方强大的军事、经济、文化的侵入之下,打破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以来,一种反传统、主西化的文化自卑思潮在国内兴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就是要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重新找回文化的自信。文化产业要有效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实现文化的自我认知,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好莱坞著名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日本的《七龙珠》等作品,都借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思想元素,并获得了极佳的市场效应。他国对中国文化资源的利用尚且如此,我们的文化产业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更应尊重。文化产业发展上有了文化的自觉,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发掘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作品。

2.实现文化产品内容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文化产品的内容是核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已与今日不同。要让今天的人们接受传统文化,就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时代语境进行对接,让传统产生当代的价值与意义,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内容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一方面是“传统适应现代”,从当下的社会情境出发,赋予传统新的内涵。例如传统的孝文化,今天,人们孝顺老人的方式不可能同古代一样,这就需要对孝的内涵和行为方式有新的解读。再如,随着今人审美倾向的改变,一些优秀的传统艺术想要在当下得到有效的传承和认同,也需要加入一些现代性的元素和包装。另一方面是“现代借鉴传统”,现代文化产品的制作中可以加入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例如有的歌曲创作就秉承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是当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又能唤起人的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传统文化做法范文2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各方面都有影响。其中在休闲体育的发展上,中国传统文化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休闲体育提供了核心理念和具体指导,对休闲体育的推广普及也产生了很大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休闲体育也必定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休闲体育 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人们的日常行为、观念思想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休闲体育,作为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选择,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休闲体育在发展中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的发展中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下面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

也许有人对休闲体育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其实,作为一种现在人的休闲放松方式,休闲体育是以发展自我、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它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强调功利性,其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压力、回归自然,它也没有太多的规定性,特点就是简便易行,对场地设施、技术都没有过高要求,同时适宜的人群范围也很广,从小孩子到老年人都可以进行,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休闲放松方式。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放松,常见的休闲体育种类有远足、骑车、慢跑、徒步、郊游等。这些休闲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提高素养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的特点。由此看出,休闲体育是从现在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以后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供基本理念

上面我们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那么在休闲体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提供基本的理念。休闲体育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回归自然,而回归自然这样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久远的传统。顺应自然是我国道家思想里一个重要观念,从老子、庄子到陶渊明、王维,他们都是向往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充分融入到了所生活的环境中。休闲体育中强调亲近自然,这样的理念就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人们日常需要面临大量的事情,这些事情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积极有为是儒家所倡导的思想,当今的人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奔波劳累,不过人们心中总是向往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就是道家所倡导的。休闲体育就是充分体现了道家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主张,同时也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的人生追求,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为其提供了基本理念。

(二)提供行为指导

休闲体育是人们寻求放松的一种形式,与人的身心发展高度协调。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高度强调人的内在修养,所以休闲体育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某些方面的契合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并且也讲求辩证看待问题。比如作为我国国粹之一的中医药,中医在看病时强调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联系性,这跟传统文化中讲求辩证法是一致的。休闲体育也具有这种特点。休闲体育追求的是人整体的休闲放松,不拘泥于形式和技巧。比如,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里就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刚柔相济、起承转合、以柔克刚等,都体现了传统哲学思想里的一些观念,像太极拳的某些套路、拳法就是在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而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是对太极拳的直接指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三)推动休闲体育的传播

我国每个人都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现在社会的道德体系、礼仪文化对传统文化也有很大的继承性,现在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上面已经介绍到休闲体育的一些理念、一些做法是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休闲体育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因素,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就特别能推动休闲体育的传播。人们选择休闲体育不需要别人苦口婆心地宣传,可以很自觉地接受并带动周围的人,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休闲体育,这是对休闲体育很好的一个推广,并且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跟之前比有很大提高,但生存质量却是不断下降,人们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工作中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某种方式放松自己,使自己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休闲体育便是很受青睐的一种放松方式,而在休闲体育的发展中,传统文化又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虽然两者听起来差别较大,但两者又存在着很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可以对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休闲体育又可以很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某些理念,两者一个可为里,一个可为表。休闲体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必定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郝雪停.儒家休闲思想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3.

