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包装设计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包装设计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范文1

关键词:市场;包装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84-01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刻,中国的包装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迅速壮大,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一是继承传统与追随现代的问题;二是模仿与创新的问题;三是经济利益、商业化行为与环保需求、艺术化要求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的国家自20世纪30年代前后,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包装设计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政策持续进行中,国内包装教育也在发生重大改变,下面就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包装设计的专业特点

包装设计,就是以保护商品安全流通、方便应用、促进销售为目的,依据特定的商品形态、属性与流通意图,通过策划构思,以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材料、造型、结构、文字、图形、色彩、防护技术等,综合创造有机的包装实体的科学处理过程。从包装设计的定义就足以反映出其多学科交织的复杂性。然而也引申出了其学科特点。首先,包装设计必须依据一定产品的储运、销售与消费要求进行,而形形的工农业产品几乎都是包装的对象。不同性质特点与不同形态的产品,则须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工艺技术方法。第二,所有的包装设计,都必须依据包装的功能目的要求进行,均需通过一定的材料、造型、结构和工艺技术处理,以实现保护和方便消费的功能目的。第三,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要通过造型、文字、图形、摄影、色彩材料肌理等艺术形式与手段来体现,以达到美化、表现商品,传达信息,吸引顾客,推销商品的功能。

综述以上几点,充分反映包装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难度不仅在于它的宽度和广度,更在于综合应用于创造性。因此,培养包装设计人才,无论从理工科还是从事艺术类,均需走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道路。

二、依据现代包装的功能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现代包装的考查,不难看出,现代包装设计者知识面较广,计算机运用熟练,工艺的掌握也较全面,设计中往往表现出较高的造型、图案、用色等方面的技巧。因此,包装设计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有明确的侧重培养目标,然后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按照包装行业的项目运作流程,我们将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成教学模块:包装材料学、纸盒结构设计、容器造型设计、包装印刷工艺、包装设计等。根据行业的要求和运作的先后流程,在三年的教学中进行项目教学。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而全面掌握包装设计的知识。

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教学必须植根于商品生产与社会实际环境的应用中,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多元化。例如将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职教新干线大学城的教学平台,建立一个网络学习天地。学生可以在网上上传自己的作业并与老师分享;在网上收集、传播信息;同时,在网络中,不同民族、国家的多元文化交汇、磨合,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知识源泉,以便塑造适应于网络化、全球化的创新人才。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的场所和时间会更加的宽松、自由。另外,他们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传播与沟通。能使老师和学生做到真正的平等,学生可以随意与老师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也会主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在有效而友善的沟通中,我们能使学生将对知识的有意识记忆转化为无意识记忆,这样对于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加深刻,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当代包装设计人才需求分析

浩瀚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给当代中国包装设计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和生机。近百年来,随着艺术设计和技术美学的延生与不断发展,艺术设计这一特殊的文化形态所散发的巨大能量和魅力逐渐被人们理解和重视,从属于现代工业体系的包装设计也走出了传统的桎梏而不可避免地与文化、科学、技术及艺术融为一体了。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包装设计事业发展迅速,包装设计水平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提高。我国的包装设计专业也在不少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包装设计界的确涌现了一批颇有才华的设计家。但人才的培养水平仍然是制约当代中国包装设计乃至包装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本质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重大的不足和隐患,这主要表现在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严重脱节上。包装设计内涵的体现,应当是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并产生高效率和高效益。由于我国现代包装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对艺术所之甚少,而许多设计人员对工程技术又懂得不多,这一现象在学校和企业都普遍存在。以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为例,由于学生生源渠道的不同和各院校间的特点与优势的差异,势必造成了培养的侧重面不同,但其所开设课程都使一部分为工程类课程,一部分为艺术类课程,这本身也无可非议。原本十分优秀的理工类教师由于所授内容深奥和无法与设计内容自然加入,在面对众多艺术类学生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所授只是被正常吸收的不足一半,许多学生也无法从由浅到深和举一反三的教学实例中得到正确理解,更无法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很多包装类学生不会测算包装容器的容积便是一例,因为工程类教师通常不会概括包装容器的类型和设计的方法与基本规律,也不太清楚哪些知识对这些学生来说最重要或应以不同于工程类学生的方法来讲授。而艺术类的教师给予学生的知识也只停留在包装的外观形象设计上,学生们很少知道哪些已有或尚未开发的新技术、新材料市目前包装设计中急需的,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又将如何快捷的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去。这一客观现实兑现在于将来的包装产业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使科技与艺术的融合造成了阻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是包装设计能能否进步与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包装设计绝不仅仅是解决赏心悦目的视觉外观。

