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垃圾分类制度

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文1

“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要认真抓好落实十方面民生实事,努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完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督促子女尽好赡养义务”……民生政策关乎民意、民愿,更关乎民心。在切实感受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代表们将目光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以“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于拉肚子而不得不整天坐在马桶上,因为工作人员没工夫一直照顾他。”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温州市龙湾区人民医院院长魏丽华代表讲述了一段她曾在养老院看到的真实故事。

随着老龄化日渐严重,养老问题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关注。“养老是夕阳的事业,朝阳的产业。”“以前是七十古来稀,如今医疗水平的发展,百岁老人比比皆是。”温州医学院康复系主任王小同代表也真切感受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他告诉记者,目前独居老人现象突出,老年群体慢性病多、病程长、治愈难,更有一些“失能”老人无法自我照料。

“老人不安,家人不安,把老年问题解决好,有利于青壮年全身心工作,减少后顾之忧。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步鸣代表这几年对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他介绍,目前的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受困于“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

“现有养老机构主要以传统的床位养老方式提供服务,很多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亟需专业医疗康复,不少老人需要反复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魏丽华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这些老人的最佳选择,这是一种“有病诊治、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医疗模式,有效结合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

2017年1月1日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民政厅等10部门制定推出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可见,以“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浙江已经迈出了步伐,但是不少代表对“医养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颇为担忧。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建设资金不足;许多养老服务机构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等。对此,李步鸣建议,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把机构养老规划纳入医疗服务规划中统筹考虑,并加快出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细则。

“部门各自为政,养老和医疗资源各自独立、互相阻隔,是阻碍‘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立的关键。”温州市鹿城区人民医院主任医生庄建华代表表示,推进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力量要形成合力。

针对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魏丽华提出,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设老年病科。医疗机构还可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并选派医疗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

“传统的养老模式需要改革。”庄建华告诉记者,“现在一些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是因为他们认为,到养老院是去等死。”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作军代表也表示,“很多人谈到养老机构,观念是有问题的,以为养老就是纯粹的‘养老’,把老人圈进来,送进养老机构就完事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据悉,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984.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19%,比上年同期增加38.95万人。数据显示,低龄老人的数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这些老人还是年富力强,挺能‘折腾’。这些老人不单单只要解决生活照料的问题,还有丰富的精神诉求,比如说学习、娱乐,等等。引导这些老人积极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正能量。”杨作军说。

王小同也建议,要积极推进“综合性养老”,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养老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可以自主选择。同时,政策要托底,政府要e极建造养老院“样板房”,制定标准,购买服务,有力监管,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引导规范。

新工匠,从“0”到“1”的质变

说到职业教育,人们会想起前两年热播的《大国工匠》系列片。据了解,浙江一共有独立建制高职院校45所,各具特色,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工匠精神是传承和钻研,是专注和坚守,更应该包含着创业与创新。”浙江三门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校长,三门技师学院副院长谢卫民代表这些天一直在思考“新工匠精神”的内涵。他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新工匠和旧工匠内核不一样,旧工匠是1到N的量变,而新工匠则是0到1的质变。

“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掌握高新技术、能够适应时展的高技能人才,要成为浙江制造、浙江‘智’造的‘领头羊’。”谢卫民告诉记者,这些年,浙江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升,已从最开始的不认同转变为逐步认同。

“比如我们学校,近几年中考分数在普高线以上选择到我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从原来的0上升到了现在的7%―8%左右。”在喜见变化的同时,谢卫民也直言,目前在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的现象仍然突出。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校企合作不紧密,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

“大家对职业教育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升迁机会少,属于择业末流,选择职业教育是无奈之举。”李步鸣告诉记者,目前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是个“外伤”,而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则是“内伤”。据他介绍,一些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需,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尤其紧缺。

“以前很多职业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放宽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现实情况是,如果学生的文化素质低,就不可能有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谢卫民建议,将“两创”课程有机地融入到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要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李步鸣认为,要从当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来谋划专业设置。目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方向将产生一批新的应用技术,从而催生出一批新的产品、新的行业以及新的企业。他建议,从这一特点出发,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积极向这些专业靠拢,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兴产业适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院校教育两手都要硬。《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放宽普高、职高分流限制,促进普高、职高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大重点高校、重点学科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争创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上水平。

