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 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管理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
随着陆域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大,海洋资源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海洋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对领海甚至公海的开发。由此,海洋管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尽管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对海洋管理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但实际上关于海洋管理的涵义及学科构建尚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框架。尤其是海洋行政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当前对海洋行政管理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两个角度:一是从行政法的角度对海洋行政管理及其它海洋管理概念作了梳理,如滕祖文的《海洋行政管理》一书即是按照行政法的角度来编撰。二是从管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海洋管理和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如郑敬高等人编撰的《海洋行政管理》一书。但是目前尚没有学者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加以论述。而明确海洋行政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学科地位,不仅有利于海洋行政管理(学)自身的理论构建和发展,而且可以从一种全面的视角来审视海洋行政管理与其它海洋管理概念的关系,有利于整个管理学科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尝试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角度对海洋行政管理的定位及构建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
关于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部分的学者已经作了一定的阐述。鹿守本把海洋管理的对象分为自然系统对象;海洋使用者和海上活动者对象两部分,将海洋管理定义为:“在海洋事业(含开发、利用、保护、权益、研究等)活动中发生的指挥、协调、控制和执行实施总体过程中所产生的行政与非行政的一般职能,即是海洋管理。”[1](p49)鹿守本对海洋管理的定义着眼于一般管理的角度,未体现出对海洋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郑敬高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把人类以海洋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和以这种实践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区别开来,前者称为海洋管理,后者为海洋行政管理。[2]或者更为详细一些,前者称为海洋经营管理,后者称为海洋行政管理。笔者也认同这种划分,只是认为海洋行政管理还应该包括政府对自身介入海洋活动的管理,因此,海洋行政管理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海洋行政管理指海洋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依法对自身及社会组织介入海洋活动的管理行为。他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在介入海洋活动过程中对自身的管理;二是海洋行政机关对社会其他主体在海洋活动中的管理、协调和监控。
此外,笔者更倾向于将海洋行政管理理论作为海洋管理理论的发展主体。首先完善海洋行政管理,由此带动海洋经营管理的发展,其学科的发展脉络与陆域的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如果说陆域管理理论沿着一条“企业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的脉络发展,后者的发展更多的建立在对前者理论的借鉴上,那么海洋领域管理理论则应该相反。其脉络是“海洋行政管理——一般海洋管理理论——私人海洋管理理论”。其原因主要在于:
1.海洋实践活动更具公共性,需要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人类诞生于陆地,发展于陆地,在陆地上的活动较之海洋,成本较低,个人和私人组织有能力支撑自己活动的成本,且收益的周期较短,个人和私人组织也愿意为其活动进行投资。因此,在陆域,私人管理的理论占据主要地位,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赖于借鉴私人管理理论的发展。而海洋活动和陆域活动不同,其不可预测性较之陆地要大的多。个人和私人组织在面对海洋活动时,由于力量和承受能力的有限,或是不愿过多的介入,或是其开发多带有短视效能,其成本—收益比例远远低于陆地,影响对海洋的进一步开发。换言之,人类探索海洋规律的活动,其“公共性”更加明显,这种具有不可分割性的规律探求,由政府来提供更为适合。政府在介入海洋活动时,必然需要建立对自身活动有效管理的理论体系,海洋行政管理的价值正是体现于此。
2.海洋活动具有更强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ies),即不属于买卖或交易双方的预测,但却是组织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物。[3](p9)它体现出一种活动不仅产生活动者所希望的或只影响他自己的结果,而且对他人和环境造成影响。通常而言,活动的外部性倾向于特指其负外部性。绝大多数海洋活动都产生影响公共利益的负外部性,尤其是海洋环境的破坏更是具负外部性的公共问题。海洋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就这些外部性很强,影响公共利益的海洋管理活动进行管理,而且也只有海洋行政管理能更好的消除海洋活动的外部性。[4](p39)
3.海洋活动涉及更多重要的利益主体,其协调需要政府的参与和主持。尤其是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加强对海洋的开发。美国在1998年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开发、保护、恢复海洋资源的建议,并从2001年起对海洋环境和法规进行全面研究,对国家海洋管理政策重新做出全面评估,从而为21世纪美国海域经济开发政策勾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又于2004年4月了一份长达514页的研究报告。1997年日本在《海洋开发年度推进计划》中,已经把“探求新的海洋开发的可能性,立足于国际角度推进海洋的开发”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确立起来。[5]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利益摩擦,我国如果要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完善国内的开发管理,而且需要探求国际开发的协作和协调。这两方面都属于海洋行政管理的研究范畴。