随着国内包装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树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理念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未来世界包装业的璀璨舞台,将由包装科技和设计人才来共同导演。

参考文献:

[1]黄信初.包装设计[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范文2

[关键词]包装设计;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37-01

一、包装设计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包装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加强包装设计要点的掌握,对于产品的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包装能够有效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购买欲望。

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如何让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品牌的包装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包装有很多功能,第一,可以对商品进行保护,第二,可以对商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第三,可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同时还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当前,很多产品的包装依然和商品融在了一起,既能够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也能够实现其商品价值,对于产品的包装而言,不管是产品的生产,还是流通和销售,都与包装有紧密的联系。包装设计是现在包装行业关注的重要内容,做到包装设计与众不同,也是取胜的重要手段。尽管当前对于包装设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强对包装的设计,但是在当前的包装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包装设计理念比较传统。包装设计的元素主要包括图形、文字、色彩,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元素的设计以及安排是否合理,对整个包装设计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当前的包装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因此咋包装设计过程中对于包装设计水平还有一定影响。其次,包装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包装设计是一个全面性的概念,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设计技术的改革,加强对各种全新的软件技术的应用,从而可以提高包装设计水平。第三,包装设计过程中对于传统元素的应用不够。现代包装设计不仅要结合各种现代化理念,对于传统元素也要进行利用,传统元素也是重要的资源,在进行应用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高包装设计的质量。第四,包装设计的细节存在问题,当前我国的包装设计主要对于品牌的关注程度较高,对于包装的战略考虑较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包装设计也一样需要做得细致,反之,产品的档次和价值就体现不出来。那么,久而久之,企业的竞争必成问题。

二、 包装设计的突破创新

现代包装设计要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对传统的包装设计方式和理念要进行改进,大胆地采用现代化元素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利用。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应该要对各种元素进行合理安排,以给人带来良好的包装设计视觉效果。

(一) 加强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化社会对于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包装设计过程中的绿色生态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包装设计行业的革新。生态包装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生态包装将是包装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进行变革的必然趋势,这也是近年来包装设计师讨论最多的一个方面在包装设计方面,生态包装、生态包装已成为各国包装设计师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进行生态包装设计时,首先要对一些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进行利用,如啤酒、饮料、酱油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新产品进行可粘贴的包装纸的设计,但是对于玻璃瓶体本身则可以继续利用,以减少浪费。第二,加强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应用,可食性包装指的是在包装设计和应用的时候选择一些可以食用的材料,使得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通过食用的方式减少浪费。在当前,世界各国已开发出很多种,如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就研制出一种可食用土豆片包装,人们吃完土豆片后可食用其包装。英国一家公司就制成了一种可食用的果蔬保鲜剂,它是由糖、淀粉、脂肪酸和聚酯物配成的半透明的乳液,可采用喷雾、涂刷等方法覆盖于苹果、柑橘、香蕉、西红柿等水果蔬菜表面。这些包装都是新型化的包装,对于传统包装设计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有很好的避免。第三,加强纸质包装的应用。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回收重新造纸。在未来的包装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纸质包装的应用,广泛用于蛋类、水果、玻璃制品等易碎、易破,怕挤压物品的周转包装上。另外,还可以加强对一些自然材料的应用,提高材料的应用率。