“中央希望浙江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全国都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现在我们最大的短板和发展瓶颈还是人才。与北京、江苏、上海、深圳等地区相比,浙江在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代表认为,造成人才瓶颈的重要原因,是浙江高等教育虽然在过去若干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优质资源极度稀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作为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大学,浙江大学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在带动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仅凭浙江大学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优质高等教育服务极度短缺的现状。”

“好大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建起来的,如果不及早M行布局,这个问题还会不断往后拖。所以,尽快对浙江省高等教育重新认真思考布局和优化结构,越早重视,越主动行动,对浙江发展越有利。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再拖了!”罗卫东建议。

垃圾分类不是一个小题目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时代,垃圾分类的环保意义不言而喻。但正是这样一件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面临着落实难、推广难等困境。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主管黄丽珍代表今年又提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议案,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年在人代会上关注垃圾分类问题。

在黄丽珍看来,历经多年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浙江的许多试点已经取得了成功,虽然这些垃圾分类试点中以农村居多,但在城市里也有不少亮点:“我去过下沙的魅力城小区,那里的垃圾袋追溯机制很成功,居民的垃圾分类认同度很高,即使是小孩子都知道要做好垃圾分类。”

目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许多试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有限的现状,她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是时候了!”黄丽珍说,现在正是把一些成功的模式和做法,以立法的方式在全省推开,上下齐心,做好垃圾分类的最好时机。

而在温州代表团,在环卫一线工作的王潘萍代表,也是连续两年针对垃圾处理撰写建议。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她直言,袋装垃圾并非长久之计,许多消费者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装垃圾,给垃圾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新问题。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镇村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首要是加大投入,试点先行,逐步普及镇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以及垃圾桶、垃圾收集车、中转站、填埋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王潘萍认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应该是居民本身,要落实到户才有效力。垃圾在家里的时候是混装的,大家出门之前再分类,效果一定不好。不如每户发几种颜色的家庭小垃圾桶,在家里扔的时候就分好了,那么拿去社区的分类箱就不困难了。

在宁波代表团的小组会议上,宁波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许幼峰代表抛出的垃圾分类话题,也一下炸开了锅。“光靠民众自觉、自发分类十分难。前期需要引导,比如从小学就开始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我在瑞典看到,几个垃圾箱旁,都有志愿者在管理,垃圾分类没做好的,志愿者不让扔。”“日本每个垃圾袋都有编号,若垃圾分类做得不好,可以根据编号溯源,由志愿者上门做工作。”……

“垃圾分类的解决之道在社区。”许幼峰表示,可以采取垃圾袋编号方式,对垃圾分类进行溯源,做得不好可以上门教育、劝导;做得好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比如物业费减免等办法。

“城市垃圾分类相较农村业态复杂,环节看起来简单但细节上要求和标准很难统一。这就容易出现‘破窗效应’。”金华市副市长张伟亚代表建议,要有顶层设计,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并设定处罚、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建立相关制度鼓励市场参与,比如欧洲的一些大公司,他们的包装就会有人回收。

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文2

校园是美好的,这里有孜孜不倦学习的同学,有幽香的书籍,有辛勤的教师,还有同学们纯真的友谊。校园是师生的乐园,是求知求学的圣地。校园的优美环境主要是靠师生维持的。然而,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的概念比较模糊,尤其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屡屡可见。每次大扫除后,校园里虽然暂时呈现清洁的景象,但要不了多久,又垃圾遍地。尤其塑料制品(白色垃圾)给校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更是一言难尽。为了雪洗“白色灾难”之耻,我开展了“当一次校园清洁工”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各种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学校的环卫工作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目标

我校现占地300余亩,师生人数2400多人。四十多个教学班,分成高中部和初中部,两幢教学楼,三幢宿舍楼。教学楼每一层楼都设有垃圾桶,甚至每个班级内部也有垃圾桶。宿舍楼每间宿舍内及每个楼道的转折点处和宿舍楼旁都设有垃圾桶,甚至操场、大路的每个角落都设有垃圾桶。虽然如此,但校园里的地面上仍随处可见垃圾,尤其是学校大路、宿舍楼道更是不堪入目。学校领导虽三令五申,但效果并不显著。更有甚者,有时前边的同学刚打扫完,后边的同学路过后又是一片狼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曾多次进行整改,提出“还校园以清洁,死抓卫生死角”的口号和校园内不见一纸一屑,并把其作为今后校园环卫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搞好校园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还校园以清洁,并增添校园的靓丽美景和人文情怀,我开展了“当一次校园清洁工”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我将所任课班级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观察和捡拾教学大楼楼道的垃圾;第二小组负责捡拾男生宿舍楼道及其附近区域的垃圾;第三小组负责捡拾女生宿舍及其附近区域的垃圾;第四小组负责捡拾球场及其学校大道的垃圾。一天下来,捡拾了三次,即早自习前一次,中午上课前一次,晚自习前一次。每个同学仅垃圾就足足捡了四大袋。这项实践活动使所有参与者都受到了思想洗礼。每位同学都立志维护好校园卫生,从自己做起,今后绝不乱扔垃圾,效果甚好。

