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范文1
一、《*省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
(一)将第六条修改为:“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三十日内,持退伍证和部队介绍信到当地市、县退伍军人安置部门报到,然后到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公安部门凭退伍军人安置部门出具的介绍信办理入户手续。”
(二)将第十条第(一)项修改为:“因战、因公(病)致残的二、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原是城市户口的,应当在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原是农业户口的,原征集地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或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应当就地准予办理城镇户口关系,并按规定伤残军人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暂行办法》
将第十二条修改为:“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在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刊物及委托机关和受委托机关的网站上公布。公布的内容应当包括(一)委托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三)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等具体事项。”
三、《*经济特区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将第五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包括法人代码证书和非法人代码证书。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代码证书是法人代码证书;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其代码证书是非法人代码证书。”
四、《*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侦察证和车辆特别通行标志办法》
(一)删除第五条第六项。
(二)将第十一条修改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或者伪造、变造侦察证或者车辆‘特别通行’标志。违反本办法,非法使用、伪造、变造侦察证或者车辆‘特别通行’标志的,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妨害国家安全工作行为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省重点建设项目审计规定》
将第十七条修改为:“重点项目未经审计而擅自办理验收手续的,审计机关可以通报或者公布有关情况,并依法对有关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
六、《*省烟草专卖行政处罚规定》
(一)删除第十三条。
(二)将第十四条修改为:“凡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的企业、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企业,必须向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违者,责令停止经营上述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经营总值50%的罚款。”
(三)删除第十五条第三款。
(四)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查获的假冒商标卷烟,不准销售,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公开销毁。”
将第十条修改为:“从事地质环境勘查、监测的单位,应当向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和地质灾害预测报告。”
八、《*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一)删除第十一条。
(二)删除第十三条。
九、《*省城镇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地质环境;治理
中国近30年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便是能源以及资源的供给,如石油,煤,天然气,还有稀缺金属的开采。这些物质的开采会对当地环境造成近乎毁灭性的破坏,当地的河流,田地都不能使用供给人类生活资源了。近些年来,国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高度重视,但仍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1.地质环境破坏造成的问题
1.1占用和损毁土地
在我国,地质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矿山的开采。由于资源得来容易且赚钱速度快,因而近些年来中国各地矿山开发过度且不合理。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毁土地约166万公顷,其中尾矿堆放占地约91万公顷,露天采坑占地约52万公顷,采矿塌陷占地约29万公顷,以及为采矿服务的厂房,矿区,交通设施(公路,铁路)等所占用的土地。
1.2引发地质灾害
采矿很明显会破化土质结构,并造成植被覆盖率超低,导致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井下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矿井突水等,主要发生在煤、磷等非金属矿床和铁、铜等金属矿床开采。
1.3破坏地下水资源和田地土质
采矿使地下水均衡系统得到破坏,导致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有的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达几米甚至数十米,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引起地表严重缺水,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同时,水源是流动的,当水质污染严重时,种植庄稼的田地也会被污染,当重金属含量超标时,田地里会无法种出庄稼或者种出来的庄稼对人体有危害,例如前年的镉大米事件。
1.4废物问题严重
众所周知,矿物开采过程会有废水、废气、产生。而在生产时便进行净化成本高昂,且民众环保意识不够强,因而工厂里的废物便未经处理进入地球循环。全国矿山企业每年产生的废石和尾矿量巨大,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边环境;量未处理合格的矿山废液废水的排放,加剧了区域性、流域性水体污染及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采矿产生大量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导致空气浊化,酸雨区扩大。
2.地质环境治理的不足
