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

1.引言

据统计,煤矿机电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且由于机电电气事故引发的矿井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吸取教训,切实有效地转变现有机电设备管理模式,提升煤矿机电系统人员素质与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水平,对于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2.从设备管理管理维护方面

2.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及维护的现状

我国很多煤矿都是由老旧矿井不断更新改造达到现有的生产提升能力,其中许多陈旧设备由于设计初期缺陷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设备,如非阻燃电缆,胶带,防爆圈等,老式的绞车、电控、少油断路器等,都没有及时更换,仍然有部分在继续使用,这些成为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为此,急需对陈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从设备选型购置开始,逐步消除隐患,提高设备自身质量、技术性能,加强设备管理工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对设备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改造、直至更新,来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充分发挥生产设备效能,改变现有的管理维护现状。

2.2 建立适宜煤矿企业发展的设备管理模式

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设备管理模式,既可确保煤矿生产稳定运行,又能使设备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矿的设备维修管理共经历过三个阶段,通过事后抢修及周期性维修(如更换部件及易损件等),以实现对设备磨损状况的不断补偿,采取的是以修理为主的维修方式;实施以维护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由单纯的重视维修转变到重视日常保养上,即维保定修制;实施预知检修与维护点检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即预防维修制。

通过引进、学习和消化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经验和方法,并逐步摸索演变成适合本企业生产特点的以预防维修为主的设备管理维修模式。近年来又推行了利用生产间隙,实施机会检修的措施方法,有效解决了生产规模不断上升和设备负荷不断加大的矛盾,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建立健全维修制度、实行点检制,实施故障管理,实行设备包机制等管理手段,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设备利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3.从人员的方面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障碍。尤其是煤炭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不足,特别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更需要大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机电技术人才。现阶段我国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高级技能人才只占一线工人的5%,煤矿企业确实缺少专业人才。劳动者的素质与目前技术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匹配。我国煤矿机电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3.1 从业人员纪律涣散,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以我矿最近的事故案例来看,如:2012年2月29日,我矿安装队班长李辰、王威、艾尼江.阿不都带领员工宋德良、沈新刚、吐尔逊.阿不都等人在E4104工作面下顺槽甩车场进行装料提放车工作,3月1日凌晨1:30左右,因为装在平板车上的皮带机头底座在提升过程中刮电缆,导致车辆在甩车场起坡掉道。李辰等人将钩头车上道后,准备将皮带机头底座卸掉重新装封车,在拆开平板车上方封车卡子,固定吊挂时,宋德良站在平板车中部、皮带机头底座下方抽取封车钢丝绳,掉道平板车上的皮带机头底座下滑挤伤宋德良右小腿,造成右小腿腓骨骨折。事故主要原因是宋德良自主保安意识不强,站位不当、习惯性作业违章操作,而当班班长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做到联保互保,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所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特别是提高遵章守纪的意识,才能大幅降低机电事故的发生率。

3.2 从业人员对设备操作维修的认知度不高是造成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例如:某矿运输队给煤机胶带有跑偏现象,当班班长朱某带魏某和闫某对正在运行的给煤机胶带跑偏进行调整。而此时闫某擅自使用短木板清理运转的给煤机机尾主滚筒内粘贴的浮煤,导致自己右手臂卷入滚筒内。由于闫某对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违反了严禁在胶带运行中使用刮滚筒积煤的方法进行调偏的安全管理规定。由于煤炭行业缺乏高素质操作管理人员,对设备操作维修认知度不够,导致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

4.从安全管理方面重视安全责任

安全管理是一套科学、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安全管理上要简单直观,制度条款实施性强。要完善和强化安全责任机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层次、细致具体地明确领导、职工、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和责任目标。一是在管理层中引进资格认证制度,保证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管理水平符合规定要求,同时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管理层的安全观念;二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方法、制度,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用好的制度来约束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三是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能得到鼓励支持,尊重个人意愿,使人员增加对管理的参与,增加归属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安全隐患很快能被发现并得到排除,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5.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措施

5.1 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保证矿井维护、检修设备所需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

分项列资金明细,如大、中、小修,购置备品备件等,各有所用;配件备件准备齐全,井下生产场所也要备用部分易损件,便于随时更换。

5.2 更新测试手段,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测定,大型主要机电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探伤,以便发现内部缺陷,提前消除安全隐患。