如果将海洋行政管理作为海洋管理理论的发展主体,即将探索政府管理行为作为重点,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界定海洋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三者关系的明确是海洋行政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二、海洋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
上个世纪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进行学科结构的调整,其重大举措之一是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的公共管理学,其研究对象和范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政府自身的运作和管理;政府对社会不同领域的管理(部门公共政策和管制);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内部运作和管理(如学校和医院的内部管理)。[6]但实际上,公共管理学科的五个二级学科,对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明显,或者说,很难界定五个二级学科到底应该归属哪一个层次,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重叠和交叉的关系。尤其是面对新的领域扩充时,很难明确新领域的学科地位,至少现在的学科体系就并没有凸显海洋行政管理的位置。[1]这说明当前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周志忍为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提出了两条思路:第一,公共管理应该留有向外发展的余地,随着社会需求和基础条件的成熟,增设或新添其他的二级学科,只是增设的二级学科应该着眼横向分工的专业领域如环境保护等,而不是具有综合特征的学科;第二,将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和平台,建立开发式的学科体系,即行政管理与其他的四个二级学科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某种基干与分支的关系。在不变动现有的学科体系下,可以容纳增加的研究领域。[7]
暂且不论这两种思路,哪一条更有利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我们所关注的是,对于海洋行政管理的发展,哪一条思路更有力呢?如果选择第一条思路,作为与土地资源管理并列的二级学科,海洋行政管理称为“海洋资源管理”更为合适一些,这就面临着学科名称的再次变化。[2]笔者倾向于第二条思路,即海洋行政管理以行政管理为学科平台,将行政管理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借鉴其他二级学科的成果,逐渐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厘清海洋管理的学科类别,完善各自的发展。如上所述,当前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本文赞同海洋管理划分为海洋经营管理和海洋行政管理,而且以后者为主体的观点。若坚持第一条思路则面临“海洋资源管理”概念的诞生,如何界定海洋管理、海洋经营管理、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将为整个海洋管理的发展人为增设一些壁垒,不利于学科的相互借鉴和发展。
2.当前海洋行政管理的学科构建不足以成为一级独立的学科。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海洋行政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不仅不能和行政管理相提并论,也远不如其他的四个二级学科。海洋行政管理所借鉴的行政管理理论,要远多于自身的独特理论。将海洋行政管理归属于行政管理的一个研究系统,一方面可以继续沿着当前的研究脉络发展下去,继续借鉴,另一方面也不会与当前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发生冲突。有利于整个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3.海洋行政管理以行政管理为学科平台,可以突出海洋行政管理以完善政府行为为核心的学科特点。如上所述,与陆上管理行为和理论的发展脉络不同,海洋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组织强有力的介入。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探索如何有效提高政府效率和加强政府行为的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如何管理政府和政府如何管理方面,积累的大量的理论和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如果作为海洋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基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促进海洋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和学科完善。
三、海洋行政管理的学科构建
在明确了海洋行政管理的内涵和学科定位后,如何构建海洋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课题。当然,国内外的部分学者对于海洋行政管理的研究在范畴上作了一定的诠释。美国的j.m阿姆斯特朗和p.c赖纳在他们合著的《美国海洋管理》一书中,将国家对海洋活动的管理分为十项职能:组织海洋研究;从事海洋资料的收集、存储与分配;财政赞助;税收;监测;实施法律;解决冲突;制定政策;制定法规;制定规范等。而国内的学者郑敬高在《海洋行政管理》一书中将海洋行政管理的体系分为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海洋立法与执法管理;海洋政策与决策;海洋权益管理;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滕祖文的《海洋行政管理》一书主要从行政法的角度进行阐述,全书的体系也类似于行政法教材的体系。[9]
笔者在综合不同学者的分类基础上,根据行政管理的学科构建,认为海洋行政管理的学科体系,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职能。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在海洋活动中的职责定位,政府应该介入何种海洋活动,介入的程度多大,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介入,以及随着海洋环境和行政环境的变化,政府应该做出何种反应。
2.海洋制度。针对海洋职能,国家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何种的组织体系,其机构的设立、权责、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内容;此外,权力机关针对海洋管理的立法,行政机关涉及海洋方面的行政立法,都应该属于这一层面。
3.海洋战略。尽管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并没有涉及战略管理,但是公共管理,尤其是新公共管理将战略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要将战略思维融入行政管理的所有阶段之中。[8]对于海洋行政管理而言,其战略思维更为重要。战略的涵义本来就蕴含着一种竞争,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正是战略思维的体现。海洋战略的重点在于探讨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变化,海洋未来的国际地位,世界各国针对海洋的举措,以及我国如何保护领海和有效参与公海开发。