2.1治理速度比不上破坏速度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主体主要还是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尚未形成,社会资金的投入还有待加强[1]。此外,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而财政资金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坚持集中使用资金在连片的城区治理上,重点支持已废弃无责任人的或者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导致整体治理速度缓慢,加上边治理边开发破坏现象较为常见,使得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2.2项目管理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地质环境治理起步慢,进行下去阻力强大,因而当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的各个运作环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不少的漏洞。如立项申报环节中,申请人常常为了多要资金而虚报、夸大工程内容。还有治理环节中,单一地依靠中央财政投资而缺乏地方配套资金,且对施工监管不力,只管治理而不管资源综合利用等;验收环节不规范,治理的成果不巩固等。
2.3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除了参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法规文件实施外,还缺乏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治理项目的设计规范,项目预算标准等,使得项目的立项申报,项目审查及预算,项目实施及监督管理,项目验收与成果管理等方面没能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给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监督等一系列工作造成不便。另外,其他地质环境治理并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也不完善。
3.地质环境治理的对策
3.1完善相关法规
在完善法规上,近日有了新进展。国土资源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签署第44号部令公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新规定要求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国国土资源报”表示矿山地质环境积重难返,一直是困扰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者的难题。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加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立足点是建立长效机制。如今,我国30个省份已建立了“保证金制度”。有关人士称,今后的关键是要抓落实保证金不是行政性收费,一律不得挪作他用。保证金的收取要与治理恢复方案相一致’要建立规范收取标准和动评估机制。同时,各地国土部门在矿权人申请采矿许可证时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要求,要求在矿权人申请采矿证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3.2完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的工作体系
在原有体系上,可以再加强项目管理的监督工作。建议对已经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总结分析,从各个环节着手,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例如,在申报的审批环节中,应严格核实其工程措施,防止虚报;实施环节中必须实行项目监理制度;验收环节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并注重治理后的跟踪调查,以确保治理效果的巩固。
3.3完善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融资机制
目前的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主要还是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尚未形成,社会资金的投入还有待加强。应当引导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同时,要通过完善各种相关政策,尤其是收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矿山恢复治理产业。要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利用社会力量加快治理的新路子,着力构建政府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新机制[2]。
3.4让公众参与治理
在地质环境治理中,群众是受益方而又无利益牵扯,因而他们的眼光是雪亮的在项目立项,招标,治理,评审验收等过程中,让社会媒体,当地居民,专家等参与,以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鉴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复杂,变数较多,各地要建立自己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家数据库,吸纳有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使得治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最终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结语
地质环境是人类没有勇气也输不起的。但如今人类已经大肆对其进行了破坏。面对地质环境的积重难返,我们必须积极行动,直面挑战,完善地质环境治理。科学规范的地质环境治理的体系和法规将打开地质环境治理的新局面,还人民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范文3
露天石灰石矿山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水平分层开采法,设计时多采用多台段同时开采,便于各台段矿石搭配使用。石灰石矿露天开采生产工艺为:矿山土石方剥离,剥离的废土石运往排土场→在采矿工作面上爆破→爆破后的大块矿石由液压锤破碎→破碎后的矿石在剥离工作面进行剥离,剥离的废石运往废石场→矿石铲装后由运输工具运至水泥厂卸料平台。个别矿山还有破碎和输送系统,新罗区最典型的是华润曹溪(原三德水泥)和华润岩山元青的石灰石矿山,破碎后采用皮带长廊运输至厂区。新罗区石灰石地下矿山多用平硐开拓或平硐加斜坡道联合开拓,地下开采通常采用空场类采矿法,施工简单、便于操作的浅孔留矿法使用特别普遍。石灰石矿地下开采生产工艺为:开拓→采准切割→回采(包括凿岩、爆破、破碎、挖掘机铲装、汽车搬运)。
