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范文1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和很多学科。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所研究的具体内容相当庞杂。甚至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认识出发,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某个侧面或某一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虽然涉及的内容庞杂,但归纳起来可以发现。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研究和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静态系统构成要素研究。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与静态要素
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重点作不同的阶段划分,有时被划分得比较细,有时则划分得比较粗,如有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及六阶段等划分方法。无论哪种划分方法,其共同之处是都以时间序列为基础,从前向后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加以分析。以四阶段划分法为例,可将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分为减灾、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如预案及计划的制订、危机信息的、应急决策、媒体管理、危机公关、应急场情景管理等内容,实际上都是整个危机管理动态过程中的某个侧面或片段。
公共危机管理动态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以静态系统为基础。所谓“静态系统”是指危机管理系统中相对比较稳定、常设的部分,由各种静态要素构成,如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等。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静态系统与动态过程是同等重要的,也是不可分割的,静态系统为动态过程的运行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动态过程则是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除不良后果的直接手段。静态系统是为动态过程服务的,动态过程是否能高效率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静态系统的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用一个可能不很恰当的类比,如果说公共危机管理的静态系统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那么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则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从以往的研究情况来看,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大多数研究论著都以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的时间序列为框架展开,对危机管理的风险评估、预案的制订、危机预警、应急决策、媒体管理等具体操作内容的研究都比较深入。相比之下,对危机管理的静态要素的研究则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以往国内外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中,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更早,积累的研究成果更多。相对于公共危机管理,企业危机管理涉及的静态系统的要素要简单得多,因此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忽视对静态系统的关注。而对公共危机管理则不同,相关的静态系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静态系统的建设不科学、不完善,那么再好的动态管理技术也将无济于事。
对公共危机管理系统静态要素加以分析,目的是将各种要素综合起来,概括出一个决定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效果的综合绩效模型。这样一个综合模型是有意义的,因为影响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效果的因素众多,而且各因素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难以全面把握。通过综合绩效模型,可以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尽量全面、直观地显示各因素的作用,这无疑对深入分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系统有很大帮助。本文尝试运用控制论的分析方法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概括出一个决定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效果的综合绩效模型。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信息管理;预测预警
1背景
公共卫生管理与应急响应平台旨在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急救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医疗机构的数字化水平。
2业务分析
系统的目标包括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有关资源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并提供专业预警信息;面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快速采集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命令指挥工具,以及通讯和命令指挥等支持;通过专业模型,预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3总体框架
系统包括以下几大主要业务系统:(1)信息采集与汇总系统:包括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录入突发卫生事件信息、卫生监督信息。(2)重点疾病预测预警系统:利用预测预警分析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预测预警。系统建设在国家级指挥中心以及州级指挥中心。(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完成事件信息汇总、任务分派、指挥协调等功能。系统建设在各级指挥中心。(4)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库系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访问和更新知识库,以获取所需的公共卫生知识。系统可以被集中建设。(5)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向公众公共卫生事件的最新动态。系统可以被集中建设。
4系统功能设计
4.1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系统报送所有卫生部规定要求的卫生事件。具体报送内容格式与频率可在系统中按需设定。信息将由各级医院、卫生所、医疗机构直接向本机构的上级节点报送,同时可以抄送给最高级国家级平台。上级节点对报送的突发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汇总、查询、统计分析。4.2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包括两类:(1)公共卫生监督,如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消毒产品和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2)医疗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监督包括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其职能和管辖范围,负责报送相应的卫生监督信息。在完成卫生监督信息的采集之后,填写卫生监督信息的报告,并把相应的报告发送给上一级机构。4.3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医疗资源包括医院、急救站、救护车等。通过分发到各医疗资源管理机构的终端,系统可以实时获得医疗资源的动态,比如医院的床位数、医生数、手术室容纳能力等。医疗资源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被用来有效支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完成资源分类组织,资源数据维护,资源查询,资源统计分析,资源定位,资源状态管理,资源登记,资源管理GIS支持服务等功能。4.4重点疾病预测预警系统重点疾病预测预警系统将建立在对重点疾病的监测数据分析基础上。一方面,为保证监测内容的完整性,除了对已知传染病种的监测,还应包括症状监测和事件监测,从而可以对未知的、新发的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做出预警;另一方面,多渠道监测信息。从各种途径接收疫情爆发流行的报告,不仅是政府途径,也包括各种非官方渠道,如媒体等信息。系统功能可分为两类:(1)对数据源的统计分析。