三、清洁的校园让师生都受益

大家齐动手,校园更清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清理,甚至将路边的小石子都一一捡走,学生还将校园路边低洼处整平、踩实。有的学生还对校园绿化树进行浇水培土。通过一天共三次(课余时间)的劳动,树林里的落叶被清除了,操场边的道路被填平了,缺少的绿化树被补种了,花草树木重新修剪了,道路两边的枯草碎石被清扫了,校园里的垃圾被清理了,校园更清洁、更靓丽了。同学们看着更加漂亮的校园,抹着额头的汗水,个个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整个活动极富创造性和实践性,并取得了比预期还好的效果。

四、污染的校园,师生皆受害

(一)视觉、嗅觉上的危害

散落在校园中的垃圾不仅破坏了校园景观,还对师生身体极为不利。如散落在校园中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师生的视觉和嗅觉带来了不良刺激,既不美观又臭气熏天。

(二)潜在的危害

1.塑料制品等白色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绿化地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导致花草树木物生长减缓,乃至变异死亡。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做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中毒乃至死亡,人在食用吞食塑料废弃物的动物后,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留下后遗症。

3.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风一吹来,四处飞舞,会造成连锁污染,害人不浅。

4.部分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做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会对师生的健康极为不利。

5.污染废气等排放到空中,使臭氧层变薄,造成紫外线变强,对人体伤害极大。

6.乱扔垃圾的行为在同学间互相影响,学生盲目从众,人人乱扔垃圾,危害无穷。

五、造成“校园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循环利用的未回收利用。

2.师生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维护出来的,不是打扫出来的。

3.我校现有校纪校规没有较好落实。我校虽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但部分师生仍不够重视,我行我素,视而不见。

4.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总的来讲,仍有部分企业在违法生产塑料制品,还有部分超市及小摊小贩违法使用和向学生提供塑料购物袋。

六、行动起来治理校园垃圾污染,还校园清洁卫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白色塑料袋等制品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校园,这个人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乐园,应肩负解决环境问题这一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光靠一师一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强化环保意识。校园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校、全社会乃至全球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我们也懂得: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如果全球人人破坏环境,天天破坏环境,时时破坏环境,处处破坏环境,地球就会变成巨大的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时时环保,处处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分类放置,以便回收利用或处理。

2.我校早已设置了多处垃圾存放处,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垃圾入箱,绝不乱扔,点点滴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加以劝止,推己及人,共同维护。

6.开展“见到垃圾顺手捡”活动,大家齐动手,还校园清洁靓丽。

7.通过黑板报、粘贴画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倡导师生强化环保意识。

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文3

俗话说: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以说,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正是基于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成长的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自身在民族地区进行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成因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没有学习的习惯和风气,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桌讲话,故意惹老师生气,滑稽取宠等;同学之间一有冲突就用武力解决、 学校的厕所烟头遍地, 有的人甚至在教室、大街上等公开场合肆无忌惮的抽烟 、喝酒 、 吃零食、泡方便面、嚼泡泡糖,作业不按时完成叫苦叫累 、奢侈浪费,有的学生学校存了寄宿制生活费一两天就花光了后靠借钱过日子,米饭随地乱倒, 还有衣着不整,奇形怪状;不爱劳动,拈轻怕重等等。

二、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一)主观因素

1、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他们常抱怨、甚至批评父母、教师和社会。当他们受到老师的当众批评时,他们会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感到没面子,继而产生逆反情绪,与父母或是教师发生冲突,有的学生竟对父母的责骂训斥进行反抗。

2、自我意识的出现,形成了他们偏激、扭曲的个性。他们因知识、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对事的评价常常是偏激的,不成熟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很多事情不计后果。