二、石灰石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矿山开采活动在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采场土、石、植被剥离;各项配套设施(工业场地、道路、运矿设施)的占地、取土和弃渣,破坏植被;施工临时占地及施工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爆破、机械设备运转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矿石运输抛遗、粉尘、压占植被以及矿石剥离后的弃石堆置所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主要的污染因素是废土石、粉尘、废气,其次是废水、噪声、爆破震动。
1、废土石污染防治
矿山的废土石主要为生产中未能搭配利用的夹层、开采境界内的矿体、覆土。为减少废土石污染,大多数矿山采用的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地质报告,管理人员切实掌握采场生产部位质量情况,对矿区分块进行评价,根据配料质量要求,及时调剂、合理搭配。废土石弃于矿山废石堆场,表层覆盖土可以作为矿山开采终了后的植被恢复用土,单独堆存于废石场。废石场通常设在离开采区较近的沟坡或沟道中,为了保证安全和减少水土流失,应设计有水土保持及防洪措施,严防山体滑坡或滚石。废石场排弃时将最难搭配使用的废石填筑在底部,表层覆土排弃在场顶,形成0.5~l.0m厚的表土层,整平压实后可开垦种植,恢复生态环境,变害为利。
2、粉尘污染防治
矿山生产工序中,穿孔及破碎的产尘量较大。浅孔凿岩应湿式作业,井下应加强通风,露天采场中深孔爆破采用配有除尘装置的高风压潜孔钻机,石灰石破碎及输送过程一般都要设有除尘设施。矿山爆破、运矿车辆在采场装运或将废石运至废石场卸车时都会产生扬尘。要合理布置炮孔,正确选用爆破参数,加强装药和填塞作业的管理以降低爆破产尘量。采装、运输和矿石卸车等产生的粉尘,一般设专人定期清扫、洒水等,减少扬尘的产生量。
3、废气污染防治
矿山爆破通常采用2#硝氨类岩石炸药。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为CO、NOx。一般石灰石矿山开采中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气体总量对环境没有大的危害。以柴油设备为装运工具的矿井,柴油尾气的颗粒污染物(黑烟)含有SO2、NOx、碳氢化合物HC等气体污染物,有条件的应采取相关的柴油车尾气处理技术,井下内燃设备应有废气净化装置,矿井应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加强通风。
4、废水、噪声、爆破震动污染防治
废水主要来自矿山工业场地和火工库办公室、民工宿舍、厕所等处的生活污水,不含有毒物质,量也少,可就近排放。石灰石矿山产生高噪声的设备有潜孔钻、手持风动凿岩机、空压机、载重车、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等。矿山最近的村庄距开采境界线至少几百m,爆破时产生的噪声经过衰减后一般较弱,且爆破时间短,爆破噪声影响不大。爆破震动可造成爆破区周围建筑物和构筑物破坏,使人产生烦躁不安等。目前,微差爆破应用广泛,它能降低爆破地震效应。
三、石灰石矿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防治
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大部分石灰石矿山地处山地沟壑区,沟谷较发育,山坡陡,汇流快,加剧了地表的冲刷和侵蚀;石灰石矿山通常林草植被少,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矿山开发建设及开采过程中,直接改变了原地形地貌,破坏植被、扰动地表;部分弃土弃渣如不加处理,势必导致新的水土流失。
2、生态地质环境影响
石灰石矿山开采将改变矿山原有的地貌和景观,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地貌、景观格局的变化使矿山固有的自然生态功能完全丧失,景观生态结构发生变化。矿山开采破坏土地资源,特别是将破坏原有的植被,但终了后均可恢复。矿山开采对植物的影响通常仅局限于矿山区域内,对区外植物无明显影响。矿山开采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爆破噪声还对矿山周围动物的栖息、觅食等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矿区建设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矿山开采导致地下含水层受到破坏。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水质变化以及对区域水系、水体及使用功能的影响。石灰石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还包括:开采区和废石堆场的水土流失、废石场的稳定性、次生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风险的影响等等。
3、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1)编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矿山开采前应制定详细的生态恢复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并给予资金上的保证。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促进矿业活动健康发展。石灰石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为了遏制水土资源破坏,保护、恢复、补偿生态系统,保障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矿山业主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及《福建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闽国土资综(2012)127号),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采取积极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采用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部门和业主应在满足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施工计划。在施工中,尽量减少扰动地面,平衡挖、填方量,防止造成崩塌、滑坡等现象,填方应及时铺平压实,减少风蚀、水蚀。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能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另外尽量避开在雨季和汛期进行开挖施工,弃土应妥善堆存,不能随意丢弃。(3)生态环境治理的内部管理与控制。矿山企业应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如设立安全环保部,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培训教育;监督实施环境管理计划,执行有关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负责生态保护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加强采场边坡监测与整治,做好地面岩移塌陷沉降范围观测。(4)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政府监管。编制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督促矿山落实,包括基建期、营运期、闭坑期3个阶段的防治。