当发生异常情况超过设定阈值时,如发热、急性哮喘发作等症状的人数突然增加到一定数量,或某重特大疾病,如鼠疫病例发生时,系统将按特定规则激发预警功能,进行相应处置,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汇报。(2)对重点疾病的传染传播预测。在一定模型支持下,给出初始条件和相关数据,对疾病蔓延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4.5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过报送系统直接上报到各级卫生指挥中心。依据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对事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与上、下级卫生指挥中心协同会商,分析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下达任务并跟踪执行情况。具体功能设计可包括事件管理、处置方案、协同会商、任务管理、态势分析、资源调度、情况统计。4.6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库系统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库系统中存储了以下数据:法律法规、预案方案、职业危害资料(传染病、食物中毒)、情报新闻数据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库等。并可提供对这些数据的检索与浏览、更新与维护。4.7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预警系统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向社会公众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影响区域、影响人群、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信息,使得社会公众可以便捷地获取公共卫生事件和预警信息。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升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预警信息的时效和覆盖面,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准备。具体功能设计可包括预警信息、事件信息、舆情监控、应急常识、应急手册。
5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个公共卫生管理与应急响应平台,将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医疗救治信息、医疗资源等相关信息统一报送、集中管理,实现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对事件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等手段,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并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
参考文献
[1]洪荣涛.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J].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2004:106-108.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范文3
随着IT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大高校对本校计算机的学习和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计算机和机房的管理与维护也加大投入。由于以前各高校的计算机有些陈旧,需要不断地维护,所以这些年各高校都在不断更新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高校计算机使用比较频繁,硬件会有不断地损耗,软件也容易受病毒的侵袭,文件容易被删除,系统容易紊乱,这就需要各高校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接下来,笔者从一些常见的方面来对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来进行讲述。
1 高校计算机房软硬件维护与管理
高校计算机的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是机房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和关键的部分。
1.1 硬件维护与管理
计算机的硬件相当于是人的骨架一样构成了计算机的结构,缺少哪一个部件都不行。只有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好了,才能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也才能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的质量。
硬件的维护与管理需要从四个部分来入手,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机箱内的硬件设备、网络传输设备。键盘和鼠标主要就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这两项输入设备是使用最频繁的两个部分。键盘的维护主要就是要及时对键盘的灰尘和杂物进行清除。如果灰尘堆积多了,键盘的个别键就会出现失灵。鼠标不要过于频繁和用力地按动,也要及时擦拭。
其次就是显示器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知道显示器是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出设备,计算机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信息的显示都要依靠显示器。由于现下流行的显示器的材质大多都是液晶材质的,由于液晶材质的特殊性,我们在计算机前面从不同角度观看计算机的显示屏时,看到的画面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会根据自己需要的不同来调整显示屏的仰角,而频繁调动显示屏很容易使视频连接线出现松动的现象,这样就容易出现色差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常检查视频连接线的连接情况,确保接口牢固,保证计算机显示器的正常显示。
CPU、主板以及内存条等是计算机最主要的组成部位,而经常清扫灰尘是对计算机寿命的一种延长,因为灰尘不仅会使计算机的寿命大大缩减,而且会使得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大减慢,甚至出现死机的现象,而频繁死机会直接导致计算机的报废,所以对机箱的经常性的清洁是我们对计算机的一种负责。当我们在用计算机的时候,有时会发生计算机的显示屏不显示内容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计算机上的显卡或者内存条的”金手指”上可能出现的氧化现象。而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出现的上述问题呢?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显卡或者内存条的“金手指“从原位置拔下来,用橡皮擦拭氧化位置,然后再将它插入到原位置,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计算机上的交换机是最主要的网络传输设备,而交换机的接口模块是它最容易受到损坏的部位,鉴于接口对交换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注意插拔它的水晶头时的方向。
1.2 软件维护与管理
如果说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组成部位的骨骼,那么软件对计算机来说就是骨骼内部的大大小小的器官,只有这些器官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整个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知道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办公应用软件以及网络软件等几大类,而它们的正常运行对计算机的正常运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加强对软件的维护与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软件的管理和维护主要是指根据我们自身的需要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而修改时对源程序的充分应用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而软件的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以及预防性维护几大类。由于上机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安装硬盘保护可以让我们在上机后恢复到上机前的状态,这对计算机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对计算机软件做系统备份与恢复,这能保证计算机数据即使丢失了我们也可以把它还原。而病毒的查杀与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防止计算机数据的丢失,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 高校计算机房环境维护与管理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导致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已经不是人们眼中的稀缺品,这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学校机房计算机的期待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但是优雅舒适的机房环境不仅对于机房计算机使用寿命的延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机房日常环境卫生问题仍然是我们时刻要注意的。