(二)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影响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外因是家庭的气氛和教育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素质较低,家庭教育滞后软弱。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没有给子女做好榜样。有的家长抽烟、喝酒、打牌赌博、行为粗鲁、满口脏话。还有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到毫无原则地溺爱,甚至包庇、袒护、纵容子女的不良行为,帮助子女隐瞒过错、逃避责任。

2、学校因素

(1)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评价体制。

各级主管部门考核教师的是学生考试的成绩,社会各界也只关注学校升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多少。这样的评价体制,导致老师们不得不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学生学习先进文明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

3、社会因素

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制度、用人制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许多学生认为读书无前途,还不如做生意。有些学生一年捡虫草还可以挣很多钱,出生社会开车也是很多民族地区学生的目标,还可以挣不少的钱比一个教师的收入高的多;还有9+3政策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安置等。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不平衡,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以上的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

1、理论准备,要有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养成,但考虑到民族地区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从他们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天就给这一课补上,在初中的第一节课不要着急讲新的知识,应注重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真真意识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严重影响自己以后的学习。

2、制定规范,强化行为。

良好的习惯往往都是经过正确引导或强化训练而形成的,给学生制定一些行为准则,用这些行为准则,对他们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约束,通过正面强化来形成良好习惯。

3、明确要求,关注细节。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也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欲望,但却不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要利用班会课明确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随手丢垃圾,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学习用品摆放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提倡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

4、坚持不懈,打好持久战

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文4

关键词:班级管理;创新策略;价值认同;共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80-01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培养所谓的“几好”学生,而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底线的公民。本文以“行知班”为例阐述了班主任管理艺术的新策略。“行知班”意为在行动中掌握知识,万事以行动为先,从组建那一刻起,就将目标设定为时时事事敢为人先,从纪律到清洁到班级文化布置,把一件件在其他班需要全力完成的事高效率扎实完成并全力坚持。因此,教师和学生要用毅力和执着去建设一个有温度和气度的理想班级。

一、“我们的约定”出炉

规则与管理制度是对学生最基本的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更是一条至理名言指导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育实质上都是一些小事,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教师将班委组织在一起召开了第一次班委大会,将初步拟定好的班规分发下去,和他们讨论修改,再在第二周全班集体讨论投票通过。这些细节都是教育的起点:(1)教室里不设垃圾桶,如果有垃圾就用袋子装好,下午放学将垃圾自动扔到学校大垃圾桶去,做到垃圾不过夜;(2)桌面时刻保持整洁,尤其是室外课,桌面不摆任何物品;(3)行知班的窗帘每一块都有一朵向日葵花,坐在窗边的同学保持每天花儿向阳开,让它给大家每天带来正能量;(4)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看到垃圾就请弯下腰去,争取你的保洁区域辐射到周围同学处;(5)“书香小屋”的书请保持永远挺立,如行知班同学的脊梁,让借书的漂流卡满页;(6)班级微博每周一定时更新,五个值日班长轮流在周一的时候在黑板上记录下本周学校和班级重点工作,如周一要检查仪容仪表,周三团支书会议,周四有数学小测等常规工作;(7)不带任何有颜色的饮料进入校园。就用这些温馨的话语来提醒学生注意学习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让教室不再充斥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味道。生活和学习其实归根究底就是细节的处理问题,谁处理好谁就是将军。

二、“我的搭档我做主”的座位编排艺术

学校一直有着一套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课堂管理模式,那就是“师友互助”。因此,班级规定,每次月考结束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去挑选自己的师父,形成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这样学生开心了对班主任也不会有微词,同时照顾好学生的一些小情绪会有助于班级的管理。同时,学生会为了保持现状加倍努力,否则在下一次月考的时候双方成绩没有稳定或者是有下滑时还会进行座位的重新调整。为此,每个学生都铆足了劲儿,这正是教师想要的力争上游的理想状态。这种“我的搭档我做主”的模式,是班级管理民主性的体现。调查表明,中学生开始熟悉社会的公共规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民主的体验和认识,对于“民主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的说法,83%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民主的实质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授命制和轮换制,民主洗礼之后的学生一定会在未来的道路上成为最好的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不是撒手不管,这样的座位安排必须同时兼顾文理科成绩和纪律要求,教师一旦发现有不好的现象要及时调整。