4.海洋决策。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海洋决策的研究范畴同样应该立足于此。在借鉴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海洋战略和海洋环境,提高政府的海洋政策水平。
5.海洋实施。即海洋立法或海洋决策做出后,海洋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贯彻法规和政策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海洋行政指挥、海洋行政沟通、海洋行政协调、海洋监控和海洋方法。海洋实施应该是整个海洋行政管理内容最为庞杂的部分,也应该成为其他海洋管理汲取海洋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主要部分。
6.海洋财政。主要涉及政府在海洋管理活动中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机关如何界定海洋开发的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和地位;二是政府如何利用财政手段有效的调控整个海洋开发的进度和规模,以达到海洋开发的最佳效果。
7.海洋伦理。主要探讨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海洋长期利用与近期利用之间的关系、各国在公海的行为规范等。
[参考文献]
[1]鹿守本.海洋管理通论[m],海洋出本社,1997
[2] 郑敬高.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郑敬高等.海洋行政管理[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5]李靖宇 于良臣.关于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7]周志忍.论公共管理学科整合:问题、挑战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8][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藤祖文.海洋行政管理[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oce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cept and building from public management
[abstract] how to definite oce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istinguish oce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ocean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management, some scholar have made. but they have not made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urse of public management, which is the first problem oce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ed face.
[key word] oce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ocean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management
--------------------------------------------------------------------------------
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2
1、对私收费、跑处方、走穴捞外块等不良行为勇于举报者,经落实情况属实,奖励举报人10000元人民币。
2、私收费、漏收费无论金额大小,经查证落实,处罚人民币10000元,另加罚私收费或漏收费数额的10倍,并离岗3个月,停发工资和奖金。如本院职工介绍病人并知情私收费或漏收费者受到的处罚和当事人相同。
3、熟人介绍做各种检查和治疗,优惠该检查费和治疗费的30(由总值班签字生效)。
4、对走穴、跑处方者,处10000元罚金,另加罚走穴所得金额或处方金额的10倍,并离岗3个月,停发工资和奖金。
本规定自制订之日起执行
20__年10月19日
郸城县公疗医院
公疗医院值班制度补充规定
为加强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减少差错、纠纷,提高门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增加社会效益,特制订值班制度补充规定。
一、公疗医院各级各类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离岗15分钟以上者按规定处理。
二、凡在集体值班室休息的科室人员,应加强集体荣誉感,男、女值班室的卫生及其它管理工作按分工负责。其它各科值班室,只能作为休息用,不能作为会客、搞娱乐等活动场所,否则,罚款1000元。
三、工作情况允许休息的科室,冬天(公历11月1日—3月31日)必须晚上10:30后去值班室,夏天(公历4月1日—10月31日)必须晚上11:00后去值班室,否则,罚款1000元。
四、凡中午值班者,均不能午休,违者罚款1000元。
五、院总值班人员和临床科室一样值班,值班地点在综合楼大厅。
六、工作性质不允许休息的值夜班人员,享受夜班费高于其它科室(即10元人民币),但值夜班绝对不能休息,违者罚款1000元。
附:1、值夜班不允许休息者:
内、外科病房护士
门诊收费室
门诊药房值班者
门诊护士
门诊急诊医生
监护病房护士
病房内住有危重病人时、病房值班医生、住院药房、住院收费
室值班者,由总值班人员通知住院收费室、住院药房。
2、值夜班允许休息者:
检验科
心电图室
妇产科医生
内外科病房医生
放射科
急救中心
B超室
手术室护士
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3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含义 时至今日,关于利益相关者的标准定义尚未统一,有些定义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有些定义则指出了哪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具有直接影响而必须加以考虑。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后,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向企业投入了有价值的资源,并由此承担了一定风险的客体,其活动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
(二)利益相关者分类 在利益相关者描述性的定义下,简单地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实证研究与应用推广,几乎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被企业活动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通过分类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面选取比较典型的两种分类方法作一介绍。
