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化工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化工技术范文1
化学反应这一要素,被划归成化学生产特有的侧重点。化学反应预设的流程,从实验室更替至产出车间,就形成批量态势下的化工行业。化工范畴以内的技术,对平日的产出流程,带有明晰的影响。只有明辨了应用技术,才能延展原有的产出规模,提快反应的速率。除此以外,化工行业表征出来的环境干扰,还是偏大的。化工技术预设的运用中,应当审慎查验潜藏着的这种污染,采纳经济特性的化解方式,妥善归整这些废弃物。
1 反应流程特有的技术属性
1.1 化工行业表征出来的技术价值
化学范畴内的关联工业,能满足多层级的社会需求。例如:科学家经由审慎的实验,发觉了聚乙烯制备出来的塑料物品,便利了平日以内的居民生活。平日之内的购物中,人们替换掉了竹子编制出来的物品,换成了带有轻巧特性的塑料袋。再如,反应流程制备出来的氧气,促动了航天事业的延展,创设了反应依托的根基。制备出来的化学制剂,在食品产出这一市场范畴内,得以延展并被接纳。
化学反应依凭的化工技术,散布于平日以内的生活生产:饮食及平常出行、其他范畴内的生活层面,都不能脱离特有的化工技术。现今时段内,化工技术凸显出普遍适用这一特性,成为不可更替的生活方式。
1.2 技术潜藏着的污染疑难
化学技术的延展,带来平日之内的生存便利,也添加了常常提到的环境疑难。例如:聚乙烯调制得来的塑料物品,表征着很稳固的分子架构;若把废弃了的塑料埋设于地下,那么经由偏长的时段,塑料也没能腐烂。这就造成规模偏大的白色污染,损毁了区域以内的地下生态。
工厂排放过来的废弃水体,对加工得来的饮用水、带有自燃特性的各类资源,都带来偏重的污染,某些地段发觉了生物不能存留的死水。电镀产出依托的厂家,常常把产出这一流程的偏多废水,直接排放直至区域以内的天然湖泊。由此可见,化工技术创设出来的便利,也携带了偏多的环境灾害。有必要审慎查验化学反应依凭的流程,保障持续特性的化工进展,并着力去缩减附带着的各类污染。
2 审慎选取原料
2.1 应被注重的事宜
化工产出特有的流程以内,选出来的制备原料,密切关联着本源的反应需求。实验室制备得来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接续的反应进程。若要制备某规格下的制剂,可选出来的制备途径,能够分出多种。例如:若要经由反应,制备某规格下的氧气,可选取出来的路径涵盖多种。实验室以内的制备流程,并没能带有偏多的约束;但真实情形以下的化工生产,就应审慎考量各类制约。化工技术依凭的制备流程,应着力缩减经济耗费;应尽量节省特有的制备原料,用最小范畴以内的产出代价,换回最大范畴之内的收益。除此以外,应被侧重查验的要点,还包含制备流程特有的环保属性。
化工产出依托的总流程,涵盖特有的节能难题,以及关联着的环保疑难。带有过滤特性及电镀特性的产出行业,经由处理得来的废弃水体,会夹带着危险特性的重金属。重金属附带着的成分,带有毒害的特性,会污染这一区域经由的水源,产生恶劣态势下的生态干扰。为此,选出来的反应原料,应被审慎考量。
2.2 纳米特性的材料选取
有着纳米特性的制备原料,变更了旧有的化工技术。纳米技术被划归成高端范畴内的技术,很接近微观特性的新颖技术。最近几年,纳米关涉的化工技术,正渐渐被接纳。纳米固有的优良属性、内部架构及表征出来的表层结构,都凸显出不可更替的独有优势。添加上去的防护涂层,可以缩减材料本体的溶解特性,阻隔住了紫外线。除此以外,纳米制备出来的各类原料,还凸显了抵挡辐射这一倾向。纳米技术的延展前景最优,它助推了复合态势下的材料进展。
2.3 助推反应的试剂选取
化学反应依凭的催化剂,能有序管控预设的反应时间,密切关联着反应速率及特有的成效性。纳米材料被划归成这一范畴的催化剂,它替换掉了惯常采纳的制剂类别。若采纳常常见到的催化剂,则没能获取期待中的催化实效,还耗费掉了偏多的制剂资源,添加了区域以内的污染。加工流程依托的纳米材料,能缩减原有的催化时间,凸显了高层级的催化实效。
3 后续时段的废物处理
3.1 深层级的处理实效
化工反应依凭的流程,包含前期时段的制备及加工,也包含接续的废弃处理。在这之中,带有环保疑难的废物处理,被看成现今时段的环保疑难。化学反应接续的废物处理,应当经由审慎的比对解析,明辨最优条件,创设最佳情形下的反应率、关联着的反应时段等。废物处理范畴以内的疑难,主要表征在化工场累积着的废物处理。只有变更旧有的处理路径,才能获取预设的处理成效。
3.2 处理废物依托的流程
废物处理依凭的程序,也带有复杂的特性;带有毒害特性的各类物质,应当经由重组及分离,被变更成无毒特性的物质,才能审慎予以排放。通常来看,人们没能提升既有的环保认知,为了缩减这一时段的处理经费,而不愿接纳新颖的技术路径。
化工厂存留着的污水,凸显出最大态势下的危害特性。这是因为,废水夹带着金属特性的物质、没能溶解的偏多毒物。为此,对排放出来的废弃水体,应当经由专家解析,经由前期时段的抽取样本,来明辨废水存留着的毒害物质。在这以后,再依循化学流程的本源机理,把带有毒害特性的废弃水体予以沉淀。这就缩减了污染层级,保障预设的无害排放。
4 明辨微化工技术
比对常常用到的化工技术,微化工技术独有的新颖流程,表征在体系尺度这一范畴的精细化、原料固有的性能提升。例如:化工制备出来的各类流体,会延展原有的传热特性、关联着的传质特性。除此以外,系统经由微型化这一处理,也会提快原有的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凭借着的微化工技术,应注重如下层级的侧重点:
4.1 选取合规的反应器
微化工技术依凭的反应器,包含混合架构下的换热器、有着萃取特性的容器、反应管控必备的容器、体系架构以内的吸收器。在创设出来的完备框架以内,微反应器这样的构件,占到了偏大的比值。反应器表征出来的流动属性,被看成微流动这一特性。化工配件固有的内部架构,处于可管控的尺度范畴以内。比对常常用到的反应框架,微反应器缩减了原初的体积,能预设并行排放这一流程;与此同时,它还带有高度集成特有的属性,混合耗费掉的时段很短,凸显了制备工艺特有的绿色化。
应用化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所谓的绿色化工技术就是经过改善已有的化学技术,以及通过对化学理论的使用与工程技术运用减少化工原料与溶剂等污染环境的物质,从而达到零排放的目的,降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下面就此分析了绿色化工技术的运用。
一、化学工程和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研发
(一)提高化学反应选择性
在绿色化工技术详细研发的过程中,应当提升化学反应选择性,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保证环境污染减少的标准规定条件下,还应当大大降低化学工业生产成本,提升资源使用率。例如,石油化学工业里面,一般会采用烃类选择性氧化物,由于烃类选择性氧化物化学反应很容易产生氧化,在生成物产生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损害与污染程度。因而,对于深化化学反应选择性,应当将有效预防出现损害生成物的反应当成是核心关注点,从而让化学工业进行绿色生产,减小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二)合理选择化学原料
随着绿色化工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假设不从化学反应的源头以及化工污染方面下手,则一直是治标不治本且非常被动的举措。那么化工科学技术和工艺发展的时候,选取没有害或者没有毒的物质、原材料、催化剂等原料开展化工产品制作、化工生产达到零污染以及零排放的清洁生产与加工准则,预防与控制化学污染问题出现。而近期很常见的没有害的物质的化学原料就是农作物以及野生植物等物质。把树木等自然野生植物纤维、麦秸、稻草等农业副产品的废弃物当成是原料,进而加工酸、醇化工原料等。再者采用生物质气化产生氢气,均是绿色化工技术里面原料挑选运用的经典案例。
二、化学工程和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运用
(一)运用环境友好型产品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加重,从而影响到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增加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绿色化工技术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难题,体现出了自己的优点。环境友好型产品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比如汽油燃烧对于空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还会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不益于保护环境。生活中部分产品里面有很多的氟利昂,造成大气的臭氧层被损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安全,进而产生安全事故问题。塑料产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之处,与此同时也污染了环境。而环境被污染就会影响大气质量,必须要实时处理好大气污染的问题,研制出可以替代污染的产品。
