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就业 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近年来,对于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呼声大起,倡导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有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经验,并相继推出了一些教学模式(如:江苏的“项目课程”模式,上海的“任务引领”模式,湖北的“任务驱动”模式等)。这些改革与模式虽然也考虑到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渗透和衔接问题,但中职语文课程体系的重建和课程资源的重组还没有理想的建构出来,这将势必会影响和障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因此,如何面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在新课程视角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就成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的关键和重点。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却存在着多种问题:
1.教育观念出现偏差。由于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再加之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和模糊认识,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出现了偏差。具体体现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对语文的人文性作过多不必要的架空分析,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另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育人特性。
2.教材内容不合适。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联系不紧密;二是教材内容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不强,大部分内容是从普高语文课本上摘录下来的,缺乏个性特点;三是教材内容重阅读,轻说写。
3.教学模式死板、僵化。就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来看,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高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许多教师习惯于支解课文,把篇、章、句、语、修、逻等嚼碎,然后“喂”给学生。其结果是:教师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迷糊迷糊,似懂非懂。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4.生源匮乏,整体素质低。中职学校由于招生难,许多地方招生录取的最低门槛已不复存在,“开闸”之后“泥沙俱下”。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是经过中考“过滤”后的后进生,或是“分流生”(即提前一学期未参加升学考试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积极性较低,文化基础薄弱,阅读面非常窄,作文空洞无物,缺少新意和想象力,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堂死气沉沉,给正常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多种举措并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1.根据现状和专业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来说,其核心内涵是职业教育和技能,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就学生的发展方向来说,也证明了这一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其重点应掌握扎实职业技能。这也是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应以此定位,在具体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现状和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根据学生现状、特点、专业等,制定和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切实贯彻和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而且有利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合理有序组织,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在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和技术性出发,使中职学校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说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是对职业教育内涵的形象诠释。当前,全球中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核心就是就业教育与生存教育,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教育应以扎实掌握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根本区别。
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的办学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彰显职业特色、强化就业功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铺就一条稳固的道路。有了为专业技能培养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与学生的专业和实践相结合,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让学习内容和专业贴近,使中职语文教学为将来学生就业铺垫。
3.教学中讲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当前,学校教育的关键和当务之急仍是恰当处理“导”与“学”的关系,重点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不仅是尊重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对过去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深刻反思后的必然选择。因为过去中职学校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独角戏”和“满堂灌”,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中职语文教学走进了“重负担、高消耗、低质量”的死胡同,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职语文教学变得空洞、乏味,死气沉沉。要解决这个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就要改革教学方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积极开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让学生的手、口、脑真正动起来,协调发展。
4.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考核评价方式来说,大多仍就延续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纸考试”评判一个学生。这种做法存在诸多缺陷,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无法体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际应对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不能有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更不可能培养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适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对现阶段中职学校语文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彻底改革,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淡化具体分数的量化,强调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韦宏.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广西教育(C版)
[3]樊红梅.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学文摘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2
一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初等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
(一)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初等教育师范生思想道德水平
师德是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开展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职前培养,有助于提高师范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师范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内化为师范生自我发展的原动力,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的正确职业态度。 [2]
(二)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力量奠定坚实基础
师范院校是师资培养基地,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肩负着为小学培养和输送合格教师的社会重任。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素质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可见加强初等教育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奠定了基础。
