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

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文1

关键词:辅导员;主要原因;提升途径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分析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首先需要厘清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1)有学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人群的,对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或危害的事件。”(2)笔者认为,本文所探讨的高校突发事件,其发生应由在校学生起主导作用。与学生不相关的校园事件不应纳入高校突发事件之中。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空间应限定在校园内。校园周边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果在辅导员管理能力覆盖范围内,如校园周边的小饭店、小旅店等,也应将其归入高校突发事件。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由在校学生主导的,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对高校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具有危害性的事件。

二、提升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任,是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主力军。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决定着能否妥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能否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1.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对学生的录取标准也不断下降。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生素质的下降,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逐渐社会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不断加深。校外人员可以轻易地进入大学校园。高校在开放的同时,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不安全因素。

2.高校突发事件处理难度大

高校突发事件往往由多种因素引发,其自身具有复杂性,致使高校突发事件处理难度大。

高校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增加了其处理难度。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

3.高校突发事件的后续影响大

高校突发事件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校园秩序,也会让学校承担社会舆论压力。高校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善,将会对高校的教学、生活秩序产生影响,并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大量心理问题学生的出现。

4.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是基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虽然在应急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所建树,但在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建设方面却有所欠缺。“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其素质决定着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水平和效率。辅导员的言行受到社会和学生的普遍关注,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是集中体现着高校的负责任程度和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提升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这既是辅导员自身角色定位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升途径

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应该包括“突发事件预防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调试与心理安抚能力,网络信息控制引导能力,危机后的评估与处置学习能力等”。

1.增强责任意识,做好预防工作

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对于处理突发事件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责任意识到位,很多人为可控的突发事件便能够避免。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高度的责任感会保证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处理,这对于处理突发事件非常关键。

2.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处理突发事件

辅导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要有法律意识,谨记依法行事。辅导员应该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从容地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事故责任,理顺学生和学校的法律关系,对突发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及时妥善的处理。

3.提升心理能力,学习心理学知识

对于高校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其面对突发事件泰然处之,有条不紊。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心理往往会遭受一定的创伤或者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辅导员需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安抚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4.提升辅导员突发事件事后处理能力

突发事件事后处理能力能够扫除隐患,防止下一次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发事件事后处理能力包括心理安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与此同时,辅导员还需要学习一些管理学知识,培养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得突发事件得以完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芳,吕娟萍.浅析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理能力提升之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

[2]刘永旭.高职院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策略及效果分析:以某高职学院学生宿舍电器起火事件高效处理为例[J].科教导刊,2010(11).

[3]张平,尹跃进.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05).

作者简介:王磊,1987年出生,男,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文2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21-02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常见类型及高危群体分析

1.高校突发事件的常见类型分析。综合不同研究学者的划分类型,基本可把高校突发事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治类突发事件,如因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涉及我国国家利益的事件造成学生游行抗议等。(2)伤害类突发事件,如师生冲突、群体斗殴、学生不堪就业压力、失恋自杀自残等。(3)安全类突发事件,如建筑事故、校园交通事故、漏电触电事故以及火灾等。(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洪水、地震等灾害。

2.高校突发事件的高危群体分析。(1)有自杀家族史的,直系、母系、父系和旁系亲属三代以内有自杀史。(2)有人格偏执或人格障碍等情况的群体。此类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往往质量低下,密友少、缺乏倾听者,情绪长期低落不与人往来,冲动型人格的人容易做出过激行为。(3)近期遭遇严重生活事件困扰的。比如感情挫折、遭遇重大财务损失、亲人身故、自己或家人患上重大疾病、意外怀孕或近期堕胎、不能如期毕业或顺利就业、家庭极度贫困等。(4)长期患病或有生理缺陷,自感生活能力低下或极度自卑者,如有妄想或其他精神病症状。

二、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

1.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应扮演的角色。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应对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处理方案,科学妥善地积极应对。对待突发事件,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细致地开展工作,在事件平息后,努力降低不良影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善后处理机制,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高校辅导员要从思想上培养成就感,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可以说,对辅导员来讲,凡是跟学生有关的事,辅导员都要管,只要是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自己的事情。辅导员应该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在突发事件现场,能第一时间控制和清除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危害,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应具备的能力。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类型繁多、成因复杂、爆发突然、扩散迅速、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辅导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时,各种难以预测的局面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并将其转化为解决事件的战略性指导。一方面切实提高对自身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应发挥作用的认识,辅导员要以充分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切实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时刻记着“突发事件无小事”,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加以足够重视。