(二)生物技术的采用
生物技术行业包括的技术范围一般有细胞、微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而生物技术最主要使用在化学仿生学以及生物化工这样几个方面中。而生物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催化剂,具备一定的转移性与高效性,能够参加到每个生物化工合成过程中。除此以外,化学放生学里面的膜化学技术同样是生物技术领域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生物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之中使用生物技术,能够采用再生资源将化学品进行合成。在早年来自动植物里面的有机化合物材料,到之后将石油以及煤炭当成原材料。打个比方,在绿色化学工程以及工艺之中,制作和准备丙烯酰胺,采用大自然中的生物酶来代替丙烯腈催化剂,进而合成丙烯酰胺以后,可以将能源消耗大大减少。从这里可以了解到,采用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和工业酶与普普通通的化学催化剂比较起来自然中的酶更加有优势。
(三)清洁技术的运用
清洁技术就是没有污染、无害、没有废物排放的一种绿色化工技术,包含了辐射热加工技术、临界流体、绿色催化技术等等。在印染工业、煤气化行业、冶金行业、垃圾处理行业等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除此以外,先进的垃圾制沼气、清洁煤气化、风能太阳能技术等均是采用了清洁技术。打个比方,海水淡化技术的采用不但处理好了中国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并且还采用了高效的化学方式把海水里面的盐水分离。在海水淡化的预处理时候不会出现任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未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并且,在海水淡化预处理时候所出现的氢氧化镁是一种非常廉价并且工艺简单,不会出现二次污染的清洁产品,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可以促使各个行业高速发展,给每一个行业提供所需能源与资料,可是同样地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污染环境。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通过使用绿色化工技术,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贺勤,刘志成,谢在库.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新进展[J].化工进展,2016.
应用化工技术范文3
(一)教师
1.教师的课程改革观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课堂上的角色,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但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固有的工作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影响,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更新知识结构的勇气,对进行课程改革不积极、不主动。因此,教师课程改革观念跟不上课程改革的发展,并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阻力。
2.教师的素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需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并具备精湛的化工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课程开发设计能力、项目课程的教学能力、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专业工作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设计等工作,但兼职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学校上课时间限制等原因其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即使进入了课堂,部分兼职教师没经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课程的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偏差,导致兼职教师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另外,专任教师中30—35岁年龄段5人,工作经历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更谈不上具备精湛的化工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对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不清楚,以致出现项目载体设计不合理、工作任务设计过难和学生完成起来吃力等现象,使课程改革成效受到限制。
3.教师的精力通过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座谈,教师普遍反映:教师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够。因为课程改革涉及化工专业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学习情境及项目设计、工作任务设计、参与教学评价等,每一环节都需付出大量劳动;另外,我院专业教师还有河南省示范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等建设任务。因此,对于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很难深入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教师精力不够及缺少时间反思势必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
(二)校企合作的作用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是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化工企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课程改革要在满足企业真实需求并有企业充分参与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机会、使专任教师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历练、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真正进入课堂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等)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校企合作作用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成效的影响因素。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人情和互赢的关系上,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人员只参与课程调研及课程开发设计、定期开展讲座及最终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企业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专任教师无法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历练,学生无法进入企业进行现场上课。校企合作不充分、不到位,制约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发展。
(三)教学管理部门