5.3 与大中专院校形成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格局。

针对机电领域的各类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管理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引进素质优良、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具备机电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5.4 从加强机电职工培训入手,努力提高机电职工的技能和经验。

可以采取自培、委培、代培、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速度;通过岗位综合培训、集中学习、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培养员工操作技能,促进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员工的综合素质。

5.5 采取激励措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职位,制定不同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建立合理、公平的激励制度,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在机电管理维修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员工及时奖励,鼓励积极性,激励其它员工学习技术的热情。

5.6 加强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坚持旬检查、月验收制度,样按照标准化要求逐项检查验收。

6.结束语

在目前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水平条件下,谁也无法保证煤矿生产不出事故。俗话说:“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这句话十分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机电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有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才能确保其运行正常,从而充分发挥其性能和作用。只有认真落实好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坚持设备、管理、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煤矿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机电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2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至配备了一两名工作人员,面对数量庞大的档案,一两名工作人员必然会显得力不从心,在工作中也会出现失误,从而影响到档案的分类整理。

(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

在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意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够尽职尽责的服务于工作,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大多数持有应付、消磨时间的心态,不能及时更新档案,使得问题越堆越多,最终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档案管理的接手问题

在当今社会,换工作跳槽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些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很多人辞职之后对之前档案整理的情况没有一个清楚的交接,导致好多工作只有重新开始,也正是因为这样,好多档案也不知道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使得档案堆积成山,杂乱无章。

(四)事业单位对档案的管理没有一定的思想

1.档案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一些事业单位因为档案管理常年无序,导致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却不为人知,遇到需要时又要重新收集新档案,这样不光费时费力,也有搜集不到的可能。

2.事业单位保管档案措施不完善。档案的保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档案一般都比较重要,一旦损坏就是巨大的损失。

3.档案没有进行定期整理和更新。档案管理工作虽说复杂,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坚持整理和更新所保存的档案,很多事业单位管理档案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毫无规律可循,在日后需要的时候有很难找到,极大的浪费了工作时间。

4.事业单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缺乏使用高科技进行管理的意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容易使档案损坏。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增加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数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对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增档案管理人员人数,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也能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再者,几个人同时管理,在遇到一方离职的情况下,也能使档案在之前的基础之上继续管理。不会发生从零开始的现象。

(二)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档案管理工作枯燥乏味,而且需要相当强的责任感和耐心。事业单位应定期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和专业管理知识,培养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同时也提倡工作人员提高个人修养,实现档案的高水平管理。同时单位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都应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

(三)对于档案管理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业单位应就档案管理工作执行相关的员工守则已经规章制度,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和执行。单位领导应定期检查档案的整理和更新情况,长久之下,要让员工做到档案心中有数,这样,以后的档案管理便会简单下来。

(四)利用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档案

在档案室引进先进的设备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档案管理落后,影响的是一个单位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应积极的利用电子档案来对档案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避免档案的损坏。遗失等问题,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分类和更新。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究,提升档案管理在科学技术上的水平,使档案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快。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3

案例背景

在年级管理工作中,以班级为最小组织单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为最小实施单元,在承认并贯彻“教学质量是德育管理质量的副产品”的前提下进行年级的德育与教学的统一管理,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总体原则。从教学看德育,从教学看管理,如同“执果索因”,探求的目的绝不会偏离事物的本质。

但是,在当今以数据引领管理和管理决策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原有的年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仍然没有达到数据时代应有的分析质量和分析层次。

1.借鉴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手段和数据分析,形成管理的数据思维,实现从“经验型”到“数据型”的转变

(1)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学生成绩、班级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对数据特征及规律的把握。

(2)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考试中某一群体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分类和对每一个体特征的把握。

2.借鉴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原则,明确与挖掘管理对象的本质,实现从“分数型”到“知能型”的转变

(1)重新审视传统的“一分三率”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关注的是什么,从学校及教学管理层关注“一分三率”,转变到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数据分析反映出来的知能问题。

(2)“知能型”分析不仅仅把进行教学分析的主体放在年级管理人员、班级管理人员一方,更注重把成绩分析的主体放在学生和家长一方,从而引导“教”的一方改进“教”的方法,促进“学”的一方改进“学”的策略。成绩分析更应注重使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分析和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来。