三、“日日新”的常态管理艺术

班级常态管理就是教育者从培养人的要求和班级实际出发,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班级状况进行经常性管理与教育。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通过班级有效的常态化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我约束和管理的目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旨在激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班主任也要经常思考班级管理的创新。都说班主任要有“丫鬟腿、婆婆嘴”,可现在的学生已然不是以前,他们喜欢的老师是“作业少、废话少、放学早”。因此,教师可以培养班委小团体,让每天的班级事务不是由教师来说,而是由他们自己来陈述和总结,这样作为同伴的同学也能欣然接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优秀的班级将会凝聚师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有效促进学生在班级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通过各种手段来理顺班级中的事务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做到教师在和不在一个样,即自律。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采取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从而建设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刘玉秀.新形式下班级管理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2(05).

[2]吴昌权.初中班级精细化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张善海.浅谈中学班主任管理艺术[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06).

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文5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王作,教育的周期长、收效慢、巩固难,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做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下面就如何加强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清教育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2―15岁,正处于成长危险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主要表现有:一直很听话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无端地对别人发脾气,做事爱我行我素,情绪容易冲动,对父母和老师的说教深为反感甚至仇视别人的管束,行动富于冲动和冒险性,有时非常自信,受到一点寸丁击,又表现为非常的自卑。这种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此期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个体的成长和生理的逐渐成熟,使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但在心理上,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又摆脱不了孩子的习惯和幼稚的行为,由于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容易对说服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发挥德育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紧紧抓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以学校为龙头,以社会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建设时时、处处、事事关心未成年人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层层设防,重点监控,不留管理“真空”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对于初中学生尤其如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学校为中心、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任务,以被动接受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所以,学校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制定德育工作的长期规划,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不懂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子女: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或者溺爱过度,不但超不起好的教育效果,而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普及科学知识,优化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这一点为大家所共识,由于初中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辩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没落、消极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府部门就要加强社会综治工作力度,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出版市场及网吧的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积极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以规矩定方圆

学校是初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同龄人是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影响其思想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学校教育的特点所决定,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以规矩定方圆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学生能够“知而行”,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危害性。同时对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使学生明确叫“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积极引导,共同提高的教育目的。

四、加强理想教育,重视现实行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和家长都充分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又是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一个现实问题。美好的理想,要建立在现实行动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学生集会、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人都要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勤奋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要强调做事先做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看得见的行动争取美好理想的实现。

五、营造文明氛围,塑造美好心灵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表现出感性认识能力强而比较缺乏理性。所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以文明、高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去感染,感化学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学校不但要集中精力搞好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办好图书室、阅览室,要努力改善力、学条件,美化、绿化校园,加强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及时制止乱扔垃圾、说脏话的不文明行为,要努力做到校园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预防各种安全事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

初中垃圾分类制度范文6

初到英国,你也许会发现一个矛盾:一方面,英国很干净,很少有人得肠道疾病,甚至有人说,在英国生活久了,肠道的抗菌力都降低了;另一方面,人们好像并不在意卫生,从超市买回水果和蔬菜,不洗就吃。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整个英国社会已经形成安全的饮食卫生环境。

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作为食品工艺学的一部分,是国家规定的小学和初中的必修课,94%的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它是互动式教学,通过竞猜、游戏和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懂得食品卫生。比如,在小学课程中,老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吗?如果把热的食品放在冷冻食物里,冷冻食物的温度就会升高,这样,就会使所有食物处于危险之中。然后又告诉孩子,食物中毒是吃了有细菌的食物造成的。细菌有很多污染食品的渠道:用脏手触摸食品和餐具,苍蝇落到食品和餐具上,宠物接触食品和餐具,生食熟食相接触等。人也非常容易把细菌带到食物上,所以要保持个人卫生,特别要避免乱抓乱摸,要经常洗手、剪指甲。而针对中学生的课程,则更多地引入了科学知识。比如,在讲到细菌时,介绍了细菌的结构、生存条件。在讲解食物中毒时,扩展到微生物、病毒、化学物质、会属、有毒植物,等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教育,使英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人都具备了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为全民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拿大:八项规定与自助用餐