监督检查是政府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查明矿山企业遵守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的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4、水土流失及生态保护的分区治理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综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F“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目前新罗区内石灰石矿山都属后两类即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详见表1。具体分区是:(1)开采区:做好边坡防护、基础防护,防洪排水,做好采场边坡监测管理与整治,以其达到防治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开采终了后进行覆土整治,植物种植措施。(2)地面岩移塌陷分区:开采期间建设截、排水沟,沉淀池。防范地下开采井巷崩塌、冒落,进行必要的充填,监测地表沉降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山闭坑期间应及时封闭硐口及露出地面的巷道,防止沟谷水流入地下采场,应继续注意沉降观测,设置沉陷区的警示及覆土植被。(3)排土场、废石堆场:做好挡土坝、截洪沟、边坡防护、周边植物防护、后期对渣场进行覆土整治,植物种植。(4)工业场地、硐口:做好防洪排水、地面硬化、挡墙护坡、植物种植措施。(5)运输道路:做好边坡防护、防洪排水、植物种植。(6)火工库:做好地面硬化、挡墙护坡、植物种植。
5、水土流失及生态保护的治理措施
包括工程整治措施和生物措施。(1)工程措施。弃土、石应在废石场集中处理,尽量减少压占地表植被。在废石场底部先以大块废石垫底,以利于水的渗透,疏导废石场内的雨水。采取分段水平堆积,再碾压,把松散的土压实。逐级设坝,保证坝体安全与稳定。废石场上部设截洪沟,避免废石场受洪水冲刷。矿区新建和改造道路两侧,采取护坡和道路护基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塌方、滑坡。对临时性施工所造成的陡坡、坝,采取简易防护措施,并设置水土流失防护栏,疏导排水,减少水土流失。(2)生物措施。矿山开采期间在有条件的道路两侧、工业场地周围应因地制宜植树绿化进行生态恢复,在边坡和路基种草;把最终台阶坡面夯实,进行植被恢复。矿山采区采掘终了,应及时覆土,恢复植被。绿化植被的筛选,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矿山特性,选择易于成活的树种,以乡土植物为主。
四、结语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范文4
一、*年地质灾害概况
*年,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涉及5个村,涉及人口160户627人,危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案外时有零星滑坡。
二、*年防治方案落实情况和*年灾害
*年汛期来临前,乡政府下发了《防治方案》,并与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建立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落实措施,并对各村进行了巡查、督促、检查。全乡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都建立了群防点,落实监测责任人,疏散责任人共14人,下发了防灾避险明白卡,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动员了4户受威胁群众撤离险区,重建家园。
去年,我乡地质灾害工作存在的不足是受威胁农户搬迁工作缓慢,政府无资金援助。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我乡灾害以中型滑坡为主,*年隐患点7处,辖5个村,危及民房160户,农田210亩。
1、大神山坎下崩塌(青山村5社)1户;
2、吴家沟崩塌(互助村3社)4户;
3、望牛石坎下滑坡(互助村4社)2户;
4、南阳碥滑坡(天鹅村1社)138户;
5、堰塘湾滑坡(灯塔村3社)9户;
6、薛家沟滑坡(灯塔村5社)16户;
7、丁家坝滑坡(凉丰村6、7、8社)农作物。
灾害发生时间:5?D10月汛期。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可能造成房屋被毁、农田变形、耕地受损、水渠冲断等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点村、社组织抢险小分队排查险情,做好了一切防治工作。
三、*年防治方案
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本着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地质灾害易发区村、社、农户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
防治地质灾害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乡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提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宣传的高度来抓,成立了以副乡长肖中印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乡党政办公室,电话。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专人负责。各村主任要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指导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
2、加大宣传,群测群防
各村要广泛宣传和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利用广播、电视和各种会议宣传地质灾害发生时间,诱发因素等,增强村、社干部和农户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位于灾害点的村和农户,要建立日常观测制度,搞好登记,将明白卡发到社、农户。对可能发生灾害危险点的村社,必须落实专人观测,做好预报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躲避措施,对疏散路线、时间、疏散安置地、预警方式进行周密安排,确保灾情发生时不造成人员伤亡,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按照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各村社要加大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观测、监测、预防、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按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把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村及村民。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范文5
一、突出有序发展方针