3.借鉴数据挖掘的思想,从“横断型”转变到“追踪型”数据分析,并确切地表现为决策、管理与实践(1)从对一次考试的深入分析,转化到深入进行历次考试的纵向分析,并进行数据的比对。

(2)通过追踪分析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规律,转变到思考教与学和管理细节,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决策与措施,更重视反思若干个连续的时期的措施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的实施。

4.管理的精细化必然要求评价指标化、数据化,教学与德育管理中的数据存储与数理统计,需借鉴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仓库”和“网络数据分布”手段

(1)借助于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往不能或难于进行的分析将被解决,但这需要评价人员革新观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在传统的模式下,数据以“一周”或“一月”为周期的阶段性汇总和分析,以体现被观察对象的阶段表现。而在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下,数据可随时以任何时间间隔汇总与分析,并以方便的图表化方式呈现规律与状态。

(2)以往的成绩分析,因其技术性及专业性,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借助现有的计算技术和统计模型,成绩分析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普通教师提取信息的操作。

(3)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可靠存储和检索、便捷的提取和访问、即时的分析与使用,使得“用数据表述事实”、“用数据权衡资源调配”、“用数据判断决策”和“用数据改进管理”成为现实。

(4)以数据技术、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背景的数据分析、结果描述的数据思维成果,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样,教学与德育的管理层、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进行教育评价、数理统计和组织管理知识的自我“充电”,毕竟统计与评价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案例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校及教学管理层中所强调的“一分三率”标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成为教师教学与管理的事实标准。这种依据“一分三率”的管理目标,在指导教师教学时,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针对每一个人,同时,各学科之间也将失去联系与沟通,从而优势力量与优势资源不能集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偏科”和教师“拼抢”时间现象成为普遍。正因为过度关注“一分三率”,学生的层次差距、班级的针对性管理就成为笼统的分析,而不能建立在数据基础上清晰地描述年级和班级之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也不能建立在如何调整后续工作的思考上。

我们在多次以数据进行思考的成绩分析的尝试后,逐步认识到要尽可能引导教师以数据来分析和反思成绩分析所反映的知能问题。这种引导,不是仅限于“一分三率”,更注重直观化、图表化和数据化问题,体现成绩分析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整体结构问题、阶段性问题、时序性问题和层次问题,从而追踪和返回到教学问题、班级管理问题以及家校互动问题。这样的分析,就把年级管理的上层与下层,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完全纳入到问题的分析之中,形成教育与思考的合力。

问题解决

1.在年级教学管理中,关注班级整体和学科整体的分析与比对

(1)关注各个班级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从差异上观察班级与任课教师特征。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某次考试的班级“学科成绩均衡图”,直观反映单次某一班级各学科的优势。这样,结合“各科成绩对班级贡献度比较”,年级组长、班主任可详细掌握班级各学科学习情况和动向。

(2)关注各个班级的历次总分的追踪性对比。基于网络存储的数据,可方便地得到“历次考试成绩总分对比”图表,由此可追踪班级整体发展和规律,借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班级发展情况;若参考“总分”、“名次”和“标准分”的追踪性对比,则可反映不同侧面,如学生是否出现了层次的分化等。

(3)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可通过数据存储仓库,提取到其他数据,如通过“考试总体情况”数据、班级历次或单次的成绩册来细致研究每一位学生,或者某一特异性群体的学生;查看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数据报告,则可反映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有些就是德育管理中的问题;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就是教学问题。

2.关注备课组,研究纯粹教学上的细节问题

(1)关注备课组,从统计学角度细致研究整体与个体、全局与部分。可以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单学科或总体成绩的单次考试成绩“箱线图”。“箱线图”可以最直观地反映五数总括(最高值、最低分、中间分数、上下四分位数)和数据散布规律、异常值。当然,若对统计图表较为熟悉,也可以分析和使用“茎叶图”,则可更为细腻地刻画班级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结合“班级平均成绩—班级标准差对比表”,则可反映学生成绩的集中或离散与总体平均分情况。

(2)关注备课组的单一学科历次考试班级对比,以追踪教学与管理的变化。使用“标准分追踪对比图”来反映班级成绩的变化,则使对比不再依赖具体试卷难易等情况,可以真实地反映整体与个体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同样,在标准分计算时所反映的差异数值,则可反映班级学科成绩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与管理的协同性。