三、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应对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处理方案,科学妥善地积极应对。对待突发事件,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细致地开展工作,在事件平息后,努力降低不良影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善后处理机制,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爆发前期:快速反应,迅速介入,了解情况,稳定局面。学生突发事件防不胜防,辅导员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在场人员的情绪,控制场面,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和恶化。根据现场的情况和事情的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拨打急救电话或请求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援。等事态稍微稳定,辅导员应了解事件的原因,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保存现场证据,理清来龙去脉,然后将事件的前因后果、现场情况、处理进展、事态发展和预测趋势一一向上级领导汇报,认真听取处理意见,并采取措施逐一落实,同时,及时将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给有关领导。

2.持续期间:服从调配,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稳步开展。突发事件爆发后,有可能会持续升温,蔓延扩散,影响日益扩大。在上级部门和领导介入后,辅导员要把手头掌握的信息一一汇报,认真听取上级领导对事件处理的部署和安排,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贯彻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应对方案和处理意见。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小组中,辅导员要根据分工,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大小事务:或是继续关注事态发展,深入学生群体,进一步排查隐情,消除导致事件恶化的隐患;或是照顾和安抚当事人,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进行思想引导,平息当事人的情绪;或是疏散围观者和盲从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围观人员的疑虑,防止人群拥堵;或是与当事人家长联系,真诚接待,安排好后勤保障;或是协助学校部门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取证,查明事件起因和情况;或是做好信息统计和资料整理,按时上交汇报等。辅导员在开展上述工作中,要根据领导安排和分工,注意工作细节,保证负责的工作不出疏漏。这一阶段的工作量大,事情繁杂且细致,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疏忽或遗漏都有可能增加处理的困难程度,因此辅导员要格外细致谨慎,多留意,勤汇报,并要牢牢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妥善解决为目标,遵守纪律,服从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好事件中的几种关系,如与当事人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同级部门及同事的关系等。

3.善后阶段:稳定思想,恢复局面,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在突发事件处理的尾声阶段,辅导员承担着大量的“扫尾工作”,比如当事人关于手续的办理、学生情绪的安抚、家长的送往、物品和资料的整理。为了尽快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学生的消极态度,辅导员要通过面对面、三级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尽快将事件的正面信息传递给广大学生,让学生对事件有一个全面、完整、客观、正确的认识,消除负面影响,引导网络言论,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关注点转移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遇到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冲击的特殊事件,辅导员可要求学校心理机构对学生进行群体、个体的心理疏导和咨询,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进取氛围。在恢复重建阶段,辅导员也要注重对整个事件的资料整理和对全过程的总结与反思,以专题讨论会的方式,分析回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意义

1.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高校是思想活跃、信息交汇、人才荟萃的场所,具有独特的社会引导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是引领社会思潮、批判社会现实的急先锋,也是传承先进文化、创新科学技术的排头兵。青年大学生民主意识强、富有激情、善于获取信息,对社会上发生的突发事件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对社会舆论产生引导,但同时他们涉世未深,价值观未完全定型,也容易被引导,稍有不慎极易激发矛盾冲突,引起社会动荡。此外,随着高校与社会互动的增强,发生在高校的突发事件如大学生自杀事件、学术造假问题、校园安全事故以及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等,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所以,高校稳定被视为社会稳定的“晴雨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效果直接关乎社会稳定。

2.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维护高校稳定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做好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最低要求。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均会给学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及时有效地做好应对处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避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从而确保师生安全,保障师生权益,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科研、生活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3.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加强高校自身建设的有利契机。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改善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机会。对于高校来说,作为承担着育人职责的社会机构,管理者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学校培养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在校园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实践中,学校管理层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可以得到检验和提高,进而提高师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是高校维护声誉甚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机会。一旦学生发生突发性事件,媒体往往会第一时间重点关注,并进行连续性报道。对于一次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结果,很可能对高校社会形象带来直接的影响。对于应对处置得到,则可以化危机为转机,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4.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有利于促进高校师生自觉增强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置和预防存在着互动关系。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会暴露突发事件预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危机防范意识不强或危机处理知识欠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使其在对照、检验、反省后,自觉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掌握危机自救知识,自觉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栋鹏,张芳芳.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作用和应对机制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2,(12).