目前,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安排各教师的课程表及教学场所,监督教师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进行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倡导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原来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进行。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进行“理论、仿真、实训有机结合,教学做同步”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对教学场所及教学时间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四节连上的课程完成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有可能前两节在仿真室后两节就要到实训室,需要中途更换教学场所。但教学管理部门明确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途更换场所需要提出调课申请,需三级领导签字,手续繁杂,这无疑挫伤了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使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无法落到实处,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学管理部门在担当好“管理者”、监控者”角色的同时更应发挥好“服务者”的功能。而且,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是新事物,教师都有畏惧心理,极需管理部门的耐心指导与多方支持,当教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而有畏难情绪或改革实践成效不如意时,管理部门应发挥好课程改革实践中“指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学管理部门“服务者”及“指导者”角色的发挥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上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继续走访、调研、座谈讨论,认为这需要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企业、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共同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一)教师
1.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目前,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在埋怨学生素质差、学习不积极努力的情绪中开展工作的,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是课程改革成效的检验者、受益者,课程改革就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我国,虽然高职学生是高考成绩处于中低段的学生,课程系统化学习的知识准备不足,但他们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还是比较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所以,应认清学生状况和特点,不是抱怨而是相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更新课程改革观念,提高自身“双师”素质进行高职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应该认识到:如果跟不上高职课程改革的步伐,势必将会被学校所淘汰,面临失业的危险。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危险有可能变成现实,就会积极努力地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要进行课程改革,就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计条件地主动申请下企业进行工作实践,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工人,使教学更加有目的性、实用性,提高自己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
3.坚持教学反思,深入课程改革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估、总结的活动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可指教师对自己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的教学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思考,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组织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的途径有课后与学生交流、进行课后小结,可以进行公开课、讲课比赛等同行的观摩与交流等。
(二)教学管理部门
教学管理部门应认清目前课程改革现状,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充分做好课程改革的“管理者”和“监控者”同时,也要发挥好其课程改革“服务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消除畏惧情绪教学管理者应放低姿态,多深入教师队伍当中与教师谈心,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只有课程改革了且改革有效、到位,学生才能发展,专业、学校才能生存,教师才能生存,否则教师将被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所淘汰;营造课程改革浓厚氛围,组织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技能培训,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步骤;监督检查教师实践效果,使培训落到实处,使教师感觉培训有效果,课程改革有望,增强老师的成功感,从根本上消除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畏惧情绪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课改积极性教学管理部门在保证其管理者功能发挥的前提下,要做好其服务者的功能,尽量为教师建立宽松的、支持课程改革的环境,尽可能地为课程改革提供便利,缓解其工作压力。如允许改革课程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的灵活性,不要把教师拘泥于“教学事故”的条条框框中;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教师年度考核、工作量计算、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对参与课程改革者进行倾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对于承担课程改革实践的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考虑减少其其他任务的工作量,使其将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程改革上。