Freeman(1984)按照投入的资源不同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所有权利益相关者,即持有公司股票的一类人;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即与公司有经济往来的相关群体;社会利益相关者,即与公司在社会利益上有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三类。如图1。由于上述列举法显得过于宽泛且不便于操作,Clarkson(1994)在此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紧密性将其分为“首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不相同的,这种分类给了企业更灵活的运用空间,可按照重要的程度将利益相关者群体进行层次划分。
对于大部分发展中的企业,第一层次的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向企业投入了重要的物质投资,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承担着最大的风险;第二层次的利益相关者是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经营者和员工们,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劳动对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他们的命运也与企业息息相关;第三个层次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社会等,由于经济利益、竞争等因素,企业将这一群体放在首要位置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谋求与该层次利益相关者的均衡协调,必然有利于企业获得长远利益。如图2。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税务筹划目标体系
(一)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 传统的税务筹划将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在进行决策时没有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税收利益。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若以圆圈表示税务筹划的范围,则两种目标的区别如图3、图4所示。
在企业这个主体之中,各利益相关者以某种契约的形式连结在一起,但是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为了各自的目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方案选择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满足某方利益时必然会损害某个或某几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目标,所以“利益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的涵义是指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决策环境下,以当时的首要相关者利益为主,兼顾其他次要利益相关者,进行灵活地、动态地协调均衡的结果,而并非是“相关者各方利益最大化”。
(二)税务筹划目标体系 税务筹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的税务筹划最终目标指导下,企业应建立具体的目标体系,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1)纳税成本最低化。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会发生相应的纳税成本,即在纳税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应纳税额不变的前提下,纳税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纳税人税收利益的增加。纳税成本包括直接纳税成本和间接纳税成本。直接纳税成本,如货币成本,容易确认和计量;间接纳税成本,如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则需要估算或测算。进行税务筹划方案选择时必须考虑面临的纳税成本,一个纳税成本过大的筹划方案不会是最优选择。
(2)获取资金时间价值最大化。如果纳税人能够合理有效地运作其资金,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的增值额会呈几何级数增长。通过税务筹划实现推迟纳税,相当于从政府取得一笔无息贷款,其金额越大、时间越长,对企业的发展越是有利。通过税务筹划实现的推迟应纳税额,对企业低成本高效益经营、对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十分有利的。
(3)税收负担最低化。企业对直接减轻税收负担的追求,是税务筹划产生的最初原因,也是税务筹划兴起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税收负担最低化可以说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目标。它是一种积极的、进攻型的筹划目标,税收负担最低化的衡量标准有两种:一种是用绝对数衡量,即通过税务筹划使企业某项经济活动应纳税额的直接减少;另一种是相对数衡量,即不是看企业缴纳税款的多少,而是看其税收负担率,既要计算应纳税额占其商品流转额、营业额或税前利润的比率,更要计算税收的总负担率,即各项税款占其生产总值的比率。相对地减少经济主体的应纳税款数额,只要其应纳税额与生产经营规模的比率有所降低,也认为该项筹划是成功的。
(4)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经济效益和天生的“利己”主义决定了其将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最大化作为指导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目标。当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通常会考虑税收的影响,税务筹划对公司战略管理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如果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仅定位在少缴税款上,那么该企业最好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因为这样其应负担的应纳税额就会很少,甚至没有。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企业通过计算各方案的节税额来进行选择,这说明企业并没有正确认识税务筹划的目标:当实施某项税务筹划使税收负担最低化与其企业价值最大化呈正相关时,税收负担最低化就是税务筹划的目标。当实施某项税务筹划使税收负担最低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呈非正相关时,税务筹划的目标应该以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为其最终目标,即税务筹划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有效税务筹划的高层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此角度,“税收负担最低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5)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如果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作为针对税收利益的博弈双方研究,可以将税收筹划的备选方案划分为“零和”筹划方案和“互利共赢”筹划方案。