传统文化做法范文3

城市与文化与生俱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城市是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形式,是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造城运动”也在不断地推进,“千城一面”和“特色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

城市常常被称作是某个地方,而这个地方被认知的前提常常是它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质,而每个城市都是由大大小小形形的小地域组成,这些小的单元、小的地方就是特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生活中的元素在不停的变化,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也失去了其原来的特性,很多城市之间都变得大同小异,这些就是组成城市的各个因素在变化,变的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文化因素。随着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西方地名和西方式建筑的出现,都表现出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流失,同时也使我们城市发展的文化特色流失。

从远古开始我们的城市就历经万般磨难和沧海桑田,才逐渐形成了地域性,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历史风格及空间结构和意象,包括 “江南楼台”、“塞北风情”、“齐鲁风采”等,从而出现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独特的文化要素。“北京元素”、“上海元素”、“杭州元素”“周庄元素”,这些都可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有单一性的文化元素。其实很多时候,在特色文化城市构成的过程中,人们对有些元素的感知却有着不可捉摸的戏剧性,使之成为仅仅和我们擦肩而过的风景。

中华文明得以千年延续的力量所在就是不论大城市、小城镇还是小村庄,地方性的特色都十分明显,许多地方特色文化都有可能为平民百姓所创造。在古代,宁波大多数聚族而居的部落,都会有一定的公共空间,且都有一定的规模,比如祠堂、水井和广场等,而祠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布局的格式,包括大门、仪门、正厅、后寝等设置。这些公共空间的用途不同,含义也迥异,但总体来说,都是供家族或成员聚集的场所,正因为这个场所的存在,才使得家族成员间有了一定的归属感,保存了家族实力。

斯宾格勒说过,文化都是以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从土生土壤中萌发出来的,并携带着那片热土一起,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存贮于世,以固有的文化方式表达着自己.所以需要我们能够从新的社会发展高度认识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的意义,借此发现、创新,从而创造出特色文化城市和城市特色文化的统一。而这些设计实际上是建构属于城市的一种新的文化关系、一种文化意识、一种文化模式。

在城市全球化和全球城市化发展的竞争中,越是具有典型“地方精神文化”价值的城市,越有着地方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换性,从而,在整个世界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定位,这就形成了城市地方性主义的现象。这种现象已介入全球城市价值链,从而也没有了地方性特征,也就少了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文化,当然,这些就直接影响了城市文化资产的再生能力。

2、地方传统建筑风格对塑造特色文化城市设计的影响

建筑也是一种文化,它时刻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回忆和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载体;只有保存城市的相关记忆,保存历史的延展性,才能保留住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1)宁波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丰富

宁波现存传统民居大多建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这些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具有那个历史时期江南水乡山乡的传统风貌和浓郁鲜明的地方特征。

宁波市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布局讲究注重风水——如青石街洪宅、郁家巷盛宅等;因地制宜别具匠心——如莲桥街胡宅、天一阁等;务实实用儒雅大方——本地产杉木、梅园石等主要建材;低调内敛张弛有度——如毛衙街士大夫第等;注重细节崇尚传统——如中营巷赵宅、郁家巷杨坊故居等;勇于突破推陈出新——如府桥街周宅等。

(2) 宁波传统民居院落富有特色

宁波传统民居的院落属于对外封闭式样的建筑,并通过天井、堂前即穿廊等来达到通风的效果,尤其是春夏天气比较潮热的季节,这种通风系统就能起到很好的风干作用,另外,由于外墙没有设置窗户,所以来自天井的太阳光为主要的采光方式。

宁波传统民居是建筑风格多样,特色明显,具有古代江南水乡、山乡的朴素传统风貌和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布局多讲究主次和主从、层次和序列的关系,注重风水习俗,充分体现了“天水合一”的居住理念,如青石街洪宅、郁家巷盛宅等,都是依凭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个人爱好、家庭成员结构等方式决定的。

天井院落式民居,则是三面房屋一面墙,还有的是四面房屋围成一个庭院,在庭院中间特意留出一块空地,作为天井,这种式样被称为三合院和四合院,正屋则有三间或五间,而楼房,在厅堂或正屋两侧设有楼梯,有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分为前院和后院,沿中轴线正屋前后院二进或三进,东西两侧建有厢房,前后及正屋与厢房之间大多数有廊弄相接,有的还建有私家花园,里面有假山、亭廊、水池等设施,布局巧妙,别开生面。

近几年,传统的、民族的、地方的建筑元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他们尝试传统与现代结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如何才能做到既适当满足人们对传统生活的眷恋、又可以继承地方建筑的风格?尝试研究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中应用传统建筑风格的想法值得探讨。