对于环境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从机房自身的管理出发,确保机房的清洁和打扫,清除地面上的灰尘,做到地面能够一尘不染,能给人清新愉悦的感觉,而且对桌面和其他角落至少每星期要清洁擦拭三次。因为这样会有效地减少机房静电产生的概率和机房的灰尘产生的程度,这对计算机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静电和灰尘对计算机的损害在计算机的所有影响中是最大的,它会极大地损害计算机的寿命。假如在机房不够潮湿的情况下,这样会十分有利于静电的产生,而静电在许多情况下会导致电容和电子元器件的击穿和损坏。而如果主板上的插槽充满灰尘时,会很容易导致显卡的烧毁,从而使得计算机经常出现死机的现象。因而我们不仅要打扫表面灰层,而且还要对计算机的机箱至少每星期清理一次,以保证上面没有灰尘的出现。我们还要注意用软质且不易掉毛的毛刷是来清理机箱。在清理的时候,我们要缓缓地把计算机硬件上浮在表层的灰尘刷掉,千万不能把毛刷上面的毛掉落到计算机机箱里面。
3 高校计算机房安全管理
高校机房的安全管理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是我们必须要放在首位的,而为了保障机房人员的生命安全,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消除机房的安全隐患。
首先,对我们来说做好消防的安全与管理是保障机房安全的第一步,学校的机房作为学校的公共场所,不管白天夜晚其都是人员大量聚集的场所。因此,在机房每天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把消防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
其次,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想好机房火灾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并要作为规章制度一一陈列出来,这不仅是对学校财产的负责,更是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范文4
摘 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会经常采用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滥用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下降,经过粉饰的盈余信息无法公正的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损害了广大社会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防范过度盈余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手段 对策
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公司的逐步增多,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愈来愈严重,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盈余管理违反了可靠性原则和风险性特征两方面。盈余管理首先可能会降低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使投资者无法根据财务报告做出最优投资决策,从而导致资源的潜在错误配置,也会给国家税收带来不利影响,使得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另外,盈余管理是有风险的,一旦投资者或债权人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余管理,就会对企业失去信任,那么不仅经营者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对企业的声誉,以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要解决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盈余管理又称为利润管理,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铂则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1]。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概念是: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主观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这样,盈余管理就产生了。因此,盈余管理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内容:主体为管理当局;手段是利用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会计估计等进行规划,操纵会计数据;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合理避税等;影响是报告盈余,影响现在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政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2]。
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1.利用预计负债的计量。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规定,预计负债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按当前最佳估计数做相应调整[3]。规定中需要确定的“最佳估计数”没有具体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因此,在计量过程中涉及到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折现率、风险的估计和判断,为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空间。
2.利用公允价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我国修订后的新准则对计量属性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性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大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但是公允价值本身公允不公允其实很难说得清楚。企业的会计报表要反映真实、准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最准确的,公允价值运用要有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目前多数行业缺乏相关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确定难度较大,这就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另外,现阶段我国的资产评估市场也不够发达,公允价值的评估确认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成为利润调节的高效工具。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创造空间。
3.利用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规定[4]。新准则把过去计人当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允许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但对于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公司是否具有完成该项目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公司是否能证明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存在市场等问题的确定都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会计的职业判断主观性很强,这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4.利用资产折旧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当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予以调整;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所有这些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该准则关于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等规定,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上市公司只要有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或者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5.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对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新准则不可能列出判断资产减值的所有迹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这为上市公司利用“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其次,确认条件只是列举出可能发生减值的若干迹象,最终判断资产是否减值要根据其可收回金额是否低于账面价值,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是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但新准则只给出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如何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没有全面、系统地说明,而且折现率的选择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再次,新准则规定对于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归人金融资产的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委托贷款等的减值准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转回。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个别特殊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调节年度利润,与以往相比虽然影响力有所减小,但实施手段更加隐蔽。