与“九五”时期相比,“十五”时期我国能源供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21.9亿吨,比2000年增加一倍多。发电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19亿千瓦增加到2005年的5.08亿千瓦,比2000年增加近60%。这是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增长更快,2005年发电量2.74万亿千瓦时,比2000年增加82%,仍然有部分省区要拉闸限电。在我国煤电比重过高,达75%,火力发电消耗一半以上的煤炭,加之钢铁、建材等行业迅速扩张,拉动煤炭需求剧增,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比重五年间上升了9个百分点。
高涨的煤炭需求引发了煤炭投资高涨。据调查,2005年全国煤矿投产规模1.2亿吨,在建规模还有3亿吨以上。一些富煤省区抢占资源现象严重,投资者纷纷跑马圈煤。乡镇小煤矿乱采乱挖,挑肥拣瘦,肥水快流,导致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多发。科学发展观不允许在“十一五”期间再继续这种发展模式,我国的资源条件也使这种粗放发展难以为继。
针对这种无序状况,“十一五”期间要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和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提高回采率水平,从法规、规划、政策、建设布局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煤炭勘探开发制度和监管体系,建立煤炭储量管理和回采率考核制度。用科学的手段保证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性,严格执行煤炭建设开发规划、建设项目布局及建设时序,煤矿建设必须经过有资质机构的论证评估和优化设计,从开采工艺、开采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提高资源回采率,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节约优先的能源发展方针。
二、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我国煤炭工业组织结构问题比较严重,产业集中度很低。分散的企业组织结构,使得我国煤矿整体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煤炭生产效率低,资源回收率低,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为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模式,实现集约化发展,首先要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国家划定的13个大型基地为今后煤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次是要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鼓励创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引导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企业是国家主导煤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要减少煤炭企业数量,扶优树强,给大企业创造不断发展壮大的空间,让优势企业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确保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能够依法关闭,实现煤炭开发主体的整合和煤炭资源的整合,一方面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促进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实现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努力实现高效率发展
“十一五”期间实现煤炭高效率发展,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是煤炭生产率水平要提高。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全国机械化采煤率在40%左右,近半数的小型矿仍采用落后开采方式,整体劳动效率很低。生产效率低,用人就要多,万一发生事故死伤就多,负效率就越显著。因此,必须加大针对我国资源禀赋的采煤研究和技术投入力度,发展自主煤炭开采技术和采掘设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推动煤炭生产率提高。
其次,煤炭回采率水平要提高。国有煤矿已大部分采用机械化长壁式采煤工艺,矿井资源平均回采率45%;而近2.5万的乡镇和个体小矿大部分采用非机械化房柱式采煤工艺,产量约占38%,矿井资源回采率约15%,有的还不足10%,资源损失浪费严重。针对这个问题“十一五”期间要出台专门的回采率管理办法,用法制化手段,确定各类矿区、矿井、工作面的回采率水平,并通过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督等手段,切实杜绝资源浪费现象发生。
第三,煤炭洗选率要进一步提高。以往煤炭洗选的重点是洗选炼焦煤,保证钢铁生产的质量。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动力煤洗选才得到快速发展。一些研究表明:发电用煤灰分每降低1%,发热量提高200―360焦耳/克,每度电标准煤耗减少2―5克。煤炭洗选能降低煤中全硫含量30―40%、减少SO2 排放约30%、减少粉尘排放40―70%。通过提高燃煤效率,还能有效减少CO2 排放。可见,煤炭洗选加工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有明显的双重作用。目前,公众对燃用洗选煤的认识还不够,往往只看到洗选煤价格升高,煤炭市场好的时候矸石也能当煤卖,对洗选加工所带来的效率提高、运费下降、设备磨损下降、排污费减少、环境改善等效益认识不清。煤炭工业“十五”规划中,煤炭洗选目标是到2005 年原煤入洗率达到50%以上,动力煤入洗率达到50%,但是2003年以来煤炭市场火爆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2005年煤炭入洗量仅7亿吨的水平。今后,在保证冶金炼焦用洗精煤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以脱硫为目的的动力煤洗选,使之成为洗选煤的供应和应用方向,发展动力煤洗选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四,煤炭伴生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国煤系赋存的共伴生矿资源丰富,种类多,如高岭土、耐火粘土、膨润土、硅藻土等。如果在煤炭开采时不及时回收,再开采困难很大。煤炭企业开发共伴生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是一件大有作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应当认真重视起来。