与传统的风格不同的现代建筑成为了宁波的一大亮点, 宁波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以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颇具创意。同时以从民间收购的明清黏土烧制砖为建筑外型贴面,工艺独特,为国内首创,颇具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

3.城市建筑规划发展对策研究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想到,我国城市在建设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是否着重于经济发展而忽视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否着重于城市的拓展而忽略生态环境的统一;是否着重于城市物质建构而忽视精神文明的弘扬;是否着重城市外观外貌而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着重数量而放松质量的把关等等。因此,在规划城市建设中,应该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保障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性、合理性。

(1)宁波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有效转化

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变迁,是任何文化社会都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而文化的传承又在社会的变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宁波的传统文化中,在其存在的整体框架中,都能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转化,这些包括了物质形态和社会形态,也包括了其所有的形成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单独对宁波传统建筑文化来看,应该归结为单纯观念性质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传承,对于形态和结构方面,那就是转化。

在我国,传统建筑以庭院组合形式为主要方式。在这里,庭院一般情况下所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即起着承、转、合的承接作用。回望我国建筑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都是沿用了几千年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布局而形成的建筑群,这种建筑群的设计法则到现在逐步演变为一种主要的设计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提高,新的技术形式衍生着更加有创意的思路,体现在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不断呈现出对建构规则局限性的突破。

(2)宁波现代建筑的功能更新与传统风格建筑的统一性

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师在建筑方面的设计思路比我国要超前,也就是说从设计到材料,再到技术应用方面都比我国先进很多。比如宁波的月湖盛园就是如此,它在秉承传统建筑理念、满足现代人居住功能的条件下,在商业社区空间格局上进行了创新,逐渐建成了融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于一体的集合式住宅。月湖盛园在设计上,体现了房间的设计原则,那就是均匀布置在周边,这与现代宿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布局上又明显比现代宿舍有着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增加了社区邻里之间的亲切感。不仅如此,在内部空间布局方面,月湖盛园还增加了更多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新花样,尤其是独立的厨房设计,还有独立的浴室造型,在楼层间还单独设置了供大家活动的公共空间,用于自由走动。

(3)宁波现代建筑风格形式与传统建筑风格的统一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建筑文化风格也发生了巨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人文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因此,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建筑精华部分开始了有意识的保护措施,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上了日程,开始注重历史风貌外延的扩展。我们知道,和谐美是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要素。而一些现代建筑为了彰显其个性美,往往特立独行,忽视了与周围建筑相得益彰的融合性,因而也就失去了和谐美。所以现代建筑要注意与周遭传统建筑保持相对的一致性,使得外形和平面布局方面力争与周遭建筑保持风格上的统一。

宁波博物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充分体现出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主题馆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口,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港城,是宁波帮的故乡。碰撞与融合,学习与创新,书写了中西文化交流史浓墨重彩的一章。

宁波要发展,既要发展现代建筑,也要保护原有的建筑特色,尽量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修复和补缺的部分也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增添部分必须与原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本真性,使建筑物与其存在环境相得益彰。同时还要加强长远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具体的措施,第一,作规划性保护。由于古建筑既是历史的遗存又存在于发展中的城市,它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建筑文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全改变了,就不能说明当时的历史,进而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第二是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虽然早已改观,但是古城的古街道、古居住区、古建筑、文物古迹等等仍然保存很多,要想办法把它们保存下来,可采取点、线、面的保护措施。第三是新建筑高度控制的保护,高层建筑是对古建筑风貌破坏威胁最大的因素。一座古城中,座座高楼崛起,把古城的格局、古建筑、文物古迹全都淹没了,也就无古城风貌可言了。

穿越时空,徜徉历史长河,希冀宁波的城市建设,体现传统和当代人文精神,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载《环渤海经济瞭望社会发展》,2008年第7期。

2. 赵艳君:《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文化》,载《山西建筑》2006年第12期。

3.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版。

4. 王建国:《城市设计》,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第9期。

5. 王飒、汪江华:《传统建筑技艺内涵与当代传承方式简析》,载《新建筑》2012年第2期。

6. 蒋雪峰:《从“建筑花格”到“建筑表皮”—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载《华中建筑》2012年第2期。

7. 颜红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创作》,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 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 计 划 编 号:2012A10011

项目(课题)名称:现代都市目标下传统建筑传承对塑造宁波特色文化城市的作用及其发展模式

传统文化做法范文4

【关键词】产品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09-01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释义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是经过人们长时间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与地理、习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科学与艺术、价值观念等。