(二)加强包装上的图形元素的个性设计,提高包装设计水平

包装上的图形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人注目得的作用,在注意度上,包装上的图形明显强于文字,因此,在一个设计作品中,包装上的图形设计的成败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包装上的图形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包装上的图形进行个性化处理,可以选择对包装上的图形进行直接展示,也可以选择进行间接展示,包装上的图形的设计应该要符合产品的定位,对产品的属性进行正确的展示。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包装上的图形元素的视觉效果,可以加强包装上抽象图形元素的应用。由包装上抽象图形构成包装设计视觉效果的主要语言,是现代包装设计设计的一种流行趋势,抽象的包装上的图形元素大致由三种表现形式组成:一是运用点、线、面构成各种几何形态;二是利用偶然纹样,如纸皱纹样、水化油彩纹样、冰裂纹样、水彩渲染效果等。使用包装上抽象图形设计的包装设计,常会使人产生一种简单或理性的、紧密的秩序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运用包装上抽象图形时,首先要注重画面的外在形式感,运用基本形的重复、近似、渐变、突变等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包装上的图形,以展示画面的形式美;其次还要注重该包装上的图形给人产生的丰富想象,以确保消费者理解包装上抽象图形的含蓄表达,间接地掌握商品特性。

(三) 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阿紫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各种软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软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包装设计水平。近年来,各种软件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在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现代化软件技术的应用,对各种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包装设计水平。比如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电脑技术、设计软件等,绘制一些平面或者立体的图形,从而表达出一种更加形象的意象,表达出现代的包装设计理念。

(四) 结合传统元素进行设计

包装设计不但要追求时代性,还要强调对传统元素的应用,传统的东西是民族的,也才是世界的东西,在进行包装设计时为了能够体现出个性特征,需要加入一些我国的传统要素。比如青花瓷就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元素,一些产品在设计时就将青花瓷作为自己产品包装的主要元素,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特色。如诗仙太白酒的包装设计上就采用了青花瓷的元素,在“全球化”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这也是当今国内包装装潢设计的发展趋势。

结语

包装设计是当前设计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包装设计过程中,我国的包装设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这些问题的解决,结合一些全新的设计理念,提高包装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懿君论我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8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范文3

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已成为当今包装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生态伦理教育理应成为包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阐释,对国内高校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中生态伦理教育缺位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态伦理;设计伦理;包装设计;设计教育

包装生态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法律问题,更是伦理道德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从设计的源头导入生态伦理观念。而今天的包装设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包装设计实践。加强生态伦理教育,使高校包装学子树立起环境责任意识,对于包装产业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生态伦理思想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后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广泛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而取得长足发展。作为一种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要旨的伦理思潮,生态理论强调人对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主张重新审视自然的价值与权利,并要求以伦理道德的规范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这一学说的提出使伦理道德的对象超越了传统的“人伦”边界,被扩展到更广义的领域。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生态伦理教育是促使生态伦理学说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关键环节。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生态学和伦理学,同时也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生态规律办事,从而最终促成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发展生态伦理教育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期所面临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确保社会朝着良性、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从相对微观的设计教育层面来看,生态伦理教育在表层关涉到如何认识设计、如何评价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协调人、设计对象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深层则触及对设计本身目的及设计所反映人性问题的终极考问。与此同时,生态伦理教育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它要求面向未来的准设计师们以“至善”为出发点展开学习、生活和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既是设计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走向全面、深化的体现。

二、国内高校包装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也是在这一时期,绿色包装、生态包装、节约型包装才渐渐受到设计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虽然近年来针对包装生态问题的研究及相应的设计伦理教育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总体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完备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仍极少针对设计伦理开设专门的必修课程,直接开设生态伦理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包装设计或其他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所接受的生态伦理教育更多是由一些公共通识类课程承担,而对环保设计、绿色包装的认知也大多来自散落在各分支课程中的零散知识。由于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教学内容往往流于浅表层次的案例介绍或环境知识普及,学生难以对生态伦理形成系统认识,更遑论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观念意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我国设计伦理教育本身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导入“现代设计”概念之后,理论界和教育界对被纳入市场轨道的设计所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充分预见,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新伦理观念的探索和确立;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包装设计教学更多考虑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导致人们对包装生态效益的关注远远滞后于对其经济效益的关注,对包装生态伦理的教学研究也相应滞后于产业发展水平。