“零和”属于非合作博弈,指对于参与方来说,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起来,总和永远为“零”。实施这种性质的税务筹划方案,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收益,但同时会使其利益相关者遭到税收损失,最终总体的得失相抵,综合利益趋近于“零”。“互利共赢”方案是指实施该种税务筹划方案,会使得企业在享受税收收益的同时,也给其利益相关者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一定的税收收益,使双方都从税收筹划活动中获得收益,即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决策时,应尽量选择“互利共赢”方案:即实施该种税务筹划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任何相关者既得税收利益不受损失,在此基础上,使得至少一方获得更高的税收利益。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税务筹划目标的合理性
(一)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求 Clarkson(1994)在介绍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关系时指出:“利益相关者们在企业中投入了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所以,企业进行管理活动和决策时,必须要考虑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我国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的不断完善将企业推向了全面税收约束的市场环境,税收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作用己越来越大,实际上,“几乎每一个人都相信税收是影响公司财务政策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目标及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就是税务筹划目标确立的出发点,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税务筹划的目标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二)符合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恶意竞争、克扣职工薪酬、逃避债务、欺骗消费者、偷税漏税等“损人利己”的经济行为频频发生。企业应当从自我利益唯上的税务筹划思路中脱离出来,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兼顾各方相关者的利益,制定和选取有利于企业和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的税务筹划方案,从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例如企业在运用税负转嫁方法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与供应商、客户之间达成“协议价格”,均衡税收利益;另外,由于企业与税务部门的认识不同,倘若企业筹划不当,税务部门很可能会认定筹划非法,或者通过政策、措施等对这些行为予以禁止或处罚,所以,企业必须注意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
(三)符合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统一的需要 在我国,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理应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提供就业机会、实施社会救济、履行环境保护等,而这些也都是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例如,企业职工很可能非常关注企业是否实施职工薪酬的税务筹划、政府对企业的公益行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等,企业可基于利益相关者进行税务筹划,在获得税后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践行了社会责任。当企业行为违背社会公众利益或者其生产运营会对社会环境造成重度污染,甚至其行为对社会及公众的利益产生损害时,企业必须调整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4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 pa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 traditional systems have not been applied to the company's field staff, the company's expectations and management to field staff is also grow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ield staff's importance to the company and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analyzes the solutions about this system and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traditional system, then analyzes some basic function modules this system should need. Finallly, put forward some introduction about real-time tracking, the statistical reports, and function of extensible system.
关键词:外勤;GPS定位;移动
Key words: field;GPS location;mobile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88-02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很多企业已经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了信息化的办公系统。但是这些传统的系统只适用于在办公室坐着的员工,而不适用于长时间在外跑业务的外勤人员。外勤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一部分,他们对企业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的外勤人员数量的不断壮大,他们也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麻烦。管理者无法有效地掌握外勤人员在外的具置,无法掌握外勤人员在外的工作情况,无法快速地给外勤人员分配工作任务和了解具体工作进展,无法真实地知晓外勤人员的考勤准确性,同时差旅费的报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以满足管理者对外勤人员的监管需求和外勤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为目的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对于此系统应设计移动端和WEB端两端的设计方式来进行对外勤人员的监管管理的设计思路。