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从禅学到儒家经典,从茶艺到京剧,从古诗词到龙的传人,从故宫颐和园到青铜瓷器,不胜枚举。在古代中国兴盛的时期,中国文化一直深远的影响着世界,对西方、日本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即使在中国没落衰退的时日里,那些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脉络是不会被熄灭的,我们发展着自己的文化,就像发展经济和政治,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样,它像一个隐形的存在,一直不断演变至今。随着中国的逐渐觉醒,中国文化又重新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推崇,我们要把中国展示给世界看,需要文化做助力。

二、产品设计的概念

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它通过设计师对造型、色彩、材质等的组合与美化,将产品显现在人们面前。其目的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美好的视觉享受和优良的使用体验。现代的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几句逻辑性的创造过程,它还是一个展现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推动人文理念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具有明显地域性,某种产品人们一看便知道它是来自哪个国家的设计,它的风格、样式、材料等多方面无一不相认透露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性格。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融合

1.产品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首先,可以通过中国传统造型的运用来进行产品设计工作:榫卯结构、明式家具的设计语言、建筑中的斗拱等等,这些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结构如果能经过现代设计手法的再造,将会产生很有意思的设计效果。

其次,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法是图案的使用,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传统图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因为它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密不可分。这些历久弥新的图案如果能合理使用也可以体现意义深远的文化价值。

再次,便是传统材料的应用。中国崇尚木、瓷、石等材质,这些传统材质比现代的玻璃、塑料、金属更具有古韵之味,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更能表现中国传统的意境之美。

2.中国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情趣,设计师或许应该更多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以简约、朴素、传统的设计风格给设计市场带来一些新鲜空气。产品设计不仅要局限于外形和功能上的文化,需要渗透到产品中。一件产品不是因为我们看到它的外观造型有多么中国化,才觉得它是一件带有中国文化的产品,而是它的气息和精髓,让人一看便知道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

3.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中国产品设计

众所周知,中国的产品制造业十分发达,世界各地的产品有60%都是中国制造出来的。 “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产品的代名词。当然,也有很多世界知名产品是在自己本国本地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因为真正的产品文化不仅仅需要图纸上的设计,制作出产品的过程也非常重要。所以,该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设计”是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界一直钻研的问题。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我们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发明了纸张和印刷术,因而又怎能甘于成为世界的工厂?对于设计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来说,我们并不缺失文化,需要做的是在产品上体现出文化,也就是要进行产品的文化承载。产品的文化是通过产品的功能性、便利性、可愉悦性、视觉传达、所蕴含的深刻理念以及设计师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来体现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好的文化产品设计能让人一看便知这是哪个国家的,Bosch让人看到德国人冷静严谨的机械感,无印良品让人看到日本简洁纯粹的细腻感,通用汽车让人看到美国的先进与发达,Alessi让人看到意大利人的可爱和浪漫,伊塔拉让人看到丹麦乃至北欧的精细、简约。而中国的设计又如何呢?有多少品牌使人们能立刻想到中国呢?

古往今来的许多国际知名设计师都看到了中国文化可圈可点的地方,他们很多人都汲取其中的中国元素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形成了由中国文化特色但又属于本国的设计。这些产品体现着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元素和文化的理解。外国设计师对中国文化有这样的研究,且能因此设计出一件件传世产品,那么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又该如何诠释本国的文化,萃取其中的精髓进行产品设计呢?近几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我们若想立足世界设计之坛,必须要推崇自己的文化,不能被世界贴上“山寨”的烙印。国内著名的产品设计公司洛可可于几年前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上上。这是一个专门开发带有中国文化的设计部门,其产品流入世界市场,代表了新一代中国产品设计的先锋。其口号是“设计禅悟生活”,每一样产品都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或禅宗,或源于诗经论语。这是现代的中国设计公司可以效仿的一个好的尝试。

四、总结

中国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包括产品设计在内的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也在稳步前进,在未来的市场中,文化在这些产业中的附加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我们无时无刻地需要探寻自己的文化价值,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让产品和传统文化结合,让文化融入企业和品牌。我们做设计,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新颖舒适的造型和强大的功能,更要告诉人们文化的意义,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产品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做法范文5

摘要: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为克服其预算控制和业绩考评功能的不足,欧洲一些学者率先提出“超越预算”的管理模式。超越预算的实施给欧洲一些企业带来了丰厚的业绩,其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给我国企业的预算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传统预算;超越预算;以人为本