2教学实践与产业现实严重脱节

从本质上看,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生态伦理教育理应面向生活、面向实践。包装设计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都有必要贴近实务。虽然目前作为为包装设计产业提供后备人才的设计教育机构已经初步明确生态伦理设计的基本观念,对绿色包装、节约型包装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客观地说,教学实践中仍明显地存在着与市场、产业严重脱节的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各高校每年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绿色包装的。而近年来在“世界之星”、“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知名赛事中,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获奖作品同样不在少数。但这些作品却极少被企业采纳而真正得到商业化应用。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公共通识类德育课程中开展的生态伦理教育难以与设计专业进行有效对接。学生接触到理论,却不知如何回归于实践;二是融入专业课程的生态伦理教学常常停留于书本说教和理论推演,学生缺乏对实际课题的理解和体验,无法综合工艺、成本、市场策略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的环保问题,由此导致设计作品过于理想化,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和孤芳自赏。

3学生学习动机趋于功利化

从外部环境来讲,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消费主义与商业主义的泛滥常常使得包装的促销职能被无限放大,其社会职能和伦理意义则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国内业界目前也尚未就普遍存在的设计伦理示范提供合理参照和有效规范。这势必造成学校倡导的伦理准则与学生走入职场后遭遇到的“市场意志”、“长官意志”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面临就业压力的在校生在学习动机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商业主义、工具理性的浸染。而从大学内部来讲,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设计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度强化了对学生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职业意识的培养,却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办学上的“片面务实”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功利浮躁。由此我们看到,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更侧重一些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的课程,与设计伦理、生态伦理相关的课程则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辅修课。也正由于抱以一种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包装设计通常先入为主的被界定为职场谋生的手段和为企业牟利的工具,对设计可持续性的学习则理所应当地被摆在次要从属的位置。

三、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中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为促进我国包装教育的合理发展,也为中国当代包装设计确立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须。

1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一方面,有必要借助相对成熟的设计伦理学科体系建立对包装设计具有较强适应性、针对性的系统课程构架,从而实现生态伦理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在一些课程开设条件不够完善的院校,则可在原有的包装设计课程中增加生态伦理相关的教学成分,通过嫁接生态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探索更为灵活的包装伦理教学模式。就教学内容来看,完整的生态伦理教育应包含元理论、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三个层面。元理论涉及对最深层哲学问题的探讨,也是生态伦理教育的根本依据,它能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批判的递进。基本理论学习旨在确立生态价值、建立生态观念,其内容应涵盖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对现阶段生态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包装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应用理论教学则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可包括对环保工艺、生态标识、环境法规、设计策略等知识的讲解。总之,系统化的生态伦理教学应围绕理念、意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展开,使生态伦理成为贯穿包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价值观念。

2拓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首当其冲的是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对业已存在的有悖生态伦理的包装案例进行反思,并引导他们提出改进方案。案例教学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穿插在特定理论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此外,实践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方面是应开展生态友好型包装的设计产业化相关知识教学;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尽可能引入实际设计项目加强生态伦理教学与包装产业的关联性。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对市场需求、包装开发规律及企业营销策略等问题有更透彻的掌握,从而真正确保设计的生态保护诉求与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趋于一致,避免设计过程的闭门造车和设计作品叫好不叫座。此外,生态伦理教育的推进还应辅之以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行业考察,了解现实中设计师遭遇的伦理抉择困境,并对主要矛盾展开分析总结;还可以支持学生深入市场调研,了解生态包装的社会认知状况及推广障碍;或让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工作,以实现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增强体会。