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文3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事件突发性。从高校突发事件的书面表达我们知道,突发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不管高校突发事件的起因是什么,这都是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也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事件。这就说明,高校突发事件虽然通常发生在学校,以学生为主导,但由于其具有突发性,就使得高校管理者难以控制和把握。有些高校突发事件情节复杂,影响恶劣,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切实有效的应急机制,控制局面,被人恶意散播之后,处理起来更是困难重重。

(二)事件危害性。高校突发事件往往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教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激化舆论矛盾,造成连带事件的发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高校突发事件打破了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其带来的恶劣影响使同学们无法安心学习,教师无法静心实验,用心讲课,这种在思想和心理上造成的不安定,往往会进一步扰乱正常有序的校园环境。

(三)事件主体特殊性。高校突发事件的主导者多为在校学生,许多大学生处于思想成熟与矛盾的阶段,他们青春活力,但是还并没有步入社会,遇到问题的时候处理方法容易简单冲动,满腔的热情如果控制不好,非常容易引发过激行为,酿成祸事。我们要重视学生主体的特殊性,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方法,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热情用到积极的学习实践中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

二、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现状分析

重视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高校教务工作的重心所在,但是很多高校并未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预防和处理高校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2]。部分高校在日常的教学教务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边缘位置,遇到高校突发事件,又不能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处理应对,使得事件的危害性进一步扩大。

(一)部分高校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理上的重要作用。高校把大部分的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之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予重视,认为其属于边缘课程。日常的教学教务工作与学生严重脱节,忽视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一点小小的摩擦就极易酿成突发性事件,给学校物质和虚拟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二)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简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高校平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巨大作用,导致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中的运用理论研究薄弱,而且没有相关实践经验。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与突发事件性质紧密相连,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形式简单陈旧,根本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力量,无法建立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三)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量薄弱。我国高校严重缺乏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的研究人员。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交由年轻的助理教师,他们同时往往还肩负着学校的部分教学教务工作。一方面是精力有限,无暇兼顾;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培训。这就导致突发事件处理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量薄弱,缺乏经验,没有形成战斗合力。

三、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

(一)主动出击,积极预防。在高校突发事件前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敏锐发现事件苗头,把潜在的危险扼杀在萌芽阶段。在日常的教务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建立专项研究室或者是心灵园地,积极解决广大师生的思想困惑,增进彼此情感交流。同时还要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互相了解,建立友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3]。

(二)调节情绪,加强沟通。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调节而舒缓,矛盾可以在沟通中解决。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发挥调节情绪,加强沟通的作用,以此来消除师生们心理上的障碍,解决思想上的矛盾,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面对危机的勇气。2012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6次地震,地震最高震级7.1级。玉树灾情不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更在高校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部分高校针对来自灾区的学生建立了辅导办公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十分重视灾区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同时还有些高校适当减免了来自重灾区的在校大学生的学杂费用,减轻灾区学子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使灾区学子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关怀,能够勇敢面对人生的变故,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事后整合,恢复秩序。高校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正常的教学教务工作已经受到了一部分的影响,怎样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快速恢复正常的校园秩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问题之一[4]。这时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法治作用,让学生明白法治社会的意义所在,无论发生任何突发事件,我们都要在法律的规范之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运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知法守法,尽快恢复校园的正常学习秩序。

四、结语

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文4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然已满十八岁,属于成年人,但是思想和行为上还有些幼稚,容易冲动,遇事欠充分考虑,依据这些特点,高校在预防突发事件时要充分考虑本群体的特殊性。

1.1多样性和频发性

多样性是指大学校园中突发事件的种类多。校园内学生人口较密集,他们学习、生活在校园内部,稍有一些不良信息马上就会传播开来,造成恐慌。既有群体性治安事件,也有威胁学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心理健康类突发事件等等。由于近十几年来,高校扩招,形成大学校园内学生人数庞大,治安等各类安全事件防不胜防,势必导致了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性。