1 外勤人员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些拥有外勤人员的公司对外勤人员的管理也是很重视的,但是大多都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方法,从以往的门禁卡到后来的指纹打卡机再到越来越先进的脸部识别打卡机。
但外勤人员日常工作时间基本处于移动之中,无法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位。就算外勤人员在指定地点了,管理人员也无法知晓其在干什么,无法掌握现场实时的情况。而且由于外勤人员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地点,这些传统的方法又无法有效执行。当管理人员要派发任务、传递指示时,又无法快速地传递消息。严重的话,外勤人员在外偷懒,谎报工时,谎报费用等现象出现也无法证实。因而常常出现发票倒卖造价的疯狂之势,也对此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人力资源而言,每个月的出勤表整理起来就苦不堪言,此外还需在处理一些报销票据、加班、出差等各种表需要处理。
就这些传统方法,对于外勤人员的考勤依旧存在很大的漏洞与困难,这一点也让管理人员“很难做人”,一旦查起来没办法交代,扣工资员工又不满。
2 解决思路
针对于企业管理者遇到的上述这些问题,同时结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需要一个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外勤人员管理系统的客户端软件,以满足管理者对外勤人员的监管需求和外勤人员的日常办公需求。通过对外勤人员管理软件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客户端软件。该客户端能满足外勤人员的移动办公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外勤人员的监管需求,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一系列设计目标:
①公司管理员在PC端制定各类人员计划,各类人员用手持端查看任务进行工作;②管理员制定的任务中的活动路线在API地图中以点、线形式标记出活动路线,各类人员可以实时的上报自己的位置;③各类人员将任务的结果与数据记录在手持端上,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上传给公司;④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⑤利用GPS和API地图查看各类人员位置判断工人是否离岗。
3 创新点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监控外勤人员的在工作时间的工作轨迹。因此采用了定位技术。可以更好地定位外勤人员的去向,很好地提高外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在APP端可以实现不同的人员进入时所呈现的界面的不同,把主要的工作放与首页易于人员操作。而在WEB端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权限,无法观看到不属于此类人员的相应的界面,在界面可以对相应息进行浏览、查询等操作。此外,设计一个后台管理员用户,完成日常平台的维护检查工作与用户的管理与任务的分配,主要创新点归结如下:
①将手机、PAD等作为高效的人员监控调度工具在系统中应用。
②系统的实施分为移动和WEB两端,采用这样先进信息化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相关人员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使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增进了管理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③系统设计方面的可扩展性,无论手机端还是WEB端都提供了进行扩展性的接口。
4 系统设计
4.1 基本功能
移动外勤(基本功能如表1)是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的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安装在安卓的智能手机上,利用手机应用的手段来解决企业对外勤人员的有效管理的问题。
登录系统后进入功能选择界面,如图1。可以看到界面上功能分为我的考勤、客户拜访、我的任务、通知公告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对应功能操作。点击“我的考勤”出现考勤子功能列表,如图1第三张图,点击“考勤打卡”后进入考勤界面。
4.2 扩展
4.2.1 实时跟踪
如何监控企业外勤人员(外勤人员包括在公司外工作的销售人员,送货人员,售后人员和巡店人员)在工作时间的行动轨迹,上下班考勤记录,客户拜访等等。此外,企业的外勤人员如何通过移动端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工单接收/反馈等工作并与后台系统实时的数据交互。如图2所示整体架构。
4.2.2 报表统计
本系统主要分为二大子系统:APP端和WEB端。APP端由各类外勤人员来进行平时作业的收集,并同时可以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也可在平时更好地监督外勤人员的工作。WEB端进行APP端传送过来的各类数据的统计与信息的管理。两端数据的相互性和实施性也是此项目研究的重点。
4.2.3 可扩展系统
作为一个在系统数据同步要求比较的系统,WEB端的整个个性化页面生成系统主要由如何使用MVC技术框架开发实现。同时MVC技术对于未来系统扩展提供了一定性的可能。
5 总结
一个良好的业绩离不开良好的销售行为和市场行为,但是销售行为往往根据部门主管来判断是好还是不好,一直以来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给出一个标准,这也就造成了数据的不准确。而一个好的外勤管理系统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现整理出这篇文章,希望对有同样问题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振宇,周荣慧.Google服务在Android上的运用与分析[J].软件导刊,2010(11):147-149.
[2]Butler. Android: Changing the Mobile Landscape[J]. Pervasive Computing.2011,10(1):4-7.
[3]Wu Jinfei,Liu Hai. The study of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A].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Design and Applications (ICCDA).2010:144-147.
[4]田佳影,周怡成,王宇航,归伟夏.基于HttpClient的Android远程数据库访问[J].电子世界,2013(19):3.
[5]洪健.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定位系统设计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276-278.
[6]邹海,李强,邱慧丽.基于Android C2DM服务的云端推送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07):29-32.
[7]白文江.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1(03):117-120.
[8]黄伟敏.Android平台的即时通信系统客户端设计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11(16):140-142.