6.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债务重组收益不能作为利润、只能计入资本公积。事实证明,这一准则对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包装利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修订后的新准则改变以往将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人资本公积的做法,而将其计人营业外收入,作为当期收益处理。这意味着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准则允许确认债务重组损益的做法客观上又增加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而且,愈是那些亏损较重、负债较多的公司,其调节利润的空间就愈大。
三、新会计准则下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会计准则,有效堵塞盈余管理漏洞。从前面盈余管理的定义以及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机会和渠道分析可以看出.利用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因此,应当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结合我国国情,我们也应加快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步伐,不断提高会计规范体系的质量。
2.改进公司利润指标体系.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往往过分注重利润指标,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其业绩指标往往在年底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应当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长短期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考察公司,充分考虑了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体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问的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平衡,是一种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有利于正确引导管理者的行为,全面、准确地评价公司业绩。
3.大力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中介行业。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开展较晚,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价基础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尽快在资产评估市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资产评估法律体系、完善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及健全的执业准则体系,培养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评估师队伍,提升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4.加强审计监控。审计监督是有效堵塞盈余管理漏洞的有效方式。就我国而言,主要是加强社会监督,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首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来说,应继续完善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逐步提高证券监管系统的审计质量;其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提示与披露是十分重要的;再次,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上市公司的错误行为要敢于提出改正意见;最后,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发现和指出盈余管理漏洞。
5.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减少盈余管理动机。委托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不充分,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了委托人利益。解决委托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因此,要有效规范盈余管理,还必须加强对人的激励措施。首先应当针对企业管理当局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人的持股比例.通过使人持股或实施人优先认股计划,并规定人股份在任期内不得转让.以便降低人成本和平衡人与委托人利益,使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使人的收益依赖于公司的市场价值,人就会注重长远利益。同时辅以非货币激励方式,使企业管理当局能够充分得到与其经营业绩相匹配的收益和荣誉。
6.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察。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应建立专门的信息披露电子化系统,对上市公司持续盈余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行为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数据等,建立一个多参数控制体系,以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务,缩短信息披露时间,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动态监管,从而减少公司管理人员对利润的盈余管理空间。
参考文献:
[1]史敏.对盈余管理的理性思考.管理观察(下旬刊).2009.12:189.
[2]撒燕.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时代经贸(中旬刊).2010.3:149.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范文5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TH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054-01
一、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关设备及仪器使用周期与寿命时长的全过程管理,有关化工机械设备的选用、使用规范、维修养护以及升级更新等都隶属于管理的权限范围之内。通常来说,化工机械可划分为物资运动状态与资金运动状态两种。相应的,设备的管理对这两种运动状态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化工机械设备的物资化运动状态是指设各自设计之初,历经规划、成形、投产、养护、维修、升级等各个环节步骤并直至撤废的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被称之为化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管理。其次,化工机械设备的资金化运动状态是指设备往投资、运行、收益等各环节中有关资金的投入,这一过程的管理为化工机械设备的经济性管理。总之,整个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是技术性管理与经济性管理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二、化工机械设备维护模式
根据维修参照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模式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以设备状况为依据的决策模式.原化工部设暨的有关化工机械设备日常管理、检修周期以及验收标准等制度章程为这种以设备实际状况为依据的决策模式提供了保障。它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设备在运行中的实际状态、条件,过分按照既定的规程对设备进行维修,很可能造成修理不足或修理过剩.