二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初等教育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共26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67份,回收261份,回收率98.1%。有效问卷253份,有效率95.5%,对回收上来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次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是267人,其中女性占全体参评人员的97.2%,55%以上的学生是独生子女。来自于农村的生源占78.2%,城市生源为 21.8%。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小学教育专业大部分是采纳家长或老师的建议,报考前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知道毕业后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但对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太高,毕业后一定会从事本专业相应岗位工作的意愿比较低。同时,学校除了德育课的部分课程外,在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比较少的;在“职业道德教育对你的学习生活有没有影响”的选项中,认为影响不大的占65.2%。
2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学生对目前教师行业职业道德现状不满意,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很清晰地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等;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识到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低下是其主要原因,应承担重大或较大责任。
(二)目前现状及成因
1 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
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传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标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很多人认为“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谐意义非常重大,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抛开自身利益去实践。
2 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日趋重视,对小学教师师德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望。然而,小学教师的师德培养目标往往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政治性,教育过程相对死板,缺乏灵活性,教育方式和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比例较小,其他涉及师德教育内容的课程也微乎其微,已呈现出对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大面积“荒漠化”。[4]另外,初等教育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内容空洞、不充实,缺乏针对性,所用师德教育教材大都是各类师范生通用教材,适合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使用的师德教育课程教材非常少。
三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
针对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 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 加强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教育,强化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提高行为规范师范性认识
初等教育师范生职业情感和行为规范的素养是师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情感,能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引导师范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遵守具有师范性的行为规范,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5]所以,加强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教育,强化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提高行为规范的示范性,是完善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2 改进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师德教育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多种多样教育方式及其教育功能的有机整合。师德教育不能囿于对教师的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如社会实践、对照先进典型、互动交流教育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师德教育避免空洞、枯燥乏味,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师德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师德观,为良好的师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途径
1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初等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的长期任务,是师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做好师德教育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做好思想理论课程设置实施工作,加强“两课”教学的理论教育,可以帮助初等教育师范生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2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教育载体作用
师德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师范生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师范氛围”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会对师范生的行为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6]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师范氛围的 “学校文化” 更直接,更浓郁,为初等教育师范生师德的养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增强师德教育效果提供条件。
3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及榜样示范作用
利用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等这种学生参与、关注度高以及高效、人性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挖掘、整理和宣传基础教育系统中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师德模范”先进事迹,积极带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这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形象,激发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使命感,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和情感,从而达到榜样的模范师范带头教育目的。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师德水平。师范院校教师的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未来小学教师的师德养成。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师德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势在必行。
1 选择职业道德修养高的教师
首先,可以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师德课程的讲授。实现德育教师的专业化。[7]其次,在师德内容的具体讲授过程中,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从事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讲座,条件允许的化,可以直接聘请师德教育相关专家担任师德课程教学。
2 加强对师范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且育人。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实现师德从内化向外化的转变,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达到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3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_____________和医疗技术是搞好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条件。
2、___________________是医疗活动中医德要求的一种普遍形式,也是医务人员应当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3、基础护理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是:;严守纪律,坚守岗位;工作严谨,严防事故;团结合作,协同一致。
4、医德特殊规范反映了各种医德关系的具体特点,是不同的医务人员各自遵循的。
5、是医务人员在履行医德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6、卫生资源使用的医德要求是:反对浪费,限制增长,,提高效益。
7、在人体实验中,对受试者的尊重应始终居于科学和___________的重要性之上。
8、“健康”的现代涵义:“不但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有完满的心理状态和。
9、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医德的核心。
11、《国际护士医德条例》中规定护士的职责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
12、凡引进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必须遵照新技术准入要求,先经医院___________,然后报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后方可实行。
13、新技术、新疗法开展前,均需___________认真填写申请表,经所在科室认证同意及科主任签名后,报院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同时提交项目实行的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医德现象是()的表现形态
a、医德意识b、医德规范c、医德关系d、医德理论
2、医德关系的主体是()
a、医生b、医务人员c、患者d、被救治者
3、医德荣誉的客观评价是以()为基础和价值尺度。
a、医德良心b、医德责任感c、社会舆论d、风俗习惯
4、()的医德品质最能体现出医学人道主义。
a、仁慈b、诚挚c、公正d、节操
5、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
a、医学实践b、理论学习c、自我反省d、慎独
6、在问诊过程中,()的作法是错误的。