一、传统预算缺乏“以人为本”

传统预算采取预算与绩效挂钩的方式,不涉及战略的形成和具体作业的管理;在预算期内,一般不对预算进行修正,只用以控制“偏差”,即监测实际作业的产出与事先确定的目标之间的差异,然后进行控制以消除或减少偏差。这种预算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运作过程中,如果有的员工发现了新的业务机会,但出于能否完成预算的考虑,大多会放弃冒险的做法。从长远的角度看,该机会可能会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但碍于预算的约束,使其及早扼杀于摇篮里。另外,企业员工如果只是一味地执行半年甚至一年前进行的预测和计算,而无视当今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变成僵硬的执行计划的工具,易产生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超越预算体现“以人为本”

基于传统预算不再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1998年1月,跨国型高新科技制造业联合会在欧洲组建了“超越预算圆桌会议论坛(BBRT)”,该组织依据项目管理提出了“超越预算”(Beyond Budgeting)这一概念[1]。超越预算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预测、绩效管理方法,以及将绩效考核与财务预算指标分开等方式来克服传统预算的缺陷,将企业打造成一个管理流程更具“适应性”、权力下放更多、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组织的过程[2]。超越预算理念的提出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融入了战略思想。现以A企业个案为例,分析超越预算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1.员工参与战略的制定

A企业处于电子通信领域,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风险大。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A企业公开战略制定过程。让基层员工参与到战略制定过程中,使员工随时关注价值的创造,并对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迅速做出回应,使管理行为与战略目标较好地保持一致。

2.创建扁平化分权组织

A企业摒弃了层次繁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创建了扁平化分权组织,使一线经营管理者有足够的动力和权力,为适应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决策。具体到实际工作:有了好想法就立即实施,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错了,则立即改正;虽容许犯错,但不允许半点儿犹豫。

3.“不严格挂钩”的业绩考评机制

A企业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它的企业文化里,所谓职业经理人,除了专业水准和职业精神外,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能力。对员工的业绩考核以相对指标为基础,不与预算直接挂钩,达不到目标没有人会受直接损失,预算的结果用于分析和改进工作。这样,在“不严格挂钩”创造的较宽松的氛围下,员工会积极的改进工作,勇于大胆创新,有助于预算的实现。该集团尊重个人,给每个员工一定的灵活性,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光和热。

A企业自推行超越预算以来,四年间无论是财务绩效还是非财务绩效都有所改善。财务方面的成果:年销售额增加了1600万元,净利率由3.5%增至5.5%,存货周转天数由150天减至65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60天减至30天,均比采用传统预算管理时增减幅度大。另外,BBRT研究项目通过跟踪调查发现,超越预算模式为许多欧洲企业带来了卓越的业绩,最典型的有瑞典的商业银行Svenska Handelsbanken和汽车公司Volvo。

三、将“以人为本”应用于我国企业

鉴于传统预算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超越预算的人本管理确实给企业带来丰厚业绩的事实,笔者认为应该将“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应用于我国企业,促进我国企业的预算改革。具体操作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从基层员工培训开始。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不愿彰显个性,缺乏创新意识。我国企业的员工大多习惯于听从上级指挥,上司的命令就是圣旨。在这种上级下达任务下级执行的单向运行机制下,很难通过上下级的沟通合理配置资源,所以,要从基层员工培训入手。首先,从思想上给他们灌输主人翁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绩效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其次,加强技能培训。业务技能是员工的资本,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一切都是空谈。再次,通过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让他们体会到一个人先进并不是真正的先进,带动团队中的每一员一起努力、前进,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传统文化做法范文6

关键词:高校;茶艺社团;校园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承,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以社团形式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弘扬,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并促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茶艺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容,而且能够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高校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中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以及校园文化呈现的封闭性与功利性倾向,都决定了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1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

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播,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活跃学生思维、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文化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重视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高校与大学生群体都体现出了更加重视时代文化精神建设与科学文化精神建设的倾向,特别是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重点强调。这种强调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社会节奏与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此基础上忽略传统文化建设却是一种有失偏颇的做法,同时也难以让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中国特色。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时代精神建设与传统文化建设得以平衡的必要策略,同时也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