3建立生态伦理教育保障机制

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某方面力量。首先从宏观规划上,教学主管部门应将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体现在课时安排、教材编撰、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还应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加入到学生的课程作业或毕业设计当中,使其成为专业教学体系中一项常规化的必修内容。其次从财政经费上,应保证学生在实践教学、校外活动、考察实习等方面拥有充足的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而在师资力量上,还应强化针对生态伦理教学、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确保教师教学能力能适应产业与时代的发展,使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包装设计教育落到实处。在现有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外聘跨学科的生态学专家、环境学者以及校外知名设计师参与专业教学,使教学资源得到拓展丰富。最后,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生态伦理教育的催化剂。通过组织环保社团、开展环保包装设计竞赛、让学生参与解决校内包装垃圾的回收问题,都能使生态观念得到普及,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四、结语

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的包装设计和包装设计教育同时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日益凸显的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面前,设计教育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尽管现阶段将生态伦理纳入包装设计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与之相应的改革实践尚处于引入阶段。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特色的教学模式,使其满足包装产业的实际需求并适应于国内的设计教育现状,仍有待从理论上不断探索并从实践上积极创新。笔者相信,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研究也将方兴未艾。

作者:张弘韬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4YBA134)

参考文献

[1]李刚,王文秀.绿色包装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设计,2015(1):146-148.

[2]蒋红斌.生态理念引领设计战略[J].设计,2015(22):40-47.

[3]席卫权.设计伦理及教育问题之辩[J].装饰,2007(9):26-28.

[4]周智,赵钢,龚健.当今设计现实的伦理审视[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1-13.

[5]王楠.理念•意识•技能——谈设计伦理教育[J].装饰,2010(9):108-109.

[6]许平.关怀与责任——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导向的艺术设计及其教育[J].美术观察,1998(8):4-6.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范文4

【关键词】种子出口 产品 服务 电子商务

种子行业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出于粮食安全角度的考虑,种子出口量增大可能会影响国内粮食种植对种子的需求,威胁粮食安全,而对于种子技术的出口,可能会导致国内较先进的技术外流。因此种子出口与其他日用品相比,具有诸多限制。种子出口企业需要出口资质,大作物品种出口需要申请配额,而配额的申请,除要求企业在该行业有一定的资质外,更是需要几个月至半年的审批周期,这就意味着,我国大宗作物种子的出口时间跨度非常之大。这些种种限制因素,多年来制约我国种业出口的发展。但外资种业因灵活的体制,积极与市场接轨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市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中的份额日益扩大,我国种业的海外生存空间日益狭窄。随着中央8号文件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我国种业在现如今改革的浪潮下,急需进一步加快整合步伐,提高良种品质,增强种业国际竞争力。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种子行业还存在着行业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等特点。对此,寄希望我国种业出口企业能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种业尽快迈入国际化舞台。

目前,我国部分种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出口市场局限,产品单一

种子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在国内品种表现优良的种子,在目标国可能受气候,土壤,耕作方式等不同,性状表现未必很好。因此,种子出口前,必须有几年试种阶段,确保种子适宜当地气候条件,才能够出口。对于多数国家,进口种子需要许可,这无形中也加大了出口难度。对于一些大宗作物,如水稻种子,玉米种子等,我国更采取出口配额的方式,没有一定规模的种业出口企业的,无法申请到配额,就不能出口。因此,在种种限制下,目前,我国部分种业企业的目标市场较为集中,其多为与我国气候条件较为相近的东南亚、西亚等部分国家,出口市场比较局限。

多年来,我国部分种业企业受体制限制,创新意识不强,科研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培育优良品种。一味借助品牌影响力和公司规模实力,难以长久在国际市场上生存。更有部分产品采用空白包装袋出口,没有企业品牌,也就意味着,进口商具有很大的自。这对我国种业企业竖立国际品牌形象,推动我国种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此,希望我国种业企业能够借助中央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的东风,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研投入,调动科研人员研发积极性,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商业化育种的发展,确保新品种的研发能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将最新的科研品种应用到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同时,我国种子出口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各类种业展会,大力推动我国种业企业走出去,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了解国际市场需求,促进我国种业企业更好的走向国际舞台。