国家发改委近日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把煤层气资源利用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不仅明确了煤层气这种煤矿伴生资源的利用目标,也是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加强煤炭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五,还要充分利用低热值煤炭资源,重视矿井水的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目前中煤基本可以全部利用,但是如何利用采煤排矸、洗矸是个大问题。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每年约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四分之一,历史上堆积的煤矸石已经超过43亿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治理矸石污染是件大事,但始终没有很好的办法。筑路、制砖等应用项目效益普遍不好,煤矸石发电项目效益尚可,但技术似乎还不过关。而且煤矸石发电机组容量尚不能大型化,今后应加强锅炉燃烧技术和高温耐磨新材料的研究。国家正着手编制《矿井水利用规划》,将来还需在国家层面上编制煤矸石利用规划,统筹解决矿区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问题。
四、转入高效益发展轨道
针对贫油少气的资源现状,我国需要发展煤化工,加大煤基液体燃料开发力度,有序推进煤炭液化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要在每年自产1.8亿吨原油的条件下,逐步实施用煤炭转化的办法提高液态燃料供给水平,实现改变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较少对石油依赖的目的。同时,发展煤化工、煤基液体燃料也有利于增加煤炭企业效益,是煤炭行业实现高效益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石油供求矛盾进一步凸显,煤炭转化技术不断发展,煤炭转化加工产业有望快速发展。
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而且看涨的居多,煤制油利润空间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投资煤炭液化项目。我国坑口煤炭价格、劳动力价格和设备价格较低,给减少建厂投资、降低液化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富煤省份急切盼望在当地实施煤炭液化项目,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煤制油项目需要大量投资和可靠的技术作为支撑,国际上直接液化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国内还在试点,间接液化也只有南非在运行使用,投资煤制油项目尚存较大风险。因此,煤制油项目应该按经济规模建设,在国家规划的引导下有序进行。还要重视其它煤基液体燃料,如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生产甲醇、二甲醚等。虽然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煤炭气化为基础的煤化工工艺技术还不多,先进煤气化技术还有待大规模发展,但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很有发展潜力。
实施煤电转化是提高煤炭资源价值的好办法。政策鼓励建设坑口电厂,西电东送,煤电联营,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但从价值上看,煤化工增值率更高,如销售坑口原煤300万吨,销售收入水平在3―4亿元,如发电,销售额最多就在15亿元左右,而将这300万吨原煤制成二甲醚约100万吨,按目前市场销售额可达近40亿元。实际工作中应当把煤电转化战略和煤化工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五、坚持生态友好型发展原则
“十一五”期间煤炭发展要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法关闭破坏资源和环境煤矿。要搞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生态友好型发展。
我国有两个不利条件使得煤炭行业要对环保和生态更加重视。首先是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水资源短缺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约严重。我国淡水资源较贫乏,水资源总量年均28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太行山以西煤炭资源富集区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6%。其次是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我国昆仑山―秦岭―太行山以北的北方地区大部分为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尤其是大兴安岭和太行山以西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沙漠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这一地区却集中了我国近90%煤炭资源,生态环境是煤炭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
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范文6
(湖北嘉鱼虎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嘉鱼437200)
[摘要]湖北虎山金矿自20世纪90年代初建矿生产至今,资源量日渐消耗。为充分利用低品位矿石及以往废弃尾渣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矿山针对生产工艺中的制粒、喷淋等工艺进行了综合研究及技术改造,综合回收率由原来的70%跃升至83%以上,生产入堆品位由原来的1.5g/t左右降为0.5~1g/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矿山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
关键词 ]技术改造;尾渣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01
1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改及尾矿二次提金技术)
1.1矿产资源节约实施方案及资金预算
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印发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0〕312号)的相关规定及前期在低品位综合利用方面的显著成效,公司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采、选、冶技术的改造和研究开发,自筹资金280余万元用于技术研究、技术改造与尾渣(含老剥离土)二次提金几个方面。
1.2技术研究
公司近年来,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及升级,针对低品位金矿资源和老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公司委托其他科研单位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2012年公司委托长沙矿山研究院进行了低品位金矿资源制粒、堆浸工业试验,并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1.2.1矿石质量特征