若备课组长参考“卷面质量分析”、“命题分析和能力分析”等数据,则从知能基础及学生个性特点上把握管理中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参考班主任数据、任课教师数据,进一步去研究和反思问题。

3.关注学科教师的统计数据,以探求教学、管理和学生群体的知能问题

(1)学科教师分析成绩,应关注发展性和“人”的因素。只依赖一种或几种统计方法来表现和反映学生成绩、教学成绩不完善,也不客观。但它是必然的导向。同样的,没有建立数据模型,不从数据出发,不用数据说话,这种分析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就更为荒唐了。在当前已经进入“细节管理”、“数据管理”的时代,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与发展,本质上是某一方在管理中极为微小的进步超越了对方,那种一方大幅度超前于另一方而获得发展的时代,几乎一去不复返了。

(2)统计的学生数较少时,对数据更有意义的处理,不仅仅是统计,而是分类、追踪和挖掘。从学科教师角度看,较少学生的分数是否趋中或正态,现实意义不大,此时针对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的意义更大。

(3)学生成绩相对于知识、习惯、能力、态度等,在成绩数据上是如何表现的,需要对现实与发展同时关注,而不是只关注现实或发展的一种情况。必须承认,学科教师的数据统计知识的素养和能力,技术与数据的支撑,也会影响到成绩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4)学科教师“追踪性”地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借助当前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从各个角度研究班级总分、对比历次考试成绩的变化、研究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关注进步与退步的具体学生,落实、定位到个人,以解决管理的各个细节问题。

(5)反思个体作答与试题情况。学生在考试中的反映,本质上是操行的意识与习惯问题。例如,以网络技术采集数据,可从学生作答的“小分统计”,研究每个题目的得失分;“知识点统计”对应到知能问题;“错题名单”对应到个人。基于数据采集技术和分析技术的作答分析,实现了人、题、答的一一对应,从而为“定位”和“盯人”做出了技术和实现的准备。三个要素的对应,本质上指出了教学与管理中要寻找的问题—— 个体与知识、能力的情况与后续管理。

利用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经验性”的容易知识点,数据却显示出现实与经验的大相径庭。数据会揭示教师、学生和教与学双方作用的变化,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情况的不同,以往的经验和固有的做法,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而数据则将显示这种改变与方向。

(6)从数据指导管理,让数据说话,以指引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监控和内省性的学习与自我管理行为。数据的这种指导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上,也将指引教学的管理。例如,提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二次利用作答分析数据,做出知识与能力的考点“灰度矩阵图”,用灰度表示通过程度,迅速掌握个体的知识(或能力)的薄弱点,迅速对学生进行辅导层面的分类。这是一个富有启发的实务性的工作,它可以被利用到管理的很多方面。

案例反思

学校的年级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教学、德育和组织管理的资源调配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年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成绩及操行表现的整体提高,达到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的需求。

管理必然要涉及评价。以“教学管理”带动“班级管理”,为教学管理在年级层面上形成一种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有积极意义的客观性描述,这种客观性描述,描述教与学的事实本身,促进教师思考与改进,促进学生思考与改进,同时也促进年级管理人员和家长、社会在服务层面上改进服务质量。借鉴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方法,实现成绩统计与分析从“经验型”提高到“数据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科学性;从“分数型”深入到“知能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积极性;从“横断型”转化到“追踪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发展性。在这三个方面力量综合起来的状态下形成师生自我反省并积极改进的价值管理理念,从而能够调动全员管理的积极性,尽可能规避只有年级管理人员才去管理年级的局面。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4

山东省临沂沂水县人民医院外六科,山东临沂 276400

[摘要] 目的 探究与分析38例骨盆骨折脱位患者经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技术对我院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该组患者的治愈效果较好,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优良率较高。结论 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可在治疗骨盆骨折中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加快了患者康复的进程,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

关键词 ] 骨盆骨折;骶髂螺钉;经皮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67-02

Andysis of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in teatment of sacroilias jout screw disocation in 38 cases of pelvic fracture

ZHUANG Huiwen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Yish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six families ,Shandong 27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With analysis of 38 cases of pelvic fracture dislocat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ment of sacroiliac screws after the inquiry to abstract.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cutaneous iliosacral screws in 38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by using the Methods Clin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The Results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is good, no sever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healing time is short of fracture,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higher.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iliosacral screw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ractures, reconstruction in posterior pelvic ring,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security,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extension.