1.2危害性和紧迫性

危害性是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它体现在威胁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将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转,严重的突发事件还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在高校中,不管发生哪样的安全事件,假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该事件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扩大。如果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对,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能减轻事件的负面影响。

1.3群体性和复杂性

群体性是指高校突发事件一般由三五成群的学生互相串联集体制造和参与。如有些学生受网上兼职诈骗,一时无法追回经济损失,就会在论坛、微博、QQ群中发表过激言论,发泄不满,引起其他学生围观议论;也有的学生借信教名义,联系“教友”在公共场所集会,宣传宗教;还有的学生打着老乡会的旗号,在校园内联络同学等等。这些活动参加人数较多,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些团体成员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后很容易引发,给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成因

高校突发事件是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在校内的集中爆发反应,引起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道德等因素。我们只有认清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好高校突发事件。下面主要从学生、学校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分析高校应急事件产生的原因。

2.1学生层面

2.1.1心理自身不成熟

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很成熟,处在性格逐渐成熟的过程,情绪容易波动;自制能力比较差,极易发生偏激现象。同时他们处在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情感丰富,容易感情用事,由于一直处在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中,对社会了解不深,还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当感情受挫或者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而感情用事,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从而容易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2.1.2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整体水平还很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过激情绪和错误的观点。经调查发现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思想认识出现偏差而做出行为上违法的事情。

2.2学校层面

2.2.1学校配套设施滞后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在校生总人数急剧扩大,但是高校在资金投入、办学硬件、教学质量和学生食宿等方面却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条件得不到满足。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引发学生因为一些小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而不满,辅导员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不满,及时引导疏通,这些不满集小成多,会煽动部分有同样不满学生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的发生。

2.2.2管理工作不力,预防机制不完善

当今的高校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一些草根精神,民主渠道又不畅通,导致学生会采取简单闹事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切身利益的事宜,从而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由于部分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基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方面工作正在摸索发展,而且平时的安全防范、培训教育、应急演练等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高校突发事件不能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2.3外部环境层面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使得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热点问题特别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很有可能演变为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3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意义

3.1建设平安校园的需要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冲突双方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身的诉求,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协调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功能,有效地减缓、化解矛盾,使冲突双方的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如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很完善,一旦事件处理不当,不仅严重妨碍教学进度,更会影响学校声誉和高校威望,平安校园建设更无从谈起,所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建设平安校园的迫切需要。

3.2促进高校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多职能部门协调运行的系统工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可以避免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混乱局面,使疏导、调查、调解、善后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维护高校教学生活秩序朝着良性循环发展,对高校规范化起到不可泯灭的作用。

3.3处置突发事件的保障

建立起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大学校园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矛盾冲突,降低事态进一步恶化,矛盾在萌芽状态解决掉;可以有效地减缓校园突发事件向社会波及;高校管理者在面对应急突发事件时,有据可依,有条不紊,维护学校教学生活正常运行。

3.4推进学校发展的动力

建立起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可以使高校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和学校资产的安全,降低对高校的负面影响,可以建立和谐的教学生活环境,聚集更多的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学校的学术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学校综合发展。

4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构想

4.1培养师生正确的危机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社会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诸多矛盾逐步显现,学校存在于这些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地震、火灾等公共安全也威胁着校园安全。广大师生面临突发事件的威胁不可能完全消除。高校要居安思危,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方法,培养师生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危机意识,增强师生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起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是突发事件的“突然性”所决定的,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提。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就是要按照“有效控制、及时解决”的原则,提前预防,把突发事件控制在初级阶段。

4.3建立信息化为核心的报送机制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迅速性是其具有较强危害的两大因素,为克服其不可预测性和速度性,务必建立灵敏的信息报送机制。以我校为例,充分利用监控全覆盖、对讲全覆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苗头,中控室迅速报送信号,各部门根据突发事件成因,迅速应对。

4.4完善事后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定制善后工作的流程,组织人员评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损失的国有资产和个人财产进行清查登记,对突发事件中受到影响的师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从突发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