a、使病人理解无误b、对病人的不良情绪立即批评c、不打断病人的思路d、不强迫病人回答有关隐私问题
7、与病人进行交流时,要做到使用()语言、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
a、尊重性b、敬重性c、命令性d、一般性
8、知情同意权包括哪几个要素构成()
a、知情、理解、同意b、知情、理解、默认c、了解、理解、同意d、知晓、理解、答应
9、医务人员对患者馈赠钱物当时难以谢绝的,必须于()内上交医院指定部门,由指定部门及时退还患者,难以退还的,由医院统一处理。
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
10、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a、9月10日b、9月20日c、10月10日d、10月20日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病历书写必须()
a、客观b、真实c、准确d、及时e、完整
2、医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包括()
a、医德意识与医德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
b、医德的产生与利益关系问题
c、社会经济效益与卫生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
d、医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
e、医德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3、医德依靠()等非强制力量维系。
a、卫生法规b、社会舆论c、传统习俗d、内心信念e、行政律令
4、社会主义的医德关系应是()
a、谋生协作型b、赐舍恩惠型c、友好合作型d、排斥对立型e、志同协调型
5、医务人员对服务对象的医德规范有()
a、一视同仁b、关心体贴c、谨言慎行d、团结协作e、勤奋治学
6、社会主义医德幸福观认为()
a、医德幸福是健康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适当满足b、医德幸福建立在辛勤的工作和带动的基础之上c、首先要关注个人幸福d、防病治病,维护人民健康是最大幸福e、必须把个人幸福与集体统一起来
7、医德修养的方法有()
a、慎独的方法b、积善的方法c、自我反省的方法d、示范感染的方法e、学习的方法
8、护理道德的具体原则包括()
a、不伤害原则b、有利原则c、公正原则d、尊重原则e、及时原则
9、下面哪些是《执业医师法》中赋予医师应享有的权利()
a、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b、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c、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d、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e、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10、知情同意权包括(),是患者充分行使自的前提和基础。
a、了解权b、被告知权c、选择权d拒绝权e、同意权
四、简答题:(1—4题,每题5分,第5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什么是医德?什么是医德修养?
答:
2、请回答出《执业医师法》中规定的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
答:
3、请回答出医院在医德医风群众监督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4、请回答出2004年江西省卫生厅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的“六个不准”的具体内容。
答:
5、请回答出《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八项纪律。
答: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请根据实际,谈谈你对如何建立和谐和医患道德关系的看法。
(答题要点:1、充分认识到患者的价值,他们是医务人员职业价值唯一确定者;2、充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3、认真履行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
景市二院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医学道德;2、文明行医亲切热情;3、提高认识默默奉献;4、行为准则;5、医德良心;6、充分利用;7、社会方面;8、社会适应能力;9、不得拒绝急救处置;10、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11、机智而忠实的执行医嘱;12、申报审核上级卫生行政部门;13、项目负责人可行性报告。
二、单项选择题
cbcaabaab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bd3、bcd4、ce5、abc6、abde7、abce8、abcd9、abcde10、abcde
四、简答题:
1、答:医德即医务道德的简称,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医德修养指医务人员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和锻炼的过程。
2、答:(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隐私;(4)努力提高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答:(1)设立医德医风意见箱;(2)聘请了社会义务监督员,并定期召开座谈会;(3)公布举报电话(8221027、13879807176)
4、答:(1)不准收受药品回扣;(2)不准收受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购销中的商品贿赂;(3)不准收受甚至索要“红包”;(4)不准收受开单提成,开在处方,滥检查;(5)不准以介绍病人为由,收受介绍费、好处费;(6)不准向病人出售药品或其他物品。
5、答:(1)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方法。(2)医疗机构的一切财务收支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内部科室内取消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不准设立小金库。(3)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接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红包”物品和宴请。(4)医务人员不准接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不正当利益。(5)医务人员不准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提成。(6)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准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分解项目收费或提高标准加收费用。(7)医疗机构不准违反国家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对中标药品必需按合同采购,合理使用。(8)医疗机构不准使用假劣药品,或生产、销售、使用无生产批准文号的自制药品与制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档案;就业辅导团队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177-03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历史时期。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就业观念亟待改变,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需要[1](P106-107)。然而,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又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方面,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就业期望值、择业心理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如果不首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的[2](P82-84)。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紧密,学生能否通过就业而顺利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需要分析把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P246-247)。本文基于当前高校面临的就业形势难的普遍问题,指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完善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体制
完善的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制度,是教育的基本保障条件,必须制定和深化高校就业职业管理体制,改革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体制。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学生就业教育有必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并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体制。完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教育教学管理团队,成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体系,形成对应的职业管理制度和职业指导制度。对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广开就业信息渠道,努力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长久合作机制,开拓学生就业市场;完善思想政治就业教育内容,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明确教育优势和劣势,增强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建设;完善高校就业思想培训制度,完善就业思想教学方案,加强就业职业培训质量;建立就业思政教育的差异化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技能和兴趣,实施不同就业思想教育培育方案,以便学生在就业职业选择时迅速定位;建立学生就业职业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参与就业职业市场调查,为学生进入社会、从容择业提供前期体验;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对学生就业职业选择提供相关的准备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就业职业专题训练,开展就业职业思想教育交流活动,增强学生择业能力。
(二)多元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模式,实现教育与就业实践的结合