[Key words] Pelvic fracture;Iliosacral screws;Percutaneous fixation

骨盆骨折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外伤,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塌方等,发病率较高,而其诊治过程较为复杂及困难,常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以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最为严重[1]。该病若未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延误患者的急救进程,不但可影响其预后,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现临床上常以手术治疗作为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的主要手段,其中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为主,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小等特点,易被广大医疗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及认可[2],对此我院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骶疼痛,经我院X线检查后确诊,并签订知情权同意书[3]。其中男25例(65.79%),女13例(34.21%);年龄在3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岁;致伤原因包括:10例高处坠落伤(26.32%),11例车祸伤(28.95%),9例压砸伤(23.68%);伤后至就诊时间5 h~4 d,平均就诊时间为36.7h;损伤部位包括:5例前环耻骨骨折、后环骶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13.16%),8例髂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21.05%),11例耻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28.95%),6例耻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15.79%)。

1.2方法

对该组患者的合并症进行早期处理,因休克症状最为严重,因此,要求临床工作者应对休克患者采取各方面的抗休克治疗,包括输液、输血处理等,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给予全麻[4]。主要手术方法如下:①嘱患者取仰卧位,对骨盆骨折移位情况进行透视。②进针点选在患者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处,从小切口处将上部软组织分离后到达髂骨[5]。③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内径为2 mm套管插入切口中到达髂骨,经透视观察套管的位置,将直径为2 mm的导针缓慢进入,穿过髂骨、骶髂关节后直达S1椎体内,注意不要将导针进入超过骶中线。④穿刺过程中时刻观察导针的位置变化情况,直到准确确定导针的位置[6]。⑤最后采用6.5 cm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拧入该位置,确保该组全部患者植入1枚S1螺钉[7]。另外,在手术结束后的恢复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肌肉功能训练与行走训练,帮助患者体能逐渐康复。

1.3疗效评价指标

于术后对该组患者进行各方面的X线摄片,并按照MATTA评分标准将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以术后骨折移位小于4 mm评为优,移位在4~10 mm之间评价为良,移位在10~20 mm之间评价为可,移位大于20 mm作为差。另外,采用MAJEED功能评分对其进行评价,其中优为评分在85~100分之间,良为评分在70~84分之间,中为评分在55~69分之间,差为评分小于55分。除此之外,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价。

2结果

该组患者住院时间在17~38 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2.6 d;手术时间在61~307 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151.8 min;根据MATTA评分可知,该组患者达优23例(60.53%),良14例(36.84%),可1例(2.63%)。根据MAJEED功能评分可知,该组患者达优28例(73.68%),良8例(21.05%),可2例(5.26%),优良率高达94.74%。另外,该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有4例患者在劳累后出现腰骶部疼痛(10.53%),2例患者轻度跛行(5.26%)。随访时间在7个月~3年之间,平均随访时间为18.5个月,且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并无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效果较好,另外,在随访过程中定期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在21~34个月之间,平均愈合时间为27.9个月。

3讨论

骨盆骨折是一类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的严重外伤,常出现在各种意外伤害事件中,可合并盆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出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为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若处理不够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骨盆后环固定方式对该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骶骨棒、骶髂螺钉固定技术等,几种方法虽在临床疗效上并无明显差异。但骶髂螺钉固定技术较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对患者皮肤组织及脏器损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可将手术创伤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8]。在本次试验过程中所采用的S1螺钉,可取的较好的复位效果,较传统手术及住院时间相比,有了明显的缩短,这与本次试验研究结果相符。另外,此种方法未出现损伤神经功能的现象,并且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各项评分情况较为理想,据结果显示,患者的MATTA评分达优率高达73.68%,MAJEED功能评分达优率94.74% ,可见临床效果显著[9]。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反应,骨折愈合情况较好,这与杨利与2011年的研究结果相符,可见此种方法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除此之外,本次试验中所采用的术中引导设备为C臂X线机,将其他装置相比,具有操作简单,移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易被光大医疗工作者所接受[10]。综上所述,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可在治疗骨盆骨折中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加快了患者康复的进程,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曾辉.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2(4):456-457.

[2]段杰.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基层医学论坛,2011,31(26):1245-1246.