5结语

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文5

【关键词】地方政府 媒体 突发事件 信息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手机、网络等媒体的不断升级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环境。人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者,对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都具有极大的自主性。这一方面扩大了人们对外部信息认知的范围与程度,加强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流言和虚假信息的存在,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仍坚持传统的政务处理方式及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对模式,致使部分偶然性的公共突发事件演变成,诸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重庆万州事件等,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政府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加强政府公务人员对正确处理公共突发性事件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当前政府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正确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1、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是指政府的公务人员及政府机构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反映。这种反映具体体现在政府的美誉度和处事能力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公正、廉洁且坚持以人为本为处事原则的政府必然在人民群众中具有良好的美誉度,为政府带来较高的权威性、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其处事能力。一个具有较高处事能力的政府也必然会提升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公共突发事件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考验,如果处理得当,则可以极大地提升政府的美誉度和处事能力,形成良好的政府形象;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政府的认识,质疑其权威性和处事能力,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的发生。

2、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突发事件从本质上来说主要是由于政府信息不及时或不全面,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误解,从而产生与政府行为相对抗的观点。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便极大地左右着人们对政府的看法,对政府的信息和决策产生不信任感和怀疑性的观念,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这些突发性事件,则极大地顺应了民意,维护政府的权威性、号召力和凝聚力,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加快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政府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以开放的、自由的态度公示信息,不仅可以与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信息流的广泛性与顺畅性,而且可以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极大地减少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8年5月1日实行,这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二、地方政府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速度过慢。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近年来政府上网和党报新闻网站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仍然不能利用网络媒体游刃有余的进行新闻宣传,以引导舆论。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支持的社会多元化表达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新闻,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的社会范围中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形成网络舆论。如果地方政府仍坚持以传统媒体为主导进行信息的,则完全是对网络流言、虚假信息的堵塞和破除,在社会舆论引导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不但不利于事件的解决,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湖北石首市,2009年6月17日发生了一起普通的命案,在种种传言的发酵下酿成冲突,其中政府信息速度过慢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人民日报》还就此事件进行过专题分析,强调地方政府快速信息和加强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2、专业的政府公关部门的缺失。专业的政府公关部门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应运而生的一个专业化的政府应急部门。自2003年SARS事件以来,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正是专业化的政府公关部门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仅策划新闻宣传,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而且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中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威力。汶川地震、新疆事件的成功的新闻宣传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专业化的新闻平台。地方政府由于行政管理的条块化分割,一般是政府或主管部门处理事件本身,地方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当地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记者采访,成稿后视事件性质请有关部门领导签字审阅稿件,再予以刊发。这样的工作机制使事件处理和新闻刊发处于两个层面上,缺少一个既熟悉事件处理情况,又能了解新闻技巧的专业化的协作平台。因此,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很难在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形成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以防止流言和虚假信息的流传,正确引导舆论。

3、地方政府媒体运用技术和理念的落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基本上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办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一直以来在我国的舆论引导和新闻宣传中具有强大的功能。因此,部分地方政府把新闻媒体看成是自己的下属部门,常常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新闻信息和政策法规,缺少与新闻媒体的互动,较少考虑到群众的信息需求和接受方式。尤其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往往不能满足或不能了解群众的信息需求,而导致政府媒体失语、妄语,使群众对政府行为产生不信任感,致使事态扩大。

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及其领导干部仍坚持传统媒体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网络媒体的作用。“三鹿奶粉事件”、“躲猫猫事件”、“冒名顶替案”几乎都是率先在网络媒体中形成社会舆论,引起人们的关注,最终为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这极大地凸显出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得益于其自身特性,无论是信息的量,还是时间上,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都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网络媒体在大部分信息上缺少了编辑的把关作用,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虚假信息和流言便可乘虚而入,一句猜测或一句情奋激昂的话都有可能被网友误以为真,从而左右网络舆论的走向,加大公共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4、缺乏专业化的互动平台。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政府往往致力于信息的,按照常规的方式对事件进行处理,这便极大地忽视了所信息的社会效果以及人们的信息需求。例如2009年10月18号的重庆万州事件,胡某把余某打伤之后“声称自己是公务员,出了什么事花钱可以摆平”,这句话引起围观群众的强烈义愤。在接下来的事件处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信息既没有对胡某身份进行详细介绍,也没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胡某依法进行审判,以平息民愤,地方政府的话语与民众的信息需求完全处于错位的状态,缺乏一个专业化的互动机制,致使一个偶然性的故意伤害事件演变成。