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实现就业为根本目标,这就要求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就业职业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核心,并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职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就业职业素质的培育。丰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除了课堂讲授和传统的讲座形式外,当代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观点讨论、案例分析、个人演讲、优秀校友回访现身说法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自我价值观探索;通过举办有奖励机制的辩论赛、征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认知教育、自主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4](P160-163)。
建立多元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模式,应该结合学生将来就业特点。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益。现实生活中,毕业生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选择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毕业生的家庭背景、个好不同,需要帮助的问题也会有差异。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对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的学生强化相关服务;对准备就业的学生加强择业指导[5](P239-240);增加对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的设置,建立探讨式就业思想政治教学方式,通过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就业心理的互动沟通,反馈学生就业心理状况,有利于教师就业指导教学重点的确立。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加强对就业现实的了解,通过老师对就业形势的点评,又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学生就业认知能力,同时提高了就业思想政治教学效率。案例教学能增强学生对具体事件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启发思维能力。教师领导,学生参与,围绕具体就业实践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对具体就业事件的认识能力和处理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互结合,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高高校学生就业实践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4-03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其中包括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中理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职业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和普通大中专学校一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国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积极推动社会思想道德和文化进步。其次,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职校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道德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思想性格不健全,思想道德存在缺陷,即使掌握再好的职业技能,也不会很好地成长和成才,更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职业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对培养他们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实现自身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最后,是职业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办学质量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职校学生德、智、体、技能四大培养要素中,思想道德的培养是核心要素,关系到他们良好思想品格和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当前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职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伟大任务的需要。”随着职业教育观念的深入和青少年报读职业学校积极性的提高,我国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伴随而来也暴露出了其中存在的许多不足,其中思想道德教育薄弱的问题尤为突出。
1.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堪忧。职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和城镇初中毕业生,他们正处在15~18岁年龄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不成熟的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上的失误,使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下滑,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他们报读职校的背景较为复杂,有的因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只能屈就来读职校;有的是家长为了孩子有个管教,压着他们来读职校;有的则因家庭困难为减少开支而选择职校;其中大部分读职校是为了学技术,以后好谋生计。生源的不同背景、不同动机导致职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尤具复杂性。近年,常发生职校学生参与打架斗殴、盗窃甚至沾染黄赌毒等事件,就很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多年以来,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主要表现:①思想认识不足。在职业教育系统,有一种论调认为职校主要是技能培训,不必像普通学校为了升学狠抓学科教学和教学管理,认为在学生管理方面应该少管或放开,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让学生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不少领导和教师甚至认为只要完成专业教学和技能养成,德育工作有没有都无所谓,对德育课不重视,或只当作摆设。这些观点无疑使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化和边缘化,并最终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低效甚至异化。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必然反映到管理制度上,导致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德育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效果不显著等问题。职业学校为了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往往将一部分德育岗位取消,机构撤并,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太少,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有的德育部门干脆由学校领导挂个名,往往是说的多,管的少,有形式的多,有实效的少。③德育教材内容滞后,教育方法简单粗糙。现职业学校虽然已换上新课改德育教材,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一使用就是数年不变,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滞后于社会发展,导致德育效果降低。在教学上有的教师无视职校学生特点,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理论的多,接触现实的少,不关心学生是否能接受,只求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管理上,缺乏有创意的德育活动,往往以集中说教为主,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更谈不上人性化,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创新
1.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抓好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德育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职业学校必须改革机制,引进人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任课教师“以德育人”的积极性。并不断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使职业学校真正肩负起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
2.根据职校学生特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普通学校相比,职校学生有自己的特殊性。第一,职校学生主要来自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也有初中、高中辍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社会背景较为复杂,大多经历一定的磨炼,在思想道德上表现较为复杂。第二,部分职校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社会经历,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已形成一定的趋向性,自主意识和生活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但也容易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第三,职校学生或多或少感到了生活的压力,他们中不少人切实感受到学习技术以后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学习热情,但往往对学习技术以外的事不关心。第四,一些初中应届毕业生因考不上高中来读职校,往往带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和前途不明的茫然心态。职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里。