1.2校园文化的封闭性与功利性

校园文化的发展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开放性,即通过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汲取,来丰富校园文化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但是在高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校园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校园当中,与社会相关的文化活动并不多。虽然许多学生组织会自主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但是由于学生群体欠缺丰富的阅历与成熟的思想,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实现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有效汲取,从而凸显出了创新与发展动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功利性倾向也逐渐显现,这种倾向体现为高校以及学生群体将功利性动机当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甚至会导致校园文化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而茶艺社团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及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与社会优秀文化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组织载体,并且这种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学生组织也能够向学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向着精致雅逸的方向发展。

2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通过分析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发现,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强化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社会工作以及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封闭性与功利性问题具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净化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1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当前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涉及到了多样化的领域,这些社团具有灵活的活动方式,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并让自身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茶艺社团在高校中的开设,同样能够发挥出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拓展学生茶艺知识、推动学生利用茶艺开展交际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方面,这对于实现高校、学生与差异文化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虽然当前大学生群体都对与茶和茶艺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浅尝辄止。缺乏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是造成大学生对茶艺以及茶文化缺乏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茶艺文化中包含着多样化的知识内容,如对茶叶种类的认知、对茶叶与茶具的选择、泡茶技艺以及融合各类艺术形式的茶艺表演等,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了解学习,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茶艺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如茶道精神、待客礼仪、茶德、茶禅意味等,这些内容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其次,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交际的平台。交际属性是茶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各类茶事活动,使大学生群体拥有以茶会友的平台,能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交际而非热衷于一些诸如网络游戏等极具娱乐性又缺乏教育价值的活动。同时,通过参加茶艺社团开展交际活动,大学生群体的协作精神、团队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促使大学生群体在理解茶艺中的“和合”思想基础上实现高校和谐文化的建设。最后,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茶艺的发展与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紧密的关联,在这些传统文化中,不乏一些极具教育价值的思想内容,通过开设茶艺社团、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茶艺与儒道释思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入世思想、乐道精神与和合思想等,能够对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提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入世思想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自强不息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乐道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通过茶感悟人生并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合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与他人、与自然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等。由此可见,茶艺社团在拓展大学生知识、推动大学生交际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内容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2.2推动校园文化净化

在大学生群体进入高校校园之后,虽然课程较少但是却更加忙碌,由此可见,高校校园中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填充满大学生群体的课余时间。但是客观而言,当前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体现出了庸俗化的倾向,即具有娱乐性质的文化内容较多,而具有启迪价值的文化内容却十分欠缺,诸如走廊文化、厕所文化以及课桌文化等,与高校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高校校园的文化发展方向欠缺契合性,而这些低俗文化堂而皇之的存在,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与先进性的体现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根植于我国农业文明的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并在千年的沉淀中体现出了稳定的特征。通过茶艺社团的开设,可以推动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弘扬,这对于净化高校文化环境具有重要价值。首先,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与茶文化本身就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紧密结合。茶叶有丰富的种类,并且在香气、色泽等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色,同时,茶艺融合了艺术、利益、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因素,因此,茶艺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或者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单一的方面,而且能够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结合。其次,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着雅俗共赏的特征,在茶艺发展过程中,文人品茶、宫廷茶宴等展现出了茶艺高雅的一面,其中,与茶艺相关的茶诗、茶词也在这些高雅文化的熏陶下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性。而对于民间而言,饮茶是一种重要的习俗,茶艺也具有通俗化与大众化的特征,这种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形式,推动着茶故事、茶传说以及茶谚语等文化的发展。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并对茶艺文化做出全面的传播,可以让大学生群体认识到茶艺所具有的两面性,同时也可以推动校园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最后,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丰富的审美性。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精致的茶具、优美的音乐以及精湛的茶技等,都能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放松身心、体验和谐之美。由此可见,茶艺本身具有审美性与娱乐性,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可以有效推动校园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由上可知,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高雅文化建设、通俗文化建设以及审美文化建设和娱乐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设茶艺社团并组织茶艺活动,能够有效抵制高校校园文化中庸俗文化的盛行和庸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

3结语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淡化以及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封闭性和功利性等问题,急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高校校园传播发展。在此过程中,具有着极高审美性与文化性的茶艺文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应当重视茶艺社团的作用,并通过强化对茶艺社团的扶持、推动茶艺社团建设制度的完善、提高茶艺社团指导教师素养等策略来为高校茶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茶艺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育真.茶艺社团与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06:163-164.

[2]程善兰.发挥茶艺社团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90-91.

[3]周玲,侯艳,居倪萍,邵宛芳,吕才有,周红杰.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