三、地方政府针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1、建立专业的政府公关部门。专业的政府公关部门的建设是针对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条块分割的二元体制而言的。在事件处理的主管部门与地方党委宣传部之间建立一个专业化的政府公关部门,不仅可以积极策划公共宣传活动,形成良好的政府形象,而且可以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应急机构。在事件发生以后,可以根据事件特点、各新闻媒体的定位需求,采取不同的信息类型,让政府信息同时具备重要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更符合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公众的接受方式。另外,政府还可以借助此平台直接和市民沟通,进一步拉近政府和民众的距离,使政府的信息和民众的信息需求形成完美的搭配。

2、强化政府公务人员媒体运用技巧和理念。在新媒体时代,要想真正发挥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就必须以先进的理念看待媒体,并深谙其运用技巧,而不仅仅是通过发放红头文件、开会、领导讲话的方式强制媒体进行信息。

首先,要摆正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实体单位,虽然在行政上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但各有其运行规律和运作方式,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发挥各自的最大功能和效用。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不同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有不同的定位,他们会根据目标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阅读习惯来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期望最大程度地满足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实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可以和新闻媒体站在同一平台上,与其进行协调商谈,根据媒体特点进行事件报道,不仅能提升各个媒体的阅读率,而且更加符合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和习惯,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重视网络媒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功能。网络媒体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是各种信息快速的平台,而且是各种观点进行激烈碰撞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社会的舆论走向。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优势进行危机公关处理。在网络平台上,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权威性的信息,通过此平台与民众进行沟通,了解人们的愿望和需求,答疑解惑。另外,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地方政府要及时通过贴吧论坛了解网络舆论的走向,对于流言和虚假信息要给予有力的回应,以防止事态的恶化。

最后,要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媒体的监督为公众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舆论上的支持,使政府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也使民众的知情权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另外,通过媒体的监督,地方政府还可以及时的了解民众的信息需求,使政府的工作任务和信息模式更加清晰。因此,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要避免与媒体对峙,或采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即使不便回答,也要向媒体说明原因,以得到对方的谅解。

3、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的舆论支持工具,因此,在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社会媒体要认真、及时的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命令以及各种宣传性、引导性信息,及时通报社会上的舆论趋势和各种危机信息,充当政府的耳目喉舌;另一方面,也要充当民众的眼睛和传声筒,监督政府的行为,发表人民的声音,成为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渠道。这两方面,社会媒体都不可偏废一方,尤其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公共媒体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突发事件能够顺利解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地方政府一定要不断地更新思想、实事求是,以先进的理念和技巧掌控社会媒介环境,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管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72-03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如校园暴力、食品中毒、疾病流行、地震灾害、台风灾害、火灾等,揭示了目前校园的安全系统较为脆弱。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标志着政府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该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反映出目前大学生非常缺乏应急知识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而且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也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和预案支持,很多学校没有相应的安全标识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的指导。因此,加强高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规化、科学化,是一项关系重

大、形势紧迫的任务。

1 基本概念

突发事件,又被称为紧急事件、危机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起而突然发生的, 不以事件的相应人和事件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一定范围内对现有社会、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相应的,高校突发事件是指: 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 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造成极大人身和财产安全威胁的, 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按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具有发生时间的突然性、发生后果的危害性、发生地点的敏感性等特征。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中间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减轻或减缓特殊事件的影响,恢复自身正常的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它包括突发事

件发生前的预防、发生过程控制和发生后的恢复处理。

2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造成当前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天之骄子”不再成为大学生的代名词;(2)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校生在万人以上的高校比比皆是,有些城市的高校区,聚集了十几万名的学生;(3)当代大学生相当多的是独生子女,生活经验和阅历较浅,且受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危机事件的预测和处理常识;(4)大学生关心政治,爱国忧民,富有时代感,但同时缺乏政治敏锐性,头脑简单,热情冲动;(5)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的制度和规定的出台,难免会令部分学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6)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新闻媒体的逐步开放,许多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地散布到校园里。

3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

3.1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 其建立过程见图1。

在管理信息库的建立过程中,首先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收集、生成突发事件的风险信息。然后利用因果分析、事件树、What If、FMEA等风险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分析,给出风险清单及其分类,并对产生风险的原因、风险发生后的后果及严重性程度和发展进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以上的工作建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基础(或历史)数据库。将该基础(历史)数据库与利用高校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识别和度量经验生成的处置措施库结合,建立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这个数据库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数据库和应急方案库。更准确地说,管理信息库应该是一个决策支持库,其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执行起辅助和指导作用。