3.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兼顾教师实践和企业利益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发挥其“管理者”和“监控者”的职能,制定“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尤其是教师下厂实践的量化考核制度,与教师年度考核、工作量计算、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挂钩;明确教师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时间、实习的内容,并对实践过程实时跟踪检查。另外,从企业角度讲,与学校合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能从学校赢得利益,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吸引企业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如在科研方面建立制度,不断增强教师技术研发力,将解决企业问题和难点的课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在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建立制度,倾向于能够定期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建立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兼职教师的权利、义务以及薪资报酬等;在签订校企双方合作协议时,要考虑企业的人动、盈利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对校企合作协议执行影响,写进校企合作协议中。
(三)政府政策倾斜
应用化工技术范文4
化学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更是重庆的“6+1”支柱产业和未来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装备、轻工、建材、医药及军事等各大领域应用广泛[1]。目前,重庆地区应用化工类人才面临较大缺口,难以满足化工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要求。
一、重庆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
1.化工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重庆化学工业发展势头较好,门类齐、产品多,初具规模,在能源、石化、轻工、医药及新材料等领域有很大市场潜力。截止到2014年底,重庆地区有400余户规模以上的化工企业,实现年总产值超千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壮大,重庆已逐渐形成了以长寿、涪陵及万州为中心的特色化工产业集中区,且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这也为多元化的化工产业在重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庆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化工、能源及材料的三年发展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力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西部千亿综合性化工基地,成为长江上游一流化工特色产业的桥头堡、国家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重庆是天然气化工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内外成熟的天然气化工特色产业链和世界先进技术,产品种类多,历史悠久。重庆化学工业发展迅猛,规模优势明显,在西部化工总产值中位居第二,且比重逐年攀升[2]。重庆的化学工业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长寿、涪陵、万州及丰都等为中心的特色化工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新格局,规划了化工产业园区,并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利用,促进了产品链的不断扩张与延伸,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增加了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整体外迁、兼并重组及引进先进技术等多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工艺、技术及装备等各方面的水平。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已拥有两万多名化工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多个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重庆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3]。
2.化工产业发展机遇良好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化工产业的较大冲击,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及技术措施支持工业企业的转型,技术升级,落后淘汰,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重庆化学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加之重庆及周边地区天然气、页岩气、盐卤资源相对丰富,区域资源优势明显,为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重庆与沿海地区相比,在水、电、气、土地及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低1/3左右,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重庆化医集团是重庆化学工业的龙头,业务范围涵盖了化工领域的多个产业,如今面临天然气价格紧张的局面,部分产业发展亟待转型,目前已在长寿化工园区规划了“气改煤”替代天然气项目,人才需求大,然而全市范围仅我院开办有煤化工专业,但远不能满足本地化工行业多元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促进了重庆化工行业对应用化工技术人才的极大需求,更为长江中上游化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重庆已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2015年9月,由重庆化医集团与德国巴斯夫合作的年产40万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在长寿化工园区正式投产,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MDI项目,建设以MDI为核心的上、中、下游产品链全面配套的大型化工一体化工程,总投资350亿,预计年销售额超500亿,将拉动重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产业2000亿产值,有利于统筹川渝及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化工及石化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本地化工产业升级。
二、重庆应用化工类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2013年以来对重庆化工行业的调研,对比近几年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情况,市场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重庆多元化化工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带来化工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通过调研和市场分析,化工企业一线操控工、化验分析员、产品销售员等职位需求预计在5万人以上[4]。
三、重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办学现状
在重庆4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仅重庆化工职院在化工类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但该校也是2010年才开始高职办学,每年的毕业人生人数偏少。此外,近几年还有5所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但专业方向单一,办学经验不足,化工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应用化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模式