加拿大是个文化多元的国家,反映在饮食方面也是八方风味食品兼有,各种饮食习惯并存。不论品尝什么食品,顾客对食品的质量都很放心,因为加拿大食品卫生检疫局时刻关注着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近年来,多伦多卫生局发出了“如何通过卫生检查”的要求,其中有规定:注意员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禁止吸烟,在操作时要戴工作帽;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冷、热食品的温度分别在5℃以下或60%以上;各种食品要分类放在有盖的容器中保存,原料和熟食必须分开;确保接触食品的厨具和厨房的卫生,对多次使用的餐具要严格消毒、杀菌,要保持容器表面的清洁;特别注意冰箱内的温度计,并保持-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在-18℃以下,冷藏室温度在5℃以下;洗手间必须备有足够的洗手液、纸张和烘干机;正确处理垃圾,刷锅水要经过滤油池,废弃物要放在不漏水、可防虫的有盖垃圾容器内,并放在固定的地点,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为防止老鼠、蟑螂和其他害虫,定期请除虫公司上门服务,堵塞各处漏洞。

日本:割筷・分餐・检疫

日本的饮食文化可谓中西并举。兼具中西餐饮特点的“和食”与高级饭店里的西餐“洋食”并存,“中华料理”(中餐)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相对于中餐厚重的口味而言,日餐比较清淡。日餐重形,无论餐具还是菜肴都做得很好看,如同艺术品。日餐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用料与鲜度,菜叶、树叶、红薯、南瓜都可做名叫“天妇罗”的油炸物的原料。

日本的筷子尖尖的,这是为了适合夹鱼。日本餐馆里多用一次性的“割筷”,为的是方便卫生。日本人一般分餐就食,在日本的机关企业里,有时中午需要聚餐,大家每人一个饭盒,各吃各的。即使宴会场合也是每人一份,端在人们面前。在日本人的家庭里,不少场合也是碗筷分用。

日本人相信“病从口入,医食同源”,把食品卫生看作公共行政中的大事。日本超市里摆放的肉类、蔬菜、水果必须标有产地。食品包装上必须写有生产日期和食用期限,甚至还标有“尝味期限”,即保证好味道的期限,对过了24小时的易腐食品必须从货架撤下。日本各地的防疫站对公共餐饮场所和供餐部门定期做严格检查。日本对餐饮业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为获证书,餐饮人员必须学习公共卫生学、防疫学等科目。另外,日本对小学实行午餐供餐制度,小学生的食谱是否做到营养平衡要经专家的验证。取得供餐资格的食堂即使出现一次事故也要被取消资格,永不再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力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是日本推行的“健康2l计划”的重要内容。日本是世界上人口长寿的国家,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普及卫生知识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美国:放心买,大胆吃

美国是个快节奏的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依赖的是快餐和半成品。每逢周末,许多美国人都会涌进超市“储备”一个星期的半成品。这些产品都有精致的外包装,包装上不仅清楚地标明食品的营养含量、生产厂家和日期,还有一个产品本身的编号。根据这个编号可以从饭店、超市追到加工厂、屠宰场。

美国农业部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检查官长期进驻屠宰场、食品生产单位,环环检查,层层把关,杜绝任何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上市。在食品的整个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守《食品质量保护法》、《联邦肉类检查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各种法规:一是必须保持清洁,除了确保每个员工的个人卫生,工厂所用器具必须每4小时洗净消毒1次;二是工作间温度不能超过12℃,成品温度接近O℃;三是包装必须真空、冷冻。食品到了超市里,加工厂和商店则要相互协作,以确保食品卫生、不变质,并继续接受食品管理部门的检查。而且,所有检查官都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往往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为了防止常驻检查官与厂家相处太熟有交情,政府规定驻厂检查官必须6个月一换,同时不许吃请,更不许接受礼品,如被发现立即解职。

在美国,每件食品在销售之前,都进行过多次检查。因此,放心买、大胆吃,应该不会有安全问题。

瑞典:绿色果蔬放心吃

在瑞典那些品种齐全的百货超市,即使寻遍货架,你也找不到专门清洗瓜果蔬菜的洗涤剂。那是因为瑞典政府对瓜果蔬菜等食品的卫生标准有一套严格管理、科学监督的措施,消费者吃起来自然放心。通常他们只用水洗,在一些不便清洗的场合,许多人甚至拿起苹果或梨,用餐巾纸一擦就开始吃。除水果外,瑞典人对生菜、菠菜、芹菜以及其他很多蔬菜也是水洗后凉拌生吃。买来新鲜的水果后,自来水一冲,也不削皮,直接人口。他们认为,既然买来的瓜果蔬菜都很干净,那就没有必要再加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