二、出口包装档次较低

良好的包装是产品在市场成功的保障之一。但多年来,此部分在我国大部分种业出口企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是沿用国内包装,贴英文标签,有的是由客户单方制版,我方受专业技术限制和语言障碍,并未能够做出专业化的改版建议。一个品种的出口包装,往往是由公司管理人员一手拍板。试想,在没有多年市场消费习惯的经验和专业的产品包装知识下,我方设计出的包装,是否能够完全符合消费市场的审美。比如,包装上除了印刷上英文版面,为迎合当地消费者心理,是否可以考虑再增加当地语种的版面,方便消费者阅读?比如,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何种规格的包装?是否需要易拉口?对包装材质的偏好?版面设计时是否要考虑当地审美标准和民俗禁忌?这些种种的小细节,可能决定了一个产品在当地市场上的成败。

对此,建议有条件的出口企业加强对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视程度,将包装设计外包给具有资深经验,最重要的是对目标市场消费习惯深入了解的专业包装设计公司,设计出符合市场消费习惯的包装袋。通过提升产品包装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我国种业产品逐渐走上高端市场铺垫。

三、产品售后服务有待提升

对于大部分种业企业,种子的出口还停留在在出口,收汇这种单一贸易方式,对于消费者拿到种子后,如何使用,出现疑惑时是否可以解答,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不可以及时反应等,均没有合理而有效的体系,消费体验信息的收集渠道不通畅。目前,针对国内市场的种业服务已经起步,下一步,对于国外市场,我国种业企业更是要投入精力,加强售后服务的发展。目前,已经率先有部分种子出口企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定期邀请海外专家举行种业类知识讲座,这不仅拉近了与客户的关系,为客户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更借此成功的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是值得广大种业出口企业学习的。众所周知,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够极大的提升客户忠诚度,这也是客户区分不同产品的一个重要标识之一。建议有实力的企业率先走出去,带头做好出口种子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增强自身实力,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和完善公司海外网站,除了一般英文网站外,对于几个主要目标国,也应有相应语种的网站。网站上,对于公司的主推产品,要有详尽的品种,栽培技术等相应的图文介绍;开通国际客服功能,收集客户信息,对于有意向采购的,及时将信息转接给业务人员。为客户答疑解惑,建立客户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后期通过大量客户信息的收集,建立客户数据库,为国际市场开拓提供最准确的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除了以往国际技术交流的方式,还可以在现如今在国际分工区域转移的浪潮下,乘势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低廉的人工成本,育种繁种,并直接与当地市场对接,实现种子当地的销售。

四、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行业特殊性,种业的电子商务还不是很发达。对于一些大型综合的贸易平台,如阿里巴巴,tradekey等,并没有专门关于种业的分类科目,种子供求信息较为有限,信息的有效性也往往不及其他产品。亟待相关部门牵头,建立一个专业种业出流和合作的贸易网站。会员需注册认证,具有种子进出口资格的会员才能成功注册,避免网站上过多的垃圾信息。为我国种业进出口商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

五、有关种业的进出口商会组织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国内包装设计现状范文5

关键词:艺术设计;项目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84-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要实施的宏伟目标。教育部在最近十年将在高校做好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过程、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尤其是对“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因此,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中如何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贴近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无疑将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以往本科教育的“浓缩型”模式,从而更加地体现了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紧贴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设计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观念上从过去注重以理论和审美素质为支撑转变为理论与审美素质和实践技能均衡发展。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又符合目前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这些年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外的职业教育改革由来已久,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上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德国卡赛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Pref.Gerhard Mathias)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专业工作室的结构、任务、培养目标等方面颇有建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内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华东师大等多家艺术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项目化”工作室的教学体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国内知名的中央美术学院最早根据教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设立了11个导师工作室,并且在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上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在一些高校有关专家学者不泛对此也有真知灼见,如河南中州大学艺术学院于会见教授就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建议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教学中实践课程与社会的现状相互脱离,从而有效地带动专业整体发展,从“纸上谈兵”到“设计——产品——商品”进行转变,使专业建设真正走“教、学、做”一体化道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景秀眉副教授就从当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设计和实施做了具体的介绍和说明;柳州城市职业学、华侨大学、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浙江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等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以及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运行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改革措施。