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打破和取消了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员将来大多在化工企业工作,企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就要求将来参加工作的学员必须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应变的工作态度,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既懂管理,又懂操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转变教学观念
应用化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化工专业的岗位定向性,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的需求,以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化工企业的行业特点,了解化工企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确定企业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了让学生们零距离上岗,化工专业的教学还要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学设备、实习场所、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由于化工专业对实践应用技能要求非常高,化工专业的知识更新需要深入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去。这就要求化工专业理论教师需要走进化工行业进行参观、学习、培训,了解行业先进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收集信息,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除了走进企业,我们还可以通过做访问学者、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听讲座,对专业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人才。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时,要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由于化工产品涉及的品种繁多,化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教学中相关的专业课程学时有限,致使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内容介绍较少或未提及,而有些内容又存在着覆盖面广、内容琐碎且难以组织等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较差,存在泛而不精的状况,因此,我们应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本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做好授课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区分重点部分和非重点部分,重点部分着重介绍或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加鲜明、生动、形象地掌握相关知识,非重点部分由学生自己课后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加强理解,同时,要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的教学体系,使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践相互依托,相互融合,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使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选取合适的教材。化工专业课程的独特性在于它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大部分专业课程涉及到了大量的产品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重要设备等,而传统的板书讲解“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章节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学设备模型,制作流程动画或采用相关视频录像等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科学准确、形象逼真、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扩充知识量,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的感性认识。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更新,而我们原有的教材中介绍的某些工艺或者某些设备在企业中已经淘汰了或做了改进,出现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现象,学生不能尽快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材建设,利用教师自身教学实践优势,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教材或自编实用性强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重视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思维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化工专业的应用操作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化工仿真实训与生产实习穿插在理论教学当中,讲完工艺流程后带学生进入仿真机房进行仿真模拟操作,通过仿真实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的控制方法,结合仿真系统内设置的一些事故现象,让学生意识到事故带来的影响,并能够找到合理的处理事故的方法。讲完主要设备后带学生到实训基地掌握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设置障碍,使学生认识到化工企业的工作并非只是简单的机械式的开关阀门、查看仪表,还要有合理应对和解决突发事故的能力。通过使学生在操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引起的后果及解决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学到为人处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课程项目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讲解,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尽量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另外,企业对创造性的要求使得我们要把课堂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开放式教学提倡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我发挥的余地,追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自觉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实现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思考、善于钻研,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BBS讨论,使学生开阔视野,并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解决。