(1)矿石类型。原红土型金矿石经选冶后的尾渣,仅在开采加工、筑堆和卸堆过程中适量加入极少量的水泥、石灰或漂白粉,尾渣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与原红土型金矿石基本一致。
(2)矿石矿物成分分析。金矿段矿体赋存于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松散层中,埋藏较浅,呈似层状产出,产状平缓,连续性较好。矿石自然类型为含砂砾亚黏土金矿石,地勘资料表明其物质组成较为简单,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伊利石等)、石英、褐铁矿、玉髓,化学成分以SiO2、Al2O3、TFe2O3为主,有益组分为Au,影响氰化浸出的有害元素S、C、Cu、As、Sb等含量甚微。
1.2.2原矿金的赋存状态
矿石中金主要以不可见游离状态存在,少量以吸附状态存在于黏土矿物边缘,包体金极微细,利于氰化浸出。
1.2.3原矿物理性质
(1)矿石比重。矿石比重为2.01,堆比重1.31。
(2)矿石安息角。矿石安息角为32°49'。
1.2.4原矿的粒度组成
称原矿10千克进行干筛,然后对各级别进行称重并分析各级别的含金品位,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干筛的情况下,原矿各粒级的重量分布比较均匀,从4.75%~24.75%不等,粒度大于20mm的占8.5%,对于一个这样组成的矿石制粒是比较理想的,工业试验也证明矿石团球效果良好。
由于矿石中黏土含量高,黏土的作用将矿石中矿物互相粘结成团,这种砂粒土状结构的矿石遇水即松散成细泥,因此干筛所得出的粒度实际上是矿石的假粒度,为了确定矿石的真粒度及金在各粒级中的含量,对原矿进行了水筛。如表2所示。
从表1、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矿石中低于0.074mm(-200目)的含量高达69.96%,金分布率71.21%。
1.2.5工艺流程的确定
“红土型金矿石制粒堆浸工艺”的原理是采用制粒堆浸工艺,通过适量的NaCN溶液络合作用将红色黏土氧化矿中不可见、处于游离状态的Au+浸出,有效地从低品位红色黏土金矿石中回收金。
生产工艺流程为原矿筛分—搅拌—制粒—筑堆—浸出—活性炭吸附—载金炭。
1.3技术改造
近年来通过了以下技术改造。
(1)通过改变振动筛主轴位置,增大筛分能力,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2)通过设备和入破矿石水分的调节,合理控制破碎粒度,提高浸出速度和综合回收率。
(3)改变设计成球设备,加强制粒成球质量,提高入堆矿石的渗透性。
(4)改造原筑堆机,使其能自行移位,增加安全系数,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5)改造吸附塔结构,增大吸附塔内压力,改变吸附炭的悬浮状态,提高吸附率,同时优化吸附塔组合方式,缩短吸附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6)通过搅拌槽将大块度的泥质矿石破碎,加强块矿的破碎,提高金矿石的浸出率,缩短矿石的喷淋周期。
1.4技术应用成效
低品位矿石资源利用取得一定成效。2013—2014年尾渣矿低品位矿资源年处理低品位矿石9.0万吨、生产黄金24.6千克、增加营业收入639.6 万元。
三率、综合回收率指标优先于设计指标。开采过程中综合利用上覆松散低品位矿石与底板高品位湿板矿搭配选矿,极大地改善了选矿浸出条件,选矿回收率可达85%~90%,采、选、冶综合回收率达到82%以上。目前,矿山开采边界品位已由原来的1.0g/t降低到了0.3g/t。既降低了剥离成本,提高了资源回采率与利用率,又减少了对矿区农地的占用,节约了土地资源。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矿山,对“三废”实施资源化开发利用,资源集约开发、综合利用。“三率”、综合回收率指标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2绿色矿山建设
为推动矿山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相关要求,多年来公司十分注重环保,始终坚持开发与治理并举,做到了采空区回填,排渣区复垦,水质达标,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2.1依法办矿、规范管理
我矿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证照齐全。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咸宁市总体发展规划,采矿权已经进行了有偿化处置,五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具有完善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矿山管理科学、规范。
2.2安全管理标准化
以人为本,一切为环境着想,一切为安全着想。为保证广大干部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矿加大投资力度,先后改造了职工餐厅、职工宿舍和职工浴池,实现了吃饭餐馆化,宿舍旅馆化,洗澡淋浴化。并且公司免费为全体职工办理了人身保险,制定了干部职工福利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全矿职工爱矿敬业的责任感,增添了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周边环境,在地方环境管理部门支持下,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合作,长期进行检测和改造,保障环境优良,生态安全。
切实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抓好安全工作,实现持续安全生产,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为此,我公司在矿山生产技改中,紧紧抓住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使广大职工自觉上标准岗、干放心活。
抓住职工安全教育不放松,是我矿的一贯宗旨,只有职工安全常态化安全工作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2.3尾渣尾矿科学改造,实现生态转化
实施尾渣尾矿五毒分解,安全排放。按0.2千克漂白粉/t矿标准均匀撒放于废矿堆上面,并加以清水对矿堆中的浸渣进行淋洗消毒,连续消毒48小时后,取矿堆中流出的消毒水液体,化验CN-离子浓度为0.2mg/L,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消毒水液体作为下次堆浸的补给液,废堆就地堆放48小时使其中的药剂降解。
外排达标尾矿实行资源化转换,变废为宝。公司与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开发研究尾渣制砖和“陶粒”生产技术的应用,“陶粒”生产的新型轻质建筑材料具有抗强压、耐高温、保温、密度小等特征,目前“陶粒”生产技术已得到应用。
加强尾矿堆放场的安全排放治理工作及绿化建设。修建尾矿排土场三级平台及挡土墙,有效稳定了尾矿库。在挡土墙内侧修建排水沟,排土场三级平台上修建雨水收集沟,在尾矿排土场植本地“铁板筋”草皮,栽植泡桐、刺槐及白杨树,有效控制了选矿区水土流失。在主干道栽有樟树及部分花卉苗木有效利用了矿区闲置土地。