3.2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编制应在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建立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的指导下进行。编制时,通过实地调查确定高校相应组织指挥部门和应急联动部门的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以便于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相应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对于一次学生食堂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来说,其发生的地点可能在食堂、宿舍、教室或学生上课的路上,这就要求教学组织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做好这一类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测部门将监测到的突发事件迅速告知抢险应急部门,抢险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进行监测,进行准备、规划。抢险应急部门应联合安全保卫部门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处理和事后处理与恢复。最后,由抢险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指挥体系与应急联动体系。组织指挥体系主要由学校的行政、教学及后勤领导部门组成,具体可包括安全保卫组、抢险应急组、教学组织组、学生管理组、检查监督组、后勤保障组。而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体系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突发事件预测、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准备、规划,报警、接警,应急指挥处理,事后处理、恢复,评估、分析总结。

3.3 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主要包括应急法律法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类型及风险源、预防知识、避险常识、自救常识、互救常识、减灾常识等。

在编制过程中,将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中的相关风险信息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理的经验相结合,然后编制成高校校园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作为学生日常安全行为的指导。

所建立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见图2。在建立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中,根据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建立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培训手册的建立起着指导作用。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应急处置等工作。然后将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突发事件的新的风险信息反馈给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以完善和更新管理信息库的风险信息。然后根据管理信息库生成的新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改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对安全教育培训手册进行补充。

4 讨论

美国的各级政府都对学校的危机管理给予相当的重视。在美国,几乎每个州都有专门的学校危机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职责就在于进行危机管理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有详细的操作指南。美国教育部在2003年5月向全国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危机管理的连续4阶段模式[2],即“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作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危机后恢复”。这个4阶段模式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其完善和修正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根据这个模式,美国教育部为各类各级学校制定了危机管理的政策指南。

在我国港台地区,校园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其中由香港学者胡洁婷等于2000年编写的《临危不乱:校园危机管理手册》,被认为较为方便和实用。而于同年启动的“校园危机支援计划”,针对香港地区中小学常见的五大类危机开展对策研究,其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不同专题的到校工作坊或到校减压活动。台湾《十大校园危机管理手册》,在对台湾中学流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应对策略[3]。另外,较有代表性的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成果还有孙本初“校园危机管理动态模式”的4阶段设计[4]和郑燕祥(香港,1997)“学校危机管理之模式与运作”的3阶段模式[5]。港台对于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中小学范围,缺乏高等院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且地方色彩浓厚,在我国内地推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将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视角投向学校危机管理,其中对于高校危机进入了实质性研究。其中,赵中建提出“学校危机管理即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并应当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6]。郭正贤提出了“应该建立专门的高校应对危机的管理机构,在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时候便紧急起用危机管理机制,以使学校在非常时期能够保证基本正常的教学及生活秩序”[7]。其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在其“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一文中阐述了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了高校危机管理的范畴,探讨了高校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8];刘向兵等[9]提出了关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机管理的一些思考;白涛等[10]也从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概念阐释了高校危机、高校危机管理的内涵、类型及其特点,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高校管理的实际,探讨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对策;王茂涛[11]认为应从多角度构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李明等[12]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影响高校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定量预警模型。

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建立了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从实施战略的高度对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进行设计,构建了一套保障校园公共安全的组织体系及校园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体系,并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制成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

5 参考文献

[1] 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1-15.

[2] 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比较教育研究,2004,27(12):45-50.

[3] 吴建勋.浅析高校危机管理.生产力研究,2004,4(6):256.

[4] 孙本初.校园危机管理策略[EB/OL][2008-09-15].nmh.gov.tw/edu/basis3/14/gh4.htm(2008-10-20).

[5] 郑燕祥.学校危机的理念和管理:多元观点的分析.教育学报,1997,25(1):1-23.

[6] 赵中建,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由“非典”事件引发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3,17(8):4-8.

[7] 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65-67.

[8] 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3,25(8):3-6.

[9] 刘向兵,倪莹.关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机管理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30(23):41-42.

[10]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7-71.

[11]王茂涛.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8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