(2)以状态监测为依据的决策模式.这种决策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在充分把握设各状况的基础之上。以设备故障发生周期为参照,合理选择恰当的时机,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一种科学方式。
(3)以设备状况和状态监测共同为依据的决策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将上述两种决策模式优点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对于总系统中较为关键、大型、事故发生率比较高的设备利用状态监测进行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较为常见且普通的设备,可以在拟定维修章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其进行维修。
三、目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现存主要不足
随着化工机械设备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升级与发展,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上的许多缺陷也逐步显露出来,影响着设备、仪器乃至整个化工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确切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工机械设备在管理方面的缺陷
油的管理是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减少设备直接性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提供合格化工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有关油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不够重视,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有以下几点:
(1)油管理制度不到位。这类问题常出现在中小规模的化工企业当中,既不设立专门的油管理岗位,又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宜。领导班子重维修、轻管理的思想直接影响到油的管理问题上,
(2) 在设备设计环节对油的忽略,在化工机械设备的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在选择油的时候往往比较依赖历史数据与个人经验。
(3)以机械油替代油的现象时而发生。我国当前国产油的种类及型号并不多,进口油成本的投入又过大,已至造成上述现象。
2、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的不足
维修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对及时发现故障,判断故障程度,并采取合理的维修措施,将设备的损害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是设备维修最核心的任务。
(1)控制仪表故障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测量流体实时流量的仪表设备时常出现不显示、测量偏差大、零点不稳定等现象,另一方面温度变送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以及误差现象也频频发生.
(2)机械密封不好。就理论而言,机械密封之所以能够起到对化工机械设备的密封作用,其关键在于端面膜与机械材质的契合程度。依据设备实际工况的不同,端面膜可以分为气相、液相、气液混合相三种形式。无论是何种形态的端面膜,当密封液体处于饱和状态并发生相变时,端面膜的反压力会超过承受极限,从而引发密封黏合程度的不稳定。
四、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改善措施
针对上述有关化工机械设备在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不足问题的分析,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在遵循管理权责与维修决策模式的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善。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化工机械设备在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
就大多数化工生产企业现阶段在油管理方面的缺陷而言。相应的改善措施需要从油的合理选用、以及油在日常管理中的规范性操作流程等两方面入手。
(1)油的合理选用。油应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在油中添加适量的硫、氯试剂,使其能够在设备仪器的金属表面产生一层化学吸附膜,以此提高功效。
(2)油的日常管理要规范化。化工生产企业的领导要对油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可细化到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基础管理资料。企业需要对有关油的消耗量、使用周期、油箱储油量、油品代用等问题以账目或卡片的形式记录在案,以备查用。
(2)定时定期进行检测。对于检测情况同样需要记录在案。
(3)执行交接班制度。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设备情况在交接班时间点上的状态要予以注明,并以此为事故责任人的落实提供依据。
2、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的改善措施
综上所述有关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的缺陷分析.合理的改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测量流体流量设备的故障处理方式。第一步:检查流量计电源接线是否正确:第二步检查显示器插件是否存在松动现象;第三步:检查流量设备安装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2)温度变送器的故障处理方式.检查变送器一PLC模块的处理方式判断各环节运行状态。
(3)机械密封泄漏的故障处理方式.首先,机械密封一定要结合设计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设计,材质需选用使用寿命较长且耐磨性较高的摩擦剐材料:次,密封介质的内外端材料不能盲目追求一致。
总之,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整个化工生产系统中的核心与基础性工作,它在化工企业稳定运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发现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及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从而可以实现不断提升整个化工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管理;维修措施
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提升机械维修管理水平,并对机械故障加以诊断和预判分析,这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并以实践工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机械维修管理工作为改进目标,进而不断地提升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
1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1.1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较为混乱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十分具体且复杂,若想提升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就必须要相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以此来确保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投入更多精力和给予充足重视,直接导致现场管理工作秩序较为混乱,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管理机构以及缺乏科学的工程机械管理制度、没有针对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等方面建立详细的台账,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正规的章程,在机械设备使用中出现了问题也不能明确相应的责任主体,造成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较为混乱,难以良好的进行下去。
1.2维修技术落后,维修工作不及时现象较为普遍
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下,大型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也投入到建筑工程建设中,这就对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的提升。但部分工程施工企业的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与维修手段都无法跟上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有很多的设备需要送到厂外进行维修,极大的增加了维修成本。此外大部分机械维修人员在通常情况下会习惯性地用常年积累到的经验判断来找出机械设备的故障点,没有具体的去分析机械故障的源头,并相应的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维修策略,如果只是针对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机械设备还可以适用,但如果是将该方法套用到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中,则会很容易疏漏掉隐蔽性的故障隐患,直接形成了管理维修的盲区。
1.3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加快机械设备磨损老化