2.4节能减排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节能降耗、“三废”排放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采用无废或少废工艺,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废水达到零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构建节能工作指标考核体系,推动了虎山金矿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发展。
2.4.1提高人员设备功效,全面降低能耗
根据公司和上级有关节能工作的指示和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节约利用资源的相关规定》,建立了节能指标统计分析制度和节能统计台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矿山在节能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如下:
技术改造降低设备能耗。2012年改造了喷淋、吸附供水泵,对所有皮带驱动功率由4千瓦改为2.2千瓦,防止大马拉小车,同时安装了终端电容器,提高了功率因数,每年节约电能5多万度。
淘汰高耗低效设备。矿山注重机电设备改造,2013年将耗能较大30千瓦的破碎设备去掉,改用功率为7.5千瓦的搅拌槽,淘汰高耗低效机电设备,并提高了破碎效率。
2.4.2减排工作是重点是高压线
矿山废水循环利用。本矿山生产用水属于采掘业生产用水,由采坑收集的雨水供给,且生产用水以循环水为主,补充新水不多,矿山供水条件较好。生产用水取水水源为采坑收集的雨水。由水泵将水扬至生产水池容积为100m3,生产用水直接由该水池供给;同时,防洪池和贵液池、贫液池在雨天收集贮存的雨水直接补给生产系统。
粉尘污染控制。矿山扬尘处理手段,每天定时采取洒水车对采矿运输路面定时洒水抑尘,道路两旁绿化进行降尘;对选矿车间给料扬尘、矿土扬尘密集地段安装排风机及吸尘机进行降尘。
尾渣采坑回填。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尾渣对农田的压占,节约土地资源,公司自1994—1997年征用18亩土地用于尾渣、废弃土排放外,自1998年至今所有生产过程中的尾渣及废弃土进行采空区回填。目前采空区面积125亩,回填面积达110亩。采用该手段有效地节约了生产尾渣、废弃土用地,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同时为公司节约了生产开支(土地费用)约700万元。
2.5环境保护下深水动刀子
我公司认真落实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足额缴纳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建设和技改过程中,舍得为环保和生态建设投资,先后为环保工程建设投资 150多万元,有效地控制了尾渣排放、污水处理及粉尘等,外排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落实环保责任目标为主攻方向,把环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矿区污染源治理,绿化、美化矿区环境,矿容、矿貌明显改观。坚持环境保护优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前期地质环境治理,先后投资40万元建设车间东尾矿坝挡土墙工程及系列尾矿治污工程,投资20万元,对采区原留存高陡边坡进行专项整治。
2.6坚持矿业生产与土地复垦并举
公司坚持严格执行“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原则。从1998年开始,虎山金矿进行采矿回填,到目前为止采空区面积125亩,回填面积达到110亩。绿化面积累计达到112亩,回填区绿化面积65亩。同时,对矿区采空采坑启用剥离土进行回填复垦,回填复垦面积近45亩,土地复垦率约41%。
2.7企业文化社区发展和谐共处
近年来,将虎金矿和周边村组纳入矿村共建规划,投资200多万元,对矿区山、水、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成新型住宅,通过变分散居住为集中居住和对旧村的整治,让农民变成企业工人及工程老板,解决了矿区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建设了新农村,形成了“以矿带村、以村促矿、矿村共建”的良好局面,改善矿区生活环境的同时,加强矿山与周边关系协调工作,积极支持地方慈善事业,十几年来,对抗震救灾、周边乡镇帮扶及慈善冠名捐助等已累计捐款150万元,走出了一条矿山企业与地方群众和谐发展的“双赢”道路。
(1)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公司提倡:团队打拼、管理直接、考核结果。在公司,结果是硬道理,效益是根本,公司利益既是股东的最大利益,也是公司每个管理者和员工的最大利益。每个管理者和员工用付出拿回报,凭贡献赢得尊重,靠能力得到提升。
(2)公司倡导团队文化。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权利都必须受到约束,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监督,不断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才能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提倡团队精神。
(3)公司形成管理直接化,结构扁平化。公司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反对任何形式的山头主伙,在公司要让正气得到伸张,要让正派人得到最大市场,要让诚实肯干的人得到最大利益和实惠,在各级管理者中间、在员工之间都要杜绝复杂,简化人事关系,把优秀的人用到重要岗位上,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工作中,人尽其才,地尽其利。
2.8今后绿色矿山建设目标与重点
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社区和谐为主要目标,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要求,追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重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统一,将绿色矿业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3结论
矿山废弃物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可达到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节约土地资源、创造矿山效益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虎山金矿在技术研究与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对以往尾渣、低品位矿石资源进行再利用成效显著,年创造效益达200万元;对生产工艺进行大胆改造,综合回收率由原来的70%跃升至82%以上,年创造效益达300万元。
绿色矿山建设主抓节能减排,尾渣排放和科学改造工作。节能工作贯穿于生产各个环节中,减排工作注重于尾渣、废弃物的采空区回填工作,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王谦源,李洋,等.矿山充填技术与胶凝材料的选用[J].采矿技术,2013,13(4):34-36,107.
[2]王飞.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