然总体而言,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及模式的研究,虽有大量的学者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有些部分高等院校专业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业绩。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受传统思维观念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着“项目化”工作室与诸多因素无法有效对接及工作室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匹配等瓶颈问题。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单一,制度不健全,思路不清晰,落实不到位。从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和办学理念无法衔接,使专业“教、学、做”严重脱节。

二、研究的内容

(一)“项目化”工作室主要构成体系研究。经过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走访相关企业周密调研,了解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职业定位、企业管理、企业项目运行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掌握其功能和特色。同时,具体渗透到“项目化“工作室中。

(二)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研究。在基于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工作室所实施的特点进行研究。目前,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构建方式在大学一年级主要实行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程,实行“宽专业、厚基础、重修养”;大二阶段(第四学期)开始分工作室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大三阶段实施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办出具有地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是该项目研究价值所在。

(三)重点对“项目化”工作室的运行模式研究。对“项目化”工作室课程体系研究。结合省内、地方企业特点及就业岗位,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及对“项目化”工作室师资队伍研究。建立一支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师资教学团队。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要具备“双师型”基本素质。兼职教师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引进兼职教师是学校利用社会有效优势资源。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担任指导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兼职教师为工作室引进实际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校企项目研究。高职院校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合作,相互借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抱团作战,为校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通过企业项目实践为高职设计专业提供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实习实训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及对“项目化”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一)“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精神。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来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工作室的突出特点是面对企业、面对市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生产与操作。将以往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在“项目化”工作室其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堂得以无限延伸,由教室第一课堂延伸到教室外面的第二课堂。如:学校资料室、校内外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客户市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了解社会、了解专业、了解行业岗位。使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让他们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个人自觉行为。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上突破了内容不再依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在项目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淡化了“学校课堂”的概念。因此“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在“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它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磨炼。同时,在“项目化”工作室中学校是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这对它实行“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节省了企业的研究经费,使校企得到“双赢”。同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使课程性质更具职业化,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职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制作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价值的体现。目前,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与衢州灵动广告设计有限公司、衢州原创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塑想数字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群创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建“项目化”工作室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三)“项目化”工作室加强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协调能力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体制,实行了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提高了每个工作室的有效联系和互动性,使课程内容和实践能力更为紧密,使老师与学生、工作室与工作室、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如学校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参谋”作用。以及加强了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理顺与校内教师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三大教学体系转变。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及培训等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加强了该专业协调能力。

(四)“项目化”工作室模式体现了高职专业特色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把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过程、结果统一起来,以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高职教育目标。因此,必须坚持以“项目驱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办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工作室制,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院内外企业实训基地相互配合的结构优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在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商业调研、方案策划、项目实施。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设计师或主管。让师生体验整个“角色模拟”、“项目实施”的过程。在过程中所对“项目”提出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等方式。通过此系列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服务意识。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三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突出高职专业发展特色。

(五)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

“项目化”工作室运行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目前,我二级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六大工作室”(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第一及第二工作室和展览展示设计),为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课程体系、授课内容、学习目标。同时,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进行了确定,以满足于如:广告设计师、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师、包装印刷设计师、展示展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职位。其职业主要面向广告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印刷企业、室内装饰公司、园林工程公司、城市规划等行业部门。通过构建“项目化”工作室和对工作室模式进行运行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培养目标、职业方向更加明确,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切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教、学、做”教学模式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饶小丹.工作室?理念?实践[J].美术学报,2005.

[2]张锋美.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示范学院学报,2005.

[3]徐秋枫.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