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操作人员对于机械技术以及设备使用知识掌握不牢,尤其是当下为了赶进施工进度而短期聘用的人员其各项技术素质低下,培训时只倾向于操作忽视保养、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导致机械设备严重的超负荷,出现大量的违规操作的现象。上述情况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同时在工程项目结束后,管理人员在没有对机械设备按照规定进行仔细的保养与维护后,就将其送至下一个工程项目当中,导致机械设备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
2建筑工程机械管理维修对策
2.1健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①建筑施工单位要明确地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建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来负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并根据设备实际应用情况,建立合理的机械设备台账,做好机械设备使用档案等基础性工作。②要充分的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配置机械设备资源。③机械设备管理者要将工程管理与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有效的联系起来,并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工期要求,合理的调配机械设备,进而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不断创新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从而全面的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和实质效果。
2.2采用科学、合理的维修管理方式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从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的采用不同的维修管理模式,因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类型多种多样,譬如起重机械、钢筋加工机械、土石方机械、钻探机械以及木图机械等等,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其维修管理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因此维修人员在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前,应及时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来找准故障点,尽量在短期内进行维修。例如:在面临突发故障的进口机械时,由于该机械结构十分的复杂,需要维修人员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将故障排除掉,而一旦在维修环节中出现任何小纰漏,都会致使机械不能够正常运转,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效果。为此维修人员可以采用状态监测的维修方式来进行具体维修,既省时又高效;针对小型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时,由于其结构简单,即使出现故障也不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因此可直接选用事后维修的方式即可。在面对其他有明显影响工程质量的机械设备,如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水泥混凝土拌合站等,则需要采取预防性为主的维修管理方式,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维修管理。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应急诊断、互换修理及元件修复等现场抢修必备手段,并结合焊接、捆绑等具有临时性修理方法来共同完维修工作。通过实践证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特别是当前智能化机械设备已经被广泛的投入使用,而维修管理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工作态度,掌握更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应用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而来不断地适应复杂且系统性的机械维修管理工作。
2.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不断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在工程机械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工作人员始终要高度重视机械养护管理工作,其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保障机械设备的施工质量,加强机械设备在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一定的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由此说来工程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有以下方面内容:(1)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机械设备保养维护制度体系,严格监督管理部门落实保养维护制度的情况,并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具体特征及不同的保养需求,制定出机械设备保养与维护工作计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频率。(2)企业领导者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避免出现机械设备长期超负荷运作的现象发生,严厉的杜绝各种违规操作所导致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现象的发生。(3)要确保在短时间内进行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可以结合机械设计实际情况,适当的选用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的维修制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4)在开展计划维修工作时,应遵照机械实际损坏程度及零部件磨损规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机械设备实行强制保修项目,并做好适时修理工作,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测仪器,准确的测出故障磨损的部位和程度,有利于在故障发生前就已经制定好维修计划,避免盲目性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在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时,需要事先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针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定期的检查来有效的避免因楼拆漏检所导致的失保失修。
2.4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机械设备也相应的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这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地提升全体管理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并大量的选拔和培养一些既会管理又懂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以不断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例如:企业可以有倾向性组织一批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与操作人员来共同的参与设备管理研讨会,并引导鼓励大家广开言路、出谋献计,形成学术钻研的研讨氛围;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等形式逐渐提升机械管理与维修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技能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机械结构本身具有复杂性且受到机械维修管理人员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给实际机械管理与维修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难度。因此相关企业在分析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及科学的维修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维修管理方法,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机械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锋,王芳连,黎秀清.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建议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15.
[2]张宏海.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3):26.
[3]杨长清.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3(6):164~165.
[4]李海同.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加强的建议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6(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