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5
迁西县农牧局河北唐山064300
摘要院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仍然存在责权不清,违规使用、毁损严重、账实不符等问题。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等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安全完整;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管理。合理有效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仍然存在责权不清,使用违规、毁损严重、账实不符问题,使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那么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笔者结合多年工实践,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要设置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使各项制度具体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增强有关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固定资产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
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设置固定资产专职岗位,指定专人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毁损、调出等业务进行正确核算,根据核算结果,及时对固定资产分类和明细账进行登记。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各资产使用部门对账,随时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资产使用出现问题及时告知,需要进行账务处理的按规定及时处理。
3 实行固定资产数据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首先对其所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清查,将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然后根据清查结果,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和资产数据台账,实现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从而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准确,全面。
4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毁损等方面建立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单位要根据需要合理制定资产购置计划,严格履行资产采购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并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在资产的保管、使用方面要采取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措施。固定资产毁损严格按规定制度审批,任何人不得随意减少固定资产账面数额,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抽调专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
监管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监管部门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实际调查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处置情况,根据所查实际情况,对未按资产管理办法使用,私自买卖、或出租、出借他人的行为予与公开通报,其所得应当上缴的上缴,应当追回的资产追回,该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6 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盘点、处置制度,定期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置和会计记账处理,做到账、实物相符。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7 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袁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业务、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及时更新财务会计业务、法规等方面知识,严格按《会计法》要求规范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积极参加电脑操作的培训学习,提高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应当把好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人员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资格和能力。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固定资产;信息一体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54
[中图分类号]F810.6;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1
1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采购管理
第一,采购预算管理细化程度不够。预算单位编制的年初采购预算还比较粗放,信息系统对采购计划的信息审核,主要是依据预算总额控制,还不能按照具体的采购项目预算实施细化控制。第二,采购预算完成率不高。部门采购预算编制不严谨、审核把关不严格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预算编制时未充分考虑资产存量、采购限额标准、实际工作需要等因素。
1.2 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衔接
固定资产采购的后续管理还不到位。预算单位采购固定资产在验收付款后,由于缺乏有效控制措施,致使部分资产未及时登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存量信息,影响了信息系统对采购计划关联审核的有效性。
1.3 资产存量管理
部分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与财务、资产核算口径不一致,制约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采购业务的关联控制。资产管理信息质量不高,部分预算单位(如教育系统)资产设备的来源渠道比较复杂,资产取得有区级采购、上级部门代购、无偿调入和接受捐赠等多种形式,部分资产增量信息存在未及时、完整登记的问题。
1.4 基础管理
政府采购及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还不完善。一是职责分工还需进一步明确,比如对政府采购计划执行的后续监督,涉及采购合同信息的录入管理,采购信息与资产管理、财务信息的比对、系统维护等基础性工作;二是业务审核(审批)流程还需完善,比如对采购预算追加、集中采购目录外项目采购、协议供货目录外项目采购的审批流程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
2 成因分析
重资金、轻资产。预算单位往往把采购资金管理特别是资金的争取和使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却忽视财务账簿的规范化处理、资产台账的完整登记,致使资产信息不能及时登记信息系统和资产明细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重形式、轻实质。部分预算单位把编制采购预算作为形式上的需要,采购预算宁有勿缺、宁大勿小、宁全勿简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采购预算编制时不考虑限额标准及资产存量等因素,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的采购需求。
重结果、轻过程。部分预算单位执行采购预算过程中,未充分考试采购项目实施时间和与项目整体进度的衔接,采购计划安排缺乏前瞻性,不考虑采购准备、采购实施过程所需时间,以及项目流标的重采时间,更多地关注采购结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导致年初确定的采购预算在当年度不能完成采购。
3 强化国定资产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3.1 强化财政基础管理
明确管理科室职能和岗位职责,细化资产采购、租赁、处置等监管工作要求。建立政府采购业务流程、资产处置审批流程,采购预算追加审批流程、协议供货目录外货物及服务采购审批流程、采购计划超限额标准审批流程,嵌入至信息系统,以规范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业务程序。
3.2 探索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的“闭合”管理机制
3.2.1 强化资产购置预算管理
财政部门审核部门采购预算时,参照集中采购目录、固定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并考虑年初部门预算、存量资产使用年限等因素,相对合理地确定行政事业单位下年度的资产采购预算,并细化预算项目,以提高采购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对采购预算执行的信息化控制,改变过去按采购预算总额控制的思路,逐步调整为按采购明细项目实施审核。
3.2.2 强化采购计划管理
根据批复的部门采购预算,审核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方式,关注采购计划自动审核与现实情况不一致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预算单位,及时完善技术参数和要求预算单位补充基础信息。
3.2.3 强化资产信息管理
定期由信息系统自动审核其资产系统信息与财务账面资产数据的一致性。增加资产报账的前置审核程序,经区财政资产管理科室确认资产已录入信息系统并加盖印章后,由财政结算中心办理财务结算。
3.2.4 强化资产处置管理
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审批流程、资料准备等限制性规定,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一是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及时跟踪拟处置资产的使用现状,对于已达报废年限仍可继续使用,且所在岗位、工作性质对办公设备没有更高需求的,暂缓更换;三是跟踪已处置资产的去向,关注报废资产回收收入是否纳入非税管理,赠与、无偿划转是否办理交接手续等。