3.改革德育方法,加强教学中德育渗透。职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和技能培训,学生活动不仅在课堂也在社会,如果在教学和培训中没有贯彻“德育为先”的方针,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这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掌握在教学与培训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一是要注意从教材实际和培训内容出发,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而不要生硬地为了德育而说教;二是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在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同时,适时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渗透。针对枯燥无味的德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应当依靠自身在知识、经历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地挖掘德育内容,将德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采取生动新颖的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教育作用,把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充实到网络中,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要通过建立QQ群、E-mail、手机短信等高科技手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同学生心灵的沟通,网上网下相结合,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4.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职校要与社会、家庭等建立联系,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参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或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校应与当地政府、社区加强联系,建设校园周围良好文化环境,请派出所干警、企业家或精神文明先进人物到校举办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创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心理干预就业压力医学生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何源(1978- ),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南京210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医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190007)、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C-c/2011/01/104)及2011年度南京医科大学“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CBL方法在医学心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NY22220110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11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呈激增状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车文博等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研究中指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群体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医学教育迅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本文着眼于高校医学生就业指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拟从医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干预角度入手,向学校相关部门建议建立就业压力心理干预的预防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工作,构建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一、医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情况
1.就业指导体系的宗旨定位不清晰。学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的核心目标及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看来,就业竞争力是个人的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是自主就业的能动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主要包括隐性的素质能力和显性的素质能力。前者主要指毕业生自身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是毕业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潜在的素质能力;后者主要指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是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能够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素质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指导措施不够深入,指导学生就业的措施仅限于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介绍、搜集,并组织一些企业的校园宣讲会。医学院校应针对医学生的特点打造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指导平台,真正为全体医学生提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环境与服务,在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态度、适应性、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求职技巧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2.就业指导体系缺乏全程化思维。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均从毕业班入手,对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缺乏全程化的辅导思维,把本来应该长期进行的实践教育模式变成了注重短期效应的突击行为。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整体规划,在学生求学的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知晓怎样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综合素质的提升相结合。建构职业终身发展理论的倡导者Super提出了“职业成熟度”概念,Betz将职业成熟度界定为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分。由此看来,职业成熟度的发展与培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必须成为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内容的理论依据,在大学的不同年级阶段,设置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培养方向,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择业打好基础。
3.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及力度偏低。医学院校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及执行力度偏低。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数量有限,真正掌握就业指导专业课程的相关专业人员明显缺乏,且大多数为兼职,本身需要承担大量其他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深入钻研就业指导课程,造成他们对就业信息、市场以及政策的把握和解读不甚到位,就业指导的内容比较单一化,表现为程序式与经验式的片面指导,从而直接影响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国家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包括引导毕业的学生到基层一线进行工作的诸多计划,但许多大学生在就业的观念上仍持保守、传统的理念,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致使许多计划和基层就业项目流产。医学院校应经常组织未毕业的学生到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参观实习,加深他们对基层医疗单位的了解与认知,让医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在基层单位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心理干预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可以归为两类: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在社会因素既定的情况下,个人心理因素对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其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如下:
1.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医学生心理压力巨大,在求学以及就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突出表现为对未知前途的迷茫与恐惧,对社会所呈现出的不公表现出的愤怒、期待与现实的落差造成的颓丧与厌世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学校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及其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中的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是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得以调整、激发与提高的。通过心理干预,让医学生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价值观、个性特点等多个角度认知自身,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求职技巧、适应性、团队合作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有效指导。信息社会瞬息万变,每个人周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极大增加,这意味着医学生在丧失了“天子骄子”“精英分子”的身份后,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各种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但辩证来看,医学生的可选择性也随之增多,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及实践基础上,要帮助医学生树立就业的主体意识,让其意识到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从进校开始就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理解自己是行为的主人,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度,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蓝图。