[3]秦慈南,高大柱,方策,等.撬拨复位“张力带”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26例[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328-329.

[4]刘东云,张丽欣.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16):2102-2103.

[5]唐飞,张荣,张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1,7(4):29-30.

[6]申远华.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8(5):762-763.

[7]翁阳华,吴显奎,彭扬国,等.骨盆的形态特点与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治疗评价[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6(4):478-479.

[8]阿布都赛买提,郭亮.交叉克氏针桡侧“8”字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北京医学,2011,11(7):187-188.

[9]杨利,曾可培,仙登沁,等.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治疗132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23(9):1785-1786.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5

>> 社交媒体工具在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案例分析 关于将云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探索性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探究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于干部档案管理的思考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应用于医院的策略分析 组织发展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 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档案管理体制的影响分析 德国联邦档案馆照片档案的管理 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档案资源管理效果分析 智慧档案馆技术系统特征分析 刍议目标管理方法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核心因素分析 云计算技术在档案馆中的应用探讨 Web2.0技术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中的应用及启示 云计算技术在数学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我国档案馆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之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网页链接:.

[4]网页链接:http://. cn/Tech/html/n3847_1.htm.

[5]清华同方RFID图书馆档案管理系统.行业应用.2006,(3):29-31.

[6]RFID应用于档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网页链接:http://solution.rfidworld. /2009_12/20091292237256744. html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动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2006年2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同时在更正前期差错方面做出了更严谨的理论规制,使差错更正会计处理更规范和科学。这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中有越来越频繁地实施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现象。其中2006年至2009年期间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中,由于重大前期差错因素导致的占15.48%。

例如2006年华新股份将商铺销售业务中的2199万元确认为收入,结转了1172.5万元的成本,当年利润为1026.5万元。但是经证监会审计调查发现,改项目是由昱道实业运作(开发、销售)的,华新股份仅根据销售清单、销售发票存根就进行了收入确认,然而并未取得收款凭证和销售合同等资料,没有根据会计准则进行正确的销售收入处理。属于重大前期差错,导致利润虚增,损害了该公司财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导致深圳证监局对该公司的行政处罚。

重大前期差错不仅导致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对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造成了重大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大大受损,造成了信任危机。更可怕的是恶意差错更正会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和规范秩序,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我国资本市场上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2001年就达到了317家。而且有的上市公司,IPO后上市第一年,就实施了前期差错更正,有的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数额巨大。而且行为大言不惭,让人怀疑其差错更正的动因。

我国资产市场监管机构的上市配股退市等政策与上市公司的利润挂钩,这导致上市公司为了资本运作的目的,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方法来调节利润。但是近几年,证监会颁布了一系列打击不正当盈余管理手段的法规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以上市公司有积极寻找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的内在动机。由于前期差错更正及相关监管法规政策还不够成熟完善,所以开始应用前期差错更正来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上市公司行为越来越多。

而且前期差错更正不仅说明上市公司财报存在虚假信息,也说明了相关的审计工作没有发现会计差错,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行为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说明了审计不尽责的现象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审计质量还达不到公正公允的地步,发现前期差错上力度不够,而且上市公司往往以临时公告形式来向外界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内容,而且往往以尚不明确等理由拒绝及时公布前期差错更正的详细情况,而且放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这导致投资者无法根据前期差错更正的情况及时做投资决定。

所以研究上市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动因及表现形式,还有调节会计利润的方式、特征,以及如何遏制并杜绝前期差错更正的滥用,并提早察觉并防范,如何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达到监管的成熟、完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前期差错及其更正来操纵利润,使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利益受损,研究上市公司前期会计差错的动因及手段,并提出改正措施,有益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所以,研究重大前期差错更有重要的意义。前期差错更正的相关研究,在理论领域有助于改善财务处理方法,有助于扩展盈余管理内容,丰富我国会计理论内容,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和治理结构改革。

研究内容:论文首先概述了会计差错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规定,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的内容规定,从会计制度框架下,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不正当动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会计差错及其更正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最后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研究方法:论文在论述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和会计制度规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容上,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法,通过对会计制度文献和已有研究的深入阅读分析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

在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表现形式上,结合案例分析法,用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利益会计差错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案例加以佐证,并以生动、真实的案例来分析滥用会计差错及其更正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对投资者、债权方等利益相关方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