小结:开放教育化工专业学生培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功底的化工专业学生,更要培养技术娴熟,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这就要求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师知识体系,不断深入用人企业,转变教学思路,理论联系实际,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应用化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对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通过课题立项研究,结合本人工作情况简单谈谈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建立起来的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其分为校内、外两部分。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进入相关岗位顶岗实习前的一项上岗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岗位操作的安全知识、操作流程与规范,掌握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考取相关的上岗证。
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考核办法
职业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根据专业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职业基本功训练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职业基本功的训练与考核是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尤为重要。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凡在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基本功训练与考核。(2)学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校内部分,经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各学科课程专业基本功训练与考核,随课程教学进度进行。第二阶段为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在毕业年度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3)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工作根据本专业培养方向制定的考核内容,并按考核内容成立考核评委组,选聘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具有本专业(学科)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任组长和成员。考核评委组人数根据参加考核学生人数的多少确定,一般为奇数,3~7人。(4)组织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时,将参加考核的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考核评委组内部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不少于3人。根据专业计划中制定的本专业基本功考核项目、内容、评分标准,几个考核小组同时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位学生至少有3位评委给分,其成绩为几位评委给出成绩的平均值。(5)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行10分制,采取当场评分的办法。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形式是全面检测,计个人得分,在学生个人得分基础上得出班级团体总分。(6)毕业生学生的职业基本功过关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实训,不安排顶岗实习,不发毕业证书。(7)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第一次补考在每年6月中旬进行,补考及格者毕业时发给报到证。第一次补考不及格者可参加第二次补考。第二次补考安排在暑假进行,如第二次补考仍然不及格者,可随下届毕业生过关考核进行补考,成绩合格,补发报到证。(8)各位评委应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质按量完成考核任务。
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考核措施
以考核表现场考核逐项打分形式进行,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比较多,分基础课实验考核和专业课实验实训考核两部分。基础实验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主要考核学生仪表、操作前准备和操作过程;专业实验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主要考核仪表和操作过程。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大致了解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第一,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见习一周。通过见习,使已学完学院安排的公共课及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去企业感官认识企业概况,对企业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产品生产加工工艺过程、设备流程及简单操作过程、生产安全、企业文化等进行初步感性认识,为下一环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确定当地有代表性的化工企业为长期稳定的学生重点见习基地。
第二,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实训15~30天。实训期间,学生应一对一地跟着师傅学习岗位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加具体了解如何操作设备,为什么这么操作,通过操作达到什么要求,以及设备维护、保养、卫生、安全、简单事故处理等事宜,为下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企业实训主要安排学生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实训。通过大企业实训,使学生能够得到现代化企业正规的基础培训,增强学生未来就业适应性,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
第三,三年级学生按照三年制大专“2+1”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2.5+0.5”),学完专业课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在定岗实习期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知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此实践教学体系环节中,顶岗实习企业选择尤为重要,所选企业应:(1)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或专业方向。(2)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3)能接纳我们学生就业的企业,即“顶岗实习连带就业一条龙式企业”。(4)尽可能多家企业供学生自主选择。(5)企业通过考试、面试、试岗、学校推荐等多种方式选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享受正式职工待遇。(6)按照企业与学生共同认可的原则择优录取,提前使学生亲身感受毕业就业招聘会的压力与程序。
对于未被企业录取顶岗实习的学生,最后由学校负责安排顶岗实习企业,但该企业仍然符合学生所学专业,只是企业与上述企业综合素质、待遇有一定差距;从而鼓励下一届学生如何提高自己增强企业所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使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向更加明确,从而走向职业类办学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