3.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一般会组织就业政策与相关信息的、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课程等常规性就业指导行为,但对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焦虑、恐惧、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问题却收效甚微。另外,在求职过程中的技巧培训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予以正确指导,要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的深度,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心理发育水平的医学生,组织相关专家设计心理干预方案,秉承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特定群体与个人的原则,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与就业相关的各种生活事件与压力,更加自觉地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而让学校的就业指导更加系统、深入、有效。
三、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就业心理干预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可以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知觉压力量表》等对全体医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采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等检测医学生在职业取向上的具体情况;其次可以结合谈话法、观察法、档案分析法、心理沙龙等方法对学生的特质进行了解与评价。根据问卷与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方式与内容,心理干预常用方法及内容如下:
1.班级团体心理训练。团体心理训练是由团体心理咨询引申而来的,团体心理咨询指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适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心理训练,在团体心理训练中可以设计与就业择业相关的情境模拟以及问题探讨,根据目前医学发展中出现的以及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形设置主题,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处理自己消极的应对方式,实现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功能,能够正确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学会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如何与人共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性以及与社会适应的契合度。
2.团体心理治疗。通过筛选与自愿原则,组成8~12人的小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指为了某些共同目的将多个当事人集中起来加以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人际互动是团体心理治疗的引擎,团体心理治疗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治疗目标,通过希望重塑、普通性、传递信息、利他主义、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等疗效因子的相互作用,改变团体成员的治疗性。面对在医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就业焦虑、心理障碍以及不良行为等,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会比较显著。另外,根据医生的职业特征,医生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医疗能力与医德,还要有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的能力、处理医疗事故的应变能力、与医疗团队通力合作的精神,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增强人际互动的能力来实现,团体心理治疗无疑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人际互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平台,可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心理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
3.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个体干预与团体干预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终极目标都是帮助医学生建立对自我的良好认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良好对接,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团体心理训练与治疗的补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这种咨询方式对于不适合参加团体干预的医学生以及希望能和教师就某些与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有较为深入交流的学生而言比较合适。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同样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帮助,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4.心理干预的内容。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的思维居核心位置,自动支配人的意识,左右人的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探究、对话、自我审视和自我觉察来识别和认识这些思维的;每次干预聚焦于重点议题,强调认知和行为的改善,帮助他们识别并且理解自己的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传递以及教导式指导,最终改变适应不良的模式;对于医学生而言,改正以往对自身职业认知过程中的不合理信念非常有效。角色扮演实质上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的方法,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医学生可以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其主要作用是在扮演过程中可以显露扮演者个性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缺陷、为扮演者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使扮演者学会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等,角色扮演的形式主要有心理剧、空椅表演、角色互换、镜子技术等;对于未来从事医护工作的医学生而言,可以更加体谅和体察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好基础。支持性干预是在对医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情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给予倾听、接纳、解释、暗示、鼓励、调整等支持性的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处的阶段,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性干预,每个阶段给予的支持性干预手段应有所区别。放松干预是由行为医学领域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通过一些固定的程式使人达到身体放松的状态,使人体的非自主反应如心跳、呼吸和血压、肾上腺素的分泌在自主的控制中,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松弛;可以结合音乐疗法,在播放舒缓背景音乐的同时,指导学生闭目敛神、集中注意力,均匀呼吸,按照一定顺序收缩每一组肌群,消除精神紧张、减轻烦躁不安、忧虑和抑郁的情绪,音乐疗法可以贯穿讲座、团体训练等过程中进行,学生也可自己实施。
除上述具体的心理干预方法外,要构建医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还必须与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就业压力心理干预的预防机制以及信息沟通机制,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其途径有设置就业指导课程、讲座、沙龙等,普及就业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外,学校可以成立校级―院级―班级(社团)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属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校级网络;各系均有一名辅导员担任系心理辅导员,配合心理中心开展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属于系级网络,根据系部特点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班心理委员和对心理健康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属心理健康体系的班级网络,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样应该建立校、系、班三级就业指导网络,两种三级网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就业心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面对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强调,要大力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要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开创更多更好的就业服务形式,开展就业压力的心理干预是就业指导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给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组建心理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团队,联合校内外的各种专业性力量,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与服务能力,坚持不懈地做好就业压力的心理干预,帮助医学生在理论学习与临床学习阶段开始有序